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6
第3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2.探索并了解角的轴对称性及相关性质.3.会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过程与方法: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经历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形成与初步应用过程,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折叠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规范的数学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互相激发灵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基本作图工具.【学生准备】笔记本、基本作图工具等.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基本图形“线段”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另一个基本图形“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对称轴是怎样的直线?【活动内容】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对折,再打开纸片,看看折痕与这个角有何关系?[处理方式]学生实验:通过折纸的方法作角的平分线;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展示学生作品.通过折纸及作图过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为学生的思考留有时间和空间.通过探究,学习新知: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新课教学:探究活动1角平分线的性质【活动内容】(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按要求继续前面的折纸活动,并与同伴交流.折纸要求:1.在折痕(即∠AOB的角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2.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点D是折痕与OA边的交点,即垂足;3.过点C折OB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E,点E是折痕与OB边的交点,即垂足;4.将∠AOB再次对折.【问题】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折痕CD与CE能重合吗?改变点C的位置,CD与CE还相等吗?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动画展示)已知:如图∠AOC=∠BOC,CD⊥OA,垂足为D,CE⊥OB,垂足为E,CD与CE相等吗?试说明理由.解:因为CD⊥OA,CE⊥OB,所以∠CDO=∠CEO=90°.在△CDO和△CEO中,∠CDO=∠CEO,∠COD=∠COE,OC=OC,所以△CDO≌△CEO.所以CD=CE.(教师板书)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符号语言:因为OC平分∠AOB,CD⊥OA,CE⊥OB,所以CD=CE.[处理方式]学生动手折叠,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折叠过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形象感受角平分线的性质.【即时训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图所示.1.因为OC平分∠BOA,所以CD=CE.()2.因为CD⊥OA,CE⊥OB,所以CD=CE.()3.因为OC平分∠AOB,CD⊥OA,CE⊥OB,所以CD=CE.()注意事项:角平分线性质中的距离,对应的必须是垂线段,不能认为是任意线段.探究活动2尺规作角的平分线对这种可以折叠的角可以用折叠方法得到角平分线,对不能折叠的角怎样得到其角平分线呢?下面我们探究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已知:∠AOB.求作:射线OC,使∠AOC=∠BOC.作法:(1)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C.(2)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12(3)作射线OC.则OC是∠AOB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这样作的道理吗?想一想:在作图的过程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交流后得到:OD=OE,CD=CE.△COD和△COE全等吗?全等的依据是什么?[处理方式]教师口述作法步骤,学生根据教师的口述完成作图过程.不要求学生写作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作图的过程中哪些线段相等,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明确这样作的道理.[知识拓展]“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逆过来说“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也是正确的.课堂总结:1.角的轴对称性: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尺规作角平分线.检测反馈:1.如图所示,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A.1B.2C.3D.4答案:B2.如图所示,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A=PBB.PO平分∠APBC.OA=OBD.AB垂直平分OP答案:D3.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 cm,则△DEB的周长为()A.4 cmB.6 cmC.10 cmD.不能确定答案:B4.如图所示,MP⊥NP,MQ为△MNP的角平分线,MT=MP,连接TQ,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TQ=PQB.∠MQT=∠MQPC.∠QTN=90°D.∠NQT=∠MQT答案:D板书设计: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27页习题5.5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127页习题5.5数学理解第2,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以∠AOB的顶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再分别以点C,D为圆CD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E,过点E作射线OE,连接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心,大于12()A.射线OE是∠AOB的平分线B.△COD是等腰三角形C.C,D两点关于OE所在直线对称D.O,E两点关于CD所在直线对称2.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A.4B.3C.6D.5【能力提升】3.如图所示,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在M,N两处参加植树劳动,现要在道路AB,AC的交叉区域内设一个茶水供应点P,使P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使PM=PN,请你通过尺规作图找出这一P点(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拓展探究】4.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30°,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BE 平分∠ABC,你能说明理由吗?【答案与解析】1.D(解析:根据角的平分线作图步骤可以得到答案,A,B,C 都是正确的.)2.B(解析:因为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所以DF =DE =2.又因为S △ABC =S △ABD+S △ACD ,AB =4,所以7=12×4×2+12×AC ×2,所以AC =3.故选B.)3.解:如图所示,P 点即为所求.4.解:因为在△ABC 中,∠C =90°,∠A =30°,所以∠ABC =90°- ∠A =60°.因为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A =EB ,所以∠ABE =∠A =30°,所以∠EBC =∠ABC - ∠ABE =30°,所以∠ABE =∠EBC ,即BE 平分∠ABC.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折纸操作,从而得到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悟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经历观察、类比、归纳等过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实践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在现实生活中,角及角的平分线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在本课时中,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操作和实验关注不够,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时,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合作探究,对需要指导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应当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多地关注学困生. 再教设计:今后应该大胆让学生讲解并且板书,真正落实到纸上,扎根到心底,才能真正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学习理念.。
简单的轴对称及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基础)知识讲解撰稿:常春芳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理解轴对称变换,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轴对称后的图形;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一些图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判定定理,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和计算.3. 会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能用它们解决几何计算与证明题.4.积累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同时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作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1.做轴对称图形可以根据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先确定图形关键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然后依顺序连接点即可得已知图形关系直线的对称图形.要点诠释:已知一点和直线确定其对称点的作法如下:过这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得垂线段,再以垂足为起点,在直线的另一旁截取一点,使这条线段的长与垂线段等长,截取的这点就是已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2.对称轴的作法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再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法相同.要点诠释:在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要点诠释:(1)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2)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要点三、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也称中垂线)的性质定理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线段已经有了中垂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相等;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线段被垂直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要点四、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有角平分线了,即角被平分了;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角被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要点五、利用轴对称性质进行简单设计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典型例题】类型一、作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1、已知如下图,求作△ABC关于对称轴l的轴对称图形△A′B′C′.【思路点拨】分别作出点B与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AB′,AC′,B′C′.即可得到△ABC关于对称轴l的轴对称图形△A′B′C′.【答案与解析】解:【总结升华】作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就是作各个顶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把作对称图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作点的对称点的问题.2、画出如图中的各图的对称轴.【思路点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找到图形中的一组对应点,连接对称图形的两个对应点,作这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对称轴的画法.解答此题要明确对称轴所具有的性质: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举一反三:【变式】在下图中,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答案】△为所求.'''A B C类型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已知:如图,△ABC 中,∠ACB=45°,AD⊥B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 ,∠BAD=∠FCD.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 =DC ,易证△ABD≌△CFD,要证BE⊥AC,只需证∠BEC=90°即可,DF =BD ,可知∠FBD=45°,由已知∠ACD=45°,可知∠BEC=90°.【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 ∠ADC=∠FDB=90°.∵ ,45ACB ∠=︒∴45ACB DAC ∠=∠=︒∴ AD =CD∵ ,BAD FCD ∠=∠ ∴ △ABD≌△CFD(2)∵△ABD≌△CFD∴ BD =FD.∵ ∠FDB=90°, ∴ .45FBD BFD ∠=∠=︒ ∵ ,45ACB ∠=︒ ∴ .90BEC ∠=︒ ∴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 ,求出∠FBD=∠BFD=45°.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且AE =EF .求证:AC =BF .【答案】证明:延长AD 至点G ,使DG =AD ,连接BG..,,,().AD BD CD ACD GBD AD DG ADC GDB CD BD ACD GBD SAS ==⎧⎪∠=∠⎨⎪=⎩∵为中线,∴在△和△中,∴△≌△ ,.,.,..BG AC G CAD AE EF CAD AFE BFD AFE G BFD BF BG AC =∠=∠=∠=∠∠=∠∠=∠==∴∵∴又∵∴∴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4、如图,△ABC 中,∠BAC=110°,DE 、FG 分别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E 、G 分别为垂足.(1)求∠DAF 的度数;(2)如果BC=10cm ,求△DAF的周长.【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C ;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DA=BD ,FA=FC ,则∠EAD=∠B ,∠FAC=∠C ,得出∠DAF=∠BAC ﹣∠EAD ﹣∠FAC=110°﹣(∠B+∠C )求出即可.(2)由(1)中得出,AD=BD ,AF=FC ,即可得出△DAF 的周长为BD+FC+DF=BC ,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设∠B=x ,∠C=y .∵∠BAC+∠B+∠C=180°,∴110°+∠B+∠C=180°,∴x+y=70°.∵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A 于E 、交AC 于G ,∴DA=BD ,FA=FC ,∴∠EAD=∠B ,∠FAC=∠C .∴∠DAF=∠BAC ﹣(x+y )=110°﹣70°=40°.(2)∵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A 于E 、交AC 于G ,∴DA=BD ,FA=FC ,∴△DAF 的周长为:AD+DF+AF=BD+DF+FC=BC=10(cm ).A B C D E F G【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整体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D是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BC=50°,则∠ADC的大小是( )A.100° B.115° C.130° D.150°【答案】A;5、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思路点拨】由于DE⊥AB,易得∠AED=90°=∠ACB,而AD平分∠BAC,易知∠DAE=∠DAC,又因为AD=AD,利用AAS可证△AED≌△ACD,那么AE=AC,而AD平分∠BAC,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知AD⊥CE,即得证.【答案与解析】证明:∵DE⊥AB,∴∠AED=90°=∠ACB,又∵AD平分∠BAC,∴∠DAE=∠DAC,∵AD=AD,∴△AED≌△ACD,∴AE=AC,∵AD平分∠BAC,∴AD⊥CE,即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E=AC.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答案】B;类型四、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6、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O.求证:点O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作OD、OE、OF分别垂直于三边AB、BC、CA,D、E、F为垂足,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OD=OE,OF=OE,∴OD=OE=OF.【答案与解析】证明:作OD、OE、OF分别垂直于三边AB、BC、CA,D、E、F为垂足,∵BM为△ABC的角平分线,OD⊥AB,OE⊥BC,∴OD=O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可证:OF=OE.∴OD=OE=OF.即点O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PA=PC②BP平分∠ABC③P到AB,BC的距离相等④BP平分∠APC.A.①② B.①④ C.③② D.③④【答案】C;7、已知如图:AD、B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相交于P点求证:P点在∠C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首先过点P作PM⊥AB,PN⊥BC,PQ⊥AC,垂足分别为M、N、Q,然后证明PQ=PN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P作PM⊥AB,PN⊥BC,PQ⊥AC,垂足分别为M、N、Q,∵P在∠BAC的平分线AD上,∴PM=PQ,P在∠ABC的平分线BE上,∴PM=PN,∴PQ=PN,∴点P在∠C的平分线上.【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用此性质证明它的逆定理成立.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类型五、利用轴对称性质进行设计8、如图所示,请你用三种方法,把左边的小正方形分别平移到右边三个图形中,使各个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并分别画出其对称轴所在的位置.【思路点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先找出对称轴,再思考如何画图.【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作图的方法,做这些题时找对称轴及对称点是关键.。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三) 同步练习题A组(基础题)一、填空题1.(1)已知等腰△ABC中,AB=AC,∠B=60°,则∠A=______.(2)在△ABC中,∠A=∠B=60°,且AB=5 cm,则BC=______cm.2.(1)如图,在等边△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CE,则∠BCD+∠CBE=______.(2)如图,在△ABC中,∠B=60°,AB=AC, BC=5,则△ABC的周长为______.3.(1)如图,将边长为6 cm的等边△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后得△DEF,DE,AC相交于点G.若线段CF=4.5 cm,则△GEC的周长是______cm.(2)如图,在△ABC中,BC=16,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OD∥AB,OE∥AC,则△ODE的周长为______.4.如图,已知直线l∥l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30°,则∠β=______.二、选择题5.如图,l1∥l2,等边△ABC的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则∠1+∠2=( ) A.30° B.40°C.50° D.60°6.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O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O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7 B.6 C.5 D.47.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中线,AE=AD,则∠EDC的度数为( )A.30° B.20° C.25° D.15°8.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A.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B.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D.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三、解答题9.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10.(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P为BC上一点,△APQ为等边三角形.求证:AB∥CQ.(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点Q,PQ=3,PE=1.①求证:AD=BE;②求AD的长.B组(中档题)一、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 cm, DE=2 cm,则BC的长为______.12.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 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AOB=30°,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13.如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②BF=BG;③BH平分∠AHD;④∠AHC=60°;⑤△BFG是等边三角形;⑥FG∥AD.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个.二、解答题14.如图,过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边上一点P作PE⊥AC于点E,Q是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接PQ交AC于点D,求DE的长.C组(综合题)1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BC边上任意一点,∠AEF=60°,EF交△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于点F.求证:AE=EF.参考答案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三) 同步练习题A组(基础题)一、填空题1.(1)已知等腰△ABC中,AB=AC,∠B=60°,则∠A=60°.(2)在△ABC中,∠A=∠B=60°,且AB=5 cm,则BC=5cm.2.(1)如图,在等边△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CE,则∠BCD+∠CBE=60°.(2)如图,在△ABC中,∠B=60°,AB=AC, BC=5,则△ABC的周长为15.3.(1)如图,将边长为6 cm的等边△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后得△DEF,DE,AC相交于点G.若线段CF=4.5 cm,则△GEC的周长是4.5cm.(2)如图,在△ABC中,BC=16,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OD∥AB,OE∥AC,则△ODE的周长为16.4.如图,已知直线l∥l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30°,则∠β=30°.二、选择题5.如图,l1∥l2,等边△ABC的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则∠1+∠2=(D) A.30° B.40°C.50° D.60°6.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O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O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A.7 B.6 C.5 D.47.如图,AD 是等边△ABC 的中线,AE =AD ,则∠EDC 的度数为(D) A .30° B .20° C .25° D .15°8.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D) A .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C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D .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9.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D 为AC 的中点,DE ⊥AB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且DE =DF.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DE ⊥AB ,DF ⊥BC , ∴∠AED =∠CFD =90°. ∵D 为AC 的中点,∴AD =DC. 在Rt △ADE 和Rt △CDF 中,⎩⎪⎨⎪⎧AD =DC ,DE =DF , ∴Rt △ADE ≌=Rt △CDF(HL). ∴∠A =∠C.∴BA =BC.∵AB =AC ,∴AB =BC =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10.(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P 为BC 上一点,△APQ 为等边三角形.求证:AB ∥CQ.证明:∵△ABC 和△APQ 都是等边三角形, ∴AB =AC ,AP =AQ ,∠BAC =∠PAQ =60°. ∴∠BAC -∠PAC =∠PAQ -∠PAC , 即∠BAP =∠CAQ.在△ABP 和△ACQ 中,⎩⎪⎨⎪⎧AB =AC ,∠BAP =∠CAC ,AP =AQ ,∴△ABP ≌△ACQ(SAS). ∴∠ACQ =∠B =∠BAC =60°. ∴AB ∥CQ.(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E =CD ,AD ,BE 相交于点P ,BQ ⊥AD 于点Q ,PQ =3,PE =1.①求证:AD =BE ; ②求AD 的长.解:①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AC ,∠BAC =∠C =60°. 在△BAE 和△ACD 中,⎩⎪⎨⎪⎧BA =AC ,∠BAE =∠C ,AE =CD ,∴△BAE ≌△ACD(SAS). ∴AD =BE.②由ΔBAE ≌ACD ,可知∠ABE =∠PAE.∵∠BPQ =∠BAP +∠ABE =∠BAP +∠PAE =∠BAC =60°,BQ ⊥PQ , ∴∠PBQ =30°,∴PB =2PQ =6. ∴BE =PB +PE =7,∴AD =BE =7.B 组(中档题)一、填空题1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是△ABC 内两点,AD 平分∠BAC ,∠EBC =∠E =60°.若BE =6 cm, DE =2 cm ,则BC 的长为8_cm .12.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OP =5 cm ,点M 和点N 分别是射线OA 和射线OB 上的动点,∠AOB =30°,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5_cm .13.如图,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 =CD ;②BF =BG ;③BH 平分∠AHD ;④∠AHC =60°;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FG ∥AD. 其中正确的有6个.二、解答题14.如图,过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边上一点P 作PE ⊥AC 于点E ,Q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 =CQ 时,连接PQ 交AC 于点D ,求DE 的长.解:过点P 作PF ∥BC 交AC 于点F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PF 为等边三角形. ∴PF =AP.又∵PE ⊥AF ,∴AE =EF. 又∵AP =CQ ,∴PF =CQ. ∵PF ∥BC ,∴∠FPD =∠CQD.在△PFD 和△QCD 中,⎩⎪⎨⎪⎧∠FPD =∠CQD ,∠PDF =∠QDC ,PF =QC ,∴△PFD ≌△QCD(AAS).∴FD =CD.∴DE =EF +FD =12AF +12CF =12AC.∵AC =2,∴DE =1.C 组(综合题)1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EF =60°,EF 交△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于点F.求证:AE =EF.证明:在AB 上截取AG =CE ,连接EG.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B =∠ACB =60° 又∵AG =CE ,∴BG =BE.∴△BEG 是等边三角形.∴∠BGE =60°.∴∠AGE =120°. ∵CF 平分∠ACD ,∴∠ACF =12(180°-∠ACB)=60°. ∴∠ECF =120°.∴∠AGE =∠ECF.∵∠AEC =∠B +∠GAE =∠AEF +∠CEF , 且∠AEF =∠B =60°,∴∠GAE =∠CEF.又∵AG =EC ,∴△AGE ≌△ECF(ASA). ∴AE =EF.。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精选练习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上的高C.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0cm,若以它的底边为边的等边三角形周长为30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35cmB.25cmC.30cmD.40cm5.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6.△ABC中,AB =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等于()A.30°B.45°C.36°D.72°7.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一个内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内角分别为50度和80度的三角形D.有两个内角分别为55度和65度的三角形8.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3个B.4个C.5个D.2个9.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10.下列4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2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1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C.有2个内角分别为30°和120°的三角形D.线段1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上的高C.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A.30°B.60°C.150°D.30°或150°二、填空题1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________(也称“_____________”),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1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15.在△ABC中,AB =AC,∠A=80°,则∠B= .16.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矩形有条对称轴.17.如图,∠BAD=∠DAC=9°,AD⊥AE,且AB+AC=BE,则∠B= .18.如图,△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AQ=PQ,PR=PS,下面四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④AP垂直平分RS.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请将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1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cm,另一边长等于9cm,求它的周长;20.如图,在△ABC中,AB=AC,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2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求它的周长.22.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α,探索α与∠B的关系。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图形的对称轴。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来发现图形的对称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难点:如何寻找图形的对称轴,以及理解轴对称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美,激发他们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2.探究新知: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寻找教室内的对称轴,找出教室内的轴对称图形。
4.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如何寻找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示范。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轴对称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对称性,对对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观察、操作、归纳和推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和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2.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利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剪纸、图片等;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美丽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时,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角•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角的基本概念•轴对称图形中的角•角在轴对称图形中的应用•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轴对称对称轴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在折叠对称轴后,两侧图形完全一致。
对称性稳定性美学价值轴对称结构在物理和工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轴对称图形在艺术、建筑和设计中常被视为美的表现。
030201建筑设计美感。
标志设计装饰艺术02CATALOGUE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定义总结词角的度量单位总结词详细描述角的基本性质总结词角的基本性质包括角的和差、角的倍数、角的补角等。
详细描述角的基本性质包括角的和差、角的倍数、角的补角等。
具体来说,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其结果仍为一个角;一个角的两倍或一半仍为一个角;两个角如果它们的和为180度,则它们互为补角。
这些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
03CATALOGUE轴对称图形中的角总结词详细描述等腰三角形中的角等腰梯形中的角总结词等腰梯形具有轴对称性,其相对的两个底角相等,且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的大小不同。
详细描述等腰梯形是两腰相等的梯形,其相对的两个底角大小相等,且梯形中存在一个直角的底边。
在等腰梯形中,轴对称性表现为沿着上底边中垂线对折后,两侧图形完全重合。
总结词详细描述正方形中的角04CATALOGUE角在轴对称图形中的应用直角等角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将一个角平分,从而构造出两个相等的角。
垂直平分线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找到一个角的垂直平分线,从而构造出两个相等的角。
角平分线VS利用轴对称图形解决几何问题角度计算距离计算05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轴对称图形与角的联系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被称为对称轴。
一个角关于其角平分线对称,即角的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一个角关于其角平分线对称,意味着这个角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角的轴对称性角平分线定理角的轴对称性质数学教育实际应用未来发展也将成为更加重要的知识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