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11-17-21)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7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诗歌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的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如王维《渭城曲》中“全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歌常常借雁抒情。
《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3.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凉、悲哀气氛)1.在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二讲: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诗歌形象的定义及分类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情感的载体。
准确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而把握诗歌形象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中的“象”,领悟诗歌中的“意”。
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一、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形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
它包括①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②抒情诗中诗人自身的形象,③咏物诗中情感寄托的事物即物象,④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象。
二、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
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就是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形象(意象)⎩⎨⎧ 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歌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歌或杂诗中的景象)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作者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事物形象。
作者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3.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作者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歌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1.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
考向一 人物形象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点总结首先,诗歌鉴赏中的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所谓形象,就是指诗歌中通过文字描绘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意象。
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形象,它们都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技巧和想象力构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形象。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中的形象,因为形象是诗歌作品中最为直观、生动和具体的表现手段。
通过对诗歌中的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诗歌作品的艺术魅力。
其次,诗歌中的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在许多诗歌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和运用,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往往超越了表面的外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庐山谣》中,诗人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庐山作为一座山峰的形象,不仅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寄托。
这种通过形象来传达抽象意义的手法,是诗歌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此外,诗歌中的形象还常常具有强烈的感官表现力。
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形象作为诗歌语言的核心成分,具有强烈的感官表现力。
通过对形象的生动描绘和细腻的表达,诗歌可以在读者的心灵中勾勒出令人动容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色、秋风、杨柳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寂静清寒的夜晚,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这些形象所具有的感官表现力,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迷人,也使得诗歌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此外,诗歌中的形象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描绘,还可以通过排比、对仗、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形象具有更为鲜明的对比和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通过对楼高泰山、俯视沧海、远眺群峰等形象的描绘,通过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这些形象具有了更为雄伟壮丽的气势和更为深刻的内涵,使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讲形_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形象作一详细的指导和讲解。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
虽然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但根据诗歌中的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把握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整体把握了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常见人物形象][常见人物形象][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例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自主尝试][解析]“竹轩诗兴”这个题目点明此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处所环境是竹轩。
开头两句通过对“柴门”“狭径”等生活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优雅,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颔联写诗人观赏“梢影”细落院中,“叶声”轻轻飘来,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了解形象的含义诗歌中的形象指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不仅包括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的自我形象,还包括诗人在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又包括景象和物象。
这里要注意的是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念的事物,蕴涵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为“意象”。
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二、鉴赏指导1、要学会知人论世。
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
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
3、掌握出题的角度。
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用;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三、友情提醒1、鉴赏人物形象要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注意分析形象的相关描写,分析形象所处的环境;鉴赏景物要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注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意象的特定含义、隐性含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注意不同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了解一些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人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思路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景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答题思路和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意境类——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和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 概念解析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或事件动作(心理、神态)。
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 事物(情节)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 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