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护理常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肾上腺或异位组织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抑制了肾素分泌,产生以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综合征。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护士应耐心解释本病的可能病因、检查目的,消除其焦虑心理。
2、病情观察:(1)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血压波动。
(2)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日,螺内酯20mg3次/日,观察药物疗效。
(3)记录24h出入量,预防水电解质紊乱。
做好低钾症状的观察护理。
3、饮食:给予高蛋白、低钠、高钾的饮食,限制钠摄入量不超过 1.5g/d,必要时可口服补充钾。
4、活动与休息:患者感觉四肢乏力(低钾所致),做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因此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切忌激烈活动,居住环境内避免过多的杂物。
5、预防感染:(1)避免感冒。
(2)注意个人卫生。
6 、术前准备:按外科术前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 24~48h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动态心电监护,测血氧饱和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后期仍应观察尿量,检测血钾浓度和血压水平。
由于腹腔镜手术采用CO 2 气腹,因此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预防CO 2 的过多吸收,给予低流量、间断吸氧,提高氧分压,促进CO 2 排出。
2 、体位: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患者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3 、饮食:术后1日,肛门排气,给予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术后2日进食半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食。
4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1)观察切口渗出情况。
(2)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时挤压(从近端向远端),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术后3日,患者腹膜后引流管引流液小于5ml,为暗红色陈旧血液,给予拔管。
术后4日,患者尿量完全正常,拔留置尿管。
5、活动: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拔除引流管后保护其下床活动,以不引起不适为度。
对其活动能力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其康复。
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术后24h易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出现肾上腺危象,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率增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疲倦等指征。
内分泌代谢病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护理技术与操作【概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1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过量的醛固酮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出现高醛固酮和低肾素血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肌无力、碱血症。
1953年由COnn首次描述本病,故亦称Conn综合征。
【病因及流行病学】(一)病因1.肾上腺醛固酮瘤(APA)占原醛症的70%~80%,以单侧肾上腺腺瘤最多见,双侧或多发性腺瘤较少,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
少数腺瘤患者对站立位所致肾素升高呈醛固酮增多,称为肾素反应性腺瘤。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简称特醛症。
占成人原醛症的10%~20%,但在儿童原醛症中,以此型最常见。
病因还不明确,有以下可能因素:(1)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增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高血压减轻,低血钾上升。
(2)少数患者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试验(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利尿药等)及抑制性试验(如高钠负荷等)均无反应,称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所致原醛症。
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多见于青少年,可为家族性,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也可为散发性,其血浆醛固酮浓度与ACTH的昼夜节律平行,用生理代替性的糖皮质激素数周后可使醛固酮分泌量、血压、血钾恢复正常。
4.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少见,小于1%的原醛症由肾上腺癌引起。
肿瘤往往同时分泌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性性激素,也有单纯分泌醛固酮的病例。
5.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约占原醛症的1%,病理形态上与特醛症相似,可为双侧或单侧增生,但生化特征与醛固酮瘤更相似。
6.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和癌少见,可发生于肾内的肾上腺残余组织或卵巢、睾丸肿瘤。
(二)流行病学原醛症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症,其发病年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1.健康宣教2.药物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禁忌,遵从用药原则和操作规范。
3.疼痛缓解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按摩、药物镇痛等。
4.饮食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选择脂肪摄入、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时进餐等。
5.情绪支持内分泌疾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6.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血糖监测、甲状腺超声、抽血、注射等。
护士应做好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提醒患者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操作。
7.监测疾病进展和并发症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检查、疾病指标监测和并发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8.提供康复护理对于一些需要康复护理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体育锻炼、心理疏导、营养补充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9.保持环境安全护士应保持内分泌科病房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预防交叉感染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护士应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和过度刺激。
10.持续教育和研究对于内分泌科护士来说,持续教育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内分泌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总之,内分泌科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致的护理工作。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ALD,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卧床休息,并保证保持病室安静。
2.饮食护理饮食中应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
少吃或不吃含钠高的食物,给予低钠或无钠饮食。
3.用药护理正确执行给药医嘱,补钾过程中注意观察心律及心率变化,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护理,使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
熟练掌握并指导患者做好各种病因诊断试验的配合。
5.病情观察与护理严密电解质变化,注意有无周围性麻痹的发生。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病室应保持安静,患者应得到充分的睡眠与休息,防止诱发周围性麻痹,当血压高于140/90mmHg,血钾低于2.0mmol/L 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有肌肉功能障碍,容易跌倒,故应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切忌剧烈运动,防止跌倒,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
2.饮食指导该病可引起高血钠、低血钾,因此饮食中应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
少吃不吃含钠高的食物,给予低钠或无钠饮食。
3.用药指导(1)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可引起月经紊乱和男性乳腺发育、阳萎、性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2)钙通道阻断药:硝苯地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头晕、头痛、心悸、便秘、腹胀、肝功能异常等,主要为血管扩张所致。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主要控制血压,应用时有皮疹、瘙痒、味觉障碍、干咳、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4)地塞米松:注意激素给药剂量准确,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不良反应有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
4.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疾病的病因,表现与治疗方法,使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5.康复指导(1)饮食指导:进食低钠高热量饮食,每日钠量不超过 2g。
(2)生活指导:出院后适当活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定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及神经肌肉功能异常。
并发症:尿路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钾麻痹等。
护理要点:
1、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疲劳。
2、给予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鼓励病人多吃含钾高的水果和食物,如橙、苹果、香菇、土豆等。
3、按时抽取血生化、血气标本;遵医嘱行醛固酮立卧位试验:说明方法、目标、指导患者配合,准时、定体位留取血标本,准确留取尿标本,注意注射速尿后有无头昏、乏力、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有及时汇报医生,必要时停止试验。
4、监测血压,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症状及肌无力、瘫痪等低血钾症状,注意患者呼吸、心律和神志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5、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氯化钾和螺内酯等,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长期服安体舒通,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男性乳房发育等,长期服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者,可出现相应的副作用。
6、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激动等情绪变化。
7、对于肾上腺皮质腺瘤需手术切除者,作好相应术前准备,如控制血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钾等。
8、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出院2个月内复查醛固酮;注意血压变化,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指导多食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橘子、土豆等;限制含钠高的食物:如腌制品;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发生。