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吉林省重点中学友谊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联考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7年高考(8)吉林省重点中学友谊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联考
吉林省新六所重点中学友谊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昵?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索,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袁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琢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问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
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高雅之士的身姿。
B.梅的疏影瘦身,显露出人的一种不屈精神,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
C.疏影横斜的枝条,历经沧桑的苍皮是士人不向恶势力妥协的人格力量的象征。
D.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2.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气清,表现高雅脱俗,文入学士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格相合。
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
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入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人格相合。
D.梅花淡雅,梅格孤高,竹子才是它的好朋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B.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C.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将雪、露、松、竹放在一起写,让人感受到最清幽高雅的视觉享受,让梅更加高贵、幽雅。
D.《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古代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