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朝武器大全

明朝武器大全

明朝武器大全
明朝武器大全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

露粱海战中的明军火箭[朝鲜画师绘]

神臂连弩

钢轮发火

毒药烟球

长蛇破敌箭

永乐宝剑

按《天工开物》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则“作者不上十年”的万人敌出现时间应当在天启末至崇祯初。《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万人敌[1]》万人敌。凡外郡小邑乘城却敌,有炮力不具者,即有空悬火炮而痴重难使者,则万人敌近制随宜可用,不必拘执一方也。盖消黄火力所射,千军万马立时糜烂。其法:用宿干空中泥团,上留小眼,筑实消黄火药,参入毒火、神火,由人变通增损。贯药安信而后,外以木架匡围,或有即用木桶而塑泥实其内郭者,其义亦同。若泥团必用木匡,所以妨掷投先碎也。敌攻城时,燃灼引信,抛掷城下。火力出腾,八面旋转。旋向内时,则城墙抵住,不伤我兵;旋向外时,则敌人马皆无幸。此为守城第一器。而能通火药之性、火器之方者,聪明用人。作者不上十年,守土者留心可也。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那么关于东晋军队编制你知道吗?下面是有东晋军队编制,欢迎参阅。 东晋沿袭西晋军事制度,但已有变化。因为皇权衰微,中军往往有名无实,同驻京师的还有扬州都督所属军队。外军大多由世族的军队组成,统军将领称霸一方,其中荆州军甚至超越中央。东晋多次北伐,确有助巩固偏安之局,但如果方镇具有野心,往往借此篡位。 关于兵源方面,因为战乱军户大减,兵员改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征兵。其中由北方流民招募组成的北府兵,屡次击败强敌,在东晋后期等级如同中军。 东晋皇朝疆域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

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东晋皇朝文化东晋偏安江南,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西元三三八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 文学 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词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

西游记兵器大全

西游记的兵器、宝物有哪些 记住的不是特别多也不一定十分准确楼主要是需要就看看吧希望帮得上忙 唐僧袈裟(可保护唐僧不被邪魔侵体)、九环锡杖(诸邪不得近身)、金箍咒(压制孙悟空的)(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赐宝物三件) 孙悟空如意金箍棒(东海定海神针乃是一黑铁相传乃是大禹治水时所用)(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毫毛(似乎干什么都可以) 猪八戒九齿钉钯似乎没啥太大作用 沙河尚月牙铲是在天庭时候的兵器 观世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净瓶内含神露可令万物起死回生 菩提祖师没有具体说明自认为是西方准提圣人的分身具体武器查西方圣人吧 玉皇大帝没有具体说明但我从其他野史小说记载等中得知有一个昊天镜可以上观宇宙下观九幽端是厉害无比 王母娘娘书中也未提及但是有一素色云界旗和一个玉如意可号令天庭女仙 太上老君(太上道德天尊太清老子)金钢琢功能似乎是牛魔王的那个鼻圈。。。也挺厉害历史上他有很多法宝但是书中只提及这个 灵吉菩萨飞龙宝杖(变成八爪金龙)定风珠(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南极寿星蟠龙拐杖没说啥用但似乎是南极的证道法宝也应该挺厉害 太白金星有一把拂尘没说干啥用但是他很厉害 镇元大仙(洪荒中的镇元子地仙之祖红云老祖的至交好友红云是天地间的第一朵云彩所化)手持无上防御至宝先天至宝地书可结成地书大阵还有一个玉尘麈书中可以和金箍棒相比 二郎真君三尖两刃枪是女娲赐给他的还有金弓银弹但是书中没写 托塔天王如意玲珑宝塔师父燃灯道人所赐后来老子化胡将其化为燃灯古佛可收人可大可小天罡刀没说干什么 如来佛祖有好多兵器 = = 佛家的东西他都有 阴曹阎王判官笔生死簿乃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至宝威力无穷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 敖摩昂(龙三太子)手执一柄三棱锏,武艺十分了得 毗蓝婆菩萨有一个绣花针专打大蜈蚣~ 巨灵神宣花板斧,舞动起沉重的宣花板斧,就象凤凰穿花,灵巧无比 木吒浑铁棍,神勇非凡,而且会多端变化 熊罴怪黑缨长枪就是靠点蛮力 鼍怪竹节钢鞭 黄眉大王手使一根由敲磬槌变成短软狼牙棒。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人种袋几件宝贝 六耳猕猴金箍棒?? 通天河鱼怪九瓣铜锤 圣婴大王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独角兕大王金钢琢套东西用的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都是一把七星宝剑,并且有红葫芦、玉净瓶、芭蕉扇、金绳子几件宝物 白鹿精寿星的蟠龙拐杖 黄袍怪(天上二十八宿的奎星,也就是奎木狼)钢刀 九头怪月牙铲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启动得早晚和进展速度得快慢,可把各国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是“全面领先”型,只有美国一家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上,走在最前面只有美国。美国启动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最早,投入最大,进展最快。美军为有效地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倡导树立“信息化军事思维”观念,重用创新型军事人才;滚动制定《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和《联合转型路线图》等指导美军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顺畅的信息化运行机制;用“网络中心战”这一超前的战争理论和“凝聚式联合作战”理论,牵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在大量采用民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大军事高技术基础科研的经费投入;注重在作战实验室、部队实兵演习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试验、验证与完善新作战概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构建部队战斗力快速生成机制。 投入巨大,美军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其主要表现是:陆、海、空军武器装备的主体已经实现信息化,初步建成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全球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初步构建了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作战的理论体系框架,建成了以信息化作战牵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生成上有很大进展,初步调整了院校课程设置,正在进行第二次训练革命,使军事人员的信息素养、高科技知识水平和实施信息化作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美军的体制编制变革相当滞后,其机械化军队的组织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革,因此造成了部队平时编制与战时编制日趋分离的不良后果。 第二类是“跟进建设”型,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紧跟在美国后面的第二类国家,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产业发达,掌握比较先进的核心信息技术,国民信息素养好,有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条件。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国,追随美国启动了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举措是:发展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特别是信息战理论;制定军队信息化长远发展构想,建设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研制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信息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迄今为止,这些国家军队信息化程度低于美军。但是,这些国家都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掌握先进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因而其陆、海、空军的单件武器装备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其信息化武器装备已占装备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与美军相比几乎不相上下。尽管如此,它们不仅没建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也尚未建成完备的各级军事信息系统,特别是大部分战略级侦察预警系统仍是空白。而且,这些国家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体化程度和互联互通能力也与美国军队相差甚远。主要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军队的作战能力与美军相比已今不如昔,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第三类是“自主发展”型,只有俄罗斯一国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一、长兵械 1.朴刀2.象鼻刀3.双手带4.春秋大刀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7.龙头状元刀8.三尖两刃刀9.乾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12.凤枪13.拐枪14.抓枪15.线枪16.锥枪17.棰枪18.铁枪 19.旗枪20.梭枪21.花枪22.拐刃枪23.拐突枪24.短刃枪25.短锥枪 26.单钩枪27.双钩枪28.板门枪29.鸦项枪30.蒺藜枪31.九曲枪32.三眼枪 33.雁翎枪34.虎牙枪35.梨花枪36.环子枪37.透甲枪38.火焰枪39.金钱枪 40.蛇镰枪41.铁构枪42.欺胡大43.巴尔恰44.留客住45.竹条镖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48.十字镰枪49.太宁笔枪50.苗族村枪51.太极大枪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标枪54.少林挠钩枪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60.青龙戟61.三戈戟62.九曲戟63.典韦戟64.月葫戟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70.少林殳71.齐眉棍72.夹刀棍73.连珠棍74.梢子棍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77.杵棒78.马棒79.抓子棒80.狼牙棒81.牛头杆棒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84.武当玄武棒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87.月牙斧88.凤头斧89.鱼尾斧90.鳌头斧91.长柯斧92.宣花斧 93.矬子斧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97.套钺98.铲钺99.降魔钺100.月上钺101.双手钺 102.马叉103.火叉104.飞叉105.叉杆106.苗叉107.三头叉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110.三股叉111.四平叉112.五股钢叉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116.笔挝117.鹰爪118.朝天爪119.金龙抓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122.悬星锤123.朝鲜打糕槌124.燕子125.燕咀126.金牛 127.雷震128.阴阳129.夜战130.风翅131.九曲132.五齿1

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01.徐达(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02.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03.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谥号武靖。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05.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洪武28年,赐死爵除。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06.邓愈(1337~1377) ,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汉族,虹(今安徽泗县)人。明攻河南之战中以南路军统帅大败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明灭夏之战中筹运粮秣军马,以主帅之职与沐英平定吐蕃反抗势力。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年仅41岁。封卫国公,追封宁河王。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谥号武顺。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30岁任御史大夫。07.汤和(1326~1395),明朝开国元勋,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官封左都督,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迫降方国珍,俘陈友定,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使伯颜帖木儿乞降,战功卓著,是为一代名将。谥号襄武。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

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

2017军队改革方案: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2017军队改革方案: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关注的焦点。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刊发文章《科学编成军队力量》,解读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科学编成军队力量 ■薛亚谭小龙顾木科 ●以装定编,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 ●使命任务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依据 ●力量编成应力求扬长避短,善于继承历史和外军经验 ●精干、联合、多能、模块、高效是未来力量编成发展方向 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关注的焦点。 坚持以装定编 军队力量编成,一般意义上是指构成军队中各种力量及其编组形式,单位、人和武器装备是力量编成的主要构成要素。军制上称之为军队的编制,作战指挥上通常称之为力量编成。平时以编制表的法定形式予以确定,战时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则以平时的编制为基础,按照任务要求和相关科学合理的编组原理对军力进行编配组合。军队力量编成包括军队领导指挥机关编成、军兵种编成、作战力量编成、保障力量编成等。其中,军队作战力量的编成是各国军队关注的焦点。 军队力量编成的一般标准是:作战部队分类合理,功能齐全,编制充实,能够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实施快速、灵活、高效的编组和合成,实现整体作战功能的最大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队力量编成,前提条件是要有力量可编,否则力量编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以装定编,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贯彻“以装定编”的原则,就是根据装备的技术性能和维护使用要求,确定具体操作人员的数量及编成;根据装备系统形成和发挥整体作战能力需要,设置领导指挥、教育训练以及各项保障机构和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编成;根据装备的战术使用要求,确定部队编组形式;根据装备发展变化,对军队力量编成进行相应调整。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型装备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军队力量结构体系,促使军队力量编成不断向精干、联合、多能、模块、高效方向发展。 依据使命任务编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和将领姓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 第1集团军:宋哲元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除外。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8军团: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除外。5.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 兵力:第3集团军:于学忠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21集团军:廖磊 第22集团军:邓锡侯 第24集团军:顾祝同(兼)

第3军团:庞炳勋 第27集团军:杨森 第59军:张自忠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6.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朱绍良(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 第17集团军马鸿逵 第82军马步芳 骑5军马步青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以上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7.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李延年 第75军周品山 第60军卢汉 江防总司令刘兴 以上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江防守备部队除外。 8.西安行营:

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 全地图及武器简介大全

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全地图及武器简介大全使命召唤11全地图及武器简介大全由搞趣小编带来,为大家提供使命召唤11中关于地图和武器的信息整理,希望各位使命召唤11的玩家能够喜欢。 游戏简介:《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与《使命召唤》系列采用完全不同的一个新路线,它将抛弃其前作们的现实主义主题,转而选择了科幻般的未来战争主题,在那里,目前《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将向大家展现一个充满创新军事科技的世界,所有武器都会或多或少的与科幻小说的理论相融合。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创新的事情,这一理念将使本作在其他大多数即将到来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大放异彩。可以说,这是一部在老流派基础上的创新作。 菜单选项: · Campaign 剧情战役 · Multiplayer 多人游戏 · Exo Survival (Co-Op) 机械外骨骼生存模式(合作) Mode Options 模式选项 · Standard Modes 标准 · Classic Modes 经典 · #CODeSports Modes 电子竞技 · Party Modes 小队 · Recent Modes 最近常用 · My Modes 个人收藏 Standard Modes 标准模式 · Free-for-all 各人各伙

· T eam Deathmatch 小队死斗 · Momentum · Uplink · Search and Destroy 搜寻&破坏 · Search and Rescue 搜寻&营救 · Domination · Kill Confirmed · Capture the Flag 夺旗 · Hardpoint Exos 机械外骨骼 · Exo Shield 护盾 · Exo Overclock 超频 · Exo Mute Device 沉默 · Exo Stim 传感器 · Exo Cloak 隐身 · Exo Hover 浮空 · Exo Ping 声脉冲 · Exo Trophy System 奖杯系统Map Select Options 地图选项· Bonus Maps · Ascend · Bio Lab · Comeback · Defender · Detroit · Greenband · Horizon · Instinct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欧洲战场的主角是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法国和意大利只是配角,其他国家则属于群众演员了。亚洲战场主角是日本和中国,其余都是配角,美日战争属于太平洋战场,二战后期苏联才介入对日作战,只有不到十天时间,因此苏联还不能算作主角。至于朝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泰缅都只能算配角,因为中国战场上吸引了日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作战力量。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谁最厉害?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协约国中的德国、日本与同盟国中的苏联、美国军力最强。德国纳粹军队横扫整个欧洲,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其他欧洲国家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只有德国入侵苏联时才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经过数次鏖战苏联转守为攻取得战略战术上的最终胜利。如果不是苏联和美国卷入这场战争,仅凭英法及欧洲的盟国是绝难扭转二战的战局,实在是德国的闪击战太厉害了。 与德国单挑只有美、苏还算对手,如果让德国和日本较量,德国的胜算更大,虽然纳粹和军国主义分子对他们的元首都是绝对忠诚,但是德国的军工企业更发达,生产的武器更先进,比如坦克: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比日本军队的97式中型坦克强很多,日本坦克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德军坦克作战的能力。德国的“虎”式坦克装备的88毫米火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中最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库尔斯克与苏联的T-34坦克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壮观的坦克大战。然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坦克因为口径大、射程远占尽优势,日本的坦克成了移动的活靶子,日本关东军唯一的一个装甲师团几乎全军覆没。 德军入侵苏联至少动用了五百万军队,这还只是它全部军力的不到二分之一。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不超过二百万,它全国的总兵力最多五百万,据说在战前日本编制只有二十个师团番号,每个师团大约两万多人,以后增加的兵力都是战时动员的。中国的正规军应该在三百万以上,如果全民总动员中国能够应征参战的军队可达两千万,按10比1的概率中国的兵力动员潜力应该在四千万以上,当时中国的总人口是四万万。 苏联当时的总人口大概在一亿人左右,但是它在战时动员了大约一千三百万人参战,苏德开战初期苏军损失很大,抛开伤亡军人,仅仅被德军俘虏的也在一百万人以上。他们的战役都是集团军群正面对抗,动辄数十万或超百万的军队参战,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参战人数都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其惨烈的程度远超亚洲战场。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国军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一十万,日军是三十万,历时数月之久,重创日军,使中日战争转向对峙防御阶段。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是集中了万余人围歼了日军一千多,平型关这样的战斗在欧洲战场上基本上就是很小规模的不会重点提及。台儿庄战役国军集中四十万军队才毙伤日军两万人。 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除了海空战外就是夺岛战役,瓜达尔岛、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菲律宾吕宋岛埋葬了几十万美、日军人,美国强大的军工业和充足的后勤保障把日军拖入死亡的深渊。在美日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损失了三艘航母就元气大伤,而美国的军工造船厂一年时间就能造出十余艘航母,通过数次海

军队人员配置数量的专业术语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所以人数也就不一样了。 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刚刚进行师改旅的时候,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如说三十八军曾辖三师二旅;而西部的一些军有的曾经只辖三个旅。现在我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我军现在也在实行师变旅,这也是在裁军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变革,比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白色起义的红军团,现驻辽东的原隶属于64军的191师,在裁军后就变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种,比如说二炮就都是旅级建制。另外,现在的旅是副师级单位。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师和旅的建制都是不一样的,在《军事史林》杂志中叶介绍过,我也简单的复述一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一个师编有两到三个旅。比如我军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就有:115师下辖(343旅、344旅、独立团);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129师下辖(385旅、386旅)。而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也是一样,师比旅大一级。这在建国后我军的编制序列也是如此,那时候的编制还都是“三三制”。我军中八路军那个时候一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军区,因为一个师以后就发展成了野战军,比如刘邓大军就是129师,八路军重的旅相当于一个大军区。新四军重的一个师相当于大兵团。 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到底是叫“师”还是叫“旅”要由部队所担负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说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中国军衔: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中国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朝鲜军衔设5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韩国军衔设5等15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附:中国士官军衔调整为7衔级士官将有住房公积金2010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公布了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2009/04/25 23:30 全军共18个集团军: 北京军区:27(石家庄)、38(保定)、65(张家口)集团军 沈阳军区:16(长春)、39(辽阳)、40(锦州)集团军 济南军区:20(开封)、26(潍坊)、54(新乡)集团军 南京军区:1(湖州)、12(徐州)、31(厦门)集团军 广州军区:41(柳州)、42(惠州)集团军 成都军区:13(重庆)、14(昆明)集团军 兰州军区:21(宝鸡)、47(西安)集团军 陆军第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3011部队,军部驻湖州。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军区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张宗逊),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与20军互换,调驻湖州。所属部队在浙江和苏南地区。 陆军第1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徐州。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调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所属部队在苏北地区和安徽。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7100部队,军驻驻重庆。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陈赓)。1950年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所属部队在重庆和四川。 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7200部队,军部驻昆明。1948年2月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编成,首任军长李成芳。1950年驻大理,1968年接13 军驻开远,1985年迁昆明。所属部队在均在云南。 中国陆军第1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301部队,军部驻长春。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首任司令员杨得志,后为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后一直驻扎长春。所属部队均在吉林。 中国陆军第2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320部队,军部驻开封。前身是新四军第1师、新四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与1军互换,调防开封。所属部队均在河南。 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8210部队,军部驻宝鸡。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编成的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罗炳辉,后为韦国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于1947年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解放了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1967年调宝鸡。所属部队在甘肃和宁夏。

明朝军队装备表

明朝军队装备表 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 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 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 "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 大连珠炮200 杆, 合用药675 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 可能是机枪, 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400 杆..... 手枪 盏口将军160位... 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 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 整理以後, 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 一个5000人的营有: 1000 骑兵 3600 步兵(全配火器) 400 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 管160门野战重炮, 及"大连珠炮" 200门) 丰臣秀吉学习织田信长, 使用只占日正规军1/10的火枪队统一全国後, 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 立刻攻入朝鲜, 结果遇上了上述编制的明军时, 才发现日军的火器太小儿科了。同样的, 後金(清)最初面对的明军亦是如此; 但没有火器, 只有刀剑的後金怎麽入主中原建清朝? 别以为这个装编表是後人追记的, 这是1550年左右的曾铣所谈, 当时的皇帝为世宗,正被蒙古及倭寇所困扰, 五十年後丰臣秀吉进犯朝鲜, 七十年後努尔哈赤建後金。 一个军事上的问题是, 仅管有这些装备, 但由於怕如此强大的兵器外流, 火器都是作战时才发下, 平时训练不使用, 也不让士卒随身携带; 为此1450年的于谦曾建议, 让士兵平日就接触火器, 以免战时空有优良兵器亦不会用。但英宗因为于谦在蒙古掳走英宗时拥立景帝而怀恨在心, 正好藉此建议诛杀于谦。这段史实亦侧面应证了上面的编制很早就定型, 甚至可能为1400年成祖时留下的装编。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 武器库由宦官管理, 世宗俺答入侵时, 军人出战要发武器前, 还要花钱请宦官开库门, 临到敌军兵至京城门了, 军人作战还要向政府租用武器作战? 回到这样现代化的明军为何被满人打败的问题上, 很简单, 自从1490年代日军进犯朝鲜以後, 国家为了支应22万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八年, 已花了近2000万两银, 所有库存武器差不多已被消耗掉, 一时亦无钱制造, 後金叛变时, 急救章地制造一些武器, 水准如何不必多言, 会赢才有鬼。 至於政治层面上, 世宗时已有宦官索贿才给武器的情况, 严嵩虽为奸臣, 事後也把武库的管理权转至文官手中, 但文官要嘛一样索贿, 要嘛清官误国, 清廉过头, 要求武器完整出去, 完整入库, (怎麽可能做得到! ) 结果武官在宦官及文官的夹击下, 怎麽作战都只有惩罚, 那他会尽心作战吗? (这部份可参考<<万历十五年>>, 谈论戚继光的第六章) 社会的暮气亦影响了军队的战力, 骑兵无需火器就可出战, 因此当步兵及炮兵没有合适装备时, 骑兵就去和同样是骑兵的满洲八旗军作战; 结果军队胆小怕事, 竟杀马充步兵...., 历史上汉民族自始至终, 只有明军骑兵不缺马, 其它的朝代都没如此充裕的马供作战。 回顾这段战史可发现, 一旦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出了问题时, 再好的装备也要打大败战, 但在之前, 人们惑於精良的装备, 怎麽推论也不会推出这样的结果。如今我们谈论军事时, 是否也会犯上"最新型装备就是好" 的错误? 在下一直有一个想法, 是关於历史的演进问题。那就是, 如果有三件以上的世界大事严重地和一般人判断的发展相违背, 这个世界就要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一切根据过去而得的经验将无法解决这些新问题。1991年初及年底已各发生一件让太多人跌破眼镜的大事, 何时将发生第三件?

明代军事史之一

本卷提要 本卷所叙述的是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弘光元年(1645年)共277年的军事史。但它上溯到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下延到南明各小朝廷。 明朝面对南倭北虏内忧外患,设置了庞大的军事机器,皇帝首先要保证它确凿无误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要它尽量地强大有力。在制度上,明朝对前朝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它的独创。明朝的兴衰与军事制度、军事力量的兴衰密切联系。明朝末年,军力削弱,军制败坏,终于导致了灭亡。 明朝产生了许多卓越的军事家,他们创造了一系列卓越的战例,丰富了古代军事史的宝库。明代也对历代和本朝的军事思想做出了总结,使中国古代的兵法理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在与外国交往和作战中,学习了一些新的武器制造法和战法。这在以往各朝是少有的。 一、明代军事概述 明朝是个多战争的时代。 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功定天下,攻城略地,安内开边,从他投身红巾军直到辞世,几乎一直没离开过战争,是个优秀的军事统帅。不论是战略战术还是在军事组织上,朱元璋都有卓越的建树。 在起义初,朱元璋借助了大宋政权的名号,暗中扩大自己的势力。在红巾军各部与元朝作战消耗之后,朱元璋脱颖而出,成为与群雄争夺天下的重要力量。他用陶安之议夺取金陵作为根本之地,又用朱升之策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江南地区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他寓兵于农,着重于发展实力,等待时机,次第翦除群雄,然后与元朝一决胜负。朱元璋命将北伐,大都(今北京)不战而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辉煌战例。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退处漠北的蒙古势力北元,以及西北的扩廓帖木儿、东北的纳哈出、云南的梁王等各支兵马。朱元璋对这些故元势力一方面采取了怀柔政策,争取他们和平归顺,另一方面则用武力征剿。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徐达等分三路北征,结果因为轻敌而失败,造成伤亡数万的重大损失,朱元璋直到临终前一直以此战役为憾。朱元璋接受了教训,仍然把重点放在加强防守,加强军队的建设之上,同时对故元势力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不战而屈人之兵。洪武六年,扩廓帖木儿攻大同被徐达击溃;七年,又大败北元军;到洪武八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死,西北的威胁被解除。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等进攻云南,元梁王自杀,西南平定。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征纳哈出,东北平定。到此时,长城以南地区的不臣势力一概扫除了,朱元璋整60岁。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曾命在晋王、燕王等人节制之下诸将出塞进攻北元,迫降元丞相咬住。这之后,直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便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了,数十年的征战,锻炼出一批骁将。这些剽悍勇猛的将帅可以攻城略地,也可以威胁皇帝。朱元璋见大功已成,更重要的是见到诸子已陆续成年,已可带兵打仗镇守戍边,便将这些功臣宿将一个个铲除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