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2 .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

D.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1?1 4 问题。

11.此图说明该国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12. 下列哪个国家的人口分布状况与示意图最相似

A. 巴西

B. 印度

C. 英国

D. 美国

13.形成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4.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急剧下降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综合分析题

( 一) 读“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扩展。

2 .图中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_曲线。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是12. 5 亿,当年城市人口约为_______ (单项选择)。

A.2.5亿

B.3.5亿

C. 4.5 亿

D. 5.5 亿

3 .从_______ 年起,甲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_________年起,甲乙两国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显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4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国家,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是________国家。

(二)下图表示1960—20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构成变化,读图回答

1、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 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开始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约是发达国家的_________倍,可见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化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根据图中信息估算,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约为70%,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约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 1960—2000年间,两类国家中总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根据两类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小王同学认为发达国家人口容量较小,发展中国家人口容量较大,你的观点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C 5. C 6. C 7. C 8. A 9. C 10. D 11. A 12. C 13. B 14. C

二、(一)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地域2、乙 B 3. 1850 1970 4.发达发展中

(二)1. 1970年2、世界城市化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 40% 城市人口 3 . 发展中小王的观点不正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人口容量,不能用统一标准衡量

城市化练习

城市化练习 一、选择题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可能表示高级住宅区的是 A.a处B.b处 C.c处D.甲处 2.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错误 的是 B.工业区的分布主要考虑交通因素 C.住宅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 一 D .便利的交通是卫星城的形成条件之一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3~4题 3.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4.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制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城市某住宅小区观测的气温数据,如下表。读表完成5~6题。5.据表可推断该地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城郊区 6.下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是主要由城市化产生的是 A.城市洪水 B.“雾岛”效应 C.酸雨 D.咸潮 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7~8题。 7.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 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8.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 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9~11题。

甲 乙 9.“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小区居民集中反馈了如下问题,其中的合理化建议有 ①高速公路需要改线 ②火电厂应搬迁至图示区域的西北 ③住宅区西北部的绿地改建为学校 ④郊区增加绿地面积,以改善城区大气质量 ⑤增大小区的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 10.如果在图中甲处布局大型建材批发超市,其布局原则是( ) A .地价水平低 B .市场最优原则 C .环境污染小 D .交通最优原则 11.目前, 城市多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地价格 B. 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环境条件 2011年我国因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且城市内涝严重,这与城市降雨损失量密切相关。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 ) A .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 B .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 C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 D .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 13、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发展城市道路 ④完善排水系统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读我国四座城市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坐标图,回答14~15题。 14.一般年份,影响这四座城市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灾害分别是( ) A .a 热量 b 光照 c 伏旱 d 洪涝 B .a 水分 b 春旱 c 伏旱 d 洪涝 C .a 热量 b 春旱 c 伏旱 d 台风 D .a 水分 b 盐碱 c 光照 d 台风 15.依据四地所处的温度带判断,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 ) A .a 甘蔗 b 冬小麦 c 油菜 d 花生 B .a 甜菜 b 春小麦 c 水稻 d 水稻 C .a 亚麻 b 棉花 c 油菜 d 甘蔗 D .a 冬小麦 b 春小麦 c 橡胶 d 水稻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1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出现大量卫星城 19.若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乙中b 地最可能 A.位于旧城中心区 B.位于远郊地区 C.位于新兴工业区 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读“中国、美国、英国、阿根廷四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20~2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位于市中心 B.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C.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D.大学和研究院(所)聚集地

4.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处在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商品批发市场从城区迁往郊区前后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20世纪80年代,影响该批发市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8.2010年后,该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是因为主城区 A.土地利用方式调整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电子商务的发展 D.工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0.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青海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报告

青海省城镇化水平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激发新一轮财富涌现的载体。它不仅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而且使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革。 一、青海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 2010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562.67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51.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4.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311.0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5.28%。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71.5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7.0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9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近1个百分点。 表1 历次普查城镇人口比重

(二)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 随着青海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农牧区基层综合改革,城镇数量迅速上升,2000年建制镇为49个,到2010年,建制镇达到137个,十年增加了88个,再加上1个省辖市和2个州辖市,市镇数达到140个,这是青海省城镇化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同时,青海积极依托优势资源,立足产业基础,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0-201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2.6%,非农产业增幅明显高于第一产业,与2000年相比,第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5.8%和11.3%,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人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向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2010年全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结构为57.74∶ 13.62∶28.64,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 14.7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上升4.92和9.81个百分点, 这些也促成了青海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国的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范恒山 2009年09月】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城市膨胀发展,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道路交通的拥堵,居住环境差等,因此,要建立现代化合理化信息化宜居型城市就得,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分担大城市的功能。其次,应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 合理等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而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交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和策略,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创新型特色城市,放宽大城市管理规模,重点建设几个国际型超级大城市。什么叫创新型特色城市呢?创新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好。中国的大小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但大多数城市不出名,城市形象不好,没有影响力,也许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何来出名,何谈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呢?举个列子:一个中型城市,也许你什么卫生、环境等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出名。原因就是没有特色,但如果你一个中型城市,你把他的绿化全部弄成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把南昌的全部绿化植物卖了,全部改种成竹子),或者把整个城市重点发展一种产业。水城威尼斯,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论它人口多杀,环境有多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把城市全部建成宗教圣地或是把城市全建在水上。主要说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所创新。

城市化__练习题

2.3城市与城市化 (2014·山东菏泽一模)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1~2题。 1.1982~2007年,我国()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2.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下面左侧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图反映()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亚洲、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D.欧洲、北美洲呈现逆城市化 4.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教育配套不足,学校不足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5~6题。

5.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D.40% 6.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7~8题。 7.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8.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被称为标准值。图甲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城市化专题复习

城市化 [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①__________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 (1)推力因素——使人群离开乡村;(2)拉力因素——使人群来到城市。 3.城市化水平 可以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 带来③__________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④__________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特点: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⑤________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 (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⑥____,发展较慢。 (2)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很快,出现⑦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⑧__________,出现 ⑨__________现象。 3.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进入⑩__________阶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处于初期阶段和?____________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____________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对城市?__________产生影响。 (4)出现城市“?______”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包括?__________、水污染、?______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特征及原因 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不同阶段城市化概况,从经济结构以及深层机制上对城市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新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简介 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辞海》对此的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总的来说,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2、我国近代城市化概况 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宋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虽然经历了元代外族入侵的重创,但至明朝已然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进入近代以后,进入近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模式。首先是入侵带来的脱离自身独立发展的殖民地色彩,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不得不根植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次是商业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工业难以吸收过剩劳动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有限。再次是自然灾害和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天灾人祸夹击下农民被迫涌入城市谋生,带来消极的城市化效应。 二、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以来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的混乱局面,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全新时期。但纵观建国六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其过程也非一帆风顺,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全国上下于一片废墟之中呈现出“百废待兴”的状貌。据国民政府内政部1947年编印的全国行政区域简表,1947年全国共有69个设市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调整新设,1949年底城市数增加到136 个,建制镇2000多个,城镇人口4900 万。 1949年至1952年三年历史上又被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化率从10.64%上升到12.46%,城镇人口增长率为7.5%。这一时期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的大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此外,农村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劳动力结构改变同产业结构改变基本同步。加之尚未对城乡人口流动进行控制,因此人口增长率较高。 1953年到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其突出特征是进行了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这一时期,我国新设城市八座,并形成了一批工业基地。 尽管此时的城乡经济发展还没有显露出严峻的问题,但这一时期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无疑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城市政策和人口政策等埋下了伏笔。 首先是产业结构重型化。“一五“期间,国家的建设和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规模巨大、用现代技术装备的重型工业。重工业投资是轻工业的7.8倍,占工业总投资的85%,增长速度是轻工业的2倍。在工业部门内部,投资又集中在直接生产部门,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严重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根据下题中指出的甲乙均为特大城市,可以判断甲为成都,乙为重庆。该区域位于同一纬度,气候类型相同,而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可以判断①③不符合,图中显示人口密度的区域多位于河流沿岸,加之四川西部为横断山区,人口明显减少,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2.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乙为重庆,其形成区域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重庆地形崎岖,选项A 错;两地都有充足的水源,选项B错;重庆和成都目前都有方便的陆路交通,选项C错误。【答案】:D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3~5题。

3.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答案】D 【解析】宁喜欢在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北部城市较多,南部城市较少,因此B项错;逆城市化是当今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别较小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现象,该省的城市化仍以农村变城市为主,因此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城市及铁路都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D项正确。 4.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影响快寄货物集散中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交通最发达的是银川,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5.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6.图2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城市化》习题

城市化》习题 一、单选题 读甲、乙两图,1-2 题。 甲某城区地理要素变化乙城市化过程示意 1. 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 A.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 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 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 2. 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 __________ 阶段( ) A. I B. I和n C. n后期和川 D.只有川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3. 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 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 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 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4. 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0年约为50% B. 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 2030年超过80% D. 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5. 下列措施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是( ) ①先建设,后规划②推广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③走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道路 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⑤建立城市水网的循环利用体系 A.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6. 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其目的是( ) A. 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 提高公共汽(电)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 抑制私人出租车 D.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高环境质量 7.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办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 最好的办法是限制汽车数量 8. 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 ) A. 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B. 环境质量下降 C.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9. 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 B. C. D. 10.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11. 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时间相等的三个阶段 B. 18 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C. 产业革命以后,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增加的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12. 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下图中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13-14 题。 13.30 年间该地区() 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 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6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山东寿光蔬菜每年交易量约40亿吨,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得益于改善了下列区位因素中的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源 2.寿光蔬菜得以在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市场销售,主要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过硬的产品质量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完善的市场体系 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3~4题。 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畜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4.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热量 6.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A.灌草种植 B.畜牧业 C.小麦农场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回答7-8题。

7.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8.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宜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据此完成9~10题。 9.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有肥沃的红壤 10.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1~ 13题。 1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海南岛 D.华北平原 1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 1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 一、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不具有良好接纳包容这么多农村人口的条件,这就使得原本就不算发达的城市,无法解决这部分迁移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住房等各种问题,也给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条件差的城市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备密度高,活动强度大,人多车多,导致交通拥挤。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功能混杂,建筑密集,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2 .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 D.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1?1 4 问题。

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2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D.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9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1?1 4 问题。

青海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

青海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80分) 1. (6分) (2017高一下·资阳月考) 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 自然因素 B . 政治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宗教因素 2. (2分) (2014高一下·泗县月考)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题. (1)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 .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 .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口容量 D .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 . Ⅰ、Ⅱ、Ⅲ B . Ⅱ、Ⅰ、Ⅲ C . Ⅲ、Ⅱ、Ⅰ D . Ⅰ、Ⅲ、Ⅱ

3. (2分) (2017高一上·海南期中) 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 . 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 B . 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 C . 城市不论大小,城市中都有文化区、行政区 D .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4. (6分) (2018高一下·新津月考)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进程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 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 . 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了城区人口 C . 2000~204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 . 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 (2)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 B . 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C . 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D . 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 5. (4分)大中城市比一般县城多出的职能机构有()

中国城市化专题复习

中国城市化专题复习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城市 材料一:唐朝时期,帝国都城长安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约有居民200万。宋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城市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13世纪末,南宋都城杭州居民人数超过100万。他们支撑着数以百计的饭店、旅馆、茶馆、妓院、乐坊、戏院、娱乐会所、园林、市场、作坊,以及专门经营丝绸、珠宝、瓷器、漆器及其它商品的商铺。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见,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大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城市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重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材料三: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子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丝绸之路上。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蕃客”(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客商)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总结推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因素(一)中国古代城市 (2)特点: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6 分)(3)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和交通的繁荣发达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农民人身依附减轻等 (二)中国近代城市 材料一: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材料二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到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激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枸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来源:学|科|网]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