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评价论文

美术评价论文

?
二、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单一的评级方法是不够的,也不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实施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真正走进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等级评价?
1、等级评价设置相对“模糊”。等级评价只分“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没有“不合格”等级。对未合格的学生成绩暂不评定,鼓励他重考或下学期继续努力,争取“合格”。等级设置相对“模糊”粗放些是为了减轻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不设“不合格”是为了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进,不至于压力太大。?
2、评价范围分为三个领域。等级制学业评价,分为“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三个领域。对小学生来说,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关系极大,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持续学习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多元化势态,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是积极主动发展的表现。如:“兴趣爱好”领域的评定,可以用调查的方法,看看学生对美化环境、审美能力、收集作品等方面进行考察等。?
3、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中,更应注重过程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载,便于进行评定。评定等级:平时成绩约70%优秀,或在本学期校级以上经教育部门组织的美术比赛中获三
等奖以上或参展的期末成绩评为优秀。平时成绩约70%合格的,期末成绩为合格。?
4、学生参与评价是等级评价的重要特点。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二)成长档案评价?
成长档案评价是给学生每人设立一只档案袋,由学生自己对每一次的作品进行筛选,选择最得意的作品或能代表他美术学习成果的其他资料存入档案。存放时可以进行作品比较,不满意的作品可以进行替换。档案袋的内容可以有:学生自选的美术作品、作品的文字介绍、同学或老师对作品的评价,自己的评分等级、参赛获参展的获奖证书、作品发表的刊物、自己收集的有关美术方面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在计算机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选择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存入自己的文件夹,期末时在计算机上利用画图软件进行展览评价。?
档案袋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评定不但关注档案袋中提交的作品内容,更注重档案袋建立过程,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和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形成自我进步。档案袋的评定功能是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学生在收集、整理、欣赏、完善自己的作品

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了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了审美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展览评价?
展览评价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作品展出可分为中期展览和期末展览,让学生在自己的档案袋内,选择作品参加展览,用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在美术学科上的特长或相对较强的项目技能。?
1、展览评价以平时学业成绩为主。要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和记载,展览评价作品的来源可以是本学期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学习的成果;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工艺作品。不求高水平,重在人人参与。展览会由教师和同学共同布置。用美术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欣赏同学的美术作品,同时互评。?
2、展览的形式体现多方位。可以提供展板和展台,还可以有个人作品影集、个人电子档案、自制个人画册,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学生美术作品展示站等。?
3、展览评价的形式体现多样性。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解释。展览评价的方法,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主性非常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强项和特长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学生在自己选择作品、修改作品、布置展示、互相观摩、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学会了欣赏他人长处,培养了与人合作精神。?
策略1: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作品进行展出。学生可以围绕“为什么选择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等主题进行自己作品介绍。同学间相互欣赏参观画展,围绕着“你作欣赏哪一幅作品?为什么?”“这幅作品的闪光点在哪?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同学们互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还可以点激小作者,请他谈体会和感
受,小作者做出回答。学生在与他人的作品欣赏对比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真正的与评价进行了对话,体现出学生真正走进评价。?
策略2:教师帮助学生在网上建立网页,进行网上展览,学生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局域网上自由浏览个人和同学的作品,共同赏析、评价。?
展览评价和学生自我强项评价的相结合,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会珍惜和整理自己的作品的能力,还养成学生自我鉴定,自我完善的精品意识。在参与审美的过程中,养成了促使自己向更高标准努力的学习习惯。?
(四)无等级评价?
无等级评价是教师用不同符号或者用鼓励性的评语进行定型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是用艺术语言进行视觉艺术创造。因此,对美术的认识不是像数学、体育那样有固定的标准,而是要靠我

们自己去感觉去体验的。不同素质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进行评价。”所以,在美术学科的作业评价中,不能简单的以成人的眼光去轻易下结论,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无等级评价的标准比较宽松,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平时美术作业评价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中的要求设计制作不同的小印章,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分别盖章加以鼓励,如“新意奖”章用一颗五角星表示,“色彩好”用红色小花表示,“构图好”用
卡通形象表示??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印章,学生之间虽有差别,却没有等级之分。除了加盖小印章后,教师再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写上几句相应的肯定性评语如:“你的线条用的真不错!”,“你的色彩搭配的好!”,“你大胆用色,有进步!”每一次评价后,及时的把作业还给学生。学生们情绪激动,迫不及待看自己的小印章和老师的评语,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进行互相传看。学生们掌握了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也提高了美术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评价中,不同的印章和评语,既能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及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喜欢美术了。?
总之,在美术教育工作中,要以新理念为指导,努力改变评价方法。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中快乐成长。把学生带进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评价促进孩子们向更高、更美、更远大的方向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把评价学生的主体转向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在观念、方式上都有了一些变化。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学生、教师、家长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通过学生的自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能力;通过同学互评,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欣赏中激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通过教师的点评,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家长的参与评价,加强了家校的联系,也让家长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平等的态度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通过不断地实践证明,在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作业评价中,其高效性突显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同

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能力、水平、评价能力都的有了很大的进步,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转变评价理念
美术新课标告诉我们“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要放弃传统的等级评价模式,在评价中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特征”。回顾过去的作业评价体系,过分强调技能,例如把“像”与“不像”作为作业优劣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成人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激情,久而久之,有创造力和独特想法的学生因为基本功弱或不适应教师的评价而被忽视。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精神,树立全新的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理念,放弃“好与坏,像与不像”,通过学生的课堂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
1.提倡激励作用,激发兴趣。
小学美术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评价应成为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自己是美术学习的主题参与者。
2.注重综合评价,发展潜能。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学业评价的范围上,不仅应该由美术学科的知识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方面的综合评价。
3.尊重个性差异,多样评价。
学生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业评价应体现分层教育、因材施教,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从理念上看,很明显评价是为了学生发展,就其内涵,实质上是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建立以激励和鼓励进步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更好树立信心,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努力方向,不断地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要以表扬为主,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学生相信自己画得不错,有能力画好,从而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他们对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这种信心和兴趣反过来又会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最终取得成功。在美术作业评价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意识,创设平等、和谐、尊重、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与老师的交互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取尊重、平等的信息,激发

学习绘画的兴趣,从而得到自我实现。一年里,在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方法方面进行了以下教学研究。
1.采用激励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完善教学评价。
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是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用正确的眼光去欣赏与评价同学的每一件美术作品,以正确的心态去感受美术,发现并修正不足。面对当前美术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以教师评价为辅,培养学生的评价。所以,应该改变学生美术作业评价“老师一人说了算”的现状,让学生本来是自己作品评价的“奴隶”变成“主人”。在第一阶段我尝试学生作业中采用自评、同学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开始培养学生如何审美、评价作业及出示评价作业的标准、学生积极性高,乐于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在此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有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正确评价能力、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
2.采用分数评定法,激发评价兴趣。
美术作业是学生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直观反映教学目的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如何等。往往是美术课的高潮和画龙点睛部分,因此,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美术教师的重视。在美术作业评价中采取分数评定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给自己的作业打一个适合的分数,教师主要起引导调节作用。教师在结合作业给予评语和分数的这种作业评价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作业,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其树立起“只要努力我也会得好成绩”的健康心理,应该说还属较有新意的一种作业评价方式,学生参与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3.与家长进行沟通,重视家长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效果的检验,在评价时,我全力挖掘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整体画得好的固然要表扬,如果只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画得好,我也表扬。例如在四年级《放学了》一课中,学生表现人物多一些,我就采用“人物动态多样、丰富;人物色彩表现生动、鲜艳;线条流畅”等多方面评价语言。在教师的评价激励表扬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以及老师为其点滴进步而感到的高兴和骄傲,以此来点燃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家长积极参与评价,往往是被教育者忽略的。在指导孩子画画的教学过程当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家长们,有的很理解孩子,可有的却很不理解孩子们的画,总是轻易地用“好看”和“不好看”,“象”或“不象”来评价学生的画,有时无意间就无情的把一个充满激情与富有创造

能力的心灵给抹杀了。因此,在作业评价研究中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来学校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与交流。
4.多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把评价还给学生。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也应有学生的参与,评价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画农民画》一课评价时让学生和同桌比较,运用比较法分析自己的画面,从总体上看,本次作业评价中学生以简练的语言、根据画面内容从色彩、构图进行整体评价,有鼓励语言、激励语言。如“构图饱满、色彩鲜艳,你有大胆的想象”、“画面真干净”、“颜色鲜艳、背景色涂得有点乱”等等语言,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实有效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同时,用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无限的创作热情。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思维敏捷,每个人的才华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现。
总之,美术课堂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评价手段,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有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工作中,要以新理念为指导,努力改变评价方法。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中快乐成长。把学生带进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评价促进孩子们向更高、更美、更远大的方向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艺术更讲究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更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更追求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及高于生活的创新。艺术教育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

一、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创新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所选的教学项目除具有一般教学项目所要求的特点外,还具有能“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改变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学生无精打采地应付的课堂现状,以增强师生互动,使教学由沉闷变为生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有效教学。所谓“玩”的教学

项目是有目的、有趣味的游戏活动。如在《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生鸡蛋的纸造型,若纸造型在高处落地后其内的鸡蛋能保持完好,则该纸造型的设计成功。另一道题要求学生用硬质纸材制作一张凳子,以能承受作者的重量为及格的标准,而优秀的作品还要经过造型的美观、合理及性价比等多方面的考核。通过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性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组织学生辩论,培养思辩能力

据平常观察所得,让学生看—幅作品,他们的眼晴最多在画面上停留8秒钟;再让他们评述作品,大多是“色彩鲜艳”、“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不喜欢”等简单、肤浅的评述之词。这些反映了学生对作品有直觉感受而缺少深入的感知,其审美内涵没有充分挖掘。若在中高年级采用辩论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能够深入地欣赏作品,充分发挥审美潜能,展现自我。如在美术史课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教师首先创造一个极佳的“辩论场”,“挑起”学生之间对作品审美观点的冲突,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两大“阵营”,出现“喜欢”和“不喜欢”两种对立的观点。正方认为,这幅作品能抓住画面物象运用各种变形、破碎的图形,通过组合、重叠、切割的艺术形式,突出反映了格尔尼卡小镇被侵略者轰炸的惨状。画面的色彩用黑、白、灰表示极其沉重、悲哀、残酷,更加突出画面的艺术效果。而反方则认为,这幅作品不能直观地反映战争的状况,画面很乱,颜色也不漂亮,况且我们讨厌战争,需要和平,因此“我不喜欢这幅画”,等等。笔者认为,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辩论,发挥了创造想象,使作品审美因素越辩越清晰,学生的思维越辩越灵活。同时也在辩论中加深了对论题的理解并获得了不同的感受,逐步健全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在课堂上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让学生懂得,根据个人审美情趣的不同,对任何事物都应该采取不同的的观察角度与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三、临摹优秀作品,与大师切磋和对话

对于一件优秀的作品,我们仅靠“看”去欣赏、理解和评价是不完整和不深入的,其结果会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要想使审美感受得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临摹是一条较好的捷径。这就像是与大师进行切磋和对话,形成眼、脑、手的共同配合,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挖掘。如欣赏临摹凡·高的《向日葵》时,学生通过临摹体验到凡·高的扭曲、旋

转、火焰般的特殊的线条表现方法,在临摹中选择、表现和创造,不是一味的“克隆”,学生可以变换作品中的色调、构图临摹,也可运用画家的笔触、色彩画自己喜欢的花卉。这样的临摹才不落入教条临摹的怪圈,增强学生对大师作品表现技法和深刻内涵的体验,促进学生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和融合。

四、走出课堂,拓宽视野,让学生拥有一双画家的眼睛

让学生走出课堂,跳出书本的局限,徜徉在美的海洋中。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美术馆观看大师的作品,让他们融入到审美的氛围中去,在大师的作品前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走进博物馆去欣赏文物,学生能亲历历史的文明和艺术的精髓,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引发内心对人类文明的崇敬和热爱,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走进画家画廊,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绘画过程和绘画情感,体察画家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手法,从画家的个性和作品特色中领略到艺术的品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网、家庭网为欣赏教学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欣赏资源。引领学生走进互联网,让他们通过网上生动的作品图像观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光和艺术品,使学生产生对世界多元艺术的宽容和尊重。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致力于让自己拥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多元评价,尊重个性

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求全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改革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的效果,而出现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总而言之,我认为,

美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一堂完整的美术课中,评价应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什么是评价呢?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具体到基础教育课程中,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

伴随着21世纪美术教育更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的内容更新,教学形式与技术更趋向多样化.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印象中,美术教师为设计出一堂精彩的美术课是,往往只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费劲心思,下苦功夫:如构思一个新颖的开头;设计几个简洁明了、层次鲜明的提问;制作一个美仑美奂的课件。这些环节的设计基本上就已占去了一堂课的一半教学时间,教案的编写设计也就此歇笔了,而余下的是学生作画、作品评价的环节。在多数美术课中,这两环节也形成了一个套路:老师讲解完,学生低头作画(条件好的放点轻音乐),接着在老师的催促声中学生的作品一件件呈上来,老师挑选几幅还不错的贴在黑板上显示一下,渲染一下气氛。然后,在遇到离下课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老师作为全班代表匆匆对少数几幅作品点评几句,发些小奖品暖暖人心;在时间较充裕的情况下,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指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并说说喜爱的理由。每节课如此,因此这两环节被美术老师早在备课时已被忽视了,特别是评价环节似乎成了人们饭后的水果,可有可无。简单回顾已往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而我认为小学美术的课堂评价不仅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美术活动的表现评价、建立教师评价,还应在课堂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灵活性、评价过程的综合性。评价不应该只是“时间充裕下的产物”、“饭后水果”,而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辅助老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记得我在上《美丽的鱼》这课时,在新授课前加了一个“两分钟的小竞赛”,目的是为了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当孩子们完成了这张小小的作品时,我挑选了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让孩子们自己对他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如:我最喜欢的是哪张?作品最有新意的是哪张?花纹设计最丰富的是哪张?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观察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前这个简短的

评价过程不仅是对旧知识“温故知新”,还可以起到对本堂课的作画方法的提示作用。当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时,我很顺利的进入了新授内容。

新授内容“如鱼得水”的完成,孩子们作画的热情高涨。这时,我又向孩子们展示了几张临班小朋友的同主题的优秀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评价:一来让他们从这些优秀作品中吸取自己没有使用过的方法;二来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宽他们的选材范围,使作品多元化。

在课结束前的五分钟,我让孩子们分小组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在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上台展示。这时的评价是对整堂课的总结,是对每个小朋友掌握程度的总结。通过这种形势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眼光,可以激发孩子们画画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来,为的是最后能站在讲台上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这堂课中,“评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孩子们在评价过程中复习了新知识、扩宽了视野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当他们高举起那一张张富有儿童情趣的作品时,我不禁感叹:适时地课堂评价对孩子们作品的创作功不可没!

其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对于学生的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课堂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在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到属于他(她)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从评价主体来说,又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方法……”我认为是非常可行的,教学本来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一堂35分钟的课上,教师独自讲解时间平均为15分钟,做画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学生只有6、7分钟时间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客观的说,教师

既没有给自己留下评价学生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留下评价自我、评价同学的时间,违背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其次,在《解读》中,还提出“学生的自我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为重要……”,在这充分明确了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意义。一直延续单一而刻板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作为评价者的身份,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也忽略了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激发和保持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认识自我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看来,要让学生自己从老师手上接过“杯子”,寻找适合自己的“水源”!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的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发挥评价作用。

事实上,让学生早一点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就会早些让他们体会到艺术创作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自我表现的信心,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而且,评价本身就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会评价能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美术活动完成得更好,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学习质量,提高美术学习能力,真正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注重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老师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Hei、Hei、Well done!”全班同学互相表扬着对方,大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是我英语展示课的收获。多么慷慨的赞美啊,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拥有。这美妙的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为什么我总停留在谁可以得“优”,谁只能得“良”的阶段呢?听课回来后,对于这样的方法我没有照搬照抄过来,因为我觉得美术课应有它自身的特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可以通过一些较具像的表扬方式,即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形象化的评价方式。于是我把“优”“良”改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贴纸,有“小松树”、“小蜜蜂”、“花蝴蝶”等,这些不同形象的刻章代表着不同的评语:如“小松树”代表小朋友遵守课堂纪律,画面干净整洁;“小蜜蜂”代表学习努力,作业上交及时;“花蝴蝶”代表小朋友用色大胆、漂亮。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得到图案多的小朋友再到我这领一朵美丽的七色花,这样多层次的奖励方法,使学生在整学期中对美术保持着非常高的兴趣。

新的一学期再一次的来临,我又要为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进行考虑了,以上

的方法假如长久持续,学生的新鲜感也会消失,将会影响到学生作业的质量。当然,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3、注重评价过程的综合性,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我们过去习惯于只从“知识和技能”上评价学生的学习,总觉得评价“知识和技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他们的“情感和价值”是虚无缥缈的,因此常常以一个学期的一次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显然是片面的。《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用一次考试评价一名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的成果,是我们教师目前用的比较多的评价方式 ,属于学生完成学习之后的评价。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过程,特别需要加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也就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中途进行的评价。此外,要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建立以美术老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开展恰当有效的美术教育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美术素养,还能推动教师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美术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希望今后的美术基础教育能充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在美术课上能体会到艺术带给他们的愉悦,能使教师与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浅谈美术教学的评价方式 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术学习 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

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

艺术与科学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来作参照,是不是学生都要向自己看齐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不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美术作品评价体现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学生的绘画无“好”、“坏”可言,只有“好”与“更好”“优”与“更优”。只要他在创作,教师都应肯定他。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很自信,勇于创新,让学生在作品中敢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有这样画的理由。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

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