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得快、铁架台、水、沙子、煤油、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大屏幕投影大海美丽的图片)提问:美不美? 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知道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3)学会查比热表及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知道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1. 经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的过程。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难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视频资料、PPT等。
一、问题导入思考下列问题:(1)一般来说,物体吸热温度怎样变化?物体放热呢?(2)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3)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4)某种物质升温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根据生活中烧水的经验,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那么不同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会怎么变化呢?那么就以煤油和水两种物质设计实验。
二、设计实验: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1)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仪器:天平、温度计、水、煤油等(3)要控制什么变量,为什么?(4)怎么比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控制质量相同加热方法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你打算用哪种方法验证猜想?方法一: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得快、铁架台、水、沙子、煤油、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大屏幕投影大海美丽的图片)提问:美不美? 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10。
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道热量的意义、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会应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习过程:一、前提测评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热量是表示的物理量.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其单位是。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温度降低.有些物体吸收和放出热量后,温度不一定改变.举例说明4、水的比热容是 ,其物理意义是二、探究新知1、讨论: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
88×103J/(kg·。
C)(1)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或降低1。
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2)若把质量是2Kg、温度20.C的铝块加热到100。
C ,铝块吸收热量是。
(3)若把质量是2Kg、温度100。
C的铝块降温到20。
C,铝块放出热量是。
(4)若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
你能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吗?Q吸= .(5)根据吸热公式,请总结放热公式:Q放= ,并说出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
(6)若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0.3探究——物资的比热容教案1、教学目标明白热量及其单位2、明白比热容的概念3、会查物资的比热容表教学重点有关比热容的计算教学难点有关比热容的计算教具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板题出标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明白热量及其单位2、明白比热容的概念3、会查物资的比热容表自学指导自学课本9——10页内容,时间8分,能够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1、比热容的概念2、比热容的单位3、水的比热容是。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依照单位推导计算比热容的公式5、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6、自己观看第9页的表格,从表格中能够得到什么规律?学生自学教师巡回督导,提醒自学不认真的学生,同时低声辅导学习努力但程度较差的学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自学检测1、如下图是小明和小娟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装置,除杯子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外,其余都相同。
完成该实验还必需的器材有,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的加热时间长。
2、以下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比热容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温度相同时,比热容大的放出的热量多C、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有关。
D、冰的比热容2.1×103J/〔kg·℃〕,能够理解为每千克的冰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是2.1×103J。
E、傍晚向秧田里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的温度不致于过低3、三门峡大坝水面广阔,蓄水丰富,由于水,因此夏天在大坝边会感到凉爽。
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当堂训练1、一瓶煤油用去一半,质量,密度,比热容,内能。
〔填“变大”“不变”“变小”〕。
2、由Q=cm△t可得c=Q/m△t,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新课教学〗一、公式理解。
Q=cmΔt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kg. ℃) × 2kg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2)公式的应用。
例题2: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t2)。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导观察投影: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图片教师引导: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升高,需要用水来冷却。
这里用水为什么不用其它液体呢?组织学生讨论,肯定有价值的猜想。
点拨:会不会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强呢?引出课题,并板书。
展示学习目标。
二、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三、比热容(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北部新区实验学校李莎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只有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第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简单的自然现象”,所以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
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改变内能的方式,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打好了基础。
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搭设的台阶要能适合初三学生的思维特点。
本节课从生活中烧水的现象入手,让学生猜想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吸热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吸热的多少还与物质种类有关,再给出比热容的定义,并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道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应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了解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描述物质性质的物理量。
4.通过查比热容表,了解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变,了解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并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5.能应用公式进行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和分析给出比热容的概念,帮助学生从现象过渡到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kg. ℃) × 2kg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题2: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
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t2)。
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
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0.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
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课本P19-3、4、5。
【板书设计】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
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