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戏曲撷英 欣赏 对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27.03 KB
- 文档页数:6
《欣赏对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欣赏《对花》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传统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文化自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对花》这首歌曲,感受其漂亮的旋律和奇特的民族风格。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传统民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对花》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以及相关的PPT课件。
2. 准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室上与学生分享。
3. 安排一个安静、适合音乐欣赏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够专心聆听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二)导入新课
1. 播放《对花》歌曲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等基本音乐因素
3.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三)新课教学
1. 播放《对花》歌曲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组织学生展示表演,互相评判和学习
(四)拓展延伸
1. 介绍其他类似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讨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歌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对花》歌曲,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五)小结作业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花文化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鼓励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和文化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对花》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技巧。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感受音乐的美。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对花含义,以及如何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教学音乐文件,包括歌曲的音频和视频。
2. 准备教学道具,如花样的纸张和剪刀,以便在教室上展示。
3. 制作教学PPT,包含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相关图片。
4.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有机缘互相交流和分享对音乐的感受。
初中音乐课程《欣赏对花》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对花》,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能够运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难点:轮唱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对花》的旋律,请同砚们猜一猜这是哪一首歌曲?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过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江苏民歌《对花》。
请同砚们欣赏歌曲,并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 歌曲学习
(1)节奏练习:请同砚们和老师一起打节奏来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注意重音要放在小节的第一拍。
(2)熟悉旋律:请同砚们用“啦”声母字正腔圆地哼唱旋律。
可以请几名同砚分别哼唱不同的乐句,互相学习交流。
(3)学习歌词:请同砚们用“lu”轻声哼唱衬词“郎里啰”并跟伴奏演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请一名同砚领唱,其他同砚合唱,感受轮唱的演唱形式。
(4)拓展延伸:请同砚们了解江苏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师简要介绍江苏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3. 教室小结
请同砚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歌曲,并与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对花》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和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是轮唱的演唱形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节奏练习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五、教学反思:
经过对《欣赏对花》这节课的传授,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 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课程的精心设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知识,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2.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室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能够积极
参与教室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我也注重活跃教室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3. 关注个体差别,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别,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大心和参与度。
4. 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会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5. 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讨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也应该不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置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息进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