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 第2章独立性
- 格式:ppt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2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定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央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的权力, 在制定或者更改货币政策时,不必与政府交涉。
但事实上, 哪怕是最为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作,换而言之,就是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其多多少少都会有受到政府制约的地方,所以,衡量央行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看央行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涉。
二、衡量标准(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政策自主权《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2.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
②资金关系上,《人行法》第2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中央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他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
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
其中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首要问题。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所要求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
他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想相对对政府负责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查看中央银行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
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比较的稳定,货币的流通比较稳定,国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这一时期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中央银行的实际的职能还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等原因。
因此政府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和管理干预程度并不强,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更过的是体现在业务之中。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调控手段而存在。
这主要是由于战争期间,为政府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和战后对于经济恢复的需要,政府加大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使得许多的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出现经济的危机。
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凯恩思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曾经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无非是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这一争论及其结果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历史背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
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
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概述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金融系列:中央银行学教程(第2版)》有3大特点:第一,所列课程完全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规划”编写。
第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强化了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和实践做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真切的体验。
第三,压缩教材的篇幅,学习资料、练习题等相关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减轻学生负担。
•目录:•第一篇中央银行概述•第1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第2章中央银行的地位与独立性•第一节金融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二篇中央银行业务•第3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规则和资产负债表•第一节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4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第5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第6章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第三节跨国支付清算•第四节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第7章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第一节经理国库业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第三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第8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第一节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及调控体系中的作用•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决策与程序•第9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其他政策工具•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第10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有效性••第四篇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第11章金融危机•第一节金融危机的形成•第二节金融危机理论•第三节金融危机成因综述•第四节金融危机的特点•……•参考文献。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独立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二、中央银行独立的重要性最早提出要保持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是在1920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交战国因增发钞票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召开的。
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并且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看,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制度安排,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政府则被认为是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集团来看待,中央银行与政府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政府更加关注就业、社会稳定,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偏重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状况和秩序,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拥有内在矛盾,所以政府一般会选择一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
并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常变化的,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需要在不同时期使某一目标占据政策的主导地位。
当政府选择的主要目标与稳定货币不一致时,如果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必须服从政府的指令,那么稳定货币的目标便会落空,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常常会引起对货币稳定的反向作用。
摘要中央银行已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权力机构之一,但中央银行在国家公共权力体系和金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持续有效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央银行拥有较强的独立性,较少受到政府干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参战国的政府开始通过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以满足军费开支。
战争结束后,一些国家继续沿袭战时做法,通过增发货币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结果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因此于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
这是中央银行发展史上第一出次比较集中地提出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20世纪30年代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政府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明显加强。
到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再次被提出。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及理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组织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是否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与任期是否受到政府的影响;②职能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能否抵制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③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无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应指出的是,无论在上述三个标准上有何差异,中央银行一般拥有技术上的独立性,即技术上的垄断性和信息上的垄断性。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争论:1.支持独立性的理由,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从美联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可以发现,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债券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
2.反对独立性的理由,金融是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应服从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37第2章 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的时效性和提高中央银行运作的效率,维护公众信心。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是相对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
中央银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
因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1)就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而言,虽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在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它仍是一个子系统。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和金融管理者,自然应当服从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运转,服从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正确的货币政策,稳定的货币币值,安全有序的金融运行都是为了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2)中央银行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责,它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一个部分,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它不可能超过自己所隶属的这个整体。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3)中央银行履行自己的职责,虽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并通过具体的业务操作来实现,但其业务活动和监管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性质,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就直接成为政府的组成部门,中央银行的主要负责人也大多由政府委任。
此外,中央银行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也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则需要由政府来协调。
(4)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到战争、特大灾害等,中央银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三种类型(一)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大小的因素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各国对中央银行确定的法律地位也有所不同。
中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的强弱,主要由以下几点决定。
对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解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是负责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
中央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利率,信贷规模与货币供给,并进而对金融市场,乃至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产生直接影响。
Frederic S.Mishkin在他的《货币金融》中写道“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人相信,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会改善整体经济表现,进来的研究似乎表现,将中央银行从最不独立到最独立排列,拥有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的国家其通货膨胀表现最好。
”尽管一直以来对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争论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1990年,国际中央银行研讨论会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必须独享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政府财政透支的干扰;能独自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由某一部门或个人决定。
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应是指中央银行能够免受政府和其它政治力量的干预;享有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所选目标的自由。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类及衡量Stanley Fischer曾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为两种类型:目标独立和性工具独立性。
其中,目标独立性指中央银行设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认为中央银行有权不受干预地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工具独立性指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能力。
反映了中央银行不受政府干扰地运用它的货币政策的工具的自由。
认为中央银行没有义务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预算赤字融资,并且应享有决定利率的权力。
其他的分类还有:政治独立与经济独立。
法律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独立等等。
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刻画中央银行独立程度的指标或者方法有中央银行决策机构官员的任免及其任期情况;中央银行法是否以物价稳定作为其首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是否完全控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向政府直接融资是否有明确的立法限制: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是否受政府的指导、政府代表是否列席决策机构的会议、是否享有投票权甚至否决权等等。
中国中央银行学独立性浅析巫丽娟10A60080224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央银行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公共权力机构,从本质上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实现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手段或工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操作手段或方式的独立性,而不是目标的独立性。
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进行标准化分析,指出我国中央银行在法律地位的独立性方面存在的诸多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和改进措施将促进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中央银行学,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问题的提出(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的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及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中央银行可以自由决定如何实现政策目标;第二,中央银行的决策不受政府其他部门或地方政府的干扰。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提出首先是由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的。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金融监管的银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
但它同时又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其次,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
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
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亦正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