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2022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19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 阳光下的影子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或玻璃棒预测:早晨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观察到的现象: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子逐渐变短的时间是,影子最短的时间是,影子逐渐变长的时间是;上午影子朝方,下午影子朝方。
实验结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的改变而改变,太阳升起越低影子越,太阳升起越高影子越,正午影子最。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小孔,铁夹子4个,手电筒一个。
实验步骤: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硬币。
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3.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直进小孔。
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4.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传播的。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 照亮目标实验目的:照亮目标实验器材:手电筒、书本、镜子实验步骤: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光是怎样照亮书本的?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立起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
验报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实验器材:猜测:实验过程:培养皿 2只、滴管 1只、标签纸 3张、绿豆种子 10粒、放大镜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3粒绿豆;1个、清水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器材:培养皿 2只、滴管 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 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 2个、湿润土壤若干猜测: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实验过程:1、把两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 2 厘米的土壤,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评定等级:指导教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 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年月日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二、实验目的: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三、实验原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空气、水和适宜温度等。
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实验器材: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
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下面放上纸巾。
2、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猜测: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实验过程: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2个、湿润土壤若干猜测: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实验过程:1、把两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评定等级:指导教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实验过程:室外的情况;2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片。
最后,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第一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用实验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第一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实验过程: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
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
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
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设计生态瓶(第一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实验过程: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
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
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食物关系)。
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
改变生态瓶的一些条件、生态瓶里的生物会怎样(第一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验材料:生态瓶、小鱼若干条、鱼网实验过程:1、增减生态瓶中的水,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
2、增减生态瓶中的小鱼,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结论:增减生态瓶中的水和小鱼都会使生态失衡。
实验课题: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小组签名:
实验课题:寻找土壤的成分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小组签名:
实验课题: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小组签名:
实验课题: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小组签名:
实验课题: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小组签名:
实验课题: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实验课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我们发现:运动时的摩擦力(),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
小组签名:
实验课题: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学校:班级:小组:组长:实验时间:
我们的发现:
小组签名:。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班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 年月日、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二、实验目的: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三、实验原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空气、水和适宜温度等。
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实验器材: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五、实验步骤: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下面放上纸巾2、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3、一组浇适量的水,一组不浇水。
4、定期观察、记录、浇水。
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曰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第一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实验过程: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
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
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
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实验名称:设计生态瓶(第一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实验过程: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
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食物关系)。
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实验名称:改变生态瓶的一些条件、生态瓶里的生物会怎样(第一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未填写时间:未填写年(班)级:未填写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实验者:未填写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我的猜测:光沿直线传播。
我是这样做的: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我认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疑问:为什么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指导老师:未填写评定等级:未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未填写时间:未填写年(班)级:未填写实验名称:光的反射能力实验者:未填写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我的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我是这样做的: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我认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疑问:为什么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指导老师:未填写评定等级:未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未填写时间:未填写年(班)级:未填写实验名称: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实验者:未填写实验器材:小车、线、小塑料袋、玻璃珠、秒表1只我的猜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我是这样做的:1、将小车安放在桌子上,用线的一端栓住小车,另一端拴上一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悬空。
2、将玻璃珠逐颗放入袋中。
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我认为: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疑问:为什么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指导老师:未填写评定等级:未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未填写时间:未填写年(班)级:未填写实验名称: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实验者:未填写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我的猜测: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我的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我是这样做的: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我认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疑问:为什么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我的猜测:光沿直线传播。
我是这样做的: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我认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疑问:为什么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我的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我是这样做的: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我认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疑问:为什么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我的猜测: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地低。
五年级分组数:班16实验编组:第组长:组实验时间:2022 年月日记录:实验课题实验目的了解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实验仪器(药品) 1个放大镜、 4 颗绿豆种子、 2 个干净的塑料种植盒、 4 张标签、 1 个塑料勺、 1 块纸巾。
盛有潮湿土壤的桶、 2 支滴管、水、大头针、剪刀。
我们的猜测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实验步骤与现象观察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4.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5.把两组种子放到相同的环境中,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实验收获教师评定优( ):能独立思量,熟练操作,有创新。
良(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 ):在教师匡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指导教师五年级班分组数:16实验课题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22 年月日记录: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仪器放大镜、绿豆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来自第一课的准备,也可以为(药品) 全班准备一至两组),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实验步骤与现象观察1.在培养皿里铺上几层吸水纸;2.把 5 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3.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4.3-5 天后,提起一层吸水纸,子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与实验收获教师评定优( ):能独立思量,熟练操作,有创新。
良(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 ):在教师匡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指导教师组长:五年级分组数:班16实验编组:第组长:组实验时间:2022 年月日记录:实验课题实验目的了解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实验仪器(药品) 2 个长方形扁纸盒、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 条、干土、湿土、企鹅、天鹅等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1.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把一个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将蚯蚓5 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5 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实验步骤与现象观察记录;3.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4.再拿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蚯蚓 10 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5 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5.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实验结果与实验收获教师评定优( ):能独立思量,熟练操作,有创新。
(简化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单
实验名称:构建简易电路
实验目的:
通过构建简易电路,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实验材料:
- 电池
- 电线
- 电灯泡
- 开关
实验步骤:
1. 将电池连接到电线的两端。
2. 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灯泡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打开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
打开开关时,电灯泡亮起;关闭开关时,电灯泡熄灭。
实验分析:
通过构建电路,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 当电路闭合时电灯泡亮起,说明电流能够通过电线流动;
- 当电路断开时电灯泡熄灭,说明电流无法通过断开的部分流动。
实验结论:
1. 电流是带电粒子在导体中的流动,可以使电灯泡亮起;
2. 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3. 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实验改进方向:
为了更深入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可以进行以下改进:- 尝试使用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电池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
- 探索连接不同电器所需的电路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第一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实验过程: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
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
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
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实验名称:设计生态瓶(第一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实验过程: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
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
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食物关系)。
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
实验名称:改变生态瓶的一些条件、生态瓶里的生物会怎样(第一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验材料:生态瓶、小鱼若干条、鱼网实验过程:1、增减生态瓶中的水,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
2、增减生态瓶中的小鱼,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结论:增减生态瓶中的水和小鱼都会使生态失衡。
实验名称:影子有什么特点(第二单元第1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实验材料:不透明圆柱体、电筒、针架、白纸、铅笔实验过程:1、将圆柱体立放在白纸上,用电筒在不同位置照射(距离不变),在白纸上画出不同位置时的影子。
2、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用电筒在同一个方向照射(侧面或底面),位置不变,改变圆柱体与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画出来。
3、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分别用电筒照射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在对应的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结论: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
实验内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及太阳高度(第二单元第2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测量影子的长度及太阳高度,知道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太阳高度测量器实验过程: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3、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4、学习用太阳高度测量器测量不同时刻太阳高度。
5、引导学生分析影子长度的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结论:阳光下的影子在太阳刚出来和要下山时最长,正午最短;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
实验内容: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第二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实验过程:1、把3张有孔卡纸用票夹固定并排在桌面上,后面再放1 张无孔卡纸,用电筒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照射过去,调整另外两张卡纸的位置,使电筒光能照射到无孔卡纸上,观察3个孔的位置。
2、随便将一张有孔的卡纸往旁边轻微移动一下,观察电筒光能不能射到无孔卡纸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小孔成像(第二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原因。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有小孔的长方形卡纸1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2个。
实验过程:1、把有孔子卡纸摆在中间,蜡烛和无孔卡纸分别摆在两边。
2、点燃蜡烛,然后调节距离,使无孔卡纸上能出现蜡烛火苗的清晰倒像,再移动距离观察倒像有什么变化。
结论:由于光是没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的光通过小孔传播过去之后,上下左右方向都反了,而且像的大小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内容:照亮目标(第二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照亮不同位置的物体。
实验器材:手电筒、书、一个小物品实验过程:1、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用电筒直接将它照亮。
2、电筒不动,把书立起来,用一面镜子反射光照亮书。
3、电筒不动,在书的后面放一个物品,用两面镜子反射光将它照亮。
4、画出每种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路线图。
结论: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关系(第二单元第5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光越强温度越高。
实验器材: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实验过程: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注意: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结论:光越强、温度越高。
实验内容: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二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物体颜色、光照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实验器材:白色、粉色、、黑色蜡光、铝箔纸袋各1个,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支实验过程:实验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3、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3、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实验内容: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第二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执水器的构造及原理,学会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器材: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实验过程:1、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及原理2、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3、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4、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实验内容:光的色散实验(第二单元资料库)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实验器材:三棱镜实验过程:将三棱镜的侧面对着太阳光,然后慢慢旋转,使阳光出现七种色光。
结论: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内容: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三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温度变化、流水等会使岩石破碎、变形。
实验器材:较小的岩石块(最好是板岩)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实验过程:实验1——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捏的方法)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流水对岩石的作用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结论:温度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
实验内容: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三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寻找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实验过程:1、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2、用牙签将干土按颗粒大小分类,看书了解各种颗粒的名称及特点。
3、把新鲜土壤放入水中,先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再将土壤搅散、静置。
4、观察沉淀后水面和杯底能发现什么。
结论: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内容:雨水如何浸蚀土地(第三单元第5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雨水及雨水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改变地表形态。
实验器材: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实验过程:1、在塑料水槽底部一角钻一个孔,在水槽中装一些湿土,做一个斜面,在离小孔一定距离的地方做成悬崖、用小铲拍紧。
2、用洒水瓶在一定高度往斜面上喷水,小孔下面用盆接水,注意观察土壤和水的变化。
结论:雨水的重力和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并破坏地表形态。
实验内容: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浸蚀(第三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
实验器材: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2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实验过程:1、在一个水槽中装上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另一个水槽中装上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坡长、坡度一样。
2、分别往两个斜面上洒水(高度、水量一样。
),下面用盆接水,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土壤及水的变化。
结论: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
实验内容:河流对土地的浸蚀和沉积作用(第三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河流会浸蚀土地,并改变地形地貌。
实验器材: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2个、木块1块实验过程:1、在水槽中装上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注意空出盒子的三分之一不要装土),做成一个斜面,稍微拍紧,然后在斜坡上挖一个宽、深都约一厘米的“河道”。
并用笔记录好河道的形状、深度宽度。
2、在河道上方用木块固定一个漏水的瓶子(剪去底部),让水流进河道,上面不断加水。
3、观察水流速度及河道的变化。
4、根据实验结果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