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数
- 格式:doc
- 大小:20.65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一、教材分析1. 内容简介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
通过数花生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有了“10个一是1个十”的经验。
2.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他们并未真正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学习和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 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百”。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数数的过程,感知数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数20以内的数。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会数数吗?我们一起来数到20,好吗?谁能接着数下去?(2)引入花生。
教师出示实物花生,提问:你们知道老师这个纸杯里装多少花生吗?2. 探究活动(15分钟)(1)数花生。
教师引导学生数花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数数方法。
(2)总结数数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种标准的数数方法,即从1开始,一个一个数,数到10个就换一行,继续数,直到数完。
(3)数100以内的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刚刚总结的数数方法,数100以内的数。
3. 实践应用(10分钟)(1)数小棒。
教师发放100根小棒,学生用刚刚学会的数数方法,数小棒。
(2)数豆子。
教师发放100颗豆子,学生用刚刚学会的数数方法,数豆子。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0~5,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字0~5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生活中运用数字进行计数、排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学会用数字0~5进行计数、排序等基本操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学会用数字0~5进行计数、排序等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字的意义;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生活中的数的相关图片、数字卡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小物品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如水果店、停车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数字,并讨论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字0~5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顺序,以及数字0的特殊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数字卡片。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序、计数等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数字0~5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数字0-20的读写,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理解数字0-20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 难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10分钟)
-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好奇心。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 分别介绍数字0-20的读写,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 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3. 实践活动(约20分钟)
- 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实践活动,如数字拼图、数物对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约10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反馈。
四、教学评价
-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记录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一课时数花生教学目标: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教学重点: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花生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你家里有几口人?每天上几节课?一天吃几顿饭?咱们班有多少名同学?你今年几岁了?2.老师还想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否都来了?现在咱们就按顺序说出你的学号。
3.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生活中的数。
4..课件出示花生图:你们认识他吗?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吗?5.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剥好的花生,可老师想知道你们谁带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谁能为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6.板书课题:数花生注意数字的读法。
二.学习新知(一)1.出示课件:像老师这样一个一个地数。
现在就动手数一数,你桌面上的花生,数出100粒花生。
看谁数的又快又准。
2.老师考考你在数到29时,他的后面是多少?58的后面呢?98的后面呢?3.怎样知道你数的对不对?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各抒己见。
4.老师建议;同桌互换数并且换一种方法两个两个地数,看看同桌数的和你数的是否一样?有信心吗?出示课件:像老师这样两个两个地数。
(指导学生说出8后面是谁?18呢?28呢?)5.师小结: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都可以数出花生的个数,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6..开火车数。
(二)1.我们刚才是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数的,除了用这两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会数得更快吗?2.出示课件: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3.学生亲自动手继续数花生,可以数出声音来,边数边分出堆来。
4.学生一起大声数。
5.开火车数。
《数豆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数豆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三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100以内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计算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材重在让学生经历“估数——数数——拨数——写数、读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学会读数、写数,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1、通过课前访谈和观察了解到,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几乎人人都会,比如读写学号、报班级人数,但这个读写只有外在的形式,只是一种耳濡目染的习惯。
对数的大小感知不够,对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明晰。
2、在试教中发现,在计数器上拨99添加1是100,对这样连续“满十进一”的位值感觉学生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1、在数豆子的活动中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
2、经历用画图、小棒、计数器、数字等不同方式表示数的过程,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1、四人小组准备一小桶豆子(芸豆、黄豆、蚕豆、熊猫豆、黑豆),每人一个塑料盘子、一个塑料杯子。
2、人手一份学习单。
3、演板计数器四个、实物计数器一个,小棒,磁珠若干。
教学过程:一、开课揭题。
这节课通过数豆子,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读、写)二、估豆数豆,发展数感1、估一估学生先数出10粒豆装进塑料杯,感知10的多少。
再抓一把豆子放进塑料盘,与10粒豆比较并估计出一把豆子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估数,为避免盲目估计,老师引导学以10粒豆为标准,学会有根据地估数。
同时渗透“比较”的估计策略,形成估数意识。
】出示数豆子的要求:(1)用自己方便的方法数。
(2)数过的豆子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一般孩子数物品总是习惯一个一个地去数,数完后的物品仍然杂乱无章。
数豆子前提出明确的要求“数过的豆子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发现并掌握生活中的数,对实际生活进行认识。
2.通过数的分类、比较、预估等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数,得到科学的认识。
3.具有数的组合与分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的本质。
4.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板书:分类(整体、部分)、比较、预估、组合、分解。
2.教学工具:计算器、条形图、图片、印刷品等。
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1.创设情境,呈现日常生活事物(例如校园中的人流、食堂中的用餐人数、放学后去学校操场做运动的人数等)。
2.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根据观察所得到的数来进行分类和比较,如同学们在学校操场看到的人数变化情况。
2. 对比(15分钟)1.编出一组相关的图形、文字、声音或影像,让学生看、听、读等后作出比较。
2.让学生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进行比较,分别计算比较项的数量、比例等。
3.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本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多、少等来确定数的相对大小。
3. 预估(20分钟)1.编出一些有关生活实际数的估算,如全校师生人数、教室座位数等。
2.引导学生使用现有的数据、经验等来考虑问题,对实事求是的信息估算进行推测、比较。
4. 组合与分解(25分钟)1.将若干个数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个新的数(如5打和4打球,一起可以打9打球)。
2.将一个数分解为若干个小的数,也可以变成几个数的和(如10个苹果,可以分成3个和4个,再加上3个就是10个)。
3.将生活实际数进行组合或分解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的本质。
5. 总结(10分钟)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讲评。
2.总结本次教案中所学习的内容及方法,提醒学生回归学习环节,梳理学习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思维发展特点,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分类、比较、预估、组合、分解等方法来让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数的本质。
在每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考虑、推理、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需求,第一时间针对学生的思维需求进行调整和指导。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说课稿老师们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这一认识一百以内数的单元,我们将这个单元的主题聚焦在将数数进行到底。
华罗庚先生指出,数源于数,人类对书的最早的诉求就源于数数和记录。
数学生在学前就会数数,不仅能数到几百的,有的甚至都能数到上千的数了,有的孩子感觉自己早就认识数了。
真的是这样吗?进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孩子们还是从数数开始的。
那孩子们还有数数的诉求吗?学生啊数数在学生认识数的过程当中又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继续走进教材。
那在小学阶段,整数的认识主要分了四个阶段,在本阶段之前二十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孩子们凭借在成成长过程当中积累的逐一技术的经验,在数实物、数模型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体会,自然说是逐一递增的。
那逐渐的由逐一技术感受以实为单位的技术方法,不断地积累数数经验。
到了万以内万以上数的认识的时候,通过数模型来认识更大的技术单位,感受技术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发展对数结构性的认识。
那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不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教材,都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认识。
知道。
那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当中,数又在哪儿呢?我们继续去看教材。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在比较大小还有书的顺序之前,安排了三课时的数书活动,苏教版教材安排了一课时的数数活动,其中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在第一节课都是在数数活动当中认识新的技术单位百,而北师大版教材在认识新的技术单位版之前,可专门安排了一节属实务的课呢。
我们回到北师大版教材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去看看。
前三节课的数显而易见,那这时要数什么?又会怎样数呢?后面比较数的大小,还有数的顺序当中有数吗?这时的之。
方法背后与前面的这些经验又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走进学生。
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五十块积木,让他们凭借自己原有的经验数一数积木的数量。
从学生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主动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说明学生是有原始的数数经验的。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取消了统计学习单元。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9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一、数与代数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数到401. 能正确书写40以内的数字;2. 能够准确按顺序默写数1~40;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4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计算;4.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好奇心;5. 能够正确使用“+”和“-”符号。
重点:认识40以内的数字及其顺序,进行4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巩固40以内数字的认识,并用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师:教学课件、挂图、数字卡片、教学参考书籍;学生:练习册、铅笔、橡皮、橡皮擦。
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数字1~30的认识和书写;2. 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认识40以内的数字,说出他们的读音。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讲解40以内的数字,并通过挂图展示给学生看;2. 通过数字卡片练习,让学生根据挂图上的数字卡片,默写40以内的数字;3. 介绍加法和减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和“-”符号的使用方法。
三、练习与检测(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4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2. 师生互动,让学生上台表演计算过程,加深理解;3. 进行速算游戏,巩固加减法计算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40以内的数字进行解答;2.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编写一个关于4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关于4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做完整道并背诵40以内的数字顺序;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数到4040以内数字及顺序加法和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40以内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教学中,通过数字卡片、挂图、练习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练习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和速算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计算技能。
同时,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编写题目,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数花生 (1)第2课时数一数 (3)第3课时数豆子 (5)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 (7)第5课时小小养殖场 (10)第6课时做个百数表 (12)第7课时练习二 (13)第1课时数花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感受数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数培养数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法讲授法学法合作探究、练习教学准备花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板书课题:数花生)二、数花生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地数。
3.一把花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那三把花生有多少个?谁能快速地数出来呢?学生尝试数一数。
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组织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①两个两个地数。
②五个五个地数。
③十个十个地数。
……教师补充:当我们不能确定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4.小组内数花生。
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三十六个花生。
五个五个地数,数出八十个花生。
三、课堂巩固练习1.数数接龙游戏: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对。
(1)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
2.接力赛。
你们能根据给出的数填写后面三个数吗?九十,八十,七十,( ),( ),( )。
四十五,五十,五十五,( ),( ),( )。
3.排顺序。
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6名学生上台。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
对数的认识,教科书首先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设计了”数花生”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
教科书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安排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及相对大小关系、理解位值制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第一课时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第二课时数一数(100以内数的数法)教学目标: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3、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百”。
第三课时数豆子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苞欲放义。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把认数范围从2019扩展到100以内。
对数的认识,教科书首先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设计了”数花生”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
教科书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安排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及相对大小关系、理解位值制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第一课时
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第二课时
数一数(100以内数的数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3、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百”。
第三课时
数豆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苞欲放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第四课时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第五课时
小小养殖场(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
做个百数表(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在百数表上认识100以内的数。
2、在百数表上进行数的定位练习,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正确地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