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

ICU,重症监护室,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离死神很近的地方,因为只有危重的病患才会被送到这里。在这里,病患的一切都由医护人员负责。护理人员不仅要确保病人的治疗状态正常,还要负责喂饭、安抚病人情绪、为病人做清洗工作,伺候病人大小便、要帮病人剪指甲等等,事无巨细。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离死神很近的地方,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感动,这份感动哪怕只是病患艰难的抬抬脚,只是轻轻地拨动智力珠盘……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唤起了生命重生的希望。

其实不然,这就是ICU,和以往大家心里想的重症监护室病区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病患并非二十四小时只能躺在病床上,他们在接受日常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运动。而这些活动,就是我们护理人员给他们特别制定了一对一“私教”,以促进病人早期活动,减少肌肉萎缩、改善肌力和身体功能,为后期康复打下基础。

坐位活动,练习坐是重症患者康复的重要起点,应该尽早开始。从抬高床头30度,逐步过渡到床上坐位及床边端坐位。由于上身直立体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射血助力减低,因此心脏负荷低于卧位。为了增加患者对坐位训练的热情,护理人员还特别准备了一些智力玩具提供病人消磨时间。

护士长潘华良说,通过以上不同阶段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了病患肌肉神经的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降低ICU谵妄,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这些运动方案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先进的医学治疗为ICU里的危重病人挽回了生命,暖心的人文关怀让她们重拾了回归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医疗的一种高度和温度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护心声|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坚持,爱在ICU

有人说ICU(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科室,可以见证生命奇迹;有人

说ICU是一个又脏又累死气沉沉的科室,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也有人说ICU

是一个精英部队,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个个出色,而我认为ICU是个严肃而冷静、威严而庄重、充满爱心与亲情的科室。

初到便深深爱上这里

初到ICU总有些陌生与艰难,听到消息被分到ICU轮转时,心里充满忐忑与无助,害怕难以胜任这份工作。

然而,这里有一种力量让我坚持着,这里的人们特别善良,特别团结。医护人员传帮带,一种凝聚力深深感动了我。每当我手上的活干不完时,大家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当我遇到困难想请教时,每个人都会很热情地教导。

时光拨弄着琴弦,悄然流逝一晃在这里呆了一年,这里的人们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一种温情,特别友善、温和、团结互助,护长及科室同事对我都非常照顾,她们总是热情的双手为你奉献。

总有些情景平凡却温暖

我们曾经自诩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时刻准备着投入与死神抗争的一场战斗,虽然紧张忙碌已成了我们的习惯,然而生离死别并没有麻木我们的心灵,每当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把病人从死亡线挣扎回来,我们总会有所欣喜和庆幸。

记得去年的春天,第一次感受到了春寒中的暖意。一个20多岁的产妇,因产后大出血住进ICU病房,病情危重,产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一旦有伤口出血都很难止得住,一个静脉注射针口都需要按压30分钟以上才能止血,只见产妇无助的眼神,泛白的嘴角微微泛起一丝颤动,仿佛好像在祈祷着什么…….

抢救争分夺秒、紧张有序,大家积极配合,给病人配血,输血,第一时间送去手术室止血。终于,产妇的血止住了,产妇的生命迹象有了好转。对于一个被死神追赶的产妇,躺在冰冷的隔离监护房里,最后竟能起死回生,我为我的同伴们感到骄傲。

当产妇转出科室时,对我们说出“谢谢”,你们辛苦了”,尽管声音微弱,但听在我们心中却由衷地温暖。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总有些情景平凡而温暖。而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种微弱的躯体点缀弥漫,使穿越痛苦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辛苦。

总有些动力叫责任

曾经在病房的走廊听到一位病人的家属说过一句话:“这些护士大夫们看起来岁数不大,个子不高,小小个的这么年轻,小巧玲珑,心却如此大,求死扶伤,真是佩服!”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心中就会荡漾着最美的音乐,而这种音乐是我人生中的天籁。

歌声回荡,因为所有飘出的音符都是所有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呈现的一种责任,而衡量价值的刻度叫良心。记得有一位家属对我说过:“你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我当时只是淡淡的不以为然地笑了一笑,心想那是她信佛的缘故罢了。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精神艺术中之最精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备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也许就是一种良心价值的体现吧。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坚持

曾几时,我总在抱怨工作的艰辛、生活的苦楚,总想打退堂鼓,但是有一种感动让我坚持着。

记得2016年科室接收了一个产后败血症的产妇,感染性休克,昏迷三天由外院转入ICU,患者白细胞非常高,血压很低,如果不进行血液滤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她的丈夫来看她时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一直抚摸着她的额头,患者的眼角流泪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令我动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也是全力抢救,丝毫不敢松懈,经过几天几夜的血液透析,昏迷的产妇渐渐转醒,她的丈夫来看她,但产妇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我看到姑娘们穿着红色的工作服不停地为我输血,我这条命应该她们救了我。”我听到是她说的是我家乡的口音,才知道她是我老乡,那一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欣慰感,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便是我心中的ICU,常常看到忙碌的场景,但始终温暖常在,感动同在。温暖的感动如同六月的阳光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让人持之以恒,坚持着最终的选择,正是这种感动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持着,努力着,成长着。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本3篇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本3篇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 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 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 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 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 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 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 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 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1、危重患者的护理应由工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与相应处理。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4、对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床档防护,必要时给与适当约束,避 免坠床。

5、及时、客观、准确的做好每位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签全名。 6、认真、细致作好各项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严防 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7、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相应记录。 8、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滑脱。 9、护士长每日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 督导整改,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0、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力或医疗资源调配,由护士长提出上报护理部主任协调抢救事宜。 11、护理部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要进行督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第一条普通病区危重患者应安排在抢救室,情况不允许时应尽量安排在离护士站近的房间,便于护士监控。 第二条危重患者需由高年资护士主管或监管。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除保证本班护理工作达标外,通过护理计划及 护嘱指导夜班及节假日值班护士的护理工作,同时负责检查夜班及 节假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 第三条值班(注册)护士对本班所有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记录负责。确保规范达标。 第四条严格执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相关疾病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 第五条护士长每日检查本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包括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用药、安全、护理计划、护理记录等,必要时组织查房 讨论,以确保患者安全,护理到位;检查有记录,有分析改进及效果 评价。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习题及答案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高血糖发病机制的是:( D ) A.胰岛素抵抗 B.应激 C.严重感染 D.肾上腺危像 E.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2、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大腿内侧 C.臀部 D.手臂 E.静脉给药 3、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诺和灵 R B.诺和锐 C.诺和灵N D.甘精胰岛素 E.甘舒霖N 4、下列哪项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月血糖控制不佳( D ) A.尿糖阳性 B.血糖>30mmol/L C.尿酮体强阳性 D.糖化血红蛋白A1为% E.基础血浆C-肽水平低于400pmol/L 【B型题】

A.阴离子间隙增大 B.血浆乳酸5mmol/L C.尿糖阴性 D.空腹血糖L E.血钠155mmol/L 5、高渗性昏迷( E )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 7、低血糖昏迷( C ) 8、糖尿病( D ) 9、乳酸性酸中毒( B ) 【多选题】 10、下列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DE ) A.解除应激因素 B.合理输注葡萄糖 C.静脉使用胰岛素 D.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E.一旦出现低血糖,静脉给予50%葡萄糖输入 二、简答题: 1、高血糖的危害: 答: 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 2、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机制: 答:高血糖是由于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引起的。1)升糖激素在应激状态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过度兴奋,促分解激素, 如糖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 而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 胰升糖素/胰岛素比例失调, 从而使糖异生增加,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 糖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2)细胞因子在严重应激状态下, 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细胞因子对高血糖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知细胞因TNF-α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后信号的传导, 造成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耐受而使血糖增高。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1)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荔城区医院护理部 2014.10修订 莆田市荔城区医院

目录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1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2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4 (四)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5 (五)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7 (六)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9 (七)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11 (八)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12 (九)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14 (十)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5 (十一)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6 (十二)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18 二、危重患者安全管理措施--------------------------20 三、危重患者护理操作流程--------------------------21 四、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22 五、病重(危)患者护理访视表----------------------23

血糖监测登记表

血糖监测登记表

如何规范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 (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对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 2-4 次空腹或餐后 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 3 天。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 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血糖,对于怀疑有黎明现象或苏木杰反应的患者应增加监测0AM和3AM的血糖,依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 ●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控制。注意因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更换、试纸保存不当等影响检查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与毛细血管血糖反映的时间窗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是临床上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1次。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措施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措施 陆菊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010-7-12 点击:2016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水平明显增高,导致应激性高血糖,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内外科的危重患者,不管是否有糖尿病史,此时常存在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抵抗。现结合近年来有关住院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试验,探讨此类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措施。 血糖控制标准受关注 2001年比利时van den Berghe等进行的Leuven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外科ICU危重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4.4~6.1mmol/L)可降低死亡率,该结果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van den Berghe等随后的一项研究内科ICU危重患者结果却显示,强化治疗组的主要转归指标住院死亡率(37.3%)与常规治疗组(40.0%)相比无显著降低,但强化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许多国家的糖尿病诊治指南都纳入了上述研究结果。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指南对于危重患者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6.1mmol/L。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高血糖患者(>6.1mmol/L),通过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而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4.5~6.0mmol/L范围内可改善预后;但也提到较为保守的血糖目标(6.0~10.0mmol/L)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合适。 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 一些类似研究(如GLUCONTROL等)发现危重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并未获益,VISEP 研究甚至因强化控制血糖组中低血糖发生率过高而被迫提前中止。2008年发表在《JAMA》的一项荟萃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对于危重患者,强化控制血糖与住院死亡率降低无关,且可增加低血糖症的发生风险,但能降低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2009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NICE-SUGAR试验结果,对Leuven的研究发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试卷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要做到安全,必须杜绝不安全素,所以对于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我们采用三点应对措施,其中哪一点不是 ( D ) A、识别风险 B、评估风险 C、处理风险保证安全 D、效果评价 2..预防安全隐患的策略 ( A ) A、培养树立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B、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明确风险处理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C、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D、健全风险预防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3.护理安全管理发展管理研究内容,以下哪一项不是 ( C ) A、安全管理的概念、应用程序的阐述及国内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和体会 B、介绍国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C、安全管理效果评价方法向实施过程科学化、计算过程简单化方向发展 D、探讨医院各类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及预防对策 4.危重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以下哪项不是 ( B ) A、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B、护理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治疗护理效果 C、护理业务水平低、病情观察不到位

D、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 5.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否有效,首先观察(D) A、口唇紫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吹气时阻力大小 D、看到病人胸廓升起 E、剑突下隆起 二、多选题: 1、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ABCDE) A、ICU护士必须爱岗敬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B、ICU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C、ICU护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 D、ICU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E、ICU护士要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2.一患者在到CT室做CT的路上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ABCDE) A、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B、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C、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D、运送人员是否有经验并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救治。 E、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定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习题及答案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姓名:科室:得分: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高血糖发病机制的是:( D ) A.胰岛素抵抗 B.应激 C.严重感染 D.肾上腺危像 E.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2、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大腿内侧 C.臀部 D.手臂 E.静脉给药 3、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诺和灵 R B.诺和锐 C.诺和灵N D.甘精胰岛素 E.甘舒霖N 4、下列哪项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月血糖控制不佳( D ) A.尿糖阳性 B.血糖>30mmol/L C.尿酮体强阳性 D.糖化血红蛋白A1为15.8% E.基础血浆C-肽水平低于400pmol/L 【B型题】 A.阴离子间隙增大 B.血浆乳酸5mmol/L C.尿糖阴性 D.空腹血糖9.1mmol/L E.血钠155mmol/L 5、高渗性昏迷( E )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 7、低血糖昏迷( C ) 8、糖尿病( D ) 9、乳酸性酸中毒( B ) 【多选题】 10、下列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DE ) A.解除应激因素 B.合理输注葡萄糖 C.静脉使用胰岛素 D.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E.一旦出现低血糖,静脉给予50%葡萄糖输入 二、简答题: 1、高血糖的危害: 答: 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2、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机制:

危重病人护理风险管理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护理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护理危险。所有医疗过程都 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2、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二、填空(每题1分) 1.危重病人常见护理风险隐患包括:压疮、坠床和跌倒、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患者住院期间擅自外出、猝死、窒息、烫伤、自杀、走失、用错药、内镜侵入性感染、实习、轮转护士发生工作差错和缺陷。 2、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隐患包括:接错患者、手术部位错误、手术中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或不良、手术器械和敷料等异物遗留于创口及体腔内、物理、化学损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坠床、标本丢失或保存不当。 3、协作病人翻身时,应将患者是身体抬起再移动,避免拖、 拉、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4、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床旁应设床栏,必要时应用约束带约束,并注意约束适当,观察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5、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医疗安全,非抢救状况下拒绝执行医生口头医嘱。 6、心衰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保持情绪平稳,环境安静。 7、老年患者、肺部疾患、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 8、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T管。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9、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主动”主动关心、帮助、体贴病人、主动耐心安慰病人、主动热情接诊病人、主动巡视病房、主动送出院病人。“六一句”入院时多介绍一句、操作时多说明一句、晨间护理多问候一句、手术前多解释一句、手术后多安慰一句、出院后多关照一句。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患者发生猝死的应对措施。 1、了解患者病情,对存在猝死潜在风险的患者要心中有数,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病情沟通时要加以告知并记录。 2、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有家属陪护,特别是患者蹲厕时及夜间需有家属照应。 3、心脏病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救的方法和用药方法。 4、高血压患者经常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5、心衰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保持情绪平稳,环境安静。 6、老年患者、肺部疾患、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 7、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通知医生就地抢救。 8、加强无陪护患者的巡视。 2、为减少危重病人发生护理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做哪些?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成人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和血糖控制评价的专家共识

成人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和血糖控制评价的专家共识 血糖监测与控制是ICU危重患者重要的诊疗内容。但当前血糖监测的方法很多,对血糖控制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对不同研究结果的解读困难。来自欧美国家的16位专家就成人危重患者血糖监测技术和血糖控制的评价达成共识。 1 血液取样 (1)对于病情危重需要实施有创血管内监测的患者:①所有血样应取自动脉导管;②如果暂时或持续不能获取动脉血,应留取静脉血样;③毛细血管血样(针刺法)不准确,应避免采用。 (2)对于病情相对较轻无需进行有创血管内监测的患者,可采用毛细血管血样(针刺法)。(3)临床研究的论文应报告取自动脉导管、中心和周围静脉导管或毛细血管(针刺法)血样的数量和比例。 2 ICU临床研究中血糖分析仪的选择 (1)取自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样应该在中心实验室或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分析仪是默认的血糖分析仪,中心实验室仅在报告不被耽搁的情况下使用。(2)对于未实施有创性血管内监测的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样。(3)临床研究论文应报告使用中心实验室、血气分析仪或血糖仪测定血样的数量和比例。在所有情况下应报告所用测定仪的厂家、型号以及常规的校正和质量控制措施。 3血糖控制的报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应报告内容 (1)集中趋势:对于一组患者血糖浓度的测量,应报告个体患者血糖平均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值。(2)离散度:计算每位患者血糖浓度的标准差,然后报告该患者群体标准差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值。(3)低血糖:作为最低限度,研究者应报告至少经历1次中重度低血糖事件的患者的数量和比例[血糖浓度分别≤2.2 mmol/L(40 mg/dL)、2.3~3.9mmol/L(4l~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doc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231 2.危重患者收治原则上应按临床表现最明显、需要立即治疗的系统疾病确定收治科室。出现两个及以上重要脏器衰竭或损伤,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4、对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床档防护,必要时给与适当约束,避免坠床。 5、及时、客观、准确的做好每位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签全名。 6、认真、细致作好各项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8、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滑脱。 9、护士长每日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督导整改,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0、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力或医疗资源调配,由护士长提出上报护理部主任协调抢救事宜。 11、护理部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要进行督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第一条普通病区危重患者应安排在抢救室,情况不允许时应尽量安排在离护士站近的房间,便于护士监控。 第二条危重患者需由高年资护士主管或监管。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除保证本班护理工作达标外,通过护理计划及护嘱指导夜班及节假日值班护士的护理工作,同时负责检查夜班及节假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 第三条值班(注册)护士对本班所有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记录负责。确保规范达标。

第五条护士长每日检查本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包括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用药、安全、护理计划、护理记录等,必要时组织查房 讨论,以确保患者安全,护理到位;检查有记录,有分析改进及效果 评价。 第七条科护士长、护理部每月抽查各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分析改进及效果评价。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 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 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 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 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 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 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 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 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看过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的人还会看: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

ICU,重症监护室,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离死神很近的地方,因为只有危重的病患才会被送到这里。在这里,病患的一切都由医护人员负责。护理人员不仅要确保病人的治疗状态正常,还要负责喂饭、安抚病人情绪、为病人做清洗工作,伺候病人大小便、要帮病人剪指甲等等,事无巨细。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离死神很近的地方,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感动,这份感动哪怕只是病患艰难的抬抬脚,只是轻轻地拨动智力珠盘……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唤起了生命重生的希望。 其实不然,这就是ICU,和以往大家心里想的重症监护室病区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病患并非二十四小时只能躺在病床上,他们在接受日常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运动。而这些活动,就是我们护理人员给他们特别制定了一对一“私教”,以促进病人早期活动,减少肌肉萎缩、改善肌力和身体功能,为后期康复打下基础。 坐位活动,练习坐是重症患者康复的重要起点,应该尽早开始。从抬高床头30度,逐步过渡到床上坐位及床边端坐位。由于上身直立体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射血助力减低,因此心脏负荷低于卧位。为了增加患者对坐位训练的热情,护理人员还特别准备了一些智力玩具提供病人消磨时间。 护士长潘华良说,通过以上不同阶段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了病患肌肉神经的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降低ICU谵妄,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这些运动方案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先进的医学治疗为ICU里的危重病人挽回了生命,暖心的人文关怀让她们重拾了回归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医疗的一种高度和温度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护心声|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坚持,爱在ICU 有人说ICU(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科室,可以见证生命奇迹;有人 说ICU是一个又脏又累死气沉沉的科室,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也有人说ICU 是一个精英部队,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个个出色,而我认为ICU是个严肃而冷静、威严而庄重、充满爱心与亲情的科室。 初到便深深爱上这里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意义 一、血糖监测的概念及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絮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应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降糖方案的调整。目前临床监测血糖的途径有: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和组织间液血糖监测。其监测方式包括: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动态血糖检测仪、糖化血清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便携式的血糖检测仪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它与动态血糖检测仪还可以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和监测低血糖的发生,是“点”;糖化血清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血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线”。只有通过点与线的结合,才能了解某些特定血糖的监测情况,有了解其在某一时期的总体水平。 二、SMBGS频率及时间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1)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 的开始阶段每天患者至少自我血糖监测5次,达到监测目标后可每天监 测血糖2-4次。2)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周3天,5-7 次/天,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周监测3天,2次/天。3)若患者的血糖控制 较差或病情危重时,则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 制为止;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则每周监测3天,2 次/天。 2、SMBGS监测时间: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 小时、睡前及夜间。 1)空腹血糖:可以反映头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即降糖药的远期疗效),还可以间接反映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这里说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 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 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测空腹血 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2)午餐、晚餐前血糖:可用来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量。 3)三餐后血糖:可以反映饮食控制和用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还可以间接反映进餐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 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 应注意,测定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开始到满两小时为止,有些 人从吃完饭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4)睡前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病人科学加餐! 5)夜间血糖: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范 一、危重患者护理组织管理 (一)对危重患者护理时必须由N4级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应掌握危重患者护理理论知识,具备危重患者抢救技能。 (二)科室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危重患者护理理论、技能培训。 (三)科室需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 (四)科室需制定危重患者相关护理常规。 (五)护理人员需做好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 (六)护士长需安排护士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病例讨论。 (七)科室应备有完善的抢救器械和药品。抢救用物使用后,要及时消毒处置,归还原处和补充,并保持整洁,成备用状态。 (八)各班护理人员应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抢救和护理措施的落实。 二、危重患者治疗安全的护理管理 (一)认真落实危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使用特殊药物时应加强巡视,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 (四)输血过程中特别强调查对制度,保证双人查对,并强调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渗漏及差错。 (五)做好危重患者引流管护理,确保患者输液管道及引流管道的通畅,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六)严格落实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三、危重患者监护安全护理管理 (一)监护仪定期保养、校检,呈完好备用状态。 (二)及时正确处理监护仪的报警信息,不延误病情判断。 (三)定时检查使用中的监护仪线路,防止脱落、受压。 (四)使用抢救仪器时,床旁应备有相关治疗、护理用物,如: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备呼吸气囊,气管切开患者应备有血管钳等。 (五)制定急救仪器异常情况的处理预案。 四、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 (一)护理昏迷、瘫痪患者时应注意防止冷、热伤害并保持肢体功能位。 (二)卧位舒适,约束用具使用妥当,防止坠床。 (三)重症肌无力,鼻饲营养液等存在误吸危险的患者床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习题及答案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姓名:科室:得分: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高血糖发病机制的是:( D ) A.胰岛素抵抗 B.应激 C.严重感染 D.肾上腺危像 E.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2、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大腿内侧 C.臀部 D.手臂 E.静脉给药 3、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诺和灵R B.诺和锐 C.诺和灵N D.甘精胰岛素 E.甘舒霖N 4、下列哪项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月血糖控制不佳(D ) A.尿糖阳性 B.血糖>30mmol/L C.尿酮体强阳性 D.糖化血红蛋白A1为15.8% E.基础血浆C-肽水平低于400pmol/L 【B型题】

A.阴离子间隙增大 B.血浆乳酸5mmol/L C.尿糖阴性 D.空腹血糖9.1mmol/L E.血钠155mmol/L 5、高渗性昏迷(E )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A ) 7、低血糖昏迷(C ) 8、糖尿病(D ) 9、乳酸性酸中毒(B ) 【多选题】 10、下列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正确的说法是:(ABCDE ) A.解除应激因素 B.合理输注葡萄糖 C.静脉使用胰岛素 D.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E.一旦出现低血糖,静脉给予50%葡萄糖输入 二、简答题: 1、高血糖的危害: 答: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 2、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机制: 答:高血糖是由于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引起的。1)升糖激素在应激状态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过度兴奋,促分解激素, 如糖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 而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 胰升糖素/胰岛素比例失调, 从而使糖异生增加,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 糖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2)细胞因子在严重应激状态下, 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细胞因子对高血糖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知细胞因TNF-α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后信号的传导, 造成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耐受而使血糖增高。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习题及答案新编完整版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 控制习题及答案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高血糖发病机制的是:( D ) A.胰岛素抵抗 B.应激 C.严重感染 D.肾上腺危像 E.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2、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大腿内侧 C.臀部 D.手臂 E.静脉给药 3、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诺和灵 R B.诺和锐 C.诺和灵N D.甘精胰岛素 E.甘舒霖N 4、下列哪项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月血糖控制不佳( D ) A.尿糖阳性 B.血糖>30mmol/L C.尿酮体强阳性 D.糖化血红蛋白A1为% E.基础血浆C-肽水平低于400pmol/L 【B型题】

A.阴离子间隙增大 B.血浆乳酸5mmol/L C.尿糖阴性 D.空腹血糖L E.血钠155mmol/L 5、高渗性昏迷( E )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 7、低血糖昏迷( C ) 8、糖尿病( D ) 9、乳酸性酸中毒( B ) 【多选题】 10、下列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DE ) A.解除应激因素 B.合理输注葡萄糖 C.静脉使用胰岛素 D.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E.一旦出现低血糖,静脉给予50%葡萄糖输入 二、简答题: 1、高血糖的危害: 答: 1.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2.高血糖也可降低补体的活性, 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 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 抑制调理作用。3.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应激状态下的高能耗、高氧耗和高分解代谢更加重了机体能量储备的耗竭, 最终可以导致细胞水肿、溶解和器官功能衰竭。 2、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机制: 答:高血糖是由于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引起的。1)升糖激素在应激状态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过度兴奋,促分解激素, 如糖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 而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 胰升糖素/胰岛素比例失调, 从而使糖异生增加,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 糖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2)细胞因子在严重应激状态下, 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细胞因子对高血糖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知细胞因TNF-α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后信号的传导, 造成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耐受而使血糖增高。

重症血糖监测与控制

重症血糖监测与控制 血糖升高是重症患者常见的病理现象。多年来,诸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几乎一致的认识,就是高血糖是危重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之一;而通过合理或严格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多种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一)重症高血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重症患者的高血糖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应激性高血糖:创伤、感染、手术、休克等应激等应激状态下,均可诱发血糖升高的病理现象称为应激性高血糖(SHG)。 2.原发或继发内分泌性疾病:与垂体有关的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相关的柯兴氏综合症,胰腺疾病,肿瘤移位内分泌等,均可影响胰岛素分泌、代谢和拮抗,造成血糖升高。 3.医源性高血糖:治疗中的含糖液输入过多,或器官功能障碍不能代谢造成血糖升高。亦有许多影响糖代谢并促使血糖升高的治疗或抢救用药,包括: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血管活性药物,儿茶酚胺,及噻嗪类利尿剂等。 (二)应激性高血糖危险因素 ①糖尿病,包括隐性糖尿病,有家族性糖尿病者应警惕,可能存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和肝糖元异生增加的病理基础;②使用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外援性儿茶酚胺、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素;③胰岛素相对缺乏者,如老年患者、肥胖、急性胰腺炎、严重感染、低温、尿毒症、肝硬化和低氧血症等;④糖摄取不完全,主要为糖摄入过多,输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或长期卧床糖利用相对过低所致。 (三)血糖监测 应激引起的血糖升高常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危重病期间的血糖升高随着病情的波动、加上治疗等多种因素干扰,常使血糖出现较大起伏,增加了治疗与控制难度,需短时间内的反复快速血糖监测,便于了解代谢和治疗进展,并指导于治疗调整,血糖监则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实施胰岛素治疗方案中必须具备严格的血糖监测措施,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和随后的反应性高血糖。特别对镇静状态或缺少对低血糖反应的神智不清患者、夜间无症状的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患者,更应重视血糖监测必要性。 血糖值的换算 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 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 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四)重症血糖控制 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关键是胰岛素的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危重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重症医疗单位工作前,应当认真对所有参与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并制定适合本医疗病员群体的血糖控制方案,提高对低血糖认识与防治策略。2005年我国重症医学营养指南将目标血糖设定为小于150mg/dl(8.3mmo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