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背后的IT系统整合——从国美收购库巴网谈起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目录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11.徐福记申请并购背后12.剥离惠氏辉瑞“轻装〞重组33.沃尔玛:双重合伙分享治理64.国美收购大中:背后有哪些规模瓶颈105.微软与诺基亚联姻:老冤家聚头寻找互补141.徐福记申请并购背后8月3日,徐福记工厂正在招工。
徐福记销售集中在春节前后“新年销售期〞,届时工厂将满负荷生产,早在8月份,徐福记就要开场备料以及招聘临时工。
“平时工厂员工保持在6000人左右,到了旺季还要增加3000到4000人。
〞徐福记国际集团总经理胡嘉逊说。
7月11日,雀巢公司宣布,已与徐福记创始家族签署协议,以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亿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徐氏家族持有剩余的40%。
目前,该起收购正待商务部批复。
雀巢收购徐福记,是近年来中国食品行业最大型收购。
假设收购成功,雀巢不仅增加了与玛氏、卡夫、联合利华等对抗的筹码,同时也进一步压缩了雅客、金丝猴、大白兔等国中小糖果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糖果业格局迎来新一轮洗牌。
2009年,商务部就曾驳回了可口可乐斥资24亿美元全盘收购汇源果汁申请。
对此,业界记忆犹新。
除了要面对收购不获批的可能性以外,徐福记还要应对不断上涨的劳工本钱,以及来自原材料方面的巨大挑战。
用工本钱在徐福记工厂,在三条沙琪玛生产线之间,20多个熟手包装技工分坐在流水线两边,将一包包独立包装好的沙琪玛整齐地装进包装袋。
“投料、搅拌、发酵、油炸、压制、打包,这些都可以用机器代替,唯独进大包装这一环节,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比人手更适宜的机器代替方法。
〞徐福记品质部部长马浩说。
为了降低劳动本钱上涨带来的压力,徐福记加大了自动化生产投入,实在不能用机器替代的,才用人手。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共有18个地区相继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包括13个省、4个直辖市和1个特区。
3月1日,制定并开场执行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1300元/月,二类1100元/月,平均涨幅达20.7%。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企业运用信息系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根据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模型,企业受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影响。
通过运用信息系统有助于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为减少资源重复投入造成的巨大浪费,提升厂商利润水平。
新国美集团将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并在5年内实现30个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
大型物流基地将整合目前厂商过于分散的物流模式,兼具城市配送和区域调拨以及分销渠道的配送功能。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机械工具和集成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减少因装卸导致的残次率,节省物流人力的投入,节约物流成本,提升厂商的赢利能力。
另据介绍,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国美和永乐ERP系统的并轨,并着力开发包括OA、HER、CRN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新国美电器集团拥有市场份额12%的信息采集,是供给上游厂家研发产品、制定市场策略不可估量的资源。
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对接,实现从制造到渠道,产品营销能力的提升,使得厂商之间简单的贸易关系提升为更具内涵的合作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战略管理、流程控制、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等等;涉及到内部的各个部门,比如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计划运营部、储运部等等;涉及到人员的各个层次,比如IT工程师、一线操作员、中层经理、高层领导。
信息化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建设得好,可以有效的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内部管控,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得不好,则有可能引发管理上的混乱,人心的浮动,生产的下降,市场的萎缩,削弱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
正因如此,决心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大多严阵以待,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先进的软件和专业的服务,不过,结果却并不能尽如人意。
众多被搁置的系统和失败的案例说明,信息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如临大敌呢关键在于对需求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彻底,含混的需求和频繁的变动正是造成许多失败案例的罪魁祸首。
案例正文: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以国美电器为例1摘要: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密切相关,两者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的归属对公司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争夺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股权结构变动及其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国美电器这一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个理性文明的控制权争夺案例展开讨论。
关键词:控制权;股权结构;公司治理0 引言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变动、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现状的出现,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不断地在股东间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变动,这种变动对公司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涉及到投资者保护、委托代理关系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公司控制权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
过去30年中,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
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聚集人才,团结奋斗,甚至不计报酬,在很短的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在上述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大多都是以创始人为实际控制人,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其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成为需要突破的重要瓶颈,由此导致的控制权之争也不断上演。
早在2006年,我国国内A股上市的东北高速(600003)就上演了一场控制权之争,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完全和期间的一些违法行为,使得该企业最终于2010年初走向了分立。
上海宏盛科技(600817)也因2007年开始的新老股东控制权之争而被迫停牌,2010年该公司又重演了控制权的争夺,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1.本案例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史金艳、戴望秀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联想:并购IBMPC业务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
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海尔:居高临下,步步为营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
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
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
问题一:面对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国美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国美电器从全国加点连锁零售第一品牌到2012年亏损近6亿,甚至被媒体预言可能消失,暴露出国美集团经营模式的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视环境变化,盲目扩张门店。
管理学理论中提到“环境”这一概念,任何一个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环境中某些力量在管理者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组织外部力量和压力带来的变化一直影响着组织。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对管理的挑战,一个组织如果不能及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很有可能失去在竞争中的优势从而失去先机,甚至出现被淘汰的危机。
组织的一般环境,即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燃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任务环境包括顾客、竞争者、同盟者、供应商、运输部门、中间商与批发商、业务主管部门、税务财政部门以及企业所在社区等要素。
纵观国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从1999年到2006年短短7年时间,国美的规模已经实现向全国扩张并成功实现了区域连锁。
然而在国美迅速壮大的同时国内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也在快速成长,尤其是苏宁电器,2010年的数据显示苏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国美,跃居中国零售百强企业榜首。
面对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通常企业会采取扩张销售门店数量的形式抢夺销售量,国美在过去的5年里,通过快速自主开店、兼并收购等方式争取到现在的市场地位,然而由于门店扩大过于紧密并且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区的负荷能力,因此在扩大的背后背负的是成本的增长远远高出利润增长的巨大包袱。
对于国美来说,门店规模的扩大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好处,表面无限光鲜,实际内里不堪重负。
2、低价策略使得与供应商关系恶化。
国美过去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实施集中采购,统一采购,实现规模效应。
由此建立起来的供销模式,摆脱了中间商环节,实现了低成本采购,从而将厂家的价格优惠转为自身销售商的优势,以低价格占领着市场。
经典并购案例一、1997年美国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涉及金额140亿美元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品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20万人。
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
特别是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由于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事件对欧洲飞机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政府和企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97年1月,欧洲委员会开始对波音兼并麦道案进行调查;5月,欧洲委员会正式发表不同意这起兼并的照会;7月16日,来自欧盟15个国家的专家强烈要求欧洲委员会对这项兼并予以否决。
美国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首脑也纷纷卷入这场兼并和反兼并的冲突之中。
一时间,美国与欧洲出口企业之间酝酿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机。
最后,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在7月22日不得不对欧盟做出让步,其代价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弃三家美国航空公司今后20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2.接受麦道军用项目开发出的技术许可证和专利可以出售给竞争者(空中客车)的原则;3.同意麦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为波音公司的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分别公布财务报表。
经15个欧盟国家外长磋商之后,7月24日,欧洲正式同意波音兼并麦道;7月25日,代表麦道75.8%的股份,持有2.1亿股的股东投票通过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
苏宁易购百度百科京东\国美\苏宁烽烟战国下的三足鼎立如今,网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网友的购物账单来看,消费范围大到电器、手机、电子产品,小到卫生纸、睫毛刷、话费充值等杂七杂八、无奇不有,然而这其中家电网购还属于网购中较为年轻的一种。
国美电器控股库巴网,京东商城急速扩张,苏宁的加入让家电网购市场格局步入“战国时代”,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海尔、格兰仕、TCL等企业自建销售网络,不难看出,各个商家厂家都纷纷加入网络大军,日益膨胀的网购市场。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将会形成1200亿~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网购家电的确是一块大蛋糕,看好家电网购的良好发展前景,各方力量纷纷试水,不仅新店开张、老店并购的大戏不断上演,被家电业用熟了的价格战也是三天两头开打。
而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兴起,以及“比价软件”的助力,给以低价为主要诉求的国人消费观念添加了新的注脚。
家电三大巨头―京东、国美、苏宁各大家电连锁店中,为吸引消费者而兴起的“72小时不关店”等促销活动中,眼球充血、体力耗尽的促销员们却依然劲头十足地为潜在购买者提供着甚至可能“被利用”的促销服务。
对于这一场烽烟四起的网络营销战争,如果你要买电器,是选择苏宁、国美,还是京东、卓越,抑或是其他?京东、国美、苏宁缘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分得一杯羹,雄踞于家电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京东商城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新浪曾发表微博,对12月下旬媒体报道称家电连锁巨头封杀京东一事作出回应,称封杀实质上就是一种暴利垄断,试图扼杀竞争,维护自己既得的暴利。
刘强东希望同行们好好反思,公平竞争。
近年来,由于京东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京东等B2C网站扩张最为敏感的是国美、苏宁电器等连锁巨头,因为在一线城市它们承受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之前《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称,为了遏制京东快速扩张的模式,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各地分公司与对口的供应商分公司都进行了沟通,有的甚至向供应商提出了要减少向京东供货的要求,同时国美、苏宁通过总部与供应商签署年度大单的模式来保持采购价格的优势。
并购整合失败案例【篇一:并购整合失败案例】近两年,互联网公司收购事件激增,大买家以bat为主。
具体到细分领域,它们在电商方面、o2o(团购类为代表的)、视频方面的整合失败案例较多。
到底收购方在哪一步走错了?被收购方为何不适应后来的发展?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看下:top 1收购方:被收购方:易迅失败指数:★★★★★事件回放:腾讯自己的电商一直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在2010年,腾讯和新一代专业电子商务消费服务网站易迅网达成战略合作。
2012年腾讯斥资2亿收购了易迅网100%股权。
收了易迅之后腾讯欲想做大qq网购对打淘宝、京东,但一直没有突围成功。
如今,电商格局已难撼动,唯有忍痛舍弃易迅,最终以2.14亿美元+qq网购+拍拍网+少量易迅股权(据估算约10%)陪嫁给了京东,获得了京东ipo前的 15%股份。
失败原因:从2006年开始到今天,腾讯做了7年多的电商。
电商这块在腾讯旗下所有业务中,没有怎么盈利却坚持最久的项目之一。
天生缺乏电商基因的腾讯一直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腾讯做电商的价值在哪里。
top 2收购方:盛大被收购方:酷6失败指数:★★★★☆事件回放:2006年,酷6网正式成立。
由于资源重组的问题,2009年被盛大收购,并成为全球首家在上市的视频网站。
被盛大收购后的5年时间里,酷6先后经历多次转型,2012年创始人李善友离职。
转型ugc后的酷6虽然亏损大幅缩减,却无法逃脱跌出视频第一阵营的命运。
此后,盛大高管的频繁调整也未能扭转颓势。
失败原因: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即使背靠盛大,酷6也已越来越边缘化。
在酷6被盛大接盘后,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换掉了3任ceo,股价也从最高时的8美元跌至现在的2~3美元。
折腾啊!今年4月1日,盛大出售酷6网股权的消息惊爆了业内,据称,出售旗下酷6仅仅是盛大网络亏本大甩卖的开始,未来盛大会逐步出售视频、游戏、文学在内的诸多业务,而本人也已决定淡出实业,并将更多精力转向投资领域。
并购的案例分析——国美横向并购今天的国美,已经成为一个超级连锁品牌和庞大的商业帝国:销售规模超越1200亿,在全国数百个城市中拥有了1200多个店面,几乎是除少数偏远省份外都有国美店的存在。
在并购永乐、大中之后,国美拥有了无限庞大的企业疆域。
目前,国美电器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优秀连锁零售品牌,但这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
国美电器的愿景是在2015年成为备受尊敬的世界家电零售企业第一的公司。
在国内家电零售市场上,“美”、“苏”(国美、苏宁)争霸对峙多年。
到2008年,紧随国美后的苏宁电器的店面数量只有国美的一半略多一些。
然而在三年前,苏宁电器的店面数量与国美几乎相当,2004年底的时候,国美后的店面数量为227家,而苏宁电器为193家。
可以发现,在2005至2007这三年中,国美的店面数量增长6倍,而苏宁的店面数量增长仅3倍。
2005至2007这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深入研究发现,在2005至2007这三年中,国美、苏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国美的并购和开店“双剑齐发”,而苏宁基本上采取了自主开店的策略。
苏宁电器与国美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并购方面。
这三年中,国美高举并购大旗,把10多家家电连锁企业收之麾下。
可以说,横向并购成就了今日的国美帝国。
永乐、大中之外的并购行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资本运作专业知识的黄光裕,为何会倚重并购战略?在前几年,国内家电流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对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竞争局势变得更加补朔迷离、头绪纷乱了。
当然,竞争最为激烈的依然是与苏宁、三联、永乐、五星、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巨头之间的争斗,可以说已形成群雄争霸的格避。
2004年前后国内的家电零售市场格局是:任何一家家电连锁企业仅仅依靠内生式增长,都很难在竞争中遥遥领先。
(参见下表)表 2004年国内家电零售市场格局黄光裕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真正依靠综合实力并购整合的时代来到了。
针对这一新的形势,黄光裕问计智囊之后,迅速组建了相应的机构,专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
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个人整理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目录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 ..................................................................... ................................... 1 案例一华润集团在中国房地产业的收购 ..................................................................... (3)一、香港华创收购北京华远 ..................................................................... .. (3)(一)并购背景...................................................................... . (3)(二)并购双方概况 ..................................................................... (3)(三)并购的目的及经过 ..................................................................... .. (4)(四)并购方的上市意图 ..................................................................... .. (6)二、华润收购深万科 ..................................................................... . (6)(一)并购双方背景及并购动机 ..................................................................... . (7)(二)收购过程...................................................................... . (9)(三)收购深万科所带来的影响 ..................................................................... . (9)(四)同行评价...................................................................... .. (10)(五)万科定向增发B股,华润增持“受挫” (10)三、“华远”退出华远 ..................................................................... .........................11 案例二中国石油重组上市 ..................................................................... (14)一、公司简介...................................................................... (14)二、重组背景...................................................................... (14)三、重组上市过程...................................................................... ............................. 15 案例三中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案例 ..................................................................... .. (17)一、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例简介 ..................................................................... .. (17)二、成商集团要约收购简介 ..................................................................... (18)三、两起要约收购案例特征分析 ..................................................................... ........ 20 案例四发行垃圾债券为杠杆收购融资的案例 (22)一、美国Pantry Pride 公司收购Revlon化妆品公司 (22)(一) 公司背景介绍...................................................................... .. (22)(二) 收购过程 ..................................................................... . (22)二、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收购雷诺—纳比斯科(RJRNabisco) (23)(一)公司背景介绍 ..................................................................... . (23)(二)收购过程...................................................................... .. (23)三、垃圾债券筹资的分析 ..................................................................... ................... 23 案例五波音兼并麦道 ..................................................................... .. (25)一、并购背景及动因 ..................................................................... .. (25)(一)麦道 ..................................................................... (25)(二)波音...................................................................... (26)二、并购过程...................................................................... (27)三、案例评述...................................................................... .................................... 28 案例六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 ..................................................................... (29)一、合并过程...................................................................... (29)二、合并背景...................................................................... (29)三、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的价值评估与换股比例确定方法 (30)1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案例七思科公司的发展之道 ..................................................................... . (35)一、利用并购快速低成本扩张 ..................................................................... (35)(一) 并购策略 ..................................................................... (35)(二)思科的典型并购 ..................................................................... ............... 35 案例八 AOL并购时代华纳 ..................................................................... .. (38)一、并购背景...................................................................... (38)二、并购过程...................................................................... .................................... 38案例九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 . (40)一、举世瞩目的银行兼并 ..................................................................... . (40)二、兼并背后的故事 ..................................................................... .......................... 40 案例十惠普井购康柏 ..................................................................... .. (44)一、合并过程...................................................................... (44)二、背景分析...................................................................... (45)(一)并购双方 ..................................................................... .. (45)(二)并购动因 ..................................................................... .. (45)(三)合并的利弊分析 ..................................................................... . (46)三、整合措施...................................................................... (46)附件一:上市公司购并模式分析 ..................................................................... ............... 48 附件二:钢铁行业大并购 ..................................................................... .. (51)本文案例分类索引(参考附件一)一、按并购双方的行业关系划分横向并购: 华润集团在中国房地产业的收购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波音兼并麦道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惠普并购康柏混合并购: AOL并购时代华纳二、按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收购划分协议收购: 以上都属于三、按并购后是否合并为新公司划分吸收合并: 波音兼并麦道惠普并购康柏新设合并: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 AOL并购时代华纳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四、按并购知识要点划分换股比例的确定: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并购整合: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思科公司的发展之道2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东北总部业务部案例一华润集团在中国房地产业的收购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十分引人注目:房地产业,收购深圳万科和北京华远;啤酒业,收购四川蓝剑和湖北东西湖;零售业,收购深圳万佳连锁超市;在电力和纺织行业,华润集团也有一连串举措。
并购整合失败案例【篇一:并购整合失败案例】近两年,互联网公司收购事件激增,大买家以bat为主。
具体到细分领域,它们在电商方面、o2o(团购类为代表的)、视频方面的整合失败案例较多。
到底收购方在哪一步走错了?被收购方为何不适应后来的发展?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看下:top 1收购方:被收购方:易迅失败指数:★★★★★事件回放:腾讯自己的电商一直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在2010年,腾讯和新一代专业电子商务消费服务网站易迅网达成战略合作。
2012年腾讯斥资2亿收购了易迅网100%股权。
收了易迅之后腾讯欲想做大qq网购对打淘宝、京东,但一直没有突围成功。
如今,电商格局已难撼动,唯有忍痛舍弃易迅,最终以2.14亿美元+qq网购+拍拍网+少量易迅股权(据估算约10%)陪嫁给了京东,获得了京东ipo前的 15%股份。
失败原因:从2006年开始到今天,腾讯做了7年多的电商。
电商这块在腾讯旗下所有业务中,没有怎么盈利却坚持最久的项目之一。
天生缺乏电商基因的腾讯一直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腾讯做电商的价值在哪里。
top 2收购方:盛大被收购方:酷6失败指数:★★★★☆事件回放:2006年,酷6网正式成立。
由于资源重组的问题,2009年被盛大收购,并成为全球首家在上市的视频网站。
被盛大收购后的5年时间里,酷6先后经历多次转型,2012年创始人李善友离职。
转型ugc后的酷6虽然亏损大幅缩减,却无法逃脱跌出视频第一阵营的命运。
此后,盛大高管的频繁调整也未能扭转颓势。
失败原因: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即使背靠盛大,酷6也已越来越边缘化。
在酷6被盛大接盘后,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换掉了3任ceo,股价也从最高时的8美元跌至现在的2~3美元。
折腾啊!今年4月1日,盛大出售酷6网股权的消息惊爆了业内,据称,出售旗下酷6仅仅是盛大网络亏本大甩卖的开始,未来盛大会逐步出售视频、游戏、文学在内的诸多业务,而本人也已决定淡出实业,并将更多精力转向投资领域。
国美的盈利模式分析对于零售业来说其短期现金流量大,但利润较薄;而房地产需要长期沉淀资金,但一旦激活销售则可能立即获得较高利润。
国美在上市前的利润暴涨现象,非常有可能是从房地产上得来的。
既然房地产有如此高的回报率,国美却还坚持经营国美电器并且还要靠地产填补电器零售方面的损失,看起来是亏损的事情其实这正是黄光裕资本运作的高明之处。
电器零售业可以从供货商处获取巨大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正是投资房地产方面所必需的。
用地产高额回报的一部分添补电器零售的损失,但同时又用电器零售业的巨大现金流辅助其扩张,从而获取更多的现金流投资到房地产。
如此循环往复,获取巨额利润。
能否与供应商实现和谐共赢,将成为家电连锁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度过与永乐的整合期之后,国美称霸的底气愈发充足。
“未来5年内,国美的年销售额计划达到2500亿元;10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
”国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其如何通过供应链获利,打破以收取“进场费”为主的盈利模式。
5月11日,国美新募集资金65.5亿港元。
国美电器总裁陈晓明确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改善与供应商关系、开设新店、建立物流基地和建设ERP系统等四个方面。
而在此之前,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也多次强调:零供厂商需要联合起来,通过信息化对接提升供应链效率,以及在物流基地和产品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创造产业链的利润空间。
在黄光裕和陈晓的言词中,两人始终强调与供应商关系和供应链的重要性。
这对于国美CIO于奋飞而言,他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国美与供应商间的信息化对接,以提升供应链效率来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
同时,他还要为国美信息化做好至少5年的规划,以应对销售规模扩大后可能面临的复杂局面。
早在3月1日,支持供应商与国美ERP对接的B2B系统平台就已上线,目前对接供应商306家,其中包括索尼、海尔、海信等知名厂商。
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加入B2B平台的上千家国美供应商来说,如何与国美ERP对接?对接之后能够带来哪些好处?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案例丨三大典型案例解析企业并购后的IT整合策略▎来源《中国计算机报》文丨邱燕娜综述篇在中国企业做强做大愿望的驱动下,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信息化已经广泛成为企业业务运作工具的今天,IT系统整合成为企业并购以后不可避免的问题。
有人认为,2006年明基并购西门子的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IT整合滞后。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合并无法达到最高管理层设定的预期目标,他们通常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IT。
IT问题是合并失败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仅次于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两大因素——因为越来越多的并购战略要依靠IT来实现组织中其他领域的协同,包括供应链、制造、物流等。
那么,企业到底并购以后到底该怎么整合IT呢?本专题选取了企业并购后的三种典型的IT整合策略以供企业参考。
策略一:替换掉原有系统,将并购企业作为收购企业的一个业务单元适合情况:集中管理需求强烈,IT预算充足典型企业:欧莱雅、首钢总公司、青岛啤酒、迪信通此策略是我国集团型企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IT整合策略。
这类企业往往采用的是统一平台下的集中化的信息化策略。
选择此策略的企业是为了更好地将被并购企业的系统整合到集团统一的平台下,从而实现集中管理的目的,更好地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管控,并与收购企业的原有组织实现业务协同。
可见,这种策略适合那些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对被并购企业的管控需求比较强烈的集团型企业。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根本不用担心被并购企业应用的系统与收购企业的系统不同而导致异构系统之间整合难度过大。
但是,此策略要求收购企业的IT系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同时IT预算要足够充裕——因为替换掉原有系统意味着要放弃被并购企业大部分原有IT投入。
在过去100多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并打造品牌成长起来的欧莱雅采用的就是这种IT整合策略。
考虑到被并购企业的规模不同,欧莱雅集团选择了两款ERP来替换被并购企业的原有ERP系统:规模较大的工厂,使用面向高端市场的SAP产品;规模较小的工厂,则可以选择由赛捷软件公司提供的面向中小企业的SageERPX3。
企业合并案例案例一: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并购过程:2004年 12月 8日,联想宣布以 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 3月 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作出裁决,批准联想集团并购 IBM全球的个人计算机 (PC)业务。
17.5亿美元中的 6.5亿美元将以现金支付,6亿美元以联想的股票支付,每股计价 2.675港元,包括 8.2亿股联想普通股,9.2亿股优先股,共计 17.4亿股联想股票,占联想股份的 18.9%,BIM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在收购前,BI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帐面净资产为负 6.8亿美元。
2005年 5月 1日收购完成,新联想的个人电脑业务约占全球市场的 8%,是世界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合并动因:联想长期以来把战略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高效的团队。
联想收购 BI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通过利用 BIM现有资源有利于解决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联想此次收购,连同 BIM的 PC部门员工一起纳入摩下,这些员工在国际市场上的丰富经验对想把“LENOVO”,打入全球市场的联想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其次,联想缺少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而 BIM 在国际上有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
最后,这次收购因 BIM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被全球媒体大量报道,ELNOVO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成为一个被大肆宣传的品牌,这无疑为 LENOVO走向世界埋下了有利的伏笔。
对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来说,被纳入联想旗下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首先,BIM 在全球大型企业的市场方面个人电脑市场做得非常好,联想在小企业的市场方面做得很好,两者的联合能把这两部分的优势联合在一起。
其次,新联想通过扩大了的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个人电脑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对 BIM个人电脑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也提供了一个机遇。
因此,此次联想收购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双方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的可能性,此次收购实现了优势资源的联合。
互联网企业并购整合的风险与防范互联网企业并购整合的风险与防范 ————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为例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为例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为例2017年08月24日目前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发展初创期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发展初创期,,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一旦企业在并购后期整合不当一旦企业在并购后期整合不当,,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同时同时,,由于互联网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由于互联网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无形资产占比大无形资产占比大、、企业文化占主导等化占主导等,,使企业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使企业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并购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并购案例分析 通过下表我们发现,无论是滴滴打车还是快的打车,基本上都是通过优惠补贴来增加客户,而客户选择打车软件的首要原因就是补贴力度。
双方宣布战略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 制度,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表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前对比滴滴打车 快的打车 用户数超2000万 超2300万 司机数超30万 超40万 用户管理无 用户等级+用户积分 增加用户粘性方式车费补贴 车费补贴+用户积分(可兑换) 支付方式微信支付\线下支付 支付宝支付\线下支付 加价幅度0-20元 0-50元 使用的地图百度地图 未来发展趋势智能打车工具+本地生活服务平台1.并购动因一是减少营销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从使用功能方面讲,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差异性不大,所以两者争夺市场的渠道就是补贴政策。
哪家的补贴更优惠,用户就使用哪家的软件。
据不完全统计,双方宣称补贴总额已达19亿元人民币,造成其运营成本急剧增高,利润水平不断降低,所以恶性竞争终究会使两家公司陷入困境,战略合并是必然的结果。
二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行业内竞争优势。
滴滴与快的合并后,其市场占有率达90%,在打车App 这一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完全可以抗衡竞争对手,增强了行业内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