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书刊,并具有较好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完成的本专业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三)身心健康。

第二条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和研究所同意,并经研究生院批准,提前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提前1年毕业。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时间者,经批准最长可延期1年毕业。

第三条培养方式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3-5名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以导师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强化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作用。

(三)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培养环节

(一)课程学习

1.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

2.课程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课程60分及格,课程成绩及格方可获得学分。

3.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按学位课与选修课设置。学位课是申请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1)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第一外国语(3学分)。

(2)专业学位课: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习。

硕士研究生专业Seminar、专业外语,兽医硕士文献阅读、专题报告等课程属于回所课程,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研究所统一组织或导师负责组织两种。

研究所统一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回所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简介

附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简介一、期刊数据来源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 )2011-2012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共收录1124 种期刊。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 )2010-2011版: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共收录527种社会科学领域中文学术期刊。3.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JCR )2011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是用于科技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在严格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收录了各个学科的1998种重要期刊,形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https://www.doczj.com/doc/411944131.html,KI 学术期刊引文数据库2012版:由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共收录学术期刊7900多种,是一个涵盖文献数量和范围最广泛、广大科技工作者应用最频繁的数据平台,其“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5.《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简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编制出版,收录1982种核心期刊,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受到广泛认同。、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农大动物营养博士考题Word版

2009年中国农科院动物营养博士考题真题 名词解释 peND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问答任选四 举例说明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奶牛低乳汁综合症的原因及研究进展? 以畜禽为例说明热境应激对其的影响 叶酸的生物学功能、缺乏症,叶酸与Vb12的关系 英国、美国、中国的能量体系有什么不同?能量体系之间的换算公式论述任选二 以畜禽为例说明幼年动物的生长对成年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营养及研究进展 营养平衡对动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单胃或反刍动物为例说明纤维素与对它营养素吸收的影响及平衡对动物健康的意义 2008中国农科院动物营养博士考题真题 简答题 1.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方法?对比动物产品和食糜氨基酸 组成的差异进行计算,如单个氨基酸的消化道灌注,乳腺氨基酸的吸收,必需AA的消化道灌注、AA吸收率的方法评定AA的限制性顺序 r275 2.必需脂肪酸?猪的脂肪消化,吸收,代谢? 3.家禽碘的营养?R319

4.犊牛消化生理特点?R377,R131,R401 论述题 1.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2.共轭亚油酸对猪生长性能的作用机制?P141 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6年 1、如何评价锰的生物利用效率,影响其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蛋白质周转及其影响因素 3、营养素对猪免疫功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寡糖如何发挥功能性作用 4、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脂肪代谢的区别,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如 何通过营养手段进行调控 5、综合分析基因、环境和营养对畜禽肉品品质的影响 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5年 1、阴阳离子平衡在家禽上的作用、应用(20分) 2、断奶仔猪的营养生理特点?怎样做好仔猪的饲料添加剂?(20分) 3、提高奶牛小肠AA消化率的方法措施(20分) 4、酶制剂的最新研究。你的观点与看法。(20分) 5、现在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你作为一名农业科学研究者的看法。(20

中国农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投稿须知投稿须知 范围 《中国农业科学》主要刊载与农业相关的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综述、论文和简报;也发表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主干延伸所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论文。设有以下栏目: 1.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2.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信息农学,不包括农业信息传播、农村信息化) 3. 植物保护 4.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5.园艺 6.贮藏·保鲜·加工 7.畜牧·资源昆虫 8.兽医 9.农业经济与管理(以农业科技为主体延伸而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问题) 10.研究简报 投稿方式 只接收网上在线投稿,不接收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请点击中国农业科学主页 (https://www.doczj.com/doc/411944131.html,/V2/Index.asp)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进行网上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注册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必要信息,以便联系。 稿件要求 稿件要求 1. 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 2. 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的投稿表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写作要求 1. 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 2. 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3. 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 4.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 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农业科学核心期刊及其影响因子

农业科学――农学、农作物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植物生理学报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567 (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 1.41 3 玉米科学公主岭(吉林)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1.368 4 作物学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作物协 会 1.334 5 麦类作物学报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68 6 植物生理学通讯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025 7 遗传学报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9617 8 棉花学报安阳(河南)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所0.851 9 大豆科学哈尔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0.76 10 核农学报北京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0.734 11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武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 所0.729 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688 13 杂交水稻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0.622 14 种子贵州贵州省种子学会等0.397 15 作物杂志北京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0.382 16 中国棉花安阳(河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202 17 中国种业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0.185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应用生态学报沈阳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364 2 土壤学报南京中国土壤学会 1.856 3 水土保持学报杨陵(陕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 1.446 4 土壤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422 5 土壤与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广州广东省土壤学会等 1.386 6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北京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1.172 7 土壤通报沈阳中国土壤学会0.75 8 水土保持通报杨陵(陕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0.5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成果奖励及补助办法【模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科技成果奖励及补助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根据我所人才兴所战略规划,为奖励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奖励与竞争机制,体现档次分明、重点奖励的精神,特制订相关奖励及补助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奖励经费由所专项经费和课题经费组成。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对象为在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技术标准、论文著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 第三条我所的科研奖励实行一次性奖励,以奖金形式发放,每年度核定一次。 第二章获奖成果奖励 第四条科研获奖成果是指获得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评定授予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的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励的成果。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100万元。其中所支付80%,课题组支付20%。

2、获得二等奖,奖励50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二)国家发明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60万元。其中所支付80%,课题组支付20%。 2、获得二等奖,奖励30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三)国家科技进步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40万元。其中所支付80%,课题组支付20%。 2、获得二等奖,奖励20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四)省级奖(指政府奖励) 1、获得一等奖,奖励8万元。其中所支付70%,课题组支付30%。 2、获得二等奖,奖励4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3、获得三等奖,奖励2万元。其中所支付50%,课题组支付50%。 (五)中国农科院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2万元。其中所支付70%,研究课题组支付30%。 2、获得二等奖,奖励1万元。其中所支付60%,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所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管理,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际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外交部、财政部《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16号)、《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农业科学院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实施细则》(农科院国合〔2016〕281号)等要求,结合我所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所因公临时出国人员。 第三条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是指因公临时出国人员所发生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及经审批的其他费用。 第四条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标准执行外交部的国际差旅费标准。各部门应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不得擅自突破。 第二章经费管理原则 第五条我所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因公临时出国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 (一)科技管理处配合计划财务处,根据各类项目、经

费来源的要求制定年度因公出国(境)团组计划和出国(境)经费使用计划。 (二)计划财务处切实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预算管理,遵守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先行的审核制度。因公临时出国(境)应事先填报《因公临时出国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由科技管理处和计划财务处分别出具审签意见;对无出国(境)经费预算安排的团组,一律不得出具经费审核意见。 (三)加强对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的经费报销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计划及开支标准核销,不得核销与出访任务无关和计划外的开支,不得核销虚假费用单据。 第三章国际旅费与城市间交通费 第六条国际旅费是指出境口岸至入境口岸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在出访国家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发生的交通费用。 第七条出国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标准参照《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按等级执行。 第八条出国人员应当优先选择由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外国航空公司航线的,应事先填写《乘坐非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和改变中转地审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病毒学考题

1995年博士生考题病毒学 一名词解释(先译成中文再扼要解释,个2分) 1 rabies virus 2 orbivirus 3 subvirus 4 virema 5 cell-mediated immunity 6 reverse transcriptase 7 epitope 8 recombination 9 antigenic shift 10 genome 二简答(每个6分) 1动物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哪些? 2 什么是病毒的持续性感染?那些疾病与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有关? 3 举例说明DNA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过程 4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的结构 5 3 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病毒疫苗有哪几种?其中那些是常规活疫苗?那些是基因重组疫苗?那些是常规灭活疫苗? 三问答题(第一题为必答题,20分,其余任选3题,每题10分) 1 论述人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现状及本世纪内我国医学病毒学的发展前景 2 病毒性肝炎有哪几型?简述各型病毒的性状及其感染特点? 3 举例两种与人类肿瘤有关的病毒,已有哪些资料证明其相关性?他们可能致肿瘤的机制是什么? 4 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基本原理? 5 腺病毒的基因组结构有哪些特点? 6 试论病毒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抱歉,实在看不清楚了) 1996年博士生考题病毒学 一名词解释(先译成中文再扼要解释,个2分) 1 Epstein-Barr Virus 2 ECHO Virus 3 Subvirus 4 Capsomer 5 Viremia 6 Blood-brain barrier 7 Creuty feld-Jakob disease 8 Reverse transcriptase 9 virus genome 10 inter feron 二简答(每个6分) 1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特点,为什么说特异性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更为重要。 2 举例说明RNA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3 我国目前应用的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疫苗又哪几种?其中那种是活疫苗?那种是灭活疫苗?那种是基因重组疫苗? 4 简述艾滋病的诊断技术? 5 列举一种临床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适应性和作用机制。 三问答题(第一题为必答题,20分,其余任选3题,每题10分) 1 论述人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现状及本世纪内我国医学病毒学的发展前景 2 动物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DNA和RNA病毒各包括那些科?写出各科的名称及其代表病毒。 3 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4 病毒性肝炎有哪几型?说明各型病毒的性状及其感染特点 5 哪几种病毒与人类肿瘤有关?主要依据是什么? 6 痘苗病毒杆状病毒和腺病毒表达载体的基本原理? 1997年博士生考题病毒学 一名词解释(先译成中文再扼要解释,个2分) 1 arenavirus 2 baculoviridae 3 coronavirus 4 subviruses 5 inapparentinfectiou 6 active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声明

《中国农业科学》ISSN 0578—1752/CN 11—1328/S 1960年创刊,是中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半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任主编。 本刊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贮藏?保鲜?加工;畜牧?兽医?资源昆虫”等栏目。 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本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重要的学术评价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农业学术期刊界最前列或前列位次。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4年公布的数据,本刊2013年影响因子为1.146,总被引频次达到8366,综合评价总分在农业科技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国1989种核心科技期刊中排名第6位。他引率多年来一直在90%—95%,表明本刊影响因子数据主要是以他刊引用为主获得的,自引仅占极小的比例。 我刊除被国内所有检索系统收录以外,还被下列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信息中心CABI、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 我刊连续多次荣获政府和行业组织授予的荣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期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国期刊协会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201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农学会“学术期刊特等奖”等。 1999—2008、2013—2014年先后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 我刊发起创办的《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现已更名为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2009年被SCI收录,现与我刊分开独立运作。 请将论文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至本刊官方邮箱zhongguonykx@https://www.doczj.com/doc/411944131.html, 地址: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4101-4103室《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书刊,并具有较好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完成的本专业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三)身心健康。 第二条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和研究所同意,并经研究生院批准,提前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提前1年毕业。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时间者,经批准最长可延期1年毕业。 第三条培养方式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3-5名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以导师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强化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作用。 (三)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培养环节 (一)课程学习 1.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 2.课程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课程60分及格,课程成绩及格方可获得学分。 3.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按学位课与选修课设置。学位课是申请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1)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第一外国语(3学分)。 (2)专业学位课: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习。 硕士研究生专业Seminar、专业外语,兽医硕士文献阅读、专题报告等课程属于回所课程,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研究所统一组织或导师负责组织两种。 研究所统一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回所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附件1: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出版专项资金 申报细则 本资金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成立,资金总额300万元,每年根据出版社经营情况进行增补。宗旨是服务我国农业教育事业,为我国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教材图书,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 一、资助对象 1.农科研究生教育、大学本科教育、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及培训教 育等不同层次所需的优秀教材,包括基础课、主干专业课程及其实验课教材和各类培训教材,可以以图书、挂图、CD-ROM\VCD\DVD、电子图书等载体形式出版。 2.农科教材改革研究项目。 二、资助力度 全额资助。 三、评审及管理机构 1.本资金评审机构为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出版专项资金评审委员 会,常设机构为中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中心,办公室设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室。 2.本资金管理机构为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出版专项资金管理委员 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财务室。 四、资助原则 公开申请、专家评审、民主公正、择优资助。 五、申请时间和程序 1.每年评审2次。5月1日至7月1日为第一次申请受理时间,7月 进行第一批评审;10月1日-12月1日为第二次申请受理时间,

12月进行第二批评审。 2.申请者填写相应表格,申报的新编教材需附讲义,修订教材需附 已有教材。以上材料均一式两份,于受理期限内邮寄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室。 3.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室组织评审会议,确定资助对象。 六、申请资助条件 1.为保证教材质量,每一教材的主编必须讲授该课程8年以上,并 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2.主编原则上要求具有教授以上职称,综合条件较好的副教授也可 以破格担任主编。 3.主编最好有编写教材的经验,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和较强的写作能 力。 4.主编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团结参编教师一起工作,保 证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七、免审资助条件 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教材选题,我社将采取免审通道,和作者直接签定图书出版合同,全额资助出版: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 江学者、资深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作为主编编写的教材。 2.各学科国家教学基地组织编写的对应基础课教材。 3.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4.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对应课程教材。 八、优先资助条件 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教材,我们将予以优先考虑资助: 1.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教学课程组 组长、教学带头人以及在国外工作访问一年以上的教师等作为主编编写的教材。 2.省级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 3.教学改革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对应课程的教材。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做到: (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科技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完成的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成果。 (三)身心健康。 第二条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含休学),特殊情况下,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在第6年12月前完成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达到最长在校学习年限时,研究生必须办理离校手续,不再保留学籍。 第三条培养方式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3-5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强化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作用。 (三)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1.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2.进行博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3.指导、组织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保证课程质量;4.指导和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培养环节 (一)课程学习 1.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 2. 课程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13学分。课程60分及格,课程成绩及格方可获得学分。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需修读至少2学分的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3.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 ①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3学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考试通过计2学分。硕士期间选修过英语二外且成绩在7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 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③农业科技进展专题:2学分 (2)专业学位课 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属于回所课程,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研究所统一组织或导师负责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001]

农艺学、园艺学类期刊序号刊名影响因子1草业学报2.9082色谱1.9263植物生态学报1.8704分子催化1.7295应用生态学报1.6406生态学报1.6067土壤学报1.550环境科学研究1.53189分析化学1.529中国环境科学1.4571011作物学报1.43112草业科学1.39313农业工程学报1.34714生物多样性1.28415中国水稻科学1.18916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16317中国农业科学 1.15418中国科学生命科学1.15219草地学报 1.138环境科学 1.1252021Cell Research1.09922分析试验室1.09623中国草地学报1.092自然资源学报1.08324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0802526分析测试学报 1.08027生态学杂志 1.039环境科学学报1.0332829林业科学1.02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02430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0183132园艺学报1.01433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01134中国土地科学 1.00335水土保持学报1.00336中国油料作物学报0.99037中国农业气象0.98838核农学报0.977资源科学0.9573940中国烟草科学0.942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0.94141生态环境学报0.9334243江苏农业学报0.93344西北植物学报0.92145物理化学学报0.92046棉纺织技术0.91947植物遗传资源学报0.91048棉花学报0.90349遗传0.89051果树学报0.881生态毒理学报0.86752 53分子植物育种0.861化工环保0.8285657环境化学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研究员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and Modern Times Member of The CAE LU Liangshu Professor WANG Dongya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 pment course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ST)in China.s re-cent modern times was reviewed,the main achievements o f AST in China was elaborat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ro gress o f AS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50ye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 o f the develo 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in21st century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sticking to the leadership o f the com munist p arty and walking through socialistic path,did China end up the bitter history o f being poor&weak,and realize the most intensive and pro found social revolution in China.s his-tory which make Chinese people can manage their fates by themselves.China has finished the shiftfrom the sub-sistence stage to the comparatively well o ff stage,and realized the2-step strategic targets for China.s mo dern-ization in advance.One o 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successes was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o f China.s AS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In21st cen-tury,China.s agriculture will take even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last20years since China im plemented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蔬菜学历年博士考题

2003年蔬菜学试题 1.配合力的分类及估算方法 2.杂种一代制种程序及特点 3.蔬菜抗病性的种类及特点 4.雄性不育的种类,自交不亲和的应用 2004年蔬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玻璃化苗超越补偿反应保温比干旱系数生物信息学品质有性杂交分子育种羧化效应 二、简答 1.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2.育种程序及内容、方法 3.温室黄瓜化瓜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4.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 5.蔬菜育种中一代杂种的育种途径及特点 三、大白菜越冬前是否已经花芽分化,何时花芽分化及对产量的影响及原因 2006年蔬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 1轮回选择 2交换 3三体 4复等位基因 5连锁图 二、简答10 1我国蔬菜保护地栽培的方式及特点 2等位基因的互相作用方式有哪些 三、简述题20 1蔬菜抗病性的种类及特点 2杂交、自交、测交、回交在蔬菜育种的应用 3种质资源的创造 2007年蔬菜学试题 一、名词: 基因工程,有机蔬菜,蹲苗,日光温室,未熟抽薹 二、简述: 1. 自交不亲和性及类型 2. 蔬菜无土栽培的形式及特点 3. 细胞工程育种的主要途径 4. 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技术措施 三、综述:

1.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及原理 2. 如何选育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抗病品种。 蔬菜学2008题(全) 一、名词解释 品种水合补偿点连作障碍温室效应蔬菜育种 二、问答题 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措施 黄瓜瓠果形成机理 番茄耐贮运的重要性及改良途径 根据果菜水分生理特点提出设施农艺节水措施 设施内光环境包括?与露地相比有何特点?如何调控? 2009年蔬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单体;体细胞杂交;配合力;转录因子; 二、1. 遗传力的种类和估算办法 2. DNA测序的意义。 3. 常用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 4. 写出10中蔬菜作物的杂种一代育种途径。 三、1. 设计一个快速聚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种质的优良性状的自交系育种方案。(20分) 2. 如何应对国外种子公司对我国蔬菜市场的冲击? 蔬菜育种题(孙日飞) 1.白菜:芸薹属植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2.茄子:茄果类蔬菜育种为什么用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3.单性结实对茄子生产的意义 4.黄瓜为什么会出现苦味 5.简述普通花性黄瓜杂交一代种子生产及纯度鉴定的几种方法 6.用雄性不育系生产甘蓝杂交种比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有什么优点,一个优良雄性不 育系应具备什么性状 7.形成我国辣椒生产的线装和发展趋势 8.你认为辣椒育种应做那些工作 2011年蔬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中心法则狭义遗传力春化作用工厂化育苗 二、简答 1. 遗传力的类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2. 种子质量的评价标准及其含义。 3. 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 4. 番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心室(M)对多心室(m)为显性,二者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一红果二心室品种与一红果多心室品种杂交,其F1代出现不同类型的分离,

《中国农业科学》写作要求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中国农业科学》稿件退修要求 一、写作要求(综述文章不按以下结构撰写) 本刊要求全文分5部分写。0 引言;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3 讨论;4 结论。具体写作要求可参照如下: 摘要: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一顺序展开来写。同时加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样。英文摘要也需同样处理。【Objective】【Method】【Result】【Conclusion】。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特要求撰写长摘要(字数在10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完全对应。 引言写法:前言正文应按照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学术价值或经济意义)、前人研究基础(与本项研究有关的主要作者的最主要进展应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本研究的切入点(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或空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一顺序展开。同时标注【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字样。 材料与方法:应写清楚试验时间、地点,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的代表性及具体名称、试验规模(样本容量)、设计思路、设计方法、重复次数,试验仪器、药品及规格,统计方法,等等。倘系借鉴他人方法,应交代清楚参见文献[**]。 结果:主要叙述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应有基础数据以及依据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得来的二级或三、四级数据,并对统计、分析数据之后显示出来的信息予以描述,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是一,二是二,不在此部分加以任何评论。 讨论:主要写本研究结果与哪些前人相比,具有哪些一致性或相似性,证实或验证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者研究结果与哪些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为什么,可能的原因,通过本试验得出的感悟、体会,对今后研究或对他人的启示作用,对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论:主要是对本试验中得到的结果和信息的深层揭示,约200-300字。 二、对参考文献数量要求及规范化著录 参考文献数量应该为30篇以上。参考文献要按其在文中析出的顺序排列,参照国际惯例,所有著作者需要全部著录。同时,需将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条目译成英文,排列方式为中文在前,英文另行排列,所译成的英文不另编号。根据本刊规定,所有外文参考文献的刊名均需写明全称,请勿缩写。杂志名和书名每字字首大写,且为斜体。文章名和出版社为正体,并加上(in Chinese);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中的著录中的标点符号一律用英文(半角)符号,符号与文字之间有半个字符的空格,也就是在英文输入格式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点击空格键一下即可。 具体格式参照如下: 期刊文献 [1] WEEGELS P L, HAMER R J, SCHOFIELD J D(按姓前名后著录,姓为全拼,大写;名仅保留第一个字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2012年7月3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七届八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院授予的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按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凡是我院在籍研究生和备案申请学位的在职人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可向我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相应的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四条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由25-33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2-3人,秘书1人,由院主要负责人和科研、教学人员担任,成员均为具有研究员、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任期四年。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由院长担任,委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务会议确定,由院长聘请。换届遴选时,新委员人数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委员名单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务会议审核,上报农业部批准,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是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有关学位和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学科(群)设若干学科评议组,协助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学科评议组会由7-11人组成,主要由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成员均为具有研究员、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任期四年。学科评议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秘书1人,学科评议组组长必须由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学科评议组成员构成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第六条中国农业科学院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职能的研究所均需成立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任务是协助学科评议组、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完成学位授予及其他研究生管理工作。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由7-15人组成(具体人数按照研究生规模确定),主要由研究所负责人和科研、教学人员担任,成员均为具有研究员、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任期四年。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2人。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必须由学科评议组成员或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人员构成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中国农业科学》结构模版

《中国农业科学》原创性研究论文写作结构模版小二黑居中 孙雷心,路文如,5楷居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北京□100081) □□摘要:【研究目的】30—5 0字,小5宋,下同□□□□□□□□□□□□□□□□□□□□□□□□□□□□□□□□□□□□□;【方法】30—50字□□□□□□□□□□□□□□□□□□□□□□□□□□□□□□□□□□□□□□□□□□□□;【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结论】不能忽略,约50字□□□□□□□□□□□□□□□□□□□□□□□□□□□□□□□□□□□□。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标准规范;写作结构;模版(用实词3—6个,勿用虚词,以便于读者检索) Arial Should be Used in English Title Arial Should be Used in English Title English [Arial居中] SUN Lei-xin, LU Wen-ru (1Department, University, City, Zip Code, Institute, City, Zip Code,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15%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METHOD】≈15%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RESULTS】≈55%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CONCLUSION】≈15%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Key words: Keyword 1; Keyword 2; Keyword 3; Keyword 4; Keyword 5从此处回车排正文 1□引言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约100—200字;正文双栏排,10号字,行间距为单倍行距,字间距为标准间距。【前人研究进展】本研究奠基人及起始时间。作者A 用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进展□□□□□□□□□□□□□□□□□□□□□□□□□□□□□□□□□□□□□□□作者B□□□□□□□□□□□□□□□□□□□□□□□□□□□□□□□□□□□□□□□□□□□□作者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