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食品欺诈

预防食品欺诈

预防食品欺诈
预防食品欺诈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页 码: 1 / 5 执行日期:xxxx-8-1

制 定: XXXXX 2018-8-1

品质部 日 期

核 准: XXX 2018-8-1 总经理 日 期

分发部门及份数: 1.总 经 理 2.管理代表 3.行 政 4.业 务 5.研 发 6.品 质 7.生 产 8. 9.

10.

11.

12.

1

1 1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页码:2 / 5

执行日期:xxxx-8-1

文件变更记录

修订序号生效日期变更叙述

V1 2017-12-1全新制定,为保持整体文件版序列为V1版

V2 2018-8-1文件回顾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页码:3 / 5

执行日期:xxxx-8-1

1. 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包材原材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名词解释:

3.1.食品欺诈:为谋取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经济利益,而故意替换、添加、篡改或误传食品/包装、标签信息或对产品做出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的统称

3.2.制造加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原材料转化成食品/包装。

4.职责:

4.1.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4.2.品管:对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5.主文内容:

5.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5.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

以下因素;

5.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5.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5.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5.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2.5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页码:4 / 5

执行日期:xxxx-8-1

序号原物料

名称

风险等级

原物料

特性

过往历

史引用

经济驱动

因素

供应链掌

控度

识别

难度

综合

得分

综合风

险等级

1

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其中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11-16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页码:5 / 5

执行日期:xxxx-8-1

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5.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

5.3.1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

5.3.2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或取决于包括以下各项在原材料状态的标签或承诺声明包括以下内容:

5.3.2.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5.3.2.2特定商标命名成分

5.4生产记录作业承诺声明的产品生产的加工流程并识别污染或身份丢失的在区域,应建立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承诺声明的完整性。

5.5政府部门最近公布的易掺假的原料,应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控制。

6.相关文件

7.相关记录及管制:

●=必需要使用部门相关接收部门

序号记录名称

保存

期限

1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表2年●●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修订版)

1.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并且属实。 2.作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 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控: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评估,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的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 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或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或替代。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 中-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 低-被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原物料。 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原物料。 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 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 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 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 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 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 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 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再评估。 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保障措施(适用时)和测试流程。 控制措施方案表如下: 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担保书。 4.3.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 4.3.3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以下各项(适用时)在原料状态标签或承诺声明的内容: 4.3.3.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4.3.3.2繁殖/变种承诺。 4.3.3.3保证状态 4.3.3.4转基因生物状态 4.3.3.5身份保持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1、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及过程中可能对消费者造成食品欺诈的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并且属实。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及各生产环节。 3.职责: 3.1预防食品欺诈小组成员:同食品防护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工厂内部的脆弱性评估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验证工作。 3.2采购部门:负责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及供应商选择及评审工作。 3.3仓储部门:负责原辅料、包材的接收、入库、出库;报废油品的处理。 3.4生产部门:负责原辅料、包材的使用。 3.5质量部门:负责进厂原辅料、包材的质量检验及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3.6其它职责:见《岗位说明书》规定各项职责和权限并在本公司内进行沟通,以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保持。 4、工作程序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质的性质 4.2. 5.1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评估,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的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 4.2. 5.2薄弱性评估表详见:附件一《薄弱性评估表》,具体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或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食品欺诈预防管理制度

脆弱性评估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 A/0

2020年 10月1日颁布2020 年10月1 日实施 ********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对公司采购原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 3.1 HACCP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 4 工作程序 4.1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 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 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 4.2 脆弱性分析方法 由HACCP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辅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HACCP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分析内容 4.3.1 HACCP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

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 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 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4.3.2严重性的描述(P): 4.3.3可能性的描述(P) 4.3.4风险的可检测性(D)

4.3.5风险级别判断 4.3.6控制措施选择 4.3.7 原辅材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 2)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食品欺诈顶防控制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辅料的采购 风险,确保所有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引用标准 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第 4.1 条款FSSC22000附加要求第 2.1.4.4 条款 4.职责 4.1 总工室及研发部 负责食品欺诈脆弱性的识别、评估规则制订,制定食品欺诈预防控制措施,监督风险评估中供应商所处的风险等级。 4.2 质量管理部 负责接收和保存从总工室和供应部获取的生产性物料合法资质、合格证据、及检验报告,并对供应商原料进行核实、验证。 4.3 供应部 4.3.1 收集采购原辅料的风险信息、采购市场竞争性风险。 4.3.2 负责索取所有供应商原辅料相关资料,按要求的周期组织原辅料风险的评审,推动、实施食品欺诈预防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信息收集 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企标、采购技术标准、客户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5.2 脆弱性分析内容 5.2.1 由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料、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危害识别,进行脆弱性分析,讨论审核、批准后制定<食品欺诈脆弱性风险评估>,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5.2.2 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5.2.2.1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 种非法食品添加物 黑名单》) 5.2.2.2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5.2.2.3 原物料的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5.2.2.4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5.2.2.5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3 评估规则 5.3.1 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5.3.2 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5.3.3 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5.3.4 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5.3.5 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并且属实。 2.作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 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控: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 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评估,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的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或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或替代。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 中-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 低-被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原物料。 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原物料。

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 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 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 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 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 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 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 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再评估。 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保障措施(适用时)和测试流程。 控制措施方案表如下: (适用时)在原料状态标签或承诺声明的内容: 生产记录作业承诺声明的产品生产加工流程并识别污染或身份丢失的区域,应建立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承诺声明的完整性。 政府部门最近公布的易掺假的原料,应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控制。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职责和权限: 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物流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 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负责本厂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 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厂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程序 4.1 食品欺诈预防定义 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 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 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 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e 原辅料的性质、产地、欺诈历史。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 4.2.1.1 评估规则 风险等级评分标准 综合得分:每项的脆弱性评分进行合计。 综合风险等级: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0-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防范行动。6-15分为一般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6-2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防范措施控制。 4.2.1.2 原辅料供应链脆弱点评估表: 见附件一: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职责和权限: 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物流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 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负责本厂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 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厂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程序 4.1食品欺诈预防定义 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 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 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 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第 1 页共6 页

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e 原辅料的性质、产地、欺诈历史。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 4.2.1.1 评估规则 风险等级评分标准 综合得分:每项的脆弱性评分进行合计。 综合风险等级: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0-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防行动。6-15分为一般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6-2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防措施控制。 4.2.1.2 原辅料供应链脆弱点评估表: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第 1 页共6 页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1.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 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 序号原物料 名称 风险等级 原物料 特性 过往历 史引用 经济驱动 因素 供应链掌 控度 识别 难度 综合 得分 综合风 险等级 1 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其中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 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4.3.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 4.3.3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或取决于包括以下各项在原材料状态的标签或承诺声明包括以下内容: 4.3.3.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4.3.3.2繁殖\变种承诺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1.0 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0 职责 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负责本公司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汇总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公司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0 工作程序 4.1 食品欺诈预防定义 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 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 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 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中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

食品欺诈预防与食品致敏原控制程序(2份)

××××××有限公司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文件编号:MC-QP-031(A0)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发布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1.0 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0 职责 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负责本公司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汇总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公司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0 工作程序 4.1 食品欺诈预防定义 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 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

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 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中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 4.2.1.1 评估规则:风险等级评分标准 综合得分:每项的脆弱性评分进行合计。 综合风险等级: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0-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防范行动。6-15分为一般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

过敏原控制和食品欺诈确认记录.docx

过敏原控制确认报告 确认项目确认情况记录 1、危害分析食品中过敏原的交叉污染 2、 CL 建立的 GB/T23779 预包装食品中的致敏原成分 依据 本程序中制定了监控食品过敏原的控制计划,按照标准对过敏原进行了细致分类,3、监控计划 能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通过有效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过敏原,实施纠正并 的制定 得到改进。 4、纠偏措施纠偏措施规定了各项控制措施失控时,应采取的纠偏行动。纠偏措施的制定依据 制定的依据是:操作失控对产品安全性的影响大小、对不合格品的评估结果的分析。 5、记录的设 编制了过敏原清单及过敏原评估记录,可以有效地甄别及监控过敏原的进入及造 计、编制的合 成的风险。 理性 6、职责和权 对于各个部门均作了细致的职责分配,可以有效的管理实施此计划。 限的规定 7、结果通过抽检及客户反馈,均为发现及发生过敏原污染事件。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分析, HACCP小组认为该过敏原控制是合理的,所确定的控制措施也是 有效的。 确认人: 确认日期 :

食品欺诈预防计划确认报告 确认项目确认情况记录 1、危害分析食品欺诈脆弱性风险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 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2、 CL 建立的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依据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原辅料的性质。 3、监控计划本程序中制定了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制定了脆弱性风险评估等级,能保证控制措 的制定施的有效实施。通过有效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食品欺诈,实施纠正并得到改进。4、纠偏措施纠偏措施规定了各项控制措施失控时,应采取的纠偏行动。纠偏措施的制定依据 制定的依据是:食品欺诈失控对产品安全性的影响大小、对不合格品的评估结果的分析。 5、记录的设 计、编制的合编制了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可以有效地评估风险等级,控制风险。 理性 6、职责和权 对于各个部门均作了细致的职责分配,可以有效的管理实施此计划。 限的规定 符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未发现潜在风险7、结果 的失控情况。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分析,HACCP小组认为该计划是合理的,所确定的控制措施也是有效的。 确认人: 确认日期 :

预防食品欺诈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页 码: 1 / 5 执行日期:xxxx-8-1 制 定: XXXXX 2018-8-1 品质部 日 期 核 准: XXX 2018-8-1 总经理 日 期 分发部门及份数: 1.总 经 理 2.管理代表 3.行 政 4.业 务 5.研 发 6.品 质 7.生 产 8. 9. 10. 11. 12. 1 1 1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页码:2 / 5 执行日期:xxxx-8-1 文件变更记录 修订序号生效日期变更叙述 V1 2017-12-1全新制定,为保持整体文件版序列为V1版 V2 2018-8-1文件回顾

修订序号:xx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页码:3 / 5 执行日期:xxxx-8-1 1. 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包材原材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名词解释: 3.1.食品欺诈:为谋取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经济利益,而故意替换、添加、篡改或误传食品/包装、标签信息或对产品做出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的统称 3.2.制造加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原材料转化成食品/包装。 4.职责: 4.1.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4.2.品管:对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5.主文内容: 5.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5.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 以下因素; 5.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5.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5.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5.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2.5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

AF-GMP03-001 食品欺诈预防计划

发放序号: 食品欺诈预防计划 第A版 编写人: 审核人:____ 批准人:_____ 2017年5月28日发布2017年6月1日实施

1目的 建立相应的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职责与权限 3.1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3.2品控: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程序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风险等级评估表如下 4.3评估规则: 4.3.1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4.3.2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4.3.3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4.3.4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4.3.5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1-7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8-15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6-2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4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 4.4.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4.4.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 4.4.3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或取决于包括以下各项在原材料状态的标签或承诺声明包括以下内容: 4.4.3.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4.4.3.2繁殖\变种承诺 4.4.3.3保证状态(如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 4.4.3.4转基因生物(GMO)状态 4.4.3.5身份保持 4.4.3.6特定商标命名成分 4.4.4对供应商生产方法(如有机,清真,合礼)作业承诺声明的情况下,我司有必要供应向商索取证书。 4.4.5政府部门最近公布的易掺假的原料,应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控制。 5评估频率: 5.1每年至少一次 5.2企业认为必要时:如法律法规、适用标准、物料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6相关文件 《供应商选择与评定控制程序》 《原辅料采购管理规定》 《采购索证管理规定》 《原料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