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_单玲玲
- 格式:pdf
- 大小:164.64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与发展摘要;中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倍受药学界的关注,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较多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有薄荷醇、冰片、精油类等多种中药提取物,应用中可单独作用,也可与化学透皮吸收促进剂联合使用。
对中药促透机制的研究也是当前药学界的热点之一。
在概述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开发提出一些思路。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DS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剂型,其研究已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TDS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
PE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TDS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化学PE的应用和透皮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中药PE的研究也在研究者的努力下,以其具有时滞短、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药PE的应用近况中药PE的研究起步较早,1989年Williams等发现植物油具有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其后,使用植物挥发油(包括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等)作为PE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中药促进剂研究领域,化学成分相对复杂的中药挥发油和提取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类研究多以化学 PE 氮酮为对照,比较促渗效果。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相关报道很多,主要为薄荷醇、冰片和精油类等。
薄荷醇:在中药促进剂中,薄荷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物质。
薄荷醇为中药薄荷蒸馏提取的单萜类物质。
可对水杨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曲安缩松、双氯灭痛等10多种药物有良好的促渗作用。
Kunta等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芹酚、沉香醇、薄荷醇和d-柠檬烯对心得安的促渗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四者都不同程度缩短了滞后时间,其中薄荷醇对心得安的促渗效果最好。
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大黄中蒽醌类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氮酮、丙三醇、油酸对大黄中蒽醌类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方法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接收池中蒽醌类物质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的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
结果氮酮、丙三醇和油酸对大黄中蒽醌类物质均有促透作用,其促透作用强弱顺序为:2%氮酮>1%氮酮>4%氮酮>6%氮酮;6%丙三醇>4%丙三醇>2%丙三醇>1%丙三醇;2%油酸>4%油酸>6%油酸>1%油酸。
结论氮酮、丙三醇和油酸对大黄中蒽醌类物质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甲醚、大黄酸的促透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关键词】透皮吸收;促进剂;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zone, propanetriol and oleic acid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anthraquinones from rhubard. methodsa piece of excised abdominal hairless mouse skin was set in a franz-type diffusion cell.penetrations of emodin, rhein, physcion and chrysophanol were detected by hplc and cumulative permeation(q) calculated.resultslaurocapram, propanetriol and oleic acid were found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to anthraquinones (emodin, rhein, physcion and chrysophanol) in rhubard. the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was 2% oleic acid >4% oleic acid >6%oleic acid >1% oleic acid; 2%laurocapram >1% laurocapram >4% laurocapram >6% laurocapram; 6% propanetriol >4% propanetriol >2% propanetriol >1% propanetriol. conclusionlaurocapram, propanetriol and oleic acid have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to anthraquinones (emodin, rhein, physcion and chrysophanol) in rhubard with dose-effect relationship.key words:transdermal absorption;potentiation;rhubard;anthraquinones;effective components大黄具有较强的抗炎、收敛止血等成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湿疹、丹毒等疾病以及化装品中;临床上多用大黄粉或与其它药物配伍,以醋、植物油等调敷外用。
透皮吸收促进剂与透皮吸收凡是能帮助药物穿过皮肤角质层和表皮扩散的物质即为透皮促进剂及吸收促进剂,总称为促进剂。
它是现代TTS研究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
Kontturi研究认为透皮促进剂似乎是通过打开新的渗透途径,增进类脂骨架无序性而增加皮肤的非均匀性,从而促进药物渗透。
早期的研究多限于有机溶剂如丙二醇、二甲基甲酸肢、二甲基亚砜等,其中以二甲基亚砜。
但毒性和皮肤的刺激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目前研制和使用的透皮促进剂以月桂氮卓酮(azone).可以说是透皮促进剂的一个典型代表。
近来研究认为月挂氮卓酮促进渗透作用强.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毒性低.无副作用.可广泛用于透皮给药系统。
已证明月挂氮卓酮对药物的透皮促进作用,只有在浓度时才发挥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认为月挂氮卓酮产生渗透作用的浓度在2%-6%之间,但因药而异。
潘旭初利用简单小室法,以蛇皮为透皮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月挂氮卓酮测定奥沙普秦的透皮吸收量,结果0.5%-3.0%月挂氮卓酮均能促进奥沙普秦的透皮吸收,其中以含0.5的月挂氮卓酮效果,郭庆东等研究表明1%-3%的月挂氮卓酮对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埃托啡的渗透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透皮吸收促进剂配合使用有协调作用的药物即可减少促进剂的使用量,降低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又可使主药量少而效倍。
张奇等根据《伤寒论》中经典有效方小青龙汤,利用添加透皮促进剂改制成青龙贴剂,对月挂氮卓酮丙二醇、冰片、薄荷油等4种透皮促进剂单独和任意2种合用考察其促渗效果,结果表明月挂氮卓酮和丙二醇合用促渗效果,药物透皮速度大于不同透皮促进剂单独应用时的促渗效果。
高玉升等的研究也表明多元促进剂的使用较单一使用效果好。
目前,从中药中寻找新的透皮促进剂是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较多的是油酸、薄荷油、桉叶油、冰片等。
陈森等通过对尼莫地平吸收贴剂的体外试验.对几组不同浓度的油酸和月挂氮卓酮为渗透促进剂的处方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10%的油酸处方渗透性。
112第15卷 第5期 2013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5 May,2013节、机体生理功能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若持续释放或产生过多则产生剧烈的免疫反应,呈现其毒性作用。
同时,TNF-α是对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诱导分泌能力,如:IL-1、IL-6、IL-8以及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炎症过程中,TNF-α其分泌峰值早于IFN-γ,TNF-α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如ICAM 等来促进炎症。
在中国人群中,TNF-α细胞因子基因型是以低分泌型占优势,其低分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1%[2]。
庞学丰等[3]在“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一文中,引用了数十位中医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中药免疫调节在组织学上减轻慢性炎症,血清检测明显降低TNF-α水平。
因此降低TNF-α在血清中的表达,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这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机制之一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TNF-α在慢性炎症的患者中会有所表达,它的阳性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4]。
妇炎宁汤在对TNF-α的阳性表达方面可以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尤其是在阳虚型盆腔炎中、高剂量组,其治疗效果与模型组比有明显差别,可是在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与单纯盆腔炎模型组相比没有体现出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妇炎宁汤是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上加上黄芪、白术、巴戟天等补益阳气的药物,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即使只有其他药物的疗效,理论上讲也不应该出现没有疗效的情况。
但是由于阳虚型慢性盆腔炎这个病证结合模型报道不多,因此没有过早下结论,需日后重复实验已确定是否有实验误差的可能。
综上所述,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易损伤患者脾肾阳气,而既往的治则多侧重于清热利湿。
透皮促进剂在透皮吸收制剂中的应用李琳,侯玉艳,谢景文,赵斌(兰州军区总医院药剂科,730050) 医药导报2001年6月第20卷第6期[关键词] 透皮促进剂;透皮吸收制剂;透皮速率[中图分类号] R962;R96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20781(2001)062038320皮给药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许多优点而受到药学工作者的重视。
其理论基础为给药后药物能迅速穿透皮肤,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疗效。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安全、有效、作用强的透皮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已成为药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1 新型促渗剂①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氮酮(Azone),对亲水性或疏水性药物都能显著增强透皮速率。
Michniak 等[1]合成了22吡咯烷酮212醋酸及其各种酯类、N2环庚基酰胺类同系物和Azone的11个同系物,以考察其对氢化可的松的促渗作用。
结果氢化可的松被动扩散24h累积渗透量(Q24)为(0.27±0.25)mmol,采用Azone作为促渗剂可使Q24提高到(28.84±4.62)mmol,采用22吡咯烷酮2十二烷酯可使Q24达到(136±20.5)mmol,比Azone的作用强4.7倍。
②Chatterjee等[2]考察了甲氨蝶呤通过无毛小鼠皮的转运,采用丙二醇(PG)、异丙醇(IPA)和聚乙二醇(PEG400)分别作为溶剂,发现药物经皮稳态流率IPA>PG>PEG400。
另外,癸基甲基亚砜(DCMS)得到FDA批准使用,在低浓度即有促渗活性,对极性药物的促渗效果大于非极性药物。
③促渗剂42癸基唑222酮(DermacSR238)与皮肤相容性好,无刺激性和过敏性,含量1%~10%时对利多卡因、匹鲁卡因、双氯芬酸、氢化可的松、吲哚美辛、可乐定、硫氮酮、硝酸异山梨酯、吗啡和黄体酮等均有促渗作用[3]。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透皮给药系统(trawnsdermal drugdelivery system,TDDS)治疗方案并制成东莨菪碱贴片上市以来,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可提供预定的、较长的作用时间,可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可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已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透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而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了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化学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中药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其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中药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在中药中的分布按中药的分类作一综述。
1解表药1.1薄荷薄荷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薄荷脑、薄荷酯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薄荷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中药PE。
在1990年,FDA以市售非处方药中薄荷醇疗效不确实为理由,宣布取缔在外用非处方药中使用。
但在众多的实验研究中证实,薄荷醇对水杨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曲安缩松、双氯灭痛等10多种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王晖等以双氯芬酸钠和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发现薄荷醇对亲水性和亲酯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后者的作用更强;且两者均可使贮库效应的时滞明显延长。
许卫铭等通过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透皮作用进行比较,发现含2%薄荷醇和2%氮酮均能促进甲硝唑透过皮肤(P<0.01),两者的透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薄荷醇价格比氮酮低廉,且薄荷醇为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大,外用还有清凉感,因此它作为外用制剂的促渗剂是很有价值的。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作者:发布时间:2006-12-11 09:11:37 浏览次数:692中曰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2005-9-22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
《殷墟卜辞》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余首。
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透皮吸收促进剂是一类能提高或增加药物透皮速率或透皮量的物质,是经皮给药制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新型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较高促渗透作用,且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理化性质稳定。
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成果,为合理选择透皮吸收促进剂提供参考。
Abstract:Penetration enhancers are substances to improve the rate or amount of transdermal perme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Recent researches have found that some of the new penetration enhancers have a higher penetration-effect,little irritation,fewer adverse reactions,and stable properties. In this article,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ports on penetration enhancer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enetration enhancers were reviewed,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penetration enhancers.Key words:penetration enhancer;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review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近十年单一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概况
马艳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22
【摘要】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无污染等优点,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十年来常用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马艳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近十年中药抗过敏反应研究概况
2.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概况
3.近十年中药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概况
4.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概况
5.国内应用寿命试验和衰老动物模型研究抗衰老中药的近十年概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透皮促进剂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薰洗坐浴的临床疗效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混合痔是痔疮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通常采取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
但是,在术后的薰洗坐浴疗法中,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导致患者痛苦和不便。
因此,探索一些可以加速愈合过程的方法至关重要。
中药透皮促进剂被广泛探索和使用,以促进患者的愈合和疗效,但是其作用和机制尚未充分了解。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透皮促进剂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薰洗坐浴的临床疗效影响以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药透皮促进剂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薰洗坐浴中对病人愈合的临床疗效和生物学机制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适应症的患者30例,年龄18~65岁,男女各半。
2. 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使用中药透皮促进剂进行薰洗坐浴,对照组使用普通薰洗坐浴,进行为期两周的治疗。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局部炎症、出血、复发率等。
同时,也采集患者术后伤口局部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4. 数据处理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和方差分析等。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中药透皮促进剂治疗混合痔患者的薰洗坐浴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计得到以下成果:1. 评估中药透皮促进剂在混合痔患者的使用可行性。
2. 通过临床指标和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评估中药透皮促进剂对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
3. 提供中药透皮促进剂方案以在治疗混合痔薰洗坐浴中的使用。
112第15卷 第5期 2013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5 May,2013节、机体生理功能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若持续释放或产生过多则产生剧烈的免疫反应,呈现其毒性作用。
同时,TNF-α是对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诱导分泌能力,如:IL-1、IL-6、IL-8以及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炎症过程中,TNF-α其分泌峰值早于IFN-γ,TNF-α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如ICAM 等来促进炎症。
在中国人群中,TNF-α细胞因子基因型是以低分泌型占优势,其低分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1%[2]。
庞学丰等[3]在“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一文中,引用了数十位中医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中药免疫调节在组织学上减轻慢性炎症,血清检测明显降低TNF-α水平。
因此降低TNF-α在血清中的表达,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这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机制之一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TNF-α在慢性炎症的患者中会有所表达,它的阳性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4]。
妇炎宁汤在对TNF-α的阳性表达方面可以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尤其是在阳虚型盆腔炎中、高剂量组,其治疗效果与模型组比有明显差别,可是在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与单纯盆腔炎模型组相比没有体现出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妇炎宁汤是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上加上黄芪、白术、巴戟天等补益阳气的药物,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即使只有其他药物的疗效,理论上讲也不应该出现没有疗效的情况。
但是由于阳虚型慢性盆腔炎这个病证结合模型报道不多,因此没有过早下结论,需日后重复实验已确定是否有实验误差的可能。
综上所述,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易损伤患者脾肾阳气,而既往的治则多侧重于清热利湿。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正气充足,才能够鼓邪外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脾肾阳气的固护,但本实验没有证实单纯盆腔炎模型妇炎宁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实验以确定最终结论。
◆参考文献[ 1 ] Chang J H,Ryang YS,Morio T,et al.Trichomonas vaginalisinhibit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by suppressing NF-KB activative[ J ] .Mol Cells,2004,18 ( 2 ):177-185.[ 2 ] 田野,马威然,张玉海.细胞因子基因型多态性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 J ]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 12 ):719-721.[ 3 ] 庞学丰,任志宏,张红,等. 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J ] .中医正骨,2008,20 ( 8 ):67-69.[ 4 ] 陈莹,田璐,王昕,等.妇炎宁颗粒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IL-2 IL-6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 ( 8 ):1705-1706.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单玲玲1,靳光乾2,王平2,刘善新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35;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目的:介绍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方法: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促透剂的促透机制、促透特点以及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结果:多种中药在经皮给药制剂中均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
结论:中药促透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独特的优势,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经皮给药;中药;促透剂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5- 0112- 03收稿日期:2012-11-19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SF10278);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项目[济科合字(2011)第01-0117];山东省中医药科技 发展计划项目(2009-128、2011-167);山东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2012 ZHZX1C0405)作者简介:单玲玲(1986-),女,山东龙口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nsdermal EnhancersSHAN Lingling 1,JIN Guangqian 2,WANG Ping 2,LIU Shanxin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35,Shandong,China ;2.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Chinese medicin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enhancers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Metho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was consulted,penetration enhancers mechanism,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were reviewed. Result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ransparent transdermal preparation. Conclusion :Herbal penetration enhancers have a rapid onset,with few side effects,and is inexpensive,and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Key wor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etration enhancers DOI :10.13194/j.jlunivtcm.2013.05.114.shanll.086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制剂。
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1]。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的透皮吸收率低,药物透过皮肤很难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因此,在透皮给药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成为克服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关键环节。
中药促透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药促进剂研究领域,研究较多的有冰片、薄荷、桉叶、丁香、肉桂等多种中药挥发油或提取物,应用过程中既可单用又可合用。
1 冰片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较少单独应用,常用作“引药及佐药”。
袁志曌等[2]通过实验证实,含0.3%和0.5%冰片的白斑霜软膏中氟尿嘧啶和地塞米松的经皮渗透量明显增加。
有学者研究发现,冰片对药物的促渗作用主要在角质层。
许碧莲等[3]采用两室扩散池考察冰片对盐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与释药机制的影响。
随着冰片浓度的增加,盐酸川芎嗪的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当去除角质层后,冰片便不能促进其透皮吸收。
张春凤等[4]研究促透剂对猪皮表面角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片与樟脑对角质层脂质的抽提作用导致角质层的破裂及角质鳞片的脱落。
进一步证明了冰片促渗作用主要在角质层。
另外发现冰片与薄荷脑合用促透效果增强[5]。
2 荜澄茄油荜澄茄系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山苍子。
荜澄茄挥发油含量较高,有学者已证明对雪上一枝蒿总碱、雪上一枝蒿甲素和乌头碱等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6-7]。
崔利利等[8-9]研究干姜、辛夷、荜橙茄3种挥发油和氮酮及其两两等量组合对罗通定的经皮促渗作用。
其结果为2.5%荜澄茄油+2.5%氮酮对罗通定的促渗效果最好。
四种促透剂按不同比例组合后显示,3%荜澄茄油+2%氮酮对罗通定的8 h平均累积渗透量、增渗倍数均最高。
可见,荜澄茄挥发油的混合促透效果更优。
也有研究进一步考察不同浓度荜橙茄挥发油对罗通定的经皮促渗作用,该研究认为7%荜澄茄油促渗效果最好[10]。
李艳杰等[7]研究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对乌头碱经皮渗透的影响。
结果表明,7%浓度的荜澄茄、干姜、石菖蒲挥发油对乌头碱均具有促透作用,促透效果优于3%氮酮。
3 桉叶油桉叶油是按树叶油腺细胞分泌的芳香精油,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香料之一。
含有1,8-桉叶油素、Q-崖柏烯、蒎烯、茨烯、桉叶醇等多种化学成分。
郝保华等[11]分别在辣椒碱巴布剂中添加薄荷醇、冰片、桉叶油3种辛香类中药,以氮酮为对照,进行透皮渗透试验。
结果表明3种辛香类中药和氮酮对药物的迁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桉叶油最为突出。
沈航孝等[12]观察桉油及其在真空条件下分馏得到的各馏分和不同浓度的桉树脑对川芎嗪透过离体大鼠皮肤的促进作用。
结果各馏分中以2%浓度的69.5~70 ℃馏分的促透效果最好,与1%、2%桉树脑的促透效果相当。
另有研究表明,2%桉叶油及5%油酸等对三七皂苷Rg1均有显著促渗透作用[13]。
4 薄荷醇薄荷醇又称薄荷脑,属于类环己烷单萜衍生物,存在于薄荷油中。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含有薄荷醇的复合促透剂可显著提高促透作用。
李骄等[14]以丹酚酸B为指标性成分,采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HPLC法对丹酚酸B 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3%氮酮+2%薄荷脑合用时促渗效果更优。
5 丁香类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主含丁香油、丁香油酚等成分。
于明辉等[15]以舒胸巴布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为考察指标,通过体外透皮试验,研究氮酮和丁香油的渗透促进作用。
结果,3%浓度的丁香油增渗倍数可达3.68倍,明显优于氮酮。
高春华等[16]考察丁香油、高良姜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