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儿童智能测量工具。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麦卡锡编制,美国心理公司1972年发行。

适用于2.5岁~8.5岁儿童,可综合测评儿童的心理发展,既可评价正常儿童的智能发展,又可作为弱智儿童的诊断工具。

在国外应用较广。

包括18项分测验,分属五个分量表:言语、知觉操作、数量、记忆和运动。

言语分量表由图画记忆、词语知识、词语记忆、词语流畅性和反义词类推五个分测验组成,评定儿童用言语表达词语概念和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知觉操作分量表包括积木、拼图、连续敲击、左右方向、图形临摹、画人和概括归类七个分测验,测查儿童的知觉、操作和非言语概括、推理能力。

数量分量表有数的问题、数字记忆和数的区分三个分测验,测量儿童数的能力和对量词的理解。

记忆分量表包括图画记忆、连续敲击、词语记忆和数字记忆四个分测验,测量儿童的短时记忆能力。

运动分量表由腿的动作、手臂动作、动作模仿、图形临摹和画人五个分测验组成,测定儿童运动和精细动作的整体协调能力。

把五个分量表得分集中在一起则可得到一般认知能力分数。

一般认知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4,信度较高。该量表标准化样本的每个年龄组大约100人,按种族、地区、城乡及社会经济地位等进行分层抽样。

该量表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编制的一个较好的学前儿童测验。

二级《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复习题(李元春)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一.判断题 1.DSM—IV的5轴诊断系统主要以前2轴做出决断后3轴仅是补充信息。(×)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五轴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对的。 美国的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从精神科角度推荐使用多轴诊断系统,将上述不同层面得到的发现归纳,体现在诊断常规之中.这些轴分别是: 轴I::包括所有精神障碍(除了轴II中所列的障碍之外)以及其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 轴II:包括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习惯性使用一种特定的防卫机制. 轴III::指在精神障碍之外还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躯体障碍或一般医学情况.被确认的躯体情况可以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如肝脏衰竭导致谵妄),可以二者互动,交互影响(如胃炎继发于酒依赖),还作为后果(如与痴呆和艾滋病相关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关系如果一种躯体情况在病因上与精神障碍相关,那么精神障碍列为轴I ,而躯体情况既要列入轴I又要列入轴III. 轴IV::包括那些对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有显著影响的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一种事件或处境是否被评估为应激原,以临床医师对于应激状态的判断为基准.如果另外的具有与患者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境况的普通人可能体验为应激,就可以列入该轴. 轴V::"总体功能评估".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总体功能水平(如评估当时的水平或过去1年中至少数月的最高功能水平).包括3大功能领域:(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总体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百分制的量表,100分为最高分,代表三个领域内均达最高水平. 2.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t分布——标准差已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自由度是指总体参数估计量中变量值独立自由变化的个数。 t分布也是一种对称分布,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有以下特征:: (1)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t分布的峰部较矮而尾部翘得较高,说明远侧t 值的个数相对较多,即尾部面积(概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整理

选择题: 1.提出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的心理学家是( b ) A.皮亚杰 B.河合隼雄 C.劳恩菲尔德 D.拉扎鲁斯 2.将“正常”看作不存在心理病理问题的是下列哪种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c ) A.理想状态的标准 B.统计学的标准 C.病理学的标准 D.适应过程的标准 3.为从出生到6岁儿童设计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发展任务,检查出儿童在动作、语言和社会性等发展方面的明显迟滞的是( a ) A.丹佛发展筛选测验 B.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C.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D.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4.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皮亚杰 B.拉扎鲁斯 C.劳恩菲尔德 D.鲍尔比 6.罗杰斯的______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b ) A.“沙箱疗法” B.“患者中心疗法” C.“非指导性游戏疗法” D.“行为治疗法” 7.理性情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c ) A.增强个体的责任感 B.使儿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 C.增加幸福,减少痛苦 D.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 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 a ) A.正常的智力水平 B.适度的情绪反应 C.融洽的人际关系 D.统一协调的行为 9.下列哪一个理论不属于 ...行为主义理论( d ) 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10.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1.皮亚杰认为,0-12岁儿童可能完成______个阶段的认知发展。( b ) A.三B.四 C.五D.六 12.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c )。 A.皮耐尔出版《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B.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成立 C. 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成立 D.比尔斯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 1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根据儿童的______来归纳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 a ) A.年龄发展 B.心理发展 C.经验发展 D.思维发展 14.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 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这是( a )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5.增加幸福,减少痛苦是下列哪种理论的主要目标? ( d ) A.行为主义学派 B.个体心理学派 C.沟通分析理论 D.理性情感理论 16.妊娠期妇女营养不良、用药不慎或情绪过激,都会影响儿童的( c ) A.遗传因素 B.机体损伤 C.先天素质 D.生化改变 17.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在理论上的探讨最具说服力的是( d ) A.“生物”模式 B.“心理”模式 C.“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8.20世纪初,开拓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制订了儿童“发展时间表”的心理学家是( d ) A.比尔斯 B.亨特 C.皮亚杰 D.格塞尔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 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 塞尔(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W. K. Franken burg&J . B. 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 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 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 nt)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 ,MSCA)和布 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 on Neon atal Behavioral Assessme 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 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 3 —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 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 3 —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6个项目。每个 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 .智力发展量表 (1) 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 的景或物命名。有10张图片,分为10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满 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 (1)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该量表采用两分法的领域安排。智力量表:以评价感知敏锐性、注意分辨能力以及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力,早期获得物体恒常性、记忆、学习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形成作为抽象思维基础的早期概括化和分类能力,注意婴儿感知觉、注意、记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规律。还包括语言发展,着重在开始发音和语言交流的萌发。运动量表:反映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的发展。 智力量表的结果以一种标准得分,即智力发展指数(MDI)来表示,运动量表的测验结果以另一种标准得分,即运动发展指数(PDI)来表示。 凡发育指数在90~109的称为平均智力即中等,110~119为中上,120~129为优秀,130以上为非常优秀,80~89为中下,70~79为边缘,69以下为迟缓。 (2)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s,GDS) 主要评价和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情况及功能成熟情况。Gesell选择4w、16w、28w、40w、52w、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作为反映生长发育阶段和成熟程度,并称这些年龄为“枢纽龄”。测验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行为5个方面。 评分与结果:根据测验结果得出每个区的成熟年龄水平,然后代入发育商数(DQ)公式中得出DQ值。一般情况下适应性的成熟水平可代表总的发育水平。如DQ在75分以下,表明有发育落后。 (3)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主要目的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综合的测定与评价。试用年龄范围为2.5~8.5岁。MSCA主要由测查儿童主要能力的18个测验组成。 这18个测验分属于5个分量表:言语(V)、知觉–操作(P)、数量(Q)、记忆(Mem)、运动(Mot)。前3者又可合成为“一般智能”(GI)分量表。量表分数有两种:一是T分,用于前5个分量表的粗分转换;一是IQ,用于“一般智能”分量表的转换。 评分:18个测验共含有150个左右的测题,每项都有特定的计分评分规定。18个测验直接评出来的分数成为粗分(原始分)。经过加权的测验粗分按各分量表所包含的测验各自合成分量表的合成粗分。一般智能的合成粗分GI=V+P+Q。最后将合成粗分通过常模分灵敏转化成“量表分数”(T分数和IQ分数)。本量表规定评估言语(V)、知觉–操作(P)、数量(Q)记忆(Mem)、运动(Mot)等5个分量表只用T分数转换;惟独评定“一般智能”(GI)分量表时则用IQ分数。 (4)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大部分,每部分包括6个分测验。每个被试者需分别做言语部分的5个分测验和操作测验中的5个分测验(每部分中的第6个分测验可作为某种原因不能实施某个子测验时的补充)。 评分与结果:将各分测验累加得粗分,再把分测验的粗分转换为量表分,最后将量表分相加后查表可得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智商为受试者总智力的评估计值,分测验量表分反映受试者各方面能力的强弱。一般人群智商的平均范围在85~115分之间(平均数为100分,标准差为15),115分以 上为高于平均智力,70分以下则考虑智力低下;如两类测验的智商相差15分以上,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深入了解小儿的能力。 (5)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全量表共132项,按起始年龄分7部分:①6个月~1岁11个月(第1~19项);②2岁~3岁5个月(第20~41项);③3岁6个月~4岁11个月(第42~63项);④5岁~6岁5个月(第64~80项);⑤6岁6个月~8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1)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该量表采用两分法的领域安排。智力量表:以评价感知敏锐性、注意分辨能力以及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力,早期获得物体恒常性、记忆、学习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形成作为抽象思维基础的早期概括化和分类能力,注意婴儿感知觉、注意、记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规律。还包括语言发展,着重在开始发音和语言交流的萌发。运动量表:反映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的发展。智力量表的结果以一种标准得分,即智力发展指数(MDI)来表示,运动量表的测验结果以另一种标准得分,即运动发展指数(PDI)来表示。凡发育指数在90~109的称为平均智力即中等,110~119为中上,120~129为优秀,130以上为非常优秀,80~89为中下,70~79为边缘,69以下为迟缓。 (2)G esell发育量表(Geselldevelopmentalscales,GDS)主要评价和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情况及功能成熟情况。Gesell选择4w、16w、28w、40w、52w、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作为反映生长发育阶段和成熟程度,并称这些年龄为“枢纽龄”。测验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行为5个方面。 评分与结果:根据测验结果得出每个区的成熟年龄水平,然后代入发育商数(DQ)公式中得出DQ值。一般情况下适应性的成熟水平可代表总的发育水平。如 DQ在75分以下,表明有发育落后。 (3)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主要目的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综合的测定与评价。 试用年龄范围为2.5~8.5岁。MSCA主要由测查儿童主要能力的18个测验组成。 这18个测验分属于5个分量表:言语(V)、知觉–操作(P)、数量(Q)、记忆(Mem)、运动(Mot)。前3者又可合成为“一般智能”(GI)分量表。量表分数有两种:一是T分,用于前5个分量表的粗分转换;一是IQ,用于“一般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评定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评定 一、什么是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对智力障碍儿童(患者)的功能状况和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智力障碍儿童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我们也习惯于称康复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评定,不断地了解治疗的效果,修改治疗、教育计划,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康复评定的目的 ●1、掌握障碍情况 ●如调查障碍的部位、性质及其严重程度,以及障碍对患者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所造成的影响。 2、设定康复目标 ●为此需寻找和分析阻碍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和家庭的具体因素。例如言语沟通问题、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当然,心理状态、社会影响也可能为其原因。 3、制订治疗和训练方案 ●如选择适当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促进智力障碍儿童潜能发展。 4、判断不同教育、治疗方法的效果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治疗方法。为了比较它们的效果差别,必须要用客观、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5、帮助判断预后 ●对预后的判断可给智力障碍儿童及其家属以心理准备,可使制订的治疗计划更合理。如,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可以随班就读接受容纳教育,极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主要是接受生活自理、适应能力训练。 评定的意义 ●(一)从智力障碍儿童角度来看 ●1、增进了智力障碍儿童父母对儿童参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了解。 ●2、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及其父母理解教育治疗目标。 ●3、增强智力障碍儿童及其父母的信心,促使儿童父母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的孩子。 ●4、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对教育治疗的积极性。 (二)从专业人员角度来看

●1、可对功能的主观性报告补充有关资料。 ●2、鼓励他制订出更为全面的教育治疗计划。 ●3、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哪些方面需要帮助,而又有谁能提供帮助。 ●4、容易早期发现问题。 (三)从社会角度来看 ●1、可提供新的发病率资料。 ●2、在社会对残障提供帮助方面发现问题,如社会对提供帮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的职责方面。 康复评定的内容 ●由于康复的范畴涉及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领域,康复评定的内容就包含有身体、心理、职业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具体项目包括人体形态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言语语言功能评定、心理评定、心肺功能评定、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发育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等,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常做的评定项目有言语语言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等。 评定项目 ●1、言语语言功能评定 ●其内容包括声音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听说)能力,也包括文字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读写)能力。 ●2、心理评定 ●包括性格、智能、记忆、认知和心理适应能力等项内容。 ●3、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家庭经济能力和住房情况、社区环境以及社会资源(如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公共交通设施)利用可能性等方面的评定。 不同时期的评定任务 ●康复评定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三种。 1、初期评定的任务 ●初期评定是在制订康复教育计划、建立康复目标和开始康复教育前的第一次评定,主要是掌握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订康复教育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2、中期评定的任务 ●中期评定是在智力障碍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教育后所进行的评定,主要是了解教育治疗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修改康复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 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1)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该量表采用两分法的领域安排。智力量表:以评价感知敏锐性、注意分辨能力以及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力,早期获得物体恒常性、记忆、学习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形成作为抽象思维基础的早期概括化和分类能力,注意婴儿感知觉、注 意、记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规律。还包括语言发展,着重在开始发音和语言交流的萌发。运动量表:反映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的发展。智力量表的结果以一种标准得分,即智力发展指数(MDI) 来表示,运动量表的测验结果以另一种标准得分,即运动发展指数(PDI)来表示。 凡发育指数在90~109的称为平均智力即中等,110~119为中上,120~129为优秀,130以上为非常优秀,80~89为中下,70~79为边缘,69 以下为迟缓。 (2)Gesell发育量表(Geselldevelopmentalscales,GDS)主要评价和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情况及功能成熟情况。Gesell选择 4w、16w、28w、40w、52w、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作为反映生长发育阶段和成熟程度,并称这些年龄为“枢纽龄”。测验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行为5个方 面。

评分与结果:根据测验结果得出每个区的成熟年龄水平,然后代入发育商数(DQ)公式中得出DQ值。一般情况下适应性的成熟水平可 代表总的发育水平。如DQ在75分以下,表明有发育落后。(3)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主要目的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综合的测定与评价。试用年龄范围为2.5~8.5岁。MSCA主要由测查儿童 主要能力的18个测验组成。这18个测验分属于5个分量表:言语(V)、知觉–操作(P)、数量(Q)、记忆(Mem)、运动 (Mot)。前3者又可合成为“一般智能”(GI)分量表。量表分 数有两种:一是T分,用于前5个分量表的粗分转换;一是IQ, 用于“一般智能”分量表的转换。 评分:18个测验共含有150个左右的测题,每项都有特定的计分评分规定。18个测验直接评出来的分数成为粗分(原始分)。经过加权 的测验粗分按各分量表所包含的测验各自合成分量表的合成粗 分。一般智能的合成粗分GI=V+P+Q。最后将合成粗分通过常模分 灵敏转化成“量表分数”(T分数和IQ分数)。本量表规定评估 言语(V)、知觉–操作(P)、数量(Q)记忆(Mem)、运动 (Mot)等5个分量表只用T分数转换;惟独评定“一般智能” (GI)分量表时则用IQ分数。 (4)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大部分,每部分包括6个分测验。每个被试者需分别做言 语部分的5个分测验和操作测验中的5个分测验(每部分中的第 6个分测验可作为某种原因不能实施某个子测验时的补充)。

儿童保健中心诊疗和操作常规

儿童保健中心诊疗及操作常规 儿保门诊操作常规 一、测量操作常规 测量准备:测量室温度应保持在25 C左右 每天在测量工作前应先矫正磅秤至0刻度。 (1)体重:测量要求迅速轻放,记录到0.05kg,衣服要求脱到单衣单裤,测量过程注意小儿保暖和安全,与前次比较有疑问时重称一次进行复核。 (2)身长:脱去鞋袜,不戴帽,穿单衣裤。3岁以内,仰卧于卧式身长板中线上,小儿头顶触及头板,测量者左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双下肢伸直,并紧贴板面,右手移动活板,使触及足底,读二侧刻度,读到0.1cm。3岁以上站立于儿童身长立尺前,足跟并拢,脚尖稍分开,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视线向前,移动身长尺上端小木板,放平于头顶,读数。 (3)坐高:量顶-臀长,3岁以内用卧式量板,小儿仰卧与测身长时相同,测者一手握小儿二足,使小儿二腿弯曲成直角(不用尿布),移动活板,使压紧臀部,操作时注意小儿背部,不能离开底板平面。3岁以上小儿坐于坐高计凳上,坐时两大腿靠拢, 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头与肩部位置与量身长时要求相同,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 (4)头围: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一侧齐眉弓上缘,将软尺紧贴皮肤,绕经枕骨结节最高点回至零点,读数。精确到0.1cm,量时卷尺紧贴头皮。 (5)胸围:3岁以下小儿仰卧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用软皮尺经二肩胛骨下角至乳头下交界于胸骨中线第四肋骨水平上,读呼与吸之间的平均胸围,精确到0.1cm。 二、智力测验常规 (一)智测对象 1.儿保体检儿童于9个月、1岁及2岁时进行常规智能筛查,第一次测试结果可疑或异常(DQ/IQ<85)者定期进行复查。 2.除上述年龄外,体检中如发现小儿动作、语言、理解等方面有偏离正常之可能,应进行智测以利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3.因各种原因要求作智测者,如学习困难、发育落后、脑积水、癫痫等。 4.其他科室诊疗需要作智力评估者。 (二)智测环境 室内布置简洁,只需一桌二椅。墙上不应张贴画片或图表,桌面上不放与智测无关的物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并保持环境安静。 (三)智测过程中的注意点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CDCC)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 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 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 塞尔(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 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 (W. K. Frankenburg&J . B . 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 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 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Denver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 opment) 、 ,MSCA )和布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 n's Ability 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 (Brazelt on Neon atal Behavioral Assessme 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 有一些如 WPPSI 、DDST 、MSCA 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 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 3 — 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 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3 — 6 岁儿童发展量表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 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 鉴定 为止,一共历时7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 3 — 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 16个项目。每个 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 .智力发展量表 (1)看图命名 主试出示图片, 要求受测者在 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 的景或物命名。有 10张图片,分为 10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 1分,满 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