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 格式:docx
- 大小:35.09 KB
- 文档页数:13
普通化学部分(普通化学部分(75 分)
一选择题(20×1) 1.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 时,纯物质的 Sm° = 0 (B) 一切单质的 S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Sm° > 0 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2.某化学反应 A(g) + 2B(s) →
2C(g)的?rHm° <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 仅
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
能成立的是: (A) Q = 0;W = 0;?U = 0;?H = 0 (B) Q ≠ 0;W ≠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 W;?U = Q ? W;?H = 0 4.某一液相反
应的K°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较小,然而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
实际中,采取的措施是:(B) 反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 (A)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C) 使用了另外的一系列反应,得
到同样的结果 (D) 产物生成后,不断地从系统中被分离出来 5.100 克水溶解 20 克非电
解质的溶液,在?5.58℃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 33 (B) 50 (C) 67 (D) 200 (E) 20 6.扩散在下述哪一种状态下进行得最迅速?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凝胶 (E) 胶体微粒 7.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必将会引起: (B) 凝固点上升 (C) 蒸气压降低 (D) 吸热 (E) (A) 沸点降低放热 8.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哪一种物质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 (A) [Al(H2O)6]3+ (B) [Cr(H2O)6]3+ (C) H2CO3 (D) [Fe(H2O)3(OH)3]3+ (E) PO4
9.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 在完全配平的反应方程式中 Cl2 的系数是: (A) 1 (B) 2 (C) 3 (D) 4 (E) 5 10.下列物质若按碱性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OH? < HPO42? < NH3 < HSO4? < H2O (B) HPO42? < HSO4? < NH3 <
H2O < OH? (C) HSO4? < H2O < HPO42? < NH3 < OH?
(D) HPO42? < OH? < H2O < NH3 < HSO4? (E) H2O < HSO4? < NH3 < HPO4? < OH? 11.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 MnO2 + 2Cl? + 4H+ == Mn2+ + Cl2 + 2H2O 中,MnO2 不能氧化 Cl?,但用浓盐酸与 MnO2 作用,可以生成 Cl2。
下列哪
一种解释最不合理: (A) 两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不大; (B) 酸度增加,
E°(MnO2/Mn2+)增加; (C) [Cl?]增加,E°(Cl2/Cl?)减小; (D) 盐酸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加大。
12.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 3,则它: (A) 只有 s 电子和 p 电子 (B) 只有 s 电子 (C) 只有 s,p 和 d 电子 (D) 只有 s,p,d 和 f 电子 (E) 只有 p 电子 13.下
列哪一个化合物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A) B2H6 (B) NaCl (C) CCl4 (D) H2S (E) CH4 14.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氢键表现得最强? (A) NH3 (B) H2O (C) H2S (D) HCl (E) HF 15.根
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可以肯定: (A)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不超过 8 (B) 周期数等于基态原
子的能级最高轨道的主量子数 (C) 族数等于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数 (D) 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量子数 (E) 在多电子原子中,3d 轨道的能级高于 4s 轨道的
能级 16.下列分子中,极性最弱的是: (A) NH3 (B) PH3 (C) AsH3 (D) SbH3 17.下列灭火器中,适用于扑灭电器失火的是: (A) CO2 灭火器 (B) CCl4 灭火器 (C) 泡沫灭火器 (D) 干粉灭火器 18.下列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是: (A) NaN3 (B) AgN3 (C) Pb(N3)2 (D) Ba(N3)2 19.下列氯化物中,水解度最大的是: (A) BiCl3 (B) CrCl3 (C) FeCl3 (D) PCl3 20.一种化合物含有 54.6%的碳,9.1%的氢和 36.6%的氧,化合物的实验式(最简单的)为: (A) C3H6O (B) C4H9O2 (C) C4H8O2 (D) C5H9O (E) C2H4O 二填空题(20×1)
1.溶液的依数性是指溶液表现出的只与溶质的_有关,而与溶质的_无关。
依数性主要
包括:____四个方面。
2.凡是容易给出质子的是_,它的共轭碱就是_。
3.在
[Cu(NH3)4]2+离子中铜的价态是_,配位数是_。
4.电解时,氧化反应发生在:_。
5.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K°a,则醋酸钠的水解常数为:_。
6.同一主族各元素的电荷数
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_。
同一周期各元素的离子,当电子构型相
同时,随离子电荷数的增加,阳离子半径_,阴离子半径_。
7.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具有_和_。
8.中心离子配位数为 3 的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
9.具有
1s22s22p63s23p4 电子结构的原子是:_。
10.[Zn(CN)4]2? 属于_外轨型配合物。
三.简答题(7×2) 1.如何正确理解各种反应速率理论中活化能的意义? 2.油画放久
后为什么会发暗、发黑?为什么可用 H2O2 来处理?写出反应方程式。
四.计算题(7×3)1.求出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反应式,并指出正负极。
(1)Pt | Fe2+(1mol·L
-1) , Fe3+(0.0001mol·L-1) || I-(0.0001 mol·L-1), I2(s) | Pt 2.对生命起源问题,
有人提出最初植物或动物的复杂分子是由简单分子自动形成的。
例如尿素(NH2CONH2)
的生成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 CO2(g)+2NH3(g)—→(NH2)2CO(s)+H2O(1) (1)已知298K 时的△rHΘm=﹣133 kJ·mol-1, △rSΘm =﹣424 J·mol-1K-1 ,并说明此反应在 298K
和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2)在标准态下最高温度为何值时,反应就不再自发进行了?3.根据 AgI 的溶度积,计算:(1) AgI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g·L- 1) -1 -1 (2)在
0.0010mol·L KI 溶液中 AgI 的溶解度(g · L ) 普化
一.C、B、C、D、C、C、C、D、C、C、D、C、D、B、B、D、B、A、D、D
二.1.数量,本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降低,渗透压 2.强酸,弱碱
3. +2,4 4.阳极 5. K°w / K°a 6.增大,减小,增大 7.外轨 8.三角形 9. S
10.饱和性,方向性三:1. 答:在碰撞理论中,活化能指能发生有效碰撞的活化分子组
所具有的最低能量的 NA 倍,NA 是阿佛加德罗常数。
在过滤太理论中,活化能体现着一
种能量差,即反应物和活化配合物之间的能量差。
2.答:油画放久后会变黑,发暗,原
因是油画中的白色颜料中含 PbSO4,遇到空气中的 H2S 会生成 PbS 造成的。
PbSO4+H2S=PbS(黑)+H2SO4 用 H2O2 处理又重新变白,是因为以下反应:
PbS+H2O2=PbSO4+H2O 四:解: Pt | Fe2+(1mol·L-1) , Fe3+(0.0001mol·L-1) || I-
(0.0001 mol·L 1. (1)-1 ),I2(s) | Pt 设右边为正极,左边为负极
E = j (+) -j (-) = φ#(I2/I-) + 0.0592lg
-j#(Fe3+/Fe2+)-0.0592 lg
= 0.535-0.771+0.0592lg ∴假设正确,电池反应式为 I2 + 2Fe
2+
=0.238V > 0 = 2I
-
+ 2Fe
3+
2. 解:(1) 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298K 时反应的标准 Gibbs 自由能变为: △ rG
Θ m
(298K) =△rH
Θ m
(298K)-T△rS
Θ m
(298K)
= ﹣133kJ·mol-1 - 298.15K×(﹣424)×10-3 kJ·mol-1 K-1 =﹣6.58kJ·mol-1>0 正
向反应自发。
(2) 因△rHΘm 、rSΘm 随温度变化不大,△标准态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
条件是△rGΘm (T)=△rHΘm (T)-T△rSΘm (T)≈△rHΘm (298K)-T△rSΘm (298K) >0 则
T>﹣133 kJ·mol /(﹣424) ×10
-1 -3
kJ·mol
-1
K =314K
-1
反应不再自发进行,故最高反应温度为 314K。
3. 解: AgI(s)––Ag+(aq)+I-(aq) 平衡
时
c B/ c
x
x
[c (I-)/ c ] = x
2
K
(AgI) = [c (Ag+)/ c x=9.1×10-9
x2=8.3×10-17
S1 (AgI) = 234.77g·mol-1×9.1×10-9 mol·L-1 =2.1×10-6 g·L-1 (2) 平衡时 AgI (s)––
Ag+(aq) + I-(aq)
C B/ c
x
0.0010+ x
K
(AgI) = x(0.0010+x)= 8.3×10-17
0010+x≈0.0010, x=8.3×10-14 S2 (AgI) = 234.77g·mol-1×8.3×10-14 mol·L-1
=1.9×10-11 g·L-1
普通化学部分(普通化学部分(75 分)一选择题(20 分) 1.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 (A) 一切复杂反应 (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
有反应 (A)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rSm (C) 计算化学反应的?rHm°
2.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Hm、?rSm (C) 不能改变反应
的?rGm、?rH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Sm (D)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但能改变反应的?rSm
3.已知反应 3O2(g) → 2O3(g)的?rHm° = ?288.7 kJ?mol?1。
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高温低压 (A) 降低温度子量是: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E) 50 (D) 凝固点下降 (E)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B) 高温高压 (B) 稀释溶液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D) 升高溶液的 pH 值
4.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C) 增加盐的浓度 5.将 0.450 克某物质溶于 30.0 克水中,使冰点降低了 0.150℃。
已知 Kf = 1.86 kg?mol?1,这种化合物的分
6.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1
(C) 蒸气压下降
7. 测量各种酸和碱(0.1 mol?L )相对强度的方法是:
(A) 用 pH 试纸测验量溶液的 pH 值 (B) 与海绵状锌反应观察气体的放出速率 (D) 用电导仪测量其导电率 (C) 用极谱仪测量每个溶液电动势为零的氢是惰性的;铜将置换铅盐中的铅;金比铝更易被氧化;
8. 根据金属在电动势次序中的位置,可以预言在化学反应中:
(A) (B) (C)
(D) 锡将置换铜盐中的铜; (E) 铜将置换酸中的氢; 9. 在反应 4P + 3KOH + 3H2O →3KH2PO2 + PH3 中 (A) (B) (C) (D) 磷仅被还原磷仅被氧化磷既未被还原,也未被氧化PH3 是固体沉淀
(E) 磷被歧化
10. 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与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高低次序是:
(A) [H+] > [Cl?] > [NH4+] > [OH?] (C) [Cl?] > [NH4+] > [OH?] > [H+] (B) [Cl?] > [NH4+] > [H+] > [OH?] (D) [Cl?] = [NH4+] > [H+] > [OH?] (D) Ti3+ (E) Ti4+
11. 下列哪个离子中的半径最小?
(A) K+ (B) Ca2+ (C) Sc3+
12, 任一原子的 s 轨道:
(A) 与角度无关 (B) 与sinθ有关 (C) 与cosθ有关 (D) 与sinθcosθ有关 s 区元素不呈负氧化数 (E) 与sinθcosθ无关
13. 下列有关元素的氧化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B) p 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C) d 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D) f 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14, 与碱土金属相比,碱金属表现出
(A) 较大的硬度 (B) 较高的熔点 (C) 较小的离子半径 (D) 较低的电离能 (E) 较高的沸点 1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A) H3PO4 (A) (B) HClO4 (C) H2SO4 (D) HClO3 (E) H3AsO4 (C) 卤素 (D) 过渡元素 (E) 惰性气体 (D) 更不易获得电子 (E) 更活泼
16.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碱金属 (B) 碱土金属
17.当卤素的原子序数增加时,卤素将:
(A) 更不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B) 变得较不密实 (C) 颜色变浅
18.通式为 RCONH2 的有机化合物,属于下列哪一类?
(A) 胺 (B) 酰胺 (C) 酮 (D) 腈 (E) 氮酰化合物
19.下述的有机溶剂中,具有最大的火灾危险的是:
(A) 乙醇 (B) 乙醚 (C) 四氯化碳 (D) 煤油 (E) 乙酸
20. 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可作高频绝缘材料的是:
(A) 酚醛树脂 (B) 有机玻璃 (C) 聚氨脂 (D) 聚四氟乙烯
二填空题(20 分) 1.在__和__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2.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__。
3.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
量纲是:__。
4.极性分子的吸引力_,蒸气压_。
非极性分子的吸引力_,蒸气压_。
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_,蒸气压越_。
5.CaF2 饱和溶液的浓度是 2.0×10?4 mol?L?1,它的溶度积常数是:__。
6.把醋酸钠晶体加到 1 升 0.1 mol?L?1 的醋酸溶
液中,pH 会__。
7.电解烧杯中的食盐水时,其电解产物是:__、__。
8.H3O+
的共轭碱为__。
9.中心离子配位数为 2 的配合物空间构型为__。
10.同一系列化合物(如 HX)的分子间力的影响因素是:__。
11.NCl3 的水解产物是:__、__。
12.天然橡胶是__的聚合物。
三、简答题(6*2)
1.解释现象:NaF 的熔点高于 NaCl。
2.写出下列氯化物的水解反应式。
MgCl2 SiCl4 FeCl3
四.计算题(23,第一题 9 分,2、3 题 7 分)
1.4.5g 某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和 125g 水配制成溶液 125ml,此溶液的凝固点是-
0.372℃, 求算(1)溶质的摩尔质量;(2)该溶液的沸点;(3)该溶液在 25℃时的渗透压.
2.已知:Fe2+ + 2e
-
Fe
φ = -0.44V
#
Fe3+ + e
-
Fe 2+
φ = +0.771V
#
该电池反应式为:3Fe 2+ = Fe + 2Fe3+
计算该电池的 E 值及电池反应的△rGm ,并判断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
#
#
3. 298.15K 时,fHΘm 已知 D
-1
= -46.11 KJ?mol ; S
-1
–1
Θ m
=191.50J·K ·mol , S
-1
-1
Θ m
=130.57J·K ·mol
-1
, S
Θ m
=192.34J·K ·mol 。
试判断反应 N2(g)+3H2(g)=2NH3(g)在 298.15K、标准态下正向能否自
-1
发?并估算最高反应温度。
水污染控制部分(45 分) 水污染控制部分一选择题
1.()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A.格栅 B. 筛网 C 沉砂池 D 二沉池溶解氧不足 2.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不是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
A 缺乏 N、P 营养 C N、P 营养过剩 B D 水温高
3.通过 SVI 可判断污泥是否发生丝状菌性膨胀,当发生膨胀时() A.SVI<50 B 50<SVI<100 C 100<SVI<150 D 200<SVI 4.下列选项中,不是构成活性污泥基本要素的是() A 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 B 废水中的有机物 C 溶解氧 D 废水中 BOD 含量的高低 5.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可去除 BOD C 可去除 SS 6.厌氧消化的产甲烷菌是() A 厌氧菌 B 好氧菌 C 兼性菌 D 中性菌 B 可去除磷和氮 D 可去除 COD
7.污泥的含水率从 99%降低到 96%,污泥体积减少了() A 1/3 8. B 2/3 C 1/4 D 3/4 下列对好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A 温度每增加 10~15℃,微生物活动能力增加一倍
B 当 pH<6.5 或 pH>9 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
C 水中溶解氧应维持 2mg/l 以上
D 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 BOD5:N:P=200:5:1 9.石灰法除磷投加的石灰一般是() A CaO B Ca(OH)2 C CaCO3 D Ca (HCO3)2 10.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 A SVI 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B SVI 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 SVI 过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D SVI 过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二填空题 1.石灰中和投药方法有_和_。
2.一般采用来_初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
3.污泥浓度常用_表示,污泥沉降比用_表示,污泥体积指数用_表示。
三简答题
1.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污泥浓度三者关系如何?试叙其在活性污泥运行中的重要意义。
2.试扼要讨论厌氧生物处理的因素. 3.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
四计算题
要某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合液浓度 MLSS=2500mg/L,取该混合液 100mL 于量筒中,静
置 30min 时测得污泥溶剂为 30mL,求该活性污泥的 SVI 及含水率。
(活性污泥的密度
为 1g/mL)
固体废弃物部分(固体废弃物部分(30 分)
1. 固体废物―三化‖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固体废物管理一致性如何,有无矛盾,试分析之。
2. 可持续发展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指导。
3. 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附模拟 2 参考答案普化部分一.D、A、B、B、C、C、D、D、E、B、E、A、A、D、E、D、D、B、B、D 二.1.高温和低压
2.温度 3. mol?1?dm3?s?1 4.强,小,小,大,强,小 5. 3.2×10?11 6.增加7.氯气,氢气 8. H2O 9.直线形 10.离子半径 11. NH3 、 HOCl 12.异戊二烯三.
1.答:NaF 与 NaCl 都是 NaCl 型晶体。
对于相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正、负离子之间的核间距越短,离子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F 离子的半径小于 Cl ,即 NaF 中正、负离子的核间距小于 NaCl 的,所以 NaF 的离子键强度大于 NaCl 的,因此 NaF 的熔点高于 NaCl。
--
2.答:(MgCl2 + H2O = Mg(OH)Cl ↓+ HCl
FeCl3 + 3H2O = Fe(OH)3 ↓+ 3HCl SiCl4 + 3H2O = H2SiO3 + 4HCl)四. 1. 解:首先,可以从表 2-2 中查得水的 K b 和 K f 分别为 0.512 及 1.86K ? kg· mol-1
(1)根据凝固点下降公式(2-4)可以计算出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Tf = Kf m
0.372K = (1.86K ? kg / mol-1) · m m = 0.372K/ (1.86K ? kg · mol-1) = 0.200 mol / kg 再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算出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溶质的摩尔数 n =(0.200 mol 溶质/ kg 溶剂)×0.125kg 溶剂= 0.0250mol 溶质的摩尔质量 m = 4.5g / 0.0250
mol = 180 g/mol (2)根据沸点上升公式(2-3),△Tb = Kb m
△Tb = 0.512K ? kg / mol × 0.200 mol / kg = 0.1024K
所以溶液的沸点= 100K + 0.1024 K =100.1024K ≈ 100.102K (3)根据稀溶液的渗透
压公式(2-5): π = nRT/V = cRT π = 0.025mol×8.314J.K-1.mol-1×298 K / 125×10-6 m3 = 4.955×105 Pa
2.
解:E =?
# #
# (+)
-?
#
# (-)
= -0.44-0.771 = -1.211V < 0
△rGm =-nFE =-2×96485× (-1.211) = 233.69(kJ)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
Θ
解:因为△rH m(T)=∑υB△fH m(B,T)
Θ m Θ m Θ m
Θ
Θ
即△rH m(298K)=2DfH
-DfH
-3DfH
=2×(-46.11 KJ?mol )-0-3×0 =-92.22 kJ·mol
Θ -1
–1
又因为△rS m(T) =∑υBS
Θ m Θ m
Θ m
(B,T)
Θ m Θ m
即△rS
(298K) =2 S
-1
- S
-1
-3 S
=2×192.34J·K ·mol -191.50J·K ·mol -3×130.57J·K ·mol =-198.53 J·K ·mol △ rG Θ m -1 -1
-1
-1
-1
-1
(298K)=△rH
Θ m
(298K)-T△rS
Θ m
(298K)
-3 -1 -1
= (-92.22 kJ·mol )- 298.15K×(-198.53×10 kJ·mol K ) = 33.03 kJ·mol 若使△rG Θ m -1
-1
>0
m
正向反应不自发。
(T)=△rH
Θ m
Θ m
(T)-T△rS
Θ
(T)<0 ,则正向自发。
又因为△rH △ rG 即
Θ m
Θ
、△rS m 随温度变化不大,即
Θ m
(T)≈ △rH
(298K)-T△rS
-3
Θ m
(298K) <0
-1
-198.53×10 kJ·mol
K T > -92.22 kJ·mol
-1
-1
-1
而按不等式运算规则,有
T<(-92.22 kJ·mol )/(-198.53×10 kJ·mol
-3
-1
K )= 464.51K
-1
故最高反应温度为 464.51K。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2011 年硕士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模拟试题一普通化学部分(普通化学部分(75 分)一.选择题(20×1) 1.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G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rS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 (C) ?rH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 C + D 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 10℃,其结果是: 2.反应 A + B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少 3.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 (A) 卡诺(Carnot) (B) 盖斯(Hess) (C) 勒夏特列(Le Chatelier) (E) 傅里叶(Fourier) (D) 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 4.已知 298 K 时, 2NH3(g) → N2(g) + 3H2(g) ?rHm° = 92.2 kJ?mol?1 H2(g) + 1/2O2(g) →
H2O(g) ?rHm° = ?241.8 kJ?mol?1 4NH3(g) + O2(g) → 4NO(g) + 6H2O(g) ?rHm°
= ?905.5 kJ?mol?1 则 NO(g)的?fHm°等于: (A) 92.2 kJ?mol?1 (B) ?92.2 kJ?mol?1
(C) ?709.8 kJ?mol?1 (D) 360.8 5.如果配制相同摩尔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并测定它们的沸点,哪一种溶液的沸点最高? (A) MgSO4 (B) Al2(SO4)3 (C) K2SO4 (D) C6H5SO3H (E) CaCl2 6.比较下列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较大的是: (A) 蒽(熔点 218℃) (B) 联
二苯(熔点 69℃) (C) 萘(熔点 80℃) (D)菲(熔点 100℃) 7.水、HAc、HCN 的共轭碱的碱
性强弱的顺序是: (A) OH? > Ac? > CN? (B) CN? > OH? > Ac? (C) OH? > CN? > Ac? (D) CN? > Ac? > OH? 8.在酸性条件下,已知下列各电对的电极电
位值为 E°(IO/I?) = +1.08 V, E°(IO/IO?) = +1.14 V,E°(IO/I2) = +1.19 V,
E°(SO42?/SO32?) = +0.17V,E°(I2/I?) = +0.53 V。
若用亚硫酸盐还原碘酸根离子,IO
可能的还原产物是: (A) IO? (B) IO2? (C) I2 (D) I? 9.当溶液的 pH 值为 5 时,下列哪种离子已完全沉淀:(已知:K°sp(Al(OH)3) = 5.0×10?33 ,K°sp(Cu(OH)2) = 1.6×10?19 ,K°sp(Zn(OH)2) = 4.5×10?17 , K°sp(Mn(OH)2) = 2.0×10?13,K°sp(Mg(OH)2) =
8.9×10?12) (A) Al3+ (B) Cu2+ (C) Mg2+ (D) Mn2+ (E) Zn2+ 10.有关―镧系收缩‖的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 f 区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幅度比其它周期大(B)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递减(C)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
增加,原子半径呈快速减小的趋势 (D) 由于―镧系收缩‖效应,Nb、Ta 的原子半径相近,
它们的分离困难 (E) 除 f 区外,其它区元素随着元素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没有收缩现
象 11.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陈述?
金属的离子半径和它的原子半径相同 (B) 金属的离子半径大于它的原子半径 (C) 非金属离子半径与其原子半径相等 (D) 非金属的原子半径大于其离子半径 (E) 金属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12.基态时,2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构型是: (A) 1s22s22p63s23p63d10 (B)
1s22s22p63s23p63d24s24p64d10 (C) 1s22s22p63s23p64s24p65s2 (D)
1s22s22p63s23p63d84s2 (E) 1s22s22p63s23p63d14s24p64d1 13.在下列氢化物中,按
其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2O > H2S > H2Se > H2Te (B) H2O
> H2Se > H2S > H2Te (C) H2O > H2Se > H2Te > H2S (D) H2O >
H2Te > H2Se > H2S 14.下列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碱土金属
的氢氧化物均难溶于水 (B)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均为强碱 (C)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碱性
由铍到钡依次递增 (D) 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递减 15.在空气中放置下列新制备的氢氧化物沉淀时,颜色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 Fe(OH)2 (B) Mn(OH)2 (C)
Co(OH)2 (D) Ni(OH)2 16.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可以通过振荡一定量的该物质和下述哪一种
标准溶液求出? (A) 硫酸 (B) 氢氧化钾 (C) 丙酮 (D) 碘 (E) 氯仿 17.下面哪一种为 2?甲
基戊醇?3 脱氢的主要产物?. (A) 2?甲基戊烯?1 (B) 2?甲基戊烷 (C) 2?甲基?2?戊烯 (D) 2?甲基?3?戊烯 (E) 甲烷 18.在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和气态溴发生反应的是:. (A)
C3H6 (B) C4H10 (C) C4H8 (D) C2H6 (E) C2H2 19.在下列高聚物的合成反应中,不属于
加聚反应的是:. (A) 聚苯乙烯 (B) 聚丙烯酰胺 (C) ABS 树脂 (D) 丁苯橡胶 (E) 酚醛树
脂 20.天然橡胶是什么的聚合物? (A)
(A) 乙烯 (B) 丙烯 (C) 异丁烯 (D) 氯丁二烯 (E) 异戊二烯
二、填空题(20×1) 1.尼龙是_和_的共聚物。
2. 2,2?二甲基?4?乙基己烷分子
中有_个碳原子数。
3.按 IUPAC 法,具有 CH3CH2C(CH3)2CH(CH3)2 结构的链烷的名
称是_。
4.砒霜的正确的分子式应该是_。
5. Pb(N O3)2 的热分解反应式是:_;
NH4NO3 的热分解反应式是:_。
6.在晶体 CuSO4?5H2O 中,中心离子铜的配位数为_。
7.已知最硬的金属是:_。
Co2+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的是:_。
9.由偶极诱导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称为:_。
10.配合物 K2[Zn(OH)4]的名称是:_。
11.常用的两种甘汞电极分别是(1) , (2) , 其电极反应为,常温下两种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大小顺序为。
12.决定原子等价轨道数目
的量子数是,决定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量子数是。
13.形成配位键时,中心原
子应具备的条件是,配位体应具备的条件。
是三.简答题(7×2) 1.解释下列问题CCl4 是液体,CH4 和 CF4 是气体,而 CI4 是固体。
2.用反应式简述析氢腐蚀和吸氧腐
蚀的过程。
四.计算题(7×3)
8.
1.已知△fHΘm[C6H6(l),298K] = 49.10kJ·mol-1,△fHΘm[C2H2(g),298K] =226.73 -1 kJ·mol ;SΘm[C6H6(l),298K]=173.40 J·mol-1 K-1,SΘm[C2H2(g),298K]=200.94 J·mol-1 K-1 。
试判断:反应 C6H6(l) = 3 C2H2(g) 在 298.15K,标准态下正向能否自发?并估算最低反应温度。
2.求把 0.10 dm-3,0.20 mol·dm-3HAc 与 0.050 dm-3,0.20 mol·dm-3NaOH 溶液混后的值[已知:K θa (HAc)=1.8×10-5]. 3.将铜片插入盛有
0.5mol·L-1CuSO4 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 0.5mol·L- 1 AgNO3 溶液的烧杯中,组成一个原电池。
(1)写出原电池符号;(2)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3)求
该电池的电动势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45 分)污染控制工程部分(一选择题(10×1)1.关于 K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酶的性质有关、与浓度无关; B 与酶的性质无关、
与浓度有关; C 与酶的性质有关、与浓度有关; D 与酶的性质无关、与浓度无关; 2.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A 自由沉淀 B 絮凝沉淀 C 成层沉淀 D 压缩沉淀。
3.好氧塘内塘
水的溶解氧与 pH 值昼夜变化的规律是()
A.白天溶解氧与 pH 值下降,晚上上升; B.白天溶解氧与 pH 值上升,晚上下降;C.白天溶解氧下降,pH 值下降,晚上溶解氧上升,pH 值上升; D.白天溶解氧上升,
pH 值上升,晚上溶解氧下降,pH 值下降; 4.处理雨天河流污水时,曝气沉砂池内的停留时间为()。
A.1-3min B. 3-5min C. 4-6min D. 6-8min 5. 一般活性污泥法采用活性
污泥的()作为工作阶段。
A. 对数增长期 B. 减速增长期 D. 其他阶段 C.内源呼吸阶段
6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以中温细菌为主,其生长繁殖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
A 20℃左右 B 20-37℃ C 25-40℃ D 35-38℃ 7.可以省去鼓风机进行曝气的形式是() A 扩散板
曝气 B 穿孔曝气 C 竖管曝气 D 射流曝气。
8.好氧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A 1-3mg/L B 2-4mg/L C 4-5mg/L D 5-6mg/L 9.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沉池的作用是()。
A 泥水分离
B 回流活性污泥 D 降解有机物
C 泥水分离和回流活性污泥 10.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 B BOD 是
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 C 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D BOD 是碳化所需氧量和硝化所需氧量之和二填空题
(6×1) 1.沉淀的四种类型为__、__、__、__。
2. 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一般宜保持在不低于__的程度。
3.活性污泥微生物最适宜的 pH 值范围是__。
三简
答题三简答题(18 分) 1.如何从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得出斜板沉淀池产生依据?(6)
2.活性污泥法为什么需要回流污泥,如何确定回流比。
分)(6 3.同步脱氮除磷的bardenpho 工艺流程图?各段的作用?(6 分)四计算题(11 分)一平流沉淀池,澄清区面积为 20×4m2,流量为 Q=120m3/h。
若将其改造成斜板沉淀池,流量提高至原流量的 6.5 倍,其他条件不变。
求需要装多少块斜板?(斜板长 L=1.2m,板厚忽略不计),宽 B=0.8m,板间距 d=0.1m,板与水平夹角为 60°)固体废物管理部分(固体废物管理部分(30 分) 1. 在面对何种固体废物的规划问题时,要分别优先采用风险评价方法和生命
周期评价? 2.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的管理对其处理技术体系的选择和运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 分析讨论将建筑垃圾列入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方面。
附模拟 1 参考答案普化部分一 1 D 2 D 3 B 4 A 5 B 6 B 7 C 8 D 9 A 10 D 11 E 12 D C 15 D 16 D 17 C 18 E 19 E 20 E 二 1.己二胺?1,6 和乙二酸 2.10 3.2,3,3?三甲基戊烷4.As4O6
?→ 2PbO + 4NO2 + O2 5.2Pb(NO3)2 ? ? ?→ N2O + 2H2O NH4NO3 ?
13 D 14
6.6 7.铬 8.3d7 9.范德华力 10.四羟基合锌(II)酸钾 11.标准甘汞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 Hg2Cl2 + 2e - = 2Hg + 2Cl –, E θ(1) > E θ(2) 12.具有空的价轨道、有孤对电子; 13.(m),(n、l)。
三 1.(1)CCl4、CH4、CF4、CI4 均为正四面体结构的非
极性分子,在通常情况下,它们的聚集状态按照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分别表现
为气体、液体、固体。
由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主要是色散力,分子量越大,色
散力越大。
CH4、 CF4、CCl4、CI4 的分子量分别为 16、88、154、520,色散力依次增大,其中 CH4、 CF4 的分子量较小,表现为气体,CCl4 的分子量较大,表现为液体,CI4 的分子量大,表现为固体。
2 析氢腐蚀——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阴极:2H+ + 2e = H2 (在
Fe3C 上进行)阳极:Fe = Fe2+ + 2e Fe2+ + 2H2O = Fe(OH)2 + 2H+ 总反应: Fe +
2H2O = Fe(OH)2 + H2 吸氧腐蚀——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阴极:O2 + H2O + 4e = 4OH阳极:2Fe = 2Fe2+ + 4e 总反应: 2Fe + O2 + 2H2O = 2Fe(OH)2 四 1.解:根据吉布斯
-亥姆霍兹公式解
△ rG
Θ m
(T)=△rH
Θ m
(T)-T△rS
Θ m
(T)
△rGΘm (298K)=△rHΘm (298K)-T△rSΘm (298K) 而△rHΘm (298K) =
3△fHΘm[C2H2(g),298K]-△fHΘm[C6H6(l),298K] = 3×226.73 kJ·mol - 1×49.10kJ·mol = -1 631.09kJ·mol △rS m(298K) = 3 S m[C2H2(g),298K]- S m[C6H6(l),298K] =
3×200.94 J·mol = 429.42 J·mol-1 K故△rGΘm (298K)= 631.09 kJ·mol-1 -
298.15K×429.42×10-3 kJ·mol-1 K-1 = 503.06 kJ·mol-1>0 若使△rG
Θ m -1 Θ Θ Θ -1 -1
K - 1×173.40 J·mol
-1
-1
K
-1
正向反应不自发发。
Θ m
(T)=△rH
Θ m
(T)-T△rS
(T)<0 ,则正向自发。
又因为△rHΘm 、△rSΘm 随温度变化不大,即△rGΘm (T)≈ △rHΘm (298K)-
T△rSΘm (298K) <0 则 T>631.09 kJ·mol /429.42 ×10
-1 -3
kJ·mol
-1
K =1469.6K
-1
故最低反应温度为 1469.6K。
2.解:混合后发生反应: HAc + NaOH = NaAC + H2O .反应后剩余 HAc 及生成 NaAC 的浓度为:
c(HAc) =
则混合溶液应为缓冲液,按公式计算:
=1.7×10-3(mol·dm-3)= 0.8%
3.解:(1)(-)Cu | Cu 2+ (0.5 mol·L-1) || Ag + (0.5 mol·L-1) | Ag .(+)(2)正极反应负极反应 Ag+ + e- Cu
2+
Ag Cu
+2e-
①×2+②得电池反应式:2Ag+ + Cu = 2Ag + Cu 2+ (3)E = j (Ag /Ag) -j (Cu
+ 2+
/Cu)
= j#(Ag +/Ag)+0.0592lg[Ag +]-j#(Cu 2+ /Cu)-
lg[Cu 2+]
=0.7996+0.0592lg0.5-0.3402-
lg0.5
=0.450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