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目的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讲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引言目的基因是指在一项研究中,具有研究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的基因。
目的基因克隆和分离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们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介绍目的基因克隆和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1. PCR扩增PCR是聚合酶链反应的简称,是一种利用DNA聚合酶酶作用、在体外增加DNA序列数量的技术。
PCR扩增可以在保证目的基因序列一致性的前提下,扩增出足够的DNA量,用于后续实验。
PCR扩增的步骤一般包括模板DNA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和勘误、PCR反应体系的搭建等。
2. 基因文库筛选基因文库指的是将一个或多个组织的基因在体外克隆并构建而成的基因库。
基因文库筛选是一种在文库中选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杆菌的蛋白表达文库、细胞质体DNA文库和DNA合成文库。
基因文库筛选的步骤一般包括构建文库、传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
3.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是指利用特定的酶切位点将DNA分割成碎片,然后选取目标DNA寻找需要的限制酶切片段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寻找目的基因,并进行克隆。
限制酶切割的步骤一般包括DNA提取、DNA质量检测、选取限制酶和体外反应等。
二、目的基因的分离1. 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是指在体外或体内使某一脱氧核糖核酸(DNA)与另一种DNA或核酸杂交而形成方法的过程。
它的作用是寻找与目的基因DNA互补的DNA序列,并在该序列中分离目的基因。
分子杂交的步骤主要包括细胞培养和DNA序列的寻找和筛选等。
2.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合成目的基因,只要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PCR扩增、克隆等操作。
化学合成的步骤主要包括碱基合成、链延伸、中间产物合成和连接、滤液等。
3. 通量基因测序通量基因测序也称为高通量测序,是一种快速且准确测定DNA或RNA序列的方法。
通过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快速分离目的基因。
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功能鉴定研究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基因克隆与表达以及功能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到许多生物医学、农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以及功能鉴定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克隆与表达基因克隆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含有某个或某些特定基因的DNA序列从一个大的DNA分子(如染色体)中分离出来,然后插入到特定的载体DNA中,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将基因的DNA序列转录成RNA分子,然后翻译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基因表达是生物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1. 基因克隆原理基因克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以及质粒或噬菌体等DNA载体的特性,将特定DNA序列插入到载体DNA中,形成重组DNA分子。
限制酶是一种能够识别、切割DNA分子特定序列的酶,其识别序列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DNA连接酶是一种能够连接两个DNA分子的酶,常用的有T4 DNA连接酶和快速连接酶等。
DNA聚合酶是一种能够在DNA模板上合成互补链的酶,其作用是在重组DNA分子中完成互补链的合成。
2. 基因克隆方法基因克隆的主要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原核表达克隆和真核表达克隆等。
RFLP分析是一种利用限制酶对DNA序列进行切割,并根据不同的RFLP位点进行区分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基因型鉴定和进化研究等领域。
PCR克隆是一种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或DNA片段,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载体DNA中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基因检测、DNA测序和分子克隆等领域。
原核表达克隆是一种利用质粒或噬菌体等原核生物作为DNA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细菌或古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通过蛋白质表达实现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
真核表达克隆是一种利用真核生物(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线虫等)作为DNA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具有表达能力的真核细胞中,通过蛋白质表达实现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目的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第一节基因操作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质粒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凝胶电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重组质粒的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SDS-PAGE蛋白质电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材料、设备及试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因克隆的原理和应用一、基因克隆的原理基因克隆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以用来在体外制备大量的DNA 分子,并将其插入到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基因克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目标基因:首先确定需要克隆的目标基因,这可以通过对生物学研究的需要来确定。
2.DNA提取和剪切:从源生物体中提取DNA,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DNA进行剪切。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能够识别特定核酸序列并剪切DNA链的酶。
3.载体的选择和制备:选择合适的载体,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和噬菌体。
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中,并通过连接酶将其与载体连接。
连接酶可以将剪切的DNA片段与载体的末端互补序列连接起来。
4.转化和筛选: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到宿主细胞中,宿主细胞可以是细菌、酵母等。
然后通过筛选方法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克隆。
5.扩增和纯化:将成功筛选出来的克隆进行扩增,并使用DNA纯化技术提取目标基因。
二、基因克隆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生物科学研究•基因功能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其他生物体中,通过观察转基因生物的表型变化来研究这些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蛋白质表达: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并将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等表达系统中,可以大量表达蛋白质,并进行纯化和研究。
•基因组测序:通过克隆方法提取、扩增和纯化DNA片段,可以用于基因组测序或特定基因的测序。
2. 医学应用•基因治疗:将合成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细胞中,通过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疫苗开发: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制备重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人类乳腺癌疫苗等。
•药物研发: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用于大规模表达药物靶点蛋白,以便进行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
3. 工业应用•农业: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提高作物产量、耐逆性等。
•能源生产: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改良生物质利用菌,提高生物质能源的产量和效率。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见实验1.基因克隆实验:基因克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将感兴趣的DNA序列克隆到重组DNA分子中。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DNA的摘取、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等步骤。
2. 蛋白质表达实验:蛋白质表达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将感兴趣的蛋白质表达到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中。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将感兴趣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细胞,利用诱导剂等物质诱导表达蛋白质等步骤。
3. PCR实验:PCR实验是一种基于酶催化反应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该实验通过模板DNA、引物、酶及核苷酸等原料,经一系列温度变化,扩增目标DNA片段。
该实验通常用于基因克隆、DNA测序、点突变检测等领域。
4. DNA测序实验:DNA测序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确定DNA序列。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PCR扩增、DNA纯化、测序反应、数据分析等步骤。
5. RNA干扰实验:RNA干扰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制备siRNA、合成siRNA、转染细胞等步骤。
6. 蛋白质纯化实验:蛋白质纯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将感兴趣的蛋白质从混合物中提纯出来。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细胞裂解、纯化、检测等步骤。
7. 荧光检测实验:荧光检测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利用荧光分子标记分子或细胞等,观察其分布、表达及功能等。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8. 基因编辑实验:基因编辑实验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直接改变DNA序列,从而实现对基因的修饰。
这个实验通常包括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设计、实现、检测等步骤。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一、实验背景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发射绿色荧光。
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
GFP由3个外显子组成,长2.6kb;GFP是由238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0 kMr,其蛋白性质十分稳定,能耐受60℃处理。
1996年GFP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420 nm,宽240 nm,由11个围绕中心α螺旋的反平行β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3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
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65-67位的Ser-Tyr-Gly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
1996年GFP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420 nm,宽240 nm,由11个围绕中心α螺旋的反平行β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3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
实验使用的EGFP蛋白取自原核-真核穿梭质粒pEGFP-NB3B的蛋白质编码序列。
此质粒原本被设计于在原核系统中进行扩增,并可在真核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
本质粒主要包括位于PCMV真核启动子与SV40 真核多聚腺苷酸尾部之间的EGFP编码序列与位于EGFP上游的多克隆位点;一个由SV40 早期启动子启动的卡那霉素/新霉素抗性基因,以及上游的细菌启动子可启动在原核系统中的复制与卡那抗性。
在EGFP编码序列上下游,存在特异的BamH I及Not 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可切下整段EGFP编码序列。
表达EGFP 蛋白使用的pET-28 原核载体包含有在多克隆位点两侧的His-tag polyHis 编码序列;用于表达蛋白的T7 启动子,T7 转录起始物以及T7 终止子;选择性筛选使用的lacI 编码序列及卡那霉素抗性序列,pBR322 启动子,以及为产生单链DNA 产物的f1 启动子。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二、基因的克隆(一)DNA片断与载体的连接本实验做PCR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的连接,应用TaKaRa公司的试剂盒进行。
TA克隆原理:利用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可以快速地、一步到位地把PCR产物直接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MCS)中,主要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实验安排:每人做一管。
反应体系(10μl):Ligation Solution I 5 μLPCR回收产物 4.5 μLpMD-18T vector 0.5 μL总体积10 μL反应条件:16℃ 4 h以上(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安排:每人做一管。
试剂配制:1、LB液体培养基(Luria-Bertani):称取蛋白胨(Tryptone)10 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 g,NaCl 10 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用NaOH调pH至7.5, 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1 L,高压下蒸气灭菌20 min。
2、0.1 mol/L CaCl2溶液:称取1.11 g CaCl2(无水,分析纯),溶于超纯水中,定容至100 mL,高压灭菌或0.22 μm滤膜过滤除菌。
3、无菌甘油:取甘油100 mL,高压灭菌即可。
操作步骤(无菌操作):1、从生长有大肠杆菌DH5α的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2 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 r/min振荡培养过夜,作为一级种子。
2、将一级种子按1:50比例无菌转接到5 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 r/min振荡培养约2-3 h,至细菌的OD600达到0.5左右。
3、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转移到一个无菌的1.5mL Ep管中,冰浴30 min。
4、4℃4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
5、加入1 mL冰预冷的0.1 mol/L CaCl2重悬沉淀,继续冰浴15-30 min。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表达,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将目的DNA片段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来,通过体外重组、转化和转导等方法,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再将其引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扩增。
本实验采用无缝克隆技术,通过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三种酶的共同作用,实现单片段或多片段与载体连接。
三、实验材料1.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dNTPs、Taq DNA聚合酶、PCR引物、载体DNA、目的基因DNA、质粒提取试剂盒、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盒等。
2. 仪器:PCR仪、凝胶成像仪、电泳仪、紫外灯、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扩增(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引物长度一般在18-25bp,5'端添加限制酶切位点。
(2)PCR反应:配制PCR反应体系,加入引物、模板DNA、dNTPs、Taq DNA聚合酶等,进行PCR反应。
2. 载体线性化(1)酶切: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载体DNA进行酶切,获得线性化的载体。
(2)去磷酸化:对单酶切得到的线性化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
3.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1)同源臂连接: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线性化载体进行同源臂连接,确保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载体。
(2)连接反应:配制连接反应体系,加入目的基因PCR产物、线性化载体、DNA连接酶等,进行连接反应。
4. 转化与筛选(1)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宿主细胞中。
(2)筛选:通过抗生素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等方法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5. 目的基因表达(1)重组质粒提取:从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中提取重组质粒。
(2)重组质粒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宿主细胞中。
(3)表达产物检测: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案第一部分茶树CBF基因的克隆实验一目标基因的5’-末端的PCR扩增、3’-末端的PCR扩增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用RACE方法扩增cDNA的5’-末端和3’-末端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1. 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聚合酶链反应(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种在模拟DNA复制反应的基础上对一个DNA分子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选择性扩增的方法。
DNA分子上任何一个区域,只要它两端的序列是已知的,都可以利用PCR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大量的扩增产物。
PCR反应体系包括:①模板:其上待扩增的序列称为靶序列;②一对特异性引物:它们是人工合成的10 ~ 30个核苷酸长的单链DNA片段,与靶序列的两端互补;③耐热DNA聚合酶:用于延伸引物合成DNA,PCR反应中常用的DNA聚合酶是Taq DNA聚合酶;④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ATP、dGTP、dCTP和dTTP是DNA合成的前体分子。
PCR实验的基本步骤如下:①高温变性:反应混合物被加热到94℃,在该温度下,DNA 双螺旋两条链之间的氢键被打断,DNA分子发生变性;②低温退火: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单链模板杂交;③适温延伸:退火后,温度又被升高到了72℃,这是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工作温度,Taq 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链。
这三步构成一个循环,接下来温度又被升到94℃,双链DNA分子又变性成为单链,于是便开始了第二轮变性-退火-延伸的循环(图1-1)。
由于每一次循环的产物都可以作为下一次循环反应的模板,通常经过25 ~ 30次后,被扩增的DNA片段可以达到几百万个拷贝。
2. RACE技术的原理以4℃处理24 h的茶树幼叶为材料,利用SMART cDNA synthesis Kit构建了SMART cDNA文库。
首先以3' SMART™ CDS Primer II A为引物,以RNA为模板合成第一链cDNA。
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方法基因克隆和表达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癌症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克隆和表达一个基因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可重复的实验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基因克隆和表达的一些通用方法和技术。
1. PCR扩增PCR扩增是一种常用的克隆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扩增DNA序列。
这种方法需要一对引物,在PCR反应中引物定向扩增目标序列。
PCR反应需要一个DNA模板、引物和聚合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和温度下进行。
PCR扩增后的产物可以纯化、酶切、克隆到表达载体上。
2.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DNA分子切成不同的长度,并生成暴露的粘性末端。
这样的末端可以与其他的DNA分子的互补末端连接起来,从而实现DNA的克隆。
在DNA克隆中,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实现目标DNA序列的克隆。
3. 匀浆凝胶电泳匀浆凝胶电泳是一种检测DNA大小的技术,它可以用于确认PCR扩增产物的大小,鉴定DNA克隆的有效性以及纯化DNA等。
在匀浆凝胶电泳中,DNA样品被负载到凝胶上,并在电场作用下迁移。
根据DNA分子大小的不同,可以通过在凝胶上形成特定的DNA带和条带,从而检测DNA分子的大小。
4. 蛋白表达的研究方法蛋白表达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对生命过程和重要分子的深入了解。
在蛋白表达中,需要克隆一个给定的基因到一个特定的表达载体上。
表达载体中包含能够转录和翻译蛋白质所需的所有元件。
在表达系统中,可以使用细胞培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不同的宿主来表达蛋白。
5. 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获得基因克隆和表达蛋白之后,需要通过功能分析进一步了解目标基因和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在功能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敲除、蛋白互作、基因组学、蛋白质修饰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生物学体系的信号传导、调节机制、发育和疾病机制等问题。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分子生物学中最基本的技术——分子克隆的操作过程。
2. 掌握基因克隆的概念,了解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练掌握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连接、转化、筛选和鉴定等分子克隆实验操作。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分子克隆是指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使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分子克隆组装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中,实现基因克隆。
三、实验材料1. 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2. 限制性内切酶3. DNA连接酶4. 载体DNA5. 目的基因片段6. 转化宿主细胞7. LB培养基、琼脂糖、氨苄青霉素等四、实验步骤1. 提取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1)取适量基因组D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提取。
(2)取适量载体D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提取。
2.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1)将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切割。
(2)酶切反应体系:10×酶切缓冲液5μl,限制性内切酶1μl,DNA模板5μl,加双蒸水至50μl。
(3)酶切条件:37℃反应2小时。
3. DNA连接(1)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进行连接。
(2)连接反应体系:10×连接缓冲液5μl,DNA连接酶1μl,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5μl,酶切后的载体DNA5μl,加双蒸水至50μl。
(3)连接条件:16℃反应4小时。
4. 转化宿主细胞(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2)转化条件:42℃热激45秒。
5. 筛选和鉴定(1)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于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过夜。
(2)挑取单克隆菌落,提取质粒DNA。
(3)对提取的质粒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载体。
(4)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验证插入序列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1. 成功提取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
2. 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酶切图谱与预期相符。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一、实验原理及目的1. 实验原理:介绍PCR(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解释DNA提取、扩增和测序的基本步骤。
说明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的过程。
2. 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PCR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DNA提取、扩增和测序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材料及试剂1. 实验材料: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套装,包括DNA模板、引物、酶、dNTPs等。
2. 实验试剂:PCR反应混合物(含PCR缓冲液、酶、引物、dNTPs)DNA提取试剂盒琼脂糖凝胶核酸染料电泳缓冲液转移缓冲液洗涤缓冲液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材料及试剂的准备要求,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按照实验原理,进行PCR反应、DNA提取、扩增和测序等实验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2. 注意事项: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PCR反应时,要准确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在操作DNA时,要避免核酸的降解和污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观察PCR反应后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记录DNA条带的大小和亮度。
分析DNA提取、扩增和测序的结果,确定目标基因的存在和序列。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探讨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
结合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1. 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的概述。
实验材料和试剂的使用情况。
实验结果的描述和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的结论和讨论。
报告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数据准确。
结果图要清晰,图例说明详细。
报告要包括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报告要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六、实验技能与技巧训练1. 实验技能:培训学生进行PCR反应的技巧,包括DNA模板的制备、引物的设计、反应混合物的配置等。
基因工程实验原理
基因工程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对生物体基因组的修改和重组,旨在增加或改变生物体的特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因工程实验原理:
1. 基因克隆:该实验原理是将所需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剪切并插入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染色体上,使目标基因能够在新宿主中表达。
2.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该实验原理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标DNA,创建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
然后,可以通过连接这些片段来构建重组DNA。
3. 反转录和cDNA合成:这个实验原理是利用逆转录酶将RNA转录成DNA,即cDNA(互补DNA),然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
4. 基因敲入和敲除:该实验原理是通过CRISPR/Cas9系统或其他方法,有针对性地切割或改写目标基因,从而敲除或敲入特定的DNA片段。
5. 转基因技术:这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表达或增强特定的功能。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可以是通过基因枪、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等手段。
这些实验原理是基因工程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改良农
作物、生产药物、开发生物燃料等领域。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目的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第一节基因操作概述 (2)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二、质粒概述 (4)三、凝胶电泳 (5)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6)五、重组质粒的连接 (6)六、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7)七、SDS-PAGE蛋白质电泳 (7)第二节材料、设备及试剂 (7)一、材料 (7)二、设备 (8)三、试剂: (8)第三节操作步骤 (9)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9)二、pET-21bT(pET-21bR、pET-21b)载体的获得: (11)三、pET-21b等与目的片段的连接作用 (12)四、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阳性克隆子筛选与鉴定 (12)五、转化转化大肠杆菌BL21plyst,摇菌进行SDS-PAGE电泳。
(13)六、融合蛋白的毒力测定 (15)第四节本实验的实验报告 (15)第一节基因操作概述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 的方法。
它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片段在94℃下解链;(2)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50℃左右)下与模板上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3)延伸(Extension):在Taq DNA聚合酶合成DNA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
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扩增一倍,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所以经25~35轮循环就可使DNA扩增达106倍。
(一)、PCR反应中的主要成份1、引物: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
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 成败的关键。
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序列区域时可遵循下列原则:(1)引物长度约为16~30bp,太短会降低退火温度影响引物与模板配对,从而使非特异性增高。
太长则比较浪费,且难以合成。
(2)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下式粗略估计引物的解链温度Tm =4(G+C)+2(A+T)。
(4)引物3'端最好与目的序列阅读框架中密码子第一或第二位核苷酸对应,以减少由于密码子摆动产生的不配对。
(6)两引物之间尤其在3'端不能互补,以防出现引物二聚体,减少产量。
(7)引物5'端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可在引物设计时加上限制酶位点、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子、缺失或插入突变位点以及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
通常应在5'端限制酶位点外再加1~2个保护碱基。
(8)引物不与模板结合位点以外的序列互补。
一般PCR反应中的引物终浓度为0.2~1.0μmo L /L。
引物过多会产生错误引导或产生引物二聚体,过低则降低产量。
2、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dNTP应用NaOH将pH调至7.0,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准确浓度。
dNTP原液可配成5~10mmol/L并分装,-20℃贮存。
一般反应中每种dNTP 的终浓度为20~200μmol/L。
3、Mg2+:Mg2+浓度对Taq DNA聚合酶影响很大,它可影响酶的活性和真实性,影响引物退火和解链温度,影响产物的特异性以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等。
通常Mg2+浓度范围为0.5~2mmol/L。
对于一种新的PCR反应,可以用0.1~5mmol/L的递增浓度的Mg2+进行预备实验,选出最适的Mg2+浓度。
4、模板:PCR反应必须以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模板DNA可以是单链分子,也可以是双链分子,可以是线状分子,也可以是环状分子(线状分子比环状分子的扩增效果稍好)。
就模板DNA而言,影响PCR的主要因素是模板的数量和纯度。
一般反应中的模板数量为102~105个拷贝,对于单拷贝基因,这需要0.1μg的人基因组DNA,10ng的酵母DNA,1ng的大肠杆菌DNA。
扩增多拷贝序列时,用量更少。
灵敏的PCR可从一个细胞,一根头发,一个孢子或一个精子提取的DNA中分析目的序列。
模板量过多则可能增加非特异性产物。
DNA中的杂质也会影响PCR的效率。
5、Taq DNA聚合酶:一般Taq DNA聚合酶活性半衰期为92.5℃130min,95℃40min,97℃5min。
现在人们又发现许多新的耐热的DNA聚合酶,这些酶的活性在高温下活性可维持更长时间。
Taq DNA聚合酶的酶活性单位定义为74℃下,30min,掺入10nmol/LdNTP到核酸中所需的酶量。
Taq DNA聚合酶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它的出错率,一般PCR中出错率为2×10-4核苷酸/每轮循环。
在100μlPCR反应中,1.5~2单位的Taq DNA聚合酶就足以进行30轮循环。
所用的酶量可根据DNA、引物及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增减。
酶量过多会使产物非特异性增加,过少则使产量降低。
6、反应缓冲液:反应缓冲液一般含10~50mmol/LTris·Cl(20℃下pH8.3~8.8),50mmol/LKCl和适当浓度的Mg2+。
Tris·Cl在20℃时pH为8.3~8.8,但在实际PCR反应中,pH为6.8~7.8。
50mmol/L的KCl有利于引物的退火。
另外,反应液可加入5mmol/L 的二硫苏糖醇(DDT)或100μg/m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它们可稳定酶活性。
(二)、PCR反应参数1、变性:在第一轮循环前,在94℃下变性5~10min非常重要,它可使模板DNA完全解链,然后加入Taq DNA聚合酶(hot start),这样可减少聚合酶在低温下仍有活性从而延伸非特异性配对的引物与模板复合物所造成的错误。
变性不完全,往往使PCR失败,因为未变性完全的DNA双链会很快复性,减少DNA产量。
一般变性温度与时间为94℃1min。
在变性温度下,双链DNA解链只需几秒钟即可完全,所耗时间主要是为使反应体系完全达到适当的温度。
2、退火:引物退火的温度和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引物的碱基组成,引物的长度、引物与模板的配对程度以及引物的浓度。
实际使用的退火温度比扩增引物的Tm值约低5℃。
一般当引物中GC含量高,长度长并与模板完全配对时,应提高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越高,所得产物的特异性越高。
通常退火温度和时间为37℃~55℃,1~2min。
3、延伸:延伸反应通常为72℃,接近于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75℃。
实际上,引物延伸在退火时即已开始,因为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温度范围可从20℃~85℃。
延伸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目的序列的长度和浓度。
4、循环次数:当其它参数确定之后,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DNA浓度。
一般而言25~30轮循环已经足够。
循环次数过多,会使PCR产物中非特异性产物大量增加。
通常经25~30轮循环扩增后,反应中Taq DNA聚合酶已经不足,如果此时产物量仍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增。
二、质粒概述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的工具叫载体(Vector)。
细菌质粒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质粒的复制和转录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编码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如离开宿主细胞则不能存活,而宿主即使没有它们也可以正常存活。
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如对抗生素的抗性等。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为适应实验室操作而进行人工构建的。
与天然质粒相比,质粒载体通常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一个人工合成的含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多克隆位点序列,并去掉了大部分非必需序列,使分子量尽可能减少,以便于基因工程操作。
大多质粒载体带有一些多用途的辅助序列,这些用途包括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肉眼鉴定重组克隆、产生用于序列测定的单链DNA、体外转录外源DNA序列、鉴定片段的插入方向、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等。
一个理想的克隆载体大致应有下列一些特性:(1)分子量小、多拷贝、松驰控制型;(2)具有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单切点;(3)能插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段;(4)具有容易操作的检测表型。
常用的质粒载体大小一般在1kb至10kb之间,如PBR322、PUC系列、PGEM系列和pBluescript(简称pBS)等。
在细菌细胞内,共价闭环质粒以超螺旋形式存在。
在提取质粒过程中,除了超螺旋DNA 外,还会产生其它形式的质粒DNA。
如果质粒DNA两条链中有一条链发生一处或多处断裂,分子就能旋转而消除链的张力,形成松驰型的环状分子,称开环DNA(Open circular DNA,简称ocDNA);如果质粒DNA的两条链在同一处断裂,则形成线状DNA(Linear DNA)。
当提取的质粒DNA电泳时,同一质粒DNA其超螺旋形式的泳动速度要比开环和线状分子的泳动速度快。
三、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
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分辨用其它方法(如密度梯度离心法)所无法分离的DNA片段。
当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染料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EB)染色,在紫外光下至少可以检出1~10ng的DNA条带,从而可以确定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
此外,还可以从电泳后的凝胶中回收特定的DNA 条带,用于以后的克隆操作。
琼脂糖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
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
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
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琼脂糖主要在DNA制备电泳中作为一种固体支持基质,其密度取决于琼脂糖的浓度。
在电场中,在中性pH值下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其迁移速率由下列多种因素决定:1、DNA的分子大小: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也越难于在凝胶孔隙中蠕行,因而迁移得越慢。
2、琼脂糖浓度一个给定大小的线状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
DNA电泳迁移率的对数与凝胶浓度成线性关系。
凝胶浓度的选择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
分离小于0.5kb的DNA片段所需胶浓度是1.2~1.5%,分离大于10kb的DNA分子所需胶浓度为0.3~0.7%,DNA片段大小间于两者之间则所需胶浓度为0.8~1.0%。
3、DNA分子的构象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仅和分子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