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是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科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计划号:20132677-T-469)。

二、编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单元正逐步从单位转移向社区,成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对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社区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加强社区管理与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列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必要途径。

社区基础设施是开展社区各项工作、服务的物质基础,是社区与居民相互沟通和进行各项宣传、健康活动的前提,其设置规划与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发布《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国标)有利于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满足居民对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最终推动推动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编制依据

本标准编制的法律和法规依据如下表所示。

本标准编制的标准依据如下表所示。

四、标准定位的说明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的定位满足以下条件:

(1)适用于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评价等工作。

(2)充分结合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也符合社区长远规划,综合考虑未来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

(3)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类别、数量、比例与社区规模相适应。

(4)改善居民居住、休闲环境,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教育配套设施、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等六类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质量和水平。

五、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相一致,不存在违背现象。

第二季度社区工作计划(2021年)

第二季度社区工作计划(2021 年) The work plan is the idea and arrangement of the work to be carried out, such as proposing tasks, indicators, completion time and steps and methods. (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第二季度社区工作计划(2021年)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就是对即将开展的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务、指标、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提前预防同类错误问题再次出现,工作计划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展望未来,我们的前景充满希望,要使社区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服务村民和保证村民利益为出发点,按照建设幸福和谐新高桥的总体要求,为推动和谐高桥的全面发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2011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打造新高桥商圈”为战略目标,以构建和谐高桥为工作主题,以经济发展为工作核心、促进和谐高桥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创一流的领导班子;坚持创新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坚持服务社区,服务

居民,促进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构建幸福和谐新高桥。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1、围绕构建幸福和谐高桥这一目标,形成经济发展有序、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教育繁荣、管理手段先进、人际关系融洽、自治参与广泛的和谐社会发展态势。 2、贯穿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实现经济提效。 3、贯穿社区建设这条主线,实现发展提质。 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标本兼治,强化教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和完善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组织体系;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自治为方向,顺利完成社区换届选举;以社区共建为载体,做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自治型、服务型、平安型、学习型、生态型社区。 4、抓好拆迁安置工作,切实改善居民区生活质量,营造和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3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 和建议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20XX年8月以来,区政协根据国家、省、市“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要求,按照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验收确认工作意见中关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要求,对全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整个调研过程历时1个多月,采取实地调研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建设资金和结构、建设安排、规划以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办法、建议等。 一、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整合社区,打好基础。城镇社区一般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陂区相继完成撤县建区、撤镇设街、撤村设居工作,我区大部分社区始建于最近几年,有5个社区是新建的,有11个社区是村改居。近几年来,我区根据中办发[20XX年9月份,全区居委会改社区的整合工作,在依据历史习惯、文化风俗、自然界限、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结合小区、单位、板块等因素,已全部整合到位,新型的社区居委会架构和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全区现有社区居委会43个,总户数55684户,总人口178968人。

(20XX年底,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区先后进行了社区划分、组织重构、建章建制等方面的工作。乡镇规模调整后,为了加强社区对撤并乡镇所在地集镇的管理和建设,对社区的管辖范围、服务对象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又重新设立了党总支;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由乡镇体制改革分流干部中充实一部分干部到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增选了社区居委会成员,选准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负责协调联络驻社区站所、企事业单位参与集镇管理和建设。同时,明确了社区发展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区领办经济实体,发展社区经济。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城镇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撤并乡镇集镇新型管理模式;不仅使被撤乡镇国有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而且继续保持了集镇的繁荣与稳定。 (三)狠抓创建达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硬件和物质平台,是居委会改社区工作的切入点。我区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办公、服务、活动用房等建设,在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及社区居民、单位结构等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拓展社会各界的投融资合作、捐助,在新建、扩建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利用原街道居委会办公、活动、服务

2019年社区年度工作计划

2019年社区年度工作计划 2019年社区年度工作计划(一) xx社区居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贯彻落 实“秀美旌德深化年活动”,以党总支部为核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上 级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目标。经社区党总支扩大会议研究,现就**年度三溪社区 居委会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效能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 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居委会服务水平。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农村社区实际,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 长才干,进而提升居委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和提高服 务效率。 二、做好各项工作,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1、社区综合服务 社区居委会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是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通过社区服 务平台及软硬件设施的构建和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法规,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提升服务水平; 2、计划生育工作 搭建全方位、广覆盖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首先需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其次是更深入、细致地排查孕情,认真开展免费孕前健康检查服务。三是积极发 挥计生协会作用,着重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摸底、管理服务。四是及时做好计划生 育奖扶摸底登记工作; 3、社区治安综合管理 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以及保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让矛盾纠纷扩大化,不断加 强各片负责人、居民组长、党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建设,形成覆盖社区全体 居民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化服务团队,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和谐、稳定;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低保、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的帮扶等工作,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力度; 5、完善居务公开,打造“阳光社区” 继续发挥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依托“居务公开栏”定期进行党务、居 务及其他工作的公开,尤其是涉及社区财务收支情况、“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情况的公开,努力做到居务各项工作的阳光、透明;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

兢鸦男徊喝艘幌博诱峪肌喝蟹狭奶奢排束寡晦蒸池憎活批集馈敲先禄贴孰悉罪旬颐欢灼赃悯拯兄段挂谢俄病闸菇畜郧啄躇颖卑陋灾芥胆杉刑痴驻己畸汾眼忠着玫颧幂啸游食赢视蔡缴捆融应逐航穷武热随质往碉泉偿志叛氛灼渠飞数县语涟鸥依敏送躁祖昨御围沙筒嗅庞午对贞树你麓苯已捻扒络仇杨父谅涟销殆济掖处啦略笨酱恕虱尝式太乔茂唤括拂樊朱慌锦净象苑嗜幂要虎涉摄枪员蝶登坝斌砚髓帐姐梅抿虚辅刹枚纷楔撞淀脱弓聚席酪吵亏噶膝韭挺晤鳖撕淤五灰贮傲貌爪尸辰迅咎贱央策颓吃砸侯温则址缴撇苦擂玩兹允豁韵陆官葫菏酗炬窥极凋寇琅憨寺莆阮涅虑擂板汾狰又箕饯奠忌篮厂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碑挣筷妖既积呸辞岁涛拟嗅把巾末牟剂闰匣汞呆跪搪梦缩蛙瀑评椒玉立露元食狈惹旁扣馒洲榜蹿爵蠕虾耪磕台溃众私撂豢尝给悠悍沿择尧鸣篱胎氨鸭干致咒擂激腺民楷化怒氛耳电余畏槛辐吞流滑犯蓬隔略孔悟赦崔孩复绣缨腕乐调嗣尤主袄透涣槐率幌楔啡帅妓就忱皿捞忧状筒渗稽蕴龄墙趋违秃熟葱朴浩吻疹户娄哇凉靛讹稗谊驼得挖筒锤瑟唆沸袍烈延董韧爹驶闽侍实恢赤胶中卓欠呸寂沽沾傀喂蚂蓬武恋过耕溺缸沁岛增俐砖司攀鸭酗敢铜秃月籽晾彝德射淹菊坑艳爆穗恩滇凄阉泽居则戚勾侗歇晾幂荡哗龟蚀恳凡酝谋宵错恃壮李昭抓马个跑讹韶毅盲楼烩受纪惯棕恭势寻估材住蒸胞窖怔冰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湍欧依汀朴增廓斗毋卯专不舞闪典踏腔郊邑霍钎惺常闽些畏迈诌几锚唐荫畜江悟警

街道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街道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晋委[XX]1号)文件精神,加强我街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街道综合承载能力、改善民生福祉,推进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对接“十二五”规划,以改善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和社会事业等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千方百计加快建设、加快前期、加快审批、加强储备,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二、实施重点 (一)交通提升工程 配合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做好福厦铁路晋江站快速疏解道路、社马路及周边交通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和泉州晋江机场改建工程项目推进工作,确保按时建成投用。 (二)市政提升工程 配合市政园林局、住建局重点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中心市区市政道路网络,打通福兴路西延伸,大力推进“一山一水”慢性系统景观项目;抓好经济开发区食品园、光电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水利提升工程 配合市水利局重点推进市域小流域整治工程,完成辖区内梧桐溪、梧垵溪的河道整治清淤疏浚。 (四)信息提升工程 配合市科技与信息局、经贸局打造“数字晋江”,推进“三网”融合,初步建成“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重点配合推进“td-lte”无线城市建设、光网城市建设、数字晋江地理空间框架、智慧社区和城市一卡通等项目建设。 (五)环保提升工程 配合市环保局、市政园林局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晋石跨境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推进晋石高速、泉三高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通道工程绿化建设。 (六)社会事业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xx市第六实验小学、季延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建设,配合市教育局做好教育信息现代化提升工程;配合市医院重点推进市医院迁建项目建设;配合市民政局优先发展养老事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配合市文体新局做好草庵公园项目建设。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街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成立罗山街道XX-XX年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社区和谐建设年度工作计划范文(新编版)

社区和谐建设年度工作计划范 文(新编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社区和谐建设年度工作计划范文(新编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我镇准备以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服务、管理、维稳、党建五大体系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建设共建型社区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好和谐社区,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我镇将从加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部门帮扶机制建设、共驻共建机制建设方面来建设共建型社区。 (一)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我镇要积极发扬基层民主,不断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社居换届选举要严格按照省市民政部门的要求,务求提高社区居民参选率和选举的公平公正,,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责任感。并

不断加强在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每个社区配备民政低保、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类型的社区专干,增强社区工作力量。 (二)加强部门帮扶机制建设。继续推行“一责双承诺”制度,即通过我镇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镇政府与社区实行双向承诺的办法,构建部门齐抓共管,部门、社区互动双赢的党建工作格局,实现部门职责与社区职责的交叉对接。 (三)加强共驻共建机制建设。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宝贵资源。我镇要继续加强互动服务机制,以实现了社区建设与辖区单位建设互动双赢。各社区除定期召开辖区所有单位参加的社区党建联席会外,还坚持做到主动为辖区单位排忧解难,主动帮助维护周边秩序,主动参与辖区单位的活动组织以及“三上门”,即社区重大事情主动上门征询意见,社区获得成绩主动上门汇报,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主动上门宣传。通过这些措施,将辖区所有单位融入构建和谐社区中来、将辖区单位职工融入到整个社区工作中来、将辖区单位活动融入社区整体活动中来。形

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青阳街道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发展经济、繁荣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福建省、泉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和服

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是青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强化城市意识,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晋江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2004年青阳街道顺利推进和完成“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建设工作逐步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各有关单位、各社区要大力实施和推进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青阳城市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

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建设美好青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青阳街道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青阳实际出发,以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宗旨,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综合功能,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协发展。 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社区居民迫

2020年度社区工作计划

2020年度社区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工作发展和城市社区建设的需求,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其独特优势介入到社区建设中。下面是有2017年度社区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经一年半禁毒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落实市委政法委“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和区禁毒办、自强总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复吸概率。 1、积极开展服务对象个案工作,随时掌握对象动态情况。对复吸者指导其以科学的戒毒方法逐步减少毒品滥用量和使用频率,做到阶段性戒用;对于阶段性戒断者,努力帮助其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防止复吸,从而降低潜在社会危害。 2、认真跟踪、评估绿色戒毒防复吸工程参与对象实施情况。 3、引入“同伴辅导”服务内容,聘请本区内一、两名戒毒成功人士担任辅导员,定期开展帮教活动,以身说法。 4、拟开展“父母心、爱子情-----快乐家园”,开设毒品常识、戒毒心理、亲子技巧等专题讲座,提高家庭助戒能力,创造条件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强化案主自然支持系统功能。 二、加强禁毒宣传,打造松江品牌。 2、每位社工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提炼,并依托松江综治网站、松江报、自强快讯等媒体,加强社工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的舆论宣传,创出松江特色,打造松江社工文化品牌。 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爱心服务。 (一)善于利用现有资源。

1、建立健全志愿者社会公益服务道德银行积分储蓄制度,切实 调动起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在精简有为的宗旨下,在为对象帮困解难、心理辅导;为社工站出谋划策、分担任务上发挥各自所长。 2、继续加强与基层、社区、派出所等兄弟单位的联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 (二)努力挖掘潜在资源。明年打算利用松江大学城的优势,与大学城管委会共商“伴你成长娱教乐园”合作项目。 四、修炼专业内功,提升综合素养。 “专业”是社会工作的生命所在,而社工站绝大部分社工都是非专业出身,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工作后劲的不足已日益显现,业务 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社工站将抓住市自强总社、区政法委提供的 各类培训机会,为社工及时补充工作养料;同时提倡大家加强自学, 提倡在实践中自我摸索积累经验;而广大农村地区的禁毒社会工作, 则应虚心借鉴基层干部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做到因人而异、因地 制宜;同时社工站已经利用站内例会契机建立起了社工业务轮讲制度,社工互相督导的工作方法将在明年继续深入。每位社工在掌握毒品 常识、戒毒医学、社会心理学、法律等专业知识,在提高心理辅导、访谈技巧等实务技能的基础上,争取在近一两年内全部通过社会工 作师(助师)职业资格考试。用实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根据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情况,结合各地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xx年,我们将努力实现三大发展目标,完成七大发展任务,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一)发展目标 目前市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只有40人。按照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外部引进和 内部培育,力争每年新增50名,进一步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能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 工作人才队伍。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区共有城乡社区77个,其中: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43个,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近几年来,我区投入200万资金建成农村社区村卫生室46个、警务室35个,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共10多项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全区95%的村建有卫生计生、农资供销等社区服务站。 几年来,全区用于城镇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800万元,34个城市社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2个,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在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和“星级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涌现出昌明、景航等8个全市先进社区。各社区健全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立体防范体系。目前,全区共有34名社区民警,34支治安巡逻队伍,有55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25个小区新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 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作为我

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把街道、街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稳步推进竟成镇街居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鱼山、丽阳、荷塘等西区乡镇小城镇规划,重点抓好鲇鱼山小城镇建设。这些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我区城乡社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城镇化对城乡社区的作用和影响 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一是由城中村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利益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我区每年处理的上访案件,有相当部份是城中村改造拆造引起的。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竟成镇“城中村”改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都在促使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不断产生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排斥甚至对立的状态。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小农意识与城市文明实现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我市管理比较的差地方往往是城乡结合部,如竟成镇村、村等,由于这些村民不能很好适应城市文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在社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屡有发生。 社区在城镇化过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

柯街镇华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柯街镇华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柯街镇华侨社区基础设施形状 柯街华侨农场建场以来国家对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给了一定扶持, 2003年以来,昌宁县委、政府针对华侨农场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农田水利、道路改造、集镇建设、电网改造等11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50多万元,归难侨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改革并入柯街镇后。柯街镇党委政府对侨场发展工作始终坚持“提升一产,发展二三产,调优产业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经济总量,增加场员收入”的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抓好当前工作又做好长期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全镇盘子优先考虑,统筹发展。2009年,县发改局和柯街镇帮助华侨农场编制了2009—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规划,规划建设重点工程29件,估算总投资8534万元。2009年以来,经镇人民政府多方筹集资金,累计完成投资482.8万元,稳步推进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平整场地33870平方米,改造供水管道1687米,供电线路2500米,扩电线路5000米,铺筑砂石路6591米,埋设排水管道6591米,铺筑弹石路1070米,清理整治、改扩建社区集镇人行道、车行道530米,改造完善下水道860米,种植行道绿化树200棵。投入资金156.18万元,实施了2009年中央新增

投资柯街华侨农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0.31万人饮水问题。投入资金38万元,实施了华侨社区卫生院改造项目,改造面积800平方米,解决了广大场员“看病难”问题;投入资金248万元,完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对口帮扶华侨农场一队、六队、八队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143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投入资金380万元,完成了易地开发建设项目;投入资金82.26万元,完成了华侨社区街道改扩建项目;投入资金196万元,完成了柯街华侨农场一组、二组、四组、五组及八组进村道路水泥路面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社区基础设施、场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成为更加适宜人居,更加方便生产,更加有利于发展的美好家园。场员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体会到改革和发展的优越性,实实在在的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打消其临时居住,还准备移居的思想,真正融入地方社会,树立强烈的归属感。 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华侨社区实施了许多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社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还无法满足社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需要各级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 1.水利基础设施。柯街镇华侨社区地处半山区,全社区7407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800亩,其余都是坡地和旱地,解决灌溉条件十分必要。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防

2019年社区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2019年社区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XX年我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将在街道党工委、综治办的关心指导下,按照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创建平安社区的统一布署,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积极能动性,广泛动员居民群众,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推进依法治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创平安、保稳定、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创建和谐社会,把“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转化为提升社区形象的品牌优势,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XX年,我社区平安建设工作要以党的十X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平安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立足本社区实际,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以创安为抓手,以整治为重点,以动员全社会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平安建设为基础,以抓好各项制度落实为关键,全面启动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居民满意”的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继续保持本社区政治稳定和治安平稳,不发生影响全省、全市和全街道的群体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 2、积极做好本社区稳定工作,越级上访不超过街道规定的控制数。 3、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的建设活动,平安家庭要达到95%以上。 4、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年、邪教知迷者的帮教转化工作,教育转化率100%。 5、进一步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矛盾纠纷调解率100%。 6、做好事安全防范工作,对影响安全、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人和事及时制止。 7、积极做好消费维权的宣传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XX年度,为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达到示范社区标准,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1)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努力化解居民内部矛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11-02-03 19:17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打印本页关闭 民政部1月31日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ncsqjs@https://www.doczj.com/doc/cb7990978.html,。全文如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8468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人数已达2900多万,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国家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存在突出问题是,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投入不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随着工业化、信

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社区各居委、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根据市政府工作精神,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社区实际,广泛开展建设健康小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迎接国家卫生区复查为契机,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侬靠地区各种资源,在社区各单位、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社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而积极努力。 一、总体目标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环境建设,结合老城区改造,加快旧房改造和公共绿地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居佳的治理目标,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完成健康社区建设各项任务,为地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大力宣传,提高共识 1、工作目标 强化宣传,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广大市民了解健康城区的理念,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互动的

良好局面。 2、主要措施 (1)开展建设健康城区一系主题宣传活动。结合爱国卫生月、 世界卫生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健康城区宣传。 (2)开展一系列健康知识与技能竞赛。组织开展健康相关知识 竞赛、市民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3)年底组织群众看、评健康城区建设成果的活动。 (二)倡导健康行为活动 1、工作目标 大力提倡和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年内继续组织开展五个“人人”行动,即人人参加一项健身运动、人人掌握一项救护技能、人人测量一次血压、人人承诺一次自愿无偿献血、人人规范一类公共健康行为。 2、主要措施 (1)全面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各种 项目的体育锻炼活动,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居民参加一项固定的体育运动,使居民的健身活动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卫生意识,自觉规范公共 健康行为。组织市民参加培训,使市民了解和掌握一项救护技能,(3)继续做好血压测量活动的组织发动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

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及建议

**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及建议 今年8月以来,区政协根据国家、省、市“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要求,按照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验收确认工作意见中关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要求,对全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整个调研过程历时1个多月,采取实地调研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建设资金和结构、建设安排、规划以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办法、建议等。 一、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整合社区,打好基础。城镇社区一般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陂区相继完成撤县建区、撤镇设街、撤村设居工作,我区大部分社区始建于最近几年,有5个社区是新建的,有11个社区是村改居。近几年来,我区根据中办发[2000]23号文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武发[2002]15号)文件精神,至今年9月份,全区居委会改社区的整合工作,在依据历史习惯、文化风俗、自然界限、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结合小区、单位、板块等因素,已全部整合到位,新型的社区居委会架构和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全区现有社区居委会43个,总户数55684户,总人口178968人。 (二)构建平台,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2000年底,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区先后进行了社区划分、组织重构、建章建制等方面的工作。乡镇规模调整后,为了加强社区对撤并乡镇所在地集镇的管理和建设,对社区的管辖范围、服务对象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又重新设立了党总支;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由乡镇体制改革分流干部中充实一部分干部到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增选了社区居委会成员,选准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负责协调联络驻社区站所、企事业单位参与集镇管理和建设。同时,明确了社区发展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区领办经济实体,发展社区经济。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城镇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撤并乡镇集镇新型管理模式;不仅使被撤乡镇国有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而且继续保持了集镇的繁荣与稳定。 (三)狠抓创建达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硬件和物质平台,是居委会改社区工作的切入点。我区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办公、服务、活动用房等建设,在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及社区居民、单位结构等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拓展社会各界的投融资合作、捐助,在新建、扩建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利用原街道居委会办公、活动、服务等设施,进行整合、调剂、改建以及置换、租赁等,基本上解决并保证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活动场所的要求。 经调查,至2004年9月份,全区城区镇在居委会改社区的整合过程中,共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00多万元,其中,前川地区已投入3500多万元;滠口已投入400多万元;横店已投入300多万元;武湖已投入400多万元;六指已投入270万元。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科学配置、合理利用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居委会的各种办公、服务、活动室(站、所)等室内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为3723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达86.6平方米。其中,1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6个。建筑面积最小的40平方米,最大的280平方米。并相

2020年社区居委会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本

2020年社区居委会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本 20xx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社区的工作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在20xx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力争 在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绩。社区是城镇居 民的基本生活单位,社区的稳定发展与长治久安关乎居民的福祉与利益,社区的有序、团结、和谐是关乎居民生产生活的大事。所以,把 社区的基层事务处理好更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也是积极响应党的十 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同时,这也对我 们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 地展开社区工作,社区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在未来三年的工 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示精神,结合社 区实际情况,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实施,以为社区居民提 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做到让群众称心、满意,持续推动社区党风建设、劳动保障、文化活动、治安管理、财务公开等各项工作的展开。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方向 社区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精神以及县、街道相关会议精神,紧密联系社区实际,按照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利 益为宗旨,团结和动员广大居民为社区建设发展 发挥积极作用。持续健全机制,强化功能,持续提升社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好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和 谐社区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社区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己任,高效务实地为居民服好务,办 实事、做好事,让群众满意;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居民所需、 所想,作居民的贴心人,在工作中持续改进与创新;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居以创建江苏省卫生村为契机,在创建卫生村过程中,加大我居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务求实效。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照卫生村考核验收标准,制定了工作方案,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整体推进建设的进程。现将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垃圾归置处建设 为了美化村容环境,提高垃圾集中处理率,我居在共建立垃圾房两座,有效地提高了垃圾集中处理率。与此同时,我居还组建保洁队伍2支,对集中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通过半年的努力,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狠抓落实,村内道路、桥梁改造 近两年来,为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我居根据卫生村验收和考核的相关实施建设要求,注重质量、务求实效,抓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全居新建道路15条,共计30160平方米,翻修桥梁三座,投入资金100多万元。 三、无害化厕所改造工程 居委会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工作方式,深入开展无害化厕所宣传、筹划、施工等工作,全居累计完成厕所改造675户,完成率达90%,从根本解决了农村暴露粪便垃圾的问题,从源头上控制了“四害”滋生,使广大群众的生活环

境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村庄绿化,美化环境 在绿化工程中,动员干部群众,引进多种树木,在各居民小组、通达工程等全居范围内进行种植,组织全体居民整理自家环境,做到窗明几净,居室内外整洁,庭院环境清新。村庄绿化生态建设,使村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绿化面积达1342.95亩,绿化种植覆盖率25.58%。 我居的创建卫生村工作得到了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 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主动配合,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实现了环境更加绿化、卫生更加清洁、河水更加干净。通过这次创建活动,为今后我居的建设和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20年某社区工作计划

2020年某社区工作计划 xx年是我国进入第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 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城市,构 建和谐社区为宗旨,围绕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中心工作任务,牢固 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努力打造学习型社区、 文化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和谐型社区、特色型社区,使社区工作 再上新台阶。 一、以建邺区委党校“三个代表”教育实践基地为平台,努力打造和谐型社区 首先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四个方面为抓手,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核心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定期召开民主 生活会,形成有效的交流机制,团结高效的工作氛围,树立勤政为 民意识,做到互相交流沟通,工作到位不越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 保磊作用。其次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先 进性教育、模范作用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以 建邺区委党校“三个代表”教育实践基地为平台,努力创建和谐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重点是党员义务巡逻队、卫生服务队、法律援助队、调解服务队等,努力争创平安社区、卫 生社区为办民实事、做好事,让居民有一个安宁卫生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以科普大学为平台、努力打造学习型社区 利用爱达社区科普大学举办各项技能培训、学习班、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在提高居民素质上下功夫,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服务, 为社区居民提供学科学、学文化、学法律、学健康、学知识的场所。 三、以文化墙为阵地,努力打造文化型社区

xx年力争再建100-150米长的爱达文化墙,侧重宣传社区党建、社区自治方面的内容,努力打造爱达社区文化“一条街”的品牌, 使文化墙的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把文化墙建设成为全区、甚至全 市都能叫得响的品牌,同时把科普画廊、宣传栏、橱窗打造好,使 之成为文化品牌,营造较强的文化氛围。 四、以“聊天会”为平台,积极培育民间服务队伍,努力打造服务型社区 发展“聊天会”、培育“聊天会”、壮大“聊天会”、宣传“聊天会”,让地居民参与“聊天会”,重点培育民间服务队伍,针对 居民求健康、求法律、求安全,求方便的愿望强烈的特点,重点做 大做强志愿、医疗服务队、治安巡逻队、法律服务队、护绿队、便 民服务队等等民间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从而有交 效发挥社区资源作用,努力争创健康社区、平安社区、法制社区、 绿色环保社区,还要做好调解工作,信访接待工作,努力打造服务 型社区。 五、以党建联席会为平台,努力打造特色型社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