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排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排球;课程性质:通修课;学时:96

课程负责人:沈志新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排球普修课是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全面培养学生具有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有发展智力、培养德育、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任务。

(二)编写依据:本课程大纲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中学排球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制订的。

二、教学目标(目的任务)

(一)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排球运动特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勤学苦练、顽强拼搏、文明守纪、竞争合作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充分体现排球运动竞技性、游戏性、健身性、集

体性的课程价值,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1、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规律、特点以及起源与发展概况,掌握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同时使学生掌握排球文化的特点、功能以及如何欣赏排球比赛。

2、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分类体系,技术动作结构理论分析以及制定战术的原则,掌握排球运动主要技、战术理论知识,了解其最新发展情况。

3、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

4、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5、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教学的一般教法知识。

(三)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主要技术动作和主要战术配合方法与变化规律,并在比赛实践中具有初步的运用能力。

(四)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排球运动教学、训练、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1、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教学与训练的原则、方法与要求,了解排球教学与训练文件(如大纲、进度、教案)的设计与书写规范,

并初步具备排球课程的教学能力(如讲解、示范及安排组织教学练习等),并做到“四会”,即:会讲、会做、会教、会写。

2、根据排排运动竞技性、游戏性、健身性、集体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指导中等学校排球队训练和组织学校和社会球类活动的实践能力,并能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指导大众进行健身活动。

3、通过排球裁判的理论知识学习、基本功练习以及临场裁判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裁判的基本技巧与技能,并达到排球三级裁判水平。

4、初步具有从事排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记录台工作以及排球运动场地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形式的安排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一) 理论部分(12学时)

注:★——重点内容,▲——般内容,●——介绍或自学内容(下同)

(二)实践部分(58学时)

(三)基本能力部分(20学时)

注:★——重点内容,▲——般内容,●——介绍或自学内容五、考核内容、形式与方法标准

(一)考核内容与成绩比例(%)

1、“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方法与形式(占总成绩30%)

2、理论考核的内容与形式

注:理论试题题型及比例(理论部分卷面分数为100分):

(1)技术考核的内容与形式

采用技术评定及技术达标两种方法(按百分制记分)。

A、传球(25分)

正面一般二传

方法:在4号位设一直径为1米距地面

2.4米的球筐。考生站在2号、3号位之间,接从本场区6号位向3号位抛来的球,将球传入指定的筐内。

达标要求:共传10次,传出的球具有一定的弧度和高度,其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及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及文化、西方文化等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英语II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公共英语课— 英语II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英语课,供各类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根据该专业 的培养要求选择开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读、听、写、说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一般性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一般性的书面交流和简单的口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广播电视大学实行开放办学,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的三个教学模块,使各专业可以根据该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条件为专科和本科选择开设适当的英语课程。英语I为公共英语课程的预备阶段,专科应达到英语II 的要求,本科应达到英语III的要求。 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

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II的基本要求为: 通过本阶段学习的学生应能掌握2,8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英语II总学时为108学时,6个学分,分2个学期开设,每学期54学时, 3个学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应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能够学以致用;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为一体。(详见附录) 四、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英语课程的教学媒体设计既要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又

中南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中南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医用英语(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英语 Medical English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4分 学时:64学时 前期课程: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四级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以及其他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与口试) 课程基本要求: 医学英语是为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开设的课程,是规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大学本科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专业英语学习,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和加强语言基本功.本课程是医学英语入门课程,通过原版材料、文献等的学习,使学生开始熟悉和初步掌握医学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熟记一定数量的词根、前缀及后缀,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技能,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参与专业活动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对本专业的论文写作有基本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专业知识的自学打下基础,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国际交流,获得专业所需的外文信息。 本课程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的后续,在延续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的特点外,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本课程为选修课,共64学时。在有限的学时中,我们将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将文献翻译和基本些纳入教学内容形成为我们教学的侧重点。结合三年级同学的临床见习,我们特选择了《医学英语经典文献阅读》为基本教材,在巩固本专业前期基本教学所接触的英语词汇及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专业英语的摄入。 本课程以文献阅读为主,并配以相应的口语交流教材和医学英语的常用词汇学习,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不低于教学大纲要求的1:2。 课程考试为开卷考试。主要从口语交流、医学词汇、阅读、英汉翻译等方面考察学生掌握医学英语的综合能力。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本课程配合临床医学教学以及见习或实习需求,要求学生选读主要临床学科的初级原版教材,并逐渐到选读世界著名医学教科书。教学中应注意温习各系统相关的医学术语与基本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方式,潜移默化地灌输双语教学意识。同时,还应对学生作医学英语相关的技能训练,包括因特网医学信息初步检索、医学科普文章阅读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的思考

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的思考 教育部1999年发布修订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医学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对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在中高年级搞好英语的教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标签: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课;英语教学 自从国家教委于1985年颁布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随之而来进行的四、六级考试以来,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全国高等院校的重视。它既成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尺度,同时也成为毕业分配时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这种状况也毫不例外地出现在医学院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展,提高医学生获取最新医学资讯的能力成为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医学专业英语教育越来越引起各临床医学院校的重视。教育部1999年发布修订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在完成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必修课后,学生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医学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如今,大多数学生以过四、六级为英语学习的终点线。由于高年级没有英语课,他们又没有在后期坚持自学英语,结果在毕业时,多数毕业生英语水平不及低年级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状况与此目的相距甚远。因此,对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在中高年级搞好英语的教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专业英语并未得到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 目前,几乎全国所有院校,当然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对四、六级考试极其重视,把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本校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和炫耀的资本,并且强令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通过四级考试,英语班的学生必须通过六级考试,否则不发学位证书。因此,学生不得已为攻破四、六级努力自学或参加辅导班,四级通过后,再为通过六级而奋斗。在这种政策指导下,学生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专业英语吗? 同时,虽然有相当多的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的课程,但是它没有像为基础英语设立的四、六级全国统一考试,专业英语自然得不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大多数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核能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编 2017年4月2日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主要讲授 二、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mainly teaches 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 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继公共英语课程之后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提高。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本课程着重从实用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水利类专业中大量的专业词汇、英语术语及用法,提高学生阅读和撰写英文科技文章的能力。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学生课后查阅英文资料,培养学生听、说、写的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当前动态和前沿发展。 四、课程学时分配表 总体安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分别见下表: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Chapter 1 Effective head of water turbine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工作的有效水头以及各种工作参数的定义。 (2)Chapter 2 Basic principles of turbine operation the Euler equation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水轮机进口和出口速度三角形的描述与绘制。 (3)Chapter 3 Specific speed and classification of turbines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的比转速与水轮机的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Chapter 4 Turbine efficiency and speed regulation turbine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的效率与水轮机的转速调节装置,并通过不同的工况特点,合理调节水轮机转速。 (5)Chapter 5 Operation of the turbine under varying head 基本要求:掌握不同工况下,也就是不同水头情况下,水轮机运行变化特点。 (6)Chapter 6 Purpose of draft tubes 基本要求:掌握设置尾水管的目的,与尾水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Basic principles of turbine operation the Euler equation 难点:各种生僻的专业词汇的掌握

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用性研究

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用性研究 主要分析了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应该采取的具体举措,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 标签:ESP;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 0引言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该大纲明确表示出于对全国高等院校学校类别、学生水平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差异的考虑,各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设置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同时提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讲究实效,博采众长,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科研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一些专业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众所周知,国际上80%的文献语言是英语,因此,我国的医学研究生要想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就必须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英语。但是除了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尝试着对研究生开设专业医学英语课程外,国内大部分普通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仍采用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即使是那些开设医学英语的学校,也由于缺乏师资力量,使得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由普通英语语言教师承担,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必要的医学专业术语,显然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未来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大部分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将要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经常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因此医学院校一定要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研究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的顺利过渡。 1研究生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 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作为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各高校应该将ESP教学理念贯穿到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开设多门相关课程。 1.1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程 词汇是基础,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就首先要增加专业词汇量,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开设的课程是医学英语词汇课。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是单词长,发音难,不好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构词法来记忆。医学词汇构成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词根和词缀相互组合派生出新词。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构词法来分解医学英语单词,根据词根和前缀后缀的不同含义,培养学生推导记忆医学词汇。 1.2开设医学英语翻译课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l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l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前言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莘、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并于1999年6月起草了新大纲的征求意见稿。在听取了两百多所院校的意见之后,英语组在1999年10月的年会上逐条讨论了新大纲的各项内容,并在原则上通过了对新大纲的审定。年会之后,何其莘、黄源深和姚乃强三位教授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大纲进行修订,并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 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全国各类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

落实和贯彻教育部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年3月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英文教学大纲

一、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一) teaching objectives Pathophysiology is a branch of medical sciences that combines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to elucidat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It concerns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outcome of disease to clarify the essence of disease, and provide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hus, it is believed to serve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al science and clinical scien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Pathophysiology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art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isease, fundamental common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rganic pathophysiology and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Based on the training guidance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other related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 will be expected to obtain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nd skill 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1.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1) Mast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y which disease occurs and the resultant functional and metabolic alternations within the body. (2) Be familiar with the causes and conditions of disease. (3) Understan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2. General capability and skill (1) Self-learning ability: Points will be explained and stressed in the class. Further reading will be instructed. (2) Skills of problem-solv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ability: Questions in actual clinical cases will be discussed. (3) Speciality English terms 3. Innovative ability: 4. The teaching period is arranged with 48 periods of theory course and corresponding 35 periods of practice course. (二)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大纲精修订

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从儿童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出发,在理解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学前儿童美术学习与音乐学习的过程,研究教师如何通过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为: 1.了解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过程中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将理论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获得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能够设计学龄前儿童艺术教学活动,并获得进一步在幼儿园中进行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 1.音乐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发展 要求:了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质量与儿童发展质量之间的真实关系;明确理想的音乐教育研究和操作,就是要尽力追求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和途径,同时也要研究尽力避免任何可能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行为。 第二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5.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6.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与家庭 要求:了解目前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若干重要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分析、评价当前和当地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 第三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中医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中医英语阅读02 课程代码:13200061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七年制,针推外向,英语专业学生 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的中医七年制专业、针推学院针推英语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为结束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七年制、外向型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属于基础课,在培养计划中属于必修考查课程,是国家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要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 其目的和要求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逐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专业术语: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约200个中医基本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法;语法:能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自觉地、较熟练地运用于中医英语的阅读及翻译实践中;阅读能力:掌握并能运用各项阅读技能(如概括中心思想,猜词悟意,预见,推理和推论等),具有语篇水平上的分析能力。能顺利地阅读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中医英语文章,理解正确,阅读速度达到60-70词/分钟;翻译能力:笔译句子或短文:在1小时内将200字左右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文句子译成基本合乎中医英语翻译规范、无重大语言错误的英文;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翻译: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每小时为200个左右汉字,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无重大语言错误;能借助词典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听说能力:随着本学科的发展,将逐步增加对听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Unit 1 A History of TCM 3 period 【目的要求】 to master 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in English and English name of TCM classics 【教学内容】 1. an overview of TCM history 2. key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of TCM in history. 3. remarkable works in TCM history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推荐------------------------------------------------------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 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 1/ 22

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包括以下要素: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修养高,品德高尚;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合作,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3-5项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内容、规范和方法,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2.培养规格与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中等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各地幼儿园。 (1)知识结构: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熟练掌握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顶岗实训前,每个学生必须完成3-5项职业能力的训练,并且考核合格。这些能力包括:熟练弹唱儿童歌曲的能力,创编并表演、讲授儿童舞蹈的能力,创作并表演、讲授童话、故事、儿歌的能力,制作充满童趣的优秀手工作品的能力,学前教育科研能力,形

神兼备的儿童笔画技能,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幼儿优质课,规范书写粉笔字,营养配餐能力,编排儿童游戏的能力等,其中形成1项专业特长,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作品)。 (3)专业素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能力和方法,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4)非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特别是有较强的信用观念和意识,良好的人文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5)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自身实际,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与平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一)课程建设:理论、能力、素质一体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这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认真落实“铸能力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并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路:第一学年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奠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 第二学年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培养职业能力,形成个性和特长;以专业素质课程为主,资格证书获得、能力强化、顶岗实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提高专业“厚度”,增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提高职业准入率, 提高就业质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断得以优化——构建实施动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 增加理论、方法、技能、管理多种模块的职业选修课程,多方位推进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特色意识。 1、课程内容基础化。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文版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专业)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的方式介绍经络、腧穴、刺灸法三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中医专业英语的水平,达到能够运用常用针灸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针灸学(英语)》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和英语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共计40学时。 教学要求及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并用英语表达,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4.掌握针灸发展简史中有关专著名称的英文表达。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概念 2.针灸疗法的特点: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 4.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方法即熟记基本知识,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2、掌握经气概念及英语表达。 3、掌握经络系统组成及英语表达。 4、掌握十二经脉的英语名称、体表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气血循环流注规律,英语表达循行。 5、熟悉奇经八脉的英语表达、分布特点及作用。 6、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概念、作用、英语表达。 7、了解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汇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大纲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 总学时|总学分:2992学时|194学分 二、社会实践大纲 (一)实践目的 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对保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要坚持3个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二)实践要求 实习由各专业负责,实习前,系领导或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动员,向学生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宣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讲清楚学生实习期间该的注意事项。实习指导小组和带队教师要定期监督检查。 (三)实践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社会实践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的假期中间进行,时间为五周。采取分散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须认真的认真做好日志工作,撰写社会实践总结。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须有实践单位的实习证明,对实践工作予以评价并加盖实习单位的行政公章,并及时递交相关实习材料。 (四)实践内容 1 1.社会实践的内容应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各界学习。通过深入接触社会和生产第一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 2.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和群众服务。在社会实践中,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服务,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采用考查方式。分数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记分制(五级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二者相互对应为:优秀(100-90分)、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学生按照《实习教学计划》完成各类实习教学任务,经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 2.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评定原则上应呈正态分布,严格控制优秀成绩的比例。 3.学生在实践期间应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和实习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实习现场规章、保密及安全制度。对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经多方教育无效或情节特别严重者,可暂停其实习,并按照校纪校规作相应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