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亚杰的幼儿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的幼儿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的幼儿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的幼儿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派生出来的, 或者说, 他关于儿童游戏的观点是他对儿童发展基本观点的扩展和具体化。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由同化———顺应的过程完成的。儿童的心理(皮亚杰称之为智力)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 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而个体的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所谓同化, 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则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或

平衡就是认识上的适应, 也是人的智慧行为的实质所在。在皮亚杰看来, 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 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 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 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所以, 皮亚杰认为, 游戏是儿童一种在已有经验范围里的活动, 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或表现形式。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展形式, 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 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另外, 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皮亚杰认为, 这是因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皮亚杰说: “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 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 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 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 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 在这领域中, 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 恰恰相反, 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 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 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 在游戏中, 儿童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 通过想象,创造情景。如把地板当作大湖, 把椅子当作汽车。并根据游戏的需要, 改变物品的用途, 如把木棒当作注射器。儿童在游戏中, 以真诚的情感, 体验游戏中的活动, 相信虚构的真实性。同时, 他们也知道什么是假的。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与戏剧反映的现实生活相近似, 具有成人艺术的创造性。

因此, 皮亚杰认为, 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 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 形成一些概念, 思维变得更灵活, 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游戏是幼儿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方面, 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整个心理建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皮亚杰认为, 儿童游戏的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相适应的, 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儿童游戏的方式。皮亚杰相应地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游戏: 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它们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练习性游戏(0?2岁)是儿童最初形式的游戏。这时的孩子,由于尚未掌握真正的语言,其认识活动主要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 不存在真正的游戏。而所谓游戏只是孩子为了获得某种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的某种活动或动作。也就是说,这种游戏的驱力不是外加的,游戏动作本身就是一

种强化因素,“动” 即快乐。如当孩子偶然碰到悬挂在摇篮上的玩具,玩具发出声响,引起了孩子重复地碰玩具的动作,这时动作是在对物体的兴趣的支配下发生的。但是,一旦这种

新的现象被孩子所理解,他就是为了“好玩”而做这种动作,使“有趣的情景”保持下去,

以获得乐趣。请保留此标记戏(2?7 岁)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有

了很大的发展,在儿童认知图式中开始出现符号功能。所谓符号就是认识到一个事物(符号)

能代表另外一个事物(符号化物体)。随之,以假装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日趋成为儿童的主要形式。皮亚杰认为, 3 岁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自我模仿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如在游戏中,让布娃娃当小孩(他自己),自己出声替布娃娃哭;用手指着报纸念念有词,假装读报等。

3 岁以后,儿童的游戏明显地出现象征性的组合,不再是单个动作的模仿,游戏有了情节。

比如玩“娃娃家” 时,把家里的人物和有关的活动都联系起来并能进行角色的分配,

戏中不仅要有爸爸、妈妈、宝宝、医生、售货员、理发师等人物, 而且要有家、医院、超市、理发店等机构, 并且还要明确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游戏中的象征性活动是个体性的,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意愿, 任意确定“信号物” , 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 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 进行想象, 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即以物代物。例如: 用一块积木当作“饼干” ,一块手绢当作游戏中宝宝的“床”或“被子”, 一把椅子当作“车” , 用

手指当作“枪”等等。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展开想象翅膀。皮亚杰还认为, 象征性游戏并非是一种“货真价实”的模仿性行为,儿童并不是真正在打斗, 而是好玩地装着在打斗。所以, 象征性游戏也称假装的游戏。

由于象征性游戏的象征性, 它可帮助儿童解决情感上的冲突, 并会带来一个较为愉快的结局。如玩医生的游戏, 儿童要当医生给玩具娃娃打针, 这样儿童就把自己在医院打针时所体验的疼痛让玩具娃娃来接受, 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所以,皮亚杰还认为,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对未满足的要求得到补偿, 实现角色的颠倒(如服从与权威的颠倒)和自我的解放与扩张等等。因此, 游戏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 以满足儿童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

有规则游戏(7?12岁)是在象征性游戏之后出现的。规则游戏的发展,标志着游戏逐渐失去了具体的象征内容而进一步抽象化。此时的儿童, 语言及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了发展,开始能站在别人的观点上看问题,利用别人的观点去校正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游戏中大家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便成为可能。通过游戏,儿童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控制自己行为来遵守规则的能力也逐步得以增长。从此,规则游戏便逐步成为儿童主要的游戏形式延续下去,并陪伴人的一生。这种游戏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规则来自集体对娱乐活动的组织,从而带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皮亚杰认为,儿童不经过推理上的努力是不能制订和应用游戏规则的,游戏规则的复杂性反映了玩游戏儿童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他们无法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更谈不上共同订立规则了。有规则的游戏要求参加游戏的儿童要具有相应的智力水平。重要的是,在有规则的游戏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的规范性,反映了儿童参与有规则的或由规则支配的社会关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儿童积极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规则游戏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但是,由于皮亚杰只是试图用儿童游戏作为例证之一来说明儿童发展的特征,这就使得他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而认为游戏只是智力(认知)活动的“变形”或衍生物; 只是看到智力发展对于儿童游戏的制约,而没有看到游戏对于智力发展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完全成了依附于智力的消极的“追随者”,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

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认为游戏是儿童解决情感冲突的一种手段。而与对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的突出强调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皮亚杰对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的估计不足。他认为儿童游戏是由儿童认知水平决定的,即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儿童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的游戏形式对应不同的认知水平,而不存在游戏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智力每前进一步,游戏就跟着走一步[ 1 ] ( P65)。这种片面的、单向的理解,从根本上颠倒了作为一种活动形式的游戏与智力的关系,即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没有充分看重游戏在认知的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知道儿童游戏是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的,智力发展水平只是儿童游戏的一个必要前提,如能不能对物或动作进行概括,制约着“以物代物”的发生与发展。但是游戏的内容是反映现

实生活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儿童的游戏就不可能发展。所以, 在儿童游戏的问题上, 我们不仅要看到儿童与物交往的影响, 也要看到人的作用与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只是影响儿童游戏发展的一个因素。而皮亚杰在游戏发展上, 强调了智力(认知)决定作用, 忽视了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正确理解游戏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应该把它们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双向的关系, 而不是单向的关系。

尽管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存在着不足,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第一, 儿童的游戏与认知活动是协调的, 与学习也是相辅相成的。儿童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同化)。前者改变了儿童的认知结构, 后者将改变了的认知结构得以巩固, 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果没有练习和巩固, 儿童很快就会失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第二, 为幼儿教育实施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中最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家长和教师都过分强调幼儿读书识字, 注重灌输, 甚至幼儿园教学一定程度上带有小学化的倾向, 从而忽视了幼儿游戏活动的作用,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也就不免采用简单的灌输的方式。因此,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我们要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因为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要求的学习方式。现代学前教育学认为,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幼儿教育活动要利用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根据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 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三, 皮亚杰强调游戏的发展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相适应。幼儿教育机构在选择、组织游戏时,必须重视对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以便针对儿童发展的特点开展相应的

游戏活动, 注意游戏内容要随儿童的认知发展而变化。游戏不是儿童与生俱有的本能活动, 也不是在某一年龄突然出现的活动, 它与儿童的智力发展紧密联系,是伴随儿童的成长渐进地发生与发展的。婴幼儿游戏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皮亚杰所阐述的与智力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三个游戏阶段。游戏发展有阶段性, 但是各阶段又不是机械地在一定年龄出现与消失, 可以是并存的。如: 在感觉运动游戏阶段的后期, 婴儿出现了简单的象征性游戏, 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在这阶段的4?5岁的儿童也可进行简单的有规则游戏。同样,在具体运算阶段, 并不是象征性游戏就完全消失, 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从以象征性游戏为主逐渐向规则游戏发展。因此幼儿教育机构既要重视儿童游戏发展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其发展的连续性。在组织儿童游戏时既要根据各个游戏阶段的特点进行指导,又要注意相邻游戏阶段的衔接,注意儿童游戏发展的连续性。

第四,对于幼儿教育机构端正儿童游戏观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组织游戏,从游戏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一直到游戏结束,都由教师安排、决定。儿童按教师的安排、思路去“操作” 、“表演” ,使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制。从表面上看,儿童在玩游戏,实际上他们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失去了游戏的积极性。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具有自主、自愿的特点,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儿童自己掌握,

照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游戏者的心愿,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总之,皮亚杰游戏理论不仅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巩固认知机能,解决情感冲突,补偿未满足需要的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认识方向: 重

视游戏、重视活动、尊重儿童的天性。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Word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石瑛 绪论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章 第一节游戏的概念 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 卷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二、国外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 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 世纪中期以后。 德国的福禄贝尔(F·Frnbel,1982-1852)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是游戏,游戏即生活。” 第二节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为游戏而游戏”,这是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幼儿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的最显著区别。 二、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愿望,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游戏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可以减轻,消除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压力感,因此,对幼儿来讲,游戏是一种享受。 三、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即活动内容的虚构性。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通过“假装”的重构再现现实。例如椅子当大马骑,张开双手飞;冰棒当注射器等。儿童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内部真实)。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戏剧类似。 四、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堆积木、玩沙、玩水等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小汽车、小船,洋娃娃等玩具也没有固定的玩法。事实上,只要成年人不限制幼儿游戏的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幼儿都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第三节游戏的基本结构 一、游戏主题 即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它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二、游戏规则 即游戏活动中限制、调节游戏主体的行为和互动关系的规则。

幼儿游戏理论心得体会

幼儿游戏理论心得体会 读了《幼儿游戏理论》这本书,让我对幼儿游戏又有了新的认识。全书共有七章,详细介绍了幼儿游戏发展的历史;国外游戏的理论和特点;游戏的定义、本质和特征;游戏的个体发展;游戏的形式发展、游戏的外部干预等等。 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和指导角色游戏时,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这三个原则的实践可以使角色游戏成为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的活动,使角色游戏成为教育活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师,我深知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游戏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我想应该遵守以下规律: 一、将游戏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汲取营养,无疑游戏生活化是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生活是教学的内容,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及幼儿园生活都可能成为教学的内容,生活是综合的,因为我们难以将生活分门别类,难以将生活与领域五对应。当然,生活作为教学的内容也是感性的,因为生活是具体的,可感知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是活生生的,它富含了发展幼儿运动技能、认知和情感的机会。

生活也是幼儿园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生活是动态的,生活是一个现实的过程,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还原为现实生活也许是不可取的,但尽可能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实施幼儿园教学却是必要的。现实生活是感性的,真实的,多样的,现实生活蕴含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在现实生活活动中,有许多变数,这是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的重要资源。 因此,我们在组织设计游戏时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游戏、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 二、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游戏也具有生成教学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结构新的教学,使教学自然生成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 1、教师要善于从游戏中发现教学资源。幼儿游戏中潜藏着智慧火焰,教师要有鹰般敏锐的眼光善于观察、发现,从游戏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素材组织活动从而生成新的教学。 2、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实践教学。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首先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教师要做有心人,多收集、记录、整理幼儿每次游戏活动的点滴成果,形成新思想、新教学作为新的基点再组织设计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对新思想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检验。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适用层次、专业:专科、文秘专业学前教育方向 学时:51学时/学期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大学公共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知识水平教学目标 本课程分析了游戏及其特征、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了游戏的几大理论流派,儿童游戏的分类,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对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以及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概况进行了讲述,并给出了幼儿园游戏的观察指导策略,游戏环境的创设方法,还介绍了幼儿游戏会用到的玩具盒游戏材料。 游戏作为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极为重要,作为以后的准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学前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指导他们以后如何帮助幼儿游戏。他们有必要知道游戏的类型、玩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这些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认识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 2、掌握游戏的观察指导方法; 3、了解游戏的发展历史。 (三)素质培养目标 1.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精神——通过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形成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意识——通过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引导学生确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后续课或同步课:《幼儿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一)游戏的定义(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游戏的定义、各学科视野中的游戏。 【知识点】游戏的定义、各学科视野中的游戏。

幼儿游戏理论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幼儿游戏理论》 试卷 ______级_____县(市、区)______ 层次专业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五分。1、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坚持游戏的( ) A.生物性本质观 B社会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 D科学性本质观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 ) A.成人指导为前提 B.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 c.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 D、重视游戏的知识性为前提 3、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 ) A、茫然发呆 B.平和轻松 C.专注认真 D.夸张变形 4、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提出的四种游戏中,把儿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 的游戏,如听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又被称为鉴赏游戏。这种游戏是() A、接受游戏 B.想象游戏 c.机能游戏 D.制作游戏 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 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届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龟色,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6、游戏中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种游戏称为( ) A.单独游戏 D.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7、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 ) A.社会性 B.象征性 C.规则性 D.感觉运动性 8、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它构成游戏的内核,一概念被称为( ) A.游戏内容 B、游戏形式 c.游戏规则 D.游戏主题 9、现代学前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基本活动的形式是() A.学习 B、自我服务性劳动 C.游戏 D.作业 10、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A.符合艺术要求 B、安全卫生C.具有新颖性 D.具有教育性11、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A.确定游戏目标 B.选择游戏内容C.确定指导方式 D.考虑材料投放 12、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尘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 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这种游戏指导的方 式称为( )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13、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的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这种游戏称之为( ) A.本体性游戏 B.过程性游戏c.结果性游戏 D.工具性游戏14、相关研究表明,使用精美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更多地促使儿童()A.模仿 B.记忆 C.思考 D.创造 15、猜动物的叫声(2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 A.活动性游戏 B.智力游戏 C.感官游戏 D.发展语言的游戏16、有规则游戏的最大特点是()

幼儿游戏理论必打资料

学前教育《幼儿游戏理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五分。 1、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坚持游戏的( ) A.生物性本质观 B社会性本质观 c.主体性本质观 D科学性本质观 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 ) A.成人指导为前提 B.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 c.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 D、重视游戏的知识性为前提 3、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 ) A、茫然发呆 B.平和轻松 C.专注认真 D.夸张变形 4、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提出的四种游戏中,把儿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 的游戏,如听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又被称为鉴赏游戏。这种游戏是() A、接受游戏 B.想象游戏 c.机能游戏 D.制作游戏 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 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届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龟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6、游戏中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种游戏称为( ) A.单独游戏 D.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7、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 ) A.社会性 B.象征性 C.规则性 D.感觉运动性 8、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它构成游戏的内核,一概念被称为( ) A.游戏内容 B、游戏形式 c.游戏规则 D.游戏主题 9、现代学前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基本活动的形式是() A.学习 B、自我服务性劳动 C.游戏 D.作业 10、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A.符合艺术要求 B、安全卫生 C.具有新颖性 D.具有教育性 11、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 A.确定游戏目标 B.选择游戏内容 C.确定指导方式 D.考虑材料投放 12、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尘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 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这种游戏指导的方 式称为( )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13、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的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游戏理论

国外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生物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幼儿除了维持正常生活以外,还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二、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 19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游戏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一种天赋的本能活动。游戏时间的长短随动物进化的程度而异,越是高级的动物,在成年后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越复杂,需要练习的时间越长,幼儿期越长,游戏的时间越长。最初是实验性游戏,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这种感觉运动游戏逐渐发展到建造游戏和高级智能的练习。然后是社会经验游戏,包括争斗、追逐、模仿、社会和家庭游戏。实验游戏的目的是发展自制能力,社会经验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际关系。 三、游戏欲望说 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反对格罗斯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儿童游戏的欲望有: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等等。 四、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儿童游戏反映了从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游戏是祖先最早活动遗迹的再现,儿童的游戏无非是复演祖先的动作和活动,如儿童的攀爬和打秋千的游戏是人类处于动作阶段生活的复演,团体游戏是部落时期人类生活 五、社会情绪表现学说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使他们发泄那些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通常是攻击性的危险冲动,以满足其追求快乐的愿望。随着自我的发展,那些不被理性所接受的追求快乐的愿望就不再以直接的象征性的游戏方式表现,而被更现实的、为社会所接受的一些活动,如俏皮话、玩笑、创造性艺术活动等取代,用这些更隐蔽的方式来满足早先通过游戏得以满足的愿望。西方流行的“游戏治疗”就是这一理论的运用,用于矫正儿童在精神上与行为中的问题。 六、认知动力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

【我的】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学分:3 学时:51 讲课学时:34 ;实验(实践)学时:17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1)知识方面:掌握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理解与掌握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了解学前家庭教养中的亲子游戏。 (2)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有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的能力;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具备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3)思想方面: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 计划学时:3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幼儿游戏研究的重要性; (2)了解国外关于学前游戏研究兴起与发展;

(3)了解我国关于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游戏研究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 基本内容: (1)幼儿游戏研究的重要性 (2)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 思考题: 假如你是幼儿园教师,你认为哪些工作与游戏发生关系? 【第二章】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计划学时:4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四种经典的游戏理论; (2)理解并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掌握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3)理解并掌握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的游戏理论;(4)理解并掌握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掌握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四种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流派在游戏理论上的不同观点。 基本内容: (1)四种经典的游戏理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3)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4)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思考题: 1.请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分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现象。 2.任选一种游戏理论,举例说明其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影响。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幼儿游戏论习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权利公约》 2.福禄培尔 3.恩物,作业 4.乌申斯基 5.湖北幼稚园 6.陈鹤琴 7.三段论式 8.格鲁斯 9.惟乐原则 10.贝特森 11.游戏 12.社会性因素 13.皮亚杰,同化,顺应 14.同化;情感需要 15.维果斯基,低级心理技能,高级心理机能 16.艾里康宁 17.内驱力理论;生理机制 18.觉醒 19.探究;游戏 20.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21.纽曼 22.控制、真实性、动机 23.克拉思诺,佩培拉 24.表情;动作;言语;材料 25.微笑 26.娃娃游戏 27.练习性游戏 28.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9.探索;象征 30.游戏物质环境;游戏心理环境

31.动机;体验 32.象征性游戏 33.感觉运动游戏 34.帕登 35.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36.感觉运动性水平;象征性水平;规则性水平 37.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38.扮演意识;角色认知 39.游戏的内容;游戏情节 40.游戏情节;游戏的形式 41.儿童需要;游戏动机;游戏行为 42.游戏场地;游戏时间 43.同伴关系;社会文化背景 44.年龄差异;个性差异 45.形象玩具(主题玩具) 46.角色游戏 47结构游戏(称建构游戏) 48独立自主性 49游戏的教育化;教育的游戏化 50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51、智力游戏 51、自我效能感 53合作游戏策略 54、命题构造;自由构造 55、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D 7.A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知识点: 1,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成人的游戏是为了放松压力,儿童的游戏就是“工作 2,学前儿童的游戏分类 3,分类游戏的游戏规则和游戏作用有哪些。如建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选择不同 5,幼儿园常进行的游戏有哪些 6,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应该怎么解决,例如幼儿不参与合作游戏或者打扰别人游戏时等。。。。7,图文搭配,各类游戏的图片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要充分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寻找合适的游戏对其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游戏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幼儿完成一定的智力活动任务为目的的一种规则游戏 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和服装

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的角色,创造性的进行表演的游戏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不自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 结构游戏: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材料进行建筑造型的游戏 体育游戏 儿童游戏的六种类型 一种是无所用心的行为,童似乎不在游戏,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才玩一玩 第二种是单独游戏。儿童独自一人摆弄玩具,并不关心他人的行为。 第三种是旁观者行为。儿童绝大部分时问在观看其他儿童游戏,并常常向游戏者提出问题或者建议。但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第四种是平行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但很少交谈,常常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第五种是联台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会相互借玩具。但不会围绕同一个目标分工或组织游戏。 第六种是合作游戏。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2014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3、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6.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7、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8、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9、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10、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2、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3、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执笔:陈小红 林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和学习特点, 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 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 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区域活动这一形式,为 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材料、内容、主题 和同伴,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学习节奏来进行探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 和特点, 彰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有益于培育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 品质。可以说,区域活动具备了自由、平等、愉悦、超功利、创造等幼儿园游戏 活动的基本特征, 符合幼教改革精神,因而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 主要形式之一。但随着《指南》学习与贯彻的深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 现,游戏的自发、随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之间形成了矛盾,形成了当下在区域活 动中所显现的一些问题。如:幼儿对教师预设了目标、内容和玩法的区域操作练 习兴趣不高, 或玩法与目标不一致,学习性很强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 求;区域活动还是更多的由教师主导,材料的选择、玩法的制定、结果的评价也 都围绕着教师设定的框架, 幼儿只是被动的完成操作,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游 戏行为的体现。 我们在思考: 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真正具有游戏精神的?什么 样的区域活动才是我们老师能够在预设和幼儿自发游戏之间有效驾驭的?什么 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将尝试在我园区域活动 课程的基础上, 探索我们如何能最大化的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而相应的减少教 师的预设与控制?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教师预 设的游戏的转化?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发挥独特价值, 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区 域游戏呢?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借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 索》课题研究,探索着更加符合《指南》精神的区域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游戏化的形

学前游戏论(全)

第一章 选择) 1.儿童游戏眼见得初步兴起阶段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为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作为最早的游戏理论形态开始出现。 2.儿童游戏研究缓慢发展阶段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主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3.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阶段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在这一阶段,最初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4.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精神分析学派的包括情绪情感,发泄,补偿。儿园基础的教育家 5.德国的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6.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恩物”主要有六种。 7.福禄培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及其“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8.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是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 9.陈鹤琴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10.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理论。 以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 第二章 选择 1.在20世纪初,经典的游戏理论已经形成。到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主要流行三种游戏理论派别,分别为精神分析的游戏论(发泄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和原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活动论)。80年代以后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又得以流行。(选) 2.经典的游戏理论(选择) ①剩余精力说:主要观点:剩余的精力的无目地的消耗和发泄。 代表人物:席勒,斯兵塞 ②松弛说:主要观点:精力的恢复(恢复就是松弛说) 代表人物:拉察鲁斯,帕特里克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③生活预备说:主要观点: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代表人物:格鲁斯 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联系本能的一种手段。 ④生长说:主要观点:机体的生长(了解) ⑤复演说:主要观点: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重点)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一、填空题 1.早期的游戏观主要有(精力过剩说)、(生活准备说) 、成熟说和( 放松说) 、(行为复演说)或叫种族复演说。早期游戏理论主要研究游戏产生的原因,即儿童因何游戏、为何游戏。但限于研究者所持的视角不同以及所处时代的心理发展水平,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2.现代游戏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 、(认知发展学派)、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以及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3.幼儿游戏是(操作性)的活动;是(艺术表演)活动;是(幼儿创造性的)自娱活动。 4.游戏者的快乐体验中第一层次的快乐体验是(趋乐性体验)和想象性体验;第二层次的体验是(自主性体验)和绽放性体验;第三层次的体验是(胜任感体验(或成功感体验)。) 5.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把儿童的游戏划分为(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阶段、(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阶段和(规则游戏阶段(7-12岁))阶段。 6.表演游戏一般需要的材料有(简易的舞台)和(布景、服装和道具)。 7.角色游戏的发展可以从(角色扮演水平)、(游戏内容的扩展与丰富)、(材料与玩具的使用)以及语言与社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8.积木建构技能包含(积木构造的基本技能)、(分析图纸按图建构)和(使用积木与其他材料组合构造)三方面技能。 9.体育游戏的结构由(游戏动作) 、活动方式、(游戏情节)和活动条件等成份组成。 10.适合3-4岁幼儿玩的平面造型游戏有(水彩画)、(蜡笔画)、印画和(粘贴)等。 11.分辨图形的游戏一般可分为数图形、(找图形)、(找相同)、找不同和(找错误)等五种。 12.比较游戏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图形求异,另一种是图形填充。 13.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有:音乐听觉游戏、(节奏游戏)、(歌唱游戏)和舞蹈游戏。 14.婴幼儿游戏的类型包括(感觉-探索游戏)、活动游戏、模拟游戏和(接受游戏)。 15.婴儿最早的感觉游戏是听觉游戏和触觉游戏。 16.婴幼儿游戏一般开展游戏活动的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并以(个别)指导为主。 17. 体育游戏创编的步骤包括(明确游戏目的)、选择游戏动作、构思游戏结构、设计游戏细节、(制定游戏规则)和确定游戏名称。 18.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有:音乐听觉游戏、(节奏游戏)、(歌唱游戏)和舞蹈游戏。 19.婴幼儿游戏的类型包括(感觉-探索游戏)、(活动游戏)、模拟游戏和(接受游戏)。 20.根据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帕登将儿童的游戏划分为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段和(合

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A卷本科

昆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试卷 (第 一 学年第 二 学期 ) 20 18 级 学前教育 本科 专业 课程名称: 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 (A 卷) 考试方式:考试□ 考查□ 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机试□ 出题教师签名: 成绩: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幼儿园户外游戏游戏环境的特点 有( ) A . 自然性 B .挑战性 C .安全性 D .趣味性 2、角色游戏前准备的指导工作包括( ) A . 依据幼 儿年龄特征进行相应指导 B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C .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 D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介入指导 3、目前国内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 . 空间密度过大,拥挤现象突出 B .游戏区域界限模糊,设置缺乏合理性 C .游戏环境单一,缺乏刺激性 D .游戏环境规划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 4、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身心 体验形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 ( ) A . 机能性游戏 B .想象性游戏 C .制作性游戏 D .接受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规则游戏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最具有教育意义游戏是 ____________。 3、儿童游戏从认知发展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游戏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情景迁移: 2、 角色行动: 3、 同化: 4、 活动游戏理论: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游戏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学号: 姓名: ---------答 -------------- 题 --------------- 不 --------------- 可---------------- 超 ----------------出 -------------- 密 --------------- 封 -------------- 线 ----====-------------------------------------------------------------------------------------------------------------------------------------------------------------------------------------------------

《儿童游戏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游戏理论》复习资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方法: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 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也称来访者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其基本理论源自卡尔,罗杰斯。 3、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4、儿童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5、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6、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8、规则游戏的特点是:规则性、竞赛性。 9、最具有教育意义游戏是:结构游戏。 10、儿童游戏从认知发展分类为: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11、游戏的特征是:愉快与严肃的统一,有目的的实践,自由和约束的统一,遐想与现实的统一,练习与探索的统一。 12、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是: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二、名词解释 1. 精力过剩论: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2分),其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将其自身的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佳表现形式(3分)。 2. 有规则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3分)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自愿的、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任务(1分)。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1分)。 3. 合作介入:教师加入幼儿正在开展的游戏,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互补的关系,(2分)教师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以角色身份加以指点,使幼儿得到暗示和启发(3分)。 4. 事件详录:对某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并作分析与评价(3分)。事件详录=事例描述+简单分析(1分),定点法和追踪法常用事件详录(1分)。 5、追踪观察法:即定人法,观察者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活动。 6、游戏治疗:游戏作为沟通工具,并通过游戏来进行疏导或干预,达到治疗效果。 7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 导》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 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幼儿游戏理论》试卷及答案自己归纳的

二、填空题:(15%) 1、规则游戏的特点是规则性、竞赛性。。 2、最具有教育意义游戏是结构游戏。 3、儿童游戏从认知发展分类为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4、游戏的特征是愉快与严肃的统一,有目的的实践,自由和约束的统一,遐想与现实的统一,练习与探索的统一、 5、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是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三种。 三、名词解释:(20%) 1、情景迁移: 将现实生活的情景迁移到一个假想的 情景中。使行为脱离原来的真实情景。 2、角色行动: 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 3、同化: 把个界因素整合于一个在形成或已以 形成的结构。 4、活动游戏理论: 游戏是一种社会地反映性活动,是一 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学前 儿童的主导活动,是需要成人指导的 活动。 四、简述题:(25%) 1、游戏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①游戏促进了感知能力的提高。 ②游戏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③游戏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④游戏促进了想象能力的提高。 2、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①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②游戏能帮助儿童控制情感的冲动。 ③高级情感产生于游戏中。 3、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①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其重要任务是实施教育,对象是幼儿,游戏,游戏是基本活动,因此教育须与游戏相结合。②幼儿园的教育必须通过游戏来进行。 ③注意搞好两类不同特点的游戏,一类是 儿童自发的,自主的游戏;另一类是教师 组织的教学游戏。 五、论述题:(20%) 1、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1、游戏的物理环境: ①室内游戏空间。 ②户外游戏场地。 ③游戏材料。 2、游戏与社会环境: ①家庭影响,亲子关系,育儿态度, 家庭结构。 ②同伴的影响,有无玩伴,玩伴熟 悉程度,玩伴年龄、性别。 ③媒体技术影响,印刷、广播、电 视、电脑。 ④课程方案的影响。 3、游戏中的个体因素: ①游戏中的个性差异 ②游戏中的个别差异 ③残障儿童。 , 认为影响人的工作动机有两类因素:一类 是保健因素,另一类是激励因素。 2.幼儿园管理担负着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 育培养目标和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 3.幼儿园逐步实行园长负责制,这是幼儿 园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 4.教育行政通过权力限制作用和非权力促 进作用实现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 5.制定科学的管理原则主要应考虑两方面 的问题:一是依据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 二是以基本矛盾、关系的分析与调整为前 提。 6.幼儿目标管理是依照确定目标——目标 展开——目标实施——目标考评的顺序运 行的。它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 段、四个环节、九项工作”。 7.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应达到人均1.5㎡ _,并选择自然采光好的房间为宜。 8.幼儿园对事务的管理包括两大部分,即 对一般事务的管理和对膳食管理的管理。 9.园长在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考虑两个方面 的因素:一是考虑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二 是考虑领导环境及领导者的具体条件。 10.公共关系活动服务于组织与公众的双 择适宜的管理方式。这是(D )的观点。 P16 A 社会系统理论 B Z理论 C XY理论 D 权变理论 2.幼儿园管理中经济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 是(A )。P64 A 有偿性 B 启发性 C 复杂多样性 D 权威性 3.领导者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成员 努力做好工作,这体现了管理的(C )。 P48 A 开放与闭合统一原理 B 动态平 衡原理 C 人本原理 D 合理组 合原理 4.1996年9月发布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加强 对各类幼儿园管理的幼教文件是( A )。 P43 A 《幼儿园管理条例》 B 《幼儿园工作规程》 C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D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5.在管理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关键要 素是( C )。P229 A 物力 B 资金 C 人D信息 6.“代明环”管理过程是(A )。P97 A 计划——实行——检查——总结 B 计划——检查——实行——总结 C 检查——计划——实行——总结 D 实行——检查——计划——总结 7.幼儿园为家长服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 ( B )来实现的。 A 做好对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 B 做好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C 做好对儿童的后勤服务工作 D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8.幼儿园教研活动组织的三个层次是 ( B )。P167 A 教研组层、年级组层、教师层 B 园长层、教研组层、教师层 C 园长层、教师层、年级组层 D 园长层、教研组层、年级组层 9.幼儿园维护幼儿安全的首要原则是 (A )。P190 A 预防为主 B 组织有序 C 充分的时空 D “管”“教”并行 10.保教队伍选用人员的根本要求是 (D )。P237 A 优势互补、合理结构 B 用人唯精、重视效益 C 用人唯贤、严格要求 答:梅奥强调重视人的行为,提出人 际关系基本原则,为日后行为科学奠 定了基础。主要观点有: 1.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 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 是社会心理因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 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 而且还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