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自应: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论述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论述我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生产链条的低端,对外贸易大而不强。
“贸易大国”如何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本文对我国如何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贸易大国;贸易强国;转变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到了现代高技术信息知识产业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也应从追求数量规模的扩张型转变为追求综合效益的国家福利贸易强国型,国家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也应从廉价劳动力优势扩展为体制、人才与技术综合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则从单一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战略提高到劳动、知识、科技、服务等多层次战略。
就是说,我国强国型的外贸发展战略应是在发挥中国现有的劳动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努力拓展和建立我国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效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基于这一原则,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目标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实现。
1、立足本国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结构升级根据资源禀赋。
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存在近千万城市失业人口,农村中还有三亿富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也是经济缺乏效率的表现。
从现实意义上看,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我国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在劳动力要素无法像资本要素一样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较为自由地流动的情况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首选。
因为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使占社会劳动力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逐步从事非农业劳动。
特别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技术素质偏低,只有在技术含量低的行业里才能找到工作,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领域。
09电子商务本科1班朱文 07号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一、遇到的问题:1、人才资源的流失,中国高等教育在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一批人才的流失,在人才资源方面对我国的贸易发展方面不利。
2、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我国之所以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依靠的不是自身技术,而是本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成本。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贸易就是以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贸易顺差,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永远跟着别人的后边走,被别人牵着走。
3、贸易发展中国情和体制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国有性质企业对国家的依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缺乏。
二、解决对策:1、全方位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开放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因此,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是我国创建良好的外部贸易环境,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
我国要借助WTO的有利框架,树立“共赢”的理念,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体制构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大力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我国应加快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实施,为我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
2、推行创新战略。
为推动我国创新战略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完善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增加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的科技投入。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
扩大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机制,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技术进出口政策等。
第二,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
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法律、政策环境。
开放企业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
第三,推动知识产权战略。
要普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建设应用服务系统和专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解决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
中国如何由外贸大国转变成外贸强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显著上升,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
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与贸易强国相比,中国海春在很大的差距。
努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任务。
中国虽然是一个外贸大国,但还不是外贸强国,用外贸强国的条件来衡量中国,还远远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要求,中国与世界外贸强国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很大,但结构很不合理,出口主要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只要是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市场需求大,价格居高不下。
因而,中国仅出口商品的交换价格比例差距较大,贸易条件恶化。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低,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规模小,而且档次低,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较差,服务出口贸易结构相对落后,主要靠旅游业和运输业,金融、保险、商贸、电信领域的出口很少。
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一直处于贸易逆差。
中国服务贸易不仅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落后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低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水平。
中国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采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严重滞后,FDI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005年,中国FDI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值为47.88,而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印度等九个国家的平均值只有5.39。
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
要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过的转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立足比较优势,争取竞争优势。
中国要想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实施:一、坚持科技兴贸战略。
科技兴贸战略,是“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以贸易为龙头、以产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适应新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科技兴贸”战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以我国为例,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央提出的“科技兴贸”战略。
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突出重点,集中有限的资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在我国具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和高技术渗透较好的传统领域选择一批有市场竞争能力、附加值高、对开辟和拓展我国出口市场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品,创造有利条件,在短期内形成较大的出口规模。
根据这一思路,分三个层次制订了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形成了一个主体战略工程,力求重点突破。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由1999年的247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156.1亿美元。
同时,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生产能力转移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和产品快速发展。
初步形成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应采取的措施:1、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体制创新2)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资金投入机制创新2、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2)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3、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1)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水平4、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1)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2)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与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在外贸领域的推广应用4)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兴贸,我国的整体思路是:以贯彻落实“科技兴贸”战略为宗旨,按照“系统调整、加强服务、分类突破、依法设限”的原则,依靠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依靠技术措施规范进口,确保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人类健康与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为我国国际贸易与投资营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2班曾梅0101812对于中国过去现在进出口贸易的各种数据我就不在此加以表述了,这些看似漂亮的数字只是表明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贸易强国。
那什么是贸易大国,什么又是贸易强国?让我来简单的表述的话,我认为生产的东西很多量很大,但产品不一定具有竞争力就是贸易大国。
而贸易强国是生产的东西质量好,有市场竞争力,这才是贸易强国。
现在中国生产的东西虽然很多,但同类产品中拥有核心技术的能够获取满意利益的太少,获得利益的背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想想8亿条牛仔,换一架波音747 飞机。
看过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就是世界加工厂,就是世界加工作坊。
生产技术在别人手里,污染的是你的环境,剥削的是你的工人,消耗的是你的能源。
到最后利润还掌握在别人手里。
也许说的太过可无疑尖锐讽刺的道出了中国的外贸问题:在于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在全球产业链中生存。
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改变,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吧第一,科技兴贸。
说白了就是中国产业要自主研发科技产品获取专利。
之前就说了我国外贸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在于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
比如说彩电、手机、DVD,世界产量第一,世界出口第一。
但出口厂商获得的比较利益是非常低的,基本没有知识产权。
无论是专有技术、专利、商标还是国际的销售渠道,基本不在中国自己的企业手上。
所以科技这一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可是科技兴贸其实大家都知道要这么做,中国的科技却总是发展不过来不是么?往前推一步有教育的问题,中国教育体制让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人,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就当然不知道自己日后要在哪一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随波主流的只是想要找一份好工作以后有车有房,不会带着心中的热情去探索认知和发现,自然很难有创新,然后科技这块也便力不从心。
而再往前推,我想这是现在中国的体制问题。
也许这个太空泛,我也研究不到那么深那么透,可是我还是能够隐隐约约感觉到现在社会的道德风气以及精神建设有着极大的问题。
分析: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图一1978—2013年,外贸总额从20,6.4亿美元到4.15899347亿美元。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速明显加快,并且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图二我国进口贸易额自2004年起突破一万亿美元,并且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自2001年入世以来,增幅明显变大。
虽然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的进口和出口总额仍然逆势增长了23.3%,但是2009年进口、出口总额却双双萎缩下降。
图三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年增长率变动幅度较为相近。
而1985-1997年,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年增长率变动幅度相差较大。
图中有三个峰值较为引人注目:①1979年,进口总额年增长率高达42.10%,出口总额年增长率高达40.10%,两者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②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2009年的进口和出口增长率均降为负值,进口总额年增长率为-13.885%,出口总额年增长率为-16.01%,两者双双创下历史新低。
图四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中。
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大贸易顺差额,为2981.23亿美元但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2009年至2011年,我国的贸易顺差额逐年降低,但仍保持着对外贸易的顺差。
图五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加快。
2013年服务贸易总额为5396亿美元总结:从四张图表(图一到图四)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出,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国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速明显加快。
除去2009年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进口和出口总额年增长率为负值,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年增长率均为正值。
虽然2008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但中国的进口和出口总额仍然逆势增长了23.3%。
截止2013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
我国货物贸易虽然跃居第一,但是服务贸易和美国相比还差5900亿美元,高附加值的服务输出正在上演世界贸易新一季的竞争大戏。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分析及研究1. 加强市场准入:推动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国投资者的利润率。
2. 扩大出口市场:通过多个渠道,如参加国际贸易博览会、交流会议等,扩大合作伙伴,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 调整产业结构:从强势行业向新兴行业的转变,从依赖资源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4.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5.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加大对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支持和培育。
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机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7. 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
8. 加强贸易教育和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贸易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加强贸易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培养更多的贸易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9. 推动跨境投资和并购: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进行跨境投资和并购。
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和风险控制,确保投资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0.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打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分析及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大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着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正逐渐向贸易强国转变。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转变,制定合适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依然较为落后。
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此,政府可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比重。
二、加强贸易结构调整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以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这种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形势。
要实现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推动贸易结构的调整,加大对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资源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整合和优化,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贸易结构。
三、深化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成功走向世界的关键之路。
要实现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更加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准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还可以大力发展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搭建更加开放的贸易平台,为中国的贸易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四、优化贸易环境贸易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际贸易实力。
要实现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不断优化贸易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进出口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还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合规能力,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国际贸易体系改革,推动国际贸易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和开放的方向发展。
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开展更多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还可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扩大对外援助力度,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业——中国如何由外贸大国转变成外贸强国?国贸0805班陈宇珍0871150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从外贸大国转变成外贸强国的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在前进的同时也发现不少问题。
在保证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必须不断地向前看,向更高的目标奔进。
从各种贸易数据中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要发展就必须得进步。
但在我们为成为贸易大国而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与美国、德国等国在贸易上的差距。
也就是说,我国距离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还相差甚远。
我们应抓住“十二五”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开始迈向贸易强国的征程。
2010年4月18日,中国商务部在广交会举行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这个目标分两步走: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在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未来十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总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比当前增一倍,届时我国对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具体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在“十三五”期间即到2020年实质性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概论,是属于未来的事实。
要成功的让这些事实实现,我们就必须从现在着手,采取实际的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我们不能泛泛而谈。
经济是要靠实际地去发展。
作为一个崛起的世界贸易大国,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面临的困难。
中国的外贸出口正在步入竞争扩张阶段,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出口环境日益严峻。
要保持中国外贸的健康发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尽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取得了巨大发展,已是公认的贸易大国。
但是贸易大国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我国在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之后,开始向贸易强国迈进。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贸易水平的建议。
标签:贸易强国比较优势贸易增长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成功完成了从传统的封闭、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经济的转变,充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中国的国际贸易也迎来崭新的篇章。
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大国地位已逐步确立。
2007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1738亿美元,稳稳占据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足以证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强大的实力,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制造国,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是贸易强国。
要想成为贸易强国,应具有一下四方面特征:1.贸易强国应该是经济强国。
尽管我国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人均GDP上,仍达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贸易强国应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虽然对于很多商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或出口国,但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尚无足够的发言权,处于被动的境地,缺乏定价权,且贸易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3.贸易强国的贸易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分工微笑曲线中处于两端位置。
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胜,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4.贸易强国中服务贸易占据比例较高。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在贸易方式、主体和产品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劣势,一再遭受质疑的“中国制造”以及频频出现的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起诉,都说明我国迫切需要转变贸易方式,调整贸易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制定新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分析及研究
首先,中国需要推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加工贸易和资源贸易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竞争力的高价值产品和技术。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培育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对外贸易的市场开拓。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而在亚非等新兴市场的蕴藏巨大潜力。
中国需要加强对这些新兴市场的开拓,实现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提高进出口贸易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中国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和产业链的整合,中国需要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最后,中国需要加强贸易投资的安全保障。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存在着某些不确定因素,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外贸易投资的审批和监管,提高贸易投资的安全保障,确保国家的贸易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推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对外贸易市场开拓、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贸易投资的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对策。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摘要:贸易大国贸易强国核心竞争力提要: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入WTO后过渡期和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品牌小国”到“贸易强国、品牌大国”的转变,以加工制造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企业如何在世界产业链中向高附加值的金字塔上端跃升。
所谓的贸易大国是拥有很大的外贸进出口额,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不一定具有竞争力。
而贸易强国是指国家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从总数量上、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上、质量上、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占据前茅位置,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但是,贸易大国不一定就是贸易强国。
一:对外贸易现状分析统计显示,2001年到2005年5年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1%;外贸进口年均增长24%,分别比“九五”时期高出14.2和12.7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十五”后期我国对外贸易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美元关口,稳居世界第3大贸易国位置。
在这些漂亮的数据背后,中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与相对劣势也不容忽视。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1.劳动力方面有竞争优势。
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
2.国家产业政策与外贸结构优化的有机融合。
3.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结构性互补。
4.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推动力。
5.美元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提高。
6.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新的增长点不断形成。
(二)中国对外贸的相对劣势1: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2)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但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对外贸易中有近一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完成的,中国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中所承担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获得的附加价值低。
这种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的对外贸易方式是我国外贸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科技上的不足是我国这种贸易方式形成的最大原因。
较为落后的科技使我国很多出口商品跟国际标准不相适应,再以及我国企业对自有品牌、自有技术在海外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不足,都给企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带来很大制约,令对外贸易难以可持续增长。
要促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从扩大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竞争方式从凭借低成本价格优势向凭借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必须做到:科技兴贸;品牌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
一、科技兴贸1、在技改、研发等环节对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予以重点支持;2、促进医药产品、软件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3、建立技术引进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引进更多先进技术;4、建立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循环机制,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5、建立科技出口信息服务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技术贸易、行业发展、技术标准、出口管制、国别贸易政策等各类信息。
二、品牌战略因为品牌竞争力能够使得企业持续盈利,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所以企业自身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品牌,增强自身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竞争力。
使中国企业变由蛮干、苦干转变为巧干,由数量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使中国的商品也名牌化,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优化进出口结构出口结构的优化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
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标准,规范出口成本构成,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基本方针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实现建设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我国在对外经贸工作中应当强调和坚持以下基本方针。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封闭和畏惧竞争只能导致更大差距。
因此,要树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意识,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外经贸发展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适度地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在保持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
第二,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行与跨国资本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性合作。
吸引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要正确地对待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跨国资本将大举进入我国这一现实,运用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更多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方面,限制其消极方面。
与跨国公司建立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和共同发展关系。
第三,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几方面工作并举,互为促进和补充。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在多边框架下加强区域和双边的经济合作,是为外经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环节。
应当了解和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维护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权益。
同时,应当高度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大力推进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
第四,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科技兴贸计划。
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实现外经贸持续和有效增长的基本要求。
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继续实行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一系列政策。
积极推进“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培植适应当代科技进步潮流的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加强政策性出口信贷和保险等对外经贸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作者:陶佳琳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4期2005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1.4万亿美元,外贸规模在全球排第三,,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
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但是,中国目前还不是贸易强国。
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生产链条的低端,对外贸易大而不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国际贸易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涉及到投资,技术,金融等经济合作。
同时国际贸易的现实也是多变的。
为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在国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要努力的方向就是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倡导自由贸易,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
李嘉图则证明,即使没有绝对优势,也可按照相对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交换。
各国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各种比较优势变成商品才能在世界上自由流动。
只要存在比较优势,就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自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同时可以分享到分工和贸易带来的利益。
比如说,中国和美国来比较,中国在生产棉布上比生产计算机上有比较优势,从而中国专门生产棉布,美国专门生产计算机。
但是,中国生产的是低端产品,而美国生产的是高端科学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中国在对外贸易量上虽然很大,但是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上还是比较低的。
我国产业发展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出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经过长时间发展,中国应逐渐走向高端产业道路。
随着"生产多要素理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成为经济学主流,出现了"要素禀赋论",根据各种产品所需要要素比例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将商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各国根据各自优势进行交换。
"里昂梯夫悖论"促使经济学家发现,美国的真正优势是资源密集型和熟练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因为美国在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傅自应: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04日 17:55)人物简介:熟悉傅自应的人都知道财经科班出身的这位商务部部长助理,从大学开始就与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他1981年进入外贸系统以来,先后在原外经贸部和商务部的财务司、经济调节司、规划财务司等多个部门从事外经贸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规划和运行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并先后在香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进修,二十多年来,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外贸经营体制、外贸管理体制、出口退税体制、外汇管理体制等重大改革,经历和参与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科技兴贸、“走出去”等外经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建立了我国的外经贸促进体系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如今,他正在组织研究制订我国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十一五”规划和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
正是因为熟悉经济政策,掌握大量的外贸数据以及财务知识,谈到我国对外开放的今天,他常常如数家珍,别有一番见解。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别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今天光临我们大讲堂的这位主讲嘉宾,从1981年开始就已经从事外经贸工作了,有人说他不仅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财务专家,也是一位口才很好的谈判高手,他就是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先生,今天当我们站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起点,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四年的起点,傅自应先生会为我们带来哪些关于中国的独到观点呢?下面我们就掌声有请今天的主讲嘉宾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先生。
傅自应: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傅自应:我今天的题目是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下面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贸站在发展的新起点。
那么怎么来认识和看待中国的对外贸易站在一个发展的新的起点上,我们首先可以从规模上来看,二十多年前,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在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才206亿美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我们全中国一个星期的对外贸易总量就超过200亿美元,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要超过一万四千亿美元,所以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万四千亿美元,这么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中国对外贸易不仅规模大了,在全世界的影响也大了,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全球的排位是第三位,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家也知道中国现在是一个IT产业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的东莞是一个重要的IT的生产基地,有人说如果中国的东莞、中国的深圳或者中国香港的高速公路如果发现堵车现象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波动。
傅自应:中国外贸站在怎样的新起点?傅自应: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还可以从它的经营主体的变化来观察到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前,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仅仅只有八家,并且这八家都是国有企业,那么今天完全不一样了,中国现在有超过四十万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对外贸易,并且这四十多万家企业遍布我们各个地区,涉及各个产业和各个领域,二十六年前,中国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他们从事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赚取外汇,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今天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政府也好,还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也好,他们从事和发展对外贸易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前不久,我去了一下中国江西的南部,赣南地区,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革命老区,是一片红土地,我们在那个红土地上,一片红土地的丘陵地区,通过利用外资,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皮鞋厂,专门出口美国市场,女装皮鞋,这个工厂现在有八千六百多个职工,就地招收的农民工,每年可以出口一千万双女装的皮鞋,大概可以创汇一亿美元,到了这个工厂以后我就和当地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我就问了一个问题,我说这个厂对你们当地来说意味着什么,它能给你们带来什么东西?当地的有关负责同志就说,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一片红土地,交通是闭塞的,经济是落后的,在二十多年前我们这里没有外资,虽然有零零星星的小型的对外贸易,但是都是外贸的供货单位,但是供货的主要品种是什么呢,就是活大猪,他说今天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一千万双女装皮鞋,意味着什么,他说可以给我创造八千六百个就业岗位,使我附近的八千六百个农民,农民工可以在自己的红土地上就业,不需要到广东深圳打工去了,他说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这个厂,每天可以消费,吃掉我们当地的六头大猪,每天可以吃掉一万斤粮食,他说由于有了这个厂,由于有了一千万女装皮鞋的出口,所以当地的就业、当地的农民家庭的脱贫致富,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有直接效益的,他说还不排除以后要增加的税收带来的相关的运输等服务贸易,这就是那个地方今天外贸发展站在的新起点。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现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超过了一万四千亿美元,对于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三个百分点,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中国今天年出口额有了一万四千亿美元的规模了,所以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是八千多万个,由于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发展规模,所以我们国家的国际收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我们今年的外汇储备要超过八千亿美元。
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还可以从我们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结构来看,26年前,中国出口商品的主体,主要商品是什么呢?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资源性的产品,而今天中国出口的产品90%以上都是工业制成品,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箱包、玩具、电视机DVD和微波炉等一些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26年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伙伴就是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一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包括我们近洋贸易的港澳地区,那么今天就不一样了,今天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了23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美国日本和欧盟,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傅自应:中国外贸站在怎样的新起点?傅自应:说中国的外贸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还可以从它的外部的软的贸易环境的改善来看这个问题。
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我们自己外部的贸易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改善,我们还可以通过多边的机制参加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比如说这次世界贸易组织的香港部长会议,中国就可以充分利用影响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一道就发展的议题来充分的阐述我们的观点和立场。
说中国的对外贸易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还可以从支撑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发生的变化来予以观察,一万四千亿美元的对外贸易总量需要中国庞大的港口运输条件来支撑,二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当时用于对外贸易的港口只有少数的几个沿海城市,但是我们简称为广大上青天,就是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和天津,就有五个口岸城市有专门的外贸港口和码头。
但是应该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外贸发展的硬件,特别是港口的运输条件是很差的,可能中年以上的,岁数稍微大点的一些同志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有一个现代京剧,样板戏,京剧的名字叫《海港》,这个京剧就是描述当年在那么一个特点的环境下,中国人民怎么来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外贸,给中国人民涨志气,讲的就是说由于我们港口条件太差,码头的吞吐能力太差,造成了许多外国的远洋货轮在中国的港口压港的现象,码头工人和海港的工人日以继夜,肩扛手提来装卸那些对外贸易的物资,样板戏讲的就是抢运的粮食,把粮食运到国外去,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我们海港工人的春天的干劲,也说明我们对外贸易的硬件基础设施是比较差的,今天是什么样呢,通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成长,中国的港口的吞吐量已经达到了41.7亿吨,上海和深圳,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集装箱港口,特别是前不久上海的小洋港建设完工以后,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将会进一步的提升,说中国的对外贸易站在了发展的新的起点上傅自应: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傅自应:下面我想给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第一个表现就是规模与效益的不对称,许多传统的出口商品,对于我们来说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它的效益并不是很高,2004年,我们中国出口了五十九亿双鞋,相当于中国人为除中国人以外的所有的人做了一双以上的鞋,中国的鞋在贸易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但是平均的单价只有2.5美元一双鞋,这个价位、这个价格水平是什么概念呢?只有意大利鞋的平均价位的十分之一,还有比如说服装,中国是全世界服装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2004年,中国出口了一百八十九亿件服装,为除中国人以外的世界其他的人,每人出口了将近三件半衣服,它的平均单价呢,只有每件3.5元。
还有中国出口的DVD去年是1.3亿台,但是平均的单价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这是讲的出口商品,那么从进口商品来看,有一些进口商品我们是世界上的大买家,但是我们对于进口价格的议价能力不强,在进口定价上没有过多的话语权,比如说我国铁矿砂、铜的进口量分别占到了世界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但是由于我们缺乏价格的话语权,所以近几年来这些物质的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2004年的铁矿砂进口价格就上涨了86%。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自主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比如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皮革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都在全球占到了第一位,但是它的国际竞争力仅分列为第十二位三十位和十三位。
自主发展能力不强也就是说明我们出口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首先就是我们一些传统的出口商品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刚才讲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DVD生产国和出国,但是在DVD的57项关键的技术中,我们自己掌握的仅有九项,我们又是电视机的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但是在电视机的40项专利中,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品的仅仅有18项,并且这18项都还是一些非核心的技术,缺乏出口竞争力。
第二个表现就是我们很多出口产品缺乏自主的品牌,据统计,现在我们出口的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商品不到10%,现在大家在国外旅行,到处都可以看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很少有中国自己品牌的商品由中国制造在国外销售,你看很多很多的服装,产自于中国,但是是人家的商标,人家的品牌。
出口竞争力不强的第三个表现就是缺乏自主的国家的营销网络。
由于目前我们的出口大多数是订单贸易,缺乏自己的国际营销的网络和销售的终端,那么与最终的客户的直接联系往往被一些国外的贸易中间商所割断,那么大部分的贸易利益被中间商拿走,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三,就是环境和资源难以支撑,大家知道中国的发展,目前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大家知道,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那么我国的人均的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还有许多的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人均的矿产资源,资源量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58%,在全世界排在第53位,所以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样,中国作为出口大国,作为贸易大国,也给我们自己的环境和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