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中央和省、市委都相继出台相关的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某某13号),《安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某某56号)及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某某13号)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实施的目的就是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通过近两年我市实施情况来看,总体上看运作平稳,进展顺利,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新型农村合医疗的宣传还存在盲点和薄弱点,个别基层干部、医务人员和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制度还说不清、道不准、讲不明。
二是少数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供方诱导需求和患者非理性消费现象同时存在,个别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等问题。
三是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以后,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大幅度增加,与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严重紧缺且技术实力差的矛盾相当突出。
四是经办机构管理能力薄弱。
乡镇无专门经办机构,无专职人员,县(区)合管中心面对庞大的服务群体,只能满足常规的审核,经常性的监督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是新农合用药不太规范。
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是省农合办经专家制定的,完全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用药问题,但是一些医疗单位及医生过多地使用了新农合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使农民不能从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实惠。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三篇篇一: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县(市、区)医疗单位的现状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首先是设施规模不适应。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山区县城一般只有三、四万人口,农村到县医院就医的人也远没有现在多,因而,一家县医院,一家中医院基本可满足需求。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迅猛增加,尤其是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群众看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致使原有的医院规模、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其次是技术水平不适应。
由于大、中城市医疗单位的更大的人才需求和优越条件的吸引,县级医疗单位的一些医疗骨干陆续“上调”;民营医疗单位的高薪聘请,又拉走了一些医疗人才;又加之分配制度有失偏颇,医疗单位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接纳更多的医疗新人,而作为医务人员个人,不愿外出进修深造,不能真正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因而,医疗技术水平不尽人意,甚至有衰退、断代的趋势。
2.农村医疗卫生的“网底”功能脆弱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明显减少;加上,相对以往,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条件改善了,生活好起来了,留在村里的人一旦得病,也大多直接往县医院就诊,不愿先在卫生院进行检查,即使有的卫生院设备良好也难以留住病人。
由于看病的人少,医师实践的机会就少,实践少了,医务技术提高就慢,甚至逐渐荒废,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一部分卫生院业务下滑,甚至难以生存。
因为没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没有经济收入的保障,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因而,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严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广受好评和欢迎的医疗站和赤脚医生,因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被冲跨了。
此后,由于缺乏集体的支持,加上农村人口减少的影响,许多村的卫生室已经消亡,有的名存实亡。
当前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当前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地区保障基本医疗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资金来源不足资金来源是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农民缴费意识不高和不稳定,导致医疗保障基金缺乏长期稳定的来源和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和医院为了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挪作他用,导致农民医疗保障无法得到保障。
应对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缴费意识,通过宣传、政策倡导等方式,增强农民对医疗保障基金的认识和信任感。
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遏制各方面挪用医疗保障基金的现象。
二、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当前,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导致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医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药品价格高昂,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这些因素使得农民在享受医疗保障时难以得到实际的保障。
应对策略:加大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量,加强医疗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互联网技术应用,推广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疗服务与需求间的对接。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大型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
但是在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制度建设不足甚至缺失的情况,如保险制度设计不够严谨、管理制度不完善、医疗费用报销程序不清等问题,使得农民使用时效率不高,出现费用报销难、报销周期长等问题。
应对策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拓展医疗保险种类和范围,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和质量。
同时,简化申报、报销等流程,提高医疗保障的使用便利性和保障水平。
结论: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保健的重要保障,需要在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共同推进。
只有真正解决农村合作医疗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才能为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着缺乏资金支持、服务覆盖范围不足、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均衡。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提升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未来,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共同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健康服务的普及,实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沂源县、问题、对策、资金支持、服务覆盖、医疗资源、财政投入、服务范围、服务质量、资源配置、均衡、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沂源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省会济南西南约170公里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市。
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了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困难重重。
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稳定和医保资金的不足,使得农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面临经济困难。
服务覆盖范围不足也是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之一。
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疗服务的不均衡,很多农民在遇到疾病时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帮助,这对农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下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现有情况的梳理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均衡等方面的措施,为沂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思考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思考1 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认识难统一。
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是农民,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至关重要。
在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地区,农民希望有合作医疗,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没有一种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识,在一些因管理不善,合作医疗出现过反复的地区,农民还容易对合作医疗的作用产生误解。
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主要靠乡、村基层领导干部,他们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往往决定了能否办成和巩固与否。
举办合作医疗不加引导,完全靠农民自发形成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来实施。
在宏观政策不宽松的情况下,如果他们面对困难退缩不前,有怕“麻烦”的思想,合作医疗是很难实施的。
乡村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对合作医疗态度直接影响着合作医疗的操作和运转,其中乡村医生对合作医疗的支持程度非常重要,在一些不能很好落实乡村医生报酬,村医报酬单纯靠业务收入解决的地区,乡村医生对合作医疗的消极抵触情绪就比较严重。
二是资金难筹集。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国家因财力所限不可能对农村合作医疗有很大的投入,更不可能把农民的医疗问题全部包下来。
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集体经济的支持水平也很有限。
合作医疗经费除了一部分可来源于政策允许的已列入村提留公益金范围外,其余大部分必然是以农民群众个人交纳为主。
然而广大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欢迎合作医疗制度,但涉及到交纳费用时,又往往是有选择的接受,从个体内在的需要出发,年老多病的愿意参加。
片面理解遵照“自愿”的原则举办合作医疗,是无法体现出互助共济精神的。
1998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粮食收购条例》,再次重申“不得在粮食收购现场坐收统筹款、提留款及其他任何税费”,采取户缴户结办法,更是加大了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境与对策一、引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自2003年试点以来,新农合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农合制度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旨在分析新农合制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新农合制度困境1. 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有限尽管新农合制度在不断扩面增量,但筹资水平相较于城市医疗保险仍然较低。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仅为570元,远低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均筹资水平。
这导致新农合制度的保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服务供给主要依赖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然而,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新农合制度的报销范围和比例有限,使得农民在面临重大疾病时,往往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增加了就医负担。
3. 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效率低下新农合制度的管理体制涉及多个部门,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障局等。
由于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新农合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此外,部分地区新农合制度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有效履行职责。
4. 农民参与意愿下降随着新农合制度的缴费标准不断提高,部分农民认为缴费与报销之间的比例不平衡,导致参与意愿下降。
此外,一些地区的新农合制度宣传力度不足,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较低,影响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农合制度对策1.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筹资水平政府应加大对新农合制度的财政投入,逐步提高筹资水平,以增强保障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合制度,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效率。
2. 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吸引和留住人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导致各级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的政策,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制度的实施受到影响。
2.缺乏资金支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使得制度的实施受到影响。
3.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在一定的医疗保障机制上,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机制,使得制度的实施受到影响。
4.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不强,他们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
二、对策
1.完善制度支撑。
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定,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制度的实施。
2.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的实施。
3.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机制,保障农村居民的医疗权益,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
4.加强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教育。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对策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是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保障水平提高,但仍存在参保率低、保障水平不均等问题。
对于参保率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居民参保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和保障水平的认知度。
对于保障水平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差别化的保障政策,根据地区和收入水平的不同,对参保人员给予不同的保障待遇,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偏低,个人承担比例较高,这对于贫困农民来说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医保基金规模,提高报销比例。
同时,可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增加保障范围,降低农民个人的支付额度。
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院设备和医生水平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建设更多的农村医疗机构,提高医院的设备和医生水平。
同时,可以加强农村医生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
另外,可以加强城乡医生互调机制,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
最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管不力,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医保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
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医保监督机制,增强对农村医保运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医疗保障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增加参保率、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加强管理机制,可以完善和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医疗保障。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学生崔海娟指导教师张耕墨老师专业公共管理层次专升本批次 112学号 w130222112027学习中心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13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1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而制定的一项惠民政策,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这对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是一项有力举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
但在参保模式、筹资水平、补偿模式、支付模式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还存在着缺陷,比如财政投入少,农民受益程度低,政府监管不到位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宣传,加强制度建设,增加投入,以利于这项制度的完善,从而在实施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问题对策目录1 引言 (1)1.1理论依据 (1)1.2立题意义 (1)2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 (1)2.1新型农付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 (1)2.2农村卫生服务总体质量不高 (2)2.3农民更需建立完善的合作医疗制度 (2)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3)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区别 (3)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3)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4)4.1财政因素制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4)4.2参合率高,知晓率低 (5)4.3农民缺乏信任感 (5)4.4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5)4.5立法不完善 (5)4.6制度不健全 (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发展的对策 (6)5.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 (6)5.2加强监管,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实施 (7)5.3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 .. (7)5.4完善立法建设,保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7)6结论 (8)参考文献 (9)1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全局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的社会福利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同时,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随之而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开始推广实施,推动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期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农村居民的医疗支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报销比例较低,在某些治疗或者检查方面,报销比例只有30%,对于农村贫困家庭来说,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其次,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目前,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仍然不是很理想,医院的设备设施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同时,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之间的配套关系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对农村病人的服务有一定的限制。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不够完善,很多农村居民不知道自己可以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医疗费用,使得受益者的数量有限。
为了有效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充分让农村居民了解本计划,并及时利用其受益;其次,加快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医疗环境,增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再次,及时调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付比例,使其更加符合农村贫困家庭的需求;最后,完善财政投入,保证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正常开展,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经过这样一番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能够使其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使他们能够得到有效的医疗保障。
只有这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真正起到实际作用,为农村居民提供全面更充分的医疗保障。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以下几点: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时调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付比例;完善财政投入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们镇试行一年以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
通过一年的运行,总的来讲,情况还是好的,但由于处于试行阶段,有许多没考虑周全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导致许多老百姓的不满和不理解,以致影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征收。
导致老百姓不满和不理解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政策了解得不全面、不透彻,导致老百姓的一些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是:1、未使用的上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门诊费用可以抵交次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门诊费用当年不用就过期了。
我们在征收的新型农村合医疗基金时,就有医生造遥说,的门诊费用还不用,马上就要过期作废了,导致许多老百姓纷纷盲目购药。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期限未到不能收下一年的基金。
有人说:一年时间还没到,怎么就来收来了啊?究其原因,是这些老百姓对政策不了解,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保险和政策性收费混淆了。
为了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推广,使老百姓更全面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让他们自觉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一是进一不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以种种形式进行宣传。
过去,我们主要采用口头宣传和发放宣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这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还应该采用电视广播、宣传车、黑板报等媒介作宣传。
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资金的报销程序、手续和应具备的证件等。
我们可以在电视台开辟一个专栏,专门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执行程序、报销的必要手续等操作细节。
使老百姓遇到难处时,知道怎么办,不走弯路。
二是医疗机构不健全,医院基础设施落后。
第一、我镇还有少数村还没有村级卫生室,导致老百姓就医不便,从而影响老百姓参合的极积性。
第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高技术水平的医务人员,不能承担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的基本需求。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和相关研究成果。
结合现有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服务的均等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研究成果、政策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实施,旨在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和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存在医疗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医疗服务报销难等问题,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信心不足。
医药费用上涨、医保基金不足等因素也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了压力。
在此背景下,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所在,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改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也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保覆盖率不高、医疗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支撑压力大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也逐渐得到了加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医疗保障政策,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然而,实施以来,新农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1. 参保群体偏窄,覆盖率不高新农合的参保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城乡居民等,但是存在着:</br>1)农民自愿参保的意愿不强,尤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漂泊在外等人口;</br>2)城乡居民参保的门槛较高,有些人需要纳税或缴纳高昂的社保费用,导致参保人群相对偏窄,覆盖率不高。
2. 报销比例不足,报销范围较窄虽然新农合对医疗费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报销,但仍存在下述问题:</br>1)报销比例相对较低,医疗费用的负担仍然较重;</br>2)报销范围有限,高价药物等一些大病的治疗费用不能得到有效的报销。
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医疗保障点之一,但是存在一些问题:</br>1)医学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病种的治疗需求;</br>2)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br>3)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网络,导致医疗资源的不足。
二、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的对策1. 扩大参保群体,提高覆盖率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广大农民和城乡居民参保新农合。
具体可以通过:</br>1)降低门槛,简化办理流程;</br>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保者的参与度和信心;</br>3)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等,为参保者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 调整报销比例,拓宽报销范围政府需要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3篇)报告一: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介绍和现状调研一、引言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中国政府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而推出的一种重要医疗保险制度。
本篇报告主要介绍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并对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概述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中国农村居民参加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该保险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参保农村居民等多方共同投入资金,实现基本医疗费用的支付。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现状调研1. 参保覆盖率: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率逐年提高。
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居民参保率已达到80%以上。
2. 政府资金投入: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中央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
3. 医保待遇: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医保待遇,基本医疗费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报销。
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医保待遇仍然存在不足的问题。
4. 医疗服务供给: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医疗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医疗服务难以覆盖。
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接受程度不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
四、课题的建议1. 提高参保覆盖率:加强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和参保热情。
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基本医疗费用的支付。
3. 完善医保待遇:改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提高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
4. 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环境。
报告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机制调研一、引言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的优化是保证该制度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篇报告主要调研和分析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一些建议。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学生崔海娟指导教师张耕墨老师专业公共管理层次专升本批次 112学号 w130222112027学习中心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13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1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而制定的一项惠民政策,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这对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是一项有力举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
但在参保模式、筹资水平、补偿模式、支付模式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还存在着缺陷,比如财政投入少,农民受益程度低,政府监管不到位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宣传,加强制度建设,增加投入,以利于这项制度的完善,从而在实施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问题对策目录1 引言 (1)1.1理论依据 (1)1.2立题意义 (1)2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 (1)2.1新型农付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 (1)2.2农村卫生服务总体质量不高 (2)2.3农民更需建立完善的合作医疗制度 (2)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3)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区别 (3)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3)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4)4.1财政因素制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4)4.2参合率高,知晓率低 (5)4.3农民缺乏信任感 (5)4.4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5)4.5立法不完善 (5)4.6制度不健全 (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发展的对策 (6)5.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 (6)5.2加强监管,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实施 (7)5.3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 .. (7)5.4完善立法建设,保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7)6结论 (8)参考文献 (9)1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全局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然而,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尚未在农村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
自国家从2003年开始对部分市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以来,农民的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但在个别地方还存在着医患合谋骗取保费,定点医院为获得高额利润不合理收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监管不严等问题。
为此,现行新农合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
1.1理论依据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企业职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对于中国9亿农民却有所偏失。
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有待深刻研究与解决。
1.2立题意义完善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
2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2.1.1农民参合情况以青龙县为例,全县共有5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约占45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1施以来,已覆盖全县25个乡镇,396个行政村,参合率为98.9%。
2.1.2资金筹措形式新农合基金由农民自愿缴纳、政府资助、集体经济扶持和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集。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0元。
政府财政的资助资金根据参保农民的实际人数予以拨付。
财政的补助资金根据参合农民的实际人数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按期予以拨付。
建立对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救助制度,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
2.1.3报销比例以秦皇岛市青龙县为例,参合农民医药费报销标准:门诊费用补偿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为30%。
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200元,补75%;县级医院为400至500元,补65%;市级医院为2000元,补45%;省级及省级以上医院均为2500元,补40%。
意外伤害住院的补偿比为乡级卫生院为40%,县级30%,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为20%。
实行异地同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统一补偿办法。
参合农民到邻近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回本县报销,享受与本县、乡级同样的医药费用补偿待遇。
2.2农村卫生服务总体质量不高由于农村三级卫生机构的人、财、物基础较差,致使三级卫生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医护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水平有限 ; 卫生服务机构设备和人员不配套;三级网络功能不强 ( 县、乡、村是彼此分散的点) 等问题。
一些常规设备的缺乏和人员技术的不配套 , 造成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 ,本来是以县为中心、以乡为枢纽、以村为基础的网络,但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互相争夺病人,争夺利益,变成彼此孤立的点,减弱了三级网络的功能。
2.3 农民更需建立完善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中国大部分农村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 ,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很低。
40 %以上的未就诊者和 60 %以上的未住院者都是由于经济困难所致。
农村产妇围产期患病率和分娩后大出血的患病率都较高 ,这也说明了她们有较高的医疗需要。
但是 ,与城镇地区的那些产妇相比 ,她们产前访视、到卫生机构的就医率和产后访视都要低得多。
可见,在农村,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虽然农民有卫生服务的需要 ,但是有效的利用水平却很低。
贫困地区的农民处于“高需求、低利用”的恶性循环中。
因此 ,建立合作医疗制度 ,提高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 ,对改善这种恶性循环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健康水平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区别3.1.1以大病统筹为主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除少数地区外,大多将保障的重点放在门诊或小病上,即“保小不保大”,或者“保医不保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将保障重点放在了重大疾病风险上,重点解决农民因患重大疾病出现的因病返贫问题。
3.1.2从性质上来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应为一种社会保险做为一种社会保险,那么它就应该与养老保险等一样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只是在农村的这种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还在建立与完善的时候,其还没有普遍的取得农民朋友们的信任。
一部分人的排斥、怀疑情绪是在常理之内的事情。
那么我们还处在合作医疗制度开始阶段的时候首先还得坚持自愿加入为主,不能盲目的跃进。
3.1.3合作医疗资金的来源多样化所谓的资金来源多样化,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除了农民自己掏部分钱外,还有政府认缴的费用,该地区从事公益活动的收益,以及社会和个人的捐赠等。
其中,政府的认缴费用要占主要的部分。
3.1.4农民享有自由选择就诊的权利采取由农户自由选择到不同定点医院就诊的方法,打破一些地方医疗单位的垄断性经营,通过农民的选择促进医院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
3.1.5与医疗救助制度同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调了贫困救助的重要性,规定省级和市(地)级财政相应的专项资金除了对农村合作医疗给予补助外,还要用于支持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
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而且还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决心。
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取得的主要成效3.2.1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三是形成了符合各地实际的统筹补偿方案,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在本县(市、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的结算报销办法;四是建立了有关方面和农民参与的以基金运行、审核报付为核心的监管制度;五是形成了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方面的规范,建立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医疗救助制度。
3.2.2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水平在逐步提高新农合采用的是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同时以户为单位来减少“逆向选择”的问题。
为使农民认可并愿意参加新农合。
试点以来各地区采取多种形式,以典型事例或通过参加合作医疗受益农民的现身说法,广泛宣传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和有关政策,使农民解除疑虑,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合作医疗。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民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3.2.3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显现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看病就医率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有所缓解,广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3.2.4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中国,最大的不公平是城乡之间的不公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显著的作用是为政府扩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提供了一个制度平台,缓解了城乡之间长期形成的不公平状况,使农民开始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医疗费用的补偿,尽管现在的补偿水平还有差距,但毕竟改变了长期来形成的向城镇居民“一边倒”的状况。
3.2.5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村卫生院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有了明显改善,并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推动下,卫生院的内部运行机制(包括人事、分配等机制)改革大步推进,医、护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且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为卫生院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也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病人太多的压力。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4.1财政因素制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决定了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且由于患大病的概率比较高,所需要补偿的数额也较大。
造成筹资困难的原因,一是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持;二是农民交纳合作医疗有关费用的积极性不高,要么因经济贫困没有能力交纳,要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信任、对合作医疗质量不满意而不愿意交纳;三是农村县乡政府普遍财源不足,不能及时足额补偿农民的医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