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组成部分包括(镜架、镜片)。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东西,就有放大作用,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露珠)等。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由(色彩点)组成。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蛾类的(羽状触角),蝶类的(棒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蝇、蜻蜓的(复眼);苍蝇在玻璃上不滑落,这跟它的(脚的构造)有关等。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如许多岩石就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就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3.不是所有的透明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珍珠、面粉、松香、琥珀、塑料、纸张)等就不是晶体。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 ),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这些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和细菌还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食品工业 :人们通过观察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 :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 21 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
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
科学研究证明,每公顷大豆在其一生中能够固定氮素 102 千克(折合成硫酸铰是 510 千克 )。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变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地被征服了。
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们还和细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2.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3.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4.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的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
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放大镜。
5.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作用: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特点是:镜片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
6.水滴也能放大物体,能放大物体的器具都具有放大镜的特点。
7.装水的烧杯.烧瓶.广口瓶.试管等【圆柱体】都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长方体正方体的则不能。
球形的透明物体装水后放大倍数最大。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9.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其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答:镜片中央凸的越厉害,放大镜倍数越大。
【注意:放大倍数和直径没有关系】11.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答:因为放大镜镜片具有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且具有能够把物体图像放大的功能。
12.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水滴.装水的烧杯.烧瓶.试管还有透明的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为什么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答:因为它们都具放大镜的特点即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13.怎样正确的使用放大镜?有几种方法?答:两种。
第一种: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14.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机屏幕图像,其实图像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色彩点组成。
二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第1页,共4页装 订 班 级学 号 姓 名※※※※※※※※※※※※※※※※※※※※※※※※※※※※※※※※※※※※※※※※※※※※※※※※※※※※※※※※※※※※※※※※※※※※※※※※※※※※※※※※※※※※※※※※※※※※※※※※※※※※※※※※※※※※※※※※※※※※※※※※※※※※※※※※※※※※※※※※※※※※※※※※※※※※※※※※※※※※※※※※※※※※※※※※※※※※※※※※※※※※※※※※※※※※※※※※线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2.( )推动着印刷术和印刷工具的发展。
A.交流的障碍 B.记录文字的需要 C.抄写的低效3.地球的运动会引起很多自然现象。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北极星“不动” B.四季变换C.不同地区存在时差D.昼夜交替4.在新冠肺炎预防期间,如果你要出门办事时应该( )。
A.戴帽子B.戴口罩C.带雨伞5.活字印刷正确的流程是( )。
A.检字——刷墨——拓印 B.排版——刷墨——拓印C.检字——刷墨——拓印——晾制D.排版——刷墨——拓印——晾制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1.任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可能给人类带来( )和( )的影响。
2.盘山公路在山腰绕来绕去,这是利用了( )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 ), 坡度越( ),越( )。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
4.细菌的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 )、( )。
5.洋葱表皮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 )等结构。
6.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装置从一种形式( )为另一种形式。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真题精选(教科版)一、选择题1.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A.大陆B.海洋C.冰川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但不会对刺激产生反应B.大部分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C.微生物是生物,同样具有生物的一般特征D.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3.以下工具应用了斜面原理的是()。
A.天平B.螺丝钉C.刹车D.方向盘4.真诚合作以()为重。
A.大局B.自己的利益C.别人的利益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与温度计相比是更好的工具B.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C.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D.工具和技术是独立没有关联的6.科学小组通过工具了解更多的生物细节。
小组成员没有放大镜,却找到以下透明镜片,其中适合当放大镜的是()。
A.B.C.7.昼夜对动物影响很大,下列属于夜行性动物的()。
A.蝴蝶B.鸡C.猫头鹰8.在正常使用时,下列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B.C.二、填空题25.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
教室门省力杠杆手臂斜面吊车定滑轮钢钎轮轴升旗费力杠杆 盘山公路滑轮组五、实验题26.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实验目的:探究放大镜的特点。
(2)实验材料: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眼镜。
(3)实验步骤:①用眼分别看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②用手分别摸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③分别用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同一个对象,如观察同一个字。
27.什么是机械?机械有什么作用?28.简要说一说地球上的四季是怎么形成的?29.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呢?举例说明30.生活中常见能量风能、热能、电能、声能、食物中的化学能各有什么作用?3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生物吗?参考答案:1.B【详解】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特征如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整理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整理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其镜片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它的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而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到的范围(视野)会越小。
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XXX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的应用,XXX发明了眼镜。
除了放大镜外,还有其他具有放大功能的器具,如水滴、老花镜、加满水的烧杯等。
3.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将放大镜移至眼前,然后再移动物体(物动),或者将物体放好位置,将放大镜移动与眼睛和物体之间(镜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4.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能缩小物体的图像;而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
通过观察可知,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6.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蒸馏(减少水分)、降温等。
与晶体不同的是,玻璃、珍珠、松香、沥青、橡胶和琥珀都是非晶体。
7.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和放大镜、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光学显微镜1500倍,电子显微镜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3亿倍。
一般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两块凸透镜,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知识考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相关系,和(镜片的凸度)相关。
放大镜的(凸起水准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很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5、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这(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够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理解(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9、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0、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0、(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合周围的环境。
14、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很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1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16.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
17.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
18.科学研究说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人类在微小世界获得的成就人类在微小世界获得的成就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
从最早的显微镜到现代的纳米技术,人类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微小世界。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人类在微小世界获得的成就。
1. 显微镜显微镜是人类在微小世界获得的第一个重要成就。
早在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虎克发明了第一台显微镜,使人们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细胞和微生物。
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
2. 病菌理论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人们发现了许多微生物,其中包括一些致病菌。
这启发了人们对疾病的研究,最终导致了病菌理论的发展。
病菌理论认为,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一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3. DNA结构的发现DNA是生命的基础,它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遗传学的认识。
这项发现促进了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生命的基础。
4.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能够控制和操作物质在纳米尺度下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制造出更小、更强、更轻、更快的材料和设备。
纳米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电子、医学、能源和环境等。
它的发展将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5.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
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和神秘,包括量子纠缠、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计算等。
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会对计算机、通信和能源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人类在微小世界获得的成就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人类在微小世界将会获得更多的成就。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变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地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们还和细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今你退的斗争.
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进行杂交工作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的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好似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因此人们吧豆科植物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厂.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节约由于生产氮肥需要的电力以及减少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一些农业微生物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种植豆科植物、草,增加肥力,绿化黄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在对根瘤菌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一种控制根瘤菌数量的遗传基因密码,这将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要施肥的作物成为可能.
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重疴沉疾,而土壤污染带给水果、粮食、蔬菜的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的污染是不可低估的净化土壤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克隆:1996年的夏天,一只叫多利的绵羊在苏格兰诞生了.为了培育多利,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母羊体内取出一个卵细胞,出去它的细胞核随后把一只6岁成年的母羊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去核的卵细胞,最后把这个卵细胞移植到第三只羊的子宫里.5个月后多利诞生了.它和那只提供细胞核的6岁成年母羊在遗传上是相同的,多利是那只羊的克隆.
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生物的先进技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的处理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依靠微生物除臭,污水和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微电子技术:显微技术还促进课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的直径仅毫米,厚度是毫米.有了这种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制
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