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现状综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现状综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现状综述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古“丝绸之路”其实质为基于中西商贸交易的洲际物流通道,物流的畅通是保证古“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但古代的”丝绸之路“物流为东西方国家至地区间商贸往来需求推动而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建构对此时段世界经济发展及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丝绸之路途径的西部主要省市青海、甘肃、陕西、宁夏、新疆为“丝绸之路”段起点与节点区域,至少继续存留了较浓厚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在时间的推移下,古“丝绸之路”最初的那份繁华萧条了很多,沿线地区经济衰退,成为了较封闭落后的内陆地区。自1990年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成功开通,依靠铁路再次开启“丝绸之路”贸易通道,随后,火车也能从连云港地区开出去,并长时间行驶至八百里秦川、河西周郎、中州打底、天山南北地区。出境后,又越过哈萨克草原、东欧平原,成功抵达荷兰。整个路程的距离约长达1097万公里。可见,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为复兴古“丝绸之路”提供了更有利条件,打开了全新平台,一直处于此种封闭落后环境中的“丝绸之路”开始绽放出原来的生机。

2011年,以重庆市为主,规划并建设了以俄罗斯、中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为主的铁路部门均参与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此通道主要由重庆为出发点,途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并经过北疆铁路,最终抵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途径哈萨克斯坦后,在从波兰、俄罗斯、德国杜伊斯堡等处,整个总路程约长达1.1万公里。渝新欧国际通道的成功开通,在开启中国中西部至欧洲地区货物运输通过的同时,最关键的还是为“丝绸之路”国际联运奠定了更重要的市场基础。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精彩演讲中明确指出,应尽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战略构想的落实,并指出需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互通、民心相通、货币流通的”五通出发,进一步营造

整体大合作趋势,表明古“丝绸之路”终将获取全新转型性复兴机遇。2014年5月底,我国全面召开的中共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指出,新疆属于丝绸之路的重点建构经济带核心地区。而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新疆应立足区位,以通道建设为主,不断实现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发展现代物流。同时,新疆地区及西部多个沿线省市、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省市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架构下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已被列入至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现今,新疆国际物流业的全面发展也是需解决的理论与现实性问题。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建设及发展均会为新疆国际物流全面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1.1.2选题意义

(1)伴随着新疆及周边国家边境贸易的进一步深入与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国家又一轮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实施,为新疆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将取得飞速发展。

(2)新疆地区与中亚物流业的合作及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全面建设的基础,那么推动新疆与中亚国家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及物流业的全面发展,最终建构综合性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从而确保运输通道的双线畅通,这也是当前的最主要任务目标。

(3)新疆地区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区域内部以及周边国家逐渐扩大的进出口贸易也会对新疆国际物流的需求产生日益增加的刺激。

(4)本研究内容的论述为怎么推动新疆朝中亚国际物流的发展,怎么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现状综述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献研究也较多、内容较全面,而国内学者李宁(2014)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业基础与建设》中论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合作基础,并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合作建设;阿布都伟力?买合普

拉(2014)的《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中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后,分析了新疆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新疆现代物流发展中所存问题及制约因素,最终结合问题给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推动新疆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的可行路径;国外的Shu Y(2013)认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增进西北五省与中亚、欧洲国家彼此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让西部各族人民收益。Guodong Pang, Ohad Perry(2014)[1]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必会变成联系亚洲、欧洲与非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大动脉。不过也将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如:较差的基础设施、复杂的宗教、民族与历史性问题,不同的政治体制等。Van Diermen D E、Brand H S、Vissink A等(2006)[2]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会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与贸易合作。

Liu Qi-Fa(2008)[3]等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焦点为生态安全、经济增长、能源开发、新技术与旅游业的全面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丝绸之路”的更充足、更全面的文献研究为本次论文的编写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1.2.2国际物流研究现状综述

伴随世界贸易的繁荣与全面发展,国际物流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针对物流问题的文献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到该问题的研究中。在西方针对国际物流方面的文献研究较少,他们多将国际物流视为一般物流系统的分支。如Donal Bowersox(1999)[4]等人在《物流管理:一体化供应链过程》一书里分析了“全球物流”的概念,并论述了国际物流系统的特征,给出了国际物流需不断克服配送渠道、金额三大壁垒、市场与竞争等。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供应链及战略联盟也在全球化贸易蓬勃发展整个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Jon Langbroek(2000)[5]等分析了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Marc Goetschalckx,Carlos J.Vidal与Koray Dogan(2002)[6]从全球模式着手建构了物流系统战术模型及设计审查算法。Thomas DJ与Griffin PM (1996)[7]共同发表出了论文《协同供应链管理》并初步提出了借助通讯与信息

技术让供应链各个环节彼此协调进而减少成本,利用数学建模对供应链环节展开优化,即协同供应链管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于物流问题的研究,最开始的阶段,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对国际物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经营、信息系统、成本控制以及问题分析和应对方面。其中,龙江(2002)对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物流在国际投资与快递公司的联系和逆向联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刘令(2003)以计量经济学方法为基础,对物流成本对两国贸易,尤其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了影响中美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唐中赋,顾培亮,任学锋(2005)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对我国的上海等八个港口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港口物流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陈辉(2013)通过研究总结认为当前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市场的覆盖领域越来越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李可彦(2013)通过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进行研究之后指出,只有建立与现代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物流,才能真正实现国际贸易,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体系并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王淑英(2014)结合上海国际贸易实际情况,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国际物流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研究者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他们都认为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市场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而完善的国际物流体系以及国际物流能够更好的保障国际贸易的进行。

1.2.3新疆国际物流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新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物流业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研究学者对新疆物流业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当前,新疆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需求分析、发展问题及对策两个方面。其中,在新疆国际物流需求分析方面,顾华详(2006)分析了制约新疆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认为创新物流体制是当务之

急;张燕燕(2010)专门针对计量检验视角来分析了新疆国际物流及国际贸易、新疆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在分析调查的过程中给出了可推动新疆物流业稳步发展的可行措施;张薛冰、段秀芳、张煜(2013)进一步对新疆国际物流需求展开量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之法最终摸索出了国际贸易为影响整个新疆国际物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到货运周转量及经济发展水平。在新疆国际物流发展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方面,吴志平、王志强、李莉(2013)认为新疆的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水平不高、现代物流发展理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他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给出了建构完善新疆国际物流体系的相关性建议。不难看出,现有的针对新疆国际物流的研究还较少,而专门论述面向中亚国际物流研究的文献更少。

1.2.4综合评述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得出,当前有大量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挥。现有文献中专门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颇有成效,这为此文所用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国际物流变量的衡量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不过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欧亚地区国际物流发展,而专门针对新疆地区经济增长情况以及贸易出口实证分析的文献研究相当少,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建设背景下,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对新疆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较少。并且有些研究方法和理论不太符合新疆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选取了符合新疆地域情况的理论研究。

1.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疆国际物流进行具体分析。定性的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新疆国际物流发展特点、运营环境和基础实施情况;定量的评价新疆国际物流对对新疆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构建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系统分析区域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动态变化特征。这样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同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新疆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使文章论证更加充分,结论更加客观。

1.3.2研究内容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在新疆初步建设的思路和推动新疆国际物流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2)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国际物流运作模式和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3)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国际物流发展与新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4)数据处理的结果与新疆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促进新疆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1.4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论文的创新点如下:

(1)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概念引入新疆国际物流的现实中,经济理论与新疆实际情况相结合,其相关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2)将新形势下,构建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系统全面分析区域经济建设、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动态变化特征

(3)将数据处理的结果与新疆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激发新疆国际物流快速前进的有效措施,这对今后新疆国际物流飞速前进与完善有积极的经济意义

难点:由于新疆与周边国家政治,汇率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异同导致数据差异性,还有新疆统计年鉴里没有专门分裂的国际物流统计数据因此本论文代替了

物流相关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1.5本文研究技术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