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素质与大国形象

国民素质与大国形象

国民素质与大国形象
国民素质与大国形象

国民素质与大国形象

——中国的国民素质真的配得上大国形象吗?

摘要:国民精神素质的特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自然条件、农业基础和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文化等在国民精神素质中的积淀。

大国(Great power),又称强国、强权、强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体系中,在权力资源上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权力资源,也称“综合国力”,包括一国对他国施加影响所必备的物质性权力,如军事能力、经济实力;以及非物质性权力,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概念——“软国力”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观、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摘自维基百科)

中国的大国形象

且抛开其他因素不讲,单是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毋庸置疑,中国已然是一个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了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四大的国家。这么说,也许有很多人会不服,因为单单从这几个方面来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是不大客观的。正如上面摘要所说,一个国家,要成为大国,必须在各个方面都举足轻重,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定的地位。仔细分析一下,中国显然已经做到了这些:政治方面,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新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和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终于被承认了。在强国压力下,中国依旧能够有自己的声音,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在世界政治开始的一个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渐在世界上确定了自己的地位。在当前时期,中国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界的政治舞台,并且能够有一席之位。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以一个友好和平的国家形象来面对世界,积极打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关系。值得说的一点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上,中国自解放以来,始终没有忘记被列强欺侮的岁月,始终注重国防建设,如今已经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但是,中国不搞侵略,只是为了给维护和平增加一点保障。可以说,从世界政治

角度看,中国是一支和平的力量,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强国们也不会忽视中国这一崛起的力量。

经济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随时影响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忽视中国的经济地位。而中国在世界经济上,一直做着自己的贡献,作为一个大进口和出口国,中国不断改变着自己的身份,始终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尽心尽力。

文化方面,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便造就了中国浑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是历史的堆积,并非短短数十载所能比拟的。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与综合国力息息相关的。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大街小巷,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现在视野之中,他们学习中国书法,品茶,穿汉服,学习中文等等。在国外,孔子学院大受欢迎,来自东方的传统韵味,让外国友人深深爱上,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大国形象,在文化上也能直接地体现出来。

综合国力,像政治,经济,文化,这是最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三个要素。但是中国的大国形象,不只是在这三个方面,还有一些是固有的,比如说国土面积,人口总数,资源丰富度等各方面,都能有所体现。

我想说的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已然是一个大国。中国始终努力在世界建立一个良好的大国形象,和平共处,友好互助,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大国形象是很好的,但是落实到个人,却不是那么如人所愿的。这就涉及到国民素质了。

中国的国民素质

素质,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会承认自己素质低下,相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希望自己的人民全部都是高素质的,这样才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在中国,也许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国情有关系,国民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中国并不缺品德高尚的人们,他们无私奉献着,在各个岗位,在全国各地。在大灾面前,国人表现出万众一心,共同救灾,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让外国人也钦佩不已;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各行各业的伟大的人们,总是带来很多感动。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真诚待人,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本应该被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但是如今却是让人伤心了。

近些年来,各种事情不断发生,“药家鑫“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小月月”事件,酒驾事故接连不断;与此同时,各种食品问题也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苏丹红,三聚氰胺,各种不知名的添加剂,不断丰富国人的化学知识;还有各种倒楼事件,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商人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在这背后,是商业道德的丢失,人性的沦落。有些事不方便说,但是也必须说,当一个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有多么热门,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政府有多么腐败。不是因为现在的公务员工作好,可以为人民服务,而是很多人看到了利益所在。

我们的政府,本应该为人民服务,可是事实呢?却是人民为政府服务。普通百姓要办事,需要去求政府,有时候甚至不惜走后门,这岂不是可笑至极?

落实到个人,但是从过马路这一小事就可以看出,“中国式过马路”被外人取笑时,不知国人的感想如何?遵纪守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中国已经是大国,大国拥有的不只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更需要的是大国风范和大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不应该再犯类似“乱闯红灯”这样有损形象的低级错误,要从点滴做起,重塑形象,让世界人民不只感叹中国经济的崛起,更让全世界看到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那样的中国会更有影响力,更受人尊敬。最后,想分享一下那些才华横溢的中国网友描述新交规的杰作,他们把风靡我们那个时代的儿歌进行了改编:“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现在成了“我在马路前,黄灯过了线,警察叔叔把我叫到马路边。叔叔罚完钱,对我把头点,他高兴地说

了声,六分再见”。原来儿歌里的那个主角已经长大开车上路了,而警察还是警察,但是他的角色却发生了变化。我想说,不管交规严格合理与否,首先做好我们自己。处世也是这样的道理:你无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可以说,中国当前的国民素质配不上中国的大国形象,在我看来,这是由于经济发展过快,文化建设没有及时到位的结果。我们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教育做起,让新一代中国人拥有更高的素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美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核心的精神,是不会长盛不衰的。当中国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时,让外国看到的不应该只是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有中国国民素质,希望每当提起中国人时,不是“华人不得入内”,而是翘起大拇指,都愿意与中国人交朋友。

在国民素质建设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可是,也很简单。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开始,时刻为他着想,严于律己,以诚待人,仅此而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