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水到哪里去了》公开课教学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水龙头、杯子、水桶、毛巾、海绵等。
2. 实验器材:水槽、试管、烧杯等。
3. 教学研究课本:小学科学1《水到哪里去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简单介绍水的重要性和用途,向学生提出问题:“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2. 学生回答问题。
步骤二:探究(20分钟)1. 开展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
2. 每个小组获取一份实验器材和实物。
3. 学生观察实物,思考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记录想法和猜测。
4. 学生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假设。
步骤三:实验(30分钟)1. 展示使用水龙头、杯子、水桶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运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分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明确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2.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并分享总结结果。
步骤五:拓展(20分钟)1.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情况下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2. 让学生观察、探究和记录实际生活中的水的运动情况。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展览,展示他们自主探究的成果。
五、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和观察记录。
2. 学生对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了水的运动和变化,了解了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这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水到哪里去了》说课材料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河北教化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是“物质的状态”这一单元的重点,在前一单元学习天气改变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物质的状态及改变,探究水的三态改变,帮助学生相识到温度的改变可能促使物质状态的改变。
在前一节课探讨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质改变,知道了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一改变,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探讨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汽化现象。
为下节课《雨的形成》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作铺垫。
2.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素养发展的须要,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觉象提出想探讨的问题。
②、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改变。
③、从试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肯定的热量。
④、通过设计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学问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的内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身体会感受蒸发的探究过程,难点体验水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3.试验器材水、酒精、注射器、玻璃片、白纸、电暖风、烧杯、湿布、酒精灯、铁丝等试验仪器。
二、说教法这节课是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尝试学习为主,以创新实力为主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辅之以设疑激趣法,探讨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加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实力和总结概括实力,让学生总结出蒸发及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三、说学法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是作为学生学习启发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探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1《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的消失现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能力;3. 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掌握水的循环过程的基本概念;2. 理解水的消失现象的原因。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水的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消失现象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块透明的玻璃板;2. 准备一盆水;3. 准备干净的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水消失的现象,让学生描述并思考原因。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水到哪里去了”。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引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思考水的消失现象的原因。
2.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发现水的蒸发现象。
3. 展示透明玻璃板和盆中的水,向学生解释水的消失现象与蒸发有关。
4. 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蒸发实验,将一块湿布放在透明玻璃板上,观察布干燥的过程。
三、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水的消失现象和蒸发的原因。
2. 教师对学生的解释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解释蒸发是液体表面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散开而逸出的过程。
3. 教师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动。
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四、实践探究(2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实验验证“湖水是怎么消失的”这个问题。
2. 小组讨论并记录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
3. 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践,引导他们发现湿度和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水消失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课所学进行复习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的消失现象及原因”的小作文,要求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七、课堂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到哪里去了。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学会从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会从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
四、教具准备:1.彩色PPT课件2.讲台3.海报素材:水循环图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用水的情景,看看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水,让学生提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水到哪里去了?Step 2:学习(15分钟)1.出示彩色PPT,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并简单解释其中的关键词。
如:蒸发、云、降水、河流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按照水的循环过程,小组内自由讨论并写出一个故事,描述水从地面蒸发到变成云,再从云中的水滴下来成为降水、流入地面的流动的水体等过程。
3.随机抽取一组的代表,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编写的故事。
Step 3:实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测量杯和一个透明塑料袋。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观察和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向测量杯中倒入一些水,并将透明塑料袋套在上面,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
3.学生观察一段时间,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讨论:透明塑料袋里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讨论来得出结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凉爽的塑料袋后凝结成小水滴,然后滴下来,就形成了“雨水”。
Step 4:总结(10分钟)1.展示海报素材:水循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画出自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分组交流: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水循环图,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
3.抽取一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水循环图,并讲解自己的理解。
Step 5: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水到哪里去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2.让学生在家里或学校附近寻找水的踪迹:如水龙头的水流去哪了?下雨后水流到哪里去了?冬天的雪融化之后水流到哪里去了?并写成观察报告。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三学情分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了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四学法了解法观察法实验法整理法五准备材料:(大小)烧杯、酒精灯、水、湿布(2块)、扇子六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我们可以离开枯燥的课堂学习,一起进入神秘的科学世界来探索科学的乐趣。
你们现在的身份是“科学研究员”,请各组推举出一位科研组长,由组长做好分工,将各位研究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好,把个位研究员的名字填于实验记录表上。
(三分钟好吗)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科学的世界。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下滑字)在它消失之前,请你们快速说出你对这个字的了解。
你们说的太好了,这个字字面解释为:骨头掉进水里自然为滑,因此,我的姓和一种物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们说它是什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科学课题就是板书课题:水到哪里去了?2.质疑同学们,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他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到哪里去了?3.讨论同学们都说的特别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水的蒸发,板书:蒸发(出示幻灯1:蒸发概念)请同学们默读蒸发的概念,思考一下: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出示幻灯3、4、5、6)4.活动一其实蒸发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且时刻发生着,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蒸发”的感觉。
用手指蘸温水抹在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幻灯7)结合感觉,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发现:______________. 说说蒸发有什么特点?把感觉和特点填写于实验记录表。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
教师准备:温水、小烧杯、温度计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
(老师在黑板上用湿布画两幅简笔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迅速在书中描画出水迹的样子,注意观察水迹的变化,分别在30秒、1分钟时如实记录。
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水不在了。
“水干了”师:这时你的脑子里会产生些什么问题?生:水到哪里去了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小游戏:每个人在课桌上写字,仔细观察回答问题:1、课桌上字的水迹哪里去了?2、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物质跑掉了?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这种轻松的氛围容易使学生放松,带有神秘色彩的问题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出来。
)(二)、设疑自探小组探究一: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实验记录上。
小组汇报交流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明确蒸发吸热的概念,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小组探究二:是不是所有的蒸发都需要吸收热量呢?我们在通过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指导学生利用温度计做实验,体验蒸发需吸热的科学原理。
用温度计先测室温,然后测水的温度,最后取出温度计看温度的变化,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说明什么?(发现蒸发过程中还有吸热)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蒸发?它有什么特点?小组汇报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们明白在蒸发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原理)(三)质疑再探到现在为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刚收获的稻谷,我想把稻谷快速变干,你有什么办法?根据你的办法,你认为蒸发快慢的因素和什么有关?教师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已让学生帮我想办法为理由,来解决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拓展运用1、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有些冷?2、请你说出在生活中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的例子?(设计意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加深对蒸发时吸热的理解)(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设计意图:首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板书设计:水到哪里去了蒸发:水---- 吸热 ----水蒸气(液体)(气体)。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本课选自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这节课是“物质的状态”这一单元的重点,在前一单元学习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温度的变化可能促使物质状态的变化。
在前一节课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质变化,知道了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一变化,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汽化现象。
为下节课《雨的形成》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作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编排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分为一个课时。
用小水滴经历的故事的引入水的蒸发概念。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本质以及造成蒸发的原因。
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并建立科学的蒸发概念。
分四个部分:观察、讨论玻璃上的水到哪里去了?进一步引出蒸发现象。
认识蒸发会降温,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通过以上学习自主探究其他液体有没有蒸发现象。
学生探究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水沸腾现象的学习,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意见。
学生的困难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蒸发这一现象。
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
学生情况:1、90%的学生对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较陌生。
2、有80%的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3、90%以上的学生能分辩出酒精和醋两种不同的液体。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使学生知道水在常温下能蒸发,并且蒸发时要吸热,能够了解蒸发的快慢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并能用正确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生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讨论、交流来完成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呵护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
教师准备:温水、小烧杯、两个手帕、电风扇,电暖扇。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儿歌导入)师:老师边唱儿歌边变魔术:第一回考个鸡蛋,第二回考了二分,他娘打他三棒槌儿,出溜拐弯变个小鸭子。
请大家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小鸭子不见了。
主体探究:(我爱思考:)第一张1、黑板上的“小鸭子”游到哪里去了?2、你看到“小鸭子”是怎样跑掉了?3、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物质跑掉了?探讨后得结论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师: 在我们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一说。
生:夏天,人们经常往地面上洒水,水一会就干了就是蒸发。
生:湿衣服会干了。
师:其它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生:有。
不盖盖的酒精会蒸发掉。
师:在蒸发的过程中有没有温度限制呢?生:没有。
师:可以说:(板书:在平常温度下进行)。
师:在蒸发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现象呢?师:我们现在看书29页,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书中29页下面。
生: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
师:大家讨论分析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的原因。
生:蒸发过程中还会(板书:吸热)师:夏天,从游泳池上岸之后,觉得特别凉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被风一吹,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人体的热量,所以觉得凉爽。
师:生活中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吗?生: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是由于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人体热量所引起的。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1、各种操作材料:水盆若干、水杯、卫生纸、毛巾、棉花、石块、海绵、泡沫塑料积木。
2、记录材料: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一、教师设置情景,引起幼儿的好奇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水杯、水盆、毛巾、塑料(老师碰倒水杯)哎呀,水撒了,怎么办呀?幼儿想办法,教师擦水。
孩子们,你们想的办法真好,桌子干了,但水到哪里去了呢?(教师拧毛巾)原来水被毛巾吸走了,毛巾是吸水的。
那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容易吸水的呢?二、操作活动:1、幼儿猜测已经出示的材料是否吸水,全班统一记录。
教师强调记录标志。
2、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组选出一个小朋友做记录,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材料放进自己的杯子里,负责倒水的小朋友倒完水,在水盆上方把杯子倒过来,同组的所有小朋友认真观察,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容易吸水的要用对勾来记录,不容易吸水的用叉来记录。
3、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总结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在他汇报时,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想你的实验结果和他的是不是一样的。
四、教师总结: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孩子们,你能说一说这些容易吸水的物品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五、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吸水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是吸水的,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目标预设]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教案目标:1. 通过本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2. 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水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故事情节;2. 分析故事中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节约水。
四、教学准备:1. PPT;2. 故事《水到哪里去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张干旱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为什么干旱地区缺水?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学习故事(15分钟)带领学生阅读故事《水到哪里去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描述了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2)为什么水会从小河流到大河流再到大海去?(3)水是如何推动水车转动的?(4)珍惜水资源的意义是什么?3. 分析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2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故事中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进行讲解:(1)水是液体,具有自由流动的特性。
(2)水会沿着重力方向向下流动。
(3)水分子之间会相互吸引,形成表面张力。
(4)水会沿着开放的通道流动。
4. 延伸思考(15分钟)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平时都如何节约水资源?(2)如果你们是设计师,你们会如何设计节水的家居设备?(3)请设计一种新型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它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雨水或废水。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水的意义。
并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节约水的短文。
六、课堂延伸:1. 前往周边河流或湖泊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水的流动规律和水质情况。
2. 邀请水务相关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3. 通过制作海报、绘画比赛等形式,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①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③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④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3、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用具温水、小烧杯、湿巾、风扇,电暖扇温度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生活中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有很多,如大雨过后,地面上留下很多水坑,几天后水坑会有什么变化?坑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洗过的衣服放到阳光下,不久衣服变干,农民刚收获的小麦、玉米湿湿的,挂在树上会变干,衣服和粮食为什么会变干?这些现象中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你愿意探究这个问题吗?(二)游戏激趣,认识蒸发师:在黑板上快速的写出一个“水”字,让同学们观察“水”有什么变化?生:字不见了,“水”不见了……师:同学们现在你的脑里会产生些什么问题?学生会回答:水到哪里去了?此时教师(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师:那么大家猜猜水到哪里去了?生可能答:飞走了、藏到黑板里了、变成水蒸气了……(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交流得出结论:水的消失是因为水蒸发了,至此导入这节课的主题——蒸发。
(板书:蒸发)(三)思考体验,学习蒸发师:在蒸发的过程中有没有温度限制呢?生:没有。
师:可以说:(板书:在平常温度下进行)。
师:在蒸发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现象呢?师:我们现在看书29页,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书中29页下面。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8. 水到哪里去了课题8. 水到哪里去了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一、(创设情景)教师出示一张半湿的纸,请生尽快将它弄干1.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
探究活动一、活动:“水到哪里了?”1.谈话:“说说纸里的水到哪去了?”2.看课本插图说说这些水到哪里去了?二、活动:“写字游戏”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2.生观察这个湿字。
3.说说你的发现。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拓展一、找找生活中水不见的现象(第二课时)引入一、游戏:“水不见了”1.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
2.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一、交流活动1.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水不见了的例子。
2.比一比哪组的小车组装的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理解蒸发”1.看课本理解蒸发的定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蒸发。
教学过程拓展一、找找自然界中的蒸发现象(第三课时)引入一、把自己找到的例子与同学交流1.生各抒己见。
探究活动一、活动:“研究蒸发的快慢”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分组讨论,提示: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示)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
(提示:控制好变化的条件,认真记录)4.得出结论。
(可以用什么办法再次证明我们的结论)5.完整地介绍我们小组的研究经过。
6.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二、交流:“在什么情况下,水分蒸发得快一些,说说理由”1.小组交流,共同总结影响按蒸发快慢的因素。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明白水在加热状态下可以由液体变成气态的前提下,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汽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本课要求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收热量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再次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水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学生对蒸发的快慢有一个模糊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本课是上次物质三态变化的延续,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学习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受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评价任务1.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天,教室里很热,同学们都会在教室里洒一些水,但是,过一段时间水就没了,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二、写字游戏1.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我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水”字,30秒后观察它有什么变化,1分钟后有什么变化?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冀教版科学四班级下册《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学问与目标1.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觉象提出想讨论的问题。
2.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力量与过程3.从试验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肯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蒸发的几个因素,熟悉到使用不同的方法也可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讨论水蒸发快与慢的因素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用具杯水、湿布、酒精、温度计四、教学过程老师用湿布在洁净的黑板上写一个字或花一幅简笔画。
同学新颖地观看字(或画)的变化。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刚才用水在黑板上写的字(或画的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黑板上的字(或画)消逝了,水迹也消逝了。
(导入新课)字(或画)消逝了。
那么,写成字(或绘成画)的水哪里去了呢?(同学)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了。
(老师)同学们说的特别好。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水的蒸发。
大家争论争论,相互说说你印象中的水蒸发的例子。
(同学)小组或同桌活动。
老师可以在同学争论之后,让部分熟悉较深刻的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老师)其实,蒸发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且在时刻发生着。
今日,我们大家就来体验一下蒸发的感觉。
(活动)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认真体会有什么感觉?(同学)说说你的感觉。
结合你的感觉,说说你发觉蒸发有什么特点?(老师)蒸发可以汲取表面的热量,使温度降低。
(老师)除了水和酒精可以蒸发,你还能说说其它液体的蒸发的例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其实不但这些液体能够蒸发,全部的液体都可以蒸发。
(老师)在这里老师告知大家,液体的蒸发快慢会有差异。
现在,老师要求大家小组内争论出一些方法,如何进行蒸发的快慢的讨论。
(活动)蒸发的快慢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验证都有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
其次是设计好讨论的步骤,从而验证某一个条件的作用。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2.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实验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2.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能与学生交流自己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蒸发现象。
2、难点及突破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课前准备:课件、抹布、水、水杯四、教学过程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展示目标。
学生齐读。
教师分析本科教学目的要求。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活动1:黑板上的字哪里去了?用湿布在玻璃黑板上擦一片水迹各小组讨论:①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各小组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组织学生讨论活动2、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让同学用手活着脑门沾点温水,看看什么感觉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3、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一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组织学生讨论比如说晾晒衣服,夏天快还是冬天快,等等。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听取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同学们的讨论第五环:学生达标,当堂测评。
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2、和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都要热烈。
3、水蒸发的快慢与、、等因素有关。
4、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的速度越。
相反,温度越低,表面积越小,风力越小,蒸发的速度越。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教学反思:我所授的《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是“物质的状态”这一单元的重点,在前一单元学习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