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18《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如何使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
2、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围绕“地道战是个奇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942-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修筑封锁墙,封锁沟,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但冀中人民没有屈服。
二、学习第一段:1.朗读第一段,说段意(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2.板书: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粉碎“扫荡”。
3.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地道战的情况?理解“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4.课文从哪儿看出地道战是个奇迹?规模作用(1)保护人民(2)坚持生产(3)打击敌人三、过渡:这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下文具体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说明地道战是个奇迹。
1.指名读第二步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地道的式样,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2.投影显示,对照课文内容,看画的对不对。
3.说说这种构造的地道有哪些好处。
a.不同用处的地道在固定的地点,便于辨别。
b.地道既隐蔽又不妨碍种庄稼。
c.大洞既牢靠,又能容纳很多人。
d.小洞用处多,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
e.气孔设置,隐蔽又透气,透光。
总结: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正常生活,坚持生产,足以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4.再读第3节。
四、地道不仅能保护人民群众,同时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御敌结构。
1.自读课文第5节,找一找地道中设置了哪些御敌结构。
(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孑口)2.设想:一群日本鬼子进了村,他们发现了一个地道口,请大家读一读第5节,想一想这群鬼子的下场会是怎样的。
3.可用“一...就...”来说话,体现地道结构的巧妙。
“就算...也...”总结:这样的结构,使地道能攻能守,具有了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特点。
五、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呀,毒气攻呀,大家又是用什么妙法来防备的呢?引读:敌人用火攻——敌人放毒气——敌人用火攻——六.那么人们呆在地道里是否就一无所知了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请两位同学介绍无线电和有线电。
课文18《太空生活趣事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太空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课文讲了在太空中生活的哪几件有趣的事情吗?(睡觉、活动、喝水、洗澡)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宇航员的步伐,去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睡觉、活动、喝水和洗澡的?二、品读课文语句,感受太空生活的有趣(一)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太空趣事,找出它所在的段落,读一读,和小组内同学分享一下喜欢的原因。
(二)、品读课文语句,学生汇报学习。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在宇宙飞船里睡觉与我们睡觉有什么不同?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理解“要想……必须……”句子的作用。
(强调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特殊性)(2)指名说说:宇宙飞船里睡觉与我们睡觉有什么不同?(宇航员在太空想要睡得安慰,得钻进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如何活动的?指名说。
(主要用手臂抓安装的特制扶手活动。
)(2)想象模仿一下,感受太空活动的有趣。
3、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了解“失重”一词。
(失重: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或重量较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
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
确切地讲,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时为失重状态。
)(2)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么喝水的?指名说。
(不能用普通的杯子喝水,必须使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4、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在太空洗澡的有趣,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为什么“从喷头喷出来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水失重了)(2)区分“漂浮”与“飘浮”两词。
(飘浮:指随风飘动或飞扬。
漂浮:指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
)(三)、说话训练。
你还能想象太空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比如:怎么上厕所?吃什么东西?能正常使用电子产品吗?(四)课文小结在太空生活,由于失重,人睡觉是不安稳的,会飘来飘去,喝水,水倒不下来,走路不平稳,连洗澡也不容易,水总是漂浮在空中。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文先写了“我们”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挂念下()。
最终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今()。
明确:不怕牛,可怕鹅赶走了鹅对牛、对鹅都转变了态度(2)我们以前用圈、线、括号等符号在文中标画,也是一种批注。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作批注来理解课文内容,看一看“我”对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学习任务四:自主批注,借助批注理解课文1.细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给课文作批注,并在沟通批注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提示:可以从“有疑问”的角度作批注,也可以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
2.先自主阅读,边读边作批注。
3.在小组中沟通批注,并争辩有疑问的地方。
4.班级沟通。
沟通预设:句段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批注:鹅比人小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怕鹅呢?明确: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句段3.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行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刺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批注:我们起初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明确:我们起初欺侮牛,怕鹅。
批注:从“拍”“摸”“触”“扳”“骑”“锤”等一些列动词,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待牛的态度,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
句段4.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平安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遇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批注: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怕鹅会过来啄自己忐忑担忧的心理。
句段5.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观察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静静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可怕,怕它们观察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和鹅》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认识一些生词和成语,能够将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牛和鹅》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难点:正确运用生词和成语进行句子编写。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和鹅》教材2.生词卡片3.成语卡片4.黑板、彩色粉笔5.学生课前复习和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大声朗读《牛和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 学习新词和成语教师呈现新生词和生词,让学生快速认读,并进行词义讲解。
接着介绍新的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教学主体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讨论牛和鹅之间的故事发展。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出小话剧,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5. 总结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对课文进行深入解析。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词和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牛和鹅》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领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听花之歌,品情之美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笔下紫藤萝花盛开的热烈辉煌,并品析了作者描写紫藤萝之美的艺术手法,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生发的人生感悟。
师引导:在《紫藤萝瀑布》中我们看到紫藤萝花,在《丁香结》中我们看到了丁香花,在《报秋》中我们遇到玉簪花,在宗璞的作品中,常常可见花的踪影。
宗璞笔下的“花”绝非出身名门,二月兰、玉簪花、木槿花等等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她将自然界中的花“人格化”,在她笔下这些普通的花朵呈现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以花喻人,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花朵所饱含的精神品格,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实质。
——《宗璞作品中的“花”之表达》师引导:有人评价,宗璞的散文,语言含蓄隽永,情深意长。
宗璞对笔下的紫藤萝又寄寓了怎样的精神追求呢?我们着重从本文含蓄隽永的语言入手,体味作者的精神追求。
1.感受生命的美好。
(1)面对繁盛美丽的紫藤萝,作者的内心情感发生了变化。
浏览文章,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预设: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齐读句子,结合材料,理解“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什么。
材料一: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
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材料二: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标签:  部编版    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激情回顾,质疑导入1.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好多有价值的问题,想想哪些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或者是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请大胆提出来吧!3.学生提问。
(重点问题: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设计意图: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问题开始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
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二、放手学生,引导自学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心聆听,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心声,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美丽与渺小。
接下来,就让我们像上节课那样,默默地读,静静地听。
2.出示自探提示:(1)默默地读第3自然段及以后的部分,静静地听,听听地球母亲还在向我们诉说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读书聆听。
4.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疑过渡:通过读文你能听到地球母亲在说什么?(一)自然资源的有限。
1.地球拿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板书:有限)能举例说明吗?(指名交流:如,矿产资源的生成、土地资源的有限 )3.总结:这类资源来得不容易,我们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资源。
这种资源真是来之不易。
地球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养育了人类,多么无私啊!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第一课时: 简介与规则- 学生们将了解田径的定义和基本规则。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田径比赛的各个项目,如短跑、长跑、跳远、投掷等。
- 学生们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田径的了解和经验。
第二课时: 短跑- 学生们将学习短跑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
- 学生们将分组练习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并相互观察和提供反馈。
第三课时: 长跑- 学生们将学习长跑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正确的呼吸和姿势,以及如何提高耐力和速度。
- 学生们将进行长跑的训练,并记录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第四课时: 跳远- 学生们将学习跳远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起跳和着陆姿势。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跳远练习,并与同组成员进行比较和竞争。
第五课时: 投掷- 学生们将学习投掷项目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如标枪投掷和铅球投掷。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投掷动作和姿势。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投掷练习,并比较和评价自己的成绩。
第六课时: 接力赛- 学生们将学习接力赛的基本规则和策略。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接力棒的传递技巧和团队协作重要性。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接力赛的训练,并提高团队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第七课时: 跳高- 学生们将学习跳高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起跳和过杆动作。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跳高练习,并与同组成员进行比较和竞争。
第八课时: 标枪投掷- 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标枪投掷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标枪投掷的正确姿势和力量控制。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标枪投掷练习,并比较和评价自己的成绩。
...依此类推,直到第十八课时。
在每一课时中,老师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技术动作的示范和指导,以及实际操作和练习的机会。
学生们将不断提升自己在各个田径项目中的能力和技巧,并通过比赛和测验来评估自己的进步。
此外,老师还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简介: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第2课时新授课一、素养目标1.学生能通过默读课文,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2.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在场景与细节中体会“慈母情深"。
难点:学生能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课前准备PPT课件、学习任务单及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忆旧引新,感受母爱 2.学生回顾课文,初步感受母亲形象。
①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生1:上节课我了解到作者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的整天失魂落魄的。
生2:作者家庭虽然比较贫困,但“我”要买书的钱却得很多。
②学生初步感知文中对于母亲的印象,谈感受。
预设:母亲被铁路工厂辞退的那一年,为了二十七元的生活费,又去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
1.教师引导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②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母亲形象。
(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回顾感知) ③师:虽然知道母亲赚钱不易,可“我"还是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
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场景,细节中更深切地感受这位母亲的舐犊之爱吧! (板书:慈母情深) 1-2: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忆旧引新,再次明确本单元的人文要素与本节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活动二:走进场景,体会艰辛 4.学生学习过程。
①学生默读课文6-9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全班交流、探究阅读。
任务单内容简介:环境特点、相关语句以及多次出现的词语。
18版数学教材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掌握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3. 学会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实际应用场景的介绍和探索。
2. 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 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的提升。
3. 学生的统计方法运用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 18版数学教材第二章的教材和教具。
2. 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和材料。
3. 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工具和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引入本章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方法,以及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方法。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图表和数据,进行信息的整理和统计。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练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6.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步和问题。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2.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更复杂的数据集合的整理和统计。
3. 推荐相关的数学研究资源和软件,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和应用数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的信息分析和解读能力。
2. 考察学生的数据集合整理和统计能力。
3. 考察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 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现。
3. 提出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的建议。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它围绕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要使学生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
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激起阅读神话传说的兴趣。
设计理念: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一、回顾导入,讲述大意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混沌的宇宙中,盘古沉睡了10万8千年,有一天,他突然醒了,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生呢?谁能按顺序简单的讲讲这个神话故事?2、指名讲故事大概内容。
故事先写宇宙混沌一片,接着盘古用斧子劈开天地,然后用头顶天,用脚蹬地,使天地成形,最后化为万物,有了美丽的宇宙。
3、你们讲的真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必修2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本质上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初步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2.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和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经过具体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结构的认识,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认识的科学美。
2.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二、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小组教学、合作探究、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处理预习案课前预习案反馈订正答案通过对优秀预习案的展示,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探究一【合作交流】探究氯化氢的形成1.实验推测2.理论依据1.完成任务卡片12.对展示学案点评3.小组讨论、展示启发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视角分析共价键的成因及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一、共价键与离子键1.共价键2.离子键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附:《课前预习学案》和《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会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异同。
学习重点、难点: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自主学习】一、共价键1.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2.共价键的定义是什么?【小资料】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结构式。
例如:H-Cl (来自人教版必修2)二、离子键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
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思考: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8《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完全中学小学部师志荣教材分析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叙述具体而生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学情分析1、由于年龄特征,学生对神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借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多读神话故事。
2、这篇神话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朗读。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身边的万物与老祖宗盘古的化身联系起来。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感知神话的特点,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回答:大闹天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愚公移山……(区分童话、寓言、神话的不同)(设计意图:上课时出示孙吾空、女娲补天的卡通画,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的人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呢,来!看看这些卡通上的人物,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卡通人物:、孙悟空、女娲……)学生自由说一说。
过渡: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18课,一起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课文《雷雨》的内容,能正确读、正确写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2.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读、正确写字。
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准备:1.图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
2.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
3.图片、示意图。
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绘雷雨的音效,引发学生对雷雨的注意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雷雨》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2.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教师逐句解释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正确读、正确写生词和词语。
三、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四、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雷雨的特点和现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答案。
3.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本查找相关知识,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七、课堂评价(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听、说、读、写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有待提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效果。
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篇一: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第1课时: 了解田径运动目标: 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分类,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并了解不同项目的特点。
活动: 观看田径比赛录像,讨论田径项目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进行小组讨论。
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项目,收集有关该项目的资料。
第2-3课时: 短跑技术训练目标: 学习短跑起跑姿势、动作要领和技巧,提高短跑的速度和爆发力。
活动: 进行短跑起跑姿势的模仿和练习,学习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提高学生的短跑技术。
作业: 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反复练习起跑姿势和动作。
第4-5课时: 中长跑技术训练目标: 学习中长跑的呼吸控制、节奏感和耐力训练方法,提高中长跑的持久力和速度。
活动: 进行中长跑的呼吸控制练习,学习如何掌握合适的呼吸节奏。
进行长跑训练,在教练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不同距离的长跑训练。
作业: 学生进行中长跑自我练习,提高耐力和速度。
第6-7课时: 跳远技术训练目标: 学习跳远的助跑、起跳和落地技巧,提高跳远的距离和高度。
活动: 进行跳远助跑和起跳的模仿和练习,学习正确的助跑姿势和起跳动作。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跳远技术。
作业: 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反复练习助跑和起跳动作。
第8-9课时: 投掷项目技术训练目标: 学习投掷项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投掷的力量和准确性。
活动: 进行投掷项目的基本动作的模仿和练习,学习正确的投掷姿势和动作要领。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投掷技术。
作业: 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反复练习投掷动作。
第10-11课时: 跳高技术训练目标: 学习跳高的助跑、起跳和越过杆的技巧,提高跳高的高度和稳定性。
活动: 进行跳高助跑和起跳的模仿和练习,学习正确的助跑姿势和起跳动作。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跳高技术。
作业: 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反复练习助跑和起跳动作。
第12-13课时: 接力赛训练目标: 学习接力赛的交接棒技巧和战术,提高团队合作和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任务一:走进场景,体会艰辛【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内容包含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又能调动多种情感体验。
这个部分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感受厂房的狭小;播放音频、视频来直接冲击感官,感受环境的嘈杂;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狭小屋子里酷热难挡的痛苦。
这样以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位母亲的慈爱之心和舐犊之爱吧。
1.走进场景,了解母亲工作的地方。
引导: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挣钱的那个地方。
那是什么样的地方?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1)仔细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怎么样?生自由读,谈体会。
明确:小,吵,热。
从“低矮”“不足二百平米”“光线阴暗”“酷暑炎夏”“犹如身在蒸笼”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厂房狭小、拥挤、潮湿、有噪声、闷热。
预设1:厂房不足二百平方米,与生活中的小型会议室、室内篮球场相比,这么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还有七八十个女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我体会到厂房的狭小。
引导想象:大家对比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自己的家,想象了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是什么感觉,而且空间十分低矮。
预设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
我想象到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掌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朗读、讲解和写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牛和鹅的性格特点。
2.掌握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牛和鹅的相处之道。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
•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故事学习
•讲解故事中牛和鹅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相处之道。
•播放故事录音或导读故事,让学生聆听故事内容,加深理解。
•学生分组小组讨论,交流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4. 练习
•设计问题练习或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角色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听、说、读、写等,能够更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以上为《牛和鹅》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规则的介绍。
2. 篮球基本动作的练习,如传球、投篮、运球等。
3. 个人技巧的培养,如盘球、变向、过人等。
4. 篮球战术的学习,如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等。
5. 篮球比赛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篮球基本规则的介绍1. 通过课堂讨论和视频资料,介绍篮球的基本规则,如得分规则、犯规规则等。
2. 分小组进行规则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篮球规则。
第二课时: 传球技巧的练习1. 教授基本传球动作,如胸传、头传、手传等。
2. 进行传球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传球姿势和技巧。
第三课时: 投篮技巧的练习1. 教授基本投篮动作,如跳投、上篮、三分球等。
2. 进行投篮练习,让学生提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四课时: 运球技巧的练习1. 教授基本运球动作,如直行运球、变向运球等。
2. 进行运球练习,让学生提高手球协调能力和控球能力。
第五课时: 盘球技巧的培养1. 教授基本盘球动作,如过人盘球、身体变向盘球等。
2. 进行盘球练习,让学生提高盘球的速度和灵活性。
第六课时: 篮球战术的学习1. 介绍进攻战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战术,如挡拆战术、快攻战术等。
2. 介绍防守战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战术,如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等。
第七-十课时: 技巧综合训练1. 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综合运用传球、投篮、运球、盘球等技巧进行训练。
2. 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
第十一-十八课时: 篮球比赛的组织和实施1. 分组进行篮球比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比赛安排。
2. 引导学生进行比赛分析和总结,提高比赛策略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技能运用情况。
2. 进行篮球技能测试,评估学生的技术水平。
3. 学生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的评估。
18.小猴子下山霍山县白莲岩中心学校朱长红教学内容: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片及做动作来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培养学生读书圈画的习惯,感受文章的构段方式。
4、通过学习课文,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学情分析:本课图文并茂,前四个自然段构段方式一样,孩子们只要读懂了第二自然段,后面三个自然段很容易读懂,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好读易懂,孩子们非常喜欢,而且这几个自然段中用了很多的动词,这些动词的细微差别孩子们可能不太懂,所以课堂上老师应尽量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动作演示帮助孩子们理解从而积累运用。
对于本课所揭示的道理(即做事要有目标,有始有终)应是本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入境体验得出。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语言概括能力有限,因此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的道理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了解本课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会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总结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猴子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贴小猴子图片,师板书:18小猴子下山,生跟着书空,并齐读课题两遍。
2、回忆:你们还记得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吗?生答师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3、出示课件:填量词。
一()玉米地一()桃树一()瓜地里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玉米地图片)师:小猴子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什么?指生答,适时板书:玉米又大又多,提醒学生注意“结”的读音,必要时师教读。
小猴子看到玉米后是怎么做的?相机板书:掰、扛(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的图片),指名一位同学上台做一做掰饼干的动作。
其余同学在位子上做一做掰和扛的动作。
18《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它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
那就是--18《将相和》,(出示课题)你们还记得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师板书)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谁来说是哪三个小故事?(生自由回答)师:课题是《将相和》,也就说明他们有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课文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出示课件,生思考)生:廉颇很不服气……(出书课件)同学们,廉颇很不服气呀,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
蔺相如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蔺相如的这一张嘴究竟有多少过人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先走进“完璧归赵”的故事,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二、完璧归赵1、读“第一次说”教师:谁先来做蔺相如,把他第一次说的话读出来?(出示课件)生读: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这段话涉及到一件宝贝——和氏璧,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件宝贝的特点?生:无价之宝、价值连诚……师:所以,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大家想想,当时七国混战,攻城夺地的,十五座城池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不错啊。
现在,我就是赵王了,我觉得那就换吧!在座的诸位大臣认为这个主意好不好?生:(自由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评)师:现在,我们知道此时赵国形势危急啊,左右为难,当务之急,谁敢担此重任?生:蔺相如师:好,你们现在就是蔺相如,你们对赵国的君臣许诺,生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神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无私、舍己为人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神奇。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无私、舍己为人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2课《盘古开天地》,请大家齐读课题两遍。
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的记忆力最厉害?2.指生说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二、细读品味,体会盘古无私、舍己为人精神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课文中写盘古开天地过程的语句,并画下来,读一读,写上你的感受。
(2)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怎样的?2.学生先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学习4.汇报①“盘古醒来拿起一把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听见巨响,‘大鸡蛋碎了’。
”引导学生抓住盘古动作的词,进行品读。
②“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中有两对反义词,并能够想象天地形成的画面,感受神奇的过程。
③“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身体跟着长高。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像一根柱”指导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④“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够认识到这段话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好处是什么。
抓住最后那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可能化作什么事物。
《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桃园小学杨梅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课时重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巴金是普通人吗?可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2)巴金为什么创作?
(3)“……不是……而是……”造句。
(4)指导朗读。
(5)巴金爷爷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自己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6)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7)怎样做才是“让生命开花结果”?
(8)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出示句式:
一句关切的问候,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
(9)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小节思考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呢?(2)巴金爷爷讲完自己的故事,他希望我们该怎么做呢?
三、课堂扩展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