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7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设计与架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互联网和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有效结合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和架构一款好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使其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用户,成为众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的利器呢?下面将会从平台的功能设计、技术选型、业务流程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平台的功能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不同的企业、部门和生产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从供应链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和服务的完整工业生态系统。
因此,在平台的设计中,功能要素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平台应该具备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各部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客户服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取价值,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和业务流程调整提供依据。
其次,平台要支持线上交易、供应链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检测等多个核心业务模块,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并在全链条中实现信息共享、调度协同、进销存、质量追溯等多个功能。
此外,平台还应该具备可视化展示、智能分析、模型预测、推荐引擎等多个智能化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精度和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
特别是,在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上,平台还应该注重人性化、高效性、易用性,能够满足各类用户不同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二、技术选型由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十分丰富和复杂,因此在技术选型上要考虑到平台可靠性、性能、可维护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平台的架构设计上,应该注重分层、松耦合、可插拔的原则,将整个平台按照功能、部署、性能等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减少各模块之间的依赖和耦合,同时便于平台的维护和升级。
在技术选型上,应该注重成熟、稳定、有数据安全保障的开源技术平台,如Hadoop等大数据技术、Spring Cloud等微服务框架、Redis等缓存数据库、Nginx等负载均衡服务器等,保证平台在高并发、大数据、高可用、灵活扩展等多个方面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实现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连接和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重要平台,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架构设计1. 平台架构分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一般采用分层设计,包括前端展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
前端展示层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需要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业务逻辑层是平台的核心层,负责实现各种业务逻辑的处理和调度,包括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分析等。
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要求具备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基础设施层提供底层的技术支持,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存储、网络等。
2. 分布式架构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通常需要支持大规模用户和复杂的业务逻辑,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采用分布式架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负载均衡、微服务架构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
前端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器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前端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调用实现业务逻辑的处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大数据处理采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处理海量的数据,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 安全架构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涉及到大量的用户数据和交易信息,安全性是架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安全架构设计包括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安全监控等。
身份认证通过用户登录认证和访问令牌验证等方式确保用户的身份合法性。
权限管理通过角色和权限的控制,限制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加密采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安全监控通过日志分析和异常监测等方式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在民用爆破器材中,工业电子雷管处在技术领先地位。
在工业电子雷管出现之前,工程爆破所使用的雷管多为延时雷管,安全性较低。
较之常规雷管,工业电子雷管是在原有雷管装药下,提高雷管延时精度、可靠性,使雷管延时精度达到1ms 。
因此,可以说新型雷管更具精准性和安全性,不仅易于应用操作,而且性能更符合工程实际需求。
1工业电子雷管产品特征工业电子雷管是以微电子集成芯片为技术基础,设计通讯系统,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组件。
其控制装置分为信息接收装置、存储装置等,同时负责指令执行。
在系统运行中,控制装置随时监测雷管状态数据,进行智能监控,从而实现爆破延期控制。
抵达预期延期时间后,驱动储能装置会进行能量释放,进行点火引爆。
工业电子雷管由点火元件、电子控制模块、基础雷管、脚部线材四部分组成;编程器、起爆器是组成引爆系统的核心。
(图1)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电子雷管后炸药大块率显著降低,振动影响控制良好,炸药单耗量得以合理缩减。
分析综合应用成本,电子雷管实际效益较好,并且具有显著的安全性,比较符合使用者预期。
在未来,工业电子雷管大范围推广几乎是必然趋势。
2工业电子雷管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的构建2.1工业电子雷管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关键内容①底层基础数据打通。
围绕工业电子雷管全生命周期全数据链,在芯片设计封装、模组生产检测、电子雷管生产检测、爆破现场应用四个环节,围绕影响雷管产品质量进行数据抓取,并将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
②实现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
研究并构建企业级基于工业互联网构建数码雷管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实现电子雷管设计、生产、检测、赋码、追溯、现场爆破的全链大数据在线采集,助力数码雷管产品质量可靠性管控;设计工业电子雷管以数据驱动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质量信息充分整合与集成,提升跨部门、跨企业、跨层级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联动联控能力;同时使雷管生产企业具备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的产业管理能力。
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
然而,由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多个参与方,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成为制约供应链管理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
一、需求分析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需要首先进行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明确平台的目标和功能。
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目标是促进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平台的功能应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
二、平台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平台架构设计是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步骤。
平台架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常见的平台架构设计是基于云计算的架构。
云计算可以提供弹性资源,满足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在不同规模和负载下的需求。
此外,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三、数据管理与共享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在于数据的管理与共享。
数据管理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系统。
数据清洗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可以采用数据清洗算法和规则。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共享是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
数据共享可以分为内部共享和外部共享。
内部共享是指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和数据接口实现。
外部共享是指与其他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协议实现。
四、安全与隐私保护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涉及多个参与方的敏感数据,因此安全与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平台应采取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化整体方案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
通过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业务流程的协同性,从而提升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一、平台整体架构1.数据层:存储和管理供应链各环节的相关数据,包括供应商信息、库存信息、订单信息、物流信息等。
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存储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接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应用层: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和开发各种供应链管理应用,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等。
这些应用通过与数据层的交互,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管理。
3.业务逻辑层:包括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和规则。
通过定义和实施标准的业务流程,确保供应链各环节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4. 用户界面层: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友好简洁的界面,包括供应商、客户、仓库管理人员、物流人员等。
用户界面可以通过Web、移动应用等方式实现,方便用户进行各种操作和查询。
二、关键功能模块在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中,应包含以下关键功能模块:1.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和评估,建立供应商档案,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库存管理:对各个仓库的库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提供库存预警和自动补货功能,避免库存过剩或缺货。
3.订单管理:对客户订单进行接收、处理和追踪,确保按时交付,并提供订单状态查询和报表分析功能。
4.物流管理:对物流信息进行跟踪和管理,包括货物的运输、仓库管理和配送,提供货物追踪和运输效率分析。
5.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三、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需求,明确平台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平台的架构和技术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平台的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明确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交互逻辑。
2018年第11期网络·数据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大数据在贵州物流业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黔教合KY 字[2017]324)。
作者简介:宋兰霞(1978-),女,河北安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周作梅(1984-),女,侗族,贵州黎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
收稿日期:2018年6月11日。
我国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近些年,无论是国际市场需求的提高还是国内需求的提升,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这也使得我国茶叶的种植规模逐年提升,茶产业甚至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是茶叶大国,但是并非茶叶强国,我国茶产业在很多方面都较为落后,尤其是在信息服务上面,很多地方仍然延续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的模式,尚未形成统一联动、信息共享的产业链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
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就不妨充分发掘大数据技术对物联网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新平台的搭建,对传统茶产业链进行现代化改造,建起了科学实用的茶产业链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为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信息服务保障。
1茶产业链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方案大数据技术是茶产业链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其产生效果的重要驱动力。
何谓大数据?一言概之,其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无法用常规技术和工具对一定范围内数据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和分析的数据。
大数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种类丰富、数量内容巨大、变化速度较快、单位数据价值较低等方面。
1.1基于MapReduce 的非关系数据分析技术在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当中,用途较为广泛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技术是MapReduce ,这是一种源自国外的非关系数据分析技术。
其特点是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使用,并且运用起来较为简易。
因此当前很多非大数据专业的领域,会优先选取此类大数据技术。
我国茶产业是一项传统产业,无论是产业本身的特点,还是该行业从业者的实际情况,都较为适用此类大数据技术,一方面是容易上手,另一方面因为其为主流的大数据技术,在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都较低。
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名称 (3)二、项目概况 (3)1、项目背景 (3)2、项目建设目标 (3)三、用途的简要说明 (3)四、系统建设目标 (4)五、系统及服务需求功能 (6)六、供货范围 (6)七、附件及零配件、备品备件的要求 (6)八、验收标准和方法 (7)九、安装调试及技术服务要求 (7)一、项目名称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建设项目二、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为加快推动园区区经济循环及园区范围内产业、创新、人才、载体、资本等资源优化重构,以连接、互动、协作、共生共存的全新产业生态模式,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布局和谋划了长沙经开区产业链服务云平台项目。
2、项目建设目标搭建供需对接数据平台,建立通畅的供需常态对接机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流通,挖掘并强化产业存量优势,构建园区竞争新优势。
以园区需求为牵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链建链补链,加快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融入,做大做强园区配套产业。
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市场机制运行方式,实现上下游供需对接。
通过龙头带动,专精特新深入参与,典型案例示范及成功经验推广,及新型组织方式,加快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用途的简要说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园区产业链供需对接,近两年来,经发局通过多对多、一对一、一对多等各种线下的形式,先后牵头组织开展了多场次各个层面的整车整机企业与零配件企业的供需对接会,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也深受园区企业欢迎。
结合近年来精准服务走访企业过程中企业提出的产业链供需对接诉求,以及园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现状及需求,需要“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
为此,园区需搭建“线上”的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平台前期开发主要包括PC端、微信小程序等,重点实现产品、技术、生产要素、活动等供需对接功能应用。
同时,需结合“线上”平台运行,有针对性、常态化地组织开展“线下”企业供需对接各类服务。
以连接、互动、协作、共生共存的全新产业生态模式,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产业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纷纷开始注重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
产业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合理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产业平台的建设,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产业平台的定义产业平台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聚和整合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并提供服务和资源的平台。
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同时提供高效便捷的交易和服务体验。
3.1 提升供应链协同效应通过产业平台,企业能够更好地与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者进行协同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协同效应。
3.2 促进创新与共享产业平台鼓励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资源的共同利用和创新的发生。
通过跨界合作与创新,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3.3 拓展市场与增加营收产业平台作为一个集聚资源和服务的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1 确定业务需求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目标。
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和市场状况,确定所需的功能和服务。
4.2 平台架构设计基于业务需求,企业需要进行平台的架构设计。
确定平台的整体框架和模块,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技术和数据存储等方面。
4.3 平台开发与测试根据平台架构设计,进行平台的开发与测试工作。
开发团队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采用适当的开发语言和技术进行开发,并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4.4 平台上线与推广平台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上线和推广工作。
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吸引用户和合作伙伴加入平台。
4.5 运营与维护平台上线后,企业需要进行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这包括对平台的定期更新和改进,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5. 产业平台建设的关键因素5.1 技术支持产业平台的建设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支持,包括前端和后端的技术支持、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支持等。
产业技术平台组建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积极探索如何构建自己的产业技术平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技术平台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领域内集成并整合了各种技术及相关资源,以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合作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性技术平台。
二、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产业技术平台组建方案,以引导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产业技术平台时能够系统和有序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平台,企业将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组建步骤1. 明确需求和目标在组建产业技术平台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确定所处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明确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优势,以及确定产业技术平台的目标和战略定位。
2. 确定技术领域和资源整合基于企业的需求和目标,确定需要在产业技术平台中整合的技术领域和资源。
这包括确定主要技术方向、关键技术和核心资源,并明确整合的范围和深度。
3. 建立组织架构和团队为了有效地组建和管理产业技术平台,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团队。
这包括确定平台的管理层和各个职能部门,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招聘和培养适合的人才。
4. 构建技术平台基础设施在组建产业技术平台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基础设施。
这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建设,以支持平台的正常运转和技术研发。
5. 推动技术创新和合作产业技术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技术创新和合作。
在组建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和培育创新型团队,激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并建立合作机制和生态系统,促进不同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关键问题在组建产业技术平台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以确保平台的顺利运营和发展。
这些关键问题包括:1.如何确立产业技术平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平台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2.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种技术和资源,以实现产业链协同和创新合作?3.如何建立和管理组织架构和团队,以支持平台的运营和研发?4.如何构建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技术研发?5.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和合作,以实现平台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实施计划根据以上的组建步骤和关键问题,企业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
产业链结构模型
产业链结构模型是描述一个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一个模型。
它主要是通过将产业链分解成不同部分,并描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关系,来揭示一个产业链中的关键要素和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典型的产业链结构模型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上游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组件或设备等对下游参与主体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物品或服务。
2. 生产主体:进行产品或服务加工、制造或提供的企业或组织。
3. 下游分销商:负责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通过销售和分销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
4. 顾客或最终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家庭或企业。
5. 支持服务提供商:为产业链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企业或组织,例如物流、金融、技术支持等。
通过建立产业链结构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产业链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产业链中的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风险传导等问题。
这有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设计院产业链经营方案一、产业链经营方案的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传统设计院在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利润空间缩小等问题,亟需转变发展方向,拓展产业链经营。
产业链经营是指企业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沿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参与和掌控更多的环节,并通过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下面给出一个设计院产业链经营方案。
二、产业链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1. 优化设计能力: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软件和设备,提升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效率,扩大设计服务范围。
同时,与相关学科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设计,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设计服务。
2. 拓展上下游合作:与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等相关产业链环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等环节的协同管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 扩大市场份额:将产品和服务输出到更多地区和细分市场,增加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
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和定制化设计服务,满足不同地区和客户的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4. 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推动传统设计业务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开发数字化设计方案和虚拟仿真技术,满足客户对智能化、个性化设计的需求。
5. 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完善设计项目的售后服务,提供设计使用指导、维护保养等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与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合作,提供工程监理和设备维修等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设计服务。
三、产业链经营方案的实施步骤1. 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产业链经营的目标和方向,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时间节点。
2. 调整组织架构: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的文化氛围。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市场推广:通过产品宣传、参展展览、网络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
产业链信息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1 网站的性能瓶颈分析
网站的性能影响因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 网络负载
a) 公网负载
b) 内网负载
2) WEB应用服务器性能
a) CPU
b) 存储,I/O访问
c) 内存
d) 并发TCP/IP连接数
3)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
a) 数据库参数配置
b) 服务器性能(CPU、内存、存储)
c) 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4) 不同WEB应用的处理方式而对不同的性能瓶颈
a) 对于静态的网站:
静态的HTML页面严格地由标准的HTML标示语言构成,并不需要服务器端即时运算生成。
这意味着,对一个静态HTML文档发出访问请求后,服务器端只是简单地将该文档传输到客户端。
从服务器运行的那个时间片来看,这个传输过程仅仅占用了很小的CPU资源。
对于静态HTML的访问瓶颈为:网络带宽、磁盘I/O 以及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b) 对于动态页面
因为服务器解析动态页面必须在其传输到客户端前就通过服务器来进行解释,这样就会给应用服务器添加额外的性能消耗,如果进一步要访问数据库,则会增加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消耗,则动态页面还有额外的瓶颈:应用服务器的性能,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总体思路
为提高网站的高并发性能,提高开发效率及运营效率,主要按如下几个思路进行规划设计:
2.1.1 负载均衡
1)四层交换负载均衡:
采用负载均衡器来实现硬件级的四层交换负载均衡,或采用LVS来实现软件的四
层交换负载均衡。
2)通过第三方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同时实现页面请求的缓存。
通过Nginx实现反向代理服务器集群,同时搭建squid集群以作为静态页面
和图片的缓存。
3)通过web服务器的配置来实现负载均衡
即通过NLB(Network Load Balance)或是APR(Application Request Router + Web Farm + Url Rewrite)将客户请求均衡的分给IIS1,IIS2....去处理。
2.1.2 WEB应用开发架构思路
1)应用开发实现MVC架构三层架构进行web应用开发
2)页面尽可能静态化以减少动态数据访问,如果是资讯类的网站可以考虑采用第
三方开源的CMS系统来生成静态的内容页面。
3)采用配置实现页面缓存,采用Redis实现数据缓存。
4)采用独立的图片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图片资源的存储及WEB请求。
2.1.3 数据存储的设计思路
1)数据库拆分,预留负载分离接口,可根据业务类型进行分离,把生产数据库和
查询数据库分离,采用AlwaysOn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
2)采用高效的网络文件共享策略,采用图片服务器来实现页面的图片存储。
2.1.4 不同网络用户访问考虑
1)通过引入CDN来解决不同网络服务商的接入速度问题,一般只能解决静态页
面的访问问题。
2)在不同运营商机房部署服务器,通过镜像技术来实现不同网络服务商的接入
速度问题。
2.2 总体架构
2.2.1 网站的系统分层架构
持久层通讯层
消息中心
业务层数据层
2.2.4 网络拓扑结构
主防火墙
备防火墙
光纤交换机
磁盘阵列柜磁盘阵列柜
负载均衡器1
负载均衡器2
备注:
1) 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余,保障平台服务
采用双防火墙通知接通2线路互联网接入,设备之间采用VRRP 协议,在任何一个防火墙、互联网发生故障后均可自动将流量切换到另一端,保证网站的正运行,设备或网络恢复后,自动恢复。
采用双千兆交换机分别接在2台防火墙上,当某台设备或者网络链路发生故障后,好设备自动接管已坏设备的工作,不影响网站的整体运行,根据业务及真实服务器的数量,交换机可以随时增加。
2) 采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使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将网络流量均衡的分担到WEB 服务器集群各节点服务器,保障平台服务器资源均衡的使用。
3) 采用代理服务器,实现软件级的网络负载均衡。
4)数据库服务器分离成生产数据库集群和查询数据库集群,实现生产读写与后台查
询统计进行分离,同时数据库采用AlwaysOn技术进行负载分摊。
2.2.5 可拓展的物理架构
对于一个充分考虑拓展性的系统来说,根据业务量的发展来进行硬件系统的建设,无疑是最高效的方法,因此,在注册用户数低于五十万并且访问并发数少于一万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可拓展的物理架构来建设,通过增加WEB服务器、少量增加负载均衡代理服务器(APR+NLB)来实现无缝扩容。
当业务成长到更高层次时,再考虑增加硬件负载均衡和Nginx等投入费用更大的负载均衡设备。
而这个拓展过程都可以在简化架构上进行设备接入,不会对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