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化曲线测量

极化曲线测量

极化曲线测量
极化曲线测量

极化曲线测量

董泽华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的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水处理剂,缓蚀剂的评价和机理研究,都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而在该研究过程中极化曲线的测定又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一般进行进化曲线测量

1.实验方法

(一)碳钢在弱酸性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1)工作电极为PTFE或环氧树脂镶嵌的A3钢,面积为0.5cm2,工作电极用200,600,800号

金相砂纸逐级打磨至光亮,以无水乙醇和丙酮脱脂后,再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放入干燥器内干燥30mins,然后浸入被测溶液中15~50mins, 待电位稳定后进行测量。试验采用密闭的玻璃电解池,并置于恒温水浴中,试验过程中溶液未除氧。放在丙酮中除去油污,用石腊涂抹剩余面积,备用。

(2)试验介质分别为1000 mg/l H2S+1000 mg/l HCl和1000 mg/l H2S+100 mg/l HCl。温度为

25℃和85℃。缓蚀剂为某石油化工厂提供的”HT-1”和”WS-1”,主要成分为咪唑啉酰胺为1mmol·L-1的盐酸溶液(pH=3),采用Pt片作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工作电极安装到装有250mL介质的四口烧瓶,与Pt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连接参见附件一。

(3)仪器采用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CS300型电化学测试系统进行极化曲线测量,测量控制和

数据分析才采用corrTest进行。从主菜单中选择“稳态测试”——“动电位扫描”或者直接按“F4”即可进入如下窗口,其参数设置如下图1所示。温度控制在80℃(恒温水浴),扫描速率为0.5mv/s,极化范围为+/-100mV(相对开路电位),曲线采用非线性三参数方法来计算阴阳极Tafel斜率以及腐蚀速率、极化电阻等值。

图1极化曲线参数设置窗口

电解池参数设置如下图2所示,用于设定工作电极的面积,材料化学当量,参比电极类型等,这些参数将用于腐蚀参数的计算。

图2.电极与电解池参数设置窗口

此外,恒电位仪的参数设置一般可以依照下图3所示的参数进行,没有特殊需要无需修改。

图3.恒电位仪参数设置窗口

正是测量开始前,请先检查图1中的开路电位是否稳定,如果已经稳定(一般对于中性体系,可能需要10~20分钟),即可开侧测量,点击图1中的“确定”按钮即可。

图3.恒电位仪参数设置窗口

测试结束后,即可进行腐蚀速率的计算,如下图4所示,

2.腐蚀速率计算

菜单位置:“数据处理”→“腐蚀计算”。

本对话框根据电极动力学方程来计算电化学参数和金属腐蚀速率,计算方法中的所需要的电极及电解池参数要由用户在“电解池参数”中给定,有关这四种计算方法的详细解释请参见说明书第0节,另外如果曲线特别粗糙,可以先用CorrView软件进行数据平滑处理,详情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节。也可以直接采用CorrView进行数据处理,详见说明书。

图4 电化学参数拟合窗口

当用户打开一个有效极化曲线数据文件后,窗口中相应位置将会显示保存在文件中的电极参数信息,如果用户需要修改某些信息,可以直接输入。此后单击“计算”按钮,CorrTest 将对所打开文件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

保存

将计算结果以及计算所涉及文件等信息保存到“result.txt ”文件中并同时打开该文件,所有计算结果均保存该文件中,但后面的数据不会覆盖以前的记录,用户可以查阅和打印该文件。

3. 缓蚀剂评价

先在空白溶液中测量一条极化曲线,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缓蚀剂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重新进行动电位扫描,然后利用参数拟合中的弱极化区拟合方法来计算不同浓度下的腐蚀速率。最后通过缓蚀率计算公式来算出不同浓度的缓蚀剂效率。

另外根据算出的阴极和阳极Tafel 斜率(,A C b b ),还可以判断缓蚀剂的类型。

通过CorrView 软件,您可将所有数据文件读入,并绘制在一幅图形,然后经剪贴板将图形粘贴到MS Word 文档中。具体操作参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节。

图5是低碳钢在15%盐酸蒸馏水溶液加和不加缓蚀剂时的极化曲线,相应拟合结果见表1。 15% H 10-710-610-510-410-310-210-10.30.4

0.5

0.6

I (Amps 2)E (-V o l t s )

无缓蚀剂2500mg/L

图5 在15%HCl 中有、无缓蚀剂时,碳钢的极化曲线

表1 用四参数拟合图2-33中曲线的计算结果

缓蚀剂浓度(mg/L)

0 2500 缓蚀率 腐蚀速率(mm/a)

97.8 28.9 70.5% 腐蚀电流i corr (A/cm 2)

0.00833 0.00246 塔菲尔斜率b a (V)

0.066 0.062 塔菲尔斜率b c (V)

0.086 0.097 自然电位E ocp (V)

-0.6474 -0.4386

说明

CorrTest 软件所计算出的结果极大地依赖于用户所选择的数据,另外错误的原始数据和不正确的实验方法均可能引起较大的偏差,用户必须拥有足够的电化学和腐蚀方面的知识来确认计算是合理的。

钝化曲线测量

在动电位扫描测试中,有时要测量一些金属如铬、镍、钴及其合金在某些介质中的钝化曲线,这些金属在电位比较正时表面会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电极的行为与贵金属电极相似,流过的钝化电流极小。为了评价它们的耐腐蚀能力,需要获得其破裂电位和保护电位值,为此常常要测绘其钝化回扫曲线。

1. 钝化循环曲线

当极化电位继续向正方向扫描至某一值时,钝化膜会发生破裂,极化电流迅速增加,此时的极化电位称为破裂电位φb ,如果当极化电流超过某一规定值后(如100μA /cm 2),立即向负方向扫描,此后在极化曲线上会出现滞后环,回扫曲线与正扫曲线的交点一般认为是材料在该介质中的保护电位φp 。

电流

图6 典型的钝化循环曲线

钝化曲线的测量采用与图1同样的方法,只是需要改变“扫描停止”单选框中的内容。扫描在达到终止电位或在极化电流密度进入用户所指定的范围后(如下图7所示),当极化电流密度大于0.1mA/cm 2,或者小于-0.1 mA/cm 2时,自动终止;如果选择“扫描反向”,此时当极化电流密度进入您指定的范围后,CorrTest 软件将控制扫描从当前电位向初始电位扫描。当向阴极回扫时如果极化电流密度小于您指定的最小电流密度后,CorrTest 软件自动停止扫描, 并给出提示声音。

如果二者均不选中,则测试过程将忽略限制条件

而按扫描电位设置范围进行。一般情况下,为了

保护工作电极免于过大电流的破坏,可以选择“扫

描停止”,并设置一个最大的阳极电流。

图7中设定值的含义是:在正扫过程中,当阳极极

化电流密度>0.5 mA/cm 2后,

CorrTest 立刻使扫描反向,在回扫过程中当阴极极化电流密图7 扫描过程终止或反向

度>0.1mA/cm2(对于CS系列恒电位仪,正值代表阴极极化电流),扫描停止,测试过程结束。例如测量304不锈钢在3%NaCl溶液中的钝化曲线,可以按图7中所示指定当阳极电流密度大于0.5mA/cm2后扫描反向。当电位继续向阴极方向扫描时,极化电流密度也会下降,并最终形成一个钝化回滞曲线,当回扫电流密度小于-0.1 mA/cm2时(从阳极极化变成阴极极化)时,则CorrTest软件自动终止测试过程。

附录一. 电解池的连接

连接电解池——将工作电极、辅助电极插入电解池内,参比电极应放入套式盐桥内。

盐桥的连通过程如下:

a.先通过洗耳球从乳胶管口将待测溶液吸入到盐桥内的环形空间内,并充满之。

b.取约3ml饱和KCl溶液到注入到盐桥的内套管内。

c.将参比电极先插入有乳胶管中,然后一起塞入盐桥的内套管,并使之紧密(可将乳

胶管反向卷起再赛入玻璃套管),通过负压使内孔溶液不致通过多孔砂芯泄漏。

约1~3分钟后,内外溶液经多孔陶瓷连通,并形成电回路。整个装置如图1所示。

将电极插头的黑色护套夹(工作电极)与研究电极,红色护套夹与辅助电极(即白金电导电极)的极板连接片相连,黄色护套夹与参比电极相连,电位测量选择开关置“参比”,数字表显示即为参比电极相对于研究电极的开路电位。

内置式盐桥

图1. 电解池与电极的连接图

注意:如果内套管内溶液干涸,请注意及时补充,否则电路不通或阻抗过大,会引起严重的电流或电位振荡现象。另外,如果参比电极内KCl完全消失,也请及时补充固体KCl。

附录二. 腐蚀速率算法

线性区数值计算

对极化曲线数据处理模块主要针对极化曲线的各个区段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对线性区

和塔菲尔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计算。

corrTest 对腐蚀电流密度2(/)corr I A cm 的计算是基于Stern-Geary 方程式(Stern and

Geary, J. Electrochem. Soc. 104 56, 1957):

1()a c corr a c p i R ββββ?=?+

由于在线性极化区无法直接得到Tafel 斜率(p E 和c b ),所以corrTest 假设其值等于0.12V/dec ,当然通过极化曲线也可以计算出Tafel 斜率(a b 和c b )。 (Mansfeld, Advances in Corrosion Science and Tech., 6 Ed. Fontana and Staehle, Plenum Press, p. 163, 1976):

根据上述假设值,Stern Geary 系数.(B 值)有:

() 2.303()

a c a c a c a c

b b B b b ββββ??==+?+ 一般地,Stern-Geary 系数(B 值)取为18mV ,当然也可以由用户在电解池参数中指定。则

218(/)corr p

mV I A cm R =

而腐蚀速率的计算是根据 MPY (密耳/年) =2(/)corr I A cm * 化学当量(g/当量) * 393.7(密耳/cm)) / (密度(3/g cm )

×365×24×3600(秒/年)/96500(库仑/摩尔)

mm/a (毫米/年) = MPY (密耳/年)/39.37(密耳/mm)

对于碳钢来说,

21/11.73(/)corr mm a i mA cm =?,21462.2(/)corr MPY i mA cm =?

显然,只有在给定了电极参数后,才能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

弱极化区数值处理

对弱极化区的数据处理是根据腐蚀电化学原理(曹楚南,由弱极化曲线拟合估算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Vol.5,No.3, p155, 1985),采用高斯-牛顿-麦夸脱迭代法进行曲线拟合,弱极化区的极化曲线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exp 1[1)(exp {exp 000c L o c

a corr E E i i E E E E i i βββ--------= (Ⅰ) 这里i 为外测极化电流密度,i corr 为腐蚀电流密度,i L 为极限扩散电流密度,△E =E-E 0为极化电位, βa 、βc 分别为阳极和阴极塔菲尔斜率,由于式(Ⅰ)中含有corr i 、L i 、a β和c β等四

个参数,所以也称之为四参数极化曲线方程式。

当corr i <

})(ex p {ex p 00

c a corr E E E E i i ββ----= (Ⅱ)

其中corr i 、a β和c β为三个未知的参数,故称之为三参数极化曲线方程式。

而当corr i →L i 时,(Ⅰ)式则可以简化为:

{exp()1}corr a E

i i β?=- (Ⅲ)

(Ⅲ)式中仅有两个未知的参数,故称之为二参数极化曲线方程式。

CorrTest 可以根据让用户选择三参数和四参数方法进行拟合,在四参数拟合中,参数拟合初值可以直接使用三参数拟合的计算结果。

如果用10为底的对数(log )来表示Tafel 斜率,则可分别用a b 和c b 来表示其阳极和阴极斜率,并有

2.303, 2.303a a c c b b ββ=?=?。

CorrTest 所计算出的结果极大地依赖于用户所选择的数据,另外错误的原始数据和不正确的实验方法均可能引起较大的偏差(例如不同的扫描速率将得到相差很大的结果)。

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九极化曲线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极化曲线的测定是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反应时,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个电极反应都是在接近于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因此电极反应是可逆的.但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池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由于电流通过电极而导致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作极化曲线,如图2-19-1所示. 图2-19-1 极化曲线 A-B:活性溶解区;B:临界钝化点B-C:过渡钝化区;C-D:稳定钝化区D-E:超(过)钝化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Mn++n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图2-19-1 中曲线表明,从A点开始,随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B点后,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B点对应的电势称为临界钝化电势,对应的电流称为临界钝化电流.电势到达C点以后,随着电势的继续增加,电流却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该电流称为维钝电流,直到电势升到D点,电流才有随着电势的上升而增大,表示阳极又发生了氧化过程,可能是高价金属离子产生也可能是水分子放电析出氧气,DE段称为过钝化区. 2. 极化曲线的测定 (1) 恒电位法 恒电位法就是将研究电极依次恒定在不同的数值上,然后测量对应于各电位下的电流.极化曲线的测量应尽可能接近体系稳态.稳态体系指被研究体系的极化电流,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状态等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在实际测量中,常用的控制电位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 静态法:将电极电势恒定在某一数值,测定相应的稳定电流值,如此逐点地测量一系列各个电极电势下的稳定电流值,以获得完整的极化曲线.对某些体系,达到稳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为节省时间,提高测量重现性,往往人们自行规定每次电势恒定的时间. 动态法:控制电极电势以较慢的速度连续地改变(扫描),并测量对应电位下的瞬时电流值,以瞬时电流与对应的电极电势作图,获得整个的极化曲线.一般来说,电极表面建立稳态的速度愈慢,则电位扫描速度也应愈慢.因此对不同的电极体系,扫描速度也不相同.为测得稳态极化曲线,人们通常依次减小扫描速度测定若干条极化曲线,当测至极化曲线不再明显变化时,可确定此扫描速度下测得的极化曲线即为稳态极化曲线.同样,为节省时间,对于那些只是为了比较不同因素对电极过程影响的极化曲线,则选取适当的扫描速度绘

极化曲线的测定

极化曲线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教案 【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 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极化曲线的测 定是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 动势和电池反应时,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 个电极反应都是在接近于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因此 电极反应是可逆的。但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池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图2-19-1 极化曲线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A-B:活性溶解区;B:临界钝化点B-C: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由过渡钝化区;C-D:稳定钝化区D-E:于电流通过电极

而导致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超(过)钝化区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 关系的曲线称作极化曲线,如图2-19-1所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 示: M?M n++n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 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 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图2-19-1中曲线表明,从A点开始,随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B点后,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 膜。B点对应的电势称为临界钝化电势,对应的电流称为临界钝化电流。电势到达C点以后, 1 物理化学实验教案随着电势的继续增加,电流却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该电流称为维钝电流, 直到电势升到D点,电流才有随着电势的上升而增大,表示阳极又发生了氧化过程,可能 是高价金属离子产生也可能是水分子放电析出氧气,DE段称为过钝化区。

实验报告-极化曲线测量金属的腐蚀速度

课程 实 验 者 名 称 页数( ) 专业 年级、班 同组者姓名 级别 姓 名 实验 日 期 年 月 日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电极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技术。通过测定Fe 在NaCl 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求算Fe 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 2、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当金属浸于腐蚀介质时,如果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低于介质中去极化剂(如H +或氧分子)的平衡电极电位,则金属和介质构成一个腐蚀体系,称为共轭体系。此时,金属发生阳极溶解,去极化剂发生还原。在本实验中,镁合金和钢分别与0.5mol/L 的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 镁合金与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式为: 阳极: Mg= Mg 2++2e 阴极: 2H 2O+2e=H 2+2OH - 钢与NaCl 溶液构成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式为: 阳极: Fe= Fe 2++2e 阴极: 2H 2O+2e=H 2+2OH - 腐蚀体系进行电化学反应时的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以 i a 表示, 阴极反应的速度以 i k 表示, 当体系达到稳定时,即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i a =i k =i corr (i corr 为腐蚀电流),体系不会有净的电流积累,体系处于一稳定电位c ?。根据法拉第定律,即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还原物质析出的量与所通过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故可阴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代表阴阳极反应的腐蚀速度。金属自腐蚀状态的腐蚀电流密度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因此求得金属腐蚀电流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外测电流为零。 极化电位与极化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测量腐蚀体系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可以揭示腐蚀的控制因素及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在腐蚀点位附近积弱极化区的举行集会测量可以可以快速求得腐蚀速度。在活化极化控制下,金属腐蚀速度的一般方程式为: 其中 I 为外测电流密度,i a 为金属阳极溶解的速度,i k 为去极化剂还原的速度,βa 、βk 分别 为金属阳极溶解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和去极化剂还原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 令?E 称为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值,?E =0时,I =0;?E>0时,是阳极极化,I>0,体系通过阳极电流。?E<0时,I<0, 体系通过的是阴极电流,此时是对腐蚀金属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因此外测电流密度也称为极化电流密度 测定腐蚀速度的塔菲尔直线外推法: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在强极化区,阴极分支电流i k =0, )]ex p()[ex p(k c a c corr k a i i i I β??β??---=-=c E ??-=?)]ex p()[ex p(k a corr E E i I ββ?--?=)ex p(a corr a E i i I β?==

实验2金属Zn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

实验2:金属Zn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阳极极化曲线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测定Zn电极在1M KOH溶液和1M ZnCl2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 3.通过实验理解金属电极钝化与活化过程。 二、实验原理 线性电位扫描法是指控制电极电位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均匀连续的变化,同时记录下各电位下反应的电流密度,从而得到电位-电流密度曲线,即稳态电流密度与电位之间的函数关系:i= f(ψ)。 特别适用于测量电极表面状态有特殊变化的极化曲线。如下:如阳极钝化行为的阳极极化曲线。 阳极极化: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叫做阳极极化,金属 的钝化现象: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位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一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着电位变正,反而大幅度的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线性电位扫描法不但可以测定阴极极化曲线,也可以测定阳极极化曲线,特别适用于测定电极表面状态有特殊变化的极化曲线,如测定具有阳极钝 化行为的阳极极化曲线,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得的阳极极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AB段-----称为活性溶解区;此时金属进行正常的阳极溶解,阳极电流随电位改变服Tafel 公式的半对数关系。 ?BC段-----称为钝化过渡区;此时是由于金属开始发生钝化,随着电极电位的正移,金属的溶解速度反而减小了。 ?CD段-----称为钝化稳定区;在该区域中金属的溶解速度基本上不随电位二改变; ?DE段-----称为过度钝化区;此时金属溶解速度重新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为氧的析出或者高价金属离子的生成。 从阳极极化曲线上可以得到下列参数:c点对应的电位---临界钝化电位;c点对应的电流—临界钝化电流密度;而这些参数恒电流法是测不出来的。 影响金属钝化的因素很多,包括溶液的组成、金属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外界条件。 三、仪器与试剂 CHI电化学工作站、锌电极、Hg/HgO电极、甘汞电极、铂电极、三口电解槽、 1M KOH溶液250ml、1M ZnCl2溶液250ml 金属Zn是中性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等的负极材料,其电化学行为受到广泛的研究。本实验应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金属Zn电极在1M KOH和1M ZnCl2 中阳极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的测定

极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恒电位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测定碳钢(圆型钢筋)在碱性溶液中的恒电位阳极极化曲线及其极化电位。 二、实验原理 实际的电化学过程并不是在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的。在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会偏离其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在外电流的作用下,阴极电位会偏离其平衡位置向负的方向移动,称为阴极极化;而阳极电位会偏离其平衡位置向正的方向移动,称为阳极极化。在电化学研究中,常常测定极化曲线,即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铁在硫酸溶液中典型的阳极极化曲线如图23.1所示,该曲线分为四个区域: 电 流 密 度 i 阳极电位φ + 图23.1 阳极极化曲线 1.从点a 到点b 的电位范围称金属活化区。此区域内的ab 线段是金属的正常阳极溶解,以铁电极为例,此时铁以二价形式进入溶液,即Fe → Fe 2+ + 2e-。a 点即为金属的自然腐蚀电位。 2.从b 点到c 点称为钝化过渡区。bc 线是由活化态到钝化态的转变过程,b 点所对应的电位称为致钝电位,其对应的电流密度ib 称为致钝电流密度,此时Fe 2+离子与溶液中的-24 SO 离子形成4FeSO 沉淀层, 阻碍了阳极反应进行,导致电流密度开始下降。由于+H 不容易到达4FeSO 沉淀层的内部,因此铁表面的pH 逐步增大。 3.从c 点到d 点的电位范围称为钝化区。由于金属表面状态发生变化,阳极溶解过程的过

电位升高,金属的溶解速率急剧下降。在此区域内的电流密度很小,基本上不随电位的变化而改变。此时的电流密度称为维持钝化电流密度i m 。对铁电极而言,此时32O Fe 在铁表面生成,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极大地阻碍了铁的溶解,出现钝化现象。 4.de 段的电位范围称为过钝化区。在此区阳极电流密度又重新随电位增大而增大,金属的溶解速度又开始增大,这种在一定电位下使钝化了的金属又重新溶解的现象叫做过钝化。电流密度增大的原因可能是产生了高价离子(如,铁以高价转入溶液),或者达到了氧的析出电位,析出氧气。 测定极化曲线实际上是测定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电位与电流的关系,极化曲线的测定可以用恒电流和恒电位两种方法。恒电流法是控制通过电极的电流(或电流密度),测定各电流密度时的电极电位,从而得到极化曲线。恒电位法是将研究电极的电位恒定地维持在所需的数值,然后测定相应的电流密度,从而得到极化曲线。由于在同一电流密度下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电极电位,因此用恒电流法不能完整的描述出电流密度与电位间的全部复杂关系。 本实验采用控制电极电位的恒电位法测定碳钢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碳钢常用作建筑钢筋,是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会析出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并在钢筋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钢筋的腐蚀。同时,渗入混凝土内部的雨水等外来物质会带入2CO 、 Cl 等,改变钢筋表面的pH 值和腐蚀电位。本实验模拟钢筋在混凝土中所处的碱性环境,通过恒电位法测定其极化曲线,了解影响钢筋腐蚀的各种因素。 三、仪器与试剂 HDY-I 型恒电位仪(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三电极池及支架,碳钢电极,铂电极,饱和甘汞电极,34HCO NH 饱和溶液,浓3NH 水,1%(体积比)硫酸溶液,丙酮,金相砂纸。烧杯(100ml )2只,量筒(50或100ml )1只。 恒电位仪前面板如图23.2所示,以功能作用划分为14个区: 图23.2 前面板示意图

铁的极化曲线物化实验报告

铁的极化曲线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处理: 1、Fe在0.1mol/L的硫酸溶液中铁的极化钝化曲线 联立两直线方程得:log Icorr= ?4.25A , Icorr=5.58×10?5A ;Ecorr= ?0.56V。 因为实验所用电极直径为2mm,面积为Πmm2, 故自腐蚀电流密度=自腐蚀电流/电极面积=5.58×10?5 /(Π×0.0012)=17.8(A/ m2)由图知,钝化电流Ip=1.14×10?2A, 钝化电流密度=1.14×10?2/(Π×0.0012)=3.63×103(A/ m2) 钝化电位范围:1.318?1.602V 2、Fe在1.0mol/L的硫酸溶液中铁的极化钝化曲线

联立两直线方程得:log Icorr= ?4.25A , Icorr=5.58×10?5A ;Ecorr= ?0.56V。 因为实验所用电极直径为2mm,面积为Πmm2, 故自腐蚀电流密度=自腐蚀电流/电极面积=5.58×10?5 /(Π×0.0012)=17.8(A/ m2)由图知,钝化电流Ip=1.14×10?2A, 钝化电流密度=1.14×10?2/(Π×0.0012)=3.63×103(A/ m2) 钝化电位范围:1.318?1.602V 3、Fe在1.0mol/L的HCl溶液中铁的极化钝化曲线

联立两直线方程得:log Icorr= ?4.25A , Icorr=5.58×10?5A ;Ecorr= ?0.56V。 因为实验所用电极直径为2mm,面积为Πmm2, 故自腐蚀电流密度=自腐蚀电流/电极面积=5.58×10?5 /(Π×0.0012)=17.8(A/ m2)由图知,钝化电流Ip=1.14×10?2A, 钝化电流密度=1.14×10?2/(Π×0.0012)=3.63×103(A/ m2) 钝化电位范围:1.318?1.602V 4、Fe在含1%的乌洛托品的1.0mol/L的HCl溶液中铁的极化钝化曲线

极化曲线测量

极化曲线测量 董泽华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的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水处理剂,缓蚀剂的评价和机理研究,都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而在该研究过程中极化曲线的测定又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一般进行进化曲线测量 1.实验方法 (一)碳钢在弱酸性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1)工作电极为PTFE或环氧树脂镶嵌的A3钢,面积为0.5cm2,工作电极用200,600,800号 金相砂纸逐级打磨至光亮,以无水乙醇和丙酮脱脂后,再用蒸馏水进行冲洗,放入干燥器内干燥30mins,然后浸入被测溶液中15~50mins, 待电位稳定后进行测量。试验采用密闭的玻璃电解池,并置于恒温水浴中,试验过程中溶液未除氧。放在丙酮中除去油污,用石腊涂抹剩余面积,备用。 (2)试验介质分别为1000 mg/l H2S+1000 mg/l HCl和1000 mg/l H2S+100 mg/l HCl。温度为 25℃和85℃。缓蚀剂为某石油化工厂提供的”HT-1”和”WS-1”,主要成分为咪唑啉酰胺为1mmol·L-1的盐酸溶液(pH=3),采用Pt片作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工作电极安装到装有250mL介质的四口烧瓶,与Pt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连接参见附件一。 (3)仪器采用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CS300型电化学测试系统进行极化曲线测量,测量控制和 数据分析才采用corrTest进行。从主菜单中选择“稳态测试”——“动电位扫描”或者直接按“F4”即可进入如下窗口,其参数设置如下图1所示。温度控制在80℃(恒温水浴),扫描速率为0.5mv/s,极化范围为+/-100mV(相对开路电位),曲线采用非线性三参数方法来计算阴阳极Tafel斜率以及腐蚀速率、极化电阻等值。

极化曲线测量金属的腐蚀速度

极化曲线测量金属的腐蚀速度 一、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电极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技术。通过测定Fe 在NaCl 溶液中的 极化曲线,求算Fe 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 2. 讨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 基本原理 当金属浸于腐蚀介质时,如果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低于介质中去极化剂(如H +或氧分子)的平衡电极电位,则金属和介质构成一个腐蚀体系,称为共轭体系。此时,金属发生阳极溶解,去极化剂发生还原。以金属锌在盐酸体系中为例: 阳极反应: Zn-2e=Zn 2+ 阴极反应: H ++2e=H 2 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以 i a 表示, 阴极反应的速度以 i k 表示, 当体系达到稳定时,即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i a =i k =i corr (i corr 为腐蚀电流),体系不会有净的电流积累,体系处于一稳定电位c ?。根据法拉第定律,体系通过的电流和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故可阴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代表阴阳极反应的腐蚀速度。金属自腐蚀状态的腐蚀电流密度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因此求得金属腐蚀电流即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度。 金属处于自腐蚀状态时,外测电流为零。 极化电位与极化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测量腐蚀体系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可以揭示腐蚀的控制因素及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在腐蚀点位附近积弱极化区的举行集会测量可以可以快速求得腐蚀速度。还可以通过极化曲线的测量获得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的主要参数。 在活化极化控制下,金属腐蚀速度的一般方程式为: 其中 I 为外测电流密度,i a 为金属阳极溶解的速度,i k 为去极化剂还原的速度,βa 、βk 分别为金属阳极溶解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和去极化剂还原的自然对数塔菲尔斜率。若以十为底的对数,则表示为b a 、b k 。 这就是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曲线方程式,令 ?E 称为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值,?E =0时,I =0;?E>0时,是阳极极化,I>0,体系通过阳极电流。?E<0时,I<0, 体系通过的是阴极电流,此时是对腐蚀金属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因此外测电流密度也称为极化电流密度 测定腐蚀速度的塔菲尔直线外推法 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在强极化区, 阴极分支电流i k =0, )]ex p()[ex p(k c a c corr k a i i i I β??β??---=-=c E ??-=?)]ex p()[ex p(k a corr E E i I ββ?--?=)ex p(a corr a E i i I β?==

铁极化曲线

铁的极化曲线 1、 Fe 在0.1mol/L 的硫酸溶液中铁的极化钝化曲线 -1.0 -0.5 0.0 0.5 1.0 1.5 2.0 -0.12 -0.10-0.08-0.06-0.04 -0.020.000.02B A -7 -6-5-4-3 -2-10C A 两直线方程为:y = -5.5249x - 7.0471y = 2.5749x - 1.6552 联立两直线方程得:log Icorr= ?3.369 , Icorr=4.276x10-4 A ,Ecorr= ?0.6657V 。 因为实验所用电极直径为2mm,面积为Πmm 2 , 故自腐蚀电流密度=自腐蚀电流/电极面积=4.276×10-4 /(Π×0.0012)=136.1(A/ m 2 ) 由图知,钝化电流Ip=3.98×10-2 A , 钝化电流密度=3.98×10-2/(Π×0.0012)=1.26×104(A/ m 2 ) 钝化电位范围:1.318?1.602V

2、Fe 在1.0mol/L 的硫酸溶液中铁的极化钝化曲线 -1.0-0.50.00.5 1.0 1.5 2.0 0.02 0.00-0.02-0.04 -0.06 -0.08 B A -6 -5-4-3 -2 -1 C A 两直线方程为: y = 1.8789x - 1.622y = -3.3109x - 4.973 联立两直线方程得:log Icorr= ?2.835 , Icorr=1.462x10-3A,Ecorr= ?0.6657V 。 因为实验所用电极直径为2mm,面积为Πmm 2, 故自腐蚀电流密度=自腐蚀电流/电极面积=1.462×10-3 /(Π×0.0012)=465.3(A/ m 2) 由图知,钝化电流Ip=4.46×10-2A , 钝化电流密度=4.46×10-2/(Π×0.0012)=1.42×104(A/ m 2) 钝化电位范围:0.583?1.324V

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八 极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恒电势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掌握恒电势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当电极处于平衡状态,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这时的电极电势称为平衡电势。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极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电极电势将越来越偏离平衡电势。这种由于有电流存在而造成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实际发生电解的电极电势与平衡电极电势之间的差值称为超电势。阳极上由于超电势使电极电势变大,阴极上由于超电势使电极电势变小。超电势的大小与流经电极的电流密度有关,电极电势(或超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规律反映了电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特征。除电流密度外,影响超电势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电极材料,电极的表面状态,温度,电解质的性质、浓度及溶液中的杂质等。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 →M n++n 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用电流密度表示)随电势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 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 象。 图3-8-1为钢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 线。图中曲线表明,从A 点开始,随着电势向 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B 点后,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这是 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 化膜。B 点对应的电势称为临界钝化电势,对应 的电流称为临界钝化电流。电势到达C 点以后,随着电势的继续增加,电流却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该电流称为维钝电流,直到 电势升到D 点,电流才有随着电势的上升而增 大,表示阳极又发生了氧化过程,可能是高价金属离子产生也可能是水分子放电析出氧气,DE 段称为过钝化区。 2、极化曲线的测定 (1) 恒电势法 恒电势法就是将研究电极依次恒定在不同的数值上,然后测量对应于各电势下的电流。极化曲线的测量应尽可能接近体系稳态。稳态体系指被研究体系的极化电流、电极电势、电 图3-8-1 极化曲线 A -B :活性溶解区;B :临界钝化点B -C :过渡钝化区;C -D :稳定钝化区;D -E :超(过)钝化区

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九极化曲线的测定【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 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极化曲线的测 定是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 动势和电池反应时,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 个电极反应都是在接近于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因此 电极反应是可逆的。但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池 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由于电流通过电极而导致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作极化曲线,如图2-19-1所示。 图2-19-1 极化曲线 A-B:活性溶解区;B:临界钝化点B-C:过渡钝化区;C-D:稳定钝化区D-E: 超(过)钝化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M n++n 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图2-19-1中

曲线表明,从A点开始,随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B点后,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B点对应的电势称为临界钝化电势,对应的电流称为临界钝化电流。电势到达C点以后,随着电势的继续增加,电流却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该电流称为维钝电流,直到电势升到D点,电流才有随着电势的上升而增大,表示阳极又发生了氧化过程,可能是高价金属离子产生也可能是水分子放电析出氧气,DE段称为过钝化区。 2. 极化曲线的测定 (1) 恒电位法 恒电位法就是将研究电极依次恒定在不同的数值上,然后测量对应于各电位下的电流。极化曲线的测量应尽可能接近体系稳态。稳态体系指被研究体系的极化电流、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状态等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在实际测量中,常用的控制电位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静态法:将电极电势恒定在某一数值,测定相应的稳定电流值,如此逐点地测量一系列各个电极电势下的稳定电流值,以获得完整的极化曲线。对某些体系,达到稳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为节省时间,提高测量重现性,往往人们自行规定每次电势恒定的时间。 动态法:控制电极电势以较慢的速度连续地改变(扫描),并测量对应电位下的瞬时电流值,以瞬时电流与对应的电极电势作图,获得整个的极化曲线。一般来说,电极表面建立稳态的速度愈慢,则电位扫描速度也应愈慢。因此对不同的电极体系,扫描速度也不相同。为测得稳态极化曲线,人们通常依次减小扫描速度测定若干条极化曲线,当测至极化曲线不再明显变化时,可确定此扫描速度下测得的极化曲线即为稳态极化曲线。同样,为节省时间,对于那些只是为了比较不同因素对电极过程影响的极化曲线,则选取适当的扫描速度绘制准稳态极化曲线就可以了。 上述两种方法都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动态法,由于可以自动测绘,扫描速度可控制一定,因而测量结果重现性好,特别适用于对比实验。 (2) 恒电流法 恒电流法就是控制研究电极上的电流密度依次恒定在不同的数值下,同时测定相应的稳定电极电势值。采用恒电流法测定极化曲线时,由于种种原因,给定电流后,电极电势往往不能立即达到稳态,不同的体系,电势趋于稳态所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测量时

5 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4 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和掌握极化曲线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会用恒电位仪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动势的时候,电极处于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电势是平衡电势φ平,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的不可逆程度愈来愈大,其电势值对平衡电势值的偏离也愈来愈大,在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于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来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通过极化曲线的测绘,可使我们对电极极化过程以及金属的腐蚀与保护等加深认识和理解。 在金属做阳极的电解池中通过电流时,通常发生阳极的电化学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M n++ne 阳极极化不大时,阳极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金属正常的阳极溶解。但在某些化学介质中,当阳极电位正移到某一数值时,阳极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阳极的钝化。处于钝化状态的金属的溶解速度是很小的,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成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这在金属防护以及作为电镀的不溶性阳极时,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利用阳极的钝化,使金属表面生成了一种耐腐蚀的钝化膜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叫做阳极的保护。 金属的钝化现象是常见的,人们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影响金属钝化过程及钝化性质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存在的氢离子、卤素离子以及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对金属的钝化现象起着颇为显著的影响。在中性溶液中,金属一般比较容易钝化,而在酸性或者某些碱性的溶液中,钝化则困难的多,这与阳极反应产物的溶解度有关。卤素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的存在,则明显的阻止了金属的钝化过程,已经钝化了的金属也容易被它破坏(活化),而使金属的阳极溶解速度重新增大。溶液中存在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如CrO42-)则可以促进金属的钝化。

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

应用电化学实验 本课程安排4个综合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共16个学时,按照10人一组分别进行。自编实验讲义。实验仪器有:分析天平;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电化学工作站;恒温水浴;饱和甘汞电极;鲁金毛细管;H 型电解槽;Pt 电极;电解槽;赫尔槽;电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pH 计。 实验1: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内容:测定Ni 2+离子、Co 2+离子单金属电沉积、以及Ni-Co 合金共电沉积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三电极体系装置和电化学工作站的应用。 2.掌握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从极化曲线上分析电极过程特征。 2.测定金属电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 3.学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 实验原理 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方法是测定极化曲线。电极上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表示了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从极化曲线上可以求得任一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超电势),看出不同电流密度时电势变化的趋势,直观地反映了电极反应速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在某一电流密度下极化曲线的斜率i ???称为极化度(极化率),极化度的大小可以衡量极化的程度,判断电极过程的难易。极化度小,电极过程容易进行;极化度大,电极过程受到较大阻碍而难以进行。从极化曲线还可求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如交换电流密度i 0、电子传递系数α、标准速度常数、以及扩散系数;还可以测定反应级数、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等。 被控制的变量电极电位是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电位可用线性方程表示: Vt i +=??; 其中:?——扫描电位,t ——扫描时间,V ——扫描速度,i ?——扫描起点电位。

金属极化曲线测定及机理分析

金属极化曲线测定及机理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意义和方法。 2. 了解自腐蚀电势、自腐蚀电流和钝化电势、钝化电流等概念以及它们的测定 方法。 3. 了解电化学保护的概念、种类及其意义。 4. 了解CHI电化学工作站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将一种金属(电极)浸在电解液中,在金属与溶液之间就会形成电位,这种电位称为该金属在该溶液中的电极电位。当有外加电流通过此电极(电解)时,其电极电位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如果电极为阳极,则电极电位将向正方向偏移,称为阳极极化;对于阴极,电极电位将向负方向偏移,称为阴极极化。令: (16.1) 图16.1 典型的阴、阳极极化曲线 对于可逆电极,即为平衡电极电位; 对于不可逆电极,为系统达到稳态时的电极电位,即稳态电极电位,或称自腐蚀电位。习惯上将电极电流密度为i 时对应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电位之差定义为在该电流密度时的过电位,

用符号表示。并规定阴、阳极的过电位均为正。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分别写出阴、阳极的过电位计算公式为: 过电位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化学参量。例如在金属电沉积中,析出金属的过电位越小,消耗的电能也就越少。在电解提纯工艺中,往往借助改变析出金属的过电位,来改变金属的析出顺序,从而获得所需的金属,达到提纯的目的。 如前所述,过电位的大小与流经电极的电流密度有关,电极电位(或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图16.1是一种典型的极化曲线。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电位将越来越偏离平衡电位,亦即过电位将越来越大。极化曲线还常用半对数座标表示,如图16.2 所示。考察图16.2 可知,当电流密度较大时,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即: 式(16.4),式(16.5) 均称为塔菲尔(Tafel)公式。 图16.2 半对数极化曲线示意图 事实上,对于任一电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共轭反应(也可存在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反应),一是还原反应: (16.6) 与之相对应的共轭反应是氧化反应: (16.7) 式中o为氧化态;R 为还氧态。由反应(16.6) 产生的电流密度称为阴极电流密度,用符号表示;而因反应(16.7) 产生的电流密度称为阳极电流密度,用符

实验 碳钢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 碳钢极化曲线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极化曲线的测定是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反应时,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个电极反应都是在接近于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因此电极反应是可逆的。但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池 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由于电流通过电极而导致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作极化曲线,如图2-19-1所示。 图2-19-1 极化曲线 A -B :活性溶解区;B :临界钝化点B -C : 过渡钝化区;C -D :稳定钝化区D -E :超(过)钝化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 →M n+ +n 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图2-19-1中曲线表明,从A 点开始,随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B 点后,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

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九 极化曲线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 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极化曲线的测 定是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知道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 动势和电池反应时,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 电极反应是可逆的。但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池 时,电极的平衡 状态被破坏, 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 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 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 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 增大。由 于电流通过电极而导致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 象称为 电极的极化, 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 关系的曲线称作极化 曲线,如图 2-19-1 所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 的阳极溶解过程, 如下式所 示: n+ M →M n++n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 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 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 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 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图 2-19-1 中 曲线表明,从 A 点开始,随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 B 点后, 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 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 耐腐蚀的钝化 膜。B 点对应的电势称为临界钝化电势, 对应的电流称为临界钝化电流。 电势到达 C 点以后, 随着电势的继续增加,电流却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该电流称为维钝电流, 直到电势升到 D 点,电流才有随着电势的上升而增大,表示阳极又发生了氧化过程,可能 是高价金属离子产生也可能是水分子放电析出氧气, DE 段称为过钝化区。 2. 极化曲线的测定 (1) 恒电位法 恒电位法就是将研究电极依次恒定在不同的数值上,然后测量对应于各电位下的电流。 极化曲线的 个电极反应都是在接近于平衡状态下进行的, 因此 图 2-19-1 极化曲线 A-B :活性溶解区; B :临界钝化点 B-C : 过渡钝化区; C-D :稳定钝化区 D-E : 超(过)钝化区

实验二 铁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二铁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电极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技术。通过测定Fe在H2SO4、HCl溶液中的阴极极化、阳极极化曲线,求得Fe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和钝化电势、钝化电流等参数。 2、了解Cl-离子,缓蚀剂等因素对铁电极极化的影响。 3、讨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铁的极化曲线: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例如 Fe →Fe2++2e (1) 2H++2e →H2(2) Fe将不断被溶解,同时产生H2。Fe电极和H2电极及H2SO4溶液构成了腐蚀原电池,其腐蚀反应为: Fe+2H+→ Fe2++H2(3) 这就是Fe在酸性溶液中腐蚀的原因。 当电极不与外电路接通时,其净电流为零。即I corr=I Fe=-I H≠0。 图1中ra为阴极极化曲线。当对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即加比Ecorr更负的电势,反应(1) 被抑制,反应(2)加速,电化学过程以H2析出为主,这种效应称为“阴极保护”。塔菲尔(Tafel)半对数关系,即:

图1中ab为阳极极化曲线。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时,即加比Ecorr更正的电势,则反应(2) 被抑制,反应(1) 加速,电化学过程以Fe溶解为主。符合公式: 2、铁的钝化曲线: abc段是Fe的正常溶解,生成Fe2+,称为活化区。cd段称为活化钝化过渡区。 de段的电流称为维钝电流,此段电极处于比较稳定的钝化区, Fe2+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形成FeSO4沉淀层,阻滞了阳极反应,由于H+不易达到FeSO4层内部,使Fe表面的pH增大,Fe2O3、Fe3O4开始在Fe表面生成,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极大地阻滞了Fe的溶解,因而出现钝化现象。ef段称为过钝化区。 图3中W表示研究电极、C表示辅助电极、r表示参比电极。参比电极和研究电极组成原电池,可确定研究电极的电位。辅助电极与研究电极组成电解池,使研究电极处于极化状态。 在实际测量中,常采用的恒电势法有下列两种: ·静态法:将电极电势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一恒定值,同时测量电流密度随

实验十三 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三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1.阳极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的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在该研究过程中极化曲线的测定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反应时, 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个电极或电池反应都是在无限接近于平衡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电极反应是可逆的。当有电流通过电池时,则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此时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在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由于电极反应的不可逆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来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极化曲线,如图13-1所示。 图13-1 金属极化曲线 ab.活性溶解区;b.临界钝化点;bc.钝化过渡区; cd.钝化稳定区; de.超(过)钝化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 →M n+ + n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位大于其热力学电位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当阳极电位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一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着电位变正,反而大幅度的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 图13-1曲线表明,电位从a点开始上升(即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位超过b点以后,电流密度迅速减至很小,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上生成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到达c点以后,电位再继续上升,电流仍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电位升到d点后,电流又随电位的上升而增大。从a点到b点的范围称为活性溶解区;b点到c点称为钝化过渡区;c点到d点称为钝化稳定区;d点以后称为过钝化区。对应于c~d段的电流密度称为维钝电流密度。如果对金属通入维钝电流,再用维钝电流保持其表面的钝化膜不消失,则金属的腐蚀速度将大大降低,这就是阳极保护的基本原理。 2.影响金属钝化过程的几个因素

实验一:恒电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实验一:恒电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恒电位仪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 2. 了解金属钝化现象及活化钝化转变过程 二.基本原理 极化曲线测量是金属电化学腐蚀和保护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测量腐蚀体系的极化曲线,实际就是测量在外加电流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的电极电位与外加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某些金属在特定介质中存在钝化现象,表面生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钝化膜,其阳极极化曲线如图所示: 图1-1. 具有活化钝化转变的阳极极化曲线 图中Ⅰ区为活化区,Ⅱ区为钝化过渡区,Ⅲ区为钝化区,此时金属表面生成一层具有保护性的钝化膜,Ⅳ区为过钝化区,钝化膜破裂,极化电流增大。图中a 点所对应的电流密度为维钝电流密度,b 点所对应的电流密度为致钝电流密度。 为了判定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采用阳极保护的可能性,选择阳极保护的三个主要技术参数——致钝电流密度、维钝电流密度和钝化电位,必须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恒电位仪,极化池,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工作电极,天平,量筒,水浴锅,温度计,搅拌棒, 碳酸氢铵,氨水,无水酒精棉,水砂纸,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实验溶液 350毫升去离子水在水浴中加热至40度左右,放入80克碳酸氢铵,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2毫升氨水; 2. 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用水砂纸打磨工作电极至光亮,用无水酒精棉擦干待用; 按照仪器要求连线,盐桥尖端距离研究电极表面为1—2毫米,经教师确认无误方可开始实验; lgi a b

五.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1.在表中列出实验数据,并作E-lgi曲线图; 2.在图中标明致钝电流密度、维钝电流密度及钝化电位区间,并附表列出。 六.分析及结论 要求对所得的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最终结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用上角标[1]的格式标明,并在试验报告后列出所引用的文献。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References: 1. Liu, J., X. Liang and S. Li, Effect of 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 on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characteristics of 1Cr18Ni9Ti. 2007. 14(5): p. 425-4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