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试题集锦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试题集锦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试题集锦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试题集锦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试题

一、选出下列黑体字注意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寡人无疾答()A、jīB、jíC、jìD、bìng

2、腠理答()A、c?u B、z?u C、cu?D、chu?

3、汤熨之所及答()A、wan B、yùn C、w?i D、yùn

4、今有病在骨髓答()A、suīB、sūi C、suǐD、suí

5、桓侯遂死答()A、suìB、cuìC、suai D、su?i

6、讳疾忌医答()A、hai B、huai C、wěi D、huì

二、选出黑体字在句中读音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答()A、hǎo B、hào

2、桓侯不应。答()A、yìng B、yīng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答()A、huán B、xuán

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答()A、tāng B、tàng

5、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答()A、qíB、jì

三、选出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韩非谕老谦称功劳

B、先秦阐明严重喜悦

C、规劝缓合线索肌肤

D、忠告拒绝固执污告

四、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分别是哪三个,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悦齐还

B、汤还齐

C、悦故齐

D、间还汤

五、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自以为是

B、疾忌医

C、自命不凡

D、望风而逃

六、文中有四个至今仍在广泛运用的文言词语,分别是哪四个,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复益及索

B、复益及使

C、索及遂复

D、索是以益使

七、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B、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医术高明的医生。

C、蔡桓公是战国时著名的国君,文中称为\'桓侯\'。

D、《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是一则故事。

阅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

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⑶桓公病死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桓侯故使人问之答()

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答()

A、(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B、(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

D、(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

⑷臣是以无请也答()

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

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

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

B、扁鹊观察到桓侯得的是不治之症,没有治疗的意义,所以就回去了。

C、因为当初桓侯没听扁鹊的劝告,扁鹊生气了,所以走开了。

D、扁鹊认为桓侯的本质不好。

4、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

一、1、B 2、A 3、B 4、C 5、A 6、D

二、1、B 2、A 3、B 4、B 5、B

三、B四、B五、B六、A七、D

阅读

一、1、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B⑵A⑶A⑷D

3、A

4、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2009年山东淄博中考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

8

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

参考答案:

8、(

9

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2009年上海市中考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译文: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4分)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一)选择题

1.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

A.蔡桓公(huán)桓侯(h?u)B.寡人(guǎ)骨髓(suí)

C.腠理(c?u)遂死(suì)D.火齐(qǐ)还走(xuán)

2.下列各组中“益”字的用法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字相同的一项()A.精益求精B.延年益寿

C.合法权益D.有害无益

3.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翻译正确的一项()

A.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搜索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B.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C.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4.翻译有误的一项()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作为炫耀自己的功劳。

B.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请他治疗了。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皮肤的纹理间的(小毛病),用热水悟,用药热敷,是可以治好的。

D.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到桓侯,转身就跑了。

5.本文写作意图是()

A.歌颂扁鹊高超的医术。

B.批评蔡桓公的讳疾忌医。

C.说明相信医生才能治好病的道理。

D.说明讳疾忌医终必丧生的道理。

6.从这则故事能够得出的启示是()

A.有了病,不能讳疾忌医。

B.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

C.要信赖医生,听从医生的劝告。

D.对人不能存有偏见,无端猜疑。

7.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A.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

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C.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二)填空

1.《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_____》,体裁_______,作者__________,年,_______国人,是_________时代重要的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出自本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_____顺序记叙了扁鹊________见蔡桓公的情况。

3.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排腠理,_______________;在肌肤,___________,在肠胃_______________;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提出了什么忠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桓公对扁鹊的劝告抱什么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能够暗示蔡桓公已明白扁鹊的话是正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给画线的字注音。

扁鹊()蔡桓公()有间()腠理()

肌肤()骨髓()汤熨()遂死()

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

(1)不治将恐深(2)寡人无疾(3)不治将益深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6)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同__,意思是__。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__同__,意思是__。

(3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__同__,意思是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把课文用“||”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1)一层:

(2)二层:

(3)三层:

6.桓侯病重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_____。

7.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

答:

参考答案

一、(一)1.A 2.A 3.C 4.B 5.D 6.A 7.A

(二)1.《韩非子?喻志》体裁:寓言故事。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人。春秋战国时法家学派。讳疾忌医。不肯说出自己有病,怕去治疗。

2.时间四见

3.略

(三)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4.“使人索扁鹊。”

二、1.quahuán jiàn c?u fūsuǐtàng suì

2.(1)厉害(2)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3)更(4)转身就跑(5)问(6)寻找

3.(1)“还”同“旋”,回转。(2)“汤”同“烫”,用热水焐。(3)“齐”同“剂”,药剂。

4.(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2)扁鹊着见桓侯转身就跑。

5.(l)桓公不听扁鹊的忠告。(开头至“桓候又不悦”)(2)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居十日”至“臣是以无请也”)(3)桓公病死。(“居五日”至结尾)

6.讳疾忌医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13)桓侯又不悦悦:_______(14)桓侯遂死遂:______

二、翻译句子。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三、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5.给本文划分层次。

6、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1、注音:

扁鹊()桓公()腠理()还走()骨髓()汤熨()立有间()不悦()

2、翻译下面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疾在腠理所属,汤熨之所及也;

【3】在骨髓,司命之无奈何也。

【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5)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通__,义为____

⑵火齐之所及也_____通___,义为_____

⑶汤熨之所及也______通____,义为_____

4.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____,今义:_____。

5、《扁鹊见蔡桓公》选自,作者是时代重要的家。(3分)

6 请用原文回答: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还xuán B腠z?u C汤tāng D齐qí

8、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看见桓侯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

C、桓侯故使人问之。(蔡桓公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问他的病情了。)

9.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0.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2分)

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

11.问答题

【1】文中哪些语句体现桓侯病变过程的?

【2】对扁鹊的忠告蔡桓公的评论是

【3】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

【4】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迪?

【5】用4个字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

6.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2分)

7.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2分)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因为博爱,孤言寡谈的自卑者走出了阴()mái;因为博爱,偏()pì保守的小国家停止了孤点;因为博爱,距离遥远的星系穿越了多少个光年,传递着互相珍重的信息;因为博爱,

幽蓝深()su?的宇宙,等待了多少个亿年,打破了一片混()dùn的沉寂……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知之明荡然无成气吞斗牛张皇失措

B.转弯摸角相形见绌花团锦簇千钧一发

C.麻木不人大庭广众拖泥带水近在咫尺

D.开源节流一知半解鱼目混珠背井离乡

3、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君有疾/在腠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D、臣/是以无请也

4、在文中空白处填空。

“桓侯不应”中“应”的读音是,与该字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桓侯又不应

B、不善于应对

C、应有尽有

D、应接不暇

5.请根据下面的聊天情景答题:(6分)

长颈鹿说:“小兔子,真希望你能知道有一个长脖子是多么好,无论什么好吃的东西,我吃的时候都会慢慢地通过我的长脖子,那美味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兔子毫无表情地看着它。

“并且,在夏天,兔子,凉水慢慢地流过我的长脖子,是那么舒服,有个长脖子真是太好了!兔子,你能想像吗?”

(1)你能否替兔子说上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反驳长颈鹿,指出脖子长的不利之处吗?

(2)你能否替兔子说上一个理由,炫耀一下短脖子的好处吗?

6、用原文回答。

①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②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③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7、对“臣是以无请也”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A、我是无法再请国君了。

B、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C、大臣是没有办法了。

D、大臣因此不再过问了。

8、对扁鹊逃往秦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扁鹊虽然医术很高明,但为人胆小怕事。

B、扁鹊确定蔡桓公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

C、扁鹊看清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一气之下,一走了之。

D、扁鹊考虑到蔡桓公病情严重,怕治不好影响自己的名声。

9、《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10、根据课文的中心,谈谈人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阅读回答11-15题。

11、请用“/”断句。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12、由本文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3、用准确的词语分别概括扁鹊和桓公的做法。

扁鹊:

桓公:

14、扁鹊望桓公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1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下列语句的含义

桓候故使人问之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22题。

(一)为学(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2)越明年明年:

17、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9、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选自《太平广记》)

20、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2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

2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厉害达到皮肤的纹理再一次,又问跑

3、B

点拨:正确的划分应该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yìng A D

5、①"汤"通"烫",用热水焐。②"还"通"旋",回转,掉转。③"齐"通"剂",火剂汤。

【语言表达训练】

6、①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7、B 8、B

9、说明病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以致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对待错误、缺点要防微杜渐。否则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

10、略

点拨:答案不惟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自身实际,言之成理皆可。

【课内同步阅读】

1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属也/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12、讳疾忌医

13、善意的规劝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1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在骨髓,司命之属,无奈何也

15、桓候特意派人问他,(为什么跑)。

【课外拓展阅读】

(一)16、⑴告诉,对……说⑵第二年17、C

点拨:C句节奏应划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18、(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

19、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

点拨: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二)20、神探(或:破案高手)

21、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点拨:说出两点依据大意条理清晰即可。

22、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中考试题:诗句默写部分(含答案)

一、理解型默写部分 1、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2、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8、李商隐《无题》的.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13、《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1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16、《xx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1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18、《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19、《捕蛇者说》中描写凶暴的小吏来到蒋氏家乡的情形的语句是: **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2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2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23、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村中闻有此人,xx问讯。” 24、《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25、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doc初中语文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doc初中语文 22.扁鹊见蔡桓公 伴你梳理 1.读准字音,把握字形 〔1〕立有间〔jiàn〕〔2〕腠理〔còulǐ〕〔3〕桓〔huán〕侯 〔4〕旋〔xuán〕走〔5〕汤熨〔yùn〕〔6〕骨髓〔gǔsuǐ〕 2.明白得词义 立有间:站了一会儿。 讳疾忌医:不肯讲出自己有病,怕去治疗。讳,隐瞒。忌,怕。 君有疾在腠理:你有小毛病在皮肤里。疾,小病。 君有病在肠胃:你有大病已进入肠胃。病,大病。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 以为功:是〝以之为功〞的省略,意思是:把这作为功劳。 居十日:停留了十天。居,停留,经历。 不治将益深:不治疗要更加厉害了。将,要。益,更加。 桓侯不应:桓侯不理会。应,应答,理会。 望桓侯而旋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了。 故使人咨询之:专门派人去咨询他。故,专门。使,派遣。之,代词,那个地点代扁鹊。 汤熨: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 及:达到,够到。 所属:管辖的范畴。属,管。 奈何:如何办,如何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咨询〔你的病情〕了。臣,我,封建朝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是以,因此。请,咨询。 索:查找。 遂:因此,就。 无请:不〔再〕询咨询了。 3.知识点 〔1〕寓言背景。韩非运用这那么故事作为论据,是来讲明、论证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韩非在引用这那么故事之前,写了如此一段文章:〝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众多〕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这段话总的意思是讲:大是由小形成的,多是由少积存的,难是由易引起的,因此必须防微杜渐,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而?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蕴藏了这一哲理。

扁鹊见蔡桓公 阅读归纳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今义 ②不治将益.深古义今义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古义今义 ④故.使人问之古义今义 ⑤望桓侯而还走.古义今义 ⑥将益.深古义今义 ⑦使人索.扁鹊古义今义 ⑧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功古义: ____,今义: 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 __通, __ __ ⑵火齐之所及也 __ __通, __ __ ⑶汤熨之所及也 __ __通, __ __ 3、文章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4、本文是篇比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对扁鹊与蔡桓公的形象却刻画得栩栩如生。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答:主要通过对话和动作与神态描写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地刻画。 5、本文说明的道理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成语是:讳疾忌医。

中考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扁鹊见蔡桓公 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

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习题带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习题带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文体常识 ①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渤海郡鄚(mò)地(今河北任丘)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②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韩国人,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与庄子、孟子、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说难》、《五蠹》等。本文选自其《韩非子》一书。该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娴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南郭吹竽”“买椟还珠”“老马识途”等历来为人们喜爱、传诵。 (二)给加点字注音: 蔡桓.公( huán )腠.理( còu )还.走(xuán )汤熨.( wèi )骨髓.( suǐ)遂.死(suì)立有间.(jiān)不悦.( yuè) (三)“桓侯不应”中“应”的读音是(yìng),与该字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B )A、桓侯又不应 B、不善于应对 C、应有尽有D、应接不暇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将要_______ 益:_更加_______ 深:_加重_______ 2、桓侯故使 ..人问之故:_特意___使:__派______ 3、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_因此_________ 4、使人索.扁鹊索:__寻找________ 5、立有间.间:_有一会儿_________ 6、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之:_助词,无实义______好:_喜好,爱好_______ 7、桓侯不应.应:_应答_________ 8、居.十日居:__停留________ (五)、一词多义 之:故使人问之(代词,代他跑的原因) 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1分)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8.上面的故事可用“讳疾忌医”来概括。“讳疾忌医”的意思是。_________(1分)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立有 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居十日,扁鹊复见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D.汤熨之所及也徐公 何能及君也 2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2.根据上文所揭示的道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3分) 答案: 18.【答案】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意改正。 【解析】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注意“讳”与“忌”意义相对,“疾”与“医”意义相对,全句可以翻译为隐瞒疾病,忌讳就医。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

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1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_ 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2011年中考文言文真题及预测题汇编《扁鹊见蔡桓公》(共8套)附答案

2011年中考文言文真题及预测题汇编 《扁鹊见蔡桓公》(共8套)附答案(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 ..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 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上海市中考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彩色标注《扁鹊见蔡桓公》翻译及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字句意练习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拜见一会儿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有一会儿, 2.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皮肤的纹理恐怕要甚、厉害您有疾病在皮肤表面,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 3. “寡人无疾。”我没有病。 4.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主谓之间,不翻译喜欢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功劳。 5.居.十日,扁鹊复.见,停留、经历又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 6.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肌肉和皮肤更加 您的病已经到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7.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回应理睬高兴 8.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的更加严重 您的病在已到肠胃,不医治的话就会更加严重。 9.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通“旋”,回转、调转小步快跑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10.桓侯故使 ..人问之.,特意派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 1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 疾病在皮肤表面,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 12.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针灸到达 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 13.在肠胃,火齐之 ..所及也;通“剂”主谓之间,不译在肠胃里,用汤药能够治疗。 1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主谓之间,不译管 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1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我 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16.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寻找了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17.桓侯遂.死。于是、就 桓侯就死了。

第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第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 习语文版九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 使. 人问之 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 也 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 无请也 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 扁鹊 索:__________ 7.火齐. 之所及也 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 间:__________ 9.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 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 应:__________ 11.居. 十日 居:__________ 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

文言文阅读《扁鹊见蔡桓公》

名师解读文言文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a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写作背景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主题 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重点实词之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跑走。今: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询问。今: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 把......当做。今: 认为。 立有间。 (间)古: 一会。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止,停。今: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古:寻找。今:绳索。 课下注释实词解释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好(hào)——喜欢。 居十日——呆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第25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下)(无答案)

第25课《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下) (无答案)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家学讲的集大成者。〔2分〕 2.课文中〝〞这句话,讲明了蔡桓公的病得不到治疗的全然缘故。〔2分〕 3.给以下加点字注音:〔2分〕 腠理〔〕立有间〔〕汤熨〔〕骨髓〔〕 4.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不治将恐深〔将:〕 ⑵居十日〔居:〕 ⑶桓侯不应〔应:〕 ⑷桓侯又不悦〔悦:〕 ⑸故使人咨询之〔故:〕 ⑹司命之所属〔属:〕 5.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 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 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 6.请用原文回答:〔2分〕 ⑴蔡桓公评判大夫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缘故是。 7.概括以下两个人的性格:〔4分〕 扁鹊: 蔡桓公: 8.指出以下词语的古义和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今义:。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今义:。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今义:。 9.对本文讲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讲明扁鹊医术高超,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讲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警告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10.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什么缘故?〔3分〕 第二部分: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③在腠理④,不治将恐⑤深⑥。”桓侯曰:“寡人⑦无疾。”扁鹊出⑧,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⑨!”居十日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1),不治将益(12)深。”桓侯不应(13)。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5)。桓侯故(16)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7);在肌肤,针石(18)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9)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0),无奈何也(21)。今在骨髓,臣是以(22)无请(23)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24)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5)死。 【字词注释】 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②有间:有一会儿。③疾:小病。 ④腠理:皮肤的纹理。⑤将恐:将,将要。恐,恐怕。 ⑥深:甚,厉害。⑦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⑧出:退出。 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⑩居十日:待了十天。居,止、停。 (11)肌肤:肌肉和皮肤。(12)益:更。 (13)应:答应、理睬。(14)悦:高兴。 (15)还走:转身就跑。还,同“旋”,回转、掉转。 (16)故:特意。 (17)汤熨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熨,用药物热敷。 (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19)火齐: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20)司命之所属: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隶属,管。 (21)无奈何也:没有办法。 (22)是以:就是“以是”,因此。以,因为、由于。 (23)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 (24)索:寻找。(25)遂:就。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_ 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阅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3分) 2.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3分) 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2分) 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 5.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3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文中加粗的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还 xuán B、腠 zòu C、汤 tāng D、齐 qí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立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十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划线的句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表现桓侯固执,自信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从侧面写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桓侯对扁鹊的忠告所作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桓侯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神态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间:一会儿。居:经过,过了 3.医生喜欢治疗没有病的人,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功劳。 4.寡人无疾。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不应;不悦。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5.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2014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 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⑶桓公病死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作为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作为功劳。

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桓侯故使人问之答 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答 A、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没有办法了。 B、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没有办法了。 C、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 D、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 ⑷臣是以无请也答 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 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 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 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 设计理念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本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 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能做”。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 (以激励性语句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动一:“我会说”(时间:5分钟) 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三、活动二:“我能读”(时间:10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活动三:“我会译”(时间:15分钟) 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

扁鹊见蔡桓公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19 *扁鹊见蔡桓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的鲜明个性及掌握对比的写法,理解文章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让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入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生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文中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病入膏肓的下场的故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一书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作品。书中的文章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颂。 2.生难字词 (1)字音 蔡桓.公(huán)有间.(jiān)腠.理(còu) 还.走(xuán) 汤熨 ..(tànɡ wèi) 骨髓.(suǐ) (2)词义 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请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与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与翻译 《韩非子·喻老》。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本文为著名篇章,曾入选课本。 许多人吃不了苦,爱听好听的,爱做喜欢做的。其实,时不时吃点苦,听点忠言,才能更健康!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end#,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及答案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解释下列点的字词。 不治将恐深() 火齐之所及也() 疾在腠理() 扁鹊复见() 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君有疾/在腠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D、臣/是以无请也 4、在文中空白处填空。 “桓侯不应”中“应”的读音是,与该字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桓侯又不应 B、不善于应对 C、应有尽有 D、应接不暇 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汤熨之所及也通(),译作()。 ②望桓侯而还走通(),译作()。 ③火齐之所及也通(),译作()。 【语言表达训练】 6、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①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②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③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7、对“臣是以无请也”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A、我是无法再请国君了。 B、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C、大臣是没有办法了。 D、大臣因此不再过问了。 8、对扁鹊逃往秦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扁鹊虽然医术很高明,但为人胆小怕事。 B、扁鹊确定蔡桓公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 C、扁鹊看清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一气之下,一走了之。 D、扁鹊考虑到蔡桓公病情严重,怕治不好影响自己的名声。 9、《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10、根据课文的中心,谈谈人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录,回答11-15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

《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题(共8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完成8~10题。(共8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甲】“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乙】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使人问之/平白无故.∕故.弄玄虚 B.望桓侯而还走./走.漏天机∕走.为上策C.莫不私.王/正直无私.∕窃窃私.语 D.寡人之过./闭门思过.∕将功补过.9.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理解:这句话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表现,同时是他反驳扁鹊的名言,也常常成为他愚昧顽固的佐证。 【乙】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严重啊。 理解:邹忌利用自己的家事类比国事,而且分析了齐王身边的人对齐王的心理,从而才认为齐王受蒙蔽很严重。 【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