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9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一、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资产折旧方法之一、它的计算公式是: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寿命。
直线法的优点:1.简单易懂,计算公式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
2.折旧额分布均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直线法的缺点:1.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时间和效益的变化,忽略了资产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效益。
2.折旧额过大或过小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失真。
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根据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递减的规律,将折旧额加大的一种折旧方法。
常见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和年金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的计算公式是: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寿命。
年金折旧法的计算公式是: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息费率/(1-(1+息费率)^-使用寿命))。
加速折旧法的优点:1.能够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情况,使财务状况更真实。
2.在资产开始使用时折旧额较大,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使用效益。
加速折旧法的缺点:1.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更多的计算工作。
2.折旧额分配不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够稳定。
三、减值法减值法是一种特殊的折旧方法,适用于资产的价值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减少的情况下。
它将资产的净值分配到使用寿命的时间段内,每年按比例分摊。
减值法的优点:1.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情况。
2.能够及时反应资产的贬值程度,使企业更清楚地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
减值法的缺点:1.在计算过程中较为繁琐,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不适用于价值减少较为缓慢的资产。
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和资产特点,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账目、税收和财务决策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企业应综合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预计效益变化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指的是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预计残值指的是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结束后,仍有多少价值可以回收。
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然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每年折旧额的金额逐年扣除,直到折旧额全部用完为止。
这样可以使企业在更准确地估算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额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资产财务状况。
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东奥中级会计职称2022-10-10 18:17:33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公式 11、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资产净值*年折旧率其中后两年平摊资产余值2、直线法(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资产残值率=残值/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年折旧额/资产原值3、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4、工作量法A.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进程B.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小时C.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台班数折旧率折旧率也就是固定资产折旧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里面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比率。
按照计算的方法来分类,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率分为单项折旧率、综合折旧率以及分析折旧率。
按照期间来计算,可将固定资产折旧率分为年折旧率以及月折旧率。
单项折旧率指的就是某一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与此项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计算得来的折旧金额与此项固定资产的原值金额的比率。
分类折旧率则是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种类,按固定资产的分类来计算的平均折旧额上对固定资产原值占比的比值。
综合折旧率指的就是在所有固定资产中的资产平均折旧以及该企业所有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关注东奥会计在线中级频道,了解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的相关信息。
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直线法:固定资产按其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分摊折旧费用,每年折旧费用相等。
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 预计使用寿命。
2. 年数总和法: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确定每年折旧费用比例,然后按不同年度的比例累计折旧。
计算公式如下:(原值-累计已折旧值)* 当年折旧费用比例,其中折旧费用比例为每年折旧费用之和。
3. 双倍余额递减法(DBM法):每年折旧费用为上一年资产净值的固定百分比,通常为预计使用寿命的倒数的两倍。
计算公式为:上一年资产净值* 2 / 预计使用寿命。
以上是常见的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折旧方法。
同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折旧费用应当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进行明确的披露。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的一种,其价值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消耗,而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在会计上被称为折旧。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老化、过时等原因逐渐失去价值,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计入成本,减少企业当期的税前利润,从而合理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折旧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首先,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每年折旧额相等,折旧费用是固定的。
直线法的计算公式是,折旧费用=(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直线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期间基本上是均匀减少的情况,比如建筑物、房屋等。
其次,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量来计算折旧费用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折旧费用与使用量成正比,当使用量增加时,折旧费用也会增加。
工作量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的价值主要是由于使用量而减少的情况,比如机器设备、车辆等。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前期折旧较多,后期折旧逐渐减少的折旧方法。
其计算公式是,折旧费用=(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年限。
双倍余额递减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折旧较快,后期折旧逐渐减少的情况,比如计算机设备、高科技设备等。
最后,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按照使用年限的倒数之和来分配。
其计算公式是,折旧费用=(原值-残值)(n-1)/n(n+1)/2。
年数总和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折旧较快,后期折旧逐渐减少的情况,比如特种设备、特殊机械等。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多种。
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使用特点来进行合理选择,以便更好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合理核算企业的税前利润。
折旧直线法计算公式
折旧直线法是一种常用的资产折旧计算方法。
它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基础,通过平均分摊的方式,在资产使用寿命内逐年减少其价值,最终将其折旧至残值。
其计算公式为:
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残值) ÷使用寿命
其中,固定资产原价指购入固定资产时实际付出的金额,包括运费、安装费等相关成本。
残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通常为零或极小值。
使用寿命则是指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年限,可根据资产种类、技术状况等因素确定。
每年折旧额则是指在每个计算周期内,资产价值减少的金额。
例如,某公司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100万,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为10万。
则每年折旧额为:
(100万 - 10万) ÷ 10年 = 9万
因此,该机器设备在第一年的账面价值为91万,第二年为82万,以此类推,直至第十年折旧至残值。
通过折旧直线法计算,可以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逐年减少其价值,达到合理分摊成本的目的。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