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自考真题】2020年8月心理学导论06049试题

【浙江自考真题】2020年8月心理学导论06049试题

【浙江自考真题】2020年8月心理学导论06049试题
【浙江自考真题】2020年8月心理学导论06049试题

机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60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整体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

A.自觉性

B.动摇性

C.优柔寡断

D.沉着冷静

3.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侧抑制

D.双侧抑制

4.蜘蛛根据 振动 来捕捉食物,这是动物心理在的表现三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表象阶段

D.思维萌芽阶段

5.坎农 巴德情绪学说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

A.丘脑控制

B.大脑控制

C.中脑控制

D.周围神经系统控制

6.与平时所说的 脾气 二 秉性 或 性情 相近似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风格

7.在对性格的测量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明尼苏达多相测验

B.瑞文标准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加州心理测验

8.在环境因素中,影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方式

B.营养

C.实践活动

D.家庭关系

9.鲁迅塑造人物阿Q,主要依靠的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理想

10.思维过程的两个最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逻辑性

B.间接性和严密性

C.概括性和严密性

D.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二少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1.用实验法进行心理研究时,需要考虑的变量有

A.自变量

B.因变量

C.自主变量

D.恒定参数

E.控制变量

12.构成反射弧的神经结构有

A.感受器

B.大脑

C.传入神经元

D.传出神经元

E.效应器

13.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记忆阶段

D.思维萌芽阶段

E.言语阶段

14.动机的功能主要有

A.调节功能

B.引发功能

C.指引功能

D.监督功能

E.激励功能

15.下列符合胆汁质特征的描述是

A.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B.不随意反应性强

C.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D.情绪兴奋性高并且体验深

E.抑制能力差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按记忆的内容将长时记忆分为( )。 (分数:2.00)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解析:解析: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在下列选项中,“舌尖现象”属于( )。 (分数:2.00) A.不完全遗忘√ B.完全遗忘 C.暂时性遗忘√ D.永久性遗忘 解析:解析:“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却一时想不起来的现象,即暂时性遗忘、不完全遗忘。 4.斯金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对刺激(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属于( )。 (分数:2.00) A.应答性行为√ B.经典性条件的行为√ C.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 D.操作性条件作用 解析:解析:考查巴甫洛夫对行为信号系统分类和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机体被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经典性条件行为是S—R的联结,即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是由物理刺激引起的。故答案为ABC。此题出题目的在于了解斯金纳、华生和巴甫洛夫对于行为及信号系统的分类,难点是容易漏选。 5.在下列语句中,可以用巴甫洛夫的理论来解释的是( )。 (分数:2.00)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望梅止渴√ C.小孩子怕打针,后来见到医生就害怕√ D.谈虎色变√ 解析:解析:选项A为泛化条件作用;选项B可用第一信号系统来解释;选项C为高级条件作用;选项D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四个选项都是经典的例证,必须牢记。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由于有了以语言为主的第二信号系统,其学习与动物具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特有的。 6.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遵循( )。(分数:2.00) A.频因律√ B.近因律√ C.联系律 D.效果律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生理心理学自考改版全新

精心整理第五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非随意注意 第二节选择注意(其中《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免考,117-119页) 第三节注意的脑网络和信息流 第一节非随意注意 1、注意112: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和保持的复杂过程,包括非随意注意、选择注意或集中注意的维持与调节功能。 2、非随意注意112(被动注意):

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引起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引发的不由自主的注意过程,又称被动注意。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朝向反射。 一、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理论113 传统神经生理学和条件反射理论,把非随意注意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非选择性注意过程。因此,外部刺激的强度因素在引起非随意注意中,具有重要意义。刺激的强 脑内发展的外抑制过程,随刺激重复脑内主动性内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一)非随意注意的朝向反射理论和神经模式匹配理论。 识记: 1、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由外部刺激的新异性所决定的反应113:(上面)

2、皮肤电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P3a波(怪球实验范式条件下),分别作为朝向反射的外周和中枢生理指标的意义113: 皮肤电反应的习惯化过程不受刺激复杂程度影响(眼动和皮肤电反应在朝向反应中的变化规律和机能意义不完全相同)。重复刺激时,首先消退的是皮肤电反应,随后消退的是血管运动反应,脑电α波阻抑反应并不完全消退,只是弥散的α波阻抑 小于 3 不匹配。刚刚发生的外部刺激在神经系统内形成了某些神经元组合的固定反应模式。如果同一刺激重复呈现,传入信息与已形成的反应模式相匹配,朝向反应就会消退。所以在一串重复刺激中,只有前几次刺激才能最有效地引出朝向反应。几次刺激之后或几秒钟之后,朝向反应就会消退;但刺激因素发生变化,新的传入信息与已形成的神经活动模式不相匹配,则朝向反应又重新建立起来——

生理心理学论文详解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 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

《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一

《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由被试对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引起的反应是(B) A自变量B因变量 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B)A1897年B1879年 C1887年D1878年 4.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B) A.弗洛伊德B.华生 C.罗杰斯D.斯金纳 5.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C) A.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神经元 C.突触 6.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A)中枢。 A.视觉 B.听觉 C.言语 D.感觉活动 7.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B)。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8.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C)。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9.刚刚能够引起同类感觉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是(A)。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10.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1.教师在上课时,既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特性是(B)。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1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组块。 A.9+2 B.7+2 C.5+2 D.6+3 13.先前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B)。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4.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B)。 A.想象 B.表象 C.映象 D.表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 (分数:2.00) A.认知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构造心理学√ D.神经心理学 解析:解析:构造主义学派强调用内省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将人的意识划分为基本元素。神经心理学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的问题。 3.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分数:2.00) A.电传导 B.化学传导√ C.反射 D.神经回路 解析:解析: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4.下列不属于大脑皮层的初级感觉区的是( )。 (分数:2.00) A.视觉区 B.听觉 C.嗅觉区√ D.机体感觉区 解析:解析:初级感觉区包括A、B、D三项,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 5.正常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约为( )。 (分数:2.00) A.1分度√ B.2分度 C.3分度 D.4分度 解析:解析:视角是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点射人眼后交叉通过节点时形成的夹角。若视角太小,在视网膜上形成的两点像距太近,人眼就很难区分出来。一般正常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度。 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的作用的是( )。 (分数:2.00) A.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性 B.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生理心理学自考试题02-07,部分带选择答案

2005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属于边缘叶的脑结构是 A 边缘系统 B 胼胝体下回 C 丘脑D中脑被盖 2、上丘位于 A 丘脑B间脑C中脑D桥脑 3、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A外抑制B延缓抑制C超限抑制D突触前抑制 4、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B快电位C双向传递D全或无 5、近年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痛觉的重要脑中枢位于间脑中的 A中线核B内侧核C外侧核D板内核 6、脑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与耗能量却占全身的 A20% B25% C30% D40% 7、动作电位下降部分是膜的 A极化过程B去极化过程C复极化过程D反极化过程 8、视网膜的光感受细胞是 A无足细胞B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 9、视网膜中央凹部分 A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大 B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小 C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大 D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小 10、人能听到的各种振动波的频谱大约为 A20-16000赫兹B30-17000赫兹C40-18000赫兹D50-20000赫兹11、听觉的初级皮层区是 A顶叶21区B颞叶21区C顶叶41区D颞叶41区 12、与躯体感觉有关的脑结构是 A丘脑腹后核B丘脑底核C丘脑前核D丘脑后核 13、属于联想式学习的模式是 A敏感化学习B印记式学习C尝试与错误学习D观察与模仿式学习14、帕帕兹环路的生理心理学功能与 A记忆有关B空间辨别学习有关 C情绪体验有关D短时向长时记忆转化有关 15、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外侧区、旁室核和围穹隆区是A防御行为中枢B饮水行为中枢C性行为中枢D饥饱感觉中枢 16、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状态的动物标本是在猫的 A延脑与脊髓之间横断B延脑与桥脑之间横断 C桥脑中部横断D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 17、夜间睡眠中多梦期是 A异相睡眠B慢波二期C慢波三期D慢波四期 18、异相睡眠的开细胞是 A延脑网状大细胞B桥脑网状大细胞C蓝斑中的小细胞D缝际核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奥鹏传媒2019年7月《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答案+我名字 传媒2019年7月《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总分:100分 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 2分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2 2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3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4 2分 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 2分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6 2分 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7 2分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 2分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9 2分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 )。 A1897年 B1879年 C1887年 D1878年 10 2分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1 2分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2分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06057生理心理学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但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效率和速率的化学物质称为 A.调质 B.激素 C.递质 D.因子 2.美国学者贝克西因为提出行波学说而获诺贝尔奖,行波学说是用来解释 A.电磁波传播 B.水波运动 C.神经传导 D.听觉编码 3.对面孔知觉最敏感的脑区是 A.颞上回 B.顶上小叶 C.梭状回 D.额中回 4.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对视野中各种特征并行加工的非意识活动属于 A.选择注意阶段 B.不随意注意阶段 C.前注意阶段 D.后注意阶段 5.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 A.神经递质的传递 B.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C.核糖核酸的合成 D.离子通道的开放 6.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元记忆障碍 D.以上均有 7.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行为表现是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它们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幼年轻度脑损伤 B.早年受虐经历 C.大脑皮层长距离神经纤维发育不足 D.大脑皮层灰质神经细胞发育不足 8.使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的处理方式是 A.脑干以上横断 B.脑干中部横断 C.脑干下位横断脑 D.给脑干上部注入麻醉剂 9.海马损毁以后,动物和人变得 A.狂躁不安,暴怒不止 B.情感淡漠,退缩反应

C.恐惧焦虑,惊慌失措 D.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10.同一个运动功能柱的神经元支配 A.同一个动作的运动 B.同一系列动作运动程序 C.同一块肌肉在同一关节上的运动 D.同一块肌肉在不同关节上的运动 11.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认为男性 A.在E-S维度的E端 B.在E-S维度的S端 C.大脑白质相对较多而灰质相对较少 D.执行语言作业时两半球双侧激活 12.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成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为 A.超柱 B.多模式感知细胞 C.知觉柱 D.皮层柱 13.由腹侧通路实现的知觉加工包括 A.空间关系、长度、宽度、颜色 B.运动、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C.空间关系、空间频率、运动 D.长度、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14.联络区的多模式感知细胞的作用是 A.将视、听、嗅等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B.实现同一种感觉通道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 C.将颜色、形状、朝向、运动等基本特征整合成一个客体 D.以上均是 15.重复刺激时,朝向反应各种生理变化中最先消退的是 A.脑电α波阻抑反应 B.血管运动反应 C.眼动 D.皮肤电反应 16.“怪球范式”中的小概率事件引发明显的ERP成分是 A.MMN https://www.doczj.com/doc/9d438581.html,V C.P3a D.N200 17.在初次应用新异刺激时出现于顶颞区的是 A.顶负波 B.顶正波 C.不匹配负波 D.不匹配正波 18.舞蹈、体操等熟练技巧的记忆属于 A.情景性表述记忆 B.语义性表述记忆 C.习惯性记忆 D.非表述性程序记忆 19.短时记忆生理基础在于 A.通道及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B.合成新蛋白质 C.突触生长 D.以上均是 20.电休克以后病人往往发生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 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 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 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D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B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A.视交叉 B.视前区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A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三期 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D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B ) A.惩罚中枢 B.奖励中枢 C.饥中枢 D.饱中枢 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A )和分数化。 A.易化 B.耽搁 C.开放 D.整合 20.( B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 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脑、( 桥脑)和( 延脑)统称为脑干。 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 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 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同时活动,只是程度不同。 二、定向网络 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1.顶叶 ●对侧疏忽综合征。 (1)对侧疏忽综合征主要表现: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2)对侧疏忽综合征原因:对损伤的大脑半球同测线索的过度注意; 注意损伤大脑半球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3)对侧疏忽综合征特别与右半球顶叶损伤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对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只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4)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 注意力集中时,顶叶某些神经元放电会增加且持续。顶叶皮层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2.中脑上丘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doc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河内塔问题所用的策略是( )。(分数:2.00)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3.陆钦斯(Luchins)的量水实验说明了(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分数:2.00) A.知识表征的方式 B.定势 C.功能固着 D.情绪 4.看完小说《哪吒闹海≥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哪吒的形象这个心理过程是( )(分数:2.00)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5.当回忆一位老朋友的时候,在头脑中出现老朋友的形象是( )。(分数:2.00) A.表象 B.想象 C.印象 D.幻想 6.根据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这里运用的思维是( )。(分数:2.00)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7.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下列属于原型启发的是( )。(分数:2.00) A.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B.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 C.鲁班根据丝茅草叶边的毛刺制成了锯子 D.狗取悦人类获取食物 8.教学中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是培养学生的哪种思维?( )(分数:2.00)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9.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这体现了( )的作用。(分数:2.00)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平时看小说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分数:2.00)

心理学导论试题库

1.用“道德两难故事”引发儿童道德判断,了解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2.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3.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4.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6.“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7.驱使个体产生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思维 D.感觉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运气属于影响成败的 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10.“一白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1.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想像 12.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知觉的特性称为(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选择性 14.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选择性 15.“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谢切诺夫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17.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室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自然实验法 18.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 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3.电记录法 4.生物化学分析法 5.分子遗传学技术 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 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 进行寻根究底的 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 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 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 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 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 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