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良方初识
- 格式:pdf
- 大小:122.17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典型医案:
病人男,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
一天突然出现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步态不稳等中风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
该病人属于中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肾气不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
主要成药包括川芎、红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2.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以及搔痒、拔罐等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脊柱、头部、四肢等部位,以及灵活运用拇指压、揉、拿、推、按等手法,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4. 康复训练:采用针对病人病情和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等,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疗效评估: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步态也比之前更加稳定。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中风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与西医医生合作,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今总结共有10首一、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古代治疗中风,盛行应用续命汤。
续命汤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医生治疗中风的重要方剂,如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里。
这些方子流传的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中也有收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收录更全,是古代五脏偏枯中风的通治方,也就是中风的专病专方。
这些方子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
孙思邈深有体会,认为“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续命汤……效如神”,“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千金要方》明末清初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小续命汤下的按语里说“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
说明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根本方。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对续命汤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简要:“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然而到了金元时期,对中风的认识便开始转变了,逐渐抛弃了中风从风论治的大法。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医家各持一说,刘河间主心火暴盛;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湿痰生热。
后世大都效法这些学说,以为中风是心火、痰热、肝风内动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等药,而将自古辨治中风的良方续命汤弃而不用,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二、续命汤用途广泛,亟待广发潜力对于中风,唐代医家孙思邈从临床特征上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种类型,主要病因就是风邪。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风痹”不能算作中风病一类的病证,而应该属于风湿痹证的范畴。
对于中风的治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诸风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
”并在《千金要方》中收录了不少以治风为主的大、小续命汤等古方。
中风,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是发病率非常高的大病、重病,如果得了中风,也就是现在的脑卒中,就可以据证应用续命汤,应用续命汤最好在24小时之内就开始服药,这样疗效是最好的。
中医治疗脑中风医案
病案:王某,男,70岁,因突发脑中风入院,左侧肢体无力,语言不清,左侧面部肌肉抽搐,病情较重。
辨证:王某属于中风偏瘫病人,证属于中风证的中病,气血不足,经络阻塞,痰浊内蕴。
治疗:采用针刺加药物辅助治疗。
选用独活寄生汤为主方,辅以针刺治疗。
独活寄生汤是中风证的常用方剂,具有祛风活络、温通经络、化痰散结的作用。
针刺选用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注重针刺深浅适宜,方向准确。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病人左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语言能力也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数个疗程后,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得以控制。
总结:中药治疗中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刺加药物联合治疗是中风病人的常用方法。
在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 -。
中风治疗良方:小续命汤[按]大小续命汤是治疗中风的良方,若运用得当,效果明显。
一般中风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中风,多见肢体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中脏腑者另说),现代检查,可见血脉於阻,或血溢脉外。
而不可见的气络於阻,在西风强劲,‘眼见为实’的环境下,越来越被很多人淡忘一亲友,男,六十余,脑血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行动不利,住院十天,有所缓解,但行动依据需要二人搀扶。
查其舌软色暗,脉小紧,方选小续命合牵正散,三剂不需搀扶可自己拄杖慢行,十余剂后,基本行动如前。
又一例,因突然言语不清,左半身麻木,活动不利,就诊,舌胖大厚白腻苔,脉沉紧,与小续命汤加减,四剂恢复正常(患者害怕瘫痪,用银杏达莫输液8天,言打吊针预防云云,一笑--治疗,西药尚不如中药之神奇,何况预防?)小续命中的麻、桂既是所谓的刚药,其治非血络,而是宣通气络。
血络,气络合而为一,既是经络。
历代经验多多,明明白白,也不赘述,临床多加重视,莫失中医之本即可.....本方出自《备急干金要方》卷八。
方由麻黄、防己(《外台》引崔氏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组成。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取汗。
功能祛风扶正。
主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
令方所治证属正气内虚,风邪外袭所致。
正如《成方便读》所说:“此方所治之不省人事,神气愤乱者,乃邪气骤加,正‘气不守之象”。
故治宜祛风扶正。
方中麻黄、防风、杏仁、生姜开表泄闭,疏通经络而驱风邪外出,人参、甘草、附子、桂心益气温阳以扶正,川芍、芍药调气血,有助正气恢复;并取苦寒之黄芩,一以清泄风邪外望、里气不宣所产生之郁热,一以缓方中诸药之过于温燥;共成祛风扶正、温经通络之剂。
本方是治疗真中风的方剂,兼治风寒湿痹疼痛者。
现临床上亦用于额面神经麻痹所致的口报明名:入列·酌加僵蚕,白附子等,以增强祛风。
民间老中医献出来的中风秘方仙方、脑血栓后遗症及半身不遂家传绝招中风后遗症方药及用法:川牛膝12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全蝎5克,地鳖虫12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方方药及用法:木防己6克,赤芍12克,黄芪15克,地鳖虫12克,丹参30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半身不遂。
来源:一位老中医的笔记中风仙方主治:中风后半身不遂,或手足废弛、肢体瘫痪,或患侧不仁,微带痉挛,以及伴随而来的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大便不下、或步履蹒跚。
基本方:生黄芪二至四两、干木耳三钱、川续断五钱、全蝎三钱、地龙一钱半、川穹一钱半、云母石四钱、桃仁泥二钱加减:1、面赤亮,脉滑数,弦劲,血压高者,地龙加至三钱,云母石换为石决明六至八钱。
2、脉牢迟或微弱者,全蝎加至五钱,木耳加至五钱,甚者加升麻三钱、附子三钱。
3、偏于手臂者,加桂枝三钱、桑枝五钱至一两。
4、偏于腿足者,加木瓜三钱、川牛膝三钱、防己三钱。
5、患肢感觉痹痛者,加海桐皮三钱、防己三钱6、口角、颜面或手足颤动着,加钩藤勾三至五钱,痉挛着再加蜈蚣一至三条。
7、语言不清或失音者,加僵蚕一至三钱,土元一至三个,菖蒲三钱。
8、只口眼歪斜加升麻三钱、牛膝三钱、蝉蜕三钱。
9、大便不下者,加火麻仁三钱。
10、初起加灵仙五分至一钱、防己一钱、血竭花一钱'发热者加桑叶三至五钱。
11.失治日久患肢废弛者,全蝎加至五钱,加壁虎(焙黄)一至三只。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禁忌:忌食猪肉及辛辣刺激物,忌受潮湿风凉,禁忌恼怒动气。
治验:孙某,女,63岁,数年来,经常眼黑目眩,步履不整。
与家人吵架后,突然头痛,继而眩晕,口眼歪斜,口角流涎。
住院后,熏晕仍然发作,歪斜依旧。
用基本方加升麻三钱,全蝎用到五钱,石决明八钱,桃仁、地龙三钱,三剂后见效。
继续服用10剂后,口眼,眩晕均轻微。
大活络丸继服.验方治疗半身不遂生黄芪三两、全当归五钱、桃仁泥五钱、川红花三钱、地龙三钱、川杜仲五钱、小川芎二钱、地黄七钱、土鳖虫三钱、怀牛膝五钱、赤芍三钱、生甘草二钱、三七粉一钱半(分3次冲服)用法:每次加水适量煮取150ML加入三七粉五分,作一次服下,每日早午晚各煎服一次。
【偏⽅】张仲景治疗中风的秘传偏⽅学习学习岐黄名家岐黄名家偏⽅偏⽅秘⽅⼤全秘⽅⼤全中风⼜称为急性脑⾎管疾病,是⼀种⾮外伤性⽽⼜发病较急的脑局部⾎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神经性损害。
因其发病急骤,故也称为卒中或脑⾎管意外。
⼀般分为出⾎性和缺⾎性两类。
属脑出⾎、脑⾎栓形成、脑栓塞等范畴。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不省⼈事,并伴有⼝眼⼝喝斜、⾆强语謇、半⾝瘫痪、⽛关紧闭或⽬合⼝张、⼿撒肢冷、肢体软瘫等。
重者可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陷⼈昏迷、⼤⼩便失禁等。
中医学认为,脑溢⾎⼤体属于中脏中腑范畴,脑⾎栓、脑栓塞为中经、中络范畴。
乃因患者平素⽓虚⾎亏,⼼、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或招受外邪或内伤七情⽽致病。
三七粉治中风【⽅剂】三七粉5-10克。
【⽤法】上⽅为1次量,温开⽔冲服,不能⼝服者予以⿐饲。
【功效】⽌⾎活⾎,⾏瘀化瘀。
【主治】中风【验证】李某,男,60岁。
因头痛、呕吐(呕吐物为咖啡⾊)、左侧偏瘫3⼩时。
经头部CT 检查为右侧内囊区出⾎。
⼼电图提⽰:急性⼼肌缺⾎。
对病⼈予以常规抢救治疗,但病情改善不明显。
遂改投三七粉10克,置于冰镇⽔150毫升中予以⿐饲,2⼩时后再次使⽤。
此后,病情逐渐稳定。
次⽇意识渐清,排⿊⾊⼤便1次。
继给三七粉10克,2次⿐饲。
第三天,能吞咽饮⾷。
停⽌⿐饲,改⽤三七粉7.5克,每⽇2次冲服。
经2个⽉治疗,病愈出院。
⽔蛭娱蚣治中风【⽅剂】⽔蛭、⼭药各15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全蝎6克,丹参24克,川芎⽢草各10克。
【⽤法】每⽇1剂,⽔煎,分2次⼝服,10剂为1疗程。
【功效】活⾎化瘀,补益肝肾。
【主治】脑⾎栓形成。
【验证】⽤此⽅治疗惠者26例,平均治疗45天,痊愈16例,显效5例,进步4例,⽆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
地龙蕊根治中风【⽅剂】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红花(后⼊)15~20克。
【⽤法】每⽇1剂,⽔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功效】祛风化痰,⾏瘀通络。
【主治】脑⾎栓形成。
【验证】⽤此⽅加减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显效30.2%,好转10例,占1.7%,⽆效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
孙思邈留下的治疗中风方子,可以了解一下孙思邈留下的治疗中风方子,可以了解一下现在中风的患者是非常多,而且有这个年轻化的趋势。
这个中风一旦发作,是非常危险,即使后面抢救过来,也会出现这种瘫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等一系列后遗症,给患者包括他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负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这个中风这个问题可以用中医来治。
这个治疗方法出自于这个唐代的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本人这个寿命非常长,最短的矮记载他活了一百零几岁,最长的记载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
据记载,他在一百多岁的时候还是年龄很大的时候,他自己中风了。
他就用续命煮散,康复了,然后他就记录了下来。
续命煮散处方:麻黄(9g)川芎(9g)独活(9g)防己(9g)甘草(9g)杏仁(9g)桂心(6g)附子(6g)茯苓(6g)升麻(6g)细辛(6g)人参(6g)防风(6g)石膏(15g)白术(12g)煎服法上十五味粗筛下,放入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不断,慎风冷,大良。
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以上也可打成粉之后呢,每次服用基本上都是4克。
然后一天四次: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如果症状重症还可以适当的加量。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首先第一个叫麻黄,主要作用就是辛温解表,解表的力量非常非常强,也就是我们通俗的是发汗,发汗药里头排第一位。
然后川芎是来活血化瘀,但是他不像这种桃仁、红花行气活血,而川芎这个药性能一下子冲到头顶,主要是往上走的。
然后独活是一个祛风除湿的。
甘草调和药的,然后有补气的作用。
然后杏仁和麻黄,他俩是药对,因为用麻黄来解表发汗,发汗力量非常大,所以我杏仁配在一块儿,杏仁可以润肺,然后是来降气的。
这两个一个宣发,一个肃降。
所以麻黄和杏仁配在一块儿,一方面克制不至于让麻黄的发汗的力量过大造成的这个肺部太燥,这个杏仁很润,把肺子阴液给他补回去,同时杏仁是降气的往下走。
人参补命门之火。
《伤寒论》六经方证辨治心悟(33)中风(脑梗塞)(33)中风(脑梗塞)张某,女,72岁。
2012年11月14日初诊。
主诉: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6小时。
患者昨夜3点多时发现左侧上下肢无力抬起,早晨起床后感头晕,肢体无力加重,遂来我院以“脑卒中”为诊断收入院。
经头颅CT检查,未发现脑出血。
但神经系统检查巴氏征阳性,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
以脑梗塞予以静脉点滴血栓通和川芎嗪粉针剂等治疗。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刻诊:为争得最佳治疗时间,决定给患者服用中药。
上午9点多诊见:神清,精神差,头晕,头重脚轻感,左侧肢体软弱无力,抬举障碍,活动不灵活。
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汗,无口苦,纳可,眠可,口干渴,大便日1次,稍干,小便黄。
舌质紫黯,舌体胖大,舌苔黄滑腻,脉细,寸浮微紧,关弦尺沉。
六经脉证解析:头晕头懵不适,头重脚轻,肢体无力,舌体胖大,舌苔滑腻,脉沉细弦,为太阴病,津血失于濡养,痰饮上犯。
肢体功能障碍,脉浮紧,为太阳表证,营卫郁闭,表不通透,血瘀痰凝。
口干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为阳明郁热。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寒热错杂,瘀痰互阻。
病机:营卫郁闭,表不通透,瘀痰凝滞化热生风上逆脑络。
治疗:《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15g,桂枝15g,炙甘草15g,干姜15g,党参15g,当归15g,黄芩15g,川芎15g,杏仁15g,生石膏30g。
3剂,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
嘱服药后盖被微汗,不可大汗,并要避风。
二诊:患者头晕头懵明显减轻,下肢感到有力了,复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
药已对证,上方将麻黄、桂枝各加至20g,加黄芪60g,继服3剂。
三诊:患者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4级,上肢进步较慢,已可下地走动上方将当归、川芎各加至20g,黄芪加至90g,继服3剂。
四诊:患者上肢肌力3级,感到有握力了,下肢肌力4级,口干不渴,大便偏稀,小便可。
舌质紫黯,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细,寸浮滑,关尺沉弦。
治疗中风偏瘫的小偏方中风偏瘫出现后由于对患者的个人生活影响很多,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决它,让自己能够恢复以前正常的行动力。
那么治疗中风偏瘫的小偏方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中风偏瘫的小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小偏方以下偏方需要在医生的指引下使用:1.治中风不省人事,吐字不清晰。
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出血立苏。
2.治中风、痰厥、昏迷卒倒,气欲绝者。
用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出尽,去豆,用纸作捻,或加牙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
3.治中风闭证,牙关紧闭,气粗痰喘,两手握拳。
用老姜汁、童便灌之最妥,盖姜能豁痰开闭,便能降火下气故也。
4.治中风。
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次,连服一周左右5.紫皮洋葱,清水洗涤干净。
然后用搅拌机搅拌成泥,一个洋葱+2汤匙老陈醋搅拌均匀。
每天早饭和午饭吃到中间,吞2汤匙制作好的洋葱老陈醋泥。
6.萝卜汁粥。
本药膳有消滞化痰作用,对于气滞痰多腹胀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7.干菊花粥。
有清肝火、降压作用,对于肝火内盛、血压偏高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饮食注意事项限制吃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
如猪油、奶油、肥肉、蛋黄、动物内脏(肝、肾、脑、心等)。
最好食用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豆油、麻油、菜籽油等)。
因为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促使血清胆固醇降低。
应有适当的蛋白质。
包括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的猪、牛、羊肉,鱼,鸡肉等)和植物蛋白质(如豆腐、豆浆、豆芽)等各种豆制品可降低胆固醇;饮用牛奶时最好将奶皮去掉(脱脂牛奶)。
多吃蔬菜和水果。
因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
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致密性。
中风病人饮食注意少吃甜食。
食物中的单糖和双糖对血甘油三酯有较大的影响,如摄入过多的甜食可使血甘油三酯增高,胆固醇也可增高。
每餐食量要适当,不宜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
因为过饱将加重心脏负担。
预防要点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中风有什么治疗偏方
中风是我们在日常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症状比较明显的是容易突然晕倒,不省人事。
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在日常应该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
对于中风的患者可以通过偏方来缓解一下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来选择相应的偏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偏方一:
槐花茶防中风
[配方] 槐花茶6克。
[制用法] 开水泡,当茶饮。
[功效] 预防中风。
偏方二:
蒜泥治中风不语 [配方] 大蒜 2瓣。
[制用法] 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
兔于牙根部。
[功效] 宣窍通闭,用治中风不语。
偏方三:
松毛酒治中风
[配方] 松毛1千克,酒1.5千克。
[制用法] 将松毛在酒中泡7日,每饮1杯,日服
2次
[功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症见两脚疼痛、腰痛、两足不能立地。
偏方四:
当归荆芥治中风
[配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制用法]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功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偏方五:
细辛末治中风
[配方] 细辛(又名杜衡)适量。
[制用法] 研为细末,吹入鼻孔。
[功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
对于中风的患者在日常一定要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如果出现了病人晕倒的情况不要慌张应该及时的送往医院医治。
对于日常的治疗,我们应该学会辩证疗法,这样能够选择合适患者症状的偏方作为辅助治疗,治疗的效果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展开全文小续命汤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处方: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制法及用法: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甚良。
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剂型:汤剂点评:世界上有一种距离,就是他站在你面前,而你却读不懂他。
小续命汤,就是这样的距离,方剂中的每一味药都很熟悉,却很难读懂。
一共12味中药,很像堆砌的一支杂牌军,毫无章法可言,然鹅,真的是这样吗?诸位同仁,把笔给您,能否把这个方子讲明白?反正我是不能。
但是因为不懂,所以才有研究的必要。
如果都懂了,就没有必要研究了。
全国著名老中医郝万山教授说,张仲景的方子,你读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你读十二遍,会有十二遍的收获。
小续命汤,当然也被包括其中,因为它被收录在了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既然千年以来,诸位医家均舍不得丢掉这个方子,想必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们且看“清茶清清”先生提供的一个医案:颜面神径麻痹某男,三十五岁,平时很健壮,五天前突然面部左半边歪斜,言语蹇涩,担心是不是中风,前来就诊。
脉浮大,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余无其他不适。
诊断为颜面神经麻痹,投予了续命汤五日药量。
药物服完后又来诊,明显好转,变化很大,与治疗前比,判若两人。
继续给予七日药量,后未再来诊。
在该患者的店铺里工作的另外一人来看病,遂问病情,此人回答说,用药后很快好转,以后就痊愈了,与平时没有两样。
续命汤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附方中出现的处方。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有人说续命汤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也有人说,应该是这个方包含着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原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中风后遗症中药方剂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风后遗症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中风后遗症中药方剂地龙60克,全蝎60克,炮山甲60克,黄芪90克,水蛭60克,土鳖虫30克,蜈蚣30克,蝉蜕30克,白花蛇30克,川红花30克,丹参90克,赤芍60克,三七粉60克,葛根90克,益母草60克,沙参60克,黄精60克,川芎30克,钩藤90克,天麻60克,茯苓30克,白芍90克,桂枝15克,石菖蒲15克,郁金30克,全当归60克,龙骨60克,牡蛎6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补益肝肾,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
主治中风后遗症,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痰瘀内阻,风阳时扰者,症见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病急性发作半月或一月后,病情稳定,但却遗留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或肢体疲软无力,或僵硬痉挛,或麻木不仁,或抬举受限,或头时眩晕,甚或二便失禁,神识时清时昧等。
用法精选上药,各自烘干,研极细末,全部和匀,装瓶备用。
每日3次,每次10克,熬水或加入米粉煮糊内服;亦可炼蜂蜜或白糖或黄糖等为丸,每次1丸(每丸内含原生药材10克),日服3次,用白开水送下。
若病情较重者,药量可在此基础上每次增加30%~50%。
1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一般服2~3个疗程。
主治中风后遗症,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痰瘀内阻,风阳时扰者,症见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病急性发作半月或一月后,病情稳定,但却遗留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或肢体疲软无力,或僵硬痉挛,或麻木不仁,或抬举受限,或头时眩晕,甚或二便失禁,神识时清时昧等。
用法精选上药,各自烘干,研极细末,全部和匀,装瓶备用。
每日3次,每次10克,熬水或加入米粉煮糊内服;亦可炼蜂蜜或白糖或黄糖等为丸,每次1丸(每丸内含原生药材10克),日服3次,用白开水送下。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作为名老中医,我治疗中风的经验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医案。
患者,男性,56岁,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经确诊为中风。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饮酒。
治疗过程中,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
中医方面,我采用了针刺、推拿、中药汤剂等多种方法,具体如下:
1. 针刺:选择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合谷、太渊、曲池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恢复肢体功能。
2. 推拿:对患者进行局部推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3.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了血通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剂,通过中药治疗,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好转,语言障碍也有所改善。
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明显。
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等方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终,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疗中风病患。
- 1 -。
治中风⼗⼤名⽅及临床应⽤经验中风列於风、劳、臌、膈四⼤难治疾病之⾸,以偏枯、喎僻、⾔蹇,甚或扑击、昏不知⼈為其主证。
并具有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起病急暴、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死亡率⾼、病后多有后遗症等临床特点。
由於中风為病极危,為势最暴,病机复杂,预后不佳,故歷代医家对此病极其重视,在理论上深⼊探讨,在临床中不断摸索,诸家学说内容极為丰富,创制⽅剂不胜枚举。
许多⽅剂经过临床实践反復验证,疗效显著,為医家惯⽤,流传⾄今,堪称名⽅。
本⽂拟选其中⼗⾸以探讨其治疗中风的临床应⽤。
1.⾄宝丹(《局⽅》)救治中风阳闭危证之名⽅,出⾃北宋官⽅药局编辑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本⽂简称《局⽅》)。
其药物组成為⽣乌犀屑、朱砂、雄黄、⽣玳瑁屑、琥珀、麝⾹、龙脑、⾦箔、银箔、⽜黄、安息⾹。
功能清热祛痰、芳⾹开窍,主治风阳暴盛之中风闭证,此乃肝肾阴亏、风阳暴张,⽓⾎上逆、痰⽕壅塞所致。
以突然昏扑,不省⼈事,两⼿握固,⽛关紧闭,⾯⾚⽓粗,⾆苔黄腻,脉弦滑⽽数為主证。
2.安宫⽜黄丸(《温病条辨》)救治中风阳闭危证⼜⼀名⽅,出⾃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吴鞠通创制本⽅,原為救治温病热邪内陷⼼包之神昏譫语危证,近代医家⽤於中风闭证亦屡收显效。
其药物组成為:⽜黄、郁⾦、犀⾓、黄连、黄芩、⼭梔、朱砂、雄黄、梅⽚、麝⾹、珍珠、⾦箔⾐。
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中风昏迷属阳闭者。
在临床中,本⽅与⾄宝丹功效相近,均為凉开法中的代表⽅剂;所不同的是:本⽅最凉,长於清热解毒;⾄宝则次之,长於芳⾹开窍,可辨证施⽤。
3.苏合⾹丸(《局⽅》)為救治中风阴闭危证之名⽅,与⾄宝丹均出⾃《局⽅》。
其药物组成為:⽩术、青⽊⾹、乌犀屑、⾹附⼦、朱砂、訶黎勒、⽩檀⾹、安息⾹、沉⾹、麝⾹、丁⾹、蓽茇、龙脑、苏合⾹油、薰陆⾹(乳⾹)。
功能⾟温开窍,主治痰壅⽓闭、阳⽓不运、阴⽓暴盛之阴闭。
以静⽽不烦,⾯⽩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苔⽩滑腻,脉象沉滑為主证。
中风七则一、中风闭症(脑溢血)张翠兰,女,47岁,肥胖体型,患原发性高血压,多年失治,致时时头晕肢麻。
1997年6月16日14时许,突然昏扑,扶起后,口角流涎,呕吐如喷射状,失语,右瘫,昏迷。
面赤如醉,两手握固,四肢拘挛,项强,瞳孔不等大。
痰涌如鼾,即送城关医院抢救。
会诊意见:1.脑溢血(左颞右基底节区出血,右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CT检查报告);2.风中于脏,痰热内闭。
院长邀余协治。
除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外,建议:1.三棱针重刺十宣、十二井、双足趾尖出血,刺激末梢神经,减轻脑压;毫针强刺素髂,人中,内关,足三里,丰隆,涌泉,由上而下,重刺健侧,引血下行,促苏,2次/日。
2.加用中医现代科研成果清开灵、醒脑静静滴;早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剂,促进吸收,防止脑疝形成,2次/日。
6月17日10时,经上述处理后,痰涌大减,四肢拘挛缓解,喂水可以咽下,体温38.5℃,加用中药:1.降气火之升腾,清痰热之内闭:赭石粉、怀牛膝、生石决、生牡蛎、生白芍、元参、生半夏各30克,黄芩、天麻、勾藤各15克,酒大黄、天竺黄、胆南星、菖蒲、郁金、甘草、车前子各10克,生铁锈磨浓汁煎药,日进一剂;2.安宫牛黄丸2丸,捣为糊,日进2丸;3.羚羊角粉2克,麝香O.3克,以竹沥水加姜汁数滴,一日内多次分服。
6月18日10时,黎明泻下热臭便一次,呕止,痰鸣消失,瞳孔等大,等圆,体温37.5℃。
原方去生半夏,黄芩炒炭,酒军另煎,再泻一次后弃去,余药不变。
安宫丸减为1丸。
6月22日8时,上药连进3剂,今晨7时许睁目看人,苏醒。
可以点头、摇头回答询问,仍失语,血压正常,开始进流食。
以手指口,索饮,舌红,根有腻苔,边尖瘀斑。
神倦,体温37℃,六脉细数而虚。
散剂扶正清脑化瘀:三七、琥珀、西洋参、藏红花、人工牛黄、天竺黄、生水蛭、炮甲珠、全虫尾、大蜈蚣、羚羊角尖各1O克,守宫10条,麝香3克,上药研粉混匀,1克/次,3次/日,竹沥水送下。
6月26日,口眼歪斜已正,舌体灵活,开始讲简单的话,出院回家调养。
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 《医林改错》剂量为:黄民50~100 克,当归10 克,赤芍7.5 克,地龙 5 克,川芎7 克,桃仁 5 克,红花 5 克,同样用于中风(ct 诊断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 克,当归20 克,赤芍20 克,地龙25 克,川芎20 克,桃仁20 克,红花50 克,陈皮20 克,用药 5 剂后大有成效.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 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 克,当归20 克,赤芍20 克,地龙25 克,川芎20 克,桃仁20 克,红花50 克,陈皮20 克,僵蚕20 克,蝉衣50 克,防风10 克,荆芥10 克,半夏10 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 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我在临床治疗基本是每一个月都要用到补阳还五汤,因为,这几年我的只要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心血管有毛病的。
我现在谈两三个病例大家指点。
一个是出家人,男65岁,左手整个发褐不灵活,三剂有效,八剂痊愈。
第二个,是我们这里公安局长的父亲68岁,中风八年,三个月可以下地,自己照顾自己。
第三个是现在治疗的一个南下干部是北方的人,在我们南昌工作。
女70多岁,用了七剂效果好,现在改地黄引子加减,还在治疗中。
我说这些就是将我临床的经验告诉大家,只要是症符合,就可以大胆用,用我父亲的一句土话来说:“黄芪。
中风(瘫痿)良方---补阳还五汤(网摘) 方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xx中医杂志》1986(3)∶110](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中药通报1987(2)∶51]2.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ET-1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展开全文【奇效偏方】治疗中风的奇效偏方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脑部的动脉血管破裂或堵塞所致。
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中风发病急,多在白天由于猛然用力,情绪激动或过分紧张而突然发生,缺血性中风形成发展较慢,多在睡眠中发生。
中医学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较重。
一、乳没乌头汤【组成】制川乌10g,制草鸟10g,制没药10g,饴糖30g,(用热药烊化)【制用法】水煎服,早晚饭后热服。
若2剂不瘥者,继用减川草乌各为6g,加当归10g,甘草10g。
【功效】中风(口眼喝斜)。
【出处】经验方二、龙牡钩藤汤【组成】生龙牡各15g,赭石9g,钩藤15g,白芍10g,灵龟板(先煎)9g【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风中经络。
【出处】经验方三、红丹丸【组成】丹药(由水银、火硝、皂矾、食盐炼制成)50g,石青(由硫黄、白砒制成)25g,银翠(由银块石青制成)150g,麝香25g,牛黄5g,羚羊角5g,冰片5g,枣泥250g,【制用法】将上药研匀搓匀,每丸重0.5g,以朱砂为衣,装瓶备用。
每日1丸,分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1疗程【功效】脑血栓形成。
【出处】吉林中医药四、天虫地龙散【组成】炒广地龙300g,炒蜈蚣5g,白芷150g,僵蚕90g,【制用法】将上药研成细粉,混匀即可。
每日3次口服,每次6~8g。
【功效】脑血栓后遗症(肢体瘫痪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出处】《偏方妙用》五、川乌治瘫丸【组成】豹胫骨180g(酒炙),金毛狗脊60g(去毛炙)。
,草乌10g,附子9g,白术9g,杜仲9g,木瓜9g,全虫9g,黄芪90g,鸡血藤30g,乳香9g,没药9g,当归尾15g,炙甘草9g,炒僵蚕9g。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每服3g,用淡盐水送下,每日3次。
【功效】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
【出处】《偏方妙用》六、消栓汤【组成】丹参20g,川牛膝15g,大黄6g,川芎、葛根、桃仁、红花、赤芍、僵蚕、地龙、天竺黄、制胆星各10g。
中风病的药膳治疗中风是中老年高发疾病,医学名称叫脑卒中,中医学将急性脑血管疾病统称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出现障碍或脑部出现而引起的脑部急症,严重的会导致半身不遂,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预防。
中风除了可以用物理、药物、按摩以及针灸等方法来治疗外,药膳是辅助治疗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适合中风患者的药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竹沥姜汁粥材料:鲜姜汁10滴,鲜竹沥50毫升,大米50克。
制作:1米左右的新鲜淡竹1段,架在柴火上,烧烤其中间部分。
这时由两端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便是竹沥。
取出50毫升备用。
大米洗净,用砂锅煮粥,待粥熟烂后,加入竹沥和生姜汁,调匀后,少量多次温热食用。
若无生姜汁,也可用生姜三片在粥半熟时,加入同煮至熟。
功效:本药膳有较强的清热化痰作用,对于痰热内盛,喉间痰鸣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2.瘦肉人参汤材料:高丽参9克,西洋参6克,猪瘦肉50克。
制作:将高丽参和西洋参切成薄片,与洗净的猪瘦肉一起放进炖盅内,加进100毫升冷开水,隔水用中火炖2小时,待温,饮服。
功效:本药膳具有益气救脱作用,对于体虚脉弱、气虚阴亏、正气欲脱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3.干菊花粥材料:干菊花瓣15克,大米50克。
制作:将干菊花瓣放进打粉机内打成粉末备用。
大米洗净用瓦锅煮粥,待粥将成时,放入菊花末再煮1~2分钟便可。
分次服食。
功效:本药膳有清肝火、降压作用,对于肝火内盛、血压偏高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4.桃仁饮材料:桃仁10克,鲜香芹250克,决明子30克,白蜜适量。
制作:先将香芹洗净,用榨汁机榨取鲜汁30毫升备用。
桃仁和决明子均打碎,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药汁,煎好后加入鲜香芹汁和白蜜拌匀,饮服。
功效:本药膳有平肝清热、活血通便作用,对于脑血栓形成伴大便秘结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除此之外,中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禁忌,尤其在食物上更加需要注意,从膳食方面来说,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藕、芹菜、大白菜、香蕉、梨等,以凉血清热,消食开胃,宽胸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