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摘要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而对一个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结合城市发展的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平顶山的发展背景、资源优势、产业竞争力优势和人口质量等方面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平顶山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着重对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关键字产业竞争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人文资源背景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管辖宝丰、郏县、鲁山、叶县四个县、代管舞钢市一个县级市,辖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20万。市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备受中外瞩目。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4A级石人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山明水秀,交相辉映。平顶山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长城之祖楚长城遗址、香山寺、三苏园、叶县明代县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

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原煤储量103亿吨,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盐储量2300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石储量6.6亿吨,占河南省储量的76.3%,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因此平顶山工业基础雄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体系。平煤集团是国家确定的发展为超亿吨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神马集团是世界三大帘子布生产企业之一,舞钢公司是国家特宽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生产科研基地,姚电公司是华中电网骨干电厂之一,平高集团是全国三大高压开关制造企业之一,还有中盐皓龙公司、宝酒集团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2003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

平顶山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实现“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目标,重铸平顶山经济的辉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回顾

平顶山是“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兴建的典型煤炭城市,回顾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历史,产业发展经历了主导产业起步、配套关联产业跃进、相对综合协调发展和以化工突破为开端的产业升级四个阶段的演进过程。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发展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纺织、食品四大产业为支柱,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多门类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1、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5.8亿元。经过三十年来的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40.7:43:16.3到2007年演变为9.8:62.8:27.5,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序列已由一、二、三演变为二、三、一的格局(详见下表)。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占GDP的62.8%,其中工业占59.8%,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业发展的快慢。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大。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一直是全市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近两年的力度明显加大。2007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5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增加值487.5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8.8亿元,增长23.5%。支柱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2%、3%、6.9%、13.2 %、4.3%、1.2%、4.7%、6.4%。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市目前有工业产品1300余种,涌现了一批名牌产品,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近50种。原煤、洗精煤、焦炭、食盐、钢、烧碱、锦纶帘子布、合成纤维、树脂、高压断路器等9种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分别占全省的26.3%、54.1%、26.8%、94%、10.3%、19.9%、87.2%、28.1%、29.6%、90.8%。帘子布、高压电器、特厚钢板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33%、30%、20%。

3、工业以优势资源为基础,资源依赖性较强,基础产业、基础材料工业居多。不仅煤炭、电力、钢铁、水泥、帘子布、精制盐等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产品生产是凭借煤、盐、铁、水、石灰石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的,就连化肥、树脂、耐火材料、宝丰酒、饮料等重要地方工业产品,也无不依赖本地资源形成产业规模。平顶山市的优势产业,大多属于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基础材料工业。这些产业一方面为全市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全市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的步幅。

三、平顶山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平顶山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平顶山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平顶山是一个以煤炭起家的资源型城市,因此在产业结构中以工业发展为支柱。

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平顶山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本表给出了2001~2008年平顶山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结构。

上表可以看出,平顶山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从2001年的48%发展到2008年的62.2%,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位置。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2001年的32.8%降到2008年的25.3%,比

重一直在下降。第一产业即农业从2001年的14.9%下降到2008年的9.5%,除在2004年有稍许回升外,也一直处于下降位置。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下降与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平顶山已进入工业时期,这正是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工业增长和产业升级最快的时期。

(二)平顶山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竞争力分析。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的产业在国际市场或区域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内某一产业内各个企业形成的合力,主要体现在: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比较平顶山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便可以发现,平顶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产业结构程度低。(1)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平顶山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从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9∶61.7∶27.4,2007年为9.8∶62.7∶27.5,2008年为9.5∶65.2∶25.3。可见,平顶山以工业为主的特点非常明显,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2)重型化严重。从平顶山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特点十分明显,即重工业所占比重畸大,而轻工业所占比重偏轻;(3)初级化特征明显。平顶山的城市发展依赖于煤炭行业,从重工业内部来看,主要以煤炭开采业为主,这就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并呈现出明显的初级化特征。同时,高新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相对较少,且规模小、比重较低。

2、产业聚集程度较低。平顶山煤炭工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尽管平顶山在围绕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平顶山高新区对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也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整体看平顶山的产业布局分散,尚未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持续产业聚集程度较低。

3、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由于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等因素,导致平顶山工业技术开发投入低、创新动力不足,制约了工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4、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由于长期以来工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平顶山大部分工业行业中企业的过度进入,加之缺乏多余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过剩的设备和厂房虽然处于闲置状态,但仍然需要占用资金,这必然造成那些以大规模投资为起点出现大面积和数额巨大的亏损。

5、工业污染严重,极大地阻碍平顶山可持续发展。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平顶山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较多,由于对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治理不够,平顶山每年“三废”排放量也比较大,平顶山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固体废物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对环境生态和群众身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平顶山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口质量分析

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其发展的潜力。近年来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平顶山的受教育程度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61%、9.36%、19.18%、35.49%和35.36%。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10.15%、41.42%和48.43%。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2.12%、9.78%、33.29%和54.81%(详见下表)

单位从业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等级情况

资料来源:平顶山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045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561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0862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6663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84人上升为616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963人上升为1234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1434人上升为4503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492人下降为21749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9363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50367人,文盲率由7.18%下降为3.95,下降3.23个百分点。

五、平顶山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平顶山市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是一个随着煤炭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建市50 年来,平顶山市的经济、人口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跻身于全国大城市行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工业经济构成中,煤炭仍然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化纤、电气设备制造、纺织等。从目前平顶山市的工业构成看,上下游关系不明显,主要产业比较独立,产业链条较短,主要有: 煤—————化工产业链, 煤———电———钢产业链, 煤———石灰石———水泥产业链,如此短的产业链条不仅使平顶山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也造成平顶山市目前的经济结构呈现散、乱的现象。同时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机制已不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工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平顶山市工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向高加工阶段演变过程中,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为主的能源、原材料资源开发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产品结构存在“三多三少三低”的问题,即原材料产品多,制成品少,附加值低;生产型产品多,生活型产品少,销售利润率低;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结构滞重,档次偏低,创新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能源生产结构过于单一,煤炭资源不胜重负。长期以来,平顶山市能源生产始终以原煤为主。由于过度开采,现有原煤储量不容乐观,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五十年后自产原煤将严重短缺。

(三)能源消费方式落后,利用效率低。2007年,平顶山市进行加工转换的原煤比重只有77.7%,还有大量原煤被终端消费。这种消费形式不但能源综合利用率低,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传统工业比重过大,有悖于世界先进工业的结构调整趋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针对平顶山市资源型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要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为了促进平顶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政策促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3、抓机遇,加快技术引进,提高平顶山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平顶山作为资源型城市,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固有的优势,同时也面临这不足和挑战。从总体来看:

1. 主体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平顶山市资源丰富,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平顶山市矿产资源的基本构成是有色金属、钢铁、建材、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等多种资源的组合。储量大,质量优,组合好,易开采,对平顶山市发展成为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提供了资源保证。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5609931 万元,增长15.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406 元, 增长14. 9 % 。第一、二、三产业总值分别669754 万元、增长7. 4 %; 3373263 万元、增长18. 1 %;1566914 万元、增长13. 8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 百分比5. 63 %;产值利税率1

2. 9 %;成本费用利润率7. 7 %;总资产贡献率14. 3 %;全员劳动生产率74865 元/ 人;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市区) 1856 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百分比3

3. 9 %;利用外资4368 万美元。

2.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平顶山市于1954年建矿,1957 年建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办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平顶山市的基础设施没有作长远的规划,造成煤炭产业发展过快,其他配套设施跟不上,使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差.虽然近几年平顶山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仍然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仍需要加大投资进行改进。

4. 社会条件急待改善。2005 年末平顶山市区总人口94. 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8.8 万人,占83. 47 % ,农业人口为1

5. 61 万人,占1

6. 53 %。人均收入9321 元,恩格尔系数达36 % ,说明收入水平有待提高,经过多年的住房改善政策的实施,人均住房面积有较大改善。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有较大提高,达到21. 3 % ,但是每万人中在校大生人数只有70. 5 人,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 14 人。城镇建

设整体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2.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平顶山市是工业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在走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追求产值增长,忽视质量提高的速度扩张型的发展道路,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量大,“三废”物质排放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统计,全市2005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817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 61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 54 万吨,工业废渣产生量575. 7 万吨。同时,城镇生活垃圾存量也在逐年增加,环境噪声、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重。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迅速蔓延,农业、养殖业和广大农村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平顶山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促使平顶山市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拉长产业链条非常关键,为此,对平顶山市经可续性问题的研究显得格外的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崔功豪.魏清晨.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毛振福.平顶山产业竞争力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3)

[3]马芳芳.河南省工业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8.

[5]张以诚.我国矿业城市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1(1)

我国品牌竞争力分析调研报告

我国品牌竞争力分析调研报告

中国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 ——特劳特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报告会— — 中国第一次系统发布有关中国企业的品牌 竞争力分析报告。报告阐述了中国一流企业 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的深重危机,同时提出了中 国品牌如何走向世界的三条路径。 主讲: 特劳特(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德隆 时间: 10月28日上午(北京) 11月1日上午(上海) 11月4日上午(长沙) 11月6日上午(广州) 录音整理:蒋宇琳王伟 刘东华: 各位朋友,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我们的联合主办单位特劳特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中国企业家>杂志做这样的活动,应该是第一次。我说” 这样的活动”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服务对

象主要是各企业的决策者、董事长、总经理,因此最早德隆跟 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一开始也不太感兴趣。为什么呢?我觉 得一把手考虑的可能主要不见得是营销。后来和德隆吃了一 次饭,应该说折服了我。我发现世界级的大企业、大品牌之因 此陷入大麻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CEO没有负责营销的 主要工作,而这正是我们中国企业在向国际公司学习时要吸取 的教训,也是特劳特此行来访讲学的主要内容。 特劳特是世界级的营销大师,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已经让美国的企业界享受了几十年的恩惠,今天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企 业界已经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到了隆而重之地要把定位理论 推荐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的时候。我自己收获就很大。 我就先说这么几句开场白。最后呢,祝愿大家成为特劳特定位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批受益者,也希望大家成为最大的受益 者。 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我们有请今天上午的主讲人邓德隆先生。 一、基本的营销观念假设 大家好!正如刘社长刚才所提到的,中国的竞争环境到了企业家必须要亲自负责营销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的时候了。杜拉克在她的<管理务实>一书中曾指出:”任何企业体都有且只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营销与创新。”可见营销在管理中地位有多么重要。 特劳特最近推出了一本著作,引起了强烈反响,书中分析了一些

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

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务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它以其特有的专业性、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国际、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展示自己的极好平台。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重视对会展业的开拓,并加大力度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该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和潜力,为今后会展产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机会以及政府行为等几方面对中国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生产要素 会展业竞争力的强弱与生产要素有着深远的联系,因为竞争力的创造、发挥与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资源被应用时所产生的效率与效能有关。生产要素大致可以被归纳成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中国会展业竞争力的迅速增强离不开其所具有的丰富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对会展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会展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如:会展项目策划、会展

项目管理、会展工程管理、会展设计、会展财务管理、展馆的营销和服务、展馆器材的标准化管理、展品运输操作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专业的会展人才能更好地规划出展览项目及其细节,也能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提升展览会的知名度和实现最大的利益追求。但是目前我国会展从业人员中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现在中国愈来愈重视对会展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各大高校也逐渐开设了与会展业相关的专业,目前已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等11所高校和中专、职业学校开设了与会展业相关的专业。此外美国华盛顿大学、德国内德斯堡大学等也与我国大学考虑合作开展会展专业学科,这为中国会展业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同时会展公司的增加以及其竞争力的增强促使更多公司加强规范培训工作人员,这更进一步地促进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资本资源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会展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为会展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经济的大力支撑,只有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才能保证会展业的发展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我国一些大城市提供了会展经济的发展条件,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与思考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与思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与思考 一、引言 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统计,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比2009年提高个百分点,可见,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而且拉动效应越来越大。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小企业的5倍以上,可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进一步推动实施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的重要措施,研究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可以进一步明确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情况,同时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地位,激励其做强做大。通过加强培育和扶持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主业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依托,全面提升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带动效应。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界定 要界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得首先明确工业企业的范围,工业企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或企业。虽然从2011年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但是鉴于统计资料收集年限有限,本研究所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是沿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三、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的选取,对于其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不仅能全面反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还需

关于区域竞争力的分析

关于区域竞争力的分析 摘要:竞争力信条吸引了一大批崇拜者和追随者,但区域竞争力的含义却十分复杂且存在许多争议。在充分论证区域竞争力分析框架可行性的基础上,该文以要素禀赋体系为出发点,潜在效益的释放为一个理论支点,集聚经济效益为间接传递机制,把产业层面上的竞争优势和国家层面上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关于区域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可为深入全面地认识区域竞争力并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提供一个视角。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集聚经济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区域复活是社会财富组织和管理的主要轨迹,区域竞争力的增强是区域再生的表现形式之一。自从迈克尔·波特的着作《国家竞争优势》(1990)出版以来,区域竞争力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和争论,还在不同层次政府部门的经济政策文件中被不断提及,日益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议题,评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并创造条件来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国家政府机构的重要任务。 当然,对竞争力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它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它在不同的地域层面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确定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子并创造环境促进这些因子,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绩效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区域的掌权者注重构建地区竞争力指标来衡量在与其他区域比较时自身的相对位置,并试图通过制定有效的策略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提升本区域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速,区域面临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促使人们在区域的层面上思考制定怎样的政策应对这种挑战,决策层也把增强区域的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并倾向于把贸易业绩和(或产业)生产力合并为竞争力这个单一的实体。 1.区域竞争力相关研究 现在关于竞争力的许多研究,尤其是对国家竞争优势的研究,大部分分析的主要出发点是波特的“钻石模型”,它包含四个基本要素:生产要素状况、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还涉及两个辅助要素,即政府和机遇,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上述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考虑到采用GDP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来定义竞争力存在许多问题,这个模型超越了用人均GDP和失业率作为衡量工具的局限性,在运用到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研究时十分有用。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倾向于全盘接受,而非批判性地理解“钻石模型”仅为国家层面上竞争优势的一个分析框架。

福建龙岩市区域竞争力的定量研究

福建龙岩市区域竞争力的定量研究 储梁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空间格局中地位的提升,城市-区域关系发生重构,城市发展愈发需要站在区域整体尺度上、通过协同合作及优势塑造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本文借助SPSS和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工具,采用一套多维度、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内置7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识别龙岩市在海西经济区内的竞争力现状;揭示其区域竞争力不足突出表现为人口-就业、土地-空间、产业-经济三方面问题。其中,人口-就业方面是人口吸引力不足、就业空间分布不均、县城就业岗位匮乏、中心城外就业结构能级偏低;土地-空间方面是适宜建设的土地总量较少、有限的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相对粗放、农村建设用地大多分散低效;产业-经济方面是支柱产业单一且初级、科技创新动力缺乏、人才培育和吸引力不足。为我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制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竞争力评价,龙岩市 1.绪论 1.1 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涵 区域竞争力是研究区域资源的稀缺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包括短期、长期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政策等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其核心是创造竞争优势。故而,区域竞争力的本质是如何优化配置及资源,是区域在从属大区域中的资源配置能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过程的统一,取决于变革因素、变革过程、环境条件、企业自信心和工业序位结构等要素。通过对区域若干经济指标的比较研究,探索各在宏观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SWOT),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提供依据。 1.2 区域竞争力的已有研究 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城市竞争力影响要素的研究和城市竞争优势理论研究。段治国(2004)、周群艳、田澎(2005)、王立成(2006)等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影响要素、优化策略和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陈德宁(2003)、鲁继通(2008)、税伟(2010)、线实、陈振光(2014)等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跨学科的剖析和解读,认为区域竞争力具有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区域的多维的地理层次,并且有生产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区域财富和提高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资源吸引、配置和转

XX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 宝钢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钢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钢优势分析: (1)宝钢管理比较规范。宝钢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钢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钢业务高效。宝钢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钢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钢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钢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钢项目组与宝钢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钢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钢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钢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钢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钢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钢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钢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钢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钢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钢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钢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钢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钢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钢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量要求 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钢优良的人力资源。 ◆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 到2002年,我国手机生产厂商差不多进展到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 按照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有关数据,国产品牌手机在2002年取得了群体性突破,除去出口的市场占有率已近40%。究其缘故,除了国内手机厂商的本土优势外,恰当的把握了国内消费者追逐的流行趋势应该讲功不可末。 此次完全调查选用的该竞争力报告从手机产品策略、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等几个方面详述了国内手机产业的竞争态势。(完全调查/曹增辉)全文如下: 市场竞争格局 1.中国手机产业结构与生产规模 (1)中国手机产业的结构 在庞大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在移动通信专项的推动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差不多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仅就信息产业部组织调研的3 5家企业来看,总投资额达50.5亿元,其中87%为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地点政府配套资金。近几年外商对移动通信整机及配套的基础产品的投资达到17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诺基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打算;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纷纷关掉本国的工厂,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设置面向全球、高水平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中心,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在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差不多成为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加工研发基地。 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进展促进了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动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加快国内企业进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大了对国内通信市场的监管,国务院5号文件规定任何厂商在中国境内生产手机须经信息产业部发放许可证方可生产手机。国内手机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爱护下,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从1997年的5家进展到2002年的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我国手机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北方、南方和华东三大手机生产基地的年产量分不占全国总产量的44.9 %、22.6 %和23.4 %,生产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 1%。 目前已取得信息产业部GSM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国产手机企业有1 2家,这12家企业是:中科健、康佳、中兴通讯、南方高科、厦华电子、东方通信、波导、海尔、TCL、首信、南京熊猫、厦新;生产CDMA手机的企业有19家,除了摩托罗拉外,其余18家差不多上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它们是波导、中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振华科技、浪潮、海信、大显集团、普天通信、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 (2)中国手机产业的生产规模 表1显示出2002年中国手机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情形。 2.国外厂商主导手机市场进展潮流 以后的市场必定是创新者领导的市场。国外厂商将领先品牌的核心优势、杰出的运作和持续创新的产品转化为强劲的赢利。 ·国外厂商应对行业增长态势的变化的综合实力能力强。其新产品系列将带来增长的潜力,专门在游戏、图像和企业市场方面,国外厂商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研发、品牌形象、技术实力、产品定位和生产规模方面的优势从而确定了其主导地位。 ·国外厂商通过持续推出具有MMS、Java和扫瞄器功能的彩屏手机等新款手机,连续凭借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大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关于平顶山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摘要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而对一个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结合城市发展的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平顶山的发展背景、资源优势、产业竞争力优势和人口质量等方面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平顶山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着重对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关键字产业竞争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人文资源背景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管辖宝丰、郏县、鲁山、叶县四个县、代管舞钢市一个县级市,辖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20万。市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备受中外瞩目。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4A级石人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山明水秀,交相辉映。平顶山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长城之祖楚长城遗址、香山寺、三苏园、叶县明代县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 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原煤储量103亿吨,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盐储量2300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石储量6.6亿吨,占河南省储量的76.3%,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因此平顶山工业基础雄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体系。平煤集团是国家确定的发展为超亿吨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神马集团是世界三大帘子布生产企业之一,舞钢公司是国家特宽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生产科研基地,姚电公司是华中电网骨干电厂之一,平高集团是全国三大高压开关制造企业之一,还有中盐皓龙公司、宝酒集团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2003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 平顶山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实现“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目标,重铸平顶山经济的辉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回顾 平顶山是“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兴建的典型煤炭城市,回顾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历史,产业发展经历了主导产业起步、配套关联产业跃进、相对综合协调发展和以化工突破为开端的产业升级四个阶段的演进过程。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发展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纺织、食品四大产业为支柱,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多门类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现在正处于中国的朝阳行业由于人均gdp的提高,公民投资理财投资理财需求逐年上涨,但由于传统投资行业规则的单一与规则不完善导致新生投资品种的发展带来契机,人们的投资目光也从传统的股票,基金,债券转向T+0双边交易品种现货。 现货行业四大核心竞争力 1.选市场:由于现货在中国尚属发展期,国家对新兴行业一贯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方针, 发展期特点市场家数多,新市场要做出赚钱效应(送钱)来竞争投资者,其中有地域广泛的通用品种如黄金主力操盘方法多采用盯住外盘只挂单等待散户群体犯错已获得对手盘价差,还有一些地域性较小的品种如溴素多是由主力根据市场人气来控制行情,需要聚集人气时以花小的成本画出规律性较强图形来做出潜在赚钱效应,等到散户多空悬殊过大时选择主动击倒对手盘从而获利,要么是散户交易系统趋于一致时(如华贝和亿尔的成熟交易员都以平止抄单手法交易),那么主力就会多洗几下已达到对手盘趋于一致,那么选择市场最好以新开市场和同类交易手法参与较少的市场,相同交易手法的交易员达到一定数量必须加开市场,否则自己人杀自己人的现象很明显,公司很难获利。 据我调查我公司现货领域在此环节保持市场领先。 2.招聘:目前此类公司主要采用方式报纸、网站、招聘会、在校毕业生以及内部推荐,由 于公司无底薪,报纸、网站招聘存在应聘人员零散不便与组织培训的弊端,在校毕业生招聘存在时间限制不能全年采用,内部推荐对时间要求不高但需建立相应制度方能促进,招聘会也有淡旺季之分。结合我公司前期招聘环节也无落后竞争对手之意。在现在时点建议1网站招聘要求半年操盘经验2招聘会暂且选择费用低或参与优惠活动的且离我公司较近处,会次上暂且放缓,到10月份后省体与西安人才市场一起同时参加以降低人均成本3建立内部推荐制度可选取前期返佣提成的形式。(实施人:李阳文员及交易部长工作时间:周三、周五、周六、周日) 3.培训:培训可分为入职培训、基础知识培训、交易部内训、外来讲师培训与交易员外派 培训之分。入职培训与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行业背景、公司简介、市场规则、入市流程、图表识别、分析方法、软件使用等。(实施人:李阳工作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交易部内训是指基础培训通过笔试的交易员培训,其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部分在市场实战应用能力,利用日系统效力评估表发现问题。组织有针对问题,有针对对象的培训。如技术知识李阳,心态知识刘甲也可建立内部老师机制一带一,可从被带人员身上提成,或月收益比前三名设计课程经部长认可后给如课时费。(实施人:李阳刘甲工作时间:下午盘后)。外来讲师要找有成功历史者,交易绩效高,且忠诚度高的员工可享受外派培训的福利。总之在培训上我司还大有提升空间,只有在此领域成熟才可摆脱整体团队,效提升不前和对老人依赖度高的造成没有薪酬话语权导致公司无利可图的局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天靠熟手,明天靠培训。 4.资金管理:况其他多家公司已有明确的资金管理制度,这样做的好处可以给盘手一个公 开、公平、公正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只专心交易,心理学告诉我们未知能引起人们的恐惧,判断错误是交易的一部分成熟的交易员都很清楚,但给交易员带来恐惧的往往是不明确的制度导致他们的赌博心里,停仓,停几天怎么停是要有科学制度的,加仓制度也是一样需要明细话,这些并不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由于日系统效力评估表本身就是交易的解剖数据,我们可已根据日系统效力评估表的若干项来制定仓位制度。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公司的四大核心竞争力,根据木桶原理,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补足短板,当然这样分析下来也说明我司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当前我们行业已进入发展期的自由竞争时代,大量传统低收益率行业投资者蜂拥而来,而我们要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开疆拓土,终会迎来行业内公司整合形成寡头垄断之局,让我们拉起手肩并肩在新的形势下再创辉煌。

产业竞争力弱分析

产业总体竞争力弱 调研报告指出,经过若干年的产业积聚,基地内古典家具厂家以年均递增100多家的规模突破式地发展,但缺少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产销龙头企业,行业“领头羊”的角色长期空缺,绝大部分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大企业的带动性远远不够,行业标杆的引领作用缺失,致使产业的总体竞争力比较弱,专业分工所带来的集群效应远未得到体现。 而随着新会古典家具行情不断看涨,各路商家都来分一杯羹;抄袭克隆,产品同质化经营突出。特别是近两年来,在行业日趋红火的大好形势吸引下,古典家具企业户数在急速增加,尤以安徽、湖南、四川、江西以及本地人开厂为主,部分不懂红木、不懂技术、不会设计、不懂营销,扎堆进驻,简单复制,急速扩张,造成了古典家具行业的恶性竞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致使古典家具产业未红先老,未富先乱。 目前,港澳和北京、上海、广州、中山等地销售的古典家具,相当部分产自新会。但是,调研也发现,由于产销不平衡,市场话语权不够,知名度不高,基地产品营销能力不强,更多的是通过外地家具市场代销,导致生产的产品被别人贴牌,被批发商压价辗转销售到京、津、沪、穗、深和中山等地的专卖场,以翻倍甚至翻数倍的价格卖出,造成产品制造者吃点“残羹冷炙”,而终端销售商则坐享其成,财源滚滚,陷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 调研还指出,古典家具行业准入门槛低,很多投资都是家庭作坊。由于资金链不充裕,这些家庭作坊大多倾向于生产一些简单、量高、价低的产品,缺少构思新颖、独具匠心的作品,品牌创新意识普遍比较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真正在同行业内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品牌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两项建议 人才是关键 市工商局调研分析认为,要想使新会古典家具产业重走复兴之路,夺取行业的制高点,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 报告建议,应充分发挥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作用,不定期邀请古典家具界的名师、巧匠举办讲座,讲授工艺知识,传授技术技能;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校企联办等形式,培养高级技工和经营管理人才;开展工艺美术职称和技术等级评定活动,培养一批工艺美术产业带头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注重“师徒相传”的技艺传授方式,使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培育自主品牌 调研报告还认为,古典家具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产业宣传力度,注重品牌的档次定位,鼓励产品的差异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 报告建议,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自主品牌,并对争创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予以30万~50万元奖励,并由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协会着手申请注册“新会古典家具”的集体商标;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尤其是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名气的华润、侨发、利兴等企业,引导现有小企业、小作坊转型升级,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并在企业融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予以支持。 设想:质量标准上争取行业话语权

山东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及其空间格局

2016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Nov.,2016 (Vol.30,No.11)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山东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及其空间格局 单宝艳a,王立娥b (山东建筑大学a.测绘地理信息学院;b.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文章基于山东省17个设区城市19个行业2004和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区位熵及GIS技术,对山东省各市产业竞争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照区域分量对山东各市各产业增长的贡献最大,各市各产业发展主要决定于其原有基础,经济发达的半岛城市群地区经济总增长量居前;产业结构分量和相邻区域产业结构分量较大的均为济南和青岛,其产业结构效益好,相邻区域的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本市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分量较小的主要为传统资源性城市,其产业结构亟需调整转型;竞争力分量较大的主要为鲁南城市带的城市,其后发优势较大,相邻区域竞争力分量较大的为临沂、烟台、滨州、泰安和德州,这些城市比其邻近区域产业增长速度快,竞争力分量和相邻区域竞争力分量较小的均为济南、青岛和东营市,其产业基数大,但增长速度放缓,其相邻区域的产业增长有利于本市各产业发展;山东产业优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济南、青岛等经济发达城市的产业综合优势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各市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区位熵;产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中图分类号:F127;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97(2016)11-0026-07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in Shandong Province SHAN Bao-yan a,WANG Li-e b (a.School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b.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250101,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19sectors from17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2004and2014,both shift-shar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spatial model and location quotient as well as GIS are appli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o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effect of regional compon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ll cities in the province.The rate of the total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es of all citie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ir original foundation,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remains the top;Both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that of the adjacent areas of Jinan and Qingdao are the most,whose industrial structure benefits have advantages.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resource cities are low,whose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changed;The adjacent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com?ponents of Linyi,Yantai,Binzhou,Taian and Dezhou are high,whose industrial growth rat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adjacent ar?eas.Both competitive components and that of the adjacent areas of Jinan,Qingdao and Dongying are low,whose total industrial base are large but the industrial growth rates are low;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dustrial advantage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industrial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Jinan,Qingdao and other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ities are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ities.Based on the results,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shift-share analysis;GIS;location quotient;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spatial pattern 一、引言 区域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中间层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在各个产业中的具体体现[1]。其本质是指在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或地位[2]。区域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区域内各特定产业的竞争力两个方面[3]。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有多指标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相似系数和区位熵等多种方法[4-5],各有所长。有的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研究[6]。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在研究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7-8],并可以从产业结构综合竞争力和各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有的学 收稿日期:2016-06-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019);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B01249) 作者简介:单宝艳(1970-),男,山东胶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GIS与区域规划; 王立娥(1972-),女,山东胶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研究。 ●华东经济[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11.004 — —26

区域竞争力模型分析与提升路径_王立成

2006年第1期山东社会科学 No.1 总第125期 S HA NDONG SOCIAL S CIENCES General No.125 收稿日期:2005-10-27 作者简介:王立成,男,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山东省2003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B200323)研究成果。 区域竞争力模型分析与提升路径 王立成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 区域竞争力来源于区域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典型的模型有波特区域竞争力模型和I MD 模型。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区域内部流、区域外部流和区域网络。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想路径是使区域内部流、外部流都发生积极变动,区域网络传导情况不断改善优化,并使区域竞争力的均衡点向外扩展。 [关键词] 区域竞争力; 区域网络; 网络模型; 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4145[2006]01 0123 03 一、区域竞争力的涵义 目前对区域竞争力的定义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世界市场上较其它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2)获得经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的能力;(3)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4)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据此,区域竞争力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第一,区域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所谓竞争力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后(如基础设设施)的竞争力;所谓竞争力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通过制造),然后再由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中测量的结果)产生出来的竞争力。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成功转换以增加财富,并为后人创造新资产的过程,是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区域可能 富有 ,但却不具备竞争力,如单纯靠现有资产(自然资源)建立起来的工业。那些 资源匮乏 的区域,则可能通过高效的转换过程,变得富有竞争力。 第二,区域竞争力取决于区域内外各种不同因素的有机结合。包括变革因素、变革过程、环境条件、企业自信心和工业序位结构。变革因素包括人力资源、金融活力及自然资源变革过程本身依赖的工业效率、企业内部创新与企业的外向性;环境条件涉及活力、市场、政府干预程度及社会与政治的稳定性;企业自信心反映了企业经理们对其所在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判断;工业序位结构反映各国(地区)十大出口工业在国际市场贸易份额中所占 的比重及其贸易颁的增减。一般来说,变革过程与工业序位结构的变化较快,往往对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发生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环境变化一般要经过若干年才会对竞争力产生作用,是一种中期影响;而对区域竞争力产生长期影响的是人力资源开发。 第三,竞争力是工业范畴的概念。竞争力就是工业实力,除自然资源外,工业和管理经验、工业部门的竞争程度,以及支持产业的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于形成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十分重要。一个区域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其工业实力,而后者又进而取决于企业状况,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四,对其他区域资源的运用能力。一个有竞争力的区域不是单纯消耗自己的森林、矿产和土地,而且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成就、文化传统和表现能力对其他区域的资源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区域竞争力可以界定为:一个区域为谋求自身发展在其从属的区域内和区域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二、区域竞争力模型要素分析(一)典型的模型 1、波特区域竞争力模型。波特于1990年在 国家竞争力 中,提出了区域竞争力的模型,把区域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上,即其产业在大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要素状况,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这六大要素构成了波特区域竞争力模型。 123

某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模版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 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

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 万吨,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 领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 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 服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 质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