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设计说明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设计说明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设计说明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设计说明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设计

一、设计概要

潜油电泵是油田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无杆采油设备。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外,生产现场的装机总容量超过了20%,是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典型的潜油电泵系统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地面部分主要包括:变压器、控制屏和接线盒;

井下部分包括:井下管柱、井下电缆、多级离心泵、气液分离器、保护器和潜油电机。动力通过电缆传递给井下电机,使潜油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井下液体举升到地面。

1.1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计算,了解潜油电泵采油系统组成,工艺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设计容,掌握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以及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计算,加强系统的工程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设计容

根据油井基本情况,通过潜油电泵举升系统设计计算:

1.2.1确定油井产能

1.2.2确定井筒压力温度。井筒压力温度预测主要是根据油井基

本资料,计算井筒泵以下温度及压力分布,得到泵入口温度及

吸入压力。

1.2.3确定泵入口气液比。泵入口气液比是选择气液分离器的依

据,根据油井基本资料、泵入口压力温度及流体物性计算方法计算泵入口气液比。

1.2.4确定潜油电泵系统设备

1.2.4.1气液分离器。根据供选择的分离器分别计算安装分离

器后的进泵气液比,由设计原则(进泵气液比要求)选用气

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效率越高,成本越高,通常只需要选

择满足设计原则的分离器。

1.2.4.2选择多级离心泵。潜油电泵的选择主要是选择泵型及

计算所需要的级数。根据计算出来的油井产量、总扬程,并

由供选择的离心泵特性曲线来选择配备多级离心泵。

1.2.4.3选择潜油电机。当潜油泵的型号、扬程及所需要的级

数被确定以后,计算泵所需功率。选择电机功率还应考虑分

离器和保护器的机械损耗功率。一般情况下,气液分离器的

机械损耗功率为1.5KW,保护器为1.0KW。

1.2.4.4选择潜油电缆。潜油电缆的选择主要是确定电缆型号

及压降。电缆的电压降一般应小于30V/304.8m,电流不能超

过电缆的最大载流能力。从成本角度考虑,电压降越小,成

本越高,通常只需选择满足要求的电缆。

1.2.4.5选择变压器。选择变压器就是确定系统所需要变压器

容量,其容量必须能够满足电机最大负载的启动,应根据电

机的负载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

1.2.4.6选择控制屏。普通控制屏就是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潜

油电泵机组性能要求来进行选择的,但主要还是根据电机的

功率、额定电流和地面所需的电压来选择控制屏的容量,以

保证电机在满载情况下长期运行。

1.3设计原则

为了合理地选择潜油电泵设备,使其运行最可靠及最经济,在进行选泵设计时,必须遵照以下几点原则:

1.3.1满足设计产液量要求;

1.3.2选择潜油电泵,必须使泵在最高效率点或最高效率点附近

工作,使泵效尽可能达到最高;

1.3.3潜油电机的输出功率必须能够满足泵举升液体所需要功率

要求;

1.3.4电缆、控制屏及变压器的选择,在保证套管尺寸要求的情

况下,电缆的耐压和型号选择要尽量大一些,以减少其功率损失。为了考虑以后更换排量大一些的泵,控制屏和变压器的容量选择要稍大一些;

1.3.5进泵气液比不能超过10%。

二、油井基础数据及假设条件

2.1油井基础数据:

油藏中部深度2500m ,地层压力18MPa ,原油饱和压力12MPa ,地层温度80℃,井口温度20℃,有关尺寸为"

8

7

2(径

62.0mm ),套管尺寸为858(径198.8mm ),原油相对密度0.8,地层气相对密度0.65,油井含水率80%,生产汽油比为30033/m m 产业指数40m 3

/(d ×MPa ),生产井口油、套压分别为0.8MPa 、0.2MPa ,电网电压为4000V ,频率为50Hz ,按设计产液量240m 3/d ,泵挂深度2400m 。

2.2假设条件

2.2.1设计产液量下泵入口以下混合平均相对密度为0.83,摩阻

梯度为0.51Pa/m

2.2.2井口流体温度分布呈线性分布,且机组前后温度梯度一致 2.2.3设计产液量下机组对流体加热升温4.0℃ 2.2.4电缆环境温度等于其井筒流体温度 2.2.5忽略机组长度

三、潜油电泵工艺设计计算

3.1油井产能预测及流压确定

绘制IPR 曲线:

由J=40m 3/(d ×MPa ), p r =18MPa ,Pb=12MPa ;

b q =J L

(r p -b p )=40×(18-12)=240/d m 3

m ax o q =b q +8

.1b L p J =240+40×12/1.8=506.7/d m 3;

lmax

q =

m ax

o q +

)

89()

/(max w L o r w L f J q p f J --=506.7/d m 3+

)

8.0*89()40/7.50618(8.0*40--/d m 3

=572.3/d m 3;

wf

p f

=

r p -l q /l J (0

wf p =

w f (r p -l q /J L

)+0.125(1-w f )b p ???

?

???

?----18081max b

o b l q q q q

)o 1max

b (q q q ≤<

wf

p =

w

f (

r p - m ax o q /J L )-(9-8 w f )( l q -

m ax o q )/l J (max o q

式中b q -------原油泡点压力下的产液量,/d m 3

m ax o q ------流压为零是的最大产油量,/d m 3 lmax q ------流压为零是的最大产液量,/d m 3 l q --------产液量, /d m 3 r p --------地层静压,MPa

J L --------采液指数,m 3/(MPa ·d )

3.2井筒温度预测

由题目所给假设:井筒机组前后温度梯度一致,机组对流体加热升温4℃

设井筒温度梯度为n,泵入口温度为t

20+n×2400-4=80-n×100 ①

t=80-n×100 ②

联立①、②式得

泵入口温度为77.44℃,泵出口温度为81.44℃

绘制井筒温度分布曲线:

入泵温度T=77.44+273.15=350.59K ;

3.3泵入口压力预测

由l q =240/d m 3;J=40MPa d m ?/3;由IPR 曲线得

wf p =12MPa ;

对泵入口以下由假设条件:混合物平均相对密度为0.83,摩阻

梯度 为0.51Pa/m 。求得泵入口压力为:

P=12-0.83×9.81×(2.5-2.4)-0.51×(2500-2400)/1000000=11.18572MPa 。

3.4泵入口气液比计算

3.4.1天然气体积系数计算:

由pc P =2

07653.03565.08677.4g g γγ--=4.6MPa

pc T =2

72222.393333.1838889.103g g γγ-+=206.3K

r p =P/pc P =2.43;r T =T/pc T =1.7

Z=r r T r

T r p p 8157.02

9813.010

274.01052.31+-=0.883

g B =3.458×10-4

ZT/P=0.00957

3.4.2原油的体积系数计算:

由报表知o γ=0.8

由:API=141.5/ o γ-131.5=45.375

A=0.0125API-0.00091(1.8T-459.67)=0.41122

R sb =205

.11004.14518615.5?

??

????A P b

g γ=89.4333/m m

由p/

b p =0.93 知选用公式

R s /R sb =0.629p/p b +0.37=0.95633/m m (p/b p ≥0.3)

R s =85.533/m m

B o =0.972+()175

.167.4598.125.1615.5000147.0???

? ??-+T R o

g

s γγ=1.26

7

3.4.3地层水体积系数计算:

wt V ? =-5.7325×10-3+2.40104×10-4

(T-273.15)

+1.78412×10-6(T-255.3)2 =0.

=?wp V -5.0987×10-7

p (T-255.37)-6.54435×

10-9P 2(T-255.37)-5.20574×10-5P-4.74029×

10-6P 2=-0.001796 Bw=()()wp wl V V ?+?+11=1.027

3.4.4泵入口气液比计算:

电潜螺杆泵

第二章电潜螺杆泵 第一节井下采油单螺杆泵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井下采油单螺杆泵因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开发的并下单螺杆泵有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电动潜油单螺杆泵、单螺杆波动机—单螺杆泵装置和多头螺杆泵。筒述了单螺杆泵定于衬套选用的材料和转子的表面处至方式,介绍了单螺杆泵在国外的使用情况。指出井下采油单螺杆泵主要朝增大泵的下井深度,加大泵的排量,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拓宽泵的使用范围等方向发展。最后就国内开发和推广螺杆泵工作规划提出了建议。 前言 井下来油单螺杆泵作为一种实用的采油机械应用于石油工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86年大庆油田从加拿大Griffin公司引进螺杆泵在油田试用,从此国内厂家便开始了较系统地研制井下采油螺杆泵。螺杆泵的结构非常简单,特别适合于高粘度、高含砂量的油井,并且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美国一石油公司曾对螺杆泵采油系统、电动潜油离心泵和有杆泵抽油系统3种采油设备,在水驱采油井中进行了同样条件下的采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油系统的效率分别为63.4%、52.4%和50.4%,其中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效率最高。此外,螺杆泵采油系统的装备投资费用比另外两种采油装备低20%—30%以上。 主要结构型式 目前,井下采油螺杆泵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结构型式。 1.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 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是井下来油螺杆泵中最简单的结构型式,也是国内外井下采油单螺杆泵采用的主要结构型式。由于是利用抽油杆传递泵所需要的扭矩,因此在大徘量情况下很难实现深井采油。 地面驱动单螺杆泵的驱动头动力主要由电动机或液马达提供。由电动机作动力的驱动头,有的采用变频调速,有的利用胶带和减速器共同调速,还有的直接利用减速器调速。利用液马达作动力调节泵的转速非常方便。 2.电动潜油单螺杆泵 电动潜油单螺杆泵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抽油杆传递动力,特别适合于深井、斜井和水平井采油作业。 较早开展这种泵的研究工作的是前苏联和法国。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重视电动潜抽螺杆泵的开发,并在多砂、高粘深井、定向井、水平井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电动潜油螺杆泵的使用寿命甚至比电动潜油离心泵高5倍。电动潜油螺杆泵寿命的提高,大大降低了采油成本,使一些原经济上无开采价值的油井有了良好的效益。电动潜油螺杆泵由螺杆泵、柔性轴、装有轴承的密封短节、齿轮减速器和潜油电动机等组成。为了使泵的旋转速度降到500r/min以下,有以下3种方案可供选择。 (1)采用6极潜油电动机,在60HZ时,电动机的转速为1000r/min,再利用变速装置,转速可以降到500r /min以下。 (2)采用4极潜油电动机,在60HZ时,电动机的转速为1700r/min,再利用单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如 传动比4:1),转速可降到425r/min以下。 (3)采用2极潜油电动机,转速为3500r/min,配传动比9:1的双行星齿轮减速器,可将速度减至400r /m in以下。 由于选择4极和6极电动机会降低电动机效率,减小启动扭矩,增加装备费用,因此第(3)种方案为

采油工程——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无杆泵机械采油方法与有杆泵采油的主要区别: 不需用抽油杆传递地面动力,而是用电缆或高压液体将地面能量传输到井下,带动井下机组把原油抽至地面。常用的无杆泵包括电动潜油离心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和螺杆泵等。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一、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电动潜油离心泵是一种在井下工作的多级离心泵,用油管下入井内,地面电源通过潜油泵专用电缆输入井下潜油电机,使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产生离心力,将井中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电潜泵由井下部分、地面部分和联系井下地面的中间部分组成。 井下部分主要是电潜泵的机组,它由多级离心泵、保护器和潜油电动机三部分组成,起着抽油的主要作用。 地面部分由变压器组、自动控制台及辅助设备组成。自动控制台用来控制电潜泵工作,同时保护潜油电动机,防止电动机电缆系统短路和电动机过载。 电动潜油离心泵装置示意图 1—变压器组;2—电流表;3—配电盘;4—接线盒;5—地面电缆;6—井口装置;7—溢流阀;8—单流阀;9—油管;10—泵头;11—多级离心泵;12—吸人口;13—保护器;14—电动机;15—扶正器;16—套管;17—电缆护罩;18,20—电缆;19—电缆接头 中间部分由电缆和油管组成。将电流从地面部分传送给井下部分,采用的是特殊结构的电缆(圆电缆和扁电缆)。在油井中利用钢带将电缆和油管柱、泵、保护器外壳固定在一起。

(一) 电动潜油离心泵型号及主要部件 1.电动潜油离心泵型号 1) 电动潜油离心泵机组表示方法 示例:额定扬程1000m,额定排量200m3/d ,适用油井温度120℃的119mm 电动潜油离心泵机组表示为:QYDB119—200/1000E。 2)泵型号表示方法 示例:额定排量500m3/d,额定扬程2000m的98mm通用节泵表示为:QYB98—500/2000T。 2.电动潜油离心泵主要部件 1) 潜油电动机 示例:容量45kW的114mm潜油电泵机组用的电动机表示为:YQYll4—45S。 电动机用于驱动离心泵转动。一般为两极三相鼠笼式感应电动机,工作原理与地面电动机相同。根据实际需要电动机可以采用几级串联达到特定的

潜油电泵设计

5.3电动潜油泵 5.31设备描述 典型的沉没式泵送装置由电机、保护器、吸人段、多级离心泵、电缆、地面配电柜、接线盒和变压器组成。还有其它一些组件,诸如使电缆紧靠油管的固定装置和井口装置等。任选设备包括:检测井底压力和温度的压力检测器、单流阀和放泄阀等。电机在相对恒定的速度下运转,并且电机是通过保护器或密封段直接与泵联接的。动力是通过三芯电缆传送到并下设备,并且,电缆须捆扎到油管上。流体由吸人段进人泵并被排人油管,泵送装置也是接在油管上而下入井内的。 当泵只泵送液体时,其泵效才可达最高点。当然泵能够而且确实在处理混有游离气的液体。虽然泵处理气的方式还不完全明了但是已经得知,游离气含量过高会使泵效大大降低。 5.32泵性能曲线 布朗先生等已经提供了几种泵的性能曲线。根据泵所能下人的最小套管尺寸,泵可分成儿组。即便是同一组泵,其性能也不尽相同。 沉没式电泵的性能曲线(图5.32和5.33)表示了泵的压头、马力和泵效随着泵的排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泵的排量系指采出流体的体积,它包括游离气及/或溶解气。这些曲线是基于固定的动力频率绘出的——通常是50或60赫兹——可以用变频控制器改变频率。

将方程5. 17代人上述力程,可得: 由离心泵产生的压头(英尺/每级),不管泵送流体的种类或重度如何,都是相同的。但如果将压头换成压力,则必须乘上被泵送流体的梯度。因此,可用以下式子表示【4】: (泵产生之压力)=(压头/每级)x (流体梯度)x (级数) 当液体与气体同时泵送时,泵的排量及相应产生的每级压头和梯度会随着流体从吸人值p3升高到排出值p2而发生变化。这样,上述公式可改写如下: dp = h(V) x G r(V) x d (S t) (5.7) 式中dp——泵所产生的压差的微分,磅/英寸2; h——每级压头,英尺/级; G r——泵送流体的梯度,磅/英寸/英尺; d (S t)——泵级数的微分。 注意,上式中的括号是表示,h和G r是排量V的函数,V由方程5.4求出。 在任何压力和温度下的流体梯度由下式求得: γ(V) G r (V) = 0.433 f (5.8) 但 式中W是在任何压力下和温度下排量V的重量,它相当于在标准条件下的重量,因此: 将方程5.9代入方程5.8便得出: ρ在标准条件下1桶液体加上泵送的气体(每一桶液体),或 fsc

潜油电泵模拟试题

潜油电泵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 )是电动潜油泵井的地面装置。 (A)多级离心泵(B)保护器 (C)潜油电动机(D)接线盒 2.下列选项中,( )是电动潜油泵井的井下装置。 (A)控制屏(B)保护器(C)变压器(D)接线盒 3.电动潜油泵井的专用电缆属于( )。 (A)中间部分(B)井下部分(C)地面部分(D)控制部分 4.电动潜油泵井电流卡片是描绘( )曲线。 (A)井下机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B)井下机组电流与井口产量的关系 (C)井下机组电流与井底流压的关系(D)井下机组扭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5.电动潜油泵井电流卡片是装在( )。 (A)井口接线盒内(B)井下机组保护器内 (C)地面控制屏内(D)地面变压器上 6.对如图所示的电动潜油泵井电流卡片,错误的叙述是( )。 (A)是一张日卡(B)必要时也可当周卡用 (C)电流卡片顺时针运行(D)记录笔要放在左侧 7.在如图所示的电动潜油泵井井口生产流程示意图中,( )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6是关闭的(B)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2是开着的 (C)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4是关闭的(D)电动潜油泵井并关井时,3是可以开着的 8.在如图所示的电动潜油泵井井口流程示意图中,( )的叙述是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1是一定要关闭的 (B)电动潜油泵井测静压时,2是要关闭的 (C)电动潜油泵井测动液面时,2是要关闭的 (D)电动潜油泵井更换油嘴时,2是要开着的

9.电动潜油泵井在( )时,可不必把正常运行的井下机组停下来。 (A)更换双翼油嘴流程(B)测动液面 (C)供电线路检修(D)测静压 10.下列有关电动潜油泵井停止操作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正确的。 (A)停机后选择开关位于“off'’挡位 (B)停机后选择开关位于“hand'’挡位 (C)选择开关由“off'’一“hand'’挡位 (D)停机后选择开关位于“ON'’挡位 11.电动潜油泵井的机组运行指示灯至少要有( )个。 (A)一(B)二(C)三(D)四 12.电动潜油泵井的机组运行时( )是正确的。 (A)红色的指示灯亮(B)黄色的指示灯亮 (C)绿色的指示灯亮(D)三个指示灯都亮 13.电动潜油泵井机组保护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机组电阻(B)机组电压(C)机组电流(D)机组相序 14.下列选项中,( )不属电动潜油泵井机组保护的内容。 (A)机组电阻(B)机组过载电流 (C)机组欠载电流(D)机组相序 15.电动潜油泵井控制屏上的电流卡片反映的是( )。 (A)机组某相工作电流(B)机组三相工作电流 (C)机组某相工作电压(D)机组三相工作电压 16.电动潜油泵井从控制屏上录取的资料是( )。 (A)电流(B)油压(C)静压(D)流压 17.电动潜油泵井记录仪电流与实际电流不符,其原因可能是( )。 (A)控制电压太低(B)笔尖连杆松动、移位 (C)电泵反转(D)缺相运转 18.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就是把( )的油通过潜油泵采出到地面。 (A)套管(B)油管(C)多级离心泵(D)油层 19.电动潜油泵井采油特点的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和抽油机井采油在原理上基本是相同的 (B)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对斜井、超深井均适用 (C)电动潜油泵井采油时不能降低井底压力 (D)电动潜油泵井采油是一种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 20.有关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原理的描述,其中( )是正确的o (A)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套管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B)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套管一油管一多级离心泵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C)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油管一多级离心泵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D)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分离器一多级离心泵一油管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21.电动潜油泵装置中,( )是可以自动保护过载或欠载的设备。 (A)控制屏(B)接线盒(C)保护器(D)变压器 22.电动潜油泵装置中,( )可以防止天然气沿电缆内层进入控制屏而引起爆炸, (A)保护器(B)接线盒(C)电机(D)分离器 23.地面上的( )将电网电压转变为电动潜油泵装置所需要的电压。 (A)变压器(B)控制屏(C)接线盒(D)电缆

电动潜油螺杆泵

电动潜油螺杆泵 目录 第一章井下采油单螺杆泵的现状及发展 (1) 第二章电动潜油螺杆泵在疑难井中的应用 (3) 第三章大排量井下电动潜油螺杆泵研究与应用 (8) 第四章大庆油田改变采油技术现状势在必行 (10) 第五章螺杆泵工况测试技术 (12)

第一章井下采油单螺杆泵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井下采油单螺杆泵因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开发的并下单螺杆泵有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电动潜油单螺杆泵、单螺杆波动机—单螺杆泵装置和多头螺杆泵。筒述了单螺杆泵定于衬套选用的材料和转子的表面处至方式,介绍了单螺杆泵在国外的使用情况。指出井下采油单螺杆泵主要朝增大泵的下井深度,加大泵的排量,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拓宽泵的使用范围等方向发展。最后就国内开发和推广螺杆泵工作规划提出了建议。 前言 井下来油单螺杆泵作为一种实用的采油机械应用于石油工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86年大庆油田从加拿大Griffin公司引进螺杆泵在油田试用,从此国内厂家便开始了较系统地研制井下采油螺杆泵。螺杆泵的结构非常简单,特别适合于高粘度、高含砂量的油井,并且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美国一石油公司曾对螺杆泵采油系统、电动潜油离心泵和有杆泵抽油系统3种采油设备,在水驱采油井中进行了同样条件下的采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油系统的效率分别为63.4%、52.4%和50.4%,其中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效率最高。此外,螺杆泵采油系统的装备投资费用比另外两种采油装备低20%—30%以上。 主要结构型式 目前,井下采油螺杆泵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结构型式。 1.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 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是井下来油螺杆泵中最简单的结构型式,也是国内外井下采油单螺杆泵采用的主要结构型式。由于是利用抽油杆传递泵所需要的扭矩,因此在大徘量情况下很难实现深井采油。 地面驱动单螺杆泵的驱动头动力主要由电动机或液马达提供。由电动机作动力的驱动头,有的采用变频调速,有的利用胶带和减速器共同调速,还有的直接利用减速器调速。利用液马达作动力调节泵的转速非常方便。 2.电动潜油单螺杆泵 电动潜油单螺杆泵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抽油杆传递动力,特别适合于深井、斜井和水平井采油作业。 较早开展这种泵的研究工作的是前苏联和法国。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重视电动潜抽螺杆泵的开发,并在多砂、高粘深井、定向井、水平井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电动潜油螺杆泵的使用寿命甚至比电动潜油离心泵高5倍。电动潜油螺杆泵寿命的提高,大大降低了采油成本,使一些原经济上无开采价值的油井有了良好的效益。电动潜油螺杆泵由螺杆泵、柔性轴、装有轴承的密封短节、齿轮减速器和潜油电动机等组成。为了使泵的旋转速度降到500r/min以下,有以下3种方案可供选择。 (1)采用6极潜油电动机,在60HZ时,电动机的转速为1000r/min,再利用变速装置,转速可以降到500r /min以下。 (2)采用4极潜油电动机,在60HZ时,电动机的转速为1700r/min,再利用单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如 传动比4:1),转速可降到425r/min以下。

采油工程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油井流入动态 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2.滑脱损失 由于油井井筒流体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3.气举启动压力 气举井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或注气点)处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4.扭矩因数 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5.速敏 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流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基质酸化 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透性的工艺。 7.吸水剖面 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 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9.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 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20分) 1.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中,流体的压力梯度主要由(1) 重力梯度、(2) 摩擦梯度和(3) 加速度梯度三部分组成。 2.采用常规方法开采稠油油藏时,常用的井筒降粘技术主要包括(4) 化学降粘技术和(5) 热力降粘技术。 3.常用的油气井完井方式包括(6) 裸眼完井、(7) 射孔完井、(8) 砾石充填完井和(9) 衬管完井等。4.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10) 压裂液粘度、(11) 储层岩石和流体压缩性、(12) 压裂液的造壁性。

加拿大潜油螺杆泵

APPLICATIONS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PCP) wells ■High dogleg severity (DLS) wells suit- able for PCPs ■Wells with restrictions of rod or tubing wear or wax problems ■Offshore heavy oil wells BENEFITS ■Eliminate restrictions to running PCP in wellbore with high DLS ■Reduce all PCP failures caused by rod string and tubing wear ■Decrease torque and pressure losses in relation to high-viscosity fluid ■Reduce torque by 20–60%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rod string ■Improve overall efficiency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Increase safety without having rod backspin on the surface ■Avoid leakage at surface without having a stuffing box ■Lower wellsite maintenance cost ■Minimize noise disturbance FEATURES ■Permanent magnet motor (PMM) based downhole drive ■Broad range of PCP speed from 50–500 rpm ■Constant torque in the entire range of speed ■PMM applicable control panel in NEMA4 enclosure ■Completion and various components are compatible with conventional ESP ■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CSA) and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 certified The most typical PCP failure occurs from sucker rod or tubing wear. The severity of wear is determin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DLS, water cut, and sand cut. The wear is especially high for deviated and horizontal wells. KUDU Rodless PCP* eliminates all rod failures, resulting in a 30–50% decrease in system failure rates. This technol-ogy also allows for pump installations in a high DLS or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well.Rodless PCP components A low-speed downhole PMM drive and a PCP are capable of working together in challenging PCP wells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deviation profile. Every component of a KUDU Rodless PCP is selected based on well conditions and the customer’s opera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production target rate. All other system components are selected dependent on the PCP and motor combination.KUDU Rodless PCP.Rodless PCP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combined with submersible electrical motor for artificial lift solutions PMM technology PMM downhole drive is a proven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used with regular ESPs for many years and in PCP applications since 2003. A synchronous machine incorporating rare earth magnets in its rotor design, a PMM provides the following benefits: ■improve efficiency due to low power loss in the rotor ■increase power density with a shorter motor ■enhance dynamic performance by providing a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VFD)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PMM.By adopting a low-speed PMM, KUDU Rodless PCP provides constant torque in the entire PCP speed zone, ranging from 50 rpm to 500 rpm. Such system flexibility enables easy adjust-ment to a broad range of well production rates without replacing the pump. The downhole assembly is effective in high temperatures of up to 300 degF (150 degC) and is corrosion resistant with special coating. KUDU Rodless PCP Specifications Production rate ?, bbl/d [m 3/d]12–1,900 [2–300]Maximum setting vertical depth, ft [m]6,500 [2,000]Maximum downhole temperature ?, degF [degC]300 [150]Operational speed range, rpm 50–500Maximum power capacity, hp [kW]60 [45]Power supply requirements, V [Hz]Three-phase 380–480 [50–60]Maximum pump axial load, lbs [kg]13,200 [6,000]Minimum casing size, in [mm] 5.5 [139.7]?Based on pump model, fluid level, and pump setting depth.? Maximum temperature for PMM.

采油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滑脱损失:由于油井井筒流体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3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处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4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5速敏: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液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透性的工艺。 7吸水剖面: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9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 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11: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的关系。 12气举采油:是指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 13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14沉没度:泵下入动液面以下深度位置。 15原油的密闭集输: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所经过的整个系统都是密闭的,既不与大气接触。 16滤失系数:压裂液在每一分钟内通过裂缝壁面1m^3面积的滤失量, 17滑脱现象:气液混流时,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轻质气相其运动速度会快于重质液相,这种由于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 18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当酸液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初始浓度的10%),酸液变为残酸,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9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7分析常规有杆泵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柱下端受压的主要原因。 答:(1)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力;(2)抽油杆下端处流体的压强产生的作用力;(3)流体通过游动阀孔产生的阻力;(4)抽油杆柱与井筒流体的摩擦力;(5)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的摩擦力;(6)抽油杆柱和井筒流体的惯性力和振动力等。 8作出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名称,标出该油井生产时的协调点及地层渗流和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 答: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 曲线A:流入动态曲线;表示地层渗流压力损失,为地层静压; 曲线B:满足油嘴临界流动的井口油压与产量关系曲线;表示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为井底压力; 曲线C:嘴流特性曲线;表示井口压力。 曲线B与曲线C的交点G为协调点

直驱潜油螺杆泵

潜油螺杆泵装置 沈阳大学王子贵 一、产品用途 该潜油直驱螺杆泵装置的特点是潜油电机在螺杆泵上端,电机的转子轴是空心,用来走井液。主要适用于开采高黏度、高含蜡、高含沙、高含气原油,在斜井、水平井、沼泽区块和海上平台作业中,其泵效高、同比采油量能耗低、泵检周期长、制造成本低、维护费用低、节能效果显著等。 二、技术特点 1、将有杆采油工艺变为无杆采油,消除了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损。 2、抽吸连续平稳,不对油层产生压力激动作用,泵的排量稳定,油液流动无扰动,便于计量。

3、不易发生气锁,具有破乳作用。 4、适用于直井、斜井、水平井、尤其适用于杆管偏磨井。 5、机械采油设备中同比采油量能耗低、泵效高。 6、采用大功率步进永磁电机并直接驱动螺杆泵,电能利用率在80%以上。 7、该种电机低速转矩大,特别适合含沙量大及稠油的井况。 8、井口控制器采用无位置传感器磁通矢量控制,使系统运行更平滑稳定。 9、保护功能齐全,可对电机欠载、过载、过电压、欠电压、短路、三相电压及电流不平衡等有效保护。 10、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维修与保养简单。 11、耐颠簸震动,噪音低,震动小,运转平滑,寿命长。 12、效率高,电机本身没有励磁损耗和碳刷损耗,消除了多级减速损耗。 13、综合节电率可达20%-60%。 三、技术参数 (一) 1、电机功率:6KW 2、工作电压:380V 3、额定电流:12A 4、工作转矩:285N〃M(200r/min) 5、环境温度:120℃ (二) 1、电机功率:8KW 2、工作电压:380V 3、额定电流:16A 4、工作转矩:380N〃M(200r/min)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设计说明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设计 一、设计概要 潜油电泵是油田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无杆采油设备。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外,生产现场的装机总容量超过了20%,是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典型的潜油电泵系统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地面部分主要包括:变压器、控制屏和接线盒; 井下部分包括:井下管柱、井下电缆、多级离心泵、气液分离器、保护器和潜油电机。动力通过电缆传递给井下电机,使潜油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井下液体举升到地面。 1.1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计算,了解潜油电泵采油系统组成,工艺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设计容,掌握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以及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计算,加强系统的工程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设计容 根据油井基本情况,通过潜油电泵举升系统设计计算: 1.2.1确定油井产能 1.2.2确定井筒压力温度。井筒压力温度预测主要是根据油井基 本资料,计算井筒泵以下温度及压力分布,得到泵入口温度及 吸入压力。 1.2.3确定泵入口气液比。泵入口气液比是选择气液分离器的依 据,根据油井基本资料、泵入口压力温度及流体物性计算方法计算泵入口气液比。 1.2.4确定潜油电泵系统设备 1.2.4.1气液分离器。根据供选择的分离器分别计算安装分离 器后的进泵气液比,由设计原则(进泵气液比要求)选用气 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效率越高,成本越高,通常只需要选 择满足设计原则的分离器。

1.2.4.2选择多级离心泵。潜油电泵的选择主要是选择泵型及 计算所需要的级数。根据计算出来的油井产量、总扬程,并 由供选择的离心泵特性曲线来选择配备多级离心泵。 1.2.4.3选择潜油电机。当潜油泵的型号、扬程及所需要的级 数被确定以后,计算泵所需功率。选择电机功率还应考虑分 离器和保护器的机械损耗功率。一般情况下,气液分离器的 机械损耗功率为1.5KW,保护器为1.0KW。 1.2.4.4选择潜油电缆。潜油电缆的选择主要是确定电缆型号 及压降。电缆的电压降一般应小于30V/304.8m,电流不能超 过电缆的最大载流能力。从成本角度考虑,电压降越小,成 本越高,通常只需选择满足要求的电缆。 1.2.4.5选择变压器。选择变压器就是确定系统所需要变压器 容量,其容量必须能够满足电机最大负载的启动,应根据电 机的负载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 1.2.4.6选择控制屏。普通控制屏就是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潜 油电泵机组性能要求来进行选择的,但主要还是根据电机的 功率、额定电流和地面所需的电压来选择控制屏的容量,以 保证电机在满载情况下长期运行。 1.3设计原则 为了合理地选择潜油电泵设备,使其运行最可靠及最经济,在进行选泵设计时,必须遵照以下几点原则: 1.3.1满足设计产液量要求; 1.3.2选择潜油电泵,必须使泵在最高效率点或最高效率点附近 工作,使泵效尽可能达到最高; 1.3.3潜油电机的输出功率必须能够满足泵举升液体所需要功率 要求; 1.3.4电缆、控制屏及变压器的选择,在保证套管尺寸要求的情 况下,电缆的耐压和型号选择要尽量大一些,以减少其功率损失。为了考虑以后更换排量大一些的泵,控制屏和变压器的容量选择要稍大一些; 1.3.5进泵气液比不能超过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06-07《采油工程》试卷及答案.doc.docx

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釆油工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石工2010-01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二三四总分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油井流入动态 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2.滑脱损失

由于油井井筒流体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 流速,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3. 气举启动压力 气举井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 或注气点 ) 处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4.扭矩因数 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5.速敏 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流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基质酸化 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S 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透性的工艺。 7.吸水剖面 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 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9.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 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 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吋,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吋的温度。

二、填空题 ( 每空格0.5分,共20分 ) 1.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屮,流体的压力梯度主要由(1) 重力梯度、 (2) 摩擦梯度和 (3) 加速度梯度三部分组成。 2.采用常规方法开采稠汕油藏时,常用的井筒降粘技术主要包括(4) 化学降粘技术和 (5) 热力降粘技术。 3.常用的汕气井完井方式包括 (6) 裸眼完井、 (7) 射孔完井、 (8) 砾石充填完井和 (9) 衬管完 I 等。 4.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10) 压裂液粘度、 (11) 储层六石和流体压缩性、(12) 压裂液的造壁性。 5.根据压裂过程中注入井内的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任务,压裂液可分为:(13) 前置液、( 14) 携砂液和 (15) 顶替液。 6.写出叫种具体的防砂方法:(16)(17)(18)(19)砾石充填防砂、衬管防砂、筛管防砂、滤砂管防砂、

潜油电泵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讨论

潜油电泵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讨论 【摘要】本文主要是讨论了对于潜油电泵井的现场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生产中潜油泵电流卡片和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处理方式来提电泵机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关键词】潜油电泵;管理;故障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无杆泵,不借助抽油杆传递动力的抽油设备电动潜油电泵。当油层的能量不足以维持自喷时必须人为从地面补充能量,这样才能把原油举升出井口,如果补充能量的方式是用机械能量把油采出地面的,称为机械采油。目前,国内外机械采油装置主要分为有杆泵和无杆泵两种。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发展是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到创新的全过程。这项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推广,在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电泵井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原油的产量及电泵机组的运转周期。因此,加强日常管理和电泵机组的维护及故障处理,才能提高电泵机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原油产量。本文主要分析潜油电泵的管理、维护和故障处理几个方面。 一、潜油泵电流卡片分析及故障处理 潜油泵井电流卡片是反映潜油泵运行过程中时间与潜油电机的电流变化关系曲线,它是潜油泵井日常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正常的电流卡片中,电流曲线应为一条平滑的曲线。电流卡片的原因分包括泵受气干扰和过载停机,其他的故障包括电压波动和供液不足等。 泵在受气干扰中运行的电流卡片是原油脱气,大量气体进泵引起电流波动,导致产量下降。防止方法为是在泵吸入口加气锚或旋转式油气分离器;合理控制套管气;保证机组合理的沉淀度;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破乳剂。 过载停机的电流卡片是机组启动后,电流逐渐上升到额定电流值正常运行;随后逐渐上升,最后达到过载电流整定值,过载停机。预防及处理方法:正常过载停机应进行洗井;下泵前冲砂,出砂井上提机组;定时清蜡和热洗地面管线;处理缺相,或更换机组。 当供电电压波动时,为了满足泵的功率需求,马达电流也会随之波动。原因为供电线路上大功率柱塞泵突然启动引发电压瞬时下降、附近抽油机井多口同时启动,或是有雷击现象。防止办法:在大面积断电后,等其他设备启动后再启泵,并装上避雷设备。 由于地层供液不足,泵抽空最终过载关停,系统会自动重启。当电流降低,产液量和泵效就会降低,直至无液进泵,导致欠载停机。原因是在电泵井投产初期,选泵不当,或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油井供液。处理办法:缩小油嘴;加深泵挂;更换小排量的机组。

第七章电动潜油泵检修_pdf

第七章电动潜油泵检修 一、学习目标 主要了解电潜泵的结构、掌握电潜泵的工作原理。 二、主要工作内容 电动潜油泵是用电驱动无杆泵举升(抽油)设备。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三种,即电动潜油离心泵、电动潜油单螺杆泵和电动潜油隔膜泵。电动潜油离心泵主要适应低粘度或高含水的油井;电动潜油单螺杆泵适用于高粘度或高含气量的油井;电动潜油隔膜泵则适用于高含砂量及有腐蚀性介质的油井。 电动潜油单螺杆泵和电动潜油隔膜泵近几年开始研制现场使用比较少,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电动潜油离心泵,亦称电潜泵(简称电泵)。 (一)电动潜油离心泵的组成及性能 潜油电泵机组型号意义表示方法如下: (1)井下部分,由多级离心泵、保护器和潜油电动机三个部件组成。气井也安装压力检测器。一般是潜油电动机安装在最底部,保护器,油气分离器上面是多级离心泵,它们之间通过花键连接,使电动机输出轴带动离心泵运转。 (2)中间部分,由特殊结构的电缆和油管组成。目前现场主要采用扁形电缆,电缆用钢带卡子捆扎固定在油管上,应防止油套管偏磨,起到输送电流到井下。 (3)地面部分。它由井口挂垫(专用井口)、接线盒、控制屏、变压器等组成。控制屏用于控制电潜泵的工作。 (二)井下机组主要部件 1.潜油泵 (1)结构:潜油泵是由多级叶轮和导轮组成,分多节串联的离心泵。其转动部分主要有轴、键、叶轮、垫片、轴套和限位卡簧等;固定部分主要有壳体、泵头(即上部接头)、泵座(即下部接头)、导轮和扶正轴承等。相邻两节泵的泵壳用法兰连接,轴用花键套连接。 (2)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相同,电动机带动泵轴上的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内液体的

每一质点受离心力作用,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四周,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经过导轮流道引向下一级叶轮,这样逐级流经所有的叶轮和导轮,使液体压能逐次增加,最后获得一定的扬程,将液体输送出地面。 2.油气分离器 油井的油流内含有天然气,这些气体进入泵内,将直接影响泵的正常工作,使液体不能连续输送,造成气蚀。为克服这一影响,在离心泵下装一油气分离器,使流体在进入泵之前,先通过油气分离器进行液气分离。被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油套管环形空间,然后排出地面,被分离后的液体则进入泵内。这样,可减少气体对泵的气蚀现象,达到提高泵效及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目前现场使用的油气分离器有沉降式和旋转式二种类型。 (1)沉降式油气分离器:结构比较简单,在壳体内装一倒置叶轮。主要是依据重力原理 来进行油气分离。油气混合物从分离器外壳的进液孔进入分离器后,由于液体的相对密度要比气体大得多,这样气体向上流动,通过分离器的排气孔进入油套管环形空间,而液体由于相对密度大,向下流动通过分离器底部的内腔进液孔进入分离器内腔,并经过底部轮增压产生一个稳定压头,把井内液体举升到泵的第一级叶轮,从而完成油气分离过程。 沉降分离器有效行程(大约为0.4m左右)小,因此分离效率较低。三级分离占油、气、 水三相总体积10%的游离气,并且分离效率最高只能达到37%,如果泵吸入口气液比超过10%,这样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将会大大变差,而使泵的工作特性受到严重影响,从而达不到 抽油效果。 (2)离心旋转式油气分离器: 结构:是由上接头、壳体、衬套、叶轮、诱导轮、轴、吸人口 滤网、下接头等组成。如图示5-7—1。 工作原理:利用离心力分离原理,使气体在近轴处,液体在边 缘壁线,达到油气分离的目的。 这种分离器可处理占油、气、水三相总体积30%的游离气,并 且分离效率可达90%以上。 3.潜油电动机 (1)结构:潜油电动机主要由定子、转子、扶正轴承、电动机轴、 电缆头、注油阀、引线、打油叶轮、滤网、放油阀、电机壳体、止 推轴承及循环系统等组成。 (2)工作原理:潜油电动机是三相鼠笼式异步感应电动机,它和 其他异步电动机一样,当定子绕组的三相引出线接通三相电流 时,在电动机内产生一个转速为n,=60r/s的旋转磁场,其转向取 决于电源相序。 。 三、相关知识 起下电潜泵的质量标准: (1)动管柱前要求井架重新校正,大钩必须对中井口。协助电泵 专业人员安装好施工辅助设备及专用工具。 (2)整个起下电泵的过程中,必须听从专业人员的指挥,必须平 稳操作,缓起缓下(以每4—5min下一根油管为宜),切勿顿、 溜钻。要注意保护好电缆,避免使用电缆出现死弯、磕碰、扭伤和 损坏包皮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油田的应用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油田的应用 (一)概述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和油田开发的需要,为了提高油田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应用机械采油方法,是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潜油电泵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机械采油设备,近十年来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潜油电泵是井下工作的多级离心泵,同油管一起下入井内,地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和潜油电缆将电能输送给井下潜油电机,使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把油井中的井液举升到地面。 由于潜油电泵的机组与泵是在地面以下两千多米的井底工作,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温、强腐蚀等),传统的供电方式-----全压、工频使它故障频繁,运行成本大增。潜油电泵损坏后提到地面上来修理,仅工程费一项就达五万元,价值十万元的电缆平均提上放下五次就须更换,潜油电泵平均每十个月就须维修一次,维修费用约八万元。传统的供电方式危害甚多,例如: 1、潜油电泵全速运转,当井下液量不富余时,容易抽空,甚至造成死井,一旦死井,则损失惨重。 2、油田供电电压常有波动,使电机欠励磁或过励磁,电机被烧时有发生。 3、两千米的井下电缆带来了150V左右的线路损耗,由于这部分

损耗无法补偿,从而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 (二)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的应用 潜油电泵在工频启动时,启动电流大,电机电缆的压降较大,使得电机电缆在启动过程中的反压较高,使绝缘性能降低,每次开机都会使电泵寿命大打折扣,大大影响了潜油电泵的使用寿命。潜油电泵在正常工作时,普遍存在着电机负载率较低的情况,“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潜油电泵的功率因数都较低,无功损耗较大,耗电量多。根据油田开发方案的要求,潜油电泵应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调节抽油量。传统的调节方式是靠更换油嘴来调节产量,这样既造成能量损失又不能精确地控制。有时使得电机与泵长期在高压状态下运行;有时使得油井出沙严重,使设备寿命缩短,不能符合开发方案的要求。要解决以上问题,只有采用变频控制系统,调节油压、调节产量。我们对胜利油田的二十多口电泵井进行了变频运行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有以下特点: 1、可实现电泵软启动、软停车,延长电泵的使用寿命,保护电机、电缆,节约维修费用。 2、提高电泵系统的功率因数,节电效果明显。 3、提高管网的品质,可实现电泵系统的闭环控制,增加电泵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4、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电流的连续调节,以达到输出功率连续可调的目的,使电泵采油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