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一、黄筌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是五代时期的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年轻时就在宫廷任职,做过翰林院的待诏,曾成为后蜀图画院的主管人。公元965年,宋灭后蜀,黄筌归入宋朝,进入宋画院,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从此将后蜀的宫廷画风带入北宋宫廷画院,影响了北宋宫廷花鸟画风百余年。

二、赏析黄筌工笔花鸟画的主要作品

在黄筌创作的早期,他所处地区的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皇宫大院中的生活富足、优越。宫廷的绘画需求较大,要求宫廷画家兼善花鸟、山水、人物乃至图案装饰画。

《雪竹文禽图》中所画的是冬日水边的景象,岸边石头层层叠起,一望无际的水域似被浓浓大雾包围着,入眼的是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然而在这片静寂中,又好像表现出一种盎然的生机。岸边的物体上积着白雪,茫茫一片,而枯萎的芦苇、竹、柳的枝叶仿佛依然在飘摇,而枯树上站立的鸟雀和水中两只鸭子描绘得更加栩栩如生。

《写生珍禽图》卷是黄筌给其儿子学习临摹用的稿本,绘有禽鸟、昆虫和龟共24只,排列平整,没有特殊的构图,动物大小亦不等。画中鸟雀的形态不尽相同,刻画灵巧而生动;昆虫相对较小,但也各具形态,看似小小的一只,却是精细入微,每一根须和足都完全展现出来,鲜活生动;显眼的两只龟位于画面右下角,一从侧面、一从背面分别塑造。画中动物的大小比例和透视关系都可谓精准,观者从画面中能够体会到黄筌对物体准确的观察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溪芦野鸭图》描绘的是在芦苇、慈姑繁茂的小溪边,两只鸭子惬意休憩、游动的生机勃勃的图景。一只雄鸭单脚站立在岸边,似乎闭着眼在享受静谧;而另一只雌鸭在水中转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副享受、慵懒之态。

三、黄筌工笔花鸟画的特色及成因

黄筌作品中禽鸟的羽毛层层叠叠、丰满有序;所表现的昆虫和鸟类形象逼真,在手法上极尽细致工整,并且设色充满了富丽典雅的气息;花卉构图严谨有序,用色富贵秾丽。在绘画题材上,表现内容大多是他耳濡目染的宫廷富贵奢侈的享乐生活,充分展现了华丽、富贵的气息,作品表现了帝王的好奇心与热衷于富贵的心理需求。

黄筌的儿子在创作中,传承和发扬了黄筌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技法,其父子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为“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的特点,是用独特的写实技巧完美地展现对象的形态,对象用绚丽的色彩填充,显示出一派富贵气息。黄筌画作中的笔法也有苍劲之势,其用精湛的艺术语言完美地把对象展示出来。

黄筌拜师于大家,曾向刁光胤学画竹石、花鸟,但又不仅仅学习一位师傅的技法。这种转益多师的求学方法,大大开阔了黄筌的眼界,更让他能够在综合各位大家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筌地位显赫,由于其一生在宫廷中任职,所以画面中多是平常人不易见到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黄筌画中展现的工整富丽,其实就是皇家的富丽堂皇的体现,充分诠释了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

四、黄筌工笔花鸟画对其后的影响

从史料中能够得知,

“黄家富贵”形成于黄家父子,而这一风格对当时乃至后世绘画的影响是深刻的。宋徽宗更大力推崇这一风格,并且在亲身创作中大力实践。在宋代的花鸟画中不难发现,黄筌的工笔花鸟画甚至成为一段时期的绘画风向标,逼真还原的写实、高贵典雅的设色、严谨的构图成为宋代花鸟画的基础。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了“黄家富贵”这一特色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花鸟画认识的翻新,以及对新材料的发掘、运用,现代工笔花鸟画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结语

黄筌在五代这一时期,长期置身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当时工笔花鸟画两大风格之一的“黄家富贵”。在“黄家富贵”的引领下,花鸟画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两宋形成了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学习、领悟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结晶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通过在后期更加深入地探究,笔者希望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艺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录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杨婷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尹婕

摘要:花鸟画在五代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花鸟画给世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黄筌的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工笔花鸟画的典范,是之后两宋时期花鸟画高度繁荣的先导。

关键词:黄筌工笔花鸟画特色

14

高中美术教案《工笔花鸟画》逐字稿

《工笔花鸟画》逐字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什么是什么是工笔花鸟画,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以及用线和用色的方法,并且能够自己创作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能够从用线和用色对工笔花鸟画作品进行赏析和创作,提高学生对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兴趣,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了解我国的传统的绘画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题本的内容部分的分析,以及题本的图片来看,这节课的重点是练习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画法。 【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课,实践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创作方法,所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可以设为学会通过不同的用线方法和赋色方法,能够借物抒情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工笔花鸟画。 三、教学方法 互动法、讨论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花鸟的视频以及配乐工笔花鸟画作品,请同学们仔细地欣赏和观察。好,同学们,视频和画作都看完了,那么,老师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看到的真实的花鸟视频和画家笔下的花鸟造型有何不同呢?”有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呢?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视频里的花鸟,感觉很真实,而作品中的花鸟不仅真实,还体现了画家

的思想情感。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同学们,中国工笔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通过拟像寓意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板书课题——《工笔花鸟画》。 环节二、新授 (一)什么是工笔花鸟画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大屏幕,屏幕中这幅工笔画作品的名字叫做《牡丹》。首先,我们先来体会一下,画家通过画笔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流畅的线条,精致的形状,还有一些细节的刻画...好,同学们,现在大家来说说,这幅工笔花鸟画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线条很流畅。 生:花蕊刻画的仔细。 生:叶子重叠显得厚重。 生: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师:大家都观察的非常仔细。工笔花鸟画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自然形象融为一体,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来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二)线条的表现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是如何用线条来表现不同。首先是叶子和花朵部分,请同学们看老师画的叶子部分,有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呢?穿绿色衣服的这位男生,你来说。 生:通过线条的表现,感受到叶子很茂盛。 师:还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吗?穿粉色衣服的这位女生。 生:通过线条感受到花瓣和花蕊很真实,厚重。 师:这两位同学描述的很到位,工笔画中线条可以表现形体结构,可以丰富组织关系和前后关系,还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同学们,请大家再来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线条,是不是有深有浅呢? 生:是。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811946880.html,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作者:甘思迪那海峰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09期 一、工笔花鸟画的造型之色彩 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方面是十分注重的。色彩是通过颜料来决定的,在作画中能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巧妙的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用色方面的独具特色。根据物象的色彩以及创作的需要都可以改变本身所固有的颜色,以便能达到艺术效果的需求,使色彩丰富。工笔花鸟画比较能让一些画家所喜爱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色彩方面不受到外界的限制,且可以自由搭配颜色,只要能色调和谐统一那么就将是一个好的作品。有了色調的统一和谐才能创造出或静谧宜人、或清新明快、或热烈浓艳、或素净典雅的独特意境。 工笔花鸟画的颜色搭配与色调都是分主次关系的,一个作品的整体首先要从颜色上面分主次,一种颜色为主体,次要的颜色用来铺垫一些细小琐碎的细节,色彩有主次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出花鸟画的特点。工笔花鸟画与其他画的色彩对比有所不同就在于墨和色都要相互对称相互融合的,用墨渲染打底再加上颜色的完美融合这样能达到交融的色彩效果。而且更有利于使画面洁净、细腻、富有装饰性效果的美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最终必须受到线的制约,线是整体的中心骨干,色只是作为辅助,同时呢!线就是为了在作画的过程当中色彩能更巧妙的掌控。花鸟画本身就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例如:黄筌的作品《写生珍禽图》这幅作品当中有许多的鸟类及一些昆虫造型上能把动物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造型各尽微妙微翘之功。色彩上,在鸟类的羽毛上积染、层染一次次打底后再染色,表现出了色彩颜色的效果又未失清秀的格调。 二、中国工笔花鸟画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形成是通过外界事物所连想到再放映到作者头脑的一种构成。从古至今工笔花鸟画已经时时刻刻在人们生活中存在,在很多的传统绘画史上已经有许许多多不能抹去的辉煌成绩。宋代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主要是以写实为意境特点,大体都是通过“实”来表现出“意”,最后表达了一种写实的精神,“实”的基础上还要完美的表现出意境的情感。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许多的作品集当中很少有过多的掺杂元素存在,最主要的就是以花鸟为主,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两者合二为一协调到一起,营造出了人和自然,自然化人,最终出现自然、协调、美观的画面意境。在工笔花鸟画的绘画当中,大体都会提到“形”与“神”的巧妙融合是意境所涵盖的重点。最主要的是突出自然界中花与鸟神与形的相互融合,把一些自然界的微量元素有效的表现出来,让欣画的人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以及工笔花鸟画最高境界的真实情感体现。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关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审视20世纪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问题,其实质是工笔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工笔花鸟画现代教学体系?其关键在于重建中国现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在本土文化的积淀中构筑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根基。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教学本土文化价值及精神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天,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只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能力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一、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白描、勾勒填色和没骨三种。这几种形式在唐、宋时期就已基本定型,经过 以后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尽管在形式技法更加丰富和完善,但 基本的表现形式并未改变。 ?白描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能独立存在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运用线条的变化,比如长短、粗细、曲直、浓淡、干湿等, 来表现物象的神、形、质等。这一表现形式最能体现中国画“用 线造型”这一大特色。 ?白描墨染也属于白描范畴,在白描的基础这上用水墨晕染,以增强体感和空间效果。 ?勾勒填色,是先勾勒物体的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内填着颜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双钩廓填”,这种方式是工笔最早、最 基本的设色方式,也是从古至今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没骨不是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描绘物体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勾轮廓线不等于不勾线,在如叶脉、花脉部位的线条, 染色后,仍要用色线勾画,并做到线色融合。 ? 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唐以前: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鹳鱼石斧图》可以说是以花鸟题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湖北随县出土的墓葬品《后羿射日图》描 绘的有植物、飞禽、走兽。《车马图》是秦代宫殿遗址发现的,这时候对战马的描绘已经非常传神了。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 墓出土的軚侯妻帛画线条柔美,用红黑白石青几个不多的颜色 描绘嫦娥奔月的情景。而东晋的洛神赋图,绘有人物故事,配 有雁、龙、鱼、鯢等,其线条流畅,晕染精美。 ?总的来说唐以前作为生活器皿和人物画配景得得花鸟为今后的花鸟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出现了白描和设色两种表现手 法。 ? 唐代花鸟: ?唐代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得他的文化艺术空前繁盛,花鸟画到唐代正式发展为独立画科。唐代绘画分为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稿有哪些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稿有哪些 花鸟画早已发展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绘画题材之一,其中水墨花鸟画逐渐取得了主导性的地位。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工笔花鸟画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花鸟画线描稿 工笔花鸟画图片 花鸟画的基本画法白描 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

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对象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稍粗稍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乾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双钩填彩 画双钩填彩法应选择熟纸(纸) 或绢,先用墨线双钩白描後,准备两只羊毫笔作渲染,一只蘸色,一只沾清水,要先练习一手执两只笔,并能灵活交换。设色时颜色要淡,应多染几次,将花、叶内侧( 或中央)的颜色以清水笔推染至边缘,清水笔内的含水量要适当,水太多会留有痕迹,太乾则渲染不开。渲染完後,如原来的墨线已经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钩一次,钩一次,称为「勒」,同时也可从画纸背後托染,使画面的花叶颜色更加浓厚、均匀。 没骨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曲分前後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的味道。没骨画法也可细分为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写意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笔内先含调好淡色,再礁深色於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浓、淡的不同效果。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工笔花鸟画 教学日期:4月9号——4月30号 授课教师姓名:王月强 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设计专业染织艺术方向本科学生 授课时数:50课时 教材名称及版本:《花卉写生构图》李小白等著古吴轩出版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单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内容、绘画技法、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个系统的了解,并对代表画家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讲解、示范、介绍,使同学能正确地掌握和了解中国工笔画的技法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纺织面料的创意与设计中。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发展阶段的特色,流派,代表画家;共2课时。

中国花鸟画(工笔)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花鸟画描绘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为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花鸟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传统。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再现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强调要抓住动植物与人的生活关系,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人以突出的表现。 中国古人在文明初始就对花鸟情有独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大多以花鸟虫鱼为主题,展开绚烂多彩的联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壁画的花鸟题材屏风画,河南临汝村出土的彩陶缸所绘的《鹳鱼石斧图》都不同观点的把它们视为中国最早的独幅花鸟画作品。 作为纯美术欣赏独立成科的花鸟画成熟于五代与宋。五代时期有两位成就较高的画家是黄荃、徐熙。 黄荃、徐熙可作介绍。(略)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

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所谓“黄徐体异”指的是西蜀的黄筌及其子黄居采和南唐的徐熙。黄氏父子后来都归北宋画院,多画宫禁之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法乃双勾填色,画风富贵典雅。而江南处士徐熙则以墨、色没骨作画,画风野逸。从存世黄筌《写生珍禽图》以及黄居采的《山鹧棘雀图》可以看出黄氏父子的写实功夫和刻画精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唐代人物画中的花鸟衬景和花鸟独幅墓室壁画。(当然,和后来的崔白以及宣和画院相比,此时黄氏父子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图片

工笔花鸟画图片 篇一:王一容工笔花鸟画作品精品工笔花鸟画赏析 我国传统的花鸟画,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长期的历史的进程中,花鸟画的描绘开始是作为日用品装饰和作为其他画种的点缀出现的,到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工笔重彩达到高峰,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大放异彩。花鸟画作为中国国画经典题材之一,历史上出现的许多优秀艺术家和经典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代表了传统艺术难以超越的高度。而当代国画界也有许多名家画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花鸟画精髓,吸收西方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在工笔花鸟画方面取的傲人成绩的美女画家——王一容。 王一容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画家,北京厚德豪书画院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被誉为“工笔重彩传人”。一容家学渊源,以工写兼攻。曾游学于北京画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师法于俞致贞、金大钧先生亲授其工笔重彩画法。 王一容针对自己多次获得祟高的艺术荣誉,则表现的非常淡然,王一容始终坚信教导自己恩师俞致贞的话:“我们不能做民族绘画的败家子,到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就绝种了??”应当说这是王一容之所以从始至今用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执著地坚持从事工笔重彩花鸟的学习、研究、创作和开拓发展的根本原因。王一容书画作品的升华并

不仅仅来源于其精致的画功,而来源于她内心对艺术的探索,如今,王一容的作品能够得到拍卖高价结果,并成为收藏家们的抢手货,也正是源于对王一容不断创新的作品的追求。 王一容工笔花鸟画赏析:风水九鱼图王一容六尺横幅荔枝鲤鱼图作品出自:易从网 “荔枝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吉利的代表,荔枝形态优美,四季常绿,象征欣欣向荣;生命力强,可生长百年以上,长盛不衰;荔枝音同励志,是常见风水吉祥物。图中“鱼”的发音与“余”是同音,代表年年有余。“鲤”的发音与“利”相同,所以鲤鱼也用来象征生意中收益和盈利。 画中九条可爱的鲤鱼在水中嬉闹,岸边已经成熟的荔枝垂在水面上,王一容老师笔下的荔枝非常的逼真,而水底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画面更加的饱满富有生机。自古九有长久之意,水为财,鱼寓万事如意!一款好的风水九鱼图字画是现代家居装饰中必不可少的。 王一容工笔花鸟画赏析:祝寿首选王一容六尺横幅松鹤图作品出自:易从网 仙鹤被人们称作天上的神物,是羽族动物之首,只屈居与凤凰之下,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画中的仙鹤栩栩如生,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象征着长寿、和平与高雅、富贵。 据中载,“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

工笔花鸟开题报告.doc

工笔花鸟开题报告 工笔花鸟画流经岁月鸿途,勃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传统中始终被奉为至上的珍宝。在开放的思绪里,我们已可预见工笔花鸟画一个极为宽广的技法运用天地。 美术学研究生 学科名称:中国画 研究方向: 研究生: 指导教师: 选题: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完整而独立的艺术体系。它经历过灿烂的岁月,也走过凋零的时光,是我们民族最伟大也是最成熟的画种之一。研究工笔人物画创作不能不首先研究构图,工笔人物画中构图形式会影响到画面意境的传达。一幅作品中对构图形式的经营,也就影响到画面的优劣。构图是绘画的组织方式,是表达绘画内容与审美意象的重要因素。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极具的变革之中,各种信息思想碰撞交融,工笔人物画构图自然而然地也就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同工笔人物画家们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构图形式丰富多彩。让新时代的中国画坛更加繁荣。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工笔人物画构图如何对西方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吸收借鉴,以及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依傍着什么法则对传统绘画样式的继承创新,不断地使其更加具有时代特征意义,对于中国工笔人物画构图来说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和迫切解决的问题,选择该题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六法论当中的经营位置,也即历代画家所重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 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 2.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 3.兴趣点:优秀作品表现出的强烈美感。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辨别本课作品的画种,并说出该画种的特点。 2.较高要求:临摹某件古代作品,并说出它的画种.做几点美术评述。 四、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 五、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

六、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评价感受。 4、依次欣赏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板书:山水画特点:灵活性,概括性、情景交融。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历经千载,中国花鸟画已经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学理论。众多花鸟画家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在长期实践中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移情言志。工笔花鸟画都有哪些艺术特色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

看完了以上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花鸟画的知识吧! 明代花鸟画的介绍明代中叶,文人花鸟汲取张中,林良,孙隆诸家之长,墨花齐放,逸兴纷飞。如沈周无论勾花点叶刷羽,松秀处近张中,森严处近林良,烂熳处近孙隆,唐演清刚的笔墨则以近于林良者为多,但清丽的诗情却是他的独擅,非林良所能梦见。至陈淳后出,更以水墨大写画法开宗之派,与后来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他善于运用草书飞白的笔势,水晕墨章的墨彩来表现花卉离披纷杂,疏斜历落的情致和态势,其气格是奔放的,品格是秀丽的。再后的周之冕以勾花点叶著称于画史。 花鸟画的特点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

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花鸟画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 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1]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 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13.高中美术教师面试:《工笔花鸟画》试讲逐字稿

1.题目:工笔花鸟画 2.内容:学画工笔花鸟画 (1)笔墨线条表现物象技法:线要表现形体结构(组织关系和前后关系)、线要表现质感、线要表现颜色。 (2)赋色方法:分染或打底—染色。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提问; (2)教师示范绘制过程; (3)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工笔花鸟画》逐字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什么是什么是工笔花鸟画,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以及用线和用色的方法,并且能够自己创作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能够从用线和用色对工笔花鸟画作品进行赏析和创作,提高学生对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兴趣,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了解我国的传统的绘画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题本的内容部分的分析,以及题本的图片来看,这节课的重点是练习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画法。 【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课,实践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创作方法,所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可以设为学会通过不同的用线方法和赋色方法,能够借物抒情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工笔花鸟画。 三、教学方法 互动法、讨论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花鸟的视频以及配乐工笔花鸟画作品,请同学们仔细地欣赏和观察。好,同学们,视频和画作都看完了,那么,老师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看到的真实的花鸟视频和画家笔下的花鸟造型有何不同呢?”有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呢?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心得

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心得 【内容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门传统画种,它主要以花鸟及各种禽兽为主要体裁,通过视觉物象上的细腻工整与工稳收敛的笔迹来表现的具有传统审美品格的一门艺术。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涉及到对传统的承袭、情感的传达、技法的表现等多个方面。本文试图以个人的角度,阐述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以期通过理论性的总结,促进个人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传情达理借物抒怀 工笔花鸟画亦称“细笔花鸟画”,它是由先秦漆画帛画发展而成,是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工整细密的画法,通过视觉物象上的细腻工整与工稳收敛的笔迹来表现,画法上讲究规行距步与一丝不苟,力求表现出物象精工细美的形态。在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笔墨的勾染与色彩的主观变化,更需要注重作品的意境气息。工笔花鸟画是我国历代艺术家们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绮丽瑰宝。 一、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源泉 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既是对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也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艺术创作来源于诸多方面的积累与领悟,以下是我对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关于取材、技能、表现的几点感受。 1、工笔花鸟画创作来源于生活

工笔花鸟画主要以花鸟和各种禽兽Array为表现体裁。我们学习工笔花鸟画最早 是从临摹古人的画风开始的,通过临摹 我对中国的工笔花鸟画有了深入的认 识,包括构图、造型、线条、色彩、渲 染、材质等。从古代的这些经典作品中 我发现古人的取材多是从生活中来的,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写生,生动传神地对 生活进行提炼与升华。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如何 将生活中感知到的事物凝练成为艺术作 品,就需要绘画者具有一双慧眼。其实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绘画的主 题,使创作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刚好是有关工笔 花鸟画的课程,一开学,专业老师就带我们到西双版纳植物园采风,通过采风收集素材。到了植物园,满目的各种植物使我眼花缭乱,这里的很多植物我在参考书以及画册图片中看到过,对于它们的了解极其有限,如何从大自然中攫取所要表现的内容,并能够真实自然地表现出物象的自然形态,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写生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植物园从题材的选择到构图、技法的使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将自然界中的真实物象进行了艺术语言的转换,使其成为创作的极好素材。 在素材收集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的是,自然界里生长的各种形态各异的动植物,如果要通过写生描绘它们,就必须认识它们的不同的特征,在画之前,就要去熟悉它、认识它,掌握它们的自然形态和生长规律。此外,所谓艺术来源于 生活,它不是单一的,包括自然的生活,还有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只有做到这两 点,艺术家拥有了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画笔下的花鸟鱼虫才能焕发 图一、黄居寀(宋)《山鹧棘图》 出思想情感,艺术作品才能做到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 很多艺术大师,他们的创作无不是从生活中而来,从实践中而来。例如宋代 花鸟画家黄居寀,他的传世作品《山鹧棘图》(图一)备受世人的赞叹,就因有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一、黄筌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是五代时期的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年轻时就在宫廷任职,做过翰林院的待诏,曾成为后蜀图画院的主管人。公元965年,宋灭后蜀,黄筌归入宋朝,进入宋画院,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从此将后蜀的宫廷画风带入北宋宫廷画院,影响了北宋宫廷花鸟画风百余年。 二、赏析黄筌工笔花鸟画的主要作品 在黄筌创作的早期,他所处地区的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皇宫大院中的生活富足、优越。宫廷的绘画需求较大,要求宫廷画家兼善花鸟、山水、人物乃至图案装饰画。 《雪竹文禽图》中所画的是冬日水边的景象,岸边石头层层叠起,一望无际的水域似被浓浓大雾包围着,入眼的是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然而在这片静寂中,又好像表现出一种盎然的生机。岸边的物体上积着白雪,茫茫一片,而枯萎的芦苇、竹、柳的枝叶仿佛依然在飘摇,而枯树上站立的鸟雀和水中两只鸭子描绘得更加栩栩如生。 《写生珍禽图》卷是黄筌给其儿子学习临摹用的稿本,绘有禽鸟、昆虫和龟共24只,排列平整,没有特殊的构图,动物大小亦不等。画中鸟雀的形态不尽相同,刻画灵巧而生动;昆虫相对较小,但也各具形态,看似小小的一只,却是精细入微,每一根须和足都完全展现出来,鲜活生动;显眼的两只龟位于画面右下角,一从侧面、一从背面分别塑造。画中动物的大小比例和透视关系都可谓精准,观者从画面中能够体会到黄筌对物体准确的观察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溪芦野鸭图》描绘的是在芦苇、慈姑繁茂的小溪边,两只鸭子惬意休憩、游动的生机勃勃的图景。一只雄鸭单脚站立在岸边,似乎闭着眼在享受静谧;而另一只雌鸭在水中转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副享受、慵懒之态。 三、黄筌工笔花鸟画的特色及成因 黄筌作品中禽鸟的羽毛层层叠叠、丰满有序;所表现的昆虫和鸟类形象逼真,在手法上极尽细致工整,并且设色充满了富丽典雅的气息;花卉构图严谨有序,用色富贵秾丽。在绘画题材上,表现内容大多是他耳濡目染的宫廷富贵奢侈的享乐生活,充分展现了华丽、富贵的气息,作品表现了帝王的好奇心与热衷于富贵的心理需求。 黄筌的儿子在创作中,传承和发扬了黄筌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技法,其父子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为“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的特点,是用独特的写实技巧完美地展现对象的形态,对象用绚丽的色彩填充,显示出一派富贵气息。黄筌画作中的笔法也有苍劲之势,其用精湛的艺术语言完美地把对象展示出来。 黄筌拜师于大家,曾向刁光胤学画竹石、花鸟,但又不仅仅学习一位师傅的技法。这种转益多师的求学方法,大大开阔了黄筌的眼界,更让他能够在综合各位大家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筌地位显赫,由于其一生在宫廷中任职,所以画面中多是平常人不易见到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黄筌画中展现的工整富丽,其实就是皇家的富丽堂皇的体现,充分诠释了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 四、黄筌工笔花鸟画对其后的影响 从史料中能够得知, “黄家富贵”形成于黄家父子,而这一风格对当时乃至后世绘画的影响是深刻的。宋徽宗更大力推崇这一风格,并且在亲身创作中大力实践。在宋代的花鸟画中不难发现,黄筌的工笔花鸟画甚至成为一段时期的绘画风向标,逼真还原的写实、高贵典雅的设色、严谨的构图成为宋代花鸟画的基础。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了“黄家富贵”这一特色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花鸟画认识的翻新,以及对新材料的发掘、运用,现代工笔花鸟画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结语 黄筌在五代这一时期,长期置身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当时工笔花鸟画两大风格之一的“黄家富贵”。在“黄家富贵”的引领下,花鸟画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两宋形成了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学习、领悟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结晶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通过在后期更加深入地探究,笔者希望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艺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录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杨婷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尹婕 摘要:花鸟画在五代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花鸟画给世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黄筌的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工笔花鸟画的典范,是之后两宋时期花鸟画高度繁荣的先导。 关键词:黄筌工笔花鸟画特色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