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发布日期:2011-06-02 点击量:45

一、基本情况

1. 立项情况

浙江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丰富,大部分实现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应用。省级1:1万

/1:5000、1:5万基础测绘DLG、DOM、DEM完成全省覆盖,现正进行浙江省基础测绘快速更新体系建设,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动态更新。全省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也已完成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覆盖。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2007年建成并通过验收,已经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水利水情等省级重大应用。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ZJCORS)建成并提供服务,全省导航电子地图建成。浙江测绘正处于测绘发展方式转变,测绘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08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合作共建,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局批准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程—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以下简称“省交换共享平台”)正式开始建设。根据《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浙发改函[2008]232号)的要求,项目实施总周期为三年(2009年—2011年),总投资6330万元,建设单位为浙江省测绘局。

2. 省部支持

省交换共享平台是“数字浙江”和浙江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础工程之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和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省长明确要求,要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不断拓宽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领域、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浙江省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把省交换共享平台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都把建设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作为建设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把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数据库共享工程、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列为重点工程。

浙江省政府、国家测绘局已将本项目作为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测绘局合作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省科技厅也将本项目列入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和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局也同意将本项目列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工程予以支持。

3. 建设意义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战略资源。联合国有关文献资料指出,自然、经济、社会等信息的80%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可以分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其他与空间位置分布有关的信息数据。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由各级测绘主管部门组织采集、处理和集中管理与统一分发服务,列入基础测绘;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其他与空间位置分布有关的信息数据由国土资源、民政、交通、水利、建设、电力、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工作需要采集、处理或在开发、管理工作中形成。

目前,“数字浙江”建设已由信息资源的初期积累阶段逐步走向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阶段。“十五”以来,浙江省基础测绘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省测绘局和部分市、县纷纷完成

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许多部门、行业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充分利用成为当前更高层次的需求。由各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体系结构和数据格式开发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彼此之间难以跨平台进行信息访问、数据整合与共享交换。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部门不同专题应用系统的信息进行共享交换并同步更新,才能实现电子政务的业务协同。

4. 建设目标

省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可支持浙江省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更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统一标准整合全省范围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需要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成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框架的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数据发布、共享、交换、服务的网络体系和软件系统体系;实现为政府提供基于政务专网的权威、精确、现势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交换共享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基于政务外网或因特网的各类公众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服务。

通过省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横向”地理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以及上与国家,下与市、县“纵向”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使我省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从传统提供数据的方式到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重大转变。

5. 主要建设内容

省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网络建设、基础软件采购升级、基础硬件采购升级、安全保障环境建设和机房建设等内容。

2) 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元数据目录数据库、地理实体编码数据库、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公众电子地图数据库、三维景观数据库、政务POI空间数据库、公众POI空间数据库、专题共享空间数据库等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

3) 应用服务软件系统

应用服务软件系统建设包括平台门户网站、共享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发布系统、元数据目录管理系统、地理实体编码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系统,以及一系列数据服务接口和功能服务接口组成,用于支撑平台涉及的各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管理、交换、共享以及应用服务。

4) 支撑保障体系

支撑保障体系由运维管理、安全保障、标准规范、政策法规等四个方面组成,是平台的正常运行、发挥效用的保障。

2. 技术路线

省交换共享平台总体技术框架划分由运行支撑层、数据层、系统层、服务层和门户网站(汇展系统)等五个具有内在联系、层次结构分明的层次有机组成,如下图所示。

1) 运行支撑层

是平台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平台运行环境、平台安全体系、平台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内容。其中,平台运行环境则由中心机房、基础网络、基础硬件、基础软件等部分组成。

2) 数据层

由平台建设的系列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组成。

3) 系统层

由交换与共享发布系统、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元数据与目录管理系统、地理实体编码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系统组成。系统层实现对平台数据的管理与维护,是平台正常及有效运行的软件系统保障。

4) 服务层

由平台提供的各类业务功能接口和数据接口组成。通过组合、封装服务层提供的各类服务接口资源,可以快速搭建各种外部应用系统和平台门户网站,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分布式交换共享服务。各专业、行业部门及市县级数据分中心只需调用服务层提供的服务即可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

5) 平台门户网站和汇展系统

是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政府门户网站,是外部用户登录平台、访问数据和调用功能的入口,是平台数据和功能的集中展示中心。平台门户网站上的大部分功能均通过调用服务层提供的接口和服务实现。为了平台的推广应用,平台还将建设平台汇展系统,该系统集中展示平台建设的成果,为市县分中心、部门节点的建设提供示例,为应用平台服务搭建应用系统提供培训和帮助。

ESK数据交换平台常见业务功能介绍V1.0

ESK数据交换平台常见业务功能介绍V1.0 一:数据库同步处理 现在的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只要业务量大的,基本上都存在问题,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量大,使用报表分析的频率很高,造成数据库的压力太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报表使用的数据库分开,然后将报表使用的数据库与正式的数据库自动同步,同步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难有的易,ESK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很简单。 1):首先设置要同步的两个数据库,即设置两个数据源. 2):设置一个数据库模型,模型处理类要选表同步处理.你还可以设置同步的条件,比如从2011/01/01之后的数据才需要同步.为了进行自动增量同步,假如是从A库的A1表同步到B库的A1表,你需要将A1表增加一个时间戳字段. 3):设置一个JOB,并进行调度。让系统按照你的设置自动同步. 二:当作一个简单的ETL抽取工具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数据仓库,多维分析,其实这是同一类型内的概念,BI之所以分析数据快,除了它特殊的存储格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对一些关系型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在不用数据仓库的情 如果我们能就上面的表格建立一个事实表,将每天产生的业务数据,按照某种条件汇总成一条insert,这就是一个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如果我们再对这个报表进行数据分析,性能是不是提高了很多.采用这种办法的软件很多,但大多要自已写代码单独进行抽取汇总,而使用ESK数据交换平台就很简单,设置多个数据库传输模型即可. 三:常见的数据导入处理 这种业务是很多的,比如: 1):软件实施前,需要将原来客户使用的系统导入到新的系统里面; 2):公司用了很多软件,但这些软件是数据是不相通的,需要将A软件的数据导到到B软件里面,常见的,业务系统导财务软件. 有的人说,这种情况我写sql也可以,是的,没错,有的情况是可以的,但有的情况使用工具确很简单,比如: 1):我要经常性的导入, 2);从A表到B表,它们的字段差别很大,B表的字段有的可能是固定值,有的是变量,有的是通过某种规则从别的表中取过来的另外一个值,有的数据 是汇总的. 四:与淘宝网,拍拍网的数据同步 现在是一个电子商务的时代,除了以前进行的线下业务之外,线上还有很多新的业务。分销零售行业,这种企业很多。比如我现在所处的鞋服行业,它的店铺就包含了实体店,淘宝店,拍拍店等.传统的行业管理软件基本上不能解决线上店的业务模式,比如(库存同步,分销订单同步),有的企业为了解决这种需求,一般有两种方案: A:买第三方软件 B:请原来的软件供应商进行二次开发 对于这两种方案都有弊端,对于A,成本高,可能还不支持多仓多店模式,对于B,成本高,时间是一个问题.ESK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第三种方案,简单的设置一下接口模型,就可以让企业使用的软件和淘宝网,拍拍网进行数据传输.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介绍 发布日期:2011-06-02 点击量:45 一、基本情况 1. 立项情况 浙江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丰富,大部分实现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应用。省级1:1万 /1:5000、1:5万基础测绘DLG、DOM、DEM完成全省覆盖,现正进行浙江省基础测绘快速更新体系建设,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动态更新。全省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也已完成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覆盖。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2007年建成并通过验收,已经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水利水情等省级重大应用。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ZJCORS)建成并提供服务,全省导航电子地图建成。浙江测绘正处于测绘发展方式转变,测绘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08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合作共建,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局批准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程—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以下简称“省交换共享平台”)正式开始建设。根据《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浙发改函[2008]232号)的要求,项目实施总周期为三年(2009年—2011年),总投资6330万元,建设单位为浙江省测绘局。 2. 省部支持 省交换共享平台是“数字浙江”和浙江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础工程之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和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省长明确要求,要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不断拓宽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领域、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浙江省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把省交换共享平台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都把建设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作为建设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把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数据库共享工程、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列为重点工程。 浙江省政府、国家测绘局已将本项目作为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测绘局合作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省科技厅也将本项目列入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和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局也同意将本项目列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工程予以支持。 3. 建设意义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战略资源。联合国有关文献资料指出,自然、经济、社会等信息的80%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可以分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其他与空间位置分布有关的信息数据。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由各级测绘主管部门组织采集、处理和集中管理与统一分发服务,列入基础测绘;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其他与空间位置分布有关的信息数据由国土资源、民政、交通、水利、建设、电力、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工作需要采集、处理或在开发、管理工作中形成。 目前,“数字浙江”建设已由信息资源的初期积累阶段逐步走向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阶段。“十五”以来,浙江省基础测绘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省测绘局和部分市、县纷纷完成

数据交换平台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方案2(总18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建设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应用场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必要性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可行性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建设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建设思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建设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关键问题解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数据交换平台与业务应用的关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总体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总体结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系统逻辑结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系统技术架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4系统物理结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交换中心子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接入管理子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前置机管理子系统 (12) 6.4运行监控子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5系统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七章交换平台安全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八章本期主题应用开发......................... 错误!未指定书签。 8.1政务资源目录管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研究

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研究 赵俊三1、2,朱兰艳1,李勇2,余益民3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2.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昆明 650106;3.云南省电子政务网路管理中心,昆明 650228) 摘要:本文从省级层面上研究探讨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并提出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设计思路和开发实施方案。论文首先分析了省级平台建设的目标;然后重点阐述了平台建设的总体开发模式与体系结构、系统层次结构与体逻辑关系结构、系统总体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共享、WebService 1 引言 近年来,全国一些省级政府部门开发建设了服务于部门业务的GIS专项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专题地理空间信息,为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在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中存在着诸如缺乏规范和标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综合性应用差、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因此,从省级政府及业务职能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出发,建立统一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要求,将成为未来几年省级层面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及专题系统开发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平台建设目标 由于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工作量大、业务复杂、周期性长的技术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分步实施、分步建设的方式开展工作。并科学合理的确定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平台建设的近期目标应包括: (1)制定面向省级政府及各部门应用的省级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与分类编码体系,通过多尺度、多时相、多源、多类型、动态化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整合和转换,建立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中心,在省级网管中心建立数据资源中间库、信息服务库,为省级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强大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支持,从而推动电子政务向深层次发展。 (2)为省级五大办公厅、以及相关省厅局单位提供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通过与其它经济、社会信息叠加,支持政府领导信息查询和决策,也为各个部门级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使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在政府日常办公、项目审查、审批、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二章中心平台设计 2.1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新一代时空大数据平台GMSS介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5362447.html, 新一代时空大数据平台GMSS介绍 作者:樊文有闫从文徐进宫巧 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GIS全面向网络化转型,处理海量数据,与云计算结合,迈向互联共享,“GIS+云+大数据+互联网”势不可挡。本文结合当前传统GIS处理时空大数据面临的问题,阐述了GIS与云计算结合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国内先进的云GIS平台GMSS及其应用。 关键词:GMSS GIS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031-02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IS)无处不在,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传统GIS的数据管理和处理的体系结构、方法和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海量并发用户对海量数据的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阻碍了GIS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给信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着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运行模式,这孕育并促进了GIS行业的新发展[1,2]。 当前,在数据方面,GIS具有以下特点:(1)拥有海量空间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2)基础数据多,数据量庞大,更新频度低;(3)并发用户数大,但每次使用量较小。这些特点致使传统GIS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海量的并发用户对海量数据的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同时,现有的数据管理和处理的体系结构、方法和技术也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 1 GIS与云计算、大数据 云计算是继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如今我们已身处一个大数据时代,大约80%的数据都与空间位置有关。空间数据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多维性、空间关系复杂等特性。空间大数据没有改变GIS的基本特征,但是对传统GIS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架构层面,大数据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等特性带来的挑战终将引起GIS数据存储与管理的质变,GIS大数据相对于普通大数据空间维度,需要创新数据挖掘的策略和方法。 时空大数据给GIS带来了挑战,而云计算则给GIS带来了新发展契机。首先,在空间数据存储方面,云计算的高可靠、高吞吐和可伸缩的新型地理数据存储技术可为GIS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6];其次,在地理数据计算方面,云计算基于虚拟集群的可伸缩数据处理 技术,可满足海量地理数据高性能计算;最后,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云计算具有松耦合,数

浙江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管理应用规定

附件1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提交数据情况表 提交时间: 备注: 1、为保证平台发布数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请专题数据提交单位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2、请在相应栏中打“√”,每类必须并且只能勾选一项。 7

附件2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平台(天地图·浙江)使用申请表 注:本表一式四份,申请单位、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相关部门、交换中心各执一份。

附件3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同意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通知书 编号:[ ] 号 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址: 你(单位)于年月日提出的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使用申请收悉,根据《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地理空间数据和平台应用管理规定》,经本局审核,同意你(单位)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以下服务(包括使用目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间)。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管理处 (盖章) 年月日 注:请持本通知书到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办理使用手续

附件4 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平台(天地图·浙江)使用协议 甲方(服务方):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 乙方(使用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根据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同意使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天地图·浙江)通知书(编号:[ ]号),甲方向乙方提供共享平台以下使用服务(包括使用目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间): 。 (二)甲方进行共享平台维护升级需要暂停服务的(非特殊情况下一般安排在法定假日期间),应当提前通知乙方。 (三)因系统故障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影响乙方使用时,甲方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修复,但由此给乙方带来的不便和损失,甲方不承担责任。 (四)甲方不因共享平台本身的瑕疵而对乙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五)若乙方违反本协议规定乙方的责任和义务,甲方有权终止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挖掘综述

第37卷第7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37,No.7收稿日期:2014-01-22 作者简介:马宏斌(1982-),男,甘肃天水人,作战环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挖掘综述 马宏斌1 ,王 柯1,马团学 2(1.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空降兵研究所,湖北孝感432000)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再度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回顾了传统空间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中利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和云计算技术,在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挖掘算法等方面的做法,并指出了该类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讨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大数据;空间数据挖掘;云计算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14)07-0019-04 Spatial Data Mining Big Data Era Review MA Hong -bin 1,WANG Ke 1,MA Tuan -xue 2 (1.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China ; 2.Airborne Institute ,Xiaogan 432000,China )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in to show interest in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gain.The paper review most unresolved problems left by traditional spatial data mining at first.And ,some progress made by researches using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Also ,their drawbacks are mentioned.Finally ,future trend of spatial data min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big data ;spatial data mining ;cloud computing 0引言 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数据的手 段和途径都得到极大丰富,传感器的精度得到提高和时空覆盖范围得以扩大,数据量也随之激增。用于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能是雷达、红外、光电、卫星、多光谱仪、数码相机、成像光谱仪、全站仪、天文望远镜、电视摄像、电子 显微镜、CT 成像等各种宏观与微观传感器或设备,也可能是常规的野外测量、人口普查、土地资源调查、地图扫描、 地图数字化、统计图表等空间数据获取手段,还可能是来自计算机、 网络、GPS ,RS 和GIS 等技术应用和分析空间数据。特别是近些年来,个人使用的、携带的各种传感器(重力感应器、电子罗盘、三轴陀螺仪、光线距离感应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具备定位功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GOOGLE GLASS 和智能手表等),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具有位置信息的数据。随着志愿者地理信息(Voluntee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的出现,使这些普通民众也加入到了提供数据者的行列。 以上各种获取手段和途径的汇集,就使每天获取的 数据增长量达到GB 级、 TB 级乃至PB 级。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现在保存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资料达260TB ,并以每年15TB 的数据量增长。比如2011年退役的Landsat5卫星在其29年的在轨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获取8.6万景影像,每天获取67GB 的观测数据。而2012年发射的资源三号(ZY3)卫星,每天的观测数据获取量可以达到10TB 以上。类似的传感器现在已经大量部署在卫 星、 飞机等飞行平台上,未来10年,全球天空、地空间部署的百万计传感器每天获取的观测数据将超过10PB 。这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那就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 “4V ”特性,即数据体量大(Volume )、数据来源和类型繁多(Variety )、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Veracity )、数据增加和变化的速度快(Velocity )。对地观测的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这些数据中,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数据占了绝大多数。传统的空间知识发现的科研模式在大数据情境下已经不再适用,原因是传统的科研模型不具有普适性且支持的数据量受限, 受到数据传输、存储及时效性需求的制约等。为了从存储在分布方式、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获取信息或知识,这就需要利用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将

数据交换平台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数据交换平台问题及解决办法 1.数据交换平台介绍 数据交换平台有两种:(1)业务性平台(分公司平台),担负着与C6系统的数据交互和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2)交互性+业务性平台(总公司平台),实际上它相当于一个数据交换中心+分公司平台,它不仅担负着与总公司的C6系统进行数据交付,还要负责从各个分公司平台获取文件以及向各个分公司平台发送数据的任务。 下图是一家总公司和两家分公司系统安装部署的拓扑图及其相应的业务与功能的介绍。

2.数据交换平台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 不管是分公司的交互性的平台还是集团总部的业务性+交付性的平台,它们都要执行两种相关的操作,一方面与该服务器上的C6系统连接,执行数据库相关的读写任务;另一方面在网络上通过FTP 服务执行文件的交互操作。 基于以上两点,数据交换平台可能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传输效率的降低甚至是发生错误。 (1)配置错误和文件丢失。 DataExchangePlatform下的Config.xml、ConfigSystem.xml、ConfigDatabase.xml配置文件错误和丢失,FTP目录不全或丢失以及C6安装目录下的UploadXml文件夹丢失等,都会造成数据交换平台出现错误。 (2)服务器运行缓慢。 服务器反应缓慢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器由于其自身配置低、系统垃圾文件过多、系统感染病毒等造成系统运行缓慢;另一方面是服务器中存在与数据交换平台相关的FTP服务的使用,上传下载占用了很多带宽和资源,造成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上传下载效率低下。

(3)网络传输速度慢。 网络传输速度慢是一种影响数据交换平台运行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总公司和各个分公司之间要进行数据交互,就必须依赖网络进行信息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如果网络带宽小,或网络不稳定都会影响数据交互质量和效率。 3.平台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法 针对数据交换平台运行特点和实现机制,可以将出现的问题分成以下几类,(1)系统配置错误类问题;(2)FTP类问题;(3)执行数据库操作出现的问题。 配置错误类 该类问题是由于系统设置出现和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在..\Jinher\DataExchangePlatfrom\FTP\log\Falure文件夹下的后缀名为.txt的文明中查找到错误信息提示。根据这些提示,基本上可以定位到问题,并能根据这些提示将存在的问题解决掉。(1)问题描述:“--文件后缀名非法!”; 问题原因:通常情况下,平台只能上传程序中生成的xml文件,如果这些XML文件后缀名被用户或病毒恶意修改,造成弹出错误。 解决办法: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文件,把后缀名修改回来即可,如果该文件不是在系统中运行,可以直接手动删除即可。 (2)问题描述:“配置文件ConfigDatabase.xml节点配置不对,请管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实现应用层各种应用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包括目录服务系统、交换服务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和平台管理系统等。交换平台还提供了资源目录管理体系。目录服务主要提供目录注册、目录发布、目录查询、目录维护等功能,能够实现各类基础资源和共享资源目录信息的统一汇集和管理 (4)资源层 资源层通过定义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为平台层和应用层提供数据服务。 主要包括元数据库、四大基础信息库、平台日志库、各类主题信息库以及其他数据库等。根据应用的深入和信息量的增加需要建设的共享信息库以及数据中心等,都作为资源层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5)网络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提供各类系统的承载网络、所需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及其运行环境。 (6)安全、标准体系层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法规与标准体系提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标准规范建设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接入城市平台的各个节点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

传输与数据交换系统功能说明

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功能说明 1需求说明 兵器210应用系统中,完成七家成员单位和兵器中心的数据传输工作,七家成员单位的源数据包含有网络采集的数据,兵器中心包含的源数据有网络采集的数据和自身的媒体库数据两种。 2源数据连接说明 1)网络采集数据格式说明 数据库是oracle10G, 具体数据格式参考下面数据库: IP:192.168.12.26 SID:testing USER:bqsj PAWD:bqsj 涉及到的表: Classly -分类体系表 MutiFiles -视频和音频库 WebInfo -采集信息存储的主表 WebInfoContent -采集信息主表的关联表【详细内容表】 WebSiteRule -采集的站点信息表【采集站点说明】 2)兵器中心媒体库数据格式说明 详细数据格式请参考“附件目录”中媒体库资源。 兵器中心媒体库总共分为三个“三维模型库”、“国防科技图片库”,“视音频及二三维动画库”。 详细数据格式请参考:《资源库关系.doc》

3数据传输匹配说明 数据传输的源数据包含网络采集的“正文信息库”、“视频库”,和媒体资源库“三维模型库”、“国防科技图片库”、“视音频及二三维动画库”。下面将说明源数据与目标库的对应关系,及需要做的数据处理。 3.1网络采集的“正文信息库” 源数据库字段查询说明

数据处理说明 1.源数据CJ_CONTENT字段,对应的是正文内容,内容中可能包括图片标签 ,需要将图片对应的src值,匹配成目标数据存储的实际路径。建议: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读取目标数据存储的实际路径。 2.源数据表“WEBINFO”中定义了一个字段“isFetch”抽取每一条数据后, 将该字段赋值为“1”,表示该条数据已经被获取。 3.目标数据中其它字段值的获取方式: ID:自动生成,不重复主键; COLLECT_UNIT:对应目标数据库中表SM_COLLECT_UNIT中字段UNIT_CODE值; PAGES:默认值0; PICTURE:存储每篇文章的图片路径,可以存储多个,每个数据之间用半角逗号“,”隔开;图片的路径从正文中解析标签获得,入库之前替换成目标数据的实际存储路径。 4.数据统计:要求没入库一条数据,更新当前数据库表中记录的数据总量。 1)表:DB_TYPE按国防分类体系记录数据总量。每插入一条数据对应分类号的“COUNT”字段增加1,分类号为一级分类号、二级分类号、三级分类号。 3)表:SM_DOCTYPE,按资源类型分库统计数据总量,更新字段DOC_CODE =“DB_SEARCH_WEBINFO”的memo1字段,每新增一条数据对应 MEMO1增加1; 4)表:DB_SEARCH_WEBINFO_DEFINETYPE更新采集自定义类型的数据量,插入的每条数据对应的DEFINE_NAME字段和表 DB_SEARCH_WEBINFO_DEFINETYPE中“DEFINE_NAME”对应,如果存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