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蒲石河蓄能电站河岸带植被分布

蒲石河蓄能电站河岸带植被分布

蒲石河蓄能电站河岸带植被分布
蒲石河蓄能电站河岸带植被分布

2020年前后抽水蓄能电站已建在建规划项目一览表

2020年前已建在建拟建抽水蓄能项目

22个省区选点规划抽水蓄能电站 日前,随着国家能源局批复福建、海南等22个省(区)59个站点的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我国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工作基本完成。这也为到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7000万千瓦的规划装机容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2013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容量已达2154.5万千瓦,在建容量1424万千瓦,保持稳定增速。业内普遍认为,届时完成7000万千瓦装机目标问题不大。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电价机制不够科学,投资运营主体单一等问题将制约其发展。 选点规划注重因地制宜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电力系统调峰压力加大,迫切需要抽水蓄能电站发挥移峰填谷、事故备用等作用,这也带动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

“世界上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外的发展情况相对比较成熟,像日本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常规水电的装机容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告诉记者,我国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是由以煤电为主、缺少油气电站,调节性能差的发电结构所决定的。 据介绍,常规火电机组每分钟能调整的额定容量在1%~2%之间,而抽水蓄能电站从启动到满负荷发电不超过2分钟,调峰调频的作用十分明显。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就开始研究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并相继兴建了广州抽水蓄能、天荒坪和北京十三陵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在本轮选点规划伊始,国家能源局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电网公司等进行了座谈,结合“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按照距负荷中心近、地形地质条件和技术指标优越的原则,以省或区域(电网)为单位,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工作。 “本轮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规划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本着适应当地电网需求、新能源发展、紧急事故备用等原则做了大量的工作。”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陈同法向记者介绍,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的选点规划为例,需要着重考虑河北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调峰作用以及保卫首都电网的紧急事故备用。 能源结构调整带来发展机遇 “从目前我国的电源构成及布局看,抽水蓄能电站的比重依然偏低,占总装机容量只有1.76%。”张博庭表示,要实现规划的装机目标,需要从投资建设、电价等方面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运营主体主要为电网企业,占到总容量的90%以上。 根据政策规定,不允许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或潜在的发电企业)合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也限制了其他投资主体。 电价则是限制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目前百万千瓦级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多采用租赁费“包干”模式,由电网企业自己消化成本,影响了企业积极性。 对此,国家能源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完善抽水蓄能运行管理机制和措施,积极探索电力系统辅助服务政策,推动发电侧分时电价机制建立,充分调动蓄能电站低谷抽水蓄能和高峰发电顶峰的积极性,促进抽水蓄能电站作用有效发挥。

生态工程植被缓冲带建设

第二节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 一、河岸植被缓冲带定义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1)过滤径流 降低径流速度,过滤径流,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他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前移除。 (2)保护河岸和湖岸 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乔木,使湖岸的土壤变得结实,经得起波浪、暴雨和泛舟波的打击。(3)吸收养分 从化肥和动物粪便中经径流携带进入岸线缓冲带,将可能为树木根系吸收。 (4)有效控制洪水 缓冲带降低径流速度,从而重新分配径流,并使一部分水量进入地下水,而地地下水进入河流的速度大大低于直接从地表径流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洪峰通过时的水量和增加旱季时的河流水量。 (5)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的木质分解残体和叶片落入湖泊和河流后就成了水体动物的食物,而这些动物是湖泊食物链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分。 (6)维护财产价值 利用缓冲带保护水质,维持湖泊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手段。 (7)提供美学价值 三、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模式 传统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防洪,为了增加工程强度多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却忽略了河流与河岸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人类与河流间的文化交流。 河岸缓冲带在确保一定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重视河流的亲水性。 (一)按照护岸功能进行分类 1、亲水型生态护岸 亲水护岸植被带的设计旨在保证人类能与河流亲近、享受河流景观所带来的自然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求周围居民容易靠近河岸,而且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削坡、修筑阶梯等措施减缓河岸坡度。 最好采用天然石块材料,但是,在缺石少料的地区,可以用植物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 2、生态系统保护型生态护岸 生态系统保护型护岸主要是构建利于生物生存的河岸生境空间,保护现有河岸的生态功能而使用自然材料。 在需要增加工程强度时,应使用内部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护岸,孔隙部分成为利于鱼类生存的空间。 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使河岸有一定数量的树木和土壤面,形成通风良好的树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条件。 3、景观保护型生态护岸 景观保护植被护岸主要设计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营造一种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人工景观。通常以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辅以砌石、水泥等建筑用材加固河岸。(二)按生态护岸用材分类 传统的护岸主要釆用工程措施,护岸目的主要为防洪,因此护岸所用材料多为建筑石材、钢筋混泥土。 随着护岸构建理论以及生态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采用林草工程护岸的重要性。 1、植物护岸

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0T09:19:30.7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作者:武剑[导读] 河岸带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河岸带不但具有防洪功能、生产功能和景观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鞍山市人民公园辽宁鞍山 114010 摘要:河岸带是一类重要的生态廊道。它具有生物多样性保育,动物迁移通道,稳定河岸,截留过滤面源污染,保护河流生态健康,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们对河岸带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河岸带被人工构筑物所侵占,使得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大为降低,甚至完全消失。伴随着人们对河岸带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河岸带生态功能 的修复和重建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河岸带绿化作为河岸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目前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受到河岸带自身条件,河岸带经济生产以及河流防洪功能、河流两岸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河岸带绿化远较其它绿化复杂得多。为此,下面文章将围绕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河岸带;绿化结构;植物多样性引言:河岸带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河岸带不但具有防洪功能、生产功能和景观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此,文章对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岸带的特征简析 (一)结构特征河流系统具有三维结构(纵、横和垂直)特征:第一,位于河溪两侧,一般呈狭长状;第二,由相邻生态系统向河溪传送物质和能量,必然经过河岸带,因此河溪生态系统是最典型的开放型系统;第三,河岸带将上游和下游连为一体,是高地植被和河流系统之间的桥梁。河岸带作为河流和陆地的过渡带,水陆相互作用,既有水流的作用又有生物环境的作用,还有人为的作用。它是一个特殊的相对独立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纵向(上游-下游)、横向(河床-泛滥平原)、垂直方向(河川径流-地下水)和时间变化(如河岸形态变化及河岸生物群落演替)4个方向四维结构特征[1]。其中前3个特征均与空间位置有关,是属于空间特征。 (二)自然水文特征纵向上,一条完整的河流跨过很大的流域,由于流域降雨量和下垫面等情况均随各地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即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将具有不同的流量、流速、水深、含沙量等。横向上,河岸带与水流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来水来沙条件会影响河岸的稳定、河岸带结构等,如河岸坡面形态与坡脚结构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洪水期,水流的侵蚀与淘刷,造成岸坡滑坡、河岸崩塌,使坡面形态与坡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当水流流速降低时,水体中携带的泥沙在某一区段沉积,经过一段时间的淤积后,就形成了河漫滩。洪水的发生,可使河床的内部产生一定的异质性,呈现河岸带复杂的初始地貌。垂向上,河岸带是一类具有高地下水位的生态系统,潜水层位于河床和河岸带下部,是充满来自地表河床水的饱和沉积层。由于潜水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混合体,含有截然不同的化学组分,可以更有效地保持和处理溶解的营养物质,成倍提高河流去除有机废物的能力,大大促进了生物活动。即使在枯水期其地下水位也基本和最低水位齐平或略低,这样就能为植被的生长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潜水层和河岸带相互作用的强度既受河谷形态等大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如沉积物、河床岩石、浅滩等表征单个河流特性因素的影响。如在河溪尺度情况下,地形可产生广宽的浅层水流,这种水流可以很容易地与河岸带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保持接触,从而有利于河岸带植被的生长发育。 (三)独特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独特性是指在河岸带地区具有独特的植被、土壤、地形、地貌和水文特性,以及由其所决定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现在景观廊道、多样性保护、缓冲带、社会经济功能等方面;河流的频繁作用以及人为干扰决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河流水文过程使河岸带地区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经常发生复杂变化;人为干扰也影响着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2]。 二、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一)不同城市化区域对河岸带绿化结构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根据真实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河岸带绿化结构仅有近自然型和种植型两类,缺乏园林绿化型、高挡墙型和广场型的河岸带,而其中又以种植型的河岸带为主。城市地区的河岸带绿化结构没有种植型,近自然型和广场型仅各有一个,而园林绿化型和高挡墙型是城市地区河岸带绿化结构的主要类型。由此可知,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河岸带绿化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河岸带的直接物质生产是农村地区河岸带利用的主要形式;而在城市化区域,河岸带逐渐变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在设计、使用和管理上也已与城市绿地趋同,并且因为防洪和河岸稳定的目的,在城市地区的河岸带往往使用大量的混凝土高墙,对河流的景观和生态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乔木种类数量几乎相等,而城市的乔木多样性指数却高于农村,其原因在于农村的河岸带主要功能是木材生产,往往种植单一的种类,造成乔木层的单优种,使得均匀性降低。在灌木的种类数量上,城市高于农村,其多样性指数值也略高于农村,其中的原因,一是为了增加木材的高产,农村河岸带的人工林密度一般都很高,抑制了其下层灌木的生长发育,二是为了避免灌木同用材林竞争养分,常常人工去除灌木,而同时,城市河岸带为了景观效果往往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结构[3]。在城市河岸带乔木和灌木在种类数量上几乎是相等的,这说明在城市河岸带中灌木的使用并没受到限制。城市中灌木多样性低于乔木的原因在于,城市中的河岸带园林绿化型所占比例较高,而园林绿化型的河岸带中有一定数量的景观色块,这些色块都是由灌木而不是乔木来组成的,色块一般是由单一种类灌木形成的,这就降低了城市河岸带灌木植被的均匀性。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多样性指数,农村和城市的最大区别出现在草本植物上,在种类数量上,农村高于城市2.8种,多样性指数值,农村高于城市近0.9,这其中的原因是,农村河岸带全为近自然型或种植型,其草本植物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人为干扰较少,尽管上部有高密度的乔木层,但一些较耐荫的种类大量繁生,而城市河岸带的草本植物多为人工建植的草坪,种类单一,并且这些种类还受到经常性的人工清除杂草的“保护”。 (二)河岸带宽度对河岸带绿化类型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河岸带宽度是影响河岸带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岸带宽度对河岸带绿化类型具有重要影响。在城市地区河岸带宽度的变化幅度是很大的;而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种植型和近自然型的河岸带宽度差异较小。关于河岸带内部距离河流不同距离位置的生态功能的研究鲜见报道,不过,一般认为,距离水陆交界线越近,河岸带的功能特征就越明显,由此可以推定河岸带越窄,单位面积河岸带上可以支持更多的物种存在。

天荒平抽水蓄能电站综合效率分析

冰蓄冷空调“移峰填谷”能效折算系数 的研究与确定 (征求意见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4月25日

目录 第1章课题研究背景 ----------------------------------------------- 1 1.1 冰蓄冷技术与节能----------------------------------------------------------------------------------------- 1 1.1.1 我国节能事业的战略背景----------------------------------------------------------------------- 1 1.1.2 冰蓄冷技术的节能原理、发展过程和现状 ------------------------------------------------- 1 1.1.3 明确鼓励和推广冰蓄冷技术的政策文件 ---------------------------------------------------- 5 1.2 评价冰蓄冷节能效果的难点 ---------------------------------------------------------------------------- 6 1.2.1 直接节能效益法的局限性----------------------------------------------------------------------- 6 1.2.2 全生命周期能耗效率的对比研究方法 ------------------------------------------------------- 6 1.2.3 本课题的解决思路 -------------------------------------------------------------------------------- 7 第2章抽水蓄能电站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效率 --------------------------- 8 2.1 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概况 ------------------------------------------------------------------------------- 8 2.2 典型抽水蓄能电站的能耗效率计算 ------------------------------------------------------------------- 8 2.2.1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基本情况----------------------------------------------------------------- 8 2.2.2 抽水蓄能电站综合能源效率的计算方法 ---------------------------------------------------- 9 2.2.3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基础数据 ------------------------------------------------------- 9 2.2.4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生命周期综合能效 ------------------------------------------------ 11 2.3 典型抽水蓄能电站综合能效的敏感性分析--------------------------------------------------------- 11 2.4 小结----------------------------------------------------------------------------------------------------------- 12 第3章冰蓄冷空调的生命周期能耗效率 ------------------------------ 13 3.1 典型冰蓄冷空调系统概况 ------------------------------------------------------------------------------ 13 3.1.1 典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基本参数 ------------------------------------------------------------ 13 3.1.2 典型设计日逐时负荷情况---------------------------------------------------------------------- 13 3.2 典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生命周期能耗效率--------------------------------------------------------- 13 3.2.1 浙江地区计算方法(中午有两小时低谷电)--------------------------------------------- 13 3.2.2 其他地区计算方法(中午没有两小时低谷电)------------------------------------------ 14 3.2.3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平均综合效率 ------------------------------------------------------------ 14 3.3 其他冰蓄冷项目的综合能耗效率研究--------------------------------------------------------------- 14 3.3.1 江苏省镇江市某项目 ---------------------------------------------------------------------------- 14 3.3.2 江苏省南京市某项目 ---------------------------------------------------------------------------- 15 3.3.3 浙江省杭州市某项目 ---------------------------------------------------------------------------- 15 3.3.4 其他项目的平均综合能耗效率---------------------------------------------------------------- 16 3.4 小结----------------------------------------------------------------------------------------------------------- 16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实习报告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厂 2.实习时间: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15日 3.实习人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级全体同学 4.实习指导人员:电厂沈斌学校李东新、储荣 二、实习内容及目的: 1.参观天荒坪水电站上水库和下水库,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的实际操作方式以及上下水库大坝的监测情况。 2.参观地下发电厂房,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的概况、发电原理和机组工作情况等。 3.了解电厂生产的安全规则以及电厂为安全、经济、长期发供电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三、实习过程: 2011年4月11日上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体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南京出发,乘校车开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进行为期5天的实践体验活动。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中午我们抵达了公司旁边的大洋酒店。 4月11日下午:我们到酒店安顿好后,就去公司的会议厅集中,听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管理的讲座并观看有关的视频介绍。听完讲座我们对抽水蓄能电站有了大致的了解。抽水蓄能电站,顾名思义既能抽水又能发电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具有几大特性:它既是发电厂,又是用户,它的填谷作用是其它任何类型发电厂所没有的;它启动迅速,运行灵活、可靠,除调峰填谷外,还适合承担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任务。目前,中国已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各自的电网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电网总体燃料得以节省,降低了电网成本,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境内,直线距离至杭州57 km,至上海175 km,至南京180 km 。抽水蓄能电站装有可以兼做水泵和水轮机的抽蓄机组,在电力系统低谷负荷时利用系统多余电能由机组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储存,在电力系统尖峰负荷时将上水库的水放下由机组发电的。以两回 500 kV 出线 34 km 输电线路接入华东电网 500 kV 瓶窑变电所,输电线路短、且接近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电站安装6台300 MW可逆式抽水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0 MW,年发电量30.14亿kw·h,抽水电量(填谷电量)41.04亿kw·h,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设计综合效率为0.74。 电站以及独特的山区风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享誉海内外。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于1992年6月启动,1994年3月1日正式动工,1998年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总工期八年,于2000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产。天荒坪电站雄伟壮观,堪称世纪之作,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类电站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一座;也是亚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主要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电站枢纽主要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输水系统、中央控制楼和地下厂房等部分组成。

未来水电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BIM项目

客户: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院)始建于1953年,是大型综合性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现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的全资子企业。 北京院主要从事水电、水利、工民建、新能源、市政、路桥等领域的规划、测绘、勘察、设计、科研、咨询、监理、环保、水保、监测、岩土治理、工程总承包,投资以及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业务。 北京院拥有工程勘察综合甲级,测绘甲级,电力、水利、水运、建筑等行业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水利电力、电力、市政、房屋建筑、人防等工程监理甲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施工一级等近20项国家甲级资质证书,具有对外经营资格证书、进出口资格证书,以及CMA计量证书。 北京院致力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获批设立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并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十年来,北京院先后获得230余项技术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24项,省部级奖114项;获得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21项,负责或参与编写了44项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在业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未来,北京院将继续秉承“务实、创新、担当”的企业精神和“诚信卓越,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服务国家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不断创新的技术和管理,竭诚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凝聚一批优秀的精英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积极敏锐的眼光,不断把握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跨域式发展,稳步向“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的目标迈进。 案例: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 AutoCAD AutoCAD Civil 3D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是一种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行景观重建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位于河流、水库、湖泊滨岸的植被区域,可有效地拦截、滞留泥沙,减少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显著控制水土流失、降低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源、保障饮水安全[1-3]。植物缓冲带技术的关键是植物物种的选择,而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乡土植物成为水土保持、景观重建和生态恢复的首选植物,它们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物条件,无需驯化就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能够比较稳定地扩大种群数量,表现出较好的观赏价值、生态调节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4]。川中丘陵是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丘坡较陡,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中多沙和碎石,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河库滨岸地带生长有大量的水生、陆生植物。我们对处于川中丘陵区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于盆地丘陵区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乡土植物,以期能够为川中丘陵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1主要植物种类与生活型 本次调查涉及川中丘陵区8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水库型和河流型),有常见的河流、水库岸边和湿地区域维管植物82种,隶属38

科74属。其中蕨类植物6种,隶属4科4属;裸子植物1种;种子植物75种,隶属33科69属。种较多的科有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分别为15种和10种,其他较大的科有蓼科(Polygonaceae)5种、苋科(Amaranthaceae)4种、莎草科(Cyperaceae)3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2种、木贼科(Equisetaceae)2种、杨柳科(Salicaceae)2种、桑科(Moraceae)2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2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2009ZX07425-003)资助项目2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2种、茄科(Solanaceae)2种、浮萍科(Lemnaceae)2种,其余科均为单科单种。从生活型来看,水源地分布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共69种,占总种数的84.14%,草本植物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草本植物总种数的46.34%。灌木和乔木较少分布,灌木只有2种,但是有很多乔木物种在水源地目前以灌木的形态出现。 2主要植物群落功能分析 2.1河道浅水区挺水和浮水植物 (1)荷花群落。荷花群落是川中丘陵区水源地常见的植物群落,主要为人工种植和种植后被遗弃的种群,植物种类以荷花(Nelumbonucifera)为主,并分布有香蒲(Typhaorientalis)、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青萍(Lemnaminor)、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河岸带的功能与管理研究

河岸带的功能与管理研究 颜兵文,肖瑞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 基于河岸带功能和研究内容综述的基础,分析了河岸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指出了今后河岸带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河岸带的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岸带;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生态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718.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27-11970-03 Study o n the Functions a nd Ma nagem ent o f Riparia n Zo ne Y ANBing -wen et a l (C ollege of E nvironmen tal Arts an d Desi gn,Central South Universi ty of Fores try Science and Tec hnology,Ch an gs ha,Hunan 410004) Abstract B ased on the fu nctions of ripari an z on e and the foun dati on of su mm arizing the research con tent,the pu 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i parian zone m an agemen t were anal yzed.And the developmen t trend of ri parian zone management in future was poi nted out i n ord er to provi de references for the m anage -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iparian z one. Key w ords Ri parian zone;Vegetation b uffer zone;Ecological functi on s;Ecol ogical m an agemen t;Develop ment trend 基金项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07015B)。作者简介 颜兵文(1975-),男,湖南汨罗人,硕士,讲师,从事园林景 观生态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7-02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岸带生态状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和管理自然河岸带,恢复和重建遭受人为破坏的河岸带,充分发挥河岸带的各种重要功能,使河岸带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放空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模型、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管理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量的研究多集中于生态修复材料的开发及生境缀块的设计和构建上,而且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研究较少;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没有;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综合分析较少等。为此,笔者从河岸带的功能入手,阐述河岸带管理的内容和意义,指出河岸带管理的动向与趋势,以期为河岸带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河岸带的功能 河岸带是指高低水位之间的河床及高水位之上直至河水影响完全消失为止的地带,包括非永久被水淹没的河床及其周围新生的或残余的洪泛平原,其横向延伸范围可抵周围山麓坡脚[1]。河岸带作为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的特点[2] 。河岸带是介于河溪和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也有显著的作用。 1.1 物种源(基因库)和栖息地 由于河岸带经常遭受洪水、泥石流、风蚀、病虫害和人类活动等干扰,加之水分充沛,太阳能较高,微小地形复杂多样,河岸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种。许多研究表明,河岸带中动、植物种类数量较其他生态系统高得多[3]。河岸带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养育着很多野生动物。目前已发现许多节肢动物和无节肢动物属于河岸种,另外一些种(如两栖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需要利用河岸带完成某些生命活动(如产卵)。有些动物(如蝙蝠)则在不同的时间内(如白昼、冬夏)出没于河岸带[4]。河岸植被在景观中的数量和配置,直接关 系到区域生物保护及物种多样性。 1.2 养分-能量源 河溪生态系统的养分和能量,除来自 河水中粗大木质物外,主要来源于河岸带。河岸植被及相邻森林每年都向河水中输入大量的枯枝、落叶、果实和溶解的养分等飘移有机物质,成为河溪中异养生物(如菌类、细菌等)食物和能量的主要来源,直接控制河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5]。一般而言,随河溪级别的增加(即河宽加大)和河岸植被密度的减低,河溪有机物输入率也相应减低。另外,河岸植被向河溪输入细小有机物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同河岸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1.3 户外活动场所 河岸带也是进行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不可缺少的场所。在自然界,许多壮丽的风景,如瀑布、温泉等,都同河溪直接相连。人类的许多休闲娱乐活动都依赖于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如对自然河流风光的美学体验和感官享受;划船、钓鱼、游泳等在河流内进行的娱乐活动。此外,河溪及其边岸地区饮水便利,地势相对平坦,容易修筑小路,是爬山、露营等活动所必需的场地。1.4 农、林、牧、渔业基地 由于水分充足,地势平坦,处于水陆交接处,河岸带往往是从事农、林、牧、渔的理想场所。例如,在许多林区的河岸带常生长有高大、木质优良的树种(如云杉、冷杉、柏木等),是伐木部门求取木材优先考虑的区域。在农牧业地区,近河边处土壤肥沃,草质良好,便于灌溉和放牧,是获取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基地。 1.5 改善河溪水质 河岸带上的植被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河溪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地表水、泥石流、各种养分、枯木、落叶等,进而影响河水中泥沙、化学物质、营养元素等的含量及其在时空中的分布。这一功能在伐木、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农牧活动频繁的地区尤为重要。1.6 调节河溪微气候 河溪的微气候主要受河岸带上植被的影响,其机理在于截留白天太阳入射光以及夜间流失的长波辐射,进而引起河水温度、蒸发、大气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组合。白天太阳光在穿过河岸植被时,大部分被吸收或反射回大气层。因此,河溪中光的数量和质量同空旷地截然不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初级生产量)首先受到抑制。此外,河水的温度明显比同地区林下要低,许多生物、生态和化学、物理过程因此也受到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 hui Agri .Sci.2008,36(27):11970-11972 责任编辑 理雪莲 责任校对 卢瑶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电气设计的若干问题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电气设计的若干问题 余国铨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14)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接线、SFC的配置等,并就抽水蓄能电 站的 调压方式、发电电动机通风冷却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电站电气设计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I 500kV侧的接线方式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500kV侧,为什么采用不完全单母线二分段接线(所谓“不完全”是指有一回进线未装设断路器)。参见图1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 接线图。之所以采用这种接线方式,县有个演变过程。 图1天荒坪电站电气王摄线圈 由于电站的设计进度比系统接人设计进度提前,故天荒坪电站初设要完成 时,电站接人系统方案尚未能审定。系统设计部门提供7个方案,其中可能性较大有2个方案:即电站以二回500kV输电线接入瓶窑变电站或以三回500kV输电线二回接人瓶窑变电所,一回接人苏南斗山变电所。 为满足1989年底完成初步设计的要求,我院只能先假定一个接入系统方案进行设计。考虑到天荒坪电站是华东三省一市与国家共同集资兴建的项目,影响接入系统的因素很多,初设为了留有余地,我院决定暂按三回500kV出线的方案进 行设计。至于发变组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与联合单元接线。这样电站 6 台300MW机组共组成三个联合单元,也即500kV有三回进线。 初设时为节约工程投资,500kV配电装置的位置选择在上水库东南侧850m 高程比较开阔的地方,并选用敞开式设备。主接线经过多方案比较和可靠性计算,由于

三回路出线使电站环入华东500kV主网,对500kV接线要求严格,故选定为1 个半断路器接线。 初设审查期间(1990年5月),为了选定主接线方案,要求系统接入设计的方 案必须先审定。故会议期间临时召开了系统接人设计讨论会,暂定为二回500kV 出线的方案(系统接人设计审查会直至1991年3月才召开,正式决定采用二回出线 的方案)。审查会上电站建设部门认为开关站布置在上水库离厂房太远,主张改用 进口GIS,将开关站布置在下水库附近。由于这些变化,且二回出线均接人同一变电 所,电站不环入主网,同时又采用可靠性高的GIS,故接线可简化,审查时选定双 内桥接线方案。鉴于500kV隔离开关无法切除空载变压器,为避免切除空载变压器 而断开桥开关,所以还决定参照英国迪诺威克抽水蓄能电站(也是6台300MW机 组),在三回进线回路上各加装1台负荷开关,以便利用它来切除空载变压器,而 不影响双桥形接线,参见图2天荒坪招标阶段500kV侧接线图。1992年天荒坪电站 主机招标时就附上这接线方式。 1,2号机号捉5出号机 除合单元呱合单元联合单元 图2天荒坪招标阶段500kV侧接线图 当采用上述的接线方式时,我院即提出,世界上制造500kV GIS的厂家,均 不生产500kV负荷开关,采用这样的接线不落实。但因时间关系,决定暂按该接线 进行主机招标,同时抓紧与外商联系,落实500k v负荷开关的制造,最终待在 500kV设备招标时再决定接线方式。 经过技术交流,外商均不同意专门生产500kV负荷开关,所以决定对500kV 主 接线进行修改。 在修编初设概算时,500kV负荷开关系按断路器价格2/3估算的。修改主接线 方案时,我们需考虑尽可能不影响概算;同时主机标已签合同,发变组的继电保 护已定,也应考虑接线方式尽可能不要有大的变动。因此我们决定将1#、2#机和 5#、6#机二个联合单元进线的负荷开关改为断路器,而将3#、4#机联合单元进线 的负荷开关取消。这样修改的主接线既没有大变动,且概算也基本不变,只是在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吴 健1,2,王 敏1 ,吴建强1,杨泽生1,唐 浩1 (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 200062) 摘要:选择上海地区常见土著植被,设置草、灌、乔不同配置模式,构建了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以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能力最强,12m长的百慕大试验带对固体悬浮物(SS)的截留率达到70%左右,对径流水中TN、TP净化效果也基本达到20%以上;草皮和乔木组合栽种能显著提高缓冲带对径流水中SS、N、P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裸露地表因受径流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草皮根系有助于提高浅层土壤抗侵蚀能力,在020c m土层,百慕大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最高,为98.28kPa;灌木和乔木则对提高较深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效果较好,在2055c m土层,杞柳和女贞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03.10和122.08kPa,而百慕大样地则仅为77.88kPa;草、灌、乔的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滨岸缓冲带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 关键词:滨岸缓冲带;植被配置;面源污染;土壤抗侵蚀能力;试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X522;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08)04-0042-04 Op tim izati on of Plan ts Co mm un ity of R ipar i an B uffer Zon es.W U J i an1,2,W ANG M i n1,W U J ian qiang1,YAN G Ze sheng1,TANG H ao1(1.Shanghai A cade m y of Env i ronm enta l Sc i ences,Shangha i200233,Ch i na;2.Depart m ent of Environ m ent,E ast Ch i na N or m a lU 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D iffe rent veg etations nati ve and co mmon to Shangha iw ere se lected to f o r m p l ant comm un iti es different i n sod! shrub!arbor ratio for an exper i m ent l a i d out i n a r i parian buffe r zone exper i m ent base,Dongfeng P ort,Q i ngpu D istrict, Shangha,i to deter m i ne the i r e ffects on contro l o f non po i nt source po lluti on and so il e rosion.R esults i ndicate t hat buffer stri ps o f sod we re t he strongest i n ab ility to i n tercept po ll utants from runof,f a12m long bu 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ylon arrested around70%o f the suspended so li d(SS),and over20%the TN and TP i n the runo f;f bu ffer strips o f the comb i nati on of sod and arbo r trees no t on l y show ed high e ffect in remov i ng SS,N and P from runoffs,but a lso e ffecti ve ly con tro lled runoff tri gge red so il erosion on ba rren l and surface.Sod roo ts he l ped i m prove res i stance o f the surface/upperlayer so il(0-20c m)t o eros i on.T he average shea ri ng strength of t he bu ffer str i p o f Cynodon dacty lon was the highest,reac h i ng as high as98.28kPa;t he comb i nati on o f shrubs and arbors w as m uch better i n i m prov i ng resistance o f t he so il in deep layers(20-25c m)to erosion.T he average s hear i ng streng t h of the bu ffer strips o f Salix i ntegra and Ligus t ru m luci du m w as103.10and122.08kP a,respecti ve l y,w hil e t hat o f t he bu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 y lon was77.88kPa only.It cou l d,t herefore,be concluded t hat reasonab l e plan t comb i nati on can i m prove the f uncti on o f r i pa rian buffer zones i n con tro lling non po int source po ll ution and so il e rosion. K ey word s:r i parian buffer;p lant comb i nati on;non po i nt source po ll u tion;resistance to soil eros i on;experi m ent base 滨岸缓冲带是指介于河溪和陆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一种类型[1],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滨岸缓冲带具有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高等特点,为不同植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滨岸缓冲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植被体系,使其具有防治面源污染、营造滨岸景观、提供生物栖息地、连接生态廊道、改良土壤生境、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2-5]。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利用植物体系构建滨岸缓冲带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和防止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6]。但是不同的植物种类及其群落配置对面源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所起的作用不同[7]。因此,从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在适用植物种类筛选基础上,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优化植物群落的配置将有助于发挥滨岸缓冲带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4DZ12032) 收稿日期:2008-06-13 通讯联系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24(4):42-45,52 J ournal of Ecology and R ural Environ m 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