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6.31 MB
- 文档页数:49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重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识和诊疗不足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诊治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现基于国内外诊治实践参数及循证指南,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诱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建议,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定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关键词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儿童;肾上腺素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一种主要由IgE介导的,临床表现为速发、危及生命、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多伴有皮肤黏膜系统表现,少数可仅表现为单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如严重的上气道梗阻、气道痉挛及低血压等,过敏性休克为危重症表现[1-21肌注肾上腺素为一线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的终身患病率为0∙05%-2.00%[3J s约1/4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1近年来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低龄儿童[5-71近10余年来,国内外临床建立了严重过敏反应诊断标准、诊治实践参数和循证指南等[8-11],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但在我国仍存在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治疗不足的问题[12L为进一步规范诊治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我国儿科呼吸和过敏相关学术团体组织专家组广泛参阅相关文献,依据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旨在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定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1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严重过敏反应主要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全身反应,分为致敏阶段和效应阶段,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致敏阶段:变应原诱导特异性IgE产生是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解读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解读1. 背景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在近年来逐渐增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庭提供科学、规范和系统的诊疗建议,帮助儿童尽早识别和管理食物过敏,减少并发症发生。
2. 概述食物过敏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等。
《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通过对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临床诊疗指南,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膳食控制等方面的建议,旨在提高医生对食物过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同时为患儿提供更加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深入探讨在深入探讨《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时,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需要了解食物过敏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它在儿童中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
我们需要探讨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包括皮肤刺激试验、特异IgE抗体检测和口服食物试验等内容。
我们需要关注《指南》中关于食物过敏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包括膳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过敏原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4. 个人观点在阅读和理解《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时,我深切认识到食物过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临床医生在指导患儿家庭时的责任之重。
指南的出台不仅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标准参照,也为儿科医生提供了规范化的临床实践指导。
指南的制定也提醒我们,食物过敏并非简单的过敏反应,更需全面评估患儿的过敏原暴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指导。
5. 总结通过对《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的深入解读,我们了解了对儿童食物过敏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以及指南中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也明白了在实践应用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个体差异和家庭情况,制定更加贴心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对食物过敏这一话题也有了更加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在撰写本篇文章时,我从简到繁地对《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进行了解读和解析。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临床认识1、关于CVS的传统定义,说法正确的是(D )A、≧3次的发作性的顽固的恶心和呕吐B、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C、2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的间歇期D、以上都是2、对CVS预防用药,可选用(D )A、抗偏头痛药B、精神安定药C、镇吐剂和促胃肠动力药D、以上都是3、CV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不良没有体现在(A )A、偏头痛B、苍白、面红、发热、嗜睡C、过量流涎、呕吐、腹泻D、胃电节律失常4、CVS呕吐在发作后很快,(A )达高峰强度A、1hB、2hC、2.5hD、3h5、(B )对预防CVS有作用。
A、青霉素B、红霉素C、白霉素D、庆大霉素6、CVS发作大多于(B )A、凌晨B、清晨C、中午D、夜晚7、CVS的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A )A、感染B、生理因素C、心理应激D、体力消耗8、治疗CVS发作期的方法,正确的是(D)A、安定舒适环境,避免光和强声刺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证热卡B、镇静剂如氯丙嗪、劳拉西泮等的应用可使患儿安静并缓解顽固的恶心和镇吐C、适当加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D、以上都是9、CVS的病因不包括(C )A、偏头痛B、胃肠动力障碍C、呼吸系统疾病D、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10、诊断CVS必须的条件是(D)A、发性、严重性、分散发作性呕吐B、在2次发作间有数周至数月的完全健康间歇期C、呕吐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D、以上都是1、诺如病毒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它对于外界的抵抗力是比较强的,耐乙醚、耐酸以及热B、煮沸或者在含氯浓度在10mg/L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它灭活C、1、2、4基因组感染动物D、属于单股正链的RNA病毒2、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腹泻主要是(D)。
A、溶组织阿米巴B、蓝氏贾第鞭毛虫C、隐孢子虫D、以上都是3、腹泻病是指每天大便的次数排泄(B)或者是以上。
A、1次B、3次C、5次D、8次4、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说法错误的是(A )。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医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一、一般内容1.适用年龄范围:0一l岁婴儿。
2.定义:(1)过敏原(allergen):是指可以引起过敏反响的抗原。
与IgE和IgG抗体反响的过敏原大多数是蛋白质。
(2)过敏体质(atopy):也称特应性体质,是指个人或家族对小剂量的过敏原(通常是蛋白质)能产生特异性IgE(sIgE)抗体。
“过敏体质〞应慎重定义,需要证实患儿存在slgE抗体。
(3)过敏(allergy):是指由免疫机制诱发的超敏反响。
过敏可以由体液(抗体)或者细胞免疫介导。
多数情况下,引起过敏反响的抗体属于IgE类,可以被归类于IgE介导的过敏反响。
(4)遗传过敏症(atopic disease):也称特应性疾病,典型“过敏体质〞个体发生过敏病症时,属于特异性反响[如特应性哮喘(atopic asthma)等]。
IgE介导的哮喘不应统称为特应性哮喘;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出现虽然重要,但不作为推断个体是否具有特异反响性的惟一指标。
表1 依据受累器官、过敏原种类分类的主要免疫学机制——————————————————————————---------------------------分类IgE T细胞嗜酸性IgG介导介导细胞介导介导受累器官分类皮肤过敏症:特应性皮炎++ ++ +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 ++ +胃肠道过敏症:嗜酸性细胞肠炎 + ++呼吸道过敏症:过敏性鼻炎 ++ + +过敏性哮喘++ + ++眼过敏症: ++全身过敏反响:过敏性休克 ++过敏原种类分类:食物过敏 ++ ++ +吸入过敏原过敏 ++药物过敏 ++ +———————————————————————————————————————二、婴儿期过敏性疾病的分类及主要免疫学机制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见表1。
表1依据受累器官、过敏原种类分类的主要免疫学机制三、预防1.宣教工作:对家长普遍开展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知识宣教。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已成为21世纪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由于我国儿科过敏专科医生相对缺少,临床上存在对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标准不统一、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
经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后撰写本共识,以期为儿科全科医生长期综合管理过敏性疾病患儿提供帮助。
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常见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群,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
近年来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接近西方国家,如重庆地区2岁以内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为3.5%~7.7%[2,3];其他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如国内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由2002年的3.07%升高到2015年的12.94%[4,5];2010年我国14岁以下城市儿童平均累积哮喘患病率已达到3.02%,2年现患率为2.38%,较10年、20年前分别上升了43.4%,147.9%[6]。
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中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亦高达4%~38%[7]。
此外,同一患儿可能共患多种过敏性疾病,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我国儿科过敏专科医生相对缺少,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多分散于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耳鼻咽喉科及儿童保健科等诊治。
因此,存在诊治标准不统一、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
此外,各科临床医生对过敏性疾病诊治规范可能存在认知不足和使用不当等问题。
为此,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再一次组织免疫、呼吸、皮肤、消化、耳鼻咽喉、儿童保健等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撰写"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以期为儿科全科医生长期综合管理过敏性疾病患儿提供帮助。
术语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与过敏(allergy):机体受到生理剂量的过敏原刺激后,出现异于常人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反应称为超敏反应,可由免疫和非免疫机制介导,免疫机制介导的超敏反应称为过敏。
食物过敏诊断详述*导读:食物过敏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食物变态反应的诊断,首先根据详细的病史、皮肤试验或RAST的结果判定。
如果疑为IgE介导,应排除有关食物必要时做盲攻击,但病史中有过严重过敏反应者或诊断明确者不做。
疑为非IgE介导的食物所致胃肠道疾病,其诊断在攻击前和攻击后需做活检,无条件时应做食物的排除和攻击试验。
根据病史和(或)皮肤试验疑为IgE介导的疾病或食物诱发的小肠结肠炎,应排除可疑食物1~2周。
其他胃肠变态反应疾病排除可疑食物可长达12周。
如果症状未改善,则不大可能是食物变态反应不能仅根据皮肤试验或RAST做出Ⅰ型食物变态反应的诊断。
许多患者据此被误诊为某种食物所致的食物变态反应,而避免了他们不该禁食的食物因此病史和食物的盲攻击对病因的诊断很重要。
临床还注意到,IgE型和非IgE型可同时存在或相互转化,以及患者随时可能对新的食物变应原过敏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应与非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消化道和全身性疾病鉴别,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胆石症、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
进食某些食物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能都认为是食物过敏。
现引用1984年美国过敏和免疫学会提出的关于食物异常反应的概念如下。
1.食物异常反应(abnormalreactionoffood)食物异常反应是一个总的概念,适用于由摄入的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异常反应包括人体对食物成分或添加剂引起的免疫反应(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及非免疫性副反应如食物不耐受,中毒性代谢性、药理性和特异体质的反应以及精神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异常反应等。
2.食物不耐受(foodintolerance)食物不耐受是指食物和(或)添加剂引起的异常生理反应是由食物或添加剂引起的非免疫反应(如中毒性、药理性、代谢性感染性反应及其他非免疫因素所致的异常反应),它与食物异常反应的主要区别是不涉及免疫反应,但可由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参与3.食物中毒(foodtoxicity/poisoning)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毒物污染或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