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在大规模软件开发项目中应用的尝试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9
在过去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
回顾这段时间,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的反思总结。
一、技术方面的反思1. 技术深度不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技术深度方面存在不足。
虽然掌握了多种编程语言和框架,但对某些技术原理和算法了解不够深入。
这导致在遇到复杂问题时,难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技术积累,深入学习相关技术原理,提高自己的技术深度。
2. 编码规范问题在编写代码时,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编码规范问题。
如命名不规范、注释不清晰、代码重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代码的可读性,还可能导致后期维护困难。
为了提高代码质量,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编码规范,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二、团队协作方面的反思1. 沟通不畅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有时,由于表达不清或沟通不及时,导致团队成员之间产生误解,影响项目进度。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沟通,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团队协作意识不足在团队项目中,我意识到自己团队协作意识不足。
有时,为了追求个人进度,忽视了与其他成员的协作。
为了提高团队整体效率,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积极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
三、项目管理方面的反思1. 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有时,由于对项目进度估计不准确,导致项目延期。
为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规划时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有时,由于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导致项目出现严重问题。
为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总结:通过这段时间的软件开发工作,我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aop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是一种编程思想,可以将
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与非核心功能(如日志记录、性能监控、异常处
理等)分离,从而提高代码重用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AOP实现方式包括注解、XML配置方式和自动代理。
其中,注解
方式最为简洁明了,通过在方法上添加注解的方式来切入非核心功能,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XML配置方式则需要在XML配置文件中定义切面和通知的信息,相对比较繁琐;自动代理是一种自动为被代理对象
生成代理对象的方式,需要通过基于注解或XML的方式指定切面和通知。
AOP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日志记录、性能监控、异常处理、事务管理以及安全控制等。
例如,通过在系统中引入AOP实现事务管理,可以避免在代码中手动控制事务,提高开发效率;通过在系统中
添加AOP实现安全控制,可以方便地控制用户权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AOP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编程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对aop的理解AOP,全称为面向切面编程,是一种计算机编程范型和技术。
它旨在通过在程序代码的不同位置注入代码,来实现解耦和划分责任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AOP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解析。
1. AOP的概念AOP是一种程序设计思想。
它的主旨是将程序应用中的业务逻辑与系统服务分离开来,这种分离使得逻辑代码更清晰,同时使其更有层次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AOP,我们可以把系统中一些通用的方面,如日志、事务、权限、缓存等,提取出来作为切面,然后在需要用到这些方面的地方,使用AOP框架进行动态织入。
2. AOP的实现原理AOP框架实现的原理是动态代理和字节码操作。
在运行时,AOP框架会在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之间插入一层拦截器(Interceptor),当某个方法被调用时,拦截器会先执行通用逻辑,再执行业务逻辑。
代理对象可以通过继承实现,也可以通过JDK动态代理(基于接口)和CGLib动态代理(基于类)技术实现。
使用AOP的主要优势是解耦和模块化。
它将通用的方面提取出来作为切面,而业务逻辑则放在目标对象中,通过动态代理实现切面与业务逻辑之间的分离。
这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也使得系统的架构更加可扩展和可重用。
4. AOP的应用场景AOP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日志、事务、缓存、安全、权限等方面。
比如,在一个Web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AOP来实现记录日志、处理事务、统计性能、进行权限控制等功能。
使用AOP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增加了系统全局的耦合性,增加了程序的体积和运行的时间等等问题。
但是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划分切面来避免和引导。
在总结上述内容之后,可以看出AOP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的优点在于将程序代码进行了分层,使得程序的结构变得更加清晰、易于维护和可扩展。
但是在运用AOP时,开发人员也需要遵循它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和最低的副作用。
AOP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前言近一段时间,对AOP思想进行了学习与研究,主要是看网上的一些资料,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初步的总结,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
一、AOP思想1、AOP思想的形成软件设计因为引入面向对象思想而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一切皆为对象”的精义,使得程序世界所要处理的逻辑简化,开发者可以用一组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将软件系统形象地表示出来。
然而,面向对象设计的唯一问题是,它本质是静态的,封闭的,任何需求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对开发进度造成重大影响。
可能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设计模式。
然而鉴于对象封装的特殊性,“设计模式”的触角始终在接口与抽象中大做文章,而对于对象内部则无能为力。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AOP)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它允许开发者动态地修改静态的OO模型,构造出一个能够不断增长以满足新增需求的系统。
AOP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
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例如事务处理、日志管理、权限控制等,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总体来说:OOP提高了代码的重用,设计模式解决了模块之间的耦合,AOP解决某个模块内部的变化问题。
二、AOP技术本质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
所谓核心关注点是: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也就是说这个解决方案要作的事。
所谓横切关注点是:与核心业务无关的部分,它常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地多处,而各处基本相似,如:日志、权限等。
横切关注点虽然与核心的业务实现无关,但是它却是一种。
更Common的业务,个个横切关注点离散的分布于核心业务地多处,导致系统中的每一个模块都与这些业务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aop在项目中的实际运用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面向切面编程的缩写,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旨在将横向关注点从应用程序的核心逻辑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代码的模块性和可重用性。
AOP的核心概念是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s),即应用程序中与核心业务逻辑无关但需要在多个模块中重复执行的逻辑,例如日志记录、安全性、事务管理等。
在项目中,AOP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日志记录:通过AOP可以将日志记录的逻辑横向切入到应用程序的各个模块中,避免在每个模块中重复编写日志记录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例如,在每个方法执行前后记录方法的输入参数、输出结果等信息,方便调试和日志分析。
2.安全性:通过AOP可以将安全性的检查逻辑横向切入到应用程序的不同层次中,确保每个关键操作都经过必要的权限验证。
例如,在用户访问一些敏感资源之前,可以使用AOP拦截器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只允许拥有相应权限的用户访问。
3.事务管理:通过AOP可以将事务管理的逻辑横向切入到应用程序的各个数据访问层中,确保多个数据库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提高数据一致性。
例如,在执行数据库操作的方法前后,使用AOP拦截器管理事务的启动、提交或回滚。
4.性能监控:通过AOP可以将性能监控的逻辑横向切入到应用程序的关键方法中,实时监控方法的执行时间、消耗的资源等指标,优化程序的性能。
例如,在执行关键方法前后,使用AOP拦截器记录方法的执行时间,并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5.异常处理:通过AOP可以将异常处理的逻辑横向切入到应用程序的各个模块中,统一管理异常的捕获和处理。
例如,在每个方法执行中,使用AOP拦截器捕获异常并进行统一处理,避免异常导致程序崩溃或不可预期的状态。
6.缓存管理:通过AOP可以将缓存管理的逻辑横向切入到应用程序的不同层次中,提高数据查询性能。
例如,在执行数据查询方法前,使用AOP拦截器检查缓存中是否存在相应数据,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数据,否则执行数据库查询并将结果缓存起来。
AOP的原理和应⽤场景问题的引出:传统的OOP程序经常表现出⼀些不⾃然的现象,核⼼业务中总掺杂着⼀些不相关联的特殊业务,如⽇志记录,权限验证,事务控制,性能检测,错误信息检测等等,这些特殊业务可以说和核⼼业务没有根本上的关联⽽且核⼼业务也不关⼼。
这些特殊业务会带来哪些问题呢?1.代码混乱,⼤量的外围操作可能会混乱核⼼操作的代码,⽽且当外围模块有重⼤修改时也会影响到核⼼模块。
2.代码分散和冗余:同样的功能代码,在其他的模块⼏乎随处可见,导致代码分散并且冗余度⾼。
3.代码质量低扩展难:由于不太相关的业务代码混杂在⼀起,⽆法专注核⼼业务代码,当进⾏类似⽆关业务扩展时⼜会直接涉及到核⼼业务的代码,导致拓展性低。
解决:假设现在我们把⽇志、权限、事务、性能监测等外围业务看作单独的关注点(也可以理解为单独的模块),每个关注点都可以在需要它们的时刻及时被运⽤⽽且⽆需提前整合到核⼼模块中。
将每个关注点与核⼼业务模块分离,作为单独的功能,横切⼏个核⼼业务模块。
这就叫AOP(⾯向切⾯编程)其中的⼏个应⽤:aop配置<aop:aspectj-autoproxy /><beans:bean id="controllerAop"class="mon.aop.ControllerAOP" /><aop:config><aop:aspect id="myAop"ref="controllerAop"><aop:pointcut id="target"expression="execution(public mon.beans.ResultBean *(..))" /><aop:around method="handlerControllerMethod" pointcut-ref="target" /></aop:aspect></aop:config>ResultBean定义带泛型@Datapublic class ResultBea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_LOGIN = -1;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UCCESS = 0;public static final int FAIL = 1;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_PERMISSION = 2;private String msg = "success";private int code = SUCCESS;private T data;public ResultBean() {super();}public ResultBean(T data) {super();this.data = data;}public ResultBean(Throwable e) {super();this.msg = e.toString();this.code = FAIL;}}AOP代码打印⽇志,捕获异常,异常区分已知异常和未知异常,包括接⼝执⾏时间/*** 处理和包装异常*/public class ControllerAOP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ControllerAOP.class);public Object handlerControllerMethod(ProceedingJoinPoint pjp)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ResultBean<?> result;try {result = (ResultBean<?>) pjp.proceed();(pjp.getSignature() + "use 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Time));//⽇志去记录接⼝执⾏时间 } catch (Throwable e) {result = handlerException(pjp, e);}return result;}/*** 封装异常信息,注意区分已知异常(⾃⼰抛出的)和未知异常*/private ResultBean<?> handlerException(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able e) {ResultBean<?> result = new ResultBean();// 已知异常if (e instanceof CheckException) {result.setMsg(e.getLocalizedMessage());result.setCode(ResultBean.FAIL);} else if (e instanceof UnloginException) {result.setMsg("Unlogin");result.setCode(ResultBean.NO_LOGIN);} else {logger.error(pjp.getSignature() + " error ", e);//TODO 未知的异常,应该格外注意,可以发送邮件通知等result.setMsg(e.toString());result.setCode(ResultBean.FAIL);}return result;}}。
aop工作总结ppt
AOP工作总结PPT。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AOP(面向切面编程)方面取得了一些重
要的进展。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关键的收获和经验。
首先,我们的团队在AOP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我们不仅仅停留在
理论层面,还实际应用了AOP的概念和技术,以解决实际的软件开发问题。
我们
通过使用AOP,成功地解决了一些传统编程模式难以处理的交叉关注点问题,提
高了软件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
其次,我们在AOP工作总结PPT中详细记录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这份PPT不仅包括了我们对AOP的理解和应用,还对我们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
析和总结。
这不仅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和交流,还可以作为未来项目的参考和指导。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AOP工作总结PPT中总结了一些AOP的最佳实践和注意
事项。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AOP技术,避免一些常见的陷阱和误区。
我们相信,这些总结对于我们未来在AOP方面的工作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AOP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这不仅提高了我们
的技术水平,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保持对
AOP的关注和研究,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计算机编程思想与AOP编程思想研讨
计算机编程思想和AOP(面向切面编程)编程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计算机编程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这包括了面向对象编程(OOP)、函数式编程(FP)、过程式编程、结构化编程等。
每种编程思想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AOP编程思想是一种额外的编程方式,它通过将横切关注点(比如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和安全检查等)从业务逻辑中抽离出来,然后通过横切关注点和业务逻辑的切面进行织入,来实现代码的分离和复用。
AOP主要利用了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继承和动态绑定的特性,来实现对代码的横向扩展,而不需要修改原有的业务逻辑代码。
在编程中,使用不同的思想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计算机编程思想提供了多种思考方式,能够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
而AOP编程思想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与业务逻辑无关的横切关注点,从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总的来说,计算机编程思想和AOP编程思想都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项目中aop的使用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允许开发人员在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中插入代码,以实现横切关注点的解耦。
在项目中,我们可以使用AOP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1.日志记录:我们可以使用AOP在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中插入代码,以记录日志信息,例如请求的URL、参数、响应时间等。
2.权限验证:我们可以使用AOP拦截某些用户请求,并验证用户是否有访问权限,如果没有权限,则拒绝访问。
3.缓存管理:我们可以使用AOP将某些方法的结果缓存起来,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在Java项目中,使用AOP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切点:切点定义了何时应用AOP,例如所有的Controller方法或者所有的Service方法等等。
2.定义切面:切面是一个包含了通知和切点的类,其中通知定义了何时、何种方式应用AOP,例如在方法执行之前或者之后执行某些代码,而切点则定义了何时应用这个切面。
3. 配置AOP:在Spring中,可以使用XML配置或者注解配置来配置AOP,例如将切点和切面关联起来,这样在运行时,当满足切点时,切面就会被应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AOP记录请求的日志信息:```java。
public class LogAspect 。
private void controllerPointcut() {}。
public void log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
//执行在方法执行前的通知。
String method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Object[] args = joinPoint.getArgs();。
String paramStr = Arrays.toString(args);。
Logger.getLogger(getClass()).info("Before " + methodName + ", params: " + paramStr);。
AOP在大规模软件开发项目中应用的尝试与思考转自IBM网站/developerworks/cn/java/j-aop/2005 年11 月本文的写作源于一个真实的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我们努力尝试在这个项目中推广应用AOP。
在此我们将对曾经面临过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试图引发关于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的作者将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做出客观的判断,既不是AOP的狂热鼓吹者,同样也不是AOP反对阵营的一员。
因此可以视作来自Java开发者对AOP技术应用的客观分析和建设性意见。
关于AOP关于AOP的概念,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
谁最先创造了AOP,业界一直有些争议,但普遍接受的说法大概是最先由Gregor J Kiczales在ECOOP'97提出来的,随后Gregor又申请了AOP的专利[US06467086]。
很多人可能不太服气,因为他们或多或少早已有了类似的想法,只不过没有想到给他起个新名字罢了。
无论是OOP,MOP,还是AOP,其本质的想法都是试图在更贴近现实世界的层次上实现软件开发的模块化。
从这个角度看,AOP的想法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其实AOP作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并不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而是软件模块化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一个阶段性产物。
人的思维通常都有一些惯性,在我们饱尝了OOP的艰辛后,有一种新的概念跳出来分析总结了OOP的某些缺点,而且以看起来合理的方式做出改进,难免会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不可否认的是,到目前为止,AOP角色所扮演的应用角色更多的只是对OOP的一种补充,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OP"存在似乎有些名过其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高级的设计模式。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AOP的分量甚至不亚于OOP,甚至AOP被视作未来软件开发的一个趋势。
笔者一直思考一个问题,AOP出现的七八年时间在IT界并不算很短了,有趣的现象是AOP始终保持了小火慢炖的热度,一直没有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大红大紫起来。
javaAOP原理以及实例⽤法总结AOP :⾯向切⾯编程在程序设计中,我们需要满⾜⾼耦合低内聚,所以编程需满⾜六⼤原则,⼀个法则.AOP⾯向切⾯编程正是为了满⾜这些原则的⼀种编程思想.⼀.装饰者模式:当我们需要给对象增加功能时,为了满⾜单⼀职责原则,可利⽤装饰者模式编程,创建⼀个类⽤来装饰原来的类,这个类写需要在原来的功能上增加的功能.⽐如:⼀个类⾥⾯有⼀个增加图书的功能,@Servicepublic class BookSericeImpl implements BookSerice {@Overridepublic void addOne(BokBean bokBean) {System.out.println("执⾏逻辑:插⼊⼀本书");}@Overridepublic void deletOne(Long bookId) {System.out.println("执⾏逻辑:删除⼀本书");}}我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新增打印⽇志的功能,public class BooklogServiceImpl implements BookSerice {private BookSerice bookSerice;public BooklogServiceImpl(BookSerice bookSerice) {this.bookSerice = bookSerice;}@Overridepublic void addOne(BokBean bokBean) {System.out.println("准备新增⼀本书");this.bookSerice.addOne(bokBean);System.out.println("新增⼀本书完成");}@Overridepublic void deletOne(Long bookId) {System.out.println("准备删除⼀本书");this.bookSerice.deletOne(323L);System.out.println("删除⼀本书完成");}}下⾯我们调⽤这个增强过后的的对象public void test1(){//Aop :⾯向切⾯编程//使⽤装饰者模式设计对象BookSerice bookSerice = new BookSericeImpl();//把原来功能的对象通过构造⽅传给新增功能的类,并把新增功能类的对象赋给原来对象//这⾥新增功能类和原来的类都是实现了同⼀个接⼝.bookSerice = new BooklogServiceImpl(bookSerice);//调⽤新增功能类的⽅法,在这个⽅法⾥让构造⽅法传过去的对象调⽤原来的功能bookSerice.addOne(new BokBean());}这样我们就在不改变原来代码的基础上新增了功能,并且也满⾜单⼀职责的原则,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但是如果接⼝⾥⾯有很多⽅法,如果每个⽅法都需要增加⽇志功能,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重复代码,并且装饰者模式不能同时为多个没有关系的类同时增强所以java引⼊动态代理技术来增加功能.⼆.动态代理在java⾥动态代理有两个实现⽅式:①针对有接⼝的类的代理,使⽤jdk中反射包下的动态代理②针对没有接⼝的类的代理,使⽤第三⽅的jar包Enhancer如果⼀个类既没有接⼝,⼜是final,那么不能进⾏增强1.第⼀种实现:基于接⼝的动态代理,使⽤java内部反射包增强这种⽅式创建对象是⽬标对象的兄弟对象.同样上⾯是实现了接⼝的两个功能的类:@Servicepublic class BookSericeImpl implements BookSerice {@Overridepublic void addOne(BokBean bokBean) {System.out.println("执⾏逻辑:插⼊⼀本书");}@Overridepublic void deletOne(Long bookId) {System.out.println("执⾏逻辑:删除⼀本书");}}调⽤通过对象调⽤上⾯两个⽅法:public void test2(){//创建需要代理的对象BookSerice bookSerice = new BookSericeImpl();//根据对象的类获取类加载器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bookSerice.getClass().getClassLoader();//获取被代理对象说实现的所有接⼝Class<?>[] interfaces = bookSerice.getClass().getInterfaces();//新建代理对象,⾥⾯参数需要(类加载器,⼀个对象所实现的接⼝,InvocationHandler接⼝类的对象)bookSerice = (BookSerice)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interfaces, new LogHandler(bookSerice));bookSerice.addOne(new BokBean());bookSerice.deletOne(232L);}在创建代理对象的时候需要⼀个InvocationHandler接⼝类的对象,下⾯创建⼀个该类的实现类public class Log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通过构造⽅法接受⼀个没有被代理的原来的对象//通过下⾯的⽅法名的反射找到这个对象对应⽅法private Object target;public LogHandler(Object target) {this.target = target;}//当代理对象调⽤原⽅法的时候,就会调⽤这个invoke⽅法@Override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String classname = target.getClass().getName();String methodName = method.getName();System.out.println(classname+"."+methodName+"⽅法开始执⾏");//这⾥实际是Method类通过⽅法名反射调⽤了原⽅法(addone)Object value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System.out.println(classname+"."+methodName+"⽅法执⾏完毕");return value;}}这样实现了动态代理之后,不管实现的接⼝⾥有多少个⽅法,你只需调⽤该⽅法,就会增强该⽅法,⽽不需要针对每个⽅法写⼀遍增强功能,并且这个增强类LogHandler类和原来的实现类BookSericeImpl类并没有耦合性,这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接⼝类的实现类,只需要对该类的对象进⾏代理即可,就能对该类的⽅法添加上这个新增的功能总的来说,这种动态代理实现⽅式就是利⽤反射技术,找到调⽤的⽅法名,针对这个⽅法进⾏增强.如果当不需要对某⽅法增加功能时,就不⽤不带.2.第⼆种实现:基于类的动态代理,使⽤cglib框架.这种⽅式创建的代理对象是⽬标对象的⼦类对象第⼆种⽅式是利⽤第三⽅jar包来实现,下载CGLIB包:利⽤jar包中的Enhancer类创建增强对象.创建增强对象需要根据原对象的类名创建类增强器,还需要根据原对象的类型创建⼦类代理对象属性通过增强对象set⽅法赋值,上⼀种⽅式是通过调⽤⽅法Proxy.newProxyInstance传参.public void test3(){//创建需要代理增强的对象BookSerice bookSerice = new BookSericeImpl();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增强器对象创建类增强器enhancer.setClassLoader(bookSerice.getClass().getClassLoader());//因为创建的代理对象是⽬标对象的⼦类,所以这⾥填的就是⽬标对象的类enhancer.setSuperclass(bookSerice.getClass());//创建代理对象,这⾥需要的参数是Callback接⼝的对象,所以需要创建⼀个接⼝的实现类.enhancer.setCallback(new TimeMethodInterceptor(bookSerice));//把代理对象赋给原对象bookSerice = (BookSerice) enhancer.create();bookSerice.addOne(new BokBean());bookSerice.deletOne(1l);}创建Callback接⼝的实现类,也就是功能增强部分,这⼀部分跟第⼀种⽅式的实现是⼀样的,都是通过反射在添加功能过程中调⽤原⽅法.//Callback接⼝没有实现⽅法,所以这⾥实现的是他的⼦接⼝public class TimeMethodInterceptor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private Object target;public TimeMethodInterceptor(Object target) {this.target = target;}@Override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o, Method method, Object[] objects, MethodProxy methodProxy) throws Throwable {//记录当前系统时间//这个时间是从1970年1⽉1⽇ 0点0分到现在的毫秒数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Object value = method.invoke(target, objects);long 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System.out.println("当前时长"+time+"毫秒");return null;}}总结:两种⽅法的区别:第⼀种是⽤jdk内部⽅法创建代理对象,由于创建过程中需要⼀个对象的接⼝,所以只能针对有接⼝类的对象进⾏代理.第⼆种是利⽤第三⽅jar包中的增强器(Enhancer)创建代理对象,通过set⽅法给需要的属性赋值.由于没有接⼝实现,所以创建的是对象的⼦类代理对象.。
软件开发实习报告:面向对象编程的实践与总结1. 引言面向对象编程(OOP)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将程序组织成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
在本次的软件开发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采用面向对象编程的项目,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实践经验和总结。
2. 实践过程2.1 项目背景本次实习项目是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图书的借阅、归还、查询等。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适合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开发。
2.2 全局设计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全局设计。
根据需求,我们确定了几个类:图书、用户、图书管理员等。
每个类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它们通过交互实现系统的功能。
2.3 类的设计与实现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是编程的基本单元。
我们首先根据全局设计确定了各个类的属性和方法,然后逐个实现。
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例如封装、继承、多态等,使得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代码的复用性更高。
2.4 单元测试与调试在实现每个类的时候,我们使用了单元测试的方法进行验证。
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我们可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bug。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调试工具来辅助排查程序中的错误。
3. 实践总结3.1 优点面向对象编程具有很多优点,我们在实践中也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好处。
首先,面向对象编程使得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
每个类都有自己的职责,通过类与类之间的交互,完成系统的功能。
这种分而治之的思想使得代码的逻辑更加清晰,可读性更高。
其次,面向对象编程提供了良好的代码复用性。
通过继承和多态,我们可以重复使用已有的代码,减少了代码的重复编写,提升了开发效率。
最后,面向对象编程使得代码更加容易维护。
由于代码的结构清晰,我们可以更快地定位和修复bug,同时也降低了修改代码带来的影响。
3.2 不足尽管面向对象编程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面向对象编程比较抽象和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成本较高。
第24卷第8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Vol 124No .82007年8月 Computer App licati ons and Soft w are Aug .2007收稿日期:2006-08-21。
庄巧莉,硕士生,主研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
面向AO P 构建健壮可扩展的系统庄巧莉1,2 吴国华1 冉宇瑶2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摘 要 AOP 是一种编程范式,是软件工程的一种革新性思考。
它通过引进A s pect,将影响多个类的行为模块化,从而开发出更健壮、更易于理解和扩展的系统。
首先阐述了AOP 的基本思想,给出AOP 的实现机制,然后简单介绍了AOP 的具体实现A s pect J,并结合实际用例展示了怎样用AOP 对系统扩展,最后总结了OOP 与AOP 的关系以及AOP 目前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AOP 横切关注点 面向对象编程 设计模式CO NSTRUST I O N O F STRO NG AND EXTENS I BL E S Y STE M BASED O N AO PZhuang Q iaoli 1,2 W u Guohua 1 Ran Yuyao21(College of Co m puter ,Hangzhou D ianzi U niversity,Hangzhou 310018,Zhejiang,China )2(College of Infor m ation &Electron,Zhejiang Sci 2Tech U niversity,Hangzhou 310018,Zhejiang,China )Abstract AOP is a kind of p r ogra mm ing pattern and an innovat ory thinking of s oft w are engineering .Thr ough intr oducing A s pect,it affects behavi or modularizati on of multi p le classes,s o that str ong,comp rehensible and extensible syste m is devel oped .Some basic thoughts and i m p le 2menting mechanis m of AOP are intr oduced,and the concrete i m p le mentati on A s pect J of AOP is described .Exa mp les are given t o illustrate the syste m extensi on by AOP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OOP and AOP is discussed,and the p r oble m s of AOP which need t o be res olved at p resent are su mmarized .Keywords AOP Cr osscutting concerns Object 2oriented p r ogra mm ing Design pattern0 引 言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也经历了过程式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逻辑式程序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
AOP在大规模软件开发项目中应用的尝试与思考转自IBM网站/developerworks/cn/java/j-aop/2005 年11 月本文的写作源于一个真实的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我们努力尝试在这个项目中推广应用AOP。
在此我们将对曾经面临过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试图引发关于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的作者将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做出客观的判断,既不是AOP的狂热鼓吹者,同样也不是AOP反对阵营的一员。
因此可以视作来自Java开发者对AOP技术应用的客观分析和建设性意见。
关于AOP关于AOP的概念,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
谁最先创造了AOP,业界一直有些争议,但普遍接受的说法大概是最先由Gregor J Kiczales在ECOOP'97提出来的,随后Gregor又申请了AOP的专利[US06467086]。
很多人可能不太服气,因为他们或多或少早已有了类似的想法,只不过没有想到给他起个新名字罢了。
无论是OOP,MOP,还是AOP,其本质的想法都是试图在更贴近现实世界的层次上实现软件开发的模块化。
从这个角度看,AOP的想法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其实AOP作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并不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而是软件模块化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一个阶段性产物。
人的思维通常都有一些惯性,在我们饱尝了OOP的艰辛后,有一种新的概念跳出来分析总结了OOP的某些缺点,而且以看起来合理的方式做出改进,难免会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不可否认的是,到目前为止,AOP角色所扮演的应用角色更多的只是对OOP的一种补充,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OP"存在似乎有些名过其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高级的设计模式。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AOP的分量甚至不亚于OOP,甚至AOP被视作未来软件开发的一个趋势。
笔者一直思考一个问题,AOP出现的七八年时间在IT界并不算很短了,有趣的现象是AOP始终保持了小火慢炖的热度,一直没有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大红大紫起来。
那么AOP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呢?让我们尝试在一个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应用AOP。
对AOP所推崇的各个典型应用方向加以研究,例如,日志(Log),事务(Transaction), 安全性(Security), 线程池等等。
必须说明,我们这里提到的场景,是有一定规模的软件产品开发,我们最终完成的是百兆数量级的软件产品,因此我们研究的范围既不是程序员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小范围的示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回页首AOP的实践我们试验应用AOP的方向很多,这里仅以最具代表性的Log为例。
大多数人了解AOP,都是从经典的Log 关注点的剥离开始的。
因此这是每一个AOP的爱好者都耳熟能详的案例。
按道理,应该是无可争辩的。
很不幸,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还是碰到了很棘手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经典的AOP 做日志的例子。
我们假定,按照AOP的思想,主逻辑的开发人员在写代码的时候不应该考虑边缘逻辑。
因此,上述的日志代码实际对主逻辑的开发者不可见。
假定我们以主流的Log4J为记日志的实现方式,以AspectJ作为Aspect的实现方式。
需要重申,本文的写作目的并不是针对某一种AOP的实现平台,选用AspectJ主要因为从语法的角度而言,AspectJ是目前所有AOP实现中覆盖范围最广的一种实现。
这样一个记日志的横切关注点描述,是最经典的AOP应用,它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通常我们会怎样用它呢?在继承了这个抽象Aspect的子Aspect实现中指定切入点的位置①,并在这个位置上将实现的逻辑填入通知(Advice)②。
在一个小规模的应用开发环境中这样做是不会有问题的,首先,记日志的切入点不多,无论是采用一对一的位置直接描述,还是利用统一的编码规范来约束都是可行的方案;其次,通知中的逻辑不会很复杂。
整体的软件开发流程不会有什么变化的需要,通常的做法是由专门的Aspect开发人员统一编写Aspect,而由大家共享记Log的Aspect。
但是不鼓励每一个开发人员都写自己的Aspect,这样就不是横(cross-cut),变成过筛子了(cross- point),软件开发变成一盘散沙,失去控制,AOP 带来的好处丧失殆尽。
那么,在我们的项目中,情况怎样呢?上述看似简单的两个点都存在问题:(1) 具我们统计,在我们开发的软件上一个版本的软件代码中,总共有7万句记Log的调用。
如果我们不做任何相关的总结工作,直接一对一的对切入点进行描述,那么在位置①上的切入点描述就有7万条之多;姑且不算工作量,即使这样做了,将来带来的代码维护将是天文数字的成本,此路不通。
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能够提炼出这7万句日志调用的公共模式,我们在这里用到的是一种优化过的Log组件,接口与LOG4J类似,考虑到LOG4J的广泛应用,我们下面将以LOG4J为参照。
Log Level 类中预定义了五个级别,DEBUG, INFO, WARN, ERROR,FATAL,根据统计,Fatal类型的调用最少,根据Fatal的级别定义,我们或许可以花一定时间整理代码,提炼出捕捉Fatal点的规则。
然后次之,WARN和ERROR大约占7%左右,这一部分就不好办了,WARN/ERROR类型的LOG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代码的分布点也难寻规律,一定要找到规律,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最后,DEBUG, INFO占据了很大的比例30%-50%,顾名思义,这一部分的代码出现的随机性很大,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找到有意义的公共规律。
此路还是不通。
有一种说法也许可以解释这种想象:如果切入点难于描述的时候,很大原因是因为关注点的定义不准确。
此说法有一定道理,以"日志"作为一个方面来切入粒度似乎太大了。
那么,唯一的办法是将"日志"关注点进一步拆解。
一直拆解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但是,我们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如果我们的项目足够小,那么这样的拆解总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种做法或许可行。
但很不幸,我们的项目很大,要经过相当多的分解才能最终找到日志的规律性。
我们还是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条语句来指定切入点的位置,最终的结果将很难维护,这样的做法对于一个不断演化中的项目而言是脆弱乃至于不可接受的。
况且,像Debug这样的Log级别,无论你怎样拆解,都不可能找到完美的规律。
通常,任何一个系统中的Log都会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如果经过了这样的层层分解,Log作为一个逻辑主体的完整性被完全破坏了。
这是一种为了AOP而AOP的做法,非但工作量没有减轻,还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好了,只剩最后一招了,为了用AOP, 我们牺牲掉Log的某些特性,预先定义好编码的规则和日志原则,强制推行。
当然,如果想要全面覆盖所有的日志点,这样的日志原则只能定得非常粗。
从AOP 的角度来讲,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粗放的日志规则会带来Log的信息量疯长,对于我们的软件项目来说,还是不可接受,因为日志失去了它的精确性,会对系统的维护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大量日志信息的增长对系统整体运行性能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2) 在图1 的第二个要点上我们也同样面临问题,也许从图上的例子你可能还看不出来,因为在所有的介绍AOP的文档材料中介绍Log的例子都很简单。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Log很不留情面。
很多时候程序对Log的调用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它们的Advice需要分别编写。
例如在例子产品中我们经常需要把一个变量传给"日志" 方面, 而且,经常要传入一个局部变量。
至少现在,所有的AOP实现都还不支持对局部变量的捕捉,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有这种实现。
好吧,只好重构代码,如果您想传参数,必须要遵守我们预先定义的编码命名规则。
但是,这样给编程人员带来的限制会很大,你很难说服开发人员手捧厚厚的编码规范,小心翼翼的写程序。
综合上述两个致命缺陷,我们试图推行Log Aspect的工作已经遇到了相当的阻力。
回页首问题分析原本看起来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变得很复杂了,最初的热情变成了爱恨交织与困惑,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里AOP的切入点应该怎样控制?这牵涉到开发的流程,版本控制,编码规则等等。
似乎AOP本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当我们谈OOP的时候,涉及到的更多的是类,继承,多态,而更深层次的方法学被隐藏在OOA与OOD中。
类似的,我们在提到AOP的时候,表面上似乎就是Aspect,pointcut,advice,… 然而隐藏在代码后面的面向方面的精华却被忽略了。
因此,我们主张,在我们学习应用AOP的时候,不要过分沉迷于代码,应当合理的在分析、设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是我们从上述的失败经历中得到的第一个教训。
才能的。
我们不能把AOP想象成为万灵丹,服用之后立刻生效。
相反,在实际项目中应用AOP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这样才可能对由AOP 产生的问题胸有成竹。
从某种意义上讲,代码级别上的面向方面, 无论是面向Java的语言扩展还是XML,实现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面向方面的技术也应该体现在不同的抽象层面上,如果在大规模的开发中应用,AOA(面向方面的分析),AOD(面向方面的分析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AOSD(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更贴切的描述了面向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
关于在更高层面上的AOSD,很多人正在做有益的尝试,例如IBM 支持的基于Eclipse的CME项目,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在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定义合理的关注点,至于后面的实现是否基于纯粹AOP的工具,并不是重要的问题。
脱离分析、设计阶段的关注点分析,直接在代码中使用AOP,只在小规模的应用中可行,一旦面向大规模应用,许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除此之外,面向方面的开发过程还必须解决很多的具体问题,诸如:∙怎样在切入点的公共模式与切入点的特征描述之间权衡?这是一个怎样合理的控制AOP的粒度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横切关注点的粒度其实是很难决定的。
在高层次上定义的横切关注点, 在底层实现的时候还可能会碰到问题。
对具体的AOP实现,可能单纯从代码的角度来看,粒度划分得越细越简单越好。
但这样一来,方面的代码与核心代码就会绑定很死,不好维护。
而且方面的代码不优雅,看起来好像单纯把一块代码摘出来另放一个地方,刻意隐藏的痕迹很重,很难看出AOP的好处。
但粒度如果太粗,AOP的代码就必须依赖公共模式的总结,这样的公共模式首先需要花功夫来定义,力求完美,因为规则的不断变化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应尽量避免出现规则的频繁变动。
而且,规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这样会带来更多的编码限制。
当然,对于具体的项目,编码规则的多少是具体的问题,但如何能做到适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