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教案-wqs
- 格式:docx
- 大小:233.72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明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和乡镇企业的进展,了解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大体原那么。
2.明白深圳等经济特区名称,明白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明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紧内容:从扩权让利一直到产权改革。
●重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阻碍。
▲难点: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一、知识归纳:请你填空归纳本课知识。
二、重点明白得: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第一开始于(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要紧形式是()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人B、引导分散的农人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成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A、在深圳、珠海弄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口岸城市广州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口岸城市上海4、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晚上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六、改革开放后,慢慢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那个格局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7、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伙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三、知识运用八、咱们党从来重视探讨和解决农人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庞大成绩。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3、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史料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让世界来到窗口。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后,中央授权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问题:1980年翁纯贤想要离开家乡,到中国大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她会选择哪里呢?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合作探究一1、经济特区特殊在哪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1980年来到深圳的翁纯贤要提高自己会选择去什么单位?(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3、为什么要设立特区?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知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窗口,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环节二让世界深入中国幻灯片展示深圳的变化:深圳本来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特区建立以后,“时间就是金钱。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章节,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的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
教法及学法:教法: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
学法: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方向作用和影响.教具:课本插图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
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诊断补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哪些主要内容?(二)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引入新课。
(三)出示学案:学生看书,教师引生找出本课的主要线索。
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三、国有企业的改革(四)依案自学,探究质疑:学生认真看书,初步了解本课主要知识,教师对学生学法作巡回指导。
(五)反馈信息,合作释疑: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去,以便及时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精讲点拨时有的放矢。
(六)教师精讲,归纳总结:(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那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讲台交流访问和收集在农村的亲朋好友那里了解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有关情况材料。
3、教师强调和让学生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公有制,并不是分田到户了,这与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符合的。
第9课 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对外开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主要讲述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实例,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和影响,掌握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和影响。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外开放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成果。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影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案例:准备一些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如经济特区、外资企业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在1978年以后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一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成果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图形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演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和城市变化的描述,学生们可以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国之路,逐步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作出哪些重要决定?学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落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事实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2、吸取新的教训师:(课件出示凤阳小岗村在改革前、尝试中、改革后的三个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凤阳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看图讨论: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个病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拥有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因此,第二个变化发生了。
老师:通过以上图片,请根据本书内容总结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改革目的是什么?方式?意义?学生:改革从农村开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教材通过阐述我国在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摆脱封闭僵化的状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从而使得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等历史知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的具体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活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但未必能将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情感态度,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将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讲解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如改革开放时期的标语、场景等。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报告,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一、导入新课方案一下列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方案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师:播放图片,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正确的。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尝试,而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这一尝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要不要扩大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1】结合教材第4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教材第44页第一个自然段,简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致经过。
【问题2】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近现代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感悟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增强学生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成效。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第9课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八年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导航:1、这节课解决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开放?怎样开放?(重点)对外开放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2、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作用。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相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让学生理解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重点: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格局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导入:歌曲《中华腾飞时》(为改革开放40周年所创作的一首新歌,画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学生观赏画面自不过然融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
)美的歌《中华腾飞时》。
提问:听完这首歌,同学们是什么感受?(生:自豪,振奋,激动,想哭……)教师: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真是无比自豪,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生:改革开放)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学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展示学习目标:为什么对外开放?怎样开放?对外开放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板书:题目:第9课对外开放)师: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学生回答:①缺少资金、技术、经验②现状:急需发展经济③历史实践证明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教师:小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是真理。
分组合作学习:怎样对外开放?教学形式:按5个经济特区分五组,各组选择喜欢的经济特区作为自己的组别,学习时间8分钟(发放各组学习内容提示单)。
时间到,各组长来到讲台前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评选出最佳合作学习组。
投影展示合作学习内容:1. 1、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骤?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特区的特别之处?3、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作用?4、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5、对外开放的格局?格局的特点?6、为我国参与经济世界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事件?加入时间?意义?展示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对外开放示意图、丝绸之路路线图)教师:看投影上的对外开放格局图示,让学生来前面用电脑中的红色箭头划出四个经济的位置;再来一名同学指出14个沿海城市的位置;其他组同学指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目标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9课对外开放班级姓名【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以深圳特区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知识框架】【自主学习】1.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代表指的是:。
2. 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3.我国对外开放是如何一步步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的?1988年,经济特区建立。
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2001年,中国加入。
6.加入WTO,对我国有何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探究一:结合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教科书所示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从地理位置上看对外开放的区域有何相同之处?都首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
探究二:围绕对外开放,对比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点。
利;开放的地区都是中国比较富裕的地区;开放格局都是从沿海逐渐到内地等。
【能力提升】1、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A)①广东②福建③海南④台湾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2、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C)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D)A.1947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1年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B)A.环渤海地区 B.上海浦东 C.闽南三角地区 D.海南经济特区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D)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了解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活动及过程】
2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
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板书内容】:。
【教学课题】改革开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相对应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自主学习】:先阅读自学课本,完成以下自学性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疑惑性自学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
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
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合作探究】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实行改革,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讨论分析:当今我国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学后感】
1、收获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有何收获,感悟或理解等。
2、我的疑惑:组织学生提出学习本课还有哪些疑惑问题并实行讨论解答。
【课堂练习】
1.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
①深圳②汕头③香港④澳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5.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7.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合了中国农村当前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8.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
A.珠海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厦门经济特区11.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东方红》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的人物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三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其主要历史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
(3)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通过以上分析,请分别写出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12.材料分析
识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填写字母)(3)2008年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此处
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填写字母)
(4) F发展成为国家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