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好的元青花仍在中国

最好的元青花仍在中国

最好的元青花仍在中国
最好的元青花仍在中国

最好的元青花瓷器仍在中国

(两个《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研究及讨论)

湖北祖恩

两个《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之一是南京市博物馆藏“沐英墓出土”的,被誉为国内元青花“三绝”之一。在国内外拥有至高无上的“样板”地位。第二个《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为民间“听月楼”所藏。这两个青花梅瓶,从大小、样式、青花发色、人物故事,用肉眼观看并无多大差别,猛一看以为是两兄弟。究竟是否来自同一个家族,还需用效仿“DNA”的检测方法作鉴定。对于至正型元青花(用麻仓土作胎,苏麻离青作青料)这种鉴定标准主要有以下五条【1】。

1.呈靓丽的兰青色,色沉不浮。(20概率)

2.笔道中边缘有微晕散。(20)

3.有青料聚集现象。(20)

4.可见釉面下凹、铁锈斑、下见铁铝合金结晶。(20)

5.足底及露胎处有明显的火石红。(20)

前四条属于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第五条火石红是麻仓土需历经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呈色特征。麻仓土元代称为贡土、御土;明代称为官土,只有元、明两代的官窑才能得到麻仓土,而且明中期苏麻离青已用完,麻仓土也采尽。因此火石红也就成为元、明两代识别青花瓷是否为官窑的明显特征。经与听月楼主协商,同意公开研究结果,以供专家学者及收藏爱好者参考指正。

一、听月楼藏<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研究。

甲: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效仿DNA法)(见本文集附录2)

1.青花发色靓丽深沉,现宝石蓝色(20)(见图一~三)

2.有微晕散。(20)(见图一~三)

3.有美丽的青色聚集.(20)(见图一~三)

图一~三聚集和晕散

图一~三聚集和晕散

图一~三聚集和晕散图一~三聚集和晕散

图一~三聚集和晕散

4.有釉面下凹、褐色斑、下面有金属结晶(20)(见图四)。因为是铁铝合金结晶。其色银

白,用60-100倍放大镜看,像是一座座银色小山,沉睡在蓝色的海底。更为奇特的是银色的小山有时会呈现出金黄色的小山。(笔者至今尚莫名其妙变色的机理),偶尔会发现在金色的小山上面出现的极小的金黄色气泡,像是山上夜空中的星星闪亮,真是美极了。这四条呈色特征也就是有的专家所说的“天然成趣的青花现象”,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了。

图四

图四

图四

5.足底可见火石红及呈炸开状的糊米点(20)。并可见数块釉斑(见图五)。

图五(听月楼梅瓶)

图五(听月楼梅瓶)由以上五条标准及纹饰可以判断该青花梅瓶是至正型官窑青花器的概率大于99.99%。

乙:充分的条件(传统鉴定法)

1.看器型:听月楼梅瓶比“南博”梅瓶高11毫米,底径大2毫米,小口有折沿,短颈,

园丰肩,瓶身厚重,较为粗壮,是典型的元代梅瓶体征。(见图六)

图六(听月梅瓶)

2.看胎:胎色白,用小手电筒吊入瓶内可见内壁有手工拉坯的指纹,可见接胎痕,外壁

手摩可感到手工拉坯纹。是典型的的古代手工艺制作。(见图七)

图七(听月梅瓶)

3.看足底:由宽刀旋削,中心有乳凸,足外墙稍外撇,下有约45度旋削(见图五)。

4.看釉色:釉色白中稍泛青,釉层厚润,无开片。

5.看纹饰:肩部为仰变形莲瓣纹,内嵌杂宝,主题纹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及山、石、花、

木,足胫部为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单个独立分开,内细线外粗框,折肩。为典型的元代纹饰。

6.看青料: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成,有釉面下凹,褐色铁锈斑。

丙:学者们的经验

1.釉层中可见“气泡死亡”的白色絮状物数个。(见图八)

图八

2.足底看似粗糙,但用手去摸时有润滑感。

听月楼梅瓶同时完美地具备甲、乙、丙类13条标准;因此可以判定为“至正型官窑元青花”器无疑【1】【2】。与标准器龙纹象耳瓶属于同一个家族。即同为元代景德镇至正型官窑器。二.对南京市博物馆藏“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讨论。

1.目前,南博梅瓶在国内外声誉很浓,是顶级“至正型”元青花。被誉为“三绝”元青花之首。因此,我们也得用“至正型”元青花的“DNA”来检测。笔者曾数度去南博了解其青花的呈色特征,馆方答复是属于“绝密资料,概不外传”。从现有的图片资料又很难判断。就是说,他的青料是进口苏麻离青还是国产青料。不能确定。因此不能随意下结论。

2.看足底:足底的图片也缺失。从正面图的下部足墙45°旋削处可以清楚的看出没有一线火石红。(见图九)。听月楼梅瓶同样的部位则可明显地看出有一线火石红。(见图十)。这说明南博梅瓶不是麻仓土为胎,没有火石红,也就是说不是官窑器。也就不能称为“至正型”元青花。

图九未见一线火石红(南博梅瓶)

图十一线火石红(听月梅瓶)

3.在南博梅瓶“DNA”所需的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纹饰上寻找其时代特征。整体看,

山、石、树木花草画工尚可,但是在人物的画法上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萧何威武有余,焦愁全无。(见图十一)

图十一萧何(南博梅瓶)

②韩信,两眉舒展,也不见忧愁状。(见图十二)倒像一个牵马游春的公子哥儿。俗话说“愁眉苦脸”、“愁上眉梢”,愁不愁全在眉头上。

图十二韩信(南博梅瓶)

③船工和他的船

船工秃顶表示不妥,秃顶在人群中占少数,而秃顶的人恰好当船工又更少。元代赵孟頫有一幅画(斗浆图)画的是元——裹巾子、齐膝短衣卖茶汤的小商贩(见图十三),他们的头上都裹着头巾。《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发生在陕西汉中,笔者曾在汉中与农民闲谈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头上裹一白毛巾,答复是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丞相戴孝巾,这风俗一直流传下来,直到现在陕西农民头上仍裹着白毛巾。不过现在的白毛巾在前额头处结了一个英雄结。无论是没有秃顶的,还是真秃顶的,都应该被裹巾子遮挡,所以秃顶船工的画法是错误的。只有清朝才有这种“留头不留前发”的头式。(见图十四)

再看看船工所划的船,船身上特别明显地画有近六十个黑点,不知是表示什么,“画船添点”与“画蛇添足”无异。将船画成了一艘花船。与元代工匠的粗犷豪放的画风是格格不入的。船工长相凶神恶煞,活像“水浒传”中浔阳江下“板刀面”的主儿;有的专家说船工像外国人,也对他提出了质疑。船工上身穿着补丁衣,撑着一艘花船,不伦不类。使人感觉很诡异。没有一点美感。如果该梅瓶的青料不是进口苏麻离青,那就可以根据秃头船工判断其为清代中晚期的民窑仿品。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不合逻辑的问题,“清朝瓷器怎么会跑到几百年前的明朝沐英墓中去了呢”。

图十三裹巾子

图十四船工(南博梅瓶)

④“沐英墓出土”问题的探讨

现在不论是报刊杂志、平装书、精装书,对南博“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出处基本上都是说“1950年沐英墓出土”。而沐英墓所在地的江宁博物馆参与编写的“江宁出土文物”却是1959年出土。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历史吧。南京市《历史教学》1951年01期【南京博物院发掘明黔宁王沐英墓及牛首山古墓{摘要}明黔宁王沐英墓在江宁县三区应塘,去年曾为私人盗掘,政府据报,即封闭墓口,追索赃物,并将追出之古物如棺钉、衣上玉饰、朝珠、冠顶饰物、墓志等交南京博物院】(笔者注:南京博物院属江苏省,与梅瓶所在地南京市博物馆是不同的两个单位,也不在同一个地方)这一摘要提供了以下信息,第一,沐英墓确曾于1950年被盗掘。第二,该摘要距盗墓不到一年的时间,且由于是{历史教学},文字不会虚假,

不会添油加醋,添枝加叶,可信度较高。第三,很明确的指出赃物中没有追出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如果该梅瓶是在1950年由沐英墓盗出而被追出来,那么梅瓶现在应存放在南京博物院。或问沐英墓就这一点陪葬品吗?当然不可能,唯一的解释是在1950年以前早就被盗过了。对于古墓,考古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十墓九空”,沐英墓多次被盗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要不然怎么连一个大件都没有追出呢?现在我们只能尊重历史,不能臆造。1950年沐英墓没有出土过青花瓶,这是历史事实。

后来又有传说:有人在南京市新街口抱着一个青花瓶售卖,被开古玩店的老闆陈新民买走,这一幕被南京市资深文物专家王引见到。后公私合营,陈新民进入南京市文物公司工作,该青花瓶辗转进入了南京市博物馆,再后来不知怎么就“被出土了”。由新街口“卖瓶人”到古玩店的陈新民再到南京市的博物馆被出土,这一个故事当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卖瓶人”的资料不详。“卖瓶人”姓甚名谁,是否与1950年沐英墓盗墓贼同伙,这是故事中的至关重要的人物,如果不能证明“卖瓶人”是盗墓贼一伙,也就不能说该青花梅瓶出自沐英墓。卖瓶和盗墓是两个孤立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大。试想,如果卖瓶人与盗墓贼是一伙的,且该瓶的确出自沐英墓,而盗墓头子不久前被抓去枪毙,他敢拿着赃物瓶到闹市去换金条吗?这样做无异于“插标卖首”。由此可以看出【沐英墓出土】的说法缺少有力的人证,也可以说它只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

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关键问题是该梅瓶青花用何种青料,如果是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那么可以判断该瓶是元代民窑“高岭苏麻型”瓷器。如果是用国产青料,则应判断为清中晚期民窑器。当然元代官窑也有用高岭土和国产青料生产的青花瓷器,但绝不会出现像南博梅瓶上船工秃顶以及画船添点的错误,这与元代粗犷豪放画风是格格不入的。这一缺陷馆方可能早已发现,不然为何长期只让萧何面向观众,而将韩信及船工严加封锁?展柜前两三米设防护栏,有专职保安站岗,无论男女老少、国内国外,参观者都不得越雷池一步。不得已外出展览一定要占墙角。还美其名曰“防止仿制”.市面上的仿品没有一万也有好几千。还防什么呢?笔者倒是希望馆方及其主管部门对梅瓶做一专题研讨。弄清其真实面目,给广大参观者一个清楚明白。文物出土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博物馆是教育观众的场所,用一个不明不白的器物遮遮掩掩,有误导观众之嫌。

三、元青花官窑人物故事瓷器存世量的探讨

这一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官窑,二是人物故事。首先我们要找出元青花官窑器的存世量。根据“土耳其、伊朗馆藏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介绍,土耳其、伊朗馆藏71件元青花瓷器中有标准火石红的仅1-2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元青花具有火石红的官窑器存世量占元青花存世量的概率为(2-3)%【2】。

“元代瓷器特集”中收集了国内外馆藏精品元青花瓷器八十余件,其中绘有人物故事的仅有3-4件。由此可以推测,绘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存世概率约为4%-5%。在存世的元青花中既是具有火石红的官窑器,又在其上绘有人物故事的概率,根据古典概率的理论,是官窑器出现的概率、及人物故事出现的概率二者的乘积。即(2%-3%)x(4%-5%)等于万分之八——万分之十五。约1/700——1/1200。目前,国内外馆藏400余件元青花尚无一件是绘有人物故事的官窑器。而听月楼至正型元青花梅瓶却正是绘有人物故事的官窑器,与至正型元青花标准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龙纹象耳瓶相比,二者同属至正型官窑器,但听月楼梅瓶绘的是“萧

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而且三个人物都能恰如其分地传神。萧何与韩信都是愁眉(见图十五、十六)船工头裹白毛巾、无须,年轻孔武有力,微笑迎宾。给人一种亲和美好的感觉(见图十七)。人物故事梅瓶比龙纹象耳瓶要高出一品两品。而传神的人物故事瓶比仅形似的人物故事瓶又要高出几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最好的元青花瓷器仍然在中国,而且在民间。听月楼梅瓶像一只横空出世的开屏的蓝孔雀飞落元青花的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正翘首以待更好、更美的凤凰登临。

最后我们借用南京夫子庙的一副对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精品藏闹市,博大在民间"。

图十五萧何(听月梅瓶)

图十六韩信(听月梅瓶)

图十七船工(听月梅瓶)

参考文献

【1】至正型元青花瓷呈色特征的解读及鉴别(收藏界2014年第10期)

【2】元青花官窑瓷器的特征——火石红

【3】元青花瓷器特集上海博物馆编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xx1,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7;2.安徽三联学院艺术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 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篇章,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它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以及草原游牧民俗与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加之数量的稀少,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使之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本文通过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史背景及其纹样特征,试图翻开这一特殊时期的瓷器不一样的一面。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历史背景;伊斯兰文化;纹样特征 中图分类号: TQ1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3)07-0242-02 一、青花瓷概况 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是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青花瓷”这一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他记载了作者从1330年至1339年间数度到南洋诸国所看到的情况,其中在有关当时中国对外交易记述中就有多处列有“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白花瓷器”等名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荀子·劝学》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色(蓝色)也是其他民族普遍喜欢的颜色,如青色(蓝色)在蒙古族象征着兴旺、永恒、坚贞和忠诚,是最高贵、最神圣的颜色,蒙古人的地名、人名都喜欢用“青”(呼和)字,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就是“青城”的意思。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成熟青花瓷具有众多的优点,如色彩素雅大方、幽静明快、纹饰丰富、易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等。清代龚轼《景德镇陶格》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被人们广为传诵。 据专家考证,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此时河南巩县窑附近地区已有原始青花制作,遗存的青花瓷器及考古发现残片可以佐证。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的青花瓷制作工艺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最为精致。本文主要是通过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史背景及纹样特色,来翻开这一特殊时期的瓷器不一样的一面。 二、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发展史上的特殊时代,瓷器生产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特色。虽然元代以前,在唐代和宋代,已发现有青花瓷器的生产,但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才真正达到了烧制的成熟期。据记载,青花瓷并非为元朝皇室所使用。在明清两朝的皇宫收藏中没有元青花,在传统的瓷器收藏记录中也没有元青花,在早期的中国陶瓷艺术研究领域更没有元青花的位置。 元代青花瓷是在l4世纪中及稍后输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这些地区的元青花现有传世藏品和出土物两类,其中传世藏品主要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珀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都是体形巨大,青花发色鲜艳、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土耳其托普卡珀博物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作为欧、亚、非三州的交汇点,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千百年来,土耳其王国的宫殿中收藏了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其中有数十件是大型元青花,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是一个元青花的宝库。早在l7世纪初,阿巴斯王将l600多件中国瓷奉献给神庙,这些盖上印章的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解题过程] 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历史条件: 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 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 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内容: 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 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 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 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制定党的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0分 标签:奸相名相丞相宰相提名 回答:2 浏览:2266 提问时间:2008-02-22 15:04 之前老虎有提过十到名相,今天我就来提一下十大奸相,注意!我这里的“相”是广义上的,也就是说不局限于“丞相”!宰相也行!最好是能把名字,朝代,以及获得“提名”的理由能简单说明一下! 共2条评论...相关资料: 两宋风云27奸相秦桧.mp3 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举报爱答知识人 [神] 十大奸相 一)庆夫———春秋鲁国贵族,“庆夫未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二)赵高———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指鹿为马”者即为赵高也。(三)梁冀———东汉大臣专横朝政、贪得无厌,所掠财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租税。(四)董卓———东汉凉州豪强,承帝时任并州牧掠夺白银逾百万,后被吕布所杀。(五)来俊

臣——唐武则天时酷吏,“请君入瓮”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场。(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位高一时。(七)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臣等职,以莫须有罪名将名将岳飞杀害。(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为害一时,最为凶残。(十)和坤———原在清庭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 回答:2008-02-22 15:08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咳```回答的人少了点~~~ 不过谢谢回答的朋友~ ~ 这为爱答知识人朋友,总体上列举的还可以,除了来俊臣和魏忠贤本人认为不是宰相外,其他都挺符合要求的,本人也不喜欢提了问并且有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而把问题撤消,所以就采纳了这个答案!再次谢谢回答的朋友,爱答知识人,还有老虎! 共5条评论...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奸相贾似道 被宰于何处?中国第一奸相是谁?信口雌黄的人!----黄奸相 #zhitouads1{border:1px solid #CBE8AE;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px; width:688px;display:none;}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

元青花瓷萧何月下追韩信 元青花瓷,称为中国千年陶瓷文化史上的传奇,在国际各类拍卖会上的成交纪录屡创新高,“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元青花无可争议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鼎级国宝,此次特别批准,景德镇陶瓷馆携手中华仿古瓷第一人黄云鹏大师成功复原青花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全世界陶瓷收藏界为之震惊,必将引发新一轮的青花收藏热潮!千年古韵元青花,国宝文化第一瓷国宝传奇: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传奇:“萧何月下追韩信”为明太祖朱元璋义子,明朝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的传家之宝,据今已有800年历史。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13厘米,口径:5.5厘米,造型大气浑厚,纹饰丰富,上绘千古传奇“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被誉为中国青花文化第一瓷。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国家一级文物,藏南京博物馆,据今已有800年历史,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下部绘宝莲纹,整个梅瓶装饰繁而不乱、纹饰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被誉为国宝青花第一瓷。元青花文化第一瓷“萧何月下追韩信”800年来仅此一尊,历史典故题材绝无仅有,2010年全球瞩目,复原10亿不卖的无价国宝,文化价值举世无双!元青花贵为全球瓷器霸主之位,800年来无人撼动。以往普通的元青花都能拍达天价,而有历史故事的元青花全世界也不足十尊,每一尊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足见其无穷的文化魅力。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因其特殊的文化历史题材,被收藏界誉为“国宝文化第一瓷”。2010年世博会、亚运会世界瞩目,为向全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将国家一级文物,秘不示人的国宝元青花原版复原,令天价文物得以入藏民间,将来必将成为不可再生的“当代文物”!“中华古瓷第一人”黄云鹏大师作品屡创财富神话,个个都珍贵难求。国宝级大师点石成金重现国宝真容,收藏界赞誉为“国宝中的国宝”,价值不容撼动! 中华千年陶瓷文明,元青花历史文化瓷是最宝贵的财富。为了能够让元青花文化第一瓷“萧何月下追韩信”达到大器天成的完美神韵,此次力邀“中华古瓷第一人”的国宝级大师黄云鹏出山,耗尽无数的心血,经过上万次的反复实验,复原国宝元青花的原版真容。一直以来,出自黄云鹏大师之手的作品就是价值的保障。为确保每一件都是形神皆备的绝世珍品,全部都由大师亲自把关烧制,其画工精细、釉质釉色精美、意境传神,被众多瓷界专家誉为是“国宝中的国宝”,更是中华千年文化的象征,价值无法替代!以秘不外传的青花制瓷古法绝技烧制而成,摒弃任何现代工艺,每一步骤都严格按照800多年前的苛刻标准,每一件成品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成就盛世国宝的价值巅峰!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当年采用的制瓷手艺,一直以来都是秘不外传的独门绝技,如今已濒临失传。此次复原严格按照800多年前的古法标准烧制,手工制坯、手工绘画、柴窑烧制,300多道纯手工工序制作,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全窑瓷器无一件可用,可谓万里挑一。所以无论是精妙的构图、丰富的纹饰、精湛的笔法、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或是青幽的色泽和如玉的瓷质都与原品丝毫不差,真正是“千窑难得一宝”。 一尊鱼纹元青花已达2800万元,绘有历史故事“鬼谷下山”的元青花拍了2.35亿元,国宝文化第一瓷“萧何月下追韩信”必将创造更高的天价传奇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一问世就在众多的瓷器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备受青睐。近日,众多瓷界泰斗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解密其核心价值:花鸟纹元青花价值已高不可攀,历史文化题材元青花,只要出现就是国宝文物! 元青花是名副其实的藏品之王,一些普通纹饰的元青花瓷器都拍到千万级:元青花鱼纹罐,2800万元人民币;元青花牡丹纹罐,1320万元人民币。而真正的重头戏:历史文化题材元青花被誉为“无价国宝”,只要出现就是无可逾越的顶峰。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创下2.67亿元人民币。即便是有瑕疵的元青花“锦香亭”罐也以4900万人民币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 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二大”(1922,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1954年9月 第一届○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全国人大内容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时间:1956年9月 。 八大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

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13年-741年开元盛世1/6页755年-763年安史之乱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价值体现

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价值体现 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价值体现 (史爱平) 近些年元青花瓷仿品不少,低仿、高仿、精仿等等,但效果并非像宣传,总做不到位,让越来越清楚元青花瓷是如何一回事的收藏者们洞悉入骨。一再地证明了元青花瓷的不可仿。这得益于以下诸方面: 一、出现的突然性。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元青花瓷一出现即是大树一棵,前世不明,后世无续。这种文化存灭形成的突然性反差使后世无法消化模仿。

我们知道,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简单的青花瓷,所用颜料色泽比较晦暗,为当时某种国产颜料,不如元代后使用过的石子青。更无法企及元代中后期从元大国西部进入内地的苏勃尼青料或回青料(按现今情况称为进口料)。元青花瓷其颜料完全是自成一派,很难看到承袭之痕迹。因此单从颜料上看,唐宋时期的青花即使对后来有些影响也是有限的(仅局限在蓝颜色的启发上)。谈到消失,元青花瓷的工艺特征只坚持到明早期,明宣德后便无踪影了。 由于民族性格的殊异、原材料的绝版、画风的变异取舍,特别是朝代更替的政治态度,导致元青花瓷这一绝品在历史上嘎然而止,在明清两代连仿造都未出现,即明清两代是没有元青花瓷仿品的,形成一个极为特殊的近600年的历史空白区。这个空白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晚期。也就是说,中国乃至世界到1985年时,还很少有人知道元青花瓷,更别说大量仿制了。1952年后,美国人波普博士确定了元青花瓷的存在,才导致国内上海进行了这方面的微弱宣传,到七十年代才有上海极少量人的论文发表。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景德镇开始仿制元青花大盘,后又陆续仿制其它不同造型器物。当时仿制的大盘看起来似乎不错,而且被认为能乱真。但时至今日,当人们逐渐摸清元青花瓷的本质特征时,才发现元青花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报应!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

报应!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 报应!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 史上很多朝代是奸臣当道,祸国殃民,其罪行令人发指,或横征暴敛,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偷奸耍滑,陷害忠良于不义,或当权干政,视国库民脂为己出,而往往是兼而有之,败坏朝纲,祸害忠良,贪赃枉法,卖官鬻爵[yù jué]是他们的共同本质。 而结局是民怨鼎沸,国力日衰,最终闹得是国将不国,这些奸臣无不是巨贪大腐,无不是千古罪人,实在应引今人为鉴,奸臣自古难有好下场,以下是十大奸臣的结局。 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 鳌拜(?——1669)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显赫,有“巴图普”(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 皇太极死后,鳌拜为年幼的清顺治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顺治帝信任,又以护卫太后有功而位至极品。康熙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其为四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他擅杀大臣,私欲膨胀,结党营私,随时准备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 首辅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此位,便逼迫康熙杀了政敌苏克萨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放纵。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权势已威胁到康熙的统治。 亲政以后的康熙忍无可忍,于1669年五月十六日设计逮捕了鳌拜。胸怀宽广的康熙没有杀他,也没有牵连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和珅——惊世巨贪,自作自受 和珅(1750——1799),字致斋,满州正红旗人。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靠,他的父亲是个不知名的副都统,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军功,因此和珅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不久被授为三等侍卫,当上了清乾隆皇帝的警卫。 和珅巧言令色,非常聪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青云直上,十几年时间内升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赏戴双眼花翎;后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乾隆五十三年封三等忠襄伯,赏紫缰;五十五年又赏给黄带,头上的官衔越来越多,连和珅本人也觉得厌烦了。

浅谈元青花的几种主要图案纹饰

浅谈元青花的几种主要图案纹饰 王惠民1 (王惠民艺术工作室江西景德镇,333000) 图案纹饰是塑造传统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造中国的陶瓷艺术、造型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巧妙运用中,元代青花装饰证实了图案变化与统一的审美原则,客观与主观意识相结合形式美法则的价值,而图案也成就了元代青花装饰的历史辉煌。 一、元代青花瓷概述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代陶瓷青花装饰据史料记载主要是在波斯用钴的影响下产生,借鉴中国固有的建筑、刺绣、织锦等图案,以及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图案装饰上而产生,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在元代,杂居故事图、麒麟、海马、狮子、游鱼、松竹梅、番莲、葡萄、竹石芭蕉、杂宝等均可入画,并经过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形成了一定的时代烙印和美感。特别是,杂剧故事图人物形神兼备。 在构图方式上,元青花主要以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 1王惠民,男1965年生,江西景德镇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 界望志路 106号(后 到浙江嘉 兴南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 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 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 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 动和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 月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 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 产党(党内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正式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 议) 1927年 8.7 汉口秘密 召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 埃第一次 全国工农 兵代表大 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 叶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 月贵州遵 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 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 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2)赵高: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他与李斯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六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后被子婴诛杀。 (3)梁冀:东汉大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恒帝皇后,顺帝死后,于梁太后合谋,先后立冲、质、恒三帝,专横朝政20年。他掠夺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租赋。159年,恒帝诛杀粱氏一家,梁冀自杀身亡。 (4)董卓:初为琼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州牧,凶残异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杀少帝,另立献帝,自立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王允、吕布杀掉。 (5)来俊臣: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因告密受宠,任中丞,后因得罪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则天处死。成语“请君入瓮”讲的就是他和右丞周兴之事。 (6)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他有“口有蜜、腹有剑”之称。在任19年中,唐王政事败坏,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7)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丞等职。靖康二年,被金军掠至北方,不久遣归,充当内奸。他勾结党羽,专横权势,力主投降,以“莫须有”待得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抗金名将,为后人唾弃。 (8)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以其子世蕃等为爪牙,操纵国事,在任时大半军饷被他侵吞。1562年,御史周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严世蕃被杀,抄出黄金10000余两,白银200余两,严嵩被革职,不久病死。 (9)魏忠贤:明代宦官,万历年入宫。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监管东厂,网罗死党,杀害东林党人扬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10)和珅:原在清廷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乾隆死后,嘉庆帝宣布他20条罪状并令其自杀,被抄家,家产约值8亿两黄金,等于朝廷10年收入。二十四节气 一、申遗成功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历史渊源 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时期,有用甲骨文记载,反应四季变化的“四方风”。该篇甲骨文中用四个方向的风为春夏秋冬定义,于是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早的渊源。 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将一年清晰的划分为四季。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则是在西汉刘向编著的《淮南子》中。在这部著作中,以天体运行规律为依据,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的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 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1.一字千金

再谈关于元青花的认识与研究

再谈关于元青花的认识与研究 再谈关于元青花的认识与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雷从云 元代青花瓷的成功烧制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元青花用料、配料,技术、工艺、绘画和审美等方面的重要成就,使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且为尔后青花瓷以至整个彩瓷的工艺技术与美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现代人对元青花瓷的认识时间很短。这些年来,它引发出的种种问题,还把学术界、科技界的部分专家、学者,以至一部分收藏家和主管部门,搞到了一筹莫展的地步,一些问题也弄得难分难解,并且至今进展不大。自2005年以来.,本人曾多次谈及并著文《给元青花瓷以更多关注》、《希望对元青花的鉴定与研究有一个新突破》、《元青花瓷鉴定与研究的路数》和《元青花瓷的特点与鉴定》等,从诸多方面谈过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本文拟再就元青花瓷的认识与研究问题,谈一点看法,与同好切磋。

一 近些年来,对元青花瓷的研究成为陶瓷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中国先后举行了六七次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一些地方还举办过元青花瓷的专题研讨会,元青花瓷特别展览,各地先后成立了多个以元青花为主题的研究机构等,即是证明。不过,迄今在国内外仍不乏专家、学者,认为全世界现存元青花瓷不超过二三百件的。这无疑是一个误区。原因何在?因为“二三百件元青花”概念是“专指”,不是“泛指”,更不可能是元青花的“全部”。之所以长时间停留在“二三百件”的争论上,我以为有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有识别、鉴定和研究上的难度,也还有体制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家、科技检测、藏家、媒体和文物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在对待元青花的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首先是不要过早地把元青花瓷的数量局限在多少多少件上。原因很简单。从年头说,元朝历史从公元1271到1368年,长达近百年,况且直接有纪年的元青花瓷考古资料,即有前至正十三年(1276年)、延佑元年(1314年)、延佑四年(1317年)、延佑六年(1319年)、延佑七年(1320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等年款的元青花瓷,几乎含盖了元朝的各个时期。已经发现了这么多纪年款元青花,还有没有未发现的纪年款元青花呢?从地点上说,元青

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的来历探究

此文发表于2011年第9期《东方收藏》 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的来历 朱亦梅 热爱元青花的人,一定会探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和土耳其托布卡宫的72件精美元青花的来历。 蒙古人曾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地区,建立蒙古帝国附属伊尔汗国(波斯蒙古王朝)(1256-1335)。 伊朗藏元青花一直为其拥有传承。据记载萨非王朝(1502-1736)阿拔斯大帝(1587-1629)于1611年捐献给位于大不里士东边的阿尔达比勒神庙1162件中国瓷器含元青花等。神庙藏品在巴列维王朝(1941-1979)时移交伊朗国家博物馆。 土耳其元青花藏品主要来自战利品和礼品,据记载托布卡宫于1495年始藏中国瓷器。1514年奥斯曼攻战萨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获得62件中国瓷器。1516年奥斯曼征服叙利亚,1517年奥斯曼帝国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所获中国瓷器数目不详。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于1534年、1548年和1553年,向波斯发动三次军事出征;其中一次占领大不里士长逾一年。不难相信由于战争的缘由,元青花落入土耳其并被运到伊斯坦布尔。 1328年称帝的奥斯曼土耳其在1355年的版图仅限于小亚细亚西部的有限地域,而伊尔汗国全盛时占有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土地。 1331年伊本·白图泰游历安纳托利亚获毕尔克苏丹赐宴,记录餐具使用中国瓷器,说明14世纪中国瓷器已进入小亚细亚,但是在土耳其或比这更早的遗址里,还不曾发现元青花。 显然,托布卡王宫的元青花藏品绝大部分来自伊尔汗国,故其器型、纹饰、风格、规格等与阿尔达比勒神庙藏品如此相像。

在蒙古帝国(1206~1635)大汗忽必列建立大元国(1271-1368)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胞弟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1256–1335),定都大不里士,成为波斯的统治者,附属听从蒙古帝国大汗在北京的中国元朝皇帝。 中国元朝和波斯蒙古汗朝伊尔汗国始终都保持密切的藩属关系。从汉篆国玺到官阶称呼,从天文历法到货币制度,从赉赏互馈到技术人才交流,无处不有中国文化印记。1305年完都汗致法王腓力四世信钤元成宗赐汉篆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合赞汗(1271~1304)时令贡使携金在中国采购方物,不赛因汗(1317-1335)时仅1329-1331年间派往中国贡使达八次,有一年竟往返五次。 1295年合赞汗(1271~1304)尊伊斯兰教为国教,促使伊斯兰文化对蒙古人的同化。波斯作为西亚中心,虽几次被外来民族统治,但其文化却一直是承袭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以来的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取代。中国更是如此,虽被蒙古人侵占,但最终被汉文化改造并产生全新的中华文化。 蒙古帝国西征及附属汗国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引发民族迁徙和交往潮流,形成汉人、蒙古人、波斯人等多民族杂居中国或阿拉伯世界。 伊斯兰艺术决定性因素来自波斯,兴盛于13-14世纪的波斯细密画蒙古画派(也称大不里士画派),深受中国艺术影响,不同于其他伊斯兰国家、地区的绘画风格是波斯风格与中国画风相混合的细密画作品,影响波及伊朗和中西亚地区,打破了伊斯兰教偶像崇拜即人物、动物画像桎梏,题材加入中国龙凤、麒麟等图案纹饰,把动物形象与中国式风景相结合。大不里士画派的最高峰是菲尔多西的《列王记·插图》(14世纪,俄罗斯圣彼得堡图书馆藏)。 伊尔汗国致力于接受蒙古和汉文化,合赞汗至完都汗时期(1295-1316)的宰相拉施特(1247-1318)完成了《伊尔汗的中国科学宝藏》(1313年)附图是中

姓秦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阅读精选(1): 秦姓 一、有三种: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之后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东汉、晋朝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之后西方国家通称中 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推荐,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

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中国历史上的元青花

中国历史上的元青花 第一,如果说元青花瓷是外销瓷,中国人用什么瓷器吃饭喝酒呀?难道外国人用国粹青花瓷吃饭喝酒,中国人却用金银铜铁木器吃饭喝酒?或者只准用元龙泉窑元影青窑等等窑口的瓷器吃饭喝酒?第二,如果是外销瓷,整个元代生产至少几百万件青花瓷器,如果统统出口,为什么外国民间没有传世元青花?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件都没有保存下来,但至少有大量的元青花瓷碎片吧。何况,国外把元青花瓷看得是很贵重的,如果有那么多出口瓷,保存相当一部分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第三、伊朗也好,土耳其也好,从元青花保存相对集中又有外文款识情况分析,这些传世元青花应当是当时的皇宫和达官贵人定购的,或元朝政府赠送他们的,这些国家的平民应该很少用得起这么贵重的器物。因此,我们认为,元青花瓷器的根在中国,它的主要销路也在中国。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的支撑,仅靠远涉重洋的外国的零星的市场,元青花是绝对得不到如此的繁荣和发展的。 四、关于对元青花的鉴定。我们不知道是我们的孤陋寡闻、妄自菲薄,还是元青花真的那么神秘、高深莫测?反正在我们眼里元青花鉴定与其他瓷器的鉴定一样都有它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一旦把规律把握住,鉴定元青花不仅没什么了不起,反而比其他瓷器更容易些。但为什么元青花否定论者要把它搞得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难于上青天呢?原来他们搞的是唯心论的认识论,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首先对造型的鉴定。600年前什么造型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专家仅仅就因为没有见过的造型就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而不是对未见过的造型去领会她的神,看她是不是有元代的古气、大气、神气、韵气。形是可以仿的,但这四气是不可以仿的。有的专家,根本不懂看气,因为他没有对艺术特别是对古艺术的领悟力、感受力,有的专家衔头的得来是因为他从工作那天起,就在文博部门工作,工作几十年,有时能参加一些发掘活动,偶尔能见到和上手仓库里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如同警察提审监狱的犯人一样,是不用鉴别真伪的,由此写了几篇短文,就得了职称,于是在外人看来就成了深不可测的专家,就如同我们单位的一个半傻的老头,临到退休前也弄了一个中级职称一样。 其次是对青料的鉴定。苏麻尼青早已绝产,苏麻尼青钴料的特殊处不仅仅在于高铁低锰,而在于它整个钴料的全部元素的构成是独特的,是不可仿的,就跟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的道理一样,主要成份基本一致,但是是不能取代的,有的人硬要做一些“人定胜天”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张口闭口硬要说仿出了可以乱真的钴料,烧出来的青花发色,跟真的一模一样。不知道这样的专家是分辨不出真伪钴料的青花发色,还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我的一个朋友,亲自到一个大师工作间看过其配制的高铁低锰的钴料及烧出来的青花瓷样,与真品相差甚远。黄云鹏大师仿的鬼谷子下山大罐,也未能与真品青花发包和铁锈斑媲美,大师尚且如此,其他人又能如何乎?

中国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赵高 赵高,本为赵国贵族(一说秦国宗室远亲),后入秦为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诛杀,诛夷三族。 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364-402)东晋皇族。河内温县人。孝武帝弟,简文帝子。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淝水之战后,忌谢氏功业,罢谢氏兵权。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进位丞相。时孝武帝不理政事,终日酣歌,朝政由司马道子掌握。他与子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腐败,激起孙恩起义。元兴元年(公元402元),桓玄东下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父子皆被杀。 李林甫 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开元初,迁太子中允。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 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他对朝臣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他极力支持玄宗废太子瑛,劝立武惠妃子寿王瑁,玄宗却立了忠王玙(后改名亨,即肃宗)。他怕太子即位后于己不利,屡兴大狱,以动摇太子。 他促使杨国忠推究,诛杀太子亲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连数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张九龄罢相后,独揽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陈希烈都怕他而不敢问事。天宝八载(749),咸宁太守赵奉璋拟揭发林甫罪状二十余条,被他指使御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杀。天宝十一载,林甫死。此前,他已和杨国忠有隙,死后,国忠唆使安禄山诬告林甫与蕃将阿布思谋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没其家产,子婿流配。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玄宗晚年政治腐败,他有很大的责任。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