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初中物理记背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温度的测量1.物质存在的状态叫做物态。
2.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3.物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5.物质都是有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并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固体既有一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7.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8.气体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
9.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0.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1.测量物体的温度要用温度计;12.实验室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
14.摄氏温度的单位:℃1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使用前两观察: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②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3)使用过程中两规范:①温度计的液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②液泡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4)读数三注意:①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②读数时,温度计应停留在液体中;③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一估,二看,两规范,三注意。
16.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2)内部液体:水银(3)分度值: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4)特殊装置: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5)读数特点: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6)特殊动作:使用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几下(7)体温计使用前如果不甩,当第二个人的温度比第一个人的体温高时,测量结果准确;当第二个人的温度比第一个人的体温低时,测量不准确,显示的仍然是第一个人的体温。
17.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1)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是-273℃。
(2)热力学温度是把自然界的最低温度规定为0度,单位为K,热力学温度没有负值。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一、1.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三种状态。
其中固态的物质有一定的()和(),()流动;液态的物质有(),没有(),()流动;气态的物质没有(),()流动。
2.物质()称为物态变化。
3.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非常(),用肉眼()看到;分子间有();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分子间的空隙越大,作用力();分子在不停地(),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
4.固体分子排列紧密,分子空隙(),作用力(),分子只能();液体分子的空隙(),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气体分子空隙(),作用力(),分子可以()。
二、1.()用温度表示,()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
2.物体的温度用()测量。
我们通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
我们规定在气压为()时,()的温度为0度,记作(),()为100度,记作()。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是T=( )。
4.我们在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时的一般步骤为:(1)要估计出();(2)根据温度计的()和()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测量时。
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并等一段时间,让()。
(4)我们要先()再(),读数时视线要()。
5.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相比,量程(),分度值()。
体温计有一个(),所以在使用前,要(),体温计可以()读数。
三、1.()的过程称为熔化,该过程要();()的过程称为凝固,该过程要()。
2.有些固体融化时虽然(),但温度(),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这种固体的(),有()的固体称为晶体,没有熔点的固体称为()。
晶体融化的条件是(1)温度要()(2)要()。
3.水浴法的特点是(1)();(2)()。
四、1.()称为汽化,汽化要();()称为液化,液化要()。
汽化有()两种方式。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4.液体沸腾时()但温度(),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该液体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北师大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早期来说,物质状态是以它的体积性质来分辨。
在固态时,物质拥有固定的形状和容量;而在液态时,物质维持固定的容量但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大家是否了解了呢?快来获取新知识吧!一、物态变化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更多详细内容请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固态的冰可变成水,水蒸气,水蒸气也可变成水和冰。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3)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需要放热更多详细内容请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更多详细内容请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特点: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更多详细内容请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关于自然界水循环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补充水的三态循环规律、水资源问题、水污染问题、节约用水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
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
(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5章知识点、易错点清单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t):在1标准大气压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T=(t+273)k4、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上述4个事注意事项,可能出实验题的错误判断或出选择题)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玻璃、沥青、松香、和蜂蜡。
(记忆并会识别熔化凝固图像)8、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9、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表面空气流通速度。
10、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4、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5.T=(t+273)K(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6、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五、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放正紧靠——视线正对——注意估读——带好单位4、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法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米3(m3)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初二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1. 总结要点:一物质存在的形态;二物态变化;三温度与温度的测量2. 复习方法指导:(一)日常热现象的解题思路(二)对“白气”的正确认识(三)生产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形态:........1.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 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的特征分别为: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气态:无一定的体积,也无固定的形状例1:有6种物质:铁板、铜丝、纯净水、白酒、冰棒、豆浆、玻璃杯。
请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它们分成两类分类一:分类方法:按是否透明分类透明不透明分类二:分类方法:按固体、液体分类固体液体分类三:分类方法:解析:本题要求我们按三种方法将所给物质分成两类。
方法一是依据生活常识,按是否透明分类,其正确答案为:透明的有纯净水、白酒、玻璃杯,其它为不透明的。
方法二是依据物质的状态,按固体、液体分类,其正确答案为:属于固体的有铁板、铜丝、冰棒、玻璃杯,其余的属于液体。
方法三给同学们一定的思考空间,自己确定分类方法,正确答案应有多种,如按导热性分类,其正确答案为:铁板、铜丝易导热,其它的不易导热。
或按可食用或不可食用分类,正确答案为:纯净水、白酒、豆可食用,其它不可食用,再如按金属和非金属分类:铁板、铜线属于金属,其它为非金属等等。
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知识结构图: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为晶体的一组是:(考查的目的:识记知识的能力)A. 海波钨玻璃B. 蜂蜡松香铁C. 冰食盐铜D. 硫代硫酸钠沥青铂金答案:C例3:图中表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通过图象这个角度识别出晶体和非晶体)A. 甲、丙是晶体B. 乙是晶体C. 甲、丙是非晶体D. 乙是非晶体答案:AD例4:某常见晶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认识图象和理解图像的能力)①该晶体的熔点是多少②该晶体从-20 ℃到0℃用了几分钟?③该晶体熔化用了几分钟?④第8min时,物质呈什么状态?⑤图中哪一段表示固态?哪一段表示固液混合状态?答案:①0℃②3分钟③4分钟④液态⑤AB段表示固态;BC段表示固液混合状态例5: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已知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___温度计;通常情况下测量沸水温度应选用____温度计或_____温度计。
2016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北师大版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1.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三种状态。
其中固态的物质有一定的()和(),()流动;液态的物质有(),没有(),()流动;气态的物质没有(),()流动。
2.物质()称为物态变化。
3.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非常(),用肉眼()看到;分子间有();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分子间的空隙越大,作用力();分子在不停地(),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
4.固体分子排列紧密,分子空隙(),作用力(),分子只能();液体分子的空隙(),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气体分子空隙(),作用力(),分子可以
()。
二、1.()用温度表示,()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
2.物体的温度用()测量。
我们通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
我们规定在气压为()时,()的温度为0度,记作(),()为100度,记作()。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T=( )。
4.我们在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时的一般步骤为:(1)要估计出
();(2)根据温度计的()和()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测量时。
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并等一段时间,让()。
(4)我们要先()再
(),读数时视线要()。
5.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相比,量程(),分度值()。
体温计有一个(),所以在使用前,要(),体温计可以()读数。
三、1.()的过程称为熔化,该过程要();()的过程称为凝固,该过程要()。
2.有些固体融化时虽然(),但温度(),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这种固体的(),有()的固体称为晶体,没有熔点的固体称为()。
晶体融化的条件是(1)温度要()(2)要()。
四、1.()称为汽化,汽化要();
()称为液化,液化要()。
汽化有
()两种方式。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4.液体沸腾时()但温度(),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该液体的()。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温度要()(2)要
()。
5.我们可以采用()和()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五.1.()称为升华,升华要();
()称为凝华,凝华要()。
2.
()
()
规律:(1)
(2)
1.比3℃低8℃的温度写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
2.T=(t+273)K是反映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的,当t=24℃时,T=________K。
3. 电冰箱中采用的制冷物质是容易________化和_________化并且从冰箱中__________大量热量的物质。
4.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__,它有两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6.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__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___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7.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_____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8.在高原,由于气压小于一个大气压,水的_________低于100℃;高压锅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随气压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