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思考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综合素养方面,思政课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使得其教学实效不佳。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教学实效的保障。
高校应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提供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培训的机会,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高校还应注重对思政课教师的岗位激励,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潜能。
只有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才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思政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高校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具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需要注重与时俱进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也应与时俱进。
思政课内容应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紧紧围绕国家政策、社会问题等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国家发展的最新动态。
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形式,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需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完善。
评价体系是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深入研究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变化,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关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思政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更好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课程设置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过于片面,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我们需要进行课程设计的优化和完善。
应该注重思政课程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热点问题、社会热点事件和时事政治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
也可以加强思政课与学科课程的融合,让思政课和学科课程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也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二、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保持与学生的紧密联系。
要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政课要灌输知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可以加强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思政课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思政课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三、师资队伍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增强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大学生思政课程,首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文化风俗等基本知识。
因此,专注于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加强思政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教学能够推动学生降低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深化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教师们可以结合国家重大事项、社会问题等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真实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在传承思政课程传统的同时,更需要融入当代思想理论和实践,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科研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科理论研究,并深刻领会这些理论的内涵,并将他们转化为教学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科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有关知识和实践的信息。
这样的科研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促进思政课程健康发展。
社会实践教学是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活动之一。
社会实践教学旨在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中,目的在于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的各种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对国家、民族等相关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建立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经验,并且建立对各种知识的关联和建立准确的思维模式。
四、思想政治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本身需要的提升,同时也是让学生的政治素养之路上更好的实现。
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会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稳定,提高其宏观思维的能力。
同时高质量的思政课程也能够有更多的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享受教育乐趣时尝到知识的味道,促进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并让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保持积极率。
五、思想政治课程家长的支持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之外,家长们的支持和引导也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思政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路径。
文章认为,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基础。
这要求高校思政课程要紧扣时代主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使思政课程更具时代感和针对性。
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也是关键。
高校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高校应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评价促教学,以评价促发展。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这些理论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2013年12月10日10:45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2年9上期作者:林春逸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内容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判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自觉坚持这样的标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文尝试着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答。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理念;策略;方法作者简介:林春逸,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发展与发展伦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9-0042-03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早在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深入研究高校公共理论课的教学问题,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工夫,力争在几年内使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明显改善。
在过去的八年多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本文试图就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问题从理念、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要自觉坚持这样的判断标准,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们认为,判断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至少有:1.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而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探讨。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其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课实践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现实,从而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福祉的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等,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4.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枯燥乏味,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浅谈如何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文|卢爱华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的基本素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个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良好的德行。
中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如此,如果只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却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很难在进入社会、投入工作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此,强化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创新、拓展、强化教学实效的新路径,以此使中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中职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要求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德育的论述,如《礼记·大学》中的“明德”“至善”,韩愈《师说》中的“传道”,都体现了教育的“立德树人”。
尽管时代在变迁,但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基于此,提升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质量,有利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根本任务,全面培养适合新型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要使中职学生成为物质文明的创造人,更应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向中职学生渗透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如传统文化、道德法律等知识,或者组织开展一些思政教育的活动,如“文化传承”的演讲比赛,“爱祖国,爱集体”的合唱、征文比赛等,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在此种环境背景下,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得到不断的完善,思想意识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全面健康发展,既包含人身心的发展,又包含知识文化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当然思想品德也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学校思政教育的强化,不仅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发展学生的德行,还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向更高阶的发展方向迈进,最终走向趋于完美的人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
二、中职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构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的集体,而学校则像是微型的社会,校园文化的氛围能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同时构筑这一环境对于学生情感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完善来说有着独特的育人优势。
关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思考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思政课不仅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
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实效较低,存在着思政课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等问题。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中最直接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学科基础和教学水平,加强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和了解,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高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的建设,给予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更多的荣誉和奖励,激励他们提高教学实效。
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导致思政课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真实的反馈和评价。
为了提高教学实效,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控,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这个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议等多个环节,通过各种评估手段对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提供认可和奖励,同时为存在问题的教学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措施。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给学生以沉闷的感觉。
为了提高教学实效,高校应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和学习态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
关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思考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目前思政课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如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思政课教师授课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等。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培养。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校应该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提供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机会,使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注重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现实,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关切。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相关案例、实证研究等方式进行深入解析,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使思政课成为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台。
要加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和互动。
高校应该建立起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互动、融合机制,通过专业课程中的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思政课与其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和参与性。
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和理解。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还可以引入一些互动教学方式,如讲座、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改进。
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加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和互动,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和参与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思政课”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完善。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一点浅显意见。
【关键词】“思政课” 课堂教学高校高校“思政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的主渠道。
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重任, 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地认识、分析和判断历史和社会现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党和国家对此一直高度重视, 不同时期分别规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措施方式,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当说,我国高校“思政课”在长达三十年的建设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目标越来越明确,体系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完备。
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高校“思政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存一些矛盾与问题,如,教学对象年轻与教材知识陈旧的矛盾、学生渴求新知识与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的矛盾、现场互动教学与“大课堂”的矛盾和课时紧张与课程任务重的矛盾等。
由于上述矛盾的长期存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思政课”教育的初衷却与教育的结果出现较大偏离,主要表现为:许多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低,认为课程本身枯燥无味,理论只是高调的说教,难以让人信服等。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高校“思政课”课题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视不够。
由于受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影响, 绝大多数学生急功近利, 对“思政课”的认识十分模糊, 他们看不到“思政课”的具体价值, 认为学与不学对自己将来的前途影响不大, 所以学习“思政课”以应付为主, 在课堂上既不做笔记, 也不听讲; 不是睡觉, 就是看专业书、英语书、考级书或者玩手机等。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视角及路径分析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成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党和政府在高校思政课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正确引导。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多数大学生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顺应了当前形势下对大学生培养的时代要求。
二是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再一次升华了理论知识,提升了自身专业素质。
在丰富自身涵养、开拓自身视野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明白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是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
经过刻苦钻研,思政课教师学会了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参考式、研究式、专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被大面积推广[1]。
四是教学手段得到了改善。
多数教师基本都已经将多媒体等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特点的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还为课堂氛围增添了一丝“现代气息”。
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在“05方案”实施以来,经过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思政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社会稳定、高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其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取得的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实效性不强,这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的基本构成即教育主体、客体、环体及介体等视角,具体分析近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以期能更好地把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随着我国国民教育普及的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然而,一些民办高校缺乏思政课教学有效性,学生对思政课缺乏热情,甚至存在厌学情况。
因此,本文将从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教师培训和学生参与等方面,探讨有效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思政课内容的实效性1. 确定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统一性,确保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体现在教学中。
2.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课程内容,结合时事讲解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真实的感受。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允许学生通过角度多样的方式进行自由表达。
不严格限制思政教育所要传达的知识内容。
4. 教育倡导师生双方共创课程,在教学在注重思维的开放性,不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注重提高教师的思维水平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二、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1. 对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师进行思政课程培训可尤为重要。
这种培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也需注重教师的宣传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以提高指导者的能力,引领学生体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教师教学反馈和考核机制制定共同发展目标,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学生参与的现实性1.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思政教育并受益匪浅,需要注重课堂互动,追求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缩小师生距离。
2. 考虑到现实问题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思政课应重点关注学生的现实困境,倡导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体会到思政课对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4.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加强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总的来说,为了提高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加强教师培训和学生参与的现实性和互动性,找到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引言高校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比如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以及缺乏具体的实践引导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和反思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一、教师角色与改进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1.培养师资队伍:高校应注重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思政课的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师德师风。
2.创新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引导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与拓展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拓展思政课的内容,能够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1.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思政课应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培养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用性教学:思政课的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3.拓展学科边界:思政课教学应当拓宽学科边界,引入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评估方法与反馈机制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及时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的学习,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1.多元化评估方式:思政课的评估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期末考试和小组讨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及时的反馈机制:思政课的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关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分析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案例和改进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剖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结论部分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思政课教学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挖掘思政课教学的潜力,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分析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分析、评价体系分析、实践案例分析、改进策略分析、总结、展望、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多元化,思政课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如何建立科学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
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探讨其内容、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实践案例和改进策略,对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总结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的更好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努力和贡献。
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应从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思政课课堂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作用的最得力渠道。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在继承以往有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抓手,努力提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现实问题的水平,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堂沉默现象严重课堂沉默是指大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态度消极,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和行为。
这种课堂沉默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但迫于授课教师考勤压力不得不听课,因而在课堂上很少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师生双向交流互动毫无兴趣或不愿参与课堂讨论。
这种“人到心不到”的情况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
二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很少,往往只有个别学生能够配合教师完成师生间双向交流和互动,其他学生或在后排睡觉或玩手机或看其他书籍,只等下课走人。
(二)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日益蔓延,对思想处于沉淀期的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使三观尚不成熟、心理情感还不稳定、对周围事物倾向于持批评态度的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前早已形成了诸多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错误的思想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成效,使大学生产生思政课内容”大而空”的错误认识,认为其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从而最终引发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危机。
(三)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大课堂授课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稳步扩大使大学出现了教学场所紧张、教师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中有限的专职教师无法满足全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的需要,就不得不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以外的院系吸收兼职教学人员,这必然导致思政课教学队伍来源和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使思政课教学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同时,为了缓解授课班级过多与思政课教师紧缺之间的矛盾,思政课教学一般采用几个班级混编授课的方式,动辄上百人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这种大班额的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间双向交流,也增加了教师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的难度,最终影响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思政课内容体系重复较多,理论抽象度高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都从不同层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原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达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
现行高校思政课在内容体系设置上重复的部分比较多,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复较多,使学生对思政课失去了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强、课程内容理论性知识多、语句比较生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观念陈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许多教师习惯于“一块黑板一张嘴,五十分钟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忽视了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
从总体上看,思政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突出问题: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课堂授课基本是照本宣科;部分教师缺乏思政学科背景,对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1],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大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足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思政课是公共课而不是专业课,只要修得规定的学分即可,没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完全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在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更注重专业课程成绩和实际操作技能,即便具有较高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也不会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增加优势,这就使得学生普遍忽视了学习思政课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不愿在思政课上投入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或看其他书籍或聊天或睡觉的无序局面。
(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信息化、全球化不断加剧的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获取和接受新兴事物提供了极大便利。
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观念具有极大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化,但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现象鉴别能力弱、社会化程度低,势必造成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化、偏激化的倾向。
不良社会思潮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吸引力,“不良社会思潮经过精心设计,很容易转化为一种貌似合理的理论,引得不少人随声附和”[2]。
它会在无形中使大学生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这就为思政课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影响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一)重视理论创新,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理论体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尽管是全国统编且不断修订,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
”[3]因此,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全面、深入解析。
“力争做到内容充实、材料新颖、论据充分,做到解释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让学生真正觉得思政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4]唯有如此,才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现实感,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吸引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依然普遍延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者为中心,忽视甚至否定受教育者的地位与需求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潜力得不到挖掘和发挥。
因此,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大胆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调动大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热情。
另外,应根据现代化教学的趋势和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多样化、生动化,使抽象、枯燥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大胆尝试抛开传统教科书章节安排的固定次序,探索运用专题结合案例的教学方式,让理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内在吸引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现行思政课的考核通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两方面构成。
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能力,对学生学习行为产生了严重误导,因此,思政课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统一考试外,可以将学生撰写的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论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学习体会、思想总结等按一定比例纳入综合成绩评定之中。
同时,期末考试考核的内容侧重于综合运用课程内容中重要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激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参考答案应避免标准化而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从而为学生不同见解和创新精神留有余地,避免把思政课教学内容变成教条的错误倾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学人才体系《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切实提高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此,要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首先,必须正视思政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的现状,各高校要按照统一规定的师生比配足配强专职教师,保证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敬業精神良莠不齐的现状,国家应制定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师德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再次,逐步健全完善国家、省级和学校相互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积极创建全国范围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课程研修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1]李志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J].大学(学术版),2011(7):36-38.[2]杜敦科.不良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政课“学术性课堂”之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5):45-50.[3]陈二祥.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J].红旗文稿,2014(22):30-31.[4]高争,刘蓉洁,马鑫.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290-291.[5]丛松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3):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