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3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经济中的多元化成分,使中国 文化具有包容性。 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地域:齐鲁、荆楚、吴越、三晋文化等。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 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宗法制度长盛不衰 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
宗法制度使中国人重视家庭生活、亲族交往、道德 规范、崇拜祖先、注重传统。 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上都是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共同性。
当今世界对中国传统的推崇表现有三方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对中国传统的天人 合一、天人和谐精神的推崇;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对中国传统道德 的重德、贵和思想的汲取; 在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上——对自觉、自在、自 由心性的充实与尽心、知情知天的理想人格的向往与 追求。
返 回
第三节 学习传统文化目的意义方法及要求
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狭义文化专
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又称“小文
化”。
3.关于文化体系观点:
从文化形态学角度分层(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 内在结构而来)。
庞朴:三层次“物质的—制度的—心理 的” 。
四层说:
(1)物态文化:物质文化,属实体文化。 (2)制度文化。 (3)行为文化。 (4)心态文化。
4.文化外在结构:
时间角度:
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等。
空间角度:
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
社会层面: 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等。 社会功能: 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食文化、酒文化、校园文化等。
二、文化的特征(特点属性)与功能
(一)、文化的特征(特点属性)
按 血 缘 关 系 确 定 亲 疏 长 幼
宗法制
尊 尊
亲 亲


按 宗 法 等 级 确 定 贵 贱 尊 卑
家国同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质、特征 类型三观点: 按地理环境——河谷型文化 按生产方式——农业文化
按哲学思想——伦理政治类型
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识 与道德相统一;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 的作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惩恶扬善, 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联 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中推导 出来,它属于以“求善”为目标的伦理型。且 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以 “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
思考题:
1.什么是广义的文化?什么是狭义的文化?文化结 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成长的基本地理、经济及政治
环境。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
4.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基本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学习传统文化目的意义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考核方式(略)
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定义与结构 二、文化的特征(特点属性)与功能
一、文化的定义与结构
(一)、中国古人对“文化”的理解
“文”:本义为各色交错的纹理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文”引申意:文字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 (精神修养文彩美善德行等),与“质”、“实”相 对。 《论语》: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地势西高东低;
季风气候显著,各地干湿冷暖差别悬殊。
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是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二是文化的封闭性大于开放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
1.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文 化成为文化的主要形态。 2.农业文明长期延续,保证了中国文化 的持续性。
原因: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农业,重农是基本国策; 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从武力上的征服者成为文化上的 被征服者。
于世界最高水平,科技在15世纪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四)、近代以后──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 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 了激烈碰撞。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 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 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百度文库要拖住活的,新的 要突破旧的”的特征。
一、传统文化的界定与涵义
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与外国文化对举的概念,
指中国疆域内从古到今、世代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
造的文化总和。 2.传统文化: “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刘熙《释名》) “统,继也。”(颜师古《汉书》) 3.中国传统文化: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 德、艺术、习俗、制度、科技等。 “国学”
秦汉时期,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统一,带有制度化、模 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之学”。 隋唐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发展为大宗,唐宋两代文学处 由于儒家思想受到宗教文化的挑战,适应强化儒学需 要而产生的 宋明理学,为儒道释三教合流产物,带有浓 厚哲理性和思辩性,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自觉性。
“化”本意:改易、生成、造化。
《庄子•逍遥游》: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经•系辞下》: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化”引申意:风俗、风气教化等。
“文”与“化”并联使用在春秋战国以后。 文化:以文教化
(二)、西方词汇“文化”的定义
拉丁文:cultura (动) 耕种、练习 英语:culture 栽培、种植、锻炼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独立性与通融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表现在这个文化主体
是中国人自己独立创造的,并在发展中较早地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融合了众多民族的优秀文 化,以及与佛教的融合,对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包容,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力和交融贯 通性。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法律、艺术、道德、习俗等多学科的知识。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文化是通过符号与
形象(语言与艺术)所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价值系统
和行为模式。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 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义
冯天瑜:“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 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中国文化史 断想》第17页) “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 质。” 《辞海》: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先秦时期──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进入阶级社会的商周,宗教唯心
论(如:君权神授)和朴素唯物主义
(如:五行)萌发。
春秋战国(即先秦)时期,产生 了强烈的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形成各具特色 的学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基本格局。
(三)、秦汉至清──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 (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以人为本 (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天人和谐 (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 (5)、重人文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以德性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 2.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
3.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
4.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 5.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 6.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
孔子总结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成果创立了儒家学说,
同时存在着最富创造性的百家争鸣,至汉代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到唐朝的儒佛道并举,以及到宋明理
学走向鼎盛。 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发展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独 一无二的,古代社会的动乱、分裂、更替并未能中断 中国的文化,而是提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养料和不 断更新的动力。
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时代──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 洛民族(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
化、中原文化的摇篮)、海岱民族(东夷集团,以
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
地)、江汉民族(苗蛮集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头)。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西文化 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 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 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大 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商 业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1.中国地理特点:
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发思古之幽情,食 古不化,复兴儒学,而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 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
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我们以此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
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抵
制殖民文化。
返 回
参考书
1.《中国传统文化》,蔡伟峰编,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0。 2.《中国传统文化散论》,李土生主编,中国社 会出版社,2005。 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 4.《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编,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2006。 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五、如何科学合理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 立统一
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有对自然界的认识,
又有关于社会人文的、政治的、科学技术的思考;
从学术派别上看,既有百家争鸣,又有儒、佛、
道三者并举,同时发展中又有彼此的会通、融合和 衍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连续性与变革性的对立统一
1.民族性群体性。
2.地域性。 3.时代性—历史承传性和现实变异性。 4.同一性。
(二)、文化的功能
1.满足需要功能(记录、传播等)。
2.认知功能。
3.教化功能。
4.规范调控功能。 5.凝聚功能。
返 回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传统文化的界定与涵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质 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如何科学合理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四)、文化定义之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 果。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创造。 又称“大文化”。 “大文化”可分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化。 物质文化——实体文化 精神文化——虚体文化 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组成文化统一体。
2.狭义的文化:
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总和,包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