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水“晒盐”3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的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设备】: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多媒体设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1、同学们观看展示的照片,上面的人物在干什么?2、海水晒盐得到的盐是不是纯净的盐?和精盐比较,会含有哪些杂质?【学生讨论】讨论,归纳总结。
【小结】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里面含有一些难溶的泥沙杂质。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粗盐中的杂质除去。
【板书】三、粗盐提纯【设计意图】结合海水晒盐的过程以及场所,学生不难想象到粗盐中会有泥沙杂质,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分析整理,实验探究【展示】展示实验室中的粗盐【提问】1、利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说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学生讨论】分小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归纳】根据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的性质,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使其充分溶解,然后用过滤的方法将泥沙与盐水分离开来。
【板书】(一)粗盐的简单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展示】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以上三个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固体溶解先将固体研细,溶解时要搅拌,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击容器壁以防容器破损。
2、过滤“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有气泡(操作时要用手压住,用水润湿)“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里的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1、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烧杯内壁。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海水“晒盐”(3)备课人顾建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2、初步学会并运用除杂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引入物质中可溶性杂质去除,讲练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除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重难点重点: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难点:除去物质中杂质的原理。
课时 1 时间45分钟【温故知新】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处于该状态的溶液是___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有、和。
4、在粗盐初步提纯的各步骤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其作用分别是:溶解时;过滤时;蒸发时。
新课导入:利用重结晶法能够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除去,但是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工业上是利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除去而得到精盐的。
【引导阅读】 P17“多识一点”1、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思考】如何用化学物质出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Na2SO4)、氯化镁(MgCl2)、氯化钙(CaCl2)等可溶性杂质?讲述: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在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
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加入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2、食盐的用途:【相关练习】1、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A、酒精和水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C、氯化钠和硝酸钾D、铁粉和铜粉2、用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其含量不详)的粗盐,经提纯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
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2-4,并进一步知道如何选择试剂。
(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教学难点】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呢?这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巩固【投影】1.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2.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
课题名称
第二节
海水“晒盐”
课型新授
课时
安排
共3课时授课班级
第3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重点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步骤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个人修订意见课堂教学环节
一、学习目标:
1、学会除去少量粗盐中的难容性杂质的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了解用化学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步骤。
二、学习过程
导入:海水经过日晒得到了粗盐,粗盐中除了氯化钠还含有泥沙和氯化
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
怎样才能除去这些杂质呢?
(一)、自主学习与分层整理
活动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思考讨论: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
是,可溶性杂质是。
1.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
3.操作步骤有哪些?在各步操作中,用到哪些仪器?
(二)、合作探究与交流
活动二:除去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OH-SO42-CO32-
Ba2+溶不不
Ca2+微微不
Mg2+不溶微
根据上图,阅读课本41页,多识一点,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除
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等杂
质离子,除掉这些离子可分别选用过量的,,离
子。
即应向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等物质,分别转化
为、、、沉淀,再除去。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②
③
④
思考:实验过程中,多余的Ba2+是怎样除去的?所以加入试剂时应注意什么?
2.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和,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②
(三)、展示(点拨)提升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通常采用法,基本步骤有:
①②③。
2.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混合物的思路
(四)、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五)、当堂达标:
(六)、作业
三、板书设计
教
后
反
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分析成分选择除
杂方法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
结晶
转化
沉淀
气体
水
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