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鉴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歌剧《江姐》赏析
歌剧《江姐》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
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11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一一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卡门》欣赏
12市场营销本一徐丹婧12201023430 初遇卡门,是张惠妹的一首同名歌曲。再遇卡门,是无数穿越小说中,女主角只要沦落青楼,必会唱的一首歌。初听卡门,透过歌词,我想着,这定是一位大胆泼辣的妖艳女,果不其然,欣赏了歌剧之后,卡门的却如此。
乔治·比才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它的代表作品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歌剧《卡门》了,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卡门》是一部雅俗共享的杰作。它的开场曲,那支吟唱无人能驯服的狂野小鸟的哈巴聂拉舞曲,唐·荷塞的咏叹调“花之歌”,还有那首传唱不衰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之歌——作为每一场斗牛表演必
奏的曲子,它已成为西班牙斗牛的代表,这些曲子一百多年来都是西方歌剧的闪光点。
爱情,是人类历史最永恒的旋律,是文艺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卡门》就是演绎了一个拥抱火焰的动人而悲壮的爱情故事。火焰是世界上最美丽与妖艳的,她拥有着最灿烂的色彩与最炫目的光芒,你可以尽情欣赏她,可以深情地爱上她,然而,如果你渴望去拥抱她占有她,那么只会将美丽的火焰扑灭,或是将自己灼伤甚至毁灭,同归于尽。英俊稳重的唐·霍赛事一个年轻的军官,他的未婚妻温柔善良的米凯
拉一直在他的家中帮助他照顾年迈的母亲,然而一日唐遇见了吉普赛姑娘卡门,卡门妖艳大胆,唐被她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为了卡门,他抛弃了米凯拉,放弃了自己的军人生活,成为了吉普赛走私团伙的一员,米凯拉独自来到黑暗的森林寻找唐,却无法挽回唐的心。但是,当卡门遇见了潇洒的斗牛士,就抛弃了唐,投入斗牛士的怀中,此时已一无所有的唐在万念俱灰中将卡门杀死。在这个故事中,包含了三种爱情:米凯拉的爱,唐·霍赛的爱及卡门的爱。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谱曲的音乐歌舞剧。剧中故事来自于TS艾略特于1939年出版的市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在舞台美术方面,《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如领袖猫”、“魅力猫”、“保姆猫”、“摇滚猫”、“犯罪猫”等等。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立刻被剧场内用现实物体组成的近乎梦幻的环境布景所包围,而且这些布景还延伸至二楼的观众席,形成一个超大的舞台美术立体空间,营造出浓烈的剧情氛围,使观众产生能动性感染,将思维意识直接拉进剧中,产生迫切的期待感,从而奠定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是19世纪下半叶名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歌剧《茶花女》这部三幕歌剧是剧作家皮亚韦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改编的。威尔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歌剧全部作曲工作,并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进行了首次公演。虽然首次演出没有成功,但他的艺术创作及音乐风格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出色的歌剧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一
(一)第一幕地点
茶花女维奥莱塔富丽堂皇的客厅中。演出人物有维奥莱塔、芙罗拉、加斯顿、阿弗列德等等。这些人都是维奥莱塔请来参加晚会的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们,他们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欢快地跳着舞曲,加斯顿提议让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共同高唱《饮酒歌》来调动大家热情,就是在这场舞会上,维奥莱塔为阿弗列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与阿弗列德去了乡间共同生活,而阿弗列德的父亲却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两个忍痛断绝了关系,维奥莱塔回到了巴黎过起了从前的生活。
(二)第二幕地点
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庄、巴黎芙罗拉家的庭院。演出人物有芙罗拉和侯爵、医生、阿弗列德等等。由于阿弗列德的父亲的坚决反对,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不得不分手,维奥莱塔重新回到了巴黎又过起来了以前的生活。阿弗列德不甘心爱情的失败,来到巴黎寻找维奥莱塔。夜幕低垂,芙罗拉家热闹的化妆舞会即将开始,宾客们正在一旁大桌上玩牌赌博。此时,一群打扮成吉普赛算命女郎的女士们蜂拥进入,随后则是男士们装扮成西班牙斗牛士,把场面气氛带到最高潮。在热闹的歌曲之后,阿弗列德登门拜访,并加入赌局。未久,维奥莱塔在老恩客多佛男爵的陪伴之下进场;维奥莱塔一眼就看见赌桌旁的阿弗列德,心想: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赌局中的阿弗列德运气颇佳,连盘皆赢,但他不断地冷嘲热讽赌运甚差的多佛男爵、以及大厅一旁的维奥莱塔。待弗罗拉招呼宾客们前往用餐之后,维奥莱塔私下又约了阿弗列德单独会面;她请阿弗列德赶快离开此地,以免与多佛男爵之间发生冲突,而阿弗列德逼问着维奥莱塔是否还爱他,但维奥莱塔因先前与阿弗列德的父亲——
用身躯相爱,用灵魂歌唱
——歌剧《卡门》赏析
学号:1402030108 姓名:汤重阳
一、作品简介
歌剧《卡门》的故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作曲,法国的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这部歌剧也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巅峰之作,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
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卡门》的题材取自法国作曲家普罗斯波·梅里美的中篇小说。由两位法国剧作家亨利·梅里亚克和吕多亚克·阿列维改写为歌剧脚本,比才谱写成四幕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1875年首演于巴黎,是比才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歌剧中上演率较高的一部。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如《哈巴涅拉舞曲》《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脍炙人口。歌剧强调了卡门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大胆泼辣、倔强的个性,从而使卡门这一角色成为了西方歌剧史上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之一。
二、故事背景
歌剧通过光影对比来渲染那些阴暗的行动。第一幕是在塞维利亚的街头,看守来回的走动。烟厂女工的斗殴;第二幕是吉卜赛人的生活和舞蹈;第三幕是走私者的肖像;第四幕:斗牛士的游行行列。金发美女米凯拉体现著歌剧抒情的一面,她是何塞的恋人和他母亲的信使。她的举止是如此的优雅,乐队的音乐也是如此。
有关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文献综述
《歌剧魅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音乐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就对《歌剧
魅影》这部音乐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 《歌剧魅影》的音乐及影响力
弗朗西斯·柏莱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联合创作的《歌剧魅影》自1986年首演以来,一直风靡全球。音乐上,该音乐剧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浪漫主义的神秘氛围,让人难以忘怀。影响方面,它引领了一股音乐剧热潮,
不仅在音乐剧界取得成功,也在其他艺术领域掀起了类似的浪潮。
2. 《歌剧魅影》的故事情节及表现形式
《歌剧魅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的巴黎歌剧院,讲述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音乐剧通过唯美的音乐、精美的装置、惊人的视觉效果、动人的演员表演等表现形式,展
现了爱情、热情、复杂的情感和生命之间的重要性。
3. 《歌剧魅影》的文化背景
《歌剧魅影》的创作受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浪漫主义文学和歌曲剧的影响。它通过
文化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同时又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多样的19世纪欧洲文化背景。
《歌剧魅影》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赞誉,这得益于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其中,其音
乐的美妙旋律、故事情节的深度和性格塑造的丰富等都是使它成为经典的关键所在。
总结起来,《歌剧魅影》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通过它的音乐、故事、表现形式、文
化背景等因素,使得它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尤丽迪茜剧目赏析1000字
音乐是作曲家表达情感和语言的工具,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节拍、调式调性等要素都包含了作曲家的心声。格鲁克主张音乐服从内容和人物情感,他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成功的表现戏剧化的音乐。《世上没有尤丽迪茜我怎能活》是这部歌剧中重要的咏叹调,C自然大调,稍快的行板,回旋曲式结构,乐曲所传达的率直的表达手段、明晰的主调风格,内容表现了奥菲欧对尤丽迪茜纯真的爱情和失去尤丽迪茜后的痛苦。乐曲的曲式结构和要素与人物的情感非常贴切,恰恰表达了主人翁极度挣扎痛苦的心情。本文采取宏观与微观综合的方法,透过对音乐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语言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音乐结构、语言、情感和演唱的统一,证明了音乐形态及与其内容相统一的重要性,为使演唱者深刻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轨迹,更好的演唱、诠释作品提供依据。
歌剧音乐的戏剧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其音乐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它略同于传统的器乐曲,一般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曲式构成,如变奏曲、奏鸣曲、回旋曲等。歌剧也是如此,一部歌剧音乐总有其构成的方式。因为它与戏剧有关,有的部分音乐就会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所以称之为歌剧音乐的戏剧结构。歌剧音乐的戏剧结构可分为四种
类型:连续式歌剧、分段式歌剧、歌谣体歌剧、综合式歌剧。本论文对格鲁克(G.W.von fluck)所写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音乐戏剧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整部歌剧的音乐、戏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结论:这部歌剧音乐的戏剧结构是:连续式歌剧。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格鲁克的生平简介介绍了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在歌剧领域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第二章《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简介介绍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创作背景和剧情。第三章歌剧音乐分析本章对《奥菲欧与尤丽狄茜》这部歌剧音乐做了分析,并从和声、曲式、调性、旋律及戏剧结构作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第四章归纳与总结本章对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音乐分析、戏剧结构作出了归纳与总结。
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
名字:杨津津学号:
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 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
一、歌剧内容
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直
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一)题材的选取
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 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的坎坷人生, 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 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 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歌剧《红色娘子军》,一场创作的苦旅,本文是红色娘子军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红色娘子军》和苦旅和歌剧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不久前,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终于亮相国家大剧院.这无疑是一次最美好的抵达,然而这条路实在太艰苦而漫长了,从最初的起步算起,我们整整走了六年.
一部歌剧的诞生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而在出发之初,我们似乎并没去想过要一个怎样的结果,只是执拗地埋头前行.努力与不期而至的机缘,让我们看到了远处的灯火.这部剧能走到今天,回望来路,痛并快乐着.
一个重大文艺项目如果源于上层的规划设计,必定先天营养充沛,得以健康迅速的成长;如若只是源于你的一个闪念、一个愿望,源于你心底萌发的一个梦想,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那是童年时期,我在露天操场上看电影《红色娘子军》,从此知道了海南岛,记住了其主题歌,知道了那里曾经有这么一群妇女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若干年后,我来到海南,走近她们,听说了更多关于那段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我被这一切深深打动,可起初并不知道自己要为此做点什么,只是不断地写出关于凭吊、缅怀与追寻那段时光的歌曲——《找寻当年》《永远的丰碑》……那个埋藏于心底的情结在不断酝酿,
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孵化和长大,最终变成一个内心的梦.
2010年末,我专程赴长沙观看红色经典歌剧《江姐》,回程的飞机上,那个埋藏在心底的梦忽然变得无比清晰,难以抑制.回到海南,我随即投入到歌剧《红色娘子军》的剧本改编和部分场次的音乐创作工作中.没有一分钱的经费,又要检验效果,只好将完成的部分场次唱段作为音乐会节目,先后塞进2011年底及2013年底在海南大学和海口人大会堂举办的海南文艺界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
歌剧赏析
【摘要】歌剧作为⼀项西⽅⾼雅艺术⼀直陶冶着⼈们的情操。⽽奥芬巴赫作为浪漫主义时期轻歌剧的代表作家,他⾯向⼤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路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其中地狱⾥的奥菲欧,霍夫曼的故事中很多经典的咏叹调,序曲⾄今被⼈们传唱。
【关键词】歌剧奥芬巴赫地狱⾥的奥菲欧霍夫曼的故事
歌剧在我的眼中就是⼀件神圣⾼贵的艺术品,它⼀直作为⼀种⾼雅的艺术形式让我陶醉让我向往,听过许多经典的歌剧⽚段,但是对歌剧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所以不是很能欣赏的来其中的艺术的美,很有幸今年能选到“歌剧赏析”这门课,让我有机会在⽼师的讲述下细细品味这些经典的唱段美妙的旋律。
歌剧是⼀门西⽅舞台表演艺术,简单⽽⾔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不是说出来的戏剧)。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利的佛罗伦萨,它源⾃古希腊戏剧的剧场⾳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歌剧从诞⽣以来经历了⽂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印象主义歌剧,表现主义歌剧等。其中我对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较偏爱。
浪漫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命前的启蒙运动,到⼗九世纪中叶让位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在⼗⼋世纪后半叶的古典⾳乐风格中逐渐露出端倪。到⼗九世纪初,⾳乐风格的⼀些主要特点在贝多芬、舒伯特和罗西尼的作品中逐渐明朗。到柏辽兹、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的创作时期,浪漫主义⾳乐风格进⼊发展的⿍盛阶段。尽管浪漫主义思想和⽂学⼗九世纪中叶已经让位于现实主义,但是浪漫主义⾳乐风格⼜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论文题目:歌剧《弄臣》赏析——利哥莱托人物形象分析
科目: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院系:韩国语系
班级:10级4班
姓名:芮雪
学号:100140428
1850年, 威尔第获威尼斯凤凰剧院委托,创作一部新歌剧。由于威尔第彼时已经颇有名气,因此剧院给予了他自由选择题材的权力。威尔逊为雨果的法语戏剧《国王的弄臣》的剧本所吸引,决定以此为蓝本写作。雨果的这部戏本身在法国本已饱受争议,而威尔第那时所处的北意大利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因此威尔第的创作阻力,自然就是来自奥地利派驻北意地区的审查当局。
剧本的改编是由威尔第与作家皮亚威合作完成的,当年8月,威、皮二人退居威尔第的家乡布塞托(Busseto),继续创作并制定了反制审查当局的措施。而在两人和剧院的通信中,“诅咒”成了该剧的代称。但很快,奥地利审查当局内部也用了这个名称代称威尔第的新作,这是当局头子德·高日科夫斯基从间谍口中得知的。正是此人掌握著《弄臣》一剧的生杀大权。这期间,皮亚威曾因怕剧本通不过当局的审查,为免浪费威尔第优美的曲谱,想将剧名改为《旺多姆公爵》,并把驼背的弄臣和对他的诅咒抹掉。但威尔第完全反对这个变动,并且决心与当局讨价还价。最终得以保留这一重要剧情——弄臣所遭受的命运的诅咒,也是《弄臣》一剧的核心。
威尔弟为这部歌剧写了一首很短的前奏曲,冰冷的铜管音色和不协和的和声由此奠定了充满了不祥之兆的悲剧气氛。第一幕中,蒙特罗内伯爵对弄臣怒骂道:“我作为父亲,向玷污女儿的人发怒,你竟然毫不理解。我诅咒你! 你将遭老天的报应!” 不知怎的,这话击中了里戈莱的心,他一下子呆住了,两眼直愣愣的,说不出一句话来。在众人面前失态,这在弄臣的个人世界里还是第一次呢。
论文范文:论歌剧《党的女儿》中马家辉的角色塑造与心理分析
第1 章歌剧《党的女儿》概述
1.1 创作背景
《党的女儿》这部经典的歌剧在创作之初并非一帆风顺的。据创作者们说这部歌剧当年竟然是临阵磨枪的作品——创作时间仅仅用了18 天,就是在这18 天里,创作者们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和谱曲的任务。在我们印象中的每一部经典都是用足够的时间一点点雕琢出来的,但是这部“仓促”的作品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从1991 年首演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
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本作者是我国著名剧作家阎肃老师,其主要作品包括:歌剧《江姐》
《党的女儿》《特区回旋曲》《忆娘》等;京剧《红岩》《红色娘子军》《敌后武工队》《红灯照》等。阎肃最初对这部剧的创作热情并不
高“已经有小说和电影在前了,我不太想干,觉得嚼过的东西没意思,但是后来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引自北京日报报道《临阵18 天磨出一部红歌剧
《党的女儿》再度上演》)阎肃是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塑造出了剧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党的女儿》的作曲任务是由作曲家王祖皆和爱人张卓娅以及王锡仁、印青、季承、方天行等同行,共同完成的。作曲家们考虑到该剧故事发生在江西苏区的南方地区,但所要表现的又是女共产党员慷慨就义的英勇之举,因此最终确定了“坐北朝南”的创作原则,即音乐以北方戏剧的板腔体为主调,适当采用江西一些地区的民歌、民谣素材。
1.2 马家辉与剧中其他主要角色的情感关系
在整部歌剧中,“马家辉”这个角色在与其他角色进行对手戏时,无时无刻不处于矛盾之中,这些矛盾主要是因为他需要用正义的外表,掩盖他丑陋的罪行;同时用错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妻子深沉的爱。
歌剧《江姐》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1】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 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12.我们人穷志不穷13.共产党里能人多14.眼前形势多险恶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18.绣红旗19.五洲人民齐欢笑20.红梅赞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2】
《论浪漫主义时代的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发展
浪漫主义的交响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烈、夸张、充满主观性和幻想性;交响曲形式不拘一格,随内容而确立;内容常源自于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类型“标题交响曲”盛行一时;音乐语言上许多革新,如旋律的抒情性和描绘性增加,和声表现功能扩大,使用半音和声和不协和和旋,调性多变,乐队色彩丰富,新型乐器加入。舒伯特的交响曲开创了歌唱抒情性交响曲的新领域,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交响曲,表达了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特殊青睐;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贯穿发展的手法是贝多芬的进一步推进,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采用管风琴式的对位写作和古老的众赞歌式的和声,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